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BOSE 乐悠扬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02153 回帖:44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733
主题: 21
帖子: 2061
注册: 2011年8月
kubain 发表于 2013-12-10 21:50
国内发烧圈对BOSE普遍嗤之以鼻,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这样的声音音染太重,相当不监听,而对于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来说,BOSE的声音是美妙而耐听的。


艺术多少需要点夸张的成分吧,我是不太喜欢拜亚那种白开水的味道。 本帖最后由 phantomx 于 2013-12-27 20:1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733
主题: 21
帖子: 2061
注册: 2011年8月
kubain 发表于 2013-12-10 21:50
国内发烧圈对BOSE普遍嗤之以鼻,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这样的声音音染太重,相当不监听,而对于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来说,BOSE的声音是美妙而耐听的。

我支持你的听感论,就像照片一样,图像质量高的照片最后出来不一定人眼看的舒服,有时候图像来点噪声更自然,就像胶片一样。我的耳机选的就是歌德的,虽然买之前从没试听过,但是看评测和描述就知道是我想要的风格,事实证明听感比朋友的拜亚880好多了,朋友也承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733
主题: 21
帖子: 2061
注册: 2011年8月
xieqiao 发表于 2013-12-8 21:15
刚从Bose专卖店回来,最后还是买了Bose Companion 2 Series III ,在专卖店试机时, 放流行歌,一下子就开到最高音量,声音很清晰,没有明显的失真,回家后无论听流行音乐和古典交响乐效果都能满足我的要求, 声音饱满圆润,高中音不刺耳,而低频听古典音乐完全够了,或者说恰到好处吧,把交响乐的气势表现出来了,感觉调校得比较大气,明显超越了被我淘汰的DIBO。我主要是看重Bose这款入门音箱采用了最新技术,今年6月14日在日本推出,可以说是代表Bose致力技术转型的标志性产品。

产品包装箱里面有一张保证书,保证书的大意是:我们致力于追求尽可能纯净的原声色,努力避免通过诸如人为加强低频和高频产生招摇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一开始听起来对新手很有吸引力,但不是真实的声音,是不能 耐久的。另外,我们只采用最高质量的零部件和最新的组装和品控技术,以保证我们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我们把赚到的钱100%重新投入公司,用于支持不断研发新技术来改善音色还原。当您购买任何Bose产品,我们鼓励您把它和我们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在准确还原音色方面作比较,


大神,请教几个问题啊!
1,能不能评价下创新的T6II;
2,bose新出的sound30 怎么样?
3,bose的AM10和自家的GSii对比呢?
先想到这么多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434
主题: 30
帖子: 5091
注册: 2003年6月
mar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531
主题: 88
帖子: 26580
注册: 2004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哈哈大校 发表于 2013-12-15 16:20
老兄所言极是,总结的挺好。我HIFI音箱、BOSE音箱、专业音箱、有源监听音箱都有,玩了一圈,真实的体会和你说的完全一致。
人们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忽略已有的去追求自己没有的,转了一圈,才明白都是重复别人的体会,没啥新意。所以多听,可以少走弯路。但这个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某种程度上就和摄影器材里的135、中画幅、宽幅、大画幅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1.764
主题: 10
帖子: 1400
注册: 2009年1月
xieqiao 发表于 2013-12-15 09:41
Bose是业内“原音重现技术”的革新者,它所关注的是还原现场的音乐氛围和听众的实际感受,让大家把关注点放到悦耳动听的音符上,所以Bose音箱能够弱化电源窜扰、底噪及背景噪声,对DAC和功放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从这点上说,的确是普通音乐爱好者的福音。

反观传统音箱,比如被我淘汰的DIBO音箱,离开音箱大半米都可以听到明显的背景噪声,监听音箱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不少专业人士都不推荐购买监听音箱来欣赏音乐,因为监听音箱和Bose的设计理念正好相反,对现场杂音和噪声特别敏感,目的是方便录音师挑出错误,在调音台混音时对各声道进行技术补偿,所以器材发烧友所追求的无音染音乐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根据音染的渲染方式和程度不同,就出现了诸如“冷声”“暖声”的说法。换句话说,监听音箱擅长于”放大“电源窜扰、底噪及背景噪声,让低端DAC和功放的弱点暴露无遗,因为这恰恰是监听音箱的设计目的。

其实任何木耳发烧友经过训练,都可以获得录音师的灵敏听觉,主要是关注点的不同而已,一些器材发烧友把昂贵的监听音箱买回家后与其说用来欣赏音乐,还不如说更关注的是挑错,而监听音箱在一定程度上把所有细微的缺陷都”放大“了给发烧友听。

另外,请不要以为 ...


