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便宜的leica(长文) [主题管理员:patton]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4337 回帖:20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0
帖子: 140
注册: 2009年1月
呵呵玩的不是机,是生活态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992
主题: 47
帖子: 2973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GRAYKNIGHT 在2010-01-08 22:35发表

上面的两个


谢GRAYKNIGHT兄。真是好看。可惜现在好像很难买到了。在TB上翻了半天。我的MINILUX倒是带第二行的。只能别腰上,不很方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7.361
主题: 159
帖子: 9520
注册: 2000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william 在2010-01-08 21:47发表
GRAYKNIGHT兄有没有这种套子的图片可共享?弄个套子倒也是俺所愿。

TB上有这位老兄可以依据尺寸定做,似乎也是一途。
http://store.※※※※※※.com/shop/view_shop-ee9d65d30d1456abadf443527b84bc5e.htm#


上面的两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992
主题: 47
帖子: 2973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刚出来的一卷连续最后四张室内脱焦(开闪灯),由于这卷后面没有了,所以无法判断就这么着了,还是仅仅这四张对不了焦。难道是不能对焦的症状??E02的话不是这个样子吧?我没遇到过E02。
抓紧再拍一卷,就知分晓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992
主题: 47
帖子: 2973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GRAYKNIGHT兄有没有这种套子的图片可共享?弄个套子倒也是俺所愿。

TB上有这位老兄可以依据尺寸定做,似乎也是一途。
http://store.※※※※※※.com/shop/view_shop-ee9d65d30d1456abadf443527b84bc5e.ht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7.361
主题: 159
帖子: 9520
注册: 2000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QSAGA 在2010-01-08 18:34发表
探讨一下,机身太光滑了点,怎样给minilux做个半皮套,找个鞋店定制吗?据说M6某个尺寸的皮套能装下,
但恐怕两边不合身吧?


官方有现成的两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791
主题: 4
帖子: 582
注册: 2002年4月
顺便贡献一张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791
主题: 4
帖子: 582
注册: 2002年4月
探讨一下,机身太光滑了点,怎样给minilux做个半皮套,找个鞋店定制吗?据说M6某个尺寸的皮套能装下,
但恐怕两边不合身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992
主题: 47
帖子: 2973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patton 在2010-01-07 00:42发表
今天有同事想看看minilux,把minilux从防潮箱里翻出来,发现里面那卷胶卷快2年了,居然还剩26张,同样的,F4S里面的胶卷也有一年半了,4A里面的胶卷更是不知道是那个史前年代的了

BTW:我记得您当年的ID是william_s?


patton友真是潇洒,我要是在机器里还有胶卷,老想着把它拍完了看看最后的成品。呵呵。
很关注您洗出来后的效果。
您记得没错,william_s,和william好像都用过,也不大记得当时为什么会两个都有,是否其中一个开始注册有问题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记不清了。不过william这个名字用得最早和最多,所以现在老用这个。
另外想请教您,我用MINILUX拍彩色,总觉得对焦不实,跟过去常用NIKON的感觉不一样。是不是就是因为它镜头色彩油润的缘故。(用CONTAX G拍彩色也是这种感觉)。

[william 编辑于 2010-01-08 08:5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167
主题: 91
帖子: 1508
注册: 2005年3月
照相机玩的是镜头,机身有什么意思?只要焦平面准确就行了。哈苏值钱也是那个卡蔡T米镜头是一流的。

如果没记错,10年前的三星傻瓜机、京瓷傻瓜机的成像都十分优秀,没有35/1.4A镜头,徕卡何来的口碑和尊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41
主题: 37
帖子: 1299
注册: 2003年12月
今天有同事想看看minilux,把minilux从防潮箱里翻出来,发现里面那卷胶卷快2年了,居然还剩26张,同样的,F4S里面的胶卷也有一年半了,4A里面的胶卷更是不知道是那个史前年代的了

原文由 william 在2009-12-18 15:57发表
“对焦距离:70mm至无限远”。

是70MM吗?应该是70CM吧。不过我刚才在2CM内对焦,倒真的是对焦灯没闪,难道真是那么近的最近对焦距离?一下子没把握了......

数据有误,应该是70cm,谢谢william前辈的指正

BTW:我记得您当年的ID是william_s?

原文由 QSAGA 在2010-01-02 21:50发表
新年搞了个minilux zoom, 发现镜头盖没法穿绳子...

