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有烧磁盘阵列的吗?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6372 回帖:38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0.063
主题: 7
帖子: 2258
注册: 2003年4月
原文由 yejun 在2011-03-02 23:27发表
http://en.※※※※※※※※※.org/wiki/Time-Limited_Error_Recovery
找不到中文解释。


yejun兄:
我又google了一下。
你觉得下面那位仁兄的说法靠谱吗?
引用自
http://www_tomshardware_com/forum/251076-32-raid-issues-western-digital-hard-disk

Quote :

Western Digital does not recommend installing desktop edition hard drives in an enterprise environment

There they have a point, in an enterprise environment. You don't want your box being down/unresponsive for 2 minutes because one of many disks is doing recovery.

But for home users, the result is the same: after the x seconds with TLER enabled, the device will give up its recovery and report a read failure. The RAID-engine will then kick the drive out of the array. Some try again for a few times (the same sector) but they will still kick the drive out.

On Linux/BSD you can see timeouts happening, and the only issue i ran across was setting disks to spin down to conserve power in a RAID-config would lead to timeouts and disks being kicked out. After setting the timeout value to 60 seconds, this issue disappeared. FreeBSD 8 is also known to automatically increase the timeout of the device when its spun down.

So if you're using Linux or BSD, even a 2 minute recovery time wouldn't be disastrous if you configured it right. It could cause the server to hang when any disk is doing recovery, but for home users getting it to work is more important than 2 minutes downtime. Where enterprise environments use redundancy and would want to swap out any disk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ever the smallest suspicion of malfunction arises.

So, TLER is not a "must-have" in home RAID environments, and may even make otherwise recoverable data irrecoverable, unless you use redundancy like RAID1/3/4/5/6. Either way, having an operating system that allows you to set the timeout to a high value would be more valuable than having TLER, for home users.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Luxul 在2011-03-02 23:23发表
Power兄和yejun兄:
用WD Green 遇到什么问题了?
我在Ubuntu RAID5了6个2T的 WD Green(还是两个不同的版本),连固件都没改,暂时没发现什么问题。可否多说两句,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另,读的速度用Ubunbu封装的Disk Ultility测,平均是380MB/s左右。


http://en.※※※※※※※※※.org/wiki/Time-Limited_Error_Recovery

找不到中文解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563
主题: 35
帖子: 10589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Luxul 在2011-03-02 23:23发表
Power兄和yejun兄:
用WD Green 遇到什么问题了?
我在Ubuntu RAID5了6个2T的 WD Green(还是两个不同的版本),连固件都没改,暂时没发现什么问题。可否多说两句,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另,读的速度用Ubunbu封装的Disk Ultility测,平均是380MB/s左右。


绿盘绝对不能用在Linux和MacOS下,频繁的磁头卸载会很快用完寿命,突然完蛋。而且还有退出RAID阵列自我修复的问题。

基本上,WD绿盘适合去填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0.063
主题: 7
帖子: 2258
注册: 2003年4月
Power兄和yejun兄:
用WD Green 遇到什么问题了?
我在Ubuntu RAID5了6个2T的 WD Green(还是两个不同的版本),连固件都没改,暂时没发现什么问题。可否多说两句,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另,读的速度用Ubunbu封装的Disk Ultility测,平均是380MB/s左右。
引用:原文由 yejun 在2011-02-23 12:21发表
    用wdtler.exe改一下就可以用了。
原文由 PowerPCG5 在2011-02-23 12:24发表
也许吧,我可不敢再冒险了,你自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没有就是 在2011-03-02 22:46发表
其实,在急于烧阵列之前,不妨先做2件事情,一是控制数据量增长,一般图片和电影占数据量的大部分,把图片尺寸缩小,非必要不用RAW,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空间,视频尽量压缩,电影720就好了,这样至少能节约一半空间;二是将数据分类成重要的和不重要的,重要数据多备份,不重要数据少备份。做好这两件事情,养成长期良好习惯, ......