老兄所言极是,总结的挺好。我HIFI音箱、BOSE音箱、专业音箱、有源监听音箱都有,玩了一圈,真实的体会和你说的完全一致。
人们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忽略已有的去追求自己没有的,转了一圈,才明白都是重复别人的体会,没啥新意。所以多听,可以少走弯路。但这个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想要云游四方 发表于 2013-12-14 14:33
终于有人说到这个事儿了:还原监听和讨耳耐听是两码事儿。


Bose是业内“原音重现技术”的革新者,它所关注的是还原现场的音乐氛围和听众的实际感受,让大家把关注点放到悦耳动听的音符上,所以Bose音箱能够弱化电源窜扰、底噪及背景噪声,对DAC和功放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从这点上说,的确是普通音乐爱好者的福音。

反观传统音箱,比如被我淘汰的DIBO音箱,离开音箱大半米都可以听到明显的背景噪声,监听音箱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不少专业人士都不推荐购买监听音箱来欣赏音乐,因为监听音箱和Bose的设计理念正好相反,对现场杂音和噪声特别敏感,目的是方便录音师挑出错误,在调音台混音时对各声道进行技术补偿,所以器材发烧友所追求的无音染音乐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根据音染的渲染方式和程度不同,就出现了诸如“冷声”“暖声”的说法。换句话说,监听音箱擅长于”放大“电源窜扰、底噪及背景噪声,让低端DAC和功放的弱点暴露无遗,因为这恰恰是监听音箱的设计目的。

其实任何木耳发烧友经过训练,都可以获得录音师的灵敏听觉,主要是关注点的不同而已,一些器材发烧友把昂贵的监听音箱买回家后与其说用来欣赏音乐,还不如说更关注的是挑错,而监听音箱在一定程度上把所有细微的缺陷都”放大“了给发烧友听。

本帖最后由 xieqiao 于 2013-12-15 10:08 编辑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15 11:39 补充
另外,请不要以为凭借着昂贵的监听扬声器系统就能模拟现场。人们在音乐厅里听到的是带混响时间较长的乐声,而在监听音箱中听到的是混响少的多的声音。只有录音工程师才知道如何用从监听音箱中听到的声音去调整录音、扩音参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531
主题: 88
帖子: 26580
注册: 2004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kubain 发表于 2013-12-10 21:50
国内发烧圈对BOSE普遍嗤之以鼻,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这样的声音音染太重,相当不监听,而对于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来说,BOSE的声音是美妙而耐听的。


终于有人说到这个事儿了:还原监听和讨耳耐听是两码事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872
主题: 232
帖子: 3390
注册: 2007年2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 ILCE-6700
NIKON D810
xieqiao 发表于 2013-12-10 16:51
个人认为,Bose音响能获得开阔、深远的声场,比较适合听交响乐,能带来庞大的音乐厅空间感,因为相对来说,Bose创新技术还原的乐器定位以及声音的结像都比较精准。其实,Bose的创始人博瑟就是一个古典音乐迷,他当年的设计理念一度被高保真音响发烧友视为异端,但最终在家庭音响器材领域获得成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对音响发烧界有颠覆性的影响。一些音响发烧友也许对Bose的产品不屑一顾,但他们投入巨额资金在顶级功放和音箱等器材上后,却发现最终的听觉效果似乎并没有真正超过Bose的产品,因为顶级音响和功放要发挥作用,听音环境与空间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必须协同配合。在这方面,Bose的产品是很讨巧的,它放弃了沿用多年的中、高音号角式设计,而是采用了全音域扬声器,把现场直接和反射声微妙结合起来。

Bose是业内“原音重现”技术的革新者。据说巴塞罗那歌剧院、悉尼奥运会等场地用的都是BOSE音响。美国的航天飞机上唯一指定商用音响就是BOSE。在美国的消费电子排行榜中,BOSE名列第三,而SONY排名第20。在欧美,BOSE在家庭影院市场中占有率一直第一,无人能出其右。(百度百科)

事实上,同样的一套音响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声音的重放效果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要想获得 ...

国内发烧圈对BOSE普遍嗤之以鼻,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这样的声音音染太重,相当不监听,而对于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来说,BOSE的声音是美妙而耐听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个人认为,Bose音响能获得开阔、深远的声场,比较适合听交响乐,能带来庞大的音乐厅空间感,因为相对来说,Bose创新技术还原的乐器定位以及声音的结像都比较精准。其实,Bose的创始人博瑟就是一个古典音乐迷,他当年的设计理念一度被高保真音响发烧友视为异端,但最终在家庭音响器材领域获得成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对音响发烧界有颠覆性的影响。一些音响发烧友也许对Bose的产品不屑一顾,但他们投入巨额资金在顶级功放和音箱等器材上后,却发现最终的听觉效果似乎并没有真正超过Bose的产品,因为顶级音响和功放要发挥作用,听音环境与空间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必须协同配合。在这方面,Bose的产品是很讨巧的,它放弃了沿用多年的中、高音号角式设计,而是采用了全音域扬声器,把现场直接和反射声微妙结合起来。

Bose是业内“原音重现”技术的革新者。据说巴塞罗那歌剧院、悉尼奥运会等场地用的都是BOSE音响。美国的航天飞机上唯一指定商用音响就是BOSE。在美国的消费电子排行榜中,BOSE名列第三,而SONY排名第20。在欧美,BOSE在家庭影院市场中占有率一直第一,无人能出其右。(百度百科)

事实上,同样的一套音响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声音的重放效果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要想获得自然美妙的混响和山谷回荡般的回声,一般的家庭居室是很难做到的。影响听音房间声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反射、吸收、扩散、房间面积的大小,以及几何形状等;甚至产生反射和吸收物体的材质成分和结构等都有着一系列的关联和影响! 真正的原汁原味恐怕只有到音乐厅现场去感受了。

