主题:漫谈CCD与胶片 [主题管理员:a123zj]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0474 回帖:218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rune 发表
RICOH KR-10M    Kodak G100

提个问题:线与线对是什么关系?同一镜头线/mm是线对/mm二倍吗?

[rune 编辑于 2008-12-01 14:36]
,许久没有看这个贴,迟复为歉!线是线对简称。线中间的间隔合起来为线对,即一条线有一间隔对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158
主题: 5
帖子: 1080
注册: 2008年3月
RICOH KR-10M    Kodak G100

提个问题:线与线对是什么关系?同一镜头线/mm是线对/mm二倍吗?

[rune 编辑于 2008-12-01 14:3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RX2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14
主题: 18
帖子: 19226
注册: 2003年4月
原文由 a123zj 发表
数码要在色彩、分辨率赶上传统胶片,还有很长路要走。

以使用5D和135胶片的体会,顶这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323
主题: 2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5月
原文由 a123zj 发表
这贴又翻上来了,我考虑在老西的屋脊网讨论数码、胶片,一方面容易引起争论,二是让老西揽有不到广告之嫌, 所以打住了,大概算了一下1D MarkIII等效分辨率在70LP/mm左右,目前主要品牌彩色负片分辨率在120-150LP/mm,数码要在色彩、分辨率赶上传统胶片,还有很长路要走。当数码分辨率达到胶片的水平,有关马编讨论的《带 ......

按照MTF 50%来算 根据胶片厂商给出的官方MTF曲线 RDPIII和E100G之类的胶片 分辨率都在50lp/mm以下
您说的那个120lp/mm是指的高反差线条 那个是不算数的 同时厂商给出的低反差线条分辨率 基本都在60lp/mm以下
如果要比较分辨率 我觉得还是按照MTF 50%的分辨率来计算比较科学 这也和实际的感受差不多 我用RDPIII拍的照片 缩小到2700x1800 也就是相当于40lp/mm 也就是勉强清晰
现在最牛x的CCD 大概是这样的
http://bbs_cjdby_net/viewthread.php?tid=554596&extra=page%3D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liushukui 发表
认真看了一遍,收获颇丰,顶上来大家继续讨论。
这贴又翻上来了,我考虑在老西的屋脊网讨论数码、胶片,一方面容易引起争论,二是让老西揽有不到广告之嫌, 所以打住了,大概算了一下1D MarkIII等效分辨率在70LP/mm左右,目前主要品牌彩色负片分辨率在120-150LP/mm,数码要在色彩、分辨率赶上传统胶片,还有很长路要走。当数码分辨率达到胶片的水平,有关马编讨论的《带有“空间感”或者“立体感”的图片 》,数码和胶片会能够有同样表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61
主题: 120
帖子: 5354
注册: 2003年6月
认真看了一遍,收获颇丰,顶上来大家继续讨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43
主题: 49
帖子: 4985
注册: 2000年5月
原文由 a123zj 发表

富士的SUPER CCD SR II从结构来看,并没有革命性的改进和技术突破,仍然使用三原色滤镜结构,低通效应同样存在。
SUPER CCD SR II特点在于,像素窗口面积增加,使信噪比提高,这样在降噪处理时可保留更多细节,因此在同样像素密度情况下,有更好的清晰度,另外富士的S5在算法上应该有独到 ......

S3和S5具有可调节的动态范围!数码相机的画质表现我感觉与拍摄光线条件以及电子感应器的动态范围有关!并非使用高动态范围就一定会获得高品质的画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动态范围与之适应才可以得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说法:C品牌的数码相机使用广角拍摄画质就显得很平淡一般,而使用大炮拍摄体育活动,色彩与画质就表现很好。。。。原因就在于影像感应器的动态范围不可调整,对于不同的光照条件,只能用软件来调整适应,因此画质的变化就比较明显了,这一点不一定对,只是最近个人的一点体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大俗大雅 发表
值得探讨,各有遗憾: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28314
看了该贴,很好的讨论话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阿西 发表

富士的SUPER CCD SR II里面的增加的动态范围100%,只相当于民用卡片机的动态范围,这个设置值下画质偏硬,色彩单调偏艳,生成的画质也会粗糙,如果设置为600万像素使用这个设置没有问题!
至于其400%的动态范围值尽管可以运用很大的动态范围,但是也并不适合所有的拍摄场合,也需要与现场光线 ......