这不是削足适履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741
主题: 37
帖子: 8768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yejun 在2011-03-02 22:34发表

4盘就可以raid 6了。


有点浪费,只有2盘容量,跟raid1一样。raid6适合10多个盘的阵列,因为阵列硬盘到了这样的的数量,同时坏2个并非罕见。

[没有就是 编辑于 2011-03-02 22:5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741
主题: 37
帖子: 8768
注册: 2003年11月
其实,在急于烧阵列之前,不妨先做2件事情,一是控制数据量增长,一般图片和电影占数据量的大部分,把图片尺寸缩小,非必要不用RAW,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空间,视频尽量压缩,电影720就好了,这样至少能节约一半空间;二是将数据分类成重要的和不重要的,重要数据多备份,不重要数据少备份。做好这两件事情,养成长期良好习惯,数据管理自然就会轻松很多。

我的习惯是重要数据1用2备,不重要数据1用1备。目前总数据量不到2T,备份采用硬盘拷贝(不用备份软件,因为恢复很麻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没有就是 在2011-03-02 22:19发表
如果数据量很大的话,例如几个TB以上,那么使用阵列是合适的。如果只有2TB以下,那么单盘足够。

如果有条件(6个盘以上),建议用RAID6,RAID6比RAID5、RAID1的磁盘硬件安全性要高2个数量级。即使2个硬盘同时故障损坏,数据也不丢失。

阵列故障包括磁盘故障和阵列卡故障。磁盘故障容易应付,但阵列卡故障就没那么简单 ......


4盘就可以raid 6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741
主题: 37
帖子: 8768
注册: 2003年11月
如果数据量很大的话,例如几个TB以上,那么使用阵列是合适的。如果只有2TB以下,那么单盘足够。

如果有条件(6个盘以上),建议用RAID6,RAID6比RAID5、RAID1的磁盘硬件安全性要高2个数量级。即使2个硬盘同时故障损坏,数据也不丢失。

阵列故障包括磁盘故障和阵列卡故障。磁盘故障容易应付,但阵列卡故障就没那么简单了,用户需要注意。阵列卡故障概率虽然比磁盘小,但是也十分常见。

[没有就是 编辑于 2011-03-02 22:2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6.197
主题: 52
帖子: 15873
注册: 2000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平面图鸦 在2011-03-02 16:35发表

感觉说到了根本,以后偶就照着这个方案执行了.


慢慢把方案完善,至少你前面说的那些问题是不会发生。 我自己也是吃过亏的, 实际上我10几年前就开始定时自动备份, 但直到6,7年前把Raid引入家用方案来补充备份的缺陷前还是丢失过两次“小”量数据。

当然后来大量的RAID组主要是为了做巨量静态数据存储,但一个超大容量的central storage也给备份方案带来了很多方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11-03-02 16:43发表

Windows 自带的backup 就可以schedule, 可以设置网络storage为backup location., 可以做full/incremental/difference

另外Acronis true image 的 Home edition也就几十刀,除了以上功能,镜像也一起做了。 网络/server版本也就一个16口RAID卡的价钱,有单独的backup server,可以从server端自动备份各个workstatio ......


win7的backup和wmp的媒体共享有冲突,如果打开共享,每次都是full。
镜像我找到一个免费的clonezilla,可以pxe直接启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6.197
主题: 52
帖子: 15873
注册: 2000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yejun 在2011-03-02 16:14发表

拷贝其实也很麻烦阿。好像没有什么免费软件能象timemachine那么自动的。


Windows 自带的backup 就可以schedule, 可以设置网络storage为backup location., 可以做full/incremental/difference

另外Acronis true image 的 Home edition也就几十刀,除了以上功能,镜像也一起做了。 网络/server版本也就一个16口RAID卡的价钱,有单独的backup server,可以从server端自动备份各个workstation的系统/数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132
主题: 66
帖子: 1177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11-03-02 15:59发表
再说一遍,在数据安全问题上, 备份和RAID(以及任何Redundancy/fault tolerance方案,系统)不是对立的,是互补, 实际上缺了一个,都是很不完善的。


感觉说到了根本,以后偶就照着这个方案执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PowerPCG5 在2011-03-02 16:16发表

UNIX/Linux下可以用crontab跑rsync或者tar增量备份。


还有rdiff-backup,duplicity。问题是这些工具每次都要扫描整个硬盘,很慢阿。
比较好的是zfs和hammerfs内置备份,但是到目标盘以后处理也很麻烦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132
主题: 66
帖子: 1177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SmithJohn 在2011-03-02 15:52发表
题跑得比较远...