Bose的创始人去世后,美国主流媒体,如※※※※和波士顿环球报等都对他有很高评价。

http://www_nytimes_com/2013/07/13/business/amar-g-bose-acoustic-engineer-and-inventor-dies-at-83.html?_r=1&

Amar G. Bose, the visionary engineer, inventor and billionaire entrepreneur whose namesake company, the Bose Corporation, became synonymous with high-quality audio systems and speakers for home users, auditoriums and automobiles, died on Friday at his home in Wayland, Mass. He was 83. His speakers, though expensive, earned a reputation for bringing concert-hall-quality audio into the home.

http://www_bostonglobe_com/business/2013/07/20/bose-greatest-innovation-may-his-company/ARdTMG37pvKAWHqhr7yu2O/story.html

When the pope wanted to be better heard in the Sistine Chapel, he called Bose.

When General Motors wanted to improve the sound quality in its vehicles, it began integrating technology from Bose.

Unlike a Steve Jobs or Bill Gates, entrepreneurially minded college dropouts who helped create the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 Dr. Bose was a college professor who stumbled into creating a start-up.

Most people think of Bose as an audio company, but it was really a sandbox where Dr. Bose could hire smart people to explore the boundaries of what was possibl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音响巨匠兼MIT杰出教授 BOSE创始人离世
【2013年07月27日讯】(记者秦川剑桥市报导)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工程学院荣誉教授及BOSE公司创始人阿默‧博瑟(Amar Bose)于7月12日在麻州家中去世,享年83岁。

从印度移民家庭的小男孩,成长为音响巨匠与MIT杰出教授,博瑟的一生充满传奇,他获得诸多奖项与荣誉,是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并于2008年荣登全国发明家名人堂。

BOSE公司以生产高品质音响及扩音系统闻名,用于居家、音乐厅及汽车、飞机,每年营收高达20亿美元。2011年,博瑟教授将BOSE公司的大部份股票捐赠给MIT。

印度移民家庭爱电器的小男孩

博瑟的父亲因为在印度参与独立运动而惹恼当时的英国统治者,为躲避迫害于1920年来到美国,在纽约爱丽丝岛入境。博瑟1929年11月2日在费城出生,父母都笃信印度传统文化,家里经常招待来自印度的客人,吃的是印度食物。年幼的他曾饱尝过种族歧视的苦果,“在餐馆里,没有人来招呼我们。”

聪明勤奋的博瑟从小就与电器有不解之缘,喜欢钻研组装小电器,而且非常有天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的生意因为受到战争影响而非常不景气,博瑟靠维修收音机帮助维持家计。

无法忍受高保真Hi-Fi 萌生改革音响愿望

博瑟喜欢音乐,尤其钟爱古典音乐,幼年时还学过小提琴。上世纪50年代,在MIT攻读博士期间,为了能够边写论文边听音乐,他给自己买了一套高保真Hi-Fi音响。“才听了5分钟,我就无法忍受了,音质实在太差了。” 他从此萌生改革音响设备的愿望,期望达到现场音乐厅的效果。

他发现人们在音乐厅听现场演奏时,只有少量的声波直接进入耳中,而大部份声波经反射后才进入耳中,因此产生美妙的立体声效果。

之后,博瑟开始物理声学及生理声学的研究,诞生了一批声学、电子学、非线性系统及信息沟通理论的专利。他与合伙人1964年在波士顿周边的佛莱明翰建立Bose公司。

1968年,第一批Bose音响901直接/反射系统问世,优美的立体声效果立即使之成为音响界的佼佼者。为达到卓越的品质,博瑟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力求高品质,从招聘员工到雇用法律及财务管理公司。“公司最终的成功主要在于人,我努力寻找最好的人。”

博瑟的专利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高端音响、耳机、汽车音响系统及大、小型家庭音响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包括法拉利、奥迪、奔驰及保时捷在内的高端豪华车开始在车内安装Bose音响。Bose音响也出现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日本国家剧院及新奥尔良的超级体育馆。

Bose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9000多名员工,从事声学及其它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高端家居、汽车及专业音响设备,每年营收约20亿美元。

创业不是为了赚钱

2007年,博瑟以18亿美元的身价在《福布斯杂志》全球富翁排行榜上名列第271位。然而,博瑟创业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赚钱。

他在2004年接受《流行科学》杂志采访时说:“我从来不是为了赚钱而创业。我创业是想做那些之前没有人做过的精彩的事情。”他调侃道:“如果是在商学管理硕士经营的公司里工作,我恐怕被开除100次了。”

由于坚信真正优质的产品来源于长期不懈的研究,甚至是高风险的研究,他对研发的投入非常慷慨。有时候,财务人员因为心疼资金甚至试图鼓动工程师劝阻博瑟。

博瑟首先是科学家和发明家,其次才是企业家。他让孩童般的好奇心指引自己不断探索新的领域,达到更高的品质。博瑟为了可以在公司从事长期、高风险的科研工作, 一直坚持不把Bose公司上市,以免面对每个季度需要汇报营收的压力。