很久没摸过minilux zoom了,现在手头上也没有,但是似乎记得有人丢了镜头盖以后用一个摄像机的镜头盖来替代,似乎可以装镜头绳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791
主题: 4
帖子: 582
注册: 2002年4月
新年搞了个minilux zoom, 发现镜头盖没法穿绳子...

[QSAGA 编辑于 2010-01-02 21:5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992
主题: 47
帖子: 2973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重新把这个帖子翻了翻,亲切!

[william 编辑于 2009-12-18 16:2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992
主题: 47
帖子: 2973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对焦距离:70mm至无限远”。

是70MM吗?应该是70CM吧。不过我刚才在2CM内对焦,倒真的是对焦灯没闪,难道真是那么近的最近对焦距离?一下子没把握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992
主题: 47
帖子: 2973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patton 在2009-03-06 19:14发表

呵呵,一定要考虑好,最好是能先借一台试用一下,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

minilux机器是不错的,但是很多人买回来后闲置的时间远远大于使用的时间


就冲着(仅仅冲着)patton大侠的这句话,一下子又把MINILUX从柜子里翻了出来,填上一盒公元牌子弹,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3.019
主题: 824
帖子: 20267
注册: 2008年5月
内容贡献勋章 月赛优胜标识
原文由 patton 发表
这个标题似乎有点酸,典型的没钱买LEICA M的人的标题,呵呵,酸就酸吧,who cares?

引子:
数码大潮席卷而来似乎就是近五年的事情,尽管不少胶片铁杆不愿意承认,但是135胶片确实已是雨打风吹去了,120也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除了玩家,135胶片的用家已经很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回忆一下胶片时代的经典135相机,是很有意思,也是有意义的。

缘起: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生产高档胶片旁轴相机的高潮,日本各大厂商竞相推出此类机器,最突出的几个代表是RICOH GR1系列,KONICA HEXAR系列,CONTAX的T2、T3,NIKON 28TI,35TI,MINOLTA TC-1等等,这些旁轴无一例外都采用了金属制造的机身,提供了比较齐全的手动功能,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镜头都是顶级的,其中HEXAR和GR1还推出了这些镜头的LEICA M口版本,从一些报道上看,也证明了它们的出色品质。一时间,这些高档旁轴好评如潮,市场反映非常热烈,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旁轴老大leica看到别人赚得盆满钵满,岂能安坐?终于在1996年,推出了他们的高档便携式旁轴,也就是本文的主角——minilux。

Minilux从1996年开始生产,2005年停产,其中黑色版本只生产了1996年1年时间(SEE HERE),在生产期间内,Minilux虽说的结构和设计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外观版本繁杂,早期的在机身上铭刻的生产商名称是LEICA GMBH,后来变成了LEICA AG,这是因为leica在1996年从GMBH(即有限责任公司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enkter Haftung)改制为AG(即股份有限公司Aktiengesellschaft),这也是区分早期和后期minilux的标志之一。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leica在1996年7月25日即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为leica Ag,而minilux也是1996年出产的,那为什么还有相当数量的打着leica GMBH的minilux呢?或许是leica在改制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一批外壳了?从颜色上看,minilux的机身有银色黑皮、银色蛇皮和黑色版本。各种五花八门的纪念版本更是繁杂,例如香港回归纪念版,TINTIN版,东西德合并纪念版,但是如前所述,从本质上说,就是个外观的变化而已,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一些很小的改进,但是基本结构和设计是没有变的,我个人认为除非像grayknight那样对一些特别的版本有兴趣,买来做收藏以外,minilux这些特殊版本的收藏价值不大。黑色版本的minilux比较少见,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我个人觉得比钛色版本要更好看。

对于minilux,一句话就足够了:最便宜的leica。当然会有人说还有更便宜的leica傻瓜机,比如说C-1、C-2、C-3,但是在这些leica的高档旁轴(傻瓜机)里面,只有minilux系列装备了真正接近甚至达到leica M系列镜头水平的镜头,在leica自己的介绍中也是将这颗summarit和其他M系列镜头相提并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确实是最便宜的leica。当然, minilux在操作性上存在缺陷,为人所诟病,实在有点辱没LEICA优秀操作性的美名,但是现在二手2000多3000块钱的价格,考虑到出色的镜头,按照坛子里DX的说法,等于是买镜头送机身了,也实在没啥好抱怨的。

