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秒杀AF100,SONY展示35mm电影全幅手持摄影机(SR Lite@220Mbps)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081 回帖:18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现在的家用万元一下的手持HDV能不能满足电视台的标清播放要求?也许几十万元的产品有很多优势,但是用户的终端以及带宽很可怜的数字电视已经限制了绝大部分的优势吧。
而且,如果用10台手持同时采访,可靠性岂不是比几十万的更高么?算上多出人工,也还是更便宜啊。因为专业产品的维护费用可高了,民用的才几千,坏了就算扔掉,也比修专业机便宜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西区苛刻 在2010-04-15 22:21发表
现在最新的报道是, SONY许诺此手持35mm产品将是低价,也就是1--2万美元(没有相象中的5万美元以下:也就是4--5万美元那么夸张)。

好像推销员哦。先说5万。一看大家觉得贵,才拿出2万的口号。等到到时候发售,结果就是缺某些配件的裸机2万,最后配正常了,还是4万。正好啊。哇哈哈

当然,产品必须有假想敌,但是这个假想敌又不能太强了。所以最好就是在价格有水分的时候,和实际全套价格低的产品来比较。。
不过这次选的对手也太便宜了。2万美金裸机和7千美金基本配好的比?确实是秒杀,是钱包被秒杀了。。。
不过更奇怪的是,明明有更贵的对手啊。也是很瘸腿的啊。怎么不挑呢?嗯。难道要推介的产品也正好瘸在了同一个地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922
主题: 2
帖子: 431
注册: 2007年7月
原文由 KnutPB 在2010-04-15 21:30发表
这家伙典型不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压根不用满大街的推销,更用不像某两家一样在各个论坛猛发软文。说别人推销的恐怕自己也不是善男信女。


得了吧,还说不是推销?
人家在某贴里就说的很明白了,专业产品会影响民用产品,即使民用产品产品不怎么样,也会销的很好。
所以总是拿大多数电影人都不鸟的天价F35和五分之一价格的产品比较,和其他顶级电影摄影机比吧,能有多少市场?
好了十倍价格比太难看,来了个1-2万美元,还会用所说的5万一片CCD吗?现在SONY的1-2万美元机子用上CMOS了,既然定位小成本摄影机,会大量抠像、后期制作吗?剩下还有多少优势?
知道3倍价格是什么概念吗?十几万的有吉利,三四十万的可以买奔驰了,2K多的是数码相机,8k可以买中端单反,顶级DV!脸皮不后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987
主题: 249
帖子: 5824
注册: 2008年2月
原文由 watman 在2010-04-15 20:53发表

典型的SONY推销员惯用伎俩,掩盖SONY产品的缺陷,通过贬低对手来提高自己。
4/3系统定位在入门单反级别,水平和大多数入门APS-C基本相当,互有胜负,高感、景深稍有差距,但也很接近,S-35mm和APS-C一样,比43篇幅大不了多少,所谓“高感好,低光强,景深浅等优点实际上都被无限缩小化了”只不过是竞争对手的下三流宣传 ......


现在最新的报道是, SONY许诺此手持35mm产品将是低价,也就是1--2万美元(没有相象中的5万美元以下:也就是4--5万美元那么夸张)。

如果是这样的话,和松下这个定位并没有太大出入,松下这个还真只有被秒杀的份!

其实这样的产品推出来,要想去电视台混纪实市场和新闻市场是不太可能的,混演播室与直播市场去和ESP/EFP抢饭碗更不可能。它们主要针对的就是情景短片 和 一些独立制片人,甚至是一些中小成本的商业电影的市场。

这样的市场和纪实市场的差别是,纪实市场看中实效性,拍摄的信号不怎么制作就要快速的上载播出,直播节目更是没有什么制作时间立即拍了就放。

而情节类影视剧(包括独立短片)更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后期,去分级调色、去抠像,去加特效! 这类市场更看中你记录格式的可塑性。 那个Canon的5D II为啥把MOV的视频记录弄成4:2:2的呢?不就是为了更适应后期制作的需要。 Canon都明白的单反视频的用武之地在哪里,松下这个鱼目脑袋就是想不明白!

对于一部需要更多的应用于后期的摄影机,它弄个4:2:0的超高压缩比的AVCHD那不是找死吗?是啊,根本不用SONY秒杀它!它自己就可以自残了!

更不要说SONY这个系统只有 1万来美元的价格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922
主题: 2
帖子: 431
注册: 2007年7月
原文由 KnutPB 在2010-04-15 21:59发表
我看你现在就是对人不对事。什么LX3细节比S90好,S90假细节,S90抹噪...F200明显比LX3差...GF1...明显都是向着松下的,其他我不知道,S90肯定比LX3好一些,这个我是知道的。


我是否歪曲事实帮松下,大家看一下贴图判断吧!你是否枪手也很容易判断的!