做为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长,博瑟不懈的致力于声学工程的革新。他的扩音器,虽然价格不菲,却有家庭音乐厅的美名。之后发明的Bose杂音消除耳机也因品质卓越而被军事及商业飞行员广泛使用。

受人爱戴的教授

博瑟1951年在MIT取得学士学位,1952年得硕士,1956年拿博士。从1956年至2001年,他在MIT执教长达45年。他深爱自己的母校,2011年,将BOSE公司的大部份股票捐给MIT,学校每年可以用分红来资助电子工程学研究。

博瑟是一位深受学生及同事爱戴的教授。他的声学课程,不仅教授科研理论,更指点人生态度,传授攻克尖端课题的诀窍与精神素质。

William R. Brody博士现任美国著名的Salk研究所所长,曾是博瑟的学生。他在接受《流行科学》杂志采访时说:“博瑟教授的课给我注入攻克高风险课题的勇气,并教给我解决难题的技巧,使我得以在未来的学术生涯成功。博瑟教给我如何思考。”

MIT电子工程荣誉教授Paul Penfield说:“博瑟教授不仅非常富有创意,而且与其他一些有创意的人所不同的是,他善于内省。他可以清晰解释自己的思维过程,给别人做参照。我见证过他成功解决几个工程及管理问题。在深层,这正是教学的精髓。也许这是为什么他如此受学生爱戴的原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国外用户对Bose音响的评价,有点意思:

http://forums_whirlpool_net_au/archive/1809299

BOSE isn't exactly audiophile.. but its not that bad

BOSE is like a symphony orchestra, where the entire wind section is missing.
Would any old member of the public notice at all, probably not. The orchestra would still sound absolutely amazing!!!

But the lack of the wind section would make a seasoned expert, quiver in horror; making them disgusted at the high price of the ticket.

The Sony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is like a high-school band...all the right instruments are there, but as hard as the teacher tries, they still sound awful. :-)

---

I think this analogy kinda sums up my thoughts about BOSE in a nutshell. So I kinda feel that they do get a hard time by audiophiles and online forums, but it does meet the needs of a market segment and it does still sounds pretty damn good (to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I'm a happy BOSE owner!
~~~~~~~~~~~~~~~~~~~~~~~~~~~~~~~~~~~~~~~~~~~~~~~~~~~~~~~
It isn't a product for audio nerds, Bose is the Apple of home theater. Generally it all works and they create a habitat for your equipment to work in with their product range ... stay in the bubble, the product works. As soon as you try to add any non Bose equipment to it you realize its meant to be a closed system.

If you want to know about power ratings and specs, this isn't the product for you ... if you want a nice shiny box that usually works and sounds ok – go Bose.

It did sound pretty good. I asked about other systems & he said that they were a lot bigger & that Bose was the best quality.

They don't sound terrible, they get the job done. I personally think Bose sacrifice performance for aesthetics as well as creating their own little Apple ideology. There is a niche for their product. some people fit into that niche. So is Bose a better quality product ? not really ... really you should be looking at it as a different product – it is not meant for theater applications, it is not meant for accurate sound reproduction – it fills a hole and looks appealing. Different market.

~~~~~~~~~~~~~~~~~~~~~~~
They are one of the better units in their category and that is the Home Theater in a Box solutions or 'Lifestyle Systems'. They are meant to work with what comes in the box and with the small range of accessories you can buy from their stores. They do that part very well and if I were asked if Bose were overpriced I would say no, there is little in their category that can compete with them as a holistic solution (by holistic I mean the compromise between aesthetics and performance).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10 10:07 补充
http://www_amazon_com/Bose-Direct-Reflecting-Speaker-System/product-reviews/B0006B5V6Q
I've never come across speakers as revealing as these. They let you hear all the details of a performance to an extent that sometimes you think you're floating right in front of a live symphony orchestra.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kubain 发表于 2013-12-8 23:50
这是才出来的吗?两个月前在专卖店听觉的没什么特点,不如M2,不知这个是不是改进型?


个人感觉,低频肯定不如C20,也不如M2;但高中音比C20清晰,高音虽然不如M2,但不刺耳,似乎更自然圆润一些。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9 21:56 补充
经过一整天断断续续的“煲机”磨合,惊喜地发现Bose Companion 2 Series III 的高中音输出效果比昨天刚买来时通透明亮许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872
主题: 232
帖子: 3390
注册: 2007年2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 ILCE-6700
NIKON D810
xieqiao 发表于 2013-12-8 21:15
刚从Bose专卖店回来,最后还是买了Bose Companion 2 Series III ,在专卖店试机时, 放流行歌,一下子就开到最高音量,声音很清晰,没有明显的失真,回家后无论听流行音乐和古典交响乐效果都能满足我的要求, 声音饱满圆润,高中音不刺耳,而低频听古典音乐完全够了,或者说恰到好处吧,把交响乐的气势表现出来了,感觉调校得比较大气,明显超越了被我淘汰的DIBO。我主要是看重Bose这款入门音箱采用了最新技术,今年6月14日在日本推出,可以说是代表Bose致力技术转型的标志性产品。