Minilux名字是mini + luxury(袖珍的+豪华的)的合成词,这也说明了leica对它的定位。Minilux据说是由德国设计和制造的镜头,日本设计和制造的机身并在日本组装,记得坛子里有泡菜专门发邮件给leica公司求证此事,leica公司默认了这种说法,同时强调说cm是完全的德国设计德国制造,在LEICA CM的宣传册子上也有这么一句:the leica cm has a solid titanium body and is fabricated with precision craftsmanship in germany。强调了leica cm的纯正德国血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minilux的血统不是那么的“纯正”。 minilux采用了钛合金机身,方方正正,有人给它起了个外号brick(砖块),非常形象,只是minilux的体积多少有点愧对mini这个词(不过倒是有人对它的体积很满意,比如说在rangerfinderforum_com上就有人说:“ the Minilux is both small enough to fit into the back pocket of my jeans and large enough to be comfortable to hold.”(minilux足够小巧以至于可以放进我的牛仔裤屁股口袋里,同时又足够大来保证握持的舒适性)
see here)从造型上看,minilux还是有一些leica M系的影子的,但是实际使用上却是典型的日系风格,尤其是在操作上,操作的问题在这里先略去不表,后面再详述。minilux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手动功能,光圈优先,手动对焦,正负2档,1/2一级的曝光补偿,minilux没有设计闪光灯热靴,但是提供了6种闪光模式,配合指数为GN14的内置闪光灯,对于一般的使用是绰绰有余了,值得一提的是该闪光灯均匀性非常好,不过我很少用。

引用一下MINILUX彩页的一句话:这部自动相机,甚至超越你对一部单反相机的期待。这期待就源于minilux搭载的summarit 40mm/2.4镜头,我个人认为这颗summarit 40mm/2.4镜头承载了minilux 95%的魅力,再看看minilux的彩页是怎么说的:“每小时降温一度,并历经一年的品质控制……”这也能看出leica对这颗镜头的信心。据我所知,leica※※上一共出过3颗40mm的镜头,除了minilux这颗summarit,还有一颗elmarit-c 40mm/2.8,这颗镜头可以算是个错版,本来是为了配合leica CL而推出的便宜货(相对leica M而言),大家知道leica和minolta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当初leica CL就是leica负责设计,由minolta负责组装的,同时minolta自己也有一款一模一样的机器,唤作minolta CL(1981年minolta还出了一款使用电子快门的改进型CL,叫做CLE),这事和hasselblad xpan和fujifilm tx1有点类似,只不过xpan是挂hasselblad的牌子,而事实上是fujifilm的天才设计,穿瑞典马甲的日本机罢了,另外fujifilm klass和rollei afm35也是一个肉身两套马甲,瞧瞧,那边厢日本鬼子和德国鬼子私底下眉来眼去的事情一直就没少做,这边厢却德日大战轰轰烈烈不亦乐乎,甚至对于血统是否纯正有诸多要求,说来血统真是个好玩的东西,同样是ZEISS,我有几个朋友对于AEG和MMG版本趋之若鹜,对AEJ和MMJ版本却不那么的感冒,其实问问他们G和J到底有多大区别,他们也不知道,无非就是找个感觉罢了,买相机不是买狗买马,我个人觉得对血统问题无须太多考究,镜生德国是那几片玻璃片儿,不会镜生日本就变成塑料片儿了。那个时期的Leica大概被小日本相机冲击得有点找不到北,CL和M5都算是那个时期的时代产物,尤其是M5,一直不太被Leica的铁杆所接受,以至于Leica在生产了一段时间M5以后复产改进型的M4,称M4-2,直到84年M6出来。一开扯就扯远了,赶紧言归正传,鬼知道是不是leica的镜头设计部门和机身设计部门有仇,当leica的工程师把这支在罗马尼亚组装的镜头装上在日本组装的leica CL的时候,他们吃惊地发现这个镜头的光圈调节环在小光圈档位的时候会挡住部分取景器,无奈之下,leica只好将这批共400个的镜头底价处理给了他们的雇员,不过作为所谓的错版,现在已经炒到很高的价格,在ebay上出现的话价格大概都是2000-3000美刀,这大概也是leica文化的一部分吧;除了summarit和elmarit,还有一颗是summicron 40mm/2,这就是后来CL的原配镜头之一(另外一支是elmar 90mm/4),根据G2在《顶级摄影器材》里的描述,算出色,但不是顶级的,而网上一些玩家的对它的评价则要高得多。本文的主角Summarit采用了经典的六片四组的双高斯结构,也是标头常用的结构,F2.4的大光圈在这个级别的相机里仅次于HEXAR和FUJIFILM NATURA 24mm/1.9月光机。