真有lx某些人想象得那么严重的话 就该离线备份 十分钟做次完整镜像 然后再传至各地异地备份 就是不知道对于一般人的数据而言 这个代价花了有不有任何一点好处(相对于自己拷贝到另外磁盘/raid1而言)

[SmithJohn 编辑于 2011-03-02 15:54]


我在数据丢失或损坏上吃了不少亏,说下曾经出现过的几次情况,不过硬盘却从没有坏过,第一是病毒,最开始保存数据的第一想法就是买个大容量硬盘,单独分个区,把要用的数据全放在那个里面,用了一年多,感觉方便,结果一次病毒,杀毒后损失了大部份.后来买了个网络硬盘盒,嵌入LINUX系统,感觉对病毒的防护要好很多.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95162

结果不幸的是一次搬家,急用其中的数据,因为硬盘的数据电脑不认,从一堆变压器里找出一个(是错的)一接,连盘带盒子全烧坏了,全部丢失数据.

于是对HAN资的NAS感兴趣,不过后来一直没买,有几个疑虑,一是NAS没有杀毒软件,长期下来NAS中的数据难免有病毒,虽然不会在NAS中发作,但工作站在读取时还是免不了不安全,还有就是怕再出现电压不对时NAS损失的情况,数据的再认出是个麻烦事.于是又拼了个笔记本做数据备份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791609

这个现在在用,通过扩展,接出两个eSATA口,一个接RAID1硬盘盒做些重要数据的存储,另一个接了个单盘,容量大,一是对RAID1做软件备份,另一个功能就是高清PT的下载盘,高清存储就通过USB硬盘收着.系统另外用U盘做了个纯系统,隔段时间杀下毒,和本身系统形成两种杀毒软件交差杀毒,安全上现在耽心不多,现在的问题就是RAID1的容量有些吃紧,又想到了装个电脑用硬RAID卡来扩容.

一但数据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如果开始考虑不周,到后面会越来越麻烦,对阵列的采用由于了解不多,这也是现在比较谨慎的原因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563
主题: 35
帖子: 10589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yejun 在2011-03-02 16:14发表

拷贝其实也很麻烦阿。好像没有什么免费软件能象timemachine那么自动的。


UNIX/Linux下可以用crontab跑rsync或者tar增量备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11-03-02 16:04发表

拷贝到另外磁盘 和 raid1 是不同方案, 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如果两个都做了的话,不考虑时间差和频率的问题的话,倒是正好做完善了

异地备份是另一个话题,这个不做对绝大部分人没问题,但前面这两点如果不做,几年里碰上一两次丢数据对个人用户而言不稀奇


拷贝其实也很麻烦阿。好像没有什么免费软件能象timemachine那么自动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563
主题: 35
帖子: 10589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11-03-02 15:59发表
再说一遍,在数据安全问题上, 备份和RAID(以及任何Redundancy/fault tolerance方案,系统)不是对立的,是互补, 实际上缺了一个,都是很不完善的。


RAID-0 是高速在线存储。
RAID-1 是不怎么高速的在线存储。
RAID-5 多用在在线后者近线、大容量存储。

离线备份是另外一回事,可以周期性地自动或者人工做,介质可以是RAID-5、磁带乃至光盘,或者异地存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6.197
主题: 52
帖子: 15873
注册: 2000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SmithJohn 在2011-03-02 15:52发表
相对于自己拷贝到另外磁盘/raid1而言


拷贝到另外磁盘 和 raid1 是不同方案, 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如果两个都做了的话,不考虑时间差和频率的问题的话,倒是正好做完善了

异地备份是另一个话题,这个不做对绝大部分人没问题,但前面这两点如果不做,几年里碰上一两次丢数据对个人用户而言不稀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6.197
主题: 52
帖子: 15873
注册: 2000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再说一遍,在数据安全问题上, 备份和RAID(以及任何Redundancy/fault tolerance方案,系统)不是对立的,是互补, 实际上缺了一个,都是很不完善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488
主题: 41
帖子: 2865
注册: 2011年2月
题跑得比较远...