产品包装箱里面有一张保证书,保证书的大意是:我们致力于追求尽可能纯净的原声色,努力避免通过诸如人为加强低频和高频产生招摇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一开始听起来对新手很有吸引力,但不是真实的声音,是不能 耐久的。另外,我们只采用最高质量的零部件和最新的组装和品控技术,以保证我们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我们把赚到的钱100%重新投入公司,用于支持不断研发新技术来改善音色还原。当您购买任何Bose产品,我们鼓励您把它和我们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在准确还原音色方面作比较,

这是才出来的吗?两个月前在专卖店听觉的没什么特点,不如M2,不知这个是不是改进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刚从Bose专卖店回来,最后还是买了Bose Companion 2 Series III ,在专卖店试机时, 放流行歌,一下子就开到最高音量,声音很清晰,没有明显的失真,回家后无论听流行音乐和古典交响乐效果都能满足我的要求, 声音饱满圆润,高中音不刺耳,而低频听古典音乐完全够了,或者说恰到好处吧,把交响乐的气势表现出来了,感觉调校得比较大气,明显超越了被我淘汰的DIBO。我主要是看重Bose这款入门音箱采用了最新技术,今年6月14日在日本推出,可以说是代表Bose致力技术转型的标志性产品。

产品包装箱里面有一张保证书,保证书的大意是:我们致力于追求尽可能纯净的原声色,努力避免通过诸如人为加强低频和高频产生招摇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一开始听起来对新手很有吸引力,但不是真实的声音,是不能 耐久的。另外,我们只采用最高质量的零部件和最新的组装和品控技术,以保证我们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我们把赚到的钱100%重新投入公司,用于支持不断研发新技术来改善音色还原。当您购买任何Bose产品,我们鼓励您把它和我们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在准确还原音色方面作比较, 本帖最后由 xieqiao 于 2013-12-8 21:2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比Bowers & Wilkins(B&W) MM-1更高一个等级,还有一款英国KEF公司新出的 X300A(其无线版本KEF X300A Wireless同时支持苹果和安卓设备),售价六千多元,X300A采用有源设计,內建DAC数字模拟转换器,搭载四个内置独立放大器驱动,有一个迷你USB输入口,达到96kHz/24-bit的高解析度输入,是适用于PC、Mac以及各种便携设备的真正发烧级扬声器系统。它采用电子分频,低音50W高音20W(超过B&W MM-1的4x18W),它的高音单元和MM-1一样都是1英寸,但中低音单元达到5.25英寸(MM-1低音单元为3英寸),音箱背面设有desk(桌面)和stand(支架)两种使用模式选择开关。不仅可以在书桌旁近场聆听,还带切换开关,可以在远距离聆听。
本帖最后由 xieqiao 于 2013-12-6 11:04 编辑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6 11:23 补充
背面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6 11:26 补充
对于不熟悉KEF单元技术的用户来说,第一眼看到X300A肯定会觉得哪里看着奇怪额地方,没错,X300A正面看上去好像只有一个单元,而不像其它两分频音箱一样有分开的两个高低单元。其实不然,这是KEF自家的一项独特技术 --- Uni-Q同轴共点单元,这项技术源自KEF旗舰款Blade扬声器单元。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6 13:17 补充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7 19:02 补充
决定不考虑了,因为其尺寸(高 x 宽 x 深)含散热装置达到了280 x 180 x 243mm,尤其是深度,比我的DIBO还要深得多,太占空间了,而且输入和电源都是在左音箱,和大部分电脑音箱不一样,左右音箱各用一个电源,会增加复杂度,听说USB接口还是1.0标准的,尽管不影响使用,总是有点不爽。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7 19:04 补充
还有,我喜欢听交响乐,有评测说这个听交响乐有点勉为其难。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7 22:17 补充
网上的有关评测不对,刚查了KEF官网,X300A接口标准是USB 2.0:B型Mini USB接口。X300A系统以零失真的USB全数字连接(带有USB异步模式),从源到端的传输过程中无任何任何信号的损失,因而成功再现出了高分辨率音乐文件的完整深度和复杂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刚从山姆会员店的Bose专卖试听回来,感觉基本上是一分钱一分货,综合音质看Bose Companion® 5的音质最好,5.1数字解码,USB端口连接电脑,这点和英国的B&W MM-1一样,就是隐藏的低音箱相对比较大。
其次就是MusicMonitor,中音和高音清晰动听,低音也很震撼;再次是Companion® 20,低音很真实,但中高音有点模糊;接下去是Companion® 2 III,这个低音尚可,高中音分解得不错,但开大音量有杂音。

我还听了高端的Bose乐悠扬II音乐系统,声音的表现以及明亮度和MusicMonitor相似,低音更好,但性价比差,而且蓝牙设备播放, 需选配蓝牙连接套件,比较麻烦;也听了Bose® “妙韵”音乐系统III,感觉性价比也不高,因为零售价 高达 ¥ 4,900,而音质似乎还不如MusicMonitor。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5 15:29 补充
补充,有关C5最好,是Bose专卖店的经理的意思,他说,那个低音炮被顾客的脚猛踢过,低音的声音已经变味。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5 20:27 补充
维基英文条目:
http://en.※※※※※※※※※.org/wiki/Bose_computer_speakers

In 2008, the Computer MusicMonitor won a Red Dot Award, this award is based on design, therefore audio quality is not amongst the criteria. The Computer MusicMonitor system was judged to have a convenient small size, but sub-standard audio quality for the price.