[watman 编辑于 2010-04-15 22:0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922
主题: 2
帖子: 431
注册: 2007年7月
原文由 KnutPB 在2010-04-15 21:41发表
连富士也被骂了。还说某家没托?不相信。


你不是托?我说的那样不是事实,你只会闭着眼说瞎话,我用SONY的东西不会比你少,刚才我第一次对歪曲事实说了推销员,以前从来都只对事不对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922
主题: 2
帖子: 431
注册: 2007年7月
原文由 KnutPB 在2010-04-15 21:25发表
被搞糊涂了,以前用胶片的时候是怎么拍电影的?IMAX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以前的电影都用的2/3寸摄像机拍的?


IMAX机器?移动拍摄并不是拍不出来,大型设备装在专用滑车,摄影师、跟焦员同时在车上,更有甚者铺专门滑轨,路线经过筹划计算,那不叫手持机器,现在连2/3手持机都不出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922
主题: 2
帖子: 431
注册: 2007年7月
原文由 KnutPB 在2010-04-15 21:22发表
APS-C画幅面积是4/3系统幅面的1.7倍.PS:高感是看密度,不是单看幅面。400万像素的APS-C单像素面积比全幅2100万低,好好考虑一下。


同样厂家技术比较,7D的密度比M43还高,高感不比500d差吧?只是解像度低一点,差别并不大,人家做中端,你做入门就可以了。所以说APS-C和M43差别不大,关键是技术差距不要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922
主题: 2
帖子: 431
注册: 2007年7月
原文由 西区苛刻 在2010-04-14 19:07发表

还有松下这个产品咱们不管它的价格是 6000美元还是7000美元。 这个价格依然昂贵。且由于它是 4/3传感器,所以实际上真正的DSLR视频最常被人津津乐道的:高感好,低光强,景深浅等优点实际上都被无限缩小化了。

4/3的传感器(更何况它的像素是:1,210万,每个像素才多大)实际上比起三片式 1/3英寸或3片1/2英寸,每片 ......


典型的SONY推销员惯用伎俩,掩盖SONY产品的缺陷,通过贬低对手来提高自己。
4/3系统定位在入门单反级别,水平和大多数入门APS-C基本相当,互有胜负,高感、景深稍有差距,但也很接近,S-35mm和APS-C一样,比43篇幅大不了多少,所谓“高感好,低光强,景深浅等优点实际上都被无限缩小化了”只不过是竞争对手的下三流宣传手法而已。
SONY的S-35mm,就没有缺点吗?一样可以列出比4/3更多的缺点!浅景深移动拍摄跟焦尤为困难,不像固定拍摄配跟焦员那样容易操作,电影拍摄并不是不需要自动跟焦,而是镜头过重过大,现在达不到人工的效果。
SONY的35mm手持摄影机,配上镜头附件,即使象你说的那样也接近5kg,手动跟焦移动拍摄,至少是明显的缺点。
AF100的单片幅、格式、MOS有缺点也有优点,其中有产品定位的原因,并非一无是处。
拿近十倍价钱高,带有明显缺陷的SONY35mm手持摄影机说秒杀十分之一价格的对手,也算是厚颜无耻了!
我不是什么P粉,也不是S黑,只看事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741
主题: 77
帖子: 3677
注册: 2008年10月
老西和鸡蛋的话也不能全信

去年说啥,传感器太热,不能在手持机,
今年SONY松下不都把M4/3或APS-C传感器干出手持机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741
主题: 77
帖子: 3677
注册: 2008年10月
原文由 西区苛刻 在2010-04-14 19:07发表
松下要是在这个 4/3的产品中真想拿出诚意来的话,他为什么不敢把自己广播级的AVC-Intra 4:2:2 @100Mbps的编码格式拿出来呢?(它怕什么我们都清楚)。


等着看M4/3摄像机,与EX3/EX1的对比吧,以后肯定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902
主题: 1
帖子: 185
注册: 2002年5月
原文由 海航 在2010-04-14 16:29发表
如果机身40万

配齐镜头,存储卡,要100万。

请您直接给冯小刚张艺谋电话,不要和我们在这废话。

不用这么激动的,以上两家各自的机器,一般消费者是不买的,谁出去旅游拿个7万元以上的摄像机?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987
主题: 249
帖子: 5824
注册: 2008年2月
原文由 KnutPB 在2010-04-14 18:44发表
M4/3传感器太小,而且是4/3比例的,还不如买佳能视频单反来玩,镜头也比较多选择。


还有松下这个产品咱们不管它的价格是 6000美元还是7000美元。 这个价格依然昂贵。且由于它是 4/3传感器,所以实际上真正的DSLR视频最常被人津津乐道的:高感好,低光强,景深浅等优点实际上都被无限缩小化了。

4/3的传感器(更何况它的像素是:1,210万,每个像素才多大)实际上比起三片式 1/3英寸或3片1/2英寸,每片207万像素的分光棱镜的结构来说,单个像素的感光灵敏度很难说有多少提升,同时光利用率上也谈不上多少优势。 仅仅就是一个景深比较浅。至于色彩和分辨率方面,单片式系统在视频模式YCbCr标准下,相比真正的RGB三片结构还是存在明显弱点。所以实际上DSLR拍视频最大的几个优点,反而是这个4/3系统比较尴尬的地方!而单片式的缺陷人家有的,它依然存在(摩尔纹、单片“拜尔运算”在视频输出时的假彩色、非真实RGB分辨率的衰减),同时还有CMOS/MOS机共同的缺陷,滚动快门的画面物体变形等等。