一般而言,根据leica的命名规则,光圈大于1.4的以noctilux开头,光圈值为1.4的镜头以summilux开头,而最大光圈为2和2.8的就分别命名为summicron和elmarit,光圈值在4左右的唤作elmar,超望远镜头则为telyt,那么如同minilux镜头这样光圈介于两者之间的呢?leica将两者掐头去尾,合成出一个新词来给镜头命名,summarit(summicron+elmait),minilux这颗镜头的名字自然就是 summarit 40mm/2.4。以summarit未名的镜头我所知道的还有4颗新出的summarit-M 35 mm f/2.5、summarit-M 50 mm f/2.5、summarit-M 75 mm f/2.5和summarit-M 90 mm f/2.5,还有一颗比较另类,最大光圈为1.5的leitz 5cm/1.5。
对于minilux的镜头,LEICA家大牛ERWIN PUTS在The Leica Minilux and Summarit 1:2.4/40mm一文中对它是极尽溢美之词,声称:the Summarit is a landmark design as it is designed by Mr. Kolsch himself using all tricks of the trade(Mr.Kolsch博士尽其才智设计出来的里程碑式作品)。对此问坛子里的grayknight DX有过精彩的翻译
我找了一通都没有找到minilux的镜头结构图,不过在leica网站下了个CM的brochure,里面也有summarit 40mm/2.4的结构图,反正CM和minilux的镜头就是个镀膜不同罢了,从图上可以看到标准的双高斯对称结构,6片4组,4个空气面,第二、第三组是胶合镜片。
双高斯结构是Paul Rudolphzai 1896在1986年设计出来的,他将这种结构命名为Planar, minilux的40mm/2.4即属于双高斯对称结构,另外, Schneider的XENON以及众多镜头采用了这样的结构,翻翻各家的镜头结构图,经常能发现类似的结构,其实也不奇怪,双高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结构了,后来的设计无非都是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变形和少量的修改罢了。
我的光学知识基本上是一穷二白,就此打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西老的这个帖子,在徕卡迷网站有篇有关双高斯结构的介绍,大家可以去看看, see here
在CM的brochure中有这么一句:every single lens is individually adjusted and balanced specialists in Germany,who use complex processes to ensure the highest possible imaging performance.(每一支镜头都要经过镜头专家的精细调试以保证最佳画质),不知道minilux是否也享受了这种待遇,据说ricoh GR1系列的每一颗镜头也是经过单独调试的。

再上一个图,summarit-m 50mm/2.5和xenon 50/1.9的结构图,和minilux这颗镜头结构挺像的.