In 2007, the Companion 5 won a Red Dot award, this award is based on design, therefore audio quality is not amongst the criteria. The Companion 5 speakers were judged to have substandard audio quality for the pric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弄个马甲爬上来 发表于 2013-12-2 20:39
2.0多媒体并不是音质最高水准的表现。这玩意可以堆料投成本,或者请人来调教设计。其实最高水准应该是迷你音箱,又得体积小,还要好用,还要音质说得过去,这堆厂家来说才是最苛刻的技术要求。要是BOSE没点专利技术和声学技术,也很难做出BOSE MM这种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厂家从没有一款2.0迷你音箱在同体积下超越BOSE MM的,也从来没接近过吧。


我的老旧DIBO已经修过一次,现在听一会儿声音就突然下降,不得不淘汰了。准备在下面三款中挑一款替代:

首先是Bowers & Wilkins(B&W) MM-1,看中的是其英国大牌对音乐的理解,音源通过USB进入自带的DAC处理,省去了功放,播放无损音乐会有那么点hifi的感觉,2.0音箱唯一的一款高保真电脑音箱,获得国内外各种好评,不过音色经过英国工程师的主观调校后也不是原汁原味;
其次是新出的Bose Companion 2 Series III ,用最新的技术,价廉物美,解析度较好,声音中规中矩,调校得很好,低音也还可以,超过国产的,但对我来说就是替代DIBO,谈不上是升级了;
第三是Bose MusicMonitor,那是用的Bose的看家技术,调大音量后低音震撼,超小的体积营造宏大的声场,音乐氛围好,听交响乐有那种大场面的感觉,不过那是模拟输入,不能细听,作为背景音乐不错,当然更谈不上是hifi高保真音响了。 本帖最后由 xieqiao 于 2013-12-5 09:4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地狱今夜开门 发表于 2013-12-4 12:44
B&W mm1,a5,a7 大中小三号铅笔筒,丑的不可直视。


这个好看了吧,来自法国的Focal XS Book音箱,造型十分“特立独行”,售价也高达3680元。据说,这款2.0音箱三频表现都十分均衡,没有华丽的高频,没有震撼低频,也没有闷声的中频,一切声音的表现都是那么地自然,闭上眼甚至可以感受到歌手就在你面前唱歌一般。
本帖最后由 xieqiao 于 2013-12-4 15:3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3.247
主题: 11
帖子: 881
注册: 2008年2月
B&W mm1,a5,a7 大中小三号铅笔筒,丑的不可直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弄个马甲爬上来 发表于 2013-12-3 17:49
MM1的确不错,听过。说白了就是有B&W的味道……他家耳机我有一只,也是这个味道,HIFI产品就木有了。只能说这种产品我个人比较推崇,虽然价格高,单普及难度比HIFI低多了~四五千的HIFI门边都摸不到,玩玩小数码音响已然是条高端产品了啊!


似乎只要是数字输入,经过了DAC模块及数码功放的处理,重新再创造就不可避免,必然会加进音响设计者对耐听音色的理解所作的调整,所以没有绝对的HiFI,反而是模拟输入尊重音源音色风格,能够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音源特点,中外音响厂家都是如此。

我看了一圈,似乎Bose新推出的入门2.0音箱性价比最高,其它Bose产品数字处理器都太旧了。
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6月14日,Bose公司在日本市场投入了该公司的新型PC音箱产品「Companion 2 Series III multimedia speaker system」,该音箱的售价为10500日元。据介绍,作为「Companion 2 Series II」的后继产品,「Companion 2 Series III」采用了新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声称在全音域能自然清晰的再现声音。另外,通过采用独家的TrueSpace技术,单凭两支音箱,可以得到广域的立体声效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241
主题: 140
帖子: 4347
注册: 2012年6月
xieqiao 发表于 2013-12-3 15:40
看了国内各种厂家的产品,深有同感,国内外厂商的设计理念不同,漫步者等更注重产品的用料和外观,关注的重点是还原音频的本来物理面貌,而国外厂商关注的是音乐氛围,是听者的实际体验,是一种再创造。比如,号称溫儒風雅的英國紳士 Bowers & Wilkins(B&W) MM-1,是苹果公司官方推崇的品牌,就是这玩意性价比不高:
MM-1
与其他电脑扬声器不同, MM-1 是真正的高保真扬声器,可以收缩安装于您的台式电脑中。 因此,它不光外观设计出色,音质也美妙无比,能将您的电脑打造成超高保真立体声音响系统。

官方指导价格: ¥4888

海外有一段经典的评论很有意思
http://www_mobile01_com/topicdetail.php?f=348&t=2280692
MarkSeven
2011-08-01 02:33  #3

實際聆聽的表現,如果就音響性這方面來討論
我必須很不客氣的說,MM-1在這個價位是不合格的
尤其是低頻呈現不自然,雖然量夠但質並不理想
中頻的表現雖然可以接受,但並沒有到足夠的密度
聲音結像位置偏低,使用者像是位於高處欣賞音樂
和另一款同價位的Focal XS比較,Focal的音響性算是完勝