还有那个瘪脚的AVCCAM的记录格式(民用级AVCHD的压缩,压缩比大于 100:1,标准的半残式 4:2:0取样,最高码率只有 24Mbps)。这个记录格式几乎在后期制作中一点余地都没有。 松下要是在这个 4/3的产品中真想拿出诚意来的话,他为什么不敢把自己广播级的AVC-Intra 4:2:2 @100Mbps的编码格式拿出来呢?(它怕什么我们都清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987
主题: 249
帖子: 5824
注册: 2008年2月
原文由 海航 在2010-04-14 16:22发表
来我们让老西的头脑清醒

SONY的东东如果卖5万块,我们消费者就采购SONY的EVIL与APS-C摄像机

否则,对不起SONY您了,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松下M4/3

简单不?明白不?

如果机身40万

配齐镜头,存储卡,要100万。

请您直接给冯小刚张艺谋电话,不要和我们在这废话。

[海航 编辑于 2010-04-14 16:30]


俺发布的只是产品信息的新闻,可从来没有让看过的人去买这东西,你如果看着眼红,自己可以尝下鲜哈!

人家SONY这个东西发布的名称就是接标准 PL电影卡口镜头的“手持数字电影摄影机”。本身就没打算做市场泛滥的接相机镜头的“杂交水稻摄像机”! 数字电影摄影机是谁用?肯定不是给您用哈!(你激动个什么劲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741
主题: 77
帖子: 3677
注册: 2008年10月
如果机身40万

配齐镜头,存储卡,要100万。

请您直接给冯小刚张艺谋电话,不要和我们在这废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741
主题: 77
帖子: 3677
注册: 2008年10月
来我们让老西的头脑清醒

原文由 西区苛刻 在2010-04-14 15:30发表

你的成本怎么算的???


SONY的东东如果卖5万块,我们消费者就采购SONY的EVIL与APS-C摄像机

否则,对不起SONY您了,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松下M4/3

简单不?明白不?

如果机身40万

配齐镜头,存储卡,要100万。

请您直接给冯小刚张艺谋电话,不要和我们在这废话。

[海航 编辑于 2010-04-14 16:3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987
主题: 249
帖子: 5824
注册: 2008年2月
原文由 海航 在2010-04-14 15:03发表

这个东东成本看来不超过五万块

佩服SONY卖40万块,厌恶SONY的暴利。


你的成本怎么算的??? 那个 SR Lite RGB 4:4:4@220Mbps 10Bit 的记录格式放到任何一部摄录一体机上都不止5万块的价格!(你不要跟我说,输出记录格式对摄像机不重要,后期分级调色和抠像等处理能达到什么质量,全靠记录格式的优异程度决定,记录格式在某种意义上对专业视频制作来说,远比传感器要重要得多)。

4:2:2相比4:2:0已经在后期制作上有了非常大的余地,更不要说直接RGB 4:4:4了,它在分级调色方面的优势大了!

类似“手持机”外形的产品,除了SONY这个,还有哪部机器采用高达:220Mbps码流、RGB 4:4:4、10Bit 方式记录信号的吗?(俺就不说SONY了,我来问问你,松下能实现 RGB 4:4:4信号输出的HPX3700卖什么价啊?将近 6万美金对吧)

而且如果SONY这部手持电影摄影机直接移植 Genesis/F35/9000PL 的那枚RGB原始输出的单板式 s-35mm的 CCD的话,光这颗CCD的成本都不止5万块!(根本不是那些个拜尔运算的CMOS机器能比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741
主题: 77
帖子: 3677
注册: 2008年10月
原文由 海航 在2010-04-14 15:03发表

这个东东成本看来不超过五万块

佩服SONY卖40万块,厌恶SONY的暴利。


这玩意不下放,就与SONY的可换头DC没P毛关系

松下的M4/3新系列摄像机,显然与M4/3的DC,互相配合,大占市场。

[海航 编辑于 2010-04-14 15:19]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741
主题: 77
帖子: 3677
注册: 2008年10月
原文由 西区苛刻 在2010-04-14 02:03发表
这个太可笑了。 SONY这机器根本没有公布产品的重量数据,你知道多重吗? 按这个体积来看,应该也就是 PMW-EX1的2公斤多的重量,怎么就不能灵活的手持驾驭了!

只不过了接了个Zeiss的 Ultra Prime 镜头,用标准的电影遮光罩架着显得身形庞大而已!

SONY的 F35的机身重量也才 5Kg。 而这个手持产品肯定不到F35的一半(不装镜头肯定比PMW-EX1轻)。当然相对来说PL卡口的电影镜头比较重,但即便是 Ultra Prime 的定焦头也仅仅是比同焦段的相机头重,一般也就1-2Kg一枚。


这个东东成本看来不超过五万块

佩服SONY卖40万块,厌恶SONY的暴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275
主题: 27
帖子: 867
注册: 2004年8月
骚妮又出新玩意啦!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秒杀AF100,SONY展示35mm电影全幅手持摄影机(SR Lite@220Mbps)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