Summarit 40mm/2.4镜头体积不小,前组镜片又大又突出,镜头镀膜呈现漂亮的玫瑰红。Minilux不像HEAXR和GR1提供了内置或者附带的遮光罩,但是实际使用中,summarit40mm/2.4的抗眩光效果还算让人满意。这支镜头是伸缩式的,开机以后完全伸出大约需要1秒钟的时间,不算迅速。这类伸缩式的设计似乎多少都有点软线折断之虞,而minilux要略微严重,这也导致了著名的E02故障,这也是众多爱好者不敢进minilux的最大原因。Summarit 40mm/2.4的光圈是由七片叶片组成的,G2说它的bokeh“很迷人”,多数情况下确实不错,但是实际使用上我也发现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好。同类机器中,Minolta的TC-1使用了打孔光圈,估计会有出色的bokeh表现,但是一直都无缘一试。我没有专门拍过砖墙和报纸,但从底片上看,我认为全开光圈的成像就很好了,最佳光圈在F5.6和F8之间,具体是不是这样,请拍过砖墙的DX指点。这只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是0.7米,稍微远了点,但是这种类型的机器也很少会太接近拍摄对象拍摄,所以不是很大的问题。另外,我量了一下自己的手臂,向前伸直从指尖到胸口的距离正好是70cm多一点,这在拍摄中是有帮助的,我觉得各minilux用家也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记得我买了minilux后,迫不及待拍了1卷RDP3,当我冲印店第一次看到minilux拍出来底片的时候,只能用震撼两字来形容,高贵的色彩,锐利的成像,丰富的层次,超越了我以前用其他相机,在用过多种反转片以后,我个人认为minilux配合E100VS的效果最为迷人,颜色有一种如油画般的厚重感,对红色的表现尤其突出,色彩仿佛是用中性灰打了底的油画,而我其他的一些相机拍摄的出来的照片仿佛是直接在白纸上涂抹的水彩画,薄而稍欠沉稳(以前有种说法是leica配kodak,zeiss配fujifilm)。有时候你还真不得不相信确实是存在一些所谓的德味的——虽说这玩意跟空气感一样,挺玄,具体是怎样的一种东西,我说不好,也说不出来,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Minilux只有一种测光模式:※※重点测光,但是我个人感觉Minilux的测光很准很稳定,略偏保守,有一点点欠曝的倾向,相比较之下我发现contax T3的曝光会稍微过一点点,但是我T3用的少,是不是这样,还请有经验的用家指教。这是很有意思的,这种取向的不同导致了两台机器拍出的照片成像风格也不同,T3色彩很艳丽、漂亮,整体较明快,如同20岁出头的青春少女,让人一眼就喜欢上;minilux的色彩显得要稳重些,但是很有味道,好似40岁事业有成的成功男士,更耐看,不知道各DX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Minilux没有提供滤镜螺纹,这点不如GR1和HEAXR。如同大硕在前面所担心的那样,minilux会偶尔失焦,尤其当你把对焦框对住面积比较小的对象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候你明明对住一朵花对焦,可冲出来照片一看,焦点却在叶子上(如下图)。不过大多数情况下,minilux的AF还是值得信任的,如果遇到AF没把握的情况,minilux还有手动对焦,minilux的MF不是无极调焦,而是用转盘分级选择,不算好用,但是因为用的不多,倒也无所谓。Minilux是半按快门对焦测光,全按快门完成快门动作,可以当作AEL/AFL使用,相对于一些相机是半按测光,全按快门对焦后完成快门动作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个DC可以做到几乎完全静音的时代,就连以安静出名的HEXAR也相形见绌,遑论minilux,不过minilux的镜间快门声音不算大,对焦和过片虽说不算安静,倒也不刺耳,一般也只是因为相机就在拍摄者的耳边,才听得比较真切,所以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如果你用惯了单反,那么肯定会觉得minilux的回卷和过片速度有点慢,不过这类相机都不快,快拍本来就不是它们的主业,也没啥好抱怨的。Minilux的压片板也很漂亮。另外,不能选择留片头和不是预卷片我觉得是个遗憾。

Minilux是一台缺点与优点都非常突出的胶片旁轴,很多拥有它的人对他又爱又恨,我自己也是一进一出以后又买回一台,而这么折腾的例子绝非我一个。

前面说到了leica对minilux的定位,我觉得minilux的定位和HEXAR系列、GR1系列是不同的,后两者的就是针对专业摄影师的需求,量身定做的。而minilux是作为高档傻瓜相机的身份出现的,它虽说具备一些手动功能,而且拥有优秀的镜头,但是我并不认为它是为了专业摄影师而设计的。

首先是它的操作性,选择关闭闪光灯要按闪光灯模式键6次。曝光补偿是循环式的,如果你原来设置的是+0.5档,想要切换到正常曝光,要先长按EV键数秒,然后再俺8下EV键,实在是不胜其烦,幸好minilux很少让我用到曝光补偿。minilux居然没有关机记忆功能,关机以后所有的设置都要重来,对于不喜欢使用闪光灯的我而言,是比较恼火的。Minilux的取景器也绝对是一大败笔,前面已经说过了,不赘述。但是还有更严重的,就是著名的E02问题,如前所述,是因为镜头软线折断所导致,从钛刀DX的帖子上看,这纯属设计问题。不过感谢钛刀DX,使E02问题不再成为一个问题,至少不是致命性的问题,具体可看
这个帖子:有种说法是LEICA AG出现 E02的可能性小于GMBH版本,另一种说法是26以后的编号的有所改进,减少了E02出现的可能性,但是对于这些说法,我都持怀疑态度,就算我后来买的是26以后的AG版本,我也宁愿相信钛刀DX,在他那买了几根软线以备用。既然有E02,那必然也有E01,E01按照说明书的说法,是因为镜头伸出受阻而出现的问题,不过更多的情况是因为电池耗尽而出现E01,久不久就能看到心急如焚的同好询问E01的问题,其实多数E01问题在换了颗电池后就解决了(我希望minilux的新用家都能看到这一句)。这些问题也导致了minilux的用家多少有点战战兢兢,总担心它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minilux取景器小!太小!这个设计绝对是败笔中的败笔!如楼下同学说的,连白菜价的olympus μ2都不如,对于我这种戴眼镜的人而言,更是痛苦,所以我把minilux的取景器叫做白内障取景器,刚开始用Minilux的时候确实很难适应它小小的取景器,以至于把脸凑到机器上以后,眼睛还要去“找”取景器,然后再透过那个小小的“洞”去“窥视”拍摄对象,比家里门上的猫眼还让人难受。看完minilux的取景器,再看NIKON F4的取景器,感觉就像刚从地下室走出来一样,一片光明。