MM1的确不错,听过。说白了就是有B&W的味道……他家耳机我有一只,也是这个味道,HIFI产品就木有了。只能说这种产品我个人比较推崇,虽然价格高,单普及难度比HIFI低多了~四五千的HIFI门边都摸不到,玩玩小数码音响已然是条高端产品了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2.16
主题: 51
帖子: 7460
注册: 2001年1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9
NIKON D5
A7最强的是支持AirPlay,如果你是新派听无损的,A7应该方便,还有可以用USB。乐悠扬是带CD,如果你盘多,会方便,可以通过配件支持蓝牙,iPhone,iPod, 估计AirPlay今后要实现也是靠配件。

但是BOSE的音频技术是长期发展并得到部分认可的独门技术。所以看你是注重功能还是声音,而声音要靠自己的耳朵评价,别人谁说都只是参考。对BOSE的声音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因为声音理念不同。B&W的Flowport导向孔也是自家标志性的技术。

本帖最后由 vic0561 于 2013-12-3 17:0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vic0561 发表于 2013-12-3 15:47
这帖说的是BOSE 的乐悠扬,属于WAVE系统,和BOSE其他的电脑音箱,蓝牙音箱最大的区别是自成完整的音乐播放体系,使用的技术也是独特的,例如音频导波管扬声器技术,和其他类别、型号有些区别。


英国B&W A7 价格和BOSE 的乐悠扬价格相当,不知道技术哪个先进?  A7是桌面无线音箱中的最新款产品,能够当做USB电脑音箱来用(这点和Bowers & Wilkins MM-1一样,数字接入,可提高音质)。
本帖最后由 xieqiao 于 2013-12-3 16:1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2.16
主题: 51
帖子: 7460
注册: 2001年1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9
NIKON D5
这帖说的是BOSE 的乐悠扬,属于WAVE系统,和BOSE其他的电脑音箱,蓝牙音箱最大的区别是自成完整的音乐播放体系,使用的技术也是独特的,例如音频导波管扬声器技术,和其他类别、型号有些区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弄个马甲爬上来 发表于 2013-12-2 20:39
2.0多媒体并不是音质最高水准的表现。这玩意可以堆料投成本,或者请人来调教设计。其实最高水准应该是迷你音箱,又得体积小,还要好用,还要音质说得过去,这堆厂家来说才是最苛刻的技术要求。要是BOSE没点专利技术和声学技术,也很难做出BOSE MM这种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厂家从没有一款2.0迷你音箱在同体积下超越BOSE MM的,也从来没接近过吧。


看了国内各种厂家的产品,深有同感,国内外厂商的设计理念不同,漫步者等更注重产品的用料和外观,关注的重点是还原音频的本来物理面貌,而国外厂商关注的是音乐氛围,是听者的实际体验,是一种再创造。比如,号称溫儒風雅的英國紳士 Bowers & Wilkins(B&W) MM-1,是苹果公司官方推崇的品牌,就是这玩意性价比不高:
MM-1
与其他电脑扬声器不同, MM-1 是真正的高保真扬声器,可以收缩安装于您的台式电脑中。 因此,它不光外观设计出色,音质也美妙无比,能将您的电脑打造成超高保真立体声音响系统。

官方指导价格: ¥4888

海外有一段经典的评论很有意思
http://www_mobile01_com/topicdetail.php?f=348&t=2280692
MarkSeven
2011-08-01 02:33  #3

實際聆聽的表現,如果就音響性這方面來討論
我必須很不客氣的說,MM-1在這個價位是不合格的
尤其是低頻呈現不自然,雖然量夠但質並不理想
中頻的表現雖然可以接受,但並沒有到足夠的密度
聲音結像位置偏低,使用者像是位於高處欣賞音樂
和另一款同價位的Focal XS比較,Focal的音響性算是完勝

這樣說起來MM-1不就很爛,完全對不起那個身價?

但我必須要說
MM-1雖然音響性不佳,但就"音樂性"來看,這對喇叭真的是好聽極了!

為何會這樣解釋?
那就必須從Bowers & Wilkins自家的DSP訊號處理開始說起
MM-1所採用的75mm功夫龍單體,就物理的角度來看
根本不可能發出令人感到滿意的低頻量
於是設計團隊則利用數位技術對低頻進行修正
讓這對單體可以發出遠遠超過物理極限的低頻
同時讓聲音保有最大限度的動態,大音量下亦可保持穩定
高頻則調整略為偏暗,可以很自然的和低頻銜接在一起
讓MM-1有著全音域單體那種圓潤又柔和的聽感
但卻沒有高頻延伸不足和低頻份量不夠的問題

MM-1設計的目標其實很明顯
就是要打造一對可以讓使用者長時間近距離聆聽
卻又不會容易感到聽覺疲勞的多媒體喇叭
不用去聽高中低頻有沒有到定位,也不用去管聲音真不真實
這是Bowers & Wilkins大膽結合電子運算技術和傳統調音技術的結果

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想在電腦前追求音響性,並讓線材亂竄,那麼...