真有lx某些人想象得那么严重的话 就该离线备份 十分钟做次完整镜像 然后再传至各地异地备份 就是不知道对于一般人的数据而言 这个代价花了有不有任何一点好处(相对于自己拷贝到另外磁盘/raid1而言)

而且就算这样 某些人还是可以说 你可以在第9分钟误删你第1分钟烤上机器的文件

不过俺还可以再帮助他把这个问题往极限推一步 可能你还没回家单反和卡就一起丢了呢 那是不是得雇个几百人都同时举着同样的机器拍下同样的内容 最好还得分海陆空3路多航线前往/撤离 以免有失

[SmithJohn 编辑于 2011-03-02 15:5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132
主题: 66
帖子: 1177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11-03-02 15:42发表

很多人这样想,但是实际上RAID1不能称为备份,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给你举一个最简单的一点,RAID1没办法恢复误修改误删除或任何“软件”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


看来RAID1还是要考虑些其它方面的安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平面图鸦 在2011-03-02 15:42发表

RAID1是够安全,本身就起到备份作用,可对RAID5就感觉安全有些不够了,只有一块硬盘容错,听说有在重建时高负荷磁盘操作相邻的第二块盘继续出错的情况,RAID6感觉要安全多了.毕竟有两块盘容错.


误操作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bennyni 在2011-03-02 15:39发表

出于安全考虑备份永远第一位的

RAID首先是为了让你能一台服务器拖上几百、几千个硬盘用的,然后,很自然的,会觉得在家里折腾raid真的没有必要,尤其是为了应付家里数据的安全性而来折腾raid是没有必要的,这需要技术、时间、金钱成本


2个硬盘以上就可以阵列了吧,有什么麻烦的。单个硬盘管理才麻烦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132
主题: 66
帖子: 1177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Greyhead 在2011-03-02 15:36发表

RAID1的两个(或更多)硬盘就是互为备份的。


RAID1是够安全,本身就起到备份作用,可对RAID5就感觉安全有些不够了,只有一块硬盘容错,听说有在重建时高负荷磁盘操作相邻的第二块盘继续出错的情况,RAID6感觉要安全多了.毕竟有两块盘容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6.197
主题: 52
帖子: 15873
注册: 2000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Greyhead 在2011-03-02 15:36发表

RAID1的两个(或更多)硬盘就是互为备份的。


很多人这样想,但是实际上RAID1不能称为备份,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给你举一个最简单的一点,RAID1没办法恢复误修改误删除或任何“软件”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Greyhead 在2011-03-02 15:36发表

RAID1的两个(或更多)硬盘就是互为备份的。RAID5是牺牲一点安全性换取硬盘的容量利用率,但比较麻烦。

既要速度又要安全,就RAID10

[Greyhead 编辑于 2011-03-02 15:39]


RAID60 才是又快又安全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273
主题: 6
帖子: 2034
注册: 2007年12月
原文由 平面图鸦 在2011-03-02 15:29发表

看了两位说的,一下明白不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从数据安全角度,备份是第一位的,重要数据即使阵列要想安全也得备份.

对于高清(估计也只有高清了)这些大数据量文件,用阵列可以实现好管理,相对安全也有一些保障(比如RAID5),但只靠阵列还做不到足够安全.


出于安全考虑备份永远第一位的

RAID首先是为了让你能一台服务器拖上几百、几千个硬盘用的,然后,很自然的,会觉得在家里折腾raid真的没有必要,尤其是为了应付家里数据的安全性而来折腾raid是没有必要的,这需要技术、时间、金钱成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36
主题: 19
帖子: 2606
注册: 2003年11月
够噪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029
主题: 5
帖子: 6385
注册: 2009年5月
原文由 平面图鸦 在2011-03-02 15:29发表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11-03-02 15:05发表

备份和RAID或者其他Redundancy措施从来不是对立而是互相合作的。

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只是RAID的一个功能而已,RAID也只能提供7x24需要的一部分而已。(何况家庭用户虽然不见得需要7x24小时,但7x16小时也会有不少人需要的)。 RAID是防硬盘硬件出问题 ......


RAID1的两个(或更多)硬盘就是互为备份的。RAID5是牺牲一点安全性换取硬盘的容量利用率,但比较麻烦。

既要速度又要安全,就RAID10

[Greyhead 编辑于 2011-03-02 15:3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有烧磁盘阵列的吗?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