除了小,minilux取景器内也没有任何取景信息显示,就取景器框上一红一绿两个小灯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如果你想看光圈快门组合等信息,那只能眼睛离开取景器,去看机顶LCD,实在是有点傻。Minilux的取景器也无法进行屈光度调节,而就算我那台佳能小傻瓜都有屈光度调节, leica倒是提供了屈光度镜片选购,估计价值不菲,问题是谁会为了这小小的取景器去买那玩意?大概是LEICA自己也觉得那取景器过分了,在后来的CM上把取景器稍稍做大了一点,并提供了屈光度调节,取景器内也增加了基本拍摄信息的显示,算是略有改善。

说了这么多坏话,但是我个人认为取景器这个缺陷只能算是minilux白玉微瑕,刚开始用Minilux的时候,我对于这个无奈的取景器确实非常窝火,但是后来用多了,就无所谓了,一方面是习惯了(跟丑女看久了也就不那么丑的道理差不多),另一方面因为本来就喜欢用标头,对于这个焦段的视角很熟悉, 从取景器里看个大概就行了,有时候甚至都不用看取景器,反正既然用这种类型的机器,也没啥必要拍得四平八稳的,随心随性点就行了,这个问题到了后来我倒也没那么在乎了。

所以呢,有人说Minilux是一台“automated M-series camera”(自动化的M系相机),大概仅仅指的是它的镜头吧。还是那句话,minilux的所有优点都集中在镜头上了,所有缺点都集中在机身上了,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

出现这些设计上的不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minilux的设计方向就是一台带手动功能高级傻瓜而已,而我相信以leica的专业水平和设计功力不会没注意到小日本设计上的这些瑕疵,而是本身定位就是如此。总而言之,minilux虽说有出色的镜头和坚固的钛合金机身,但是骨子里还是台非专业的高级傻瓜机,如果用专业的眼光来要求它,多少有点勉为其难了。

规格表:
我查了一下,有关minilux的规格的资料不多,很多也并不全,我参照各方资料,整理了一份,看了下表对minilux能有个初步的了解:

代码:--------------------------------------------------------------------------------长:124mm 宽:39cm 高:69mm(4.9in*1.9in*2.7in)
重量:330g(11.6oz)
机身材料:钛合金
使用的胶卷格式:35mm
自动识别DX胶片速度:ISO25-5000,若无DX码,自动设置为ISO100
镜头:Leica Summarit 40mm/2.4
镜头结构:带镜间快门的六片四组双高斯结构
对焦方式:自动,手动(分段选择)
对焦距离:70mm至无限远
测光模式:偏重※※
测光方式:18%灰反射式测光
曝光补偿范围:正负2档,每1/2档调节,使用按钮循环式调节
支持AF/AE锁,半按快门锁定
快门范围:1/400秒——1秒+B门
拍摄模式:自动,光圈优先,B门(最多99秒),10秒自拍(自拍未释放前再次按下快门解除自拍),可选购电子快门线(可使用佳能RS 60E3快门线代替之)
进片方式:自动进片,自动回卷,不可留片头,过片速度约为1S
机顶LCD带绿色背光,显示快门速度,光圈,曝光补偿,电池状况,闪光模式,已拍摄张数
取景器参数:带近距校正框的实像取景器。接目镜上一红一绿两支LED提供闪光灯和自动对焦信息
内置闪光灯参数:强制闪光、强制闪光防红眼、慢速同步、慢速同步防红眼、自动闪光(默认)、自动防红眼、强制关闭、防红眼,B门闪光灯关闭共八种闪光模式
闪光范围:GN14,ISO100时2.3英尺到24英尺,ISO时,2.3英尺到48英尺,两次闪光间隔时间,5秒.
电源:一颗CR123A电池
--------------------------------------------------------------------------------

Minilux的几个小兄弟:

minilux zoom,minilux zoom解决了minilux两个最大的问题,避免了E02的频繁出现和增加了关机记忆功能。minilux用于控制光圈和开关机的拨杆在minilux zoom上成了控制变焦的拨杆,minilux上控制对焦模式的拨盘在minilux zoom上则兼具了开关机的功能,其他方面似乎大同小异。