富士的SUPER CCD SR II从结构来看,并没有革命性的改进和技术突破,仍然使用三原色滤镜结构,低通效应同样存在。
SUPER CCD SR II特点在于,像素窗口面积增加,使信噪比提高,这样在降噪处理时可保留更多细节,因此在同样像素密度情况下,有更好的清晰度,另外富士的S5在算法上应该有独到的地方,S5是否有二个模式?即高清晰模式和高动态模式,但是可以肯定高清晰模式和高动态模式二者不可同时兼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怎么搞的,自己把辛苦半天码出来的字给编没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SR的结构扩展了动态范围,用胶片的指标来衡量就是宽容度提高了,富士公司声称接近了银盐彩色胶片的宽容度,但是具体是多少?我没有看到资料,宽容度、分辨率这些指标与动态范围、像素密度之间关系按原理来说不难换算,但是所以目前都回避这个问题,大概有一定原因吧。

[a123zj 编辑于 2008-09-16 21:5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伏波 发表
楼主中秋节快乐.
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43
主题: 49
帖子: 4985
注册: 2000年5月
原文由 想要云游四方 发表
?看S5的几个长贴中很多都是用动态范围100%的...

购买S5的使用者没有几个明白如何使用这款相机的电子感应器,主要原因是厂家的说明书根本就没有说明白自己产品的特点,以及如何结合这种优点以适应不同的拍摄情况以获得理想画质的影像。
如果使用S5的默认设置值,基本上只要不是在影楼内拍摄人像,得到的画质都会显得清淡模糊。因此许多人为了得到更数码化的画质,就将动态范围调整设置为100%,这时S5拍摄出来的画质就类似卡片机那样鲜艳锐利了,此时其实就是把S5当成了卡片机来用了,那个可调整的动态范围与现在尼康的D—LIGHT、索尼的D-RANG完全不是一回事,具体的差异请您参考下贴,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3658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531
主题: 88
帖子: 26580
注册: 2004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阿西 发表

富士的SUPER CCD SR II里面的增加的动态范围100%,只相当于民用卡片机的动态范围,这个设置值下画质偏硬,色彩单调偏艳,生成的画质也会粗糙,如果设置为600万像素使用这个设置没有问题!
至于其400%的动态范围值尽管可以运用很大的动态范围,但是也并不适合所有的拍摄场合,也需要与现场光线 ......


?看S5的几个长贴中很多都是用动态范围100%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379
主题: 2
帖子: 148
注册: 2006年10月
楼主中秋节快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祝各位中秋节快乐、身体健康、合家团圆、人缘、福缘、财缘、源源不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43
主题: 49
帖子: 4985
注册: 2000年5月
原文由 想要云游四方 发表
一定不要设成100%。。。

富士的SUPER CCD SR II里面的增加的动态范围100%,只相当于民用卡片机的动态范围,这个设置值下画质偏硬,色彩单调偏艳,生成的画质也会粗糙,如果设置为600万像素使用这个设置没有问题!
至于其400%的动态范围值尽管可以运用很大的动态范围,但是也并不适合所有的拍摄场合,也需要与现场光线照明条件匹配,这也是许多S5的用家反应画质不如S3的大原因,实际上是由于S5的可调整参数变多了,而使用者对于相机掌握不好,结果就是许多人误以为新款不如旧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046
主题: 53
帖子: 1008
注册: 2004年3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531
主题: 88
帖子: 26580
注册: 2004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阿西 发表

平面结构上与普通CCD一样,但旋转45度之后,采用同样的算法,可以生成更大的像素,因此初期的生成图像尽管很大,但推算位置上的像素并不充实,因此画面显得粗糙
新一代SR像素的设计比较巧妙,采用不同感光能力的像素分别生成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像,再利用双底合成,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双层算法。这种算法的优点很 ......