MM-1雖然高頻不夠搶眼,但卻可以正確的表現出樂器清亮的音色
MM-1雖然中頻不夠厚實,但溫暖的音染可以讓人很輕鬆的融入音樂
MM-1雖然低頻不夠彈性,但在音樂需要力道的時候他可以很稱職

多虧這樣的聲音特質,意外的讓MM-1雜食性頗高
無論是古典,爵士,流行或是搖滾都可以有不錯的表現

結論:

MM-1很貴是事實,雖然它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性和極佳的音樂性
這是一種品牌價值,買一個技術,買一個設計...或許是買一個品味
玩音響的玩家我不推薦入手這對喇叭,因為我可能會被告上詐欺和廣告不實
聽音樂的玩家我建議可以投資在這對喇叭,MM-1的聲音特質真的就是耐聽
可以很清楚聽出聲音上的缺陷,但卻又無法對他的聲音挑剔,很矛盾吧
我喜歡半夜一個人泡杯黑咖啡,在電腦前聆聽著Bowers & Wilkins MM-1
因為我不只喜歡這種外型,更喜歡這種輕鬆無負擔的聲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241
主题: 140
帖子: 4347
注册: 2012年6月
xieqiao 发表于 2013-12-1 19:15
感谢各位! 国产也有类似Bose MM的监听2.0音响,可以说异曲同工,比如去年底推出的HiVi惠威X3,这玩意获得很高的评价,有专业人士认为完全超越Bose的MM,但性价比也不行,似乎既然都花钱了,还不如Bose了。是不是音响这东西技术门槛低,国产的并不比天龙、Bose和JBL差?个人感觉,惠威作为南方的音响公司,善于炒作(评测好像秒杀漫步者),水很深,好像没有北京的漫步者产品靠谱啊?京东甚至还出现单卖一只监听音箱欺骗消费者的事。2.0多媒体音箱是多媒体音箱厂商音质水准的最高体现,是厂商电声设计水平高低的最终体现。

2.0多媒体并不是音质最高水准的表现。这玩意可以堆料投成本,或者请人来调教设计。其实最高水准应该是迷你音箱,又得体积小,还要好用,还要音质说得过去,这堆厂家来说才是最苛刻的技术要求。要是BOSE没点专利技术和声学技术,也很难做出BOSE MM这种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厂家从没有一款2.0迷你音箱在同体积下超越BOSE MM的,也从来没接近过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顶级的漫步者2.0音箱怎么样?2.0听交响乐似乎足够了,那种5.1和7.1环绕是给玩游戏和看大片用的。
高档镜面钢琴漆装饰
    前倒相结构,增加低音量感
    新研发的扬声器,追求质、量、相
    独立式外置功率放大器设计
    集成高品质的PCM解码器
    功放外形造型独特,采用大量非标准机械件
    支持直通和音调输入模式
    双路模拟输入
    支持光纤、同轴数字输入
    附带红外遥控功能,遥控器设计另类
    所有输入模式可以远程或在功放上切换
    采用大功率O形变压器
    采用LM3886功率放大IC
    每声道输出功率为40W
    PhilJones主持声学设计

    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RMS 40Wx2
    输入接口:双路立体声RCA接口/同轴输入接口/光纤输入接口
    输入阻抗:20 kohm
    调节形式:总音量调节、高低音调节以及直通方式
    操控形式:全功能按钮操控和遥控操控
    低音单元:防磁,5.5英寸C复合盆,6 ohm
    高音单元:防磁,1英寸丝膜球顶高音,6 ohm
    输入电源:∽220V 50Hz 150W
    单箱尺寸:176 (宽W)×331(高H)×302(最大深度D)mm
    音箱重量:约15Kg
    功率放大器尺寸:210 (宽W)×86(高H)×250(最大深度D)mm


漫步者 2.0音箱 S2000 黑色(5.5英寸C复合盆低音扬声器 同轴光纤 红外遥控)
品牌: Edifier 漫步者
平均3.2 星  浏览全部评论 (6 条商品评论) | 亚马逊正品行货 |
分享
市场价: ¥ 2,899.00
价格: ¥ 2,652.90 免运费且可货到付款 详情
为您节省: ¥ 246.10 (9.2折)
以下内容由 xieqiao 于 2013-12-2 19:32 补充
或者买S2000V,其它规格一样,但只带模拟输入和模拟功放,不知道这个内置式功放质量如何?不知道是不是“胆机”[电子管功放]?
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RMS 40Wx2
    输入接口:RCA接口
    输入阻抗:50 kohm
    调节形式:总音量调节、高低音调节
    操控形式:全功能按钮操控和伺服线控
    低音单元:防磁,5.5英寸C复合盆,6 ohm
    高音单元:防磁,1英寸丝膜球顶高音,6 ohm
    输入电源:∽220V 50Hz 150W
    单箱尺寸:176 (宽W)×331(高H)×302(最大深度D)mm
    重量:约17.2Kg

漫步者(EDIFIER) S2000V 2.0声道 多媒体音箱

     京 东 价:
    ¥1789.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6
主题: 41
帖子: 8945
注册: 2012年1月
我的那个老索尼2.0组合音响是当年从美国背回来的,其中一个落地音箱是这样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关于BOSE 乐悠扬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