从看到的评论和我有限的使用体会上看,minilux zoom配备的35-70镜头作为一个小光圈变焦头,得益于LEICA工程师的天才智慧,它的品质同样出类拔萃。Minilux zoom增加了闪光灯热靴,可以选购leica CF闪光灯,比较简单的一个闪光灯,指数也不算高,但是够用。Minilux zoom的死穴是取消了光圈优先和手动对焦,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业余爱好者,对于有没有这两项功能非常在意——尽管对于这种类型的相机而言,这两项功能事实上可能使用的机会不多。因此minilux zoom的处境很尴尬,非摄影爱好者和非专业摄影师极少会对这种又贵又大的傻瓜机感兴趣,而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又不喜欢它太纯粹的傻瓜设计而不能“控制摄影”,加上一些人对变焦小光圈镜头的偏见,所以各大摄影网站上对于minilux zoom的介绍评论相对要少得多,但是从看到的用家评论上看,评价是相当高的,我自己的使用经验也印证了这些结论。从设计风格上看,minilux zoom和minilux一脉相承,仍然是日本设计的。

可能是对日本设计的失望,更可能是应广大爱好者的要求(比如说一些有血统情节的爱好者),德国人干脆自己弄了个leica cm,据说cm是compact m-series的意思(即小徕卡M系),而cm的外观也确实比较接近M系的经典外形。Cm装备了和minilux一样的六片四组summarit 40mm/2.4镜头,据leica自己介绍,cm改进了镜头镀膜(Innovative processes permit multiple coatings on the 6 lens elements of high-grade optical glass).,但是至少我从底片上没有看出差别来,或许是个噱头?

仅从照相这个基本的功能来看,出色的镜头,准确的测光,坚固的机身,齐全的手动功能,还有漂亮的外形使得它看起来是那么接近完美,但是cm有着和minilux一样的问题——尽管做了瘦身,但是体积还是稍大,而且价格更为昂贵。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只是冲着那颗summarit的优秀品质的话,minilux可能会更合适——毕竟这类相机对于多数人而言,现在最大的功能也就是拿来把玩,而不是真正拿来用,偶尔拍上几卷,那些操作繁琐,可靠性不强的问题都不成为把玩的问题。既然minilux更便宜,为何不选择它?当然,对于金主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BTW:现在CM和CL+summicron-c 40/2的价格差不多)。

还有一个Cm zoom,我是连见都没见过,不要说用了,所以实在说不上什么,但是它和minilux zoom的尴尬处境类似,而且因为更高的价格,情况要更糟一些。如果不是京瓷停产CONTAX的话,我个人觉得相对MINILUX ZOOM和CM ZOOM而言,TVS系列似乎更有吸引力。

[patton 编辑于 2009-03-17 00:14]


没钱上徕卡,酸死我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41
主题: 37
帖子: 1299
注册: 2003年12月
原文由 fattyk 发表
鉴定完毕,预言此贴必为二手卖家的上图专用贴

本帖只讨论minilux,捣乱的请绕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784
主题: 9
帖子: 1656
注册: 2004年11月
鉴定完毕,预言此贴必为二手卖家的上图专用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9
主题: 3
帖子: 97
注册: 2005年1月
女王宫 小巧而精致,幸亏LP当时在画面,不然还真无法对比出 呵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9
主题: 3
帖子: 97
注册: 2005年1月
傍晚的夕阳照在吴哥寺庙里,墙上的精灵仿佛活了...这种红和背景的蓝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景象,不愧是MINILUX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9
主题: 3
帖子: 97
注册: 2005年1月
这个帖子的标题不怎么注目,但是内容却异常丰富,对于我这种使用MINILUX已久的人真是倍感幸福 哈 06年花了4500大元从高坚买了全新的MINILUX,一直使用至今,这机器对得起它的盛名~帖几张去年五月柬埔寨时旅游该机拍摄的照片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41
主题: 37
帖子: 1299
注册: 2003年12月
原文由 QSAGA 发表
这部机器光圈控制的原理是什么,似乎两档中间也能调出来,比如f3.4, f4.8