一定不要设成1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27
主题: 49
帖子: 1613
注册: 2007年5月
阿西资深说数码说得不错,赞一下。

[脑动对焦 编辑于 2008-09-12 09:2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43
主题: 49
帖子: 4985
注册: 2000年5月
原文由 a123zj 发表
SUPER CCD SR已经到了二代(所谓第五代成型技术),有的文章可能是翻译错误,把SUPER CCD SR描述成双层的大小像素,实际依然为传统的单CCD、R-G-B三原色滤镜结构,整体上与传统CCD并无本质的差异。
Super CCD以独特的八边形的像素形态取代了传统的矩形像素形状,组成了一个蜂窝结构。这样的结构 ......

平面结构上与普通CCD一样,但旋转45度之后,采用同样的算法,可以生成更大的像素,因此初期的生成图像尽管很大,但推算位置上的像素并不充实,因此画面显得粗糙
新一代SR像素的设计比较巧妙,采用不同感光能力的像素分别生成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像,再利用双底合成,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双层算法。这种算法的优点很多,如果再以互补的位置多叠加一层的话,就可以结合X3和MSK的各自优点!富士的这种算法只是我个人推理出来的,也不一定对,但是可以解释SR技术所有面对的疑问了!因此使用S5数码相机的朋友,一定不能把动态范围设置到100%,此次它的1234万输出像素是617万大像素生成的,在其它动态范围之下都是真实的1234万像素。正是这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互补算法,采用这种CCD拍摄的高光部分,很难会得到大面积的死※※域。因此我才说下一代如果再以互补的位置多叠加一层的话,就可以结合X3和MSK的各自优点!这一点看看在新推出的S6上会不会得到验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阿西 发表
最近又根据有关资料和算法,重新学习了一下富士的第五代SUPER CCD SR的成像原理,感觉这种成像原理要远远优越于现在的单片统一像素,除了动态范围之外,对于影像的细节表现也好于现在这种单一的均化的CMOS或者CCD,据此推测,下一代SUPER CCD SR似乎应该是双层的大小像素错位重叠,这样不但 ......


SUPER CCD SR已经到了二代(所谓第五代成型技术),有的文章可能是翻译错误,把SUPER CCD SR描述成双层的大小像素,实际依然为传统的单CCD、R-G-B三原色滤镜结构,整体上与传统CCD并无本质的差异。
Super CCD以独特的八边形的像素形态取代了传统的矩形像素形状,组成了一个蜂窝结构。这样的结构优势是感光像素形状更趋近于圆形,单位像素的感光面积要比传统CCD大,像素的间距缩小,有利于信噪比提高。至于SUPER CCD SRⅡ,它的R象素所处位置,正好位于S象素的空位中间,R象素专门用于捕捉明亮细节来拓宽动态范围(Range低敏感度),加上原来插值算法,富士声称可使成像分辨率和感光度\动态范围提高(注意富士使用了分辨率和感光度的概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43
主题: 49
帖子: 4985
注册: 2000年5月
最近又根据有关资料和算法,重新学习了一下富士的第五代SUPER CCD SR的成像原理,感觉这种成像原理要远远优越于现在的单片统一像素,除了动态范围之外,对于影像的细节表现也好于现在这种单一的均化的CMOS或者CCD,据此推测,下一代SUPER CCD SR似乎应该是双层的大小像素错位重叠,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现在像素插值的问题,还可以保证了动态范围。至于是不是双层成像,我也是预测。
可以肯定的说,富士的第五代SUPER CCD SR,根据其算法,肯定不是插值,在细节与层次的表现上要比现在的CMOS强很多,因此其拍摄的人像肤质的层次与变化与众不同。
其最简单的原理如下:错位排列的617万个大像素着重对暗部进行曝光,生成1234万像素的图像(富士的CCD由于旋转了45度排列,因此像素利用率高),错位排列的617万小像素着重对高光部分进行曝光,生成1234万的图像。相机再根据设置,按照不同比例将两个1234万的图像合并,这样得到高光部分到低光部分都有很好表现的成像,而且细节记录能力更强了。至于为什么细节记录能力增强了,这种虚实结合、明暗结合的成像原理再加分层算法,使得富士数码相机的画质有可能接近胶片的味道,当然了也会造成算法的负担,毕竟这种算法增加了数据处理量。附我用S5拍摄的图一张,用的是18-135那只差头,大家对比一下手中的民用数码单反,看看拍摄人像的时候,面部的细节与色彩表现是不是可以达到这么多变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797
主题: 8
帖子: 493
注册: 2002年8月
非常喜欢这种讨论帖子,楼主好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43
主题: 49
帖子: 4985
注册: 2000年5月
原文由 a123zj 发表
“分辨率”是我借用银盐彩色胶片概念,并且通过近似计算得出与之可比的参数,CCD和CMOS的分辨率和还原的算法是相关的量,只要算法确定,得出对应的分辨率参数还是有意义的,尽管严格说CCD和CMOS得到的和银盐彩色胶片不完全相同。
PS:阿西太谦虚,自己称是菜鸟,如果阿西是菜鸟,全屋脊的菜鸟都笑了!

a123zj兄不必客气,确实通过这种技术交流,我个人确实感觉在这方面还是菜鸟。关于电子影像分辨率的问题,我也思考之中,感觉不能与胶片混为一谈,因此才发了那一贴,只是用来提醒一下,混为一谈不利于我们深入了解电子影像感应器,因此a123zj兄还是要使用分辨率来漫谈CCD,因为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评价指标,大家只要知道彩电子影像感应器的数码相机,其结像的能力也是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阿西 发表

对于CCD和CMOS来说,Reslution这个词在这里翻译成“分辨率”并不合适,正确的中文译名应该为“解像力“,这是一个相对的指标,CCD和CMOS有分辨率吗?如果他们有这个指标,那么镜头的分辨率又如何处置?CCD和CMOS说实话并不是数码相机的成像唯一核心,现在离开了算法,什么也不是!另外失焦问题也是焦 ......
“分辨率”是我借用银盐彩色胶片概念,并且通过近似计算得出与之可比的参数,CCD和CMOS的分辨率和还原的算法是相关的量,只要算法确定,得出对应的分辨率参数还是有意义的,尽管严格说CCD和CMOS得到的和银盐彩色胶片不完全相同。
PS:阿西太谦虚,自己称是菜鸟,如果阿西是菜鸟,全屋脊的菜鸟都笑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43
主题: 49
帖子: 4985
注册: 2000年5月
原文由 a123zj 发表

阿西的分析很专业,目前的还原算法非常多,基于Bayer颜色滤镜的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几种插值算法;域插值、线性插值、相关线性插值、立方卷积插值和B样条插值.线性插值方法和相临线性插值方法在运算速度和图像信噪比方面都有很好质量,是数字相机插值算法的最常用方法.
实际上,CCD和CMOS的分辨率和还原的算法是密切相关 ......

对于CCD和CMOS来说,Reslution这个词在这里翻译成“分辨率”并不合适,正确的中文译名应该为“解像力“,这是一个相对的指标,CCD和CMOS有分辨率吗?如果他们有这个指标,那么镜头的分辨率又如何处置?CCD和CMOS说实话并不是数码相机的成像唯一核心,现在离开了算法,什么也不是!另外失焦问题也是焦平面调整之过程中产生的,产生色散与色差也很正常,只不过数码相机的色散和色差表现出来与胶片不同,许多人会以为是对焦不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阿西 发表
色彩还原的算法
  为了能更清楚地说明色彩还原这个过程,我们姑且先将一个电极加一片滤镜构成的单元当作最终照片中的一个像素(此像素并非是最终成像的像素)。接下来以原色滤镜为例具体剖析CCD进行色彩还原秘密的时候就容易理解的多了。
  参照原色滤镜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其排列为G-R-G-R(绿、红、绿、红)一行,另 ......

阿西的分析很专业,目前的还原算法非常多,基于Bayer颜色滤镜的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几种插值算法;域插值、线性插值、相关线性插值、立方卷积插值和B样条插值.线性插值方法和相临线性插值方法在运算速度和图像信噪比方面都有很好质量,是数字相机插值算法的最常用方法.
实际上,CCD和CMOS的分辨率和还原的算法是密切相关的,抛开还原的算法单纯的谈分辨率容易产生龋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896
主题: 18
帖子: 4281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伏波 发表
LZ费心了.
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漫谈CCD与胶片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