看看这个帖子,或许能得到答案
https://forum.xitek.com/showarchives.php?threadid=24505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791
主题: 4
帖子: 582
注册: 2002年4月
这部机器光圈控制的原理是什么,似乎两档中间也能调出来,比如f3.4, f4.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7.361
主题: 159
帖子: 9520
注册: 2000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TVS全系我都有,比较好玩,但是单提镜头的话,即使是最好的TVS III,也远不是Minilux Zoom/CM Zoom的对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41
主题: 37
帖子: 1299
注册: 2003年12月
翻出来原来写的一段:

Minilux的几个小兄弟:

minilux zoom,minilux zoom解决了minilux两个最大的问题,避免了E02的频繁出现和增加了关机记忆功能。minilux用于控制光圈和开关机的拨杆在minilux zoom上成了控制变焦的拨杆,minilux上控制对焦模式的拨盘在minilux zoom上则兼具了开关机的功能,其他方面似乎大同小异。

从看到的评论和我有限的使用体会上看,minilux zoom配备的35-70镜头作为一个小光圈变焦头,得益于LEICA工程师的天才智慧,它的品质同样出类拔萃。Minilux zoom增加了闪光灯热靴,可以选购leica CF闪光灯,比较简单的一个闪光灯,指数也不算高,但是够用。Minilux zoom的死穴是取消了光圈优先和手动对焦,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业余爱好者,对于有没有这两项功能非常在意——尽管对于这种类型的相机而言,这两项功能事实上可能使用的机会不多。因此minilux zoom的处境很尴尬,非摄影爱好者和非专业摄影师极少会对这种又贵又大的傻瓜机感兴趣,而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又不喜欢它太纯粹的傻瓜设计而不能“控制摄影”,加上一些人对变焦小光圈镜头的偏见,所以各大摄影网站上对于minilux zoom的介绍评论相对要少得多,但是从看到的用家评论上看,评价是相当高的,我自己的使用经验也印证了这些结论。从设计风格上看,minilux zoom和minilux一脉相承,仍然是日本设计的。

可能是对日本设计的失望,更可能是应广大爱好者的要求(比如说一些有血统情节的爱好者),德国人干脆自己弄了个leica cm,据说cm是compact m-series的意思(即小徕卡M系),而cm的外观也确实比较接近M系的经典外形。Cm装备了和minilux一样的六片四组summarit 40mm/2.4镜头,据leica自己介绍,cm改进了镜头镀膜(Innovative processes permit multiple coatings on the 6 lens elements of high-grade optical glass).,但是至少我从底片上没有看出差别来,或许是个噱头?

仅从照相这个基本的功能来看,出色的镜头,准确的测光,坚固的机身,齐全的手动功能,还有漂亮的外形使得它看起来是那么接近完美,但是cm有着和minilux一样的问题——尽管做了瘦身,但是体积还是稍大,而且价格更为昂贵。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只是冲着那颗summarit的优秀品质的话,minilux可能会更合适——毕竟这类相机对于多数人而言,现在最大的功能也就是拿来把玩,而不是真正拿来用,偶尔拍上几卷,那些操作繁琐,可靠性不强的问题都不成为把玩的问题。既然minilux更便宜,为何不选择它?当然,对于金主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BTW:现在CM和CL+summicron-c 40/2的价格差不多)。

还有一个Cm zoom,我是连见都没见过,不要说用了,所以实在说不上什么,但是它和minilux zoom的尴尬处境类似,而且因为更高的价格,情况要更糟一些。如果不是京瓷停产CONTAX的话,我觉得相对MINILUX ZOOM和CM ZOOM而言,TVS系列似乎更有吸引力。

[patton 编辑于 2009-03-06 19:5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41
主题: 37
帖子: 1299
注册: 2003年12月
原文由 stn817 发表
这个贴太有帮助了。

决心弄一台minilux

呵呵,一定要考虑好,最好是能先借一台试用一下,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

minilux机器是不错的,但是很多人买回来后闲置的时间远远大于使用的时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7
主题: 2
帖子: 182
注册: 2009年2月
这个贴太有帮助了。

决心弄一台minilux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915
主题: 17
帖子: 734
注册: 2005年4月
原文由 QSAGA 发表
提一个问题,minilux使用最左边自拍钮的时候怎么才知道有没有合焦?


这个要看自动对焦的情况,似乎没法预先控制,可以利用超焦距(手册中有个景深表可以参考)预先设定在某个距离,充分利用前后景深。一般还要三脚架用来自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915
主题: 17
帖子: 734
注册: 2005年4月
#5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915
主题: 17
帖子: 734
注册: 2005年4月
#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最便宜的leica(长文)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