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男人的珠宝 — 田黄石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55889 回帖:35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995
主题: 36
帖子: 6689
注册: 2002年4月
tubor 发表于 2012-6-8 22:09
凑热闹上一张,请大家帮忙鉴定鉴定


银包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田黄的萝卜纹和黄色的宝光,100向素手机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萝卜纹,黄色的灿烂的宝光,透明的质地是好田黄的特征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9 23:4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两眼发呆 发表于 2012-6-9 13:45
天黄只是一种矿石啊,我觉得只要是矿石,不可能全球只有那一平方公里的地方有吧?这个也太扯了点。。。

田黄是二次生成,首先必须是寿山石,还必须先能到得了寿山溪,后来又必须到田里呆个几千几万年,才行成,
你说全世界有几个地方产寿山石,又有几个地方有寿山溪,又有几个地方有寿山溪的水田,
你能说出来,可能就会有这个宝石!你帮我找找?

你没到过寿山溪,到了就知道,能滚到寿山溪里石头的绝对是少数,大多数都在半路中喝雨水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10 00:0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石来运转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10 00:1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893
主题: 3
帖子: 156
注册: 2002年3月
“全世界只有※※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

这么说的话,这玩意儿早该灭绝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10 00:03
田黄是二次生成,首先必须是寿山石,还必须先能到得了寿山溪,后来又必须到田里呆个几千几万年,才行成,
你说全世界有几个地方产寿山石,又有几个地方有寿山溪,又有几个地方有寿山溪的水田,
你能说出来,可能就会有这个宝石!你帮我找找?

你没到过寿山溪,到了就知道,能滚到寿山溪里石头的绝对是少数,大多数都在半路中喝雨水


昌化黄石现在也有人把它冠名叫昌化田,其实就是以前昌化鸡血石不要的废料,就把它丢弃在山脚下,靠雨水来滋养了
了一些年头,质地根本无法和田黄比,更别说黄色的宝光了,田黄可是在寿山溪里泡了几千几万年
我认为叫昌化黄石更能实事求是,别看到田黄价高就也叫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龙城飞将 发表于 2012-6-10 00:23
“全世界只有※※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

这么说的话,这玩意儿早该灭绝了吧。


这就是古董,懂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37
主题: 15
帖子: 503
注册: 2012年4月
峰子 发表于 2012-6-9 14:51
以我个人的观点:这个不是石头,应该是树脂,或树脂+石粉的合成物质。建议别玩这东西了。
俺看着也不像是石头。颜色 忒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有人说辩别田黄很不容易,其实把玩过真田黄,再对比其他石头没有的特征,就容易多了,就比如看海南黄花梨首先看有无鬼脸,
那么看田黄首先看有无萝卜纹,如果还有一块黄色的石皮就更好了,重要的是田黄更具有黄色灿烂的宝光,这也是和其他石头不一样的地方.田黄就是有了这种独树一帜的黄色宝光,当然应该叫石帝啦!这也是名副其实嘛!

当然这需要接触开门的真田黄,此贴的目地----力求让更多人认识田黄,少上当受骗!如果看到田黄好,会升值,就刻意盲目地去追求田黄,
这就很容易买到假田黄,因为田黄在清朝时就很值钱,古董商就大量在民间仿制,当然上供给皇宫的肯定是真的,古董商又不是傻瓜,当然不会拿全家人的头开玩笑,古董商也只能骗骗民间而已,所以田黄很多假的,刻意盲目地去追求田黄,很容易买到假的.

此贴大部分的图片来自记录皇宫的田黄,有些是纪录片的截图,这些田黄都是流传有序的真田黄,这些无争议的图能使本贴更具有说服力!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10 14:0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通俗的讲,打一个类似的比方,不很准确但也差不多.
和田玉的籽料为何比和田玉贵的多,就是它被河水长期打磨,变得比和田玉更莹更潤,
田黄在寿山溪里的情况跟和田籽料一样,所以田黄很是通灵,越把玩越出油的感觉,越把玩越是宝气十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tubor 发表于 2012-6-8 22:09
凑热闹上一张,请大家帮忙鉴定鉴定


看到你这件,我有必要说说,
第一:你这块石头的色彩,我看到的田黄是没有这种颜色的,如果皇宫里的田黄有这种色彩,那么我该好好学习了
第二:田黄主要用来做印章的,其次做圆雕,切章风险最大,如果切下去黄色变淡就贬值了,你这块石头叫薄意雕,是质地不好的寿山石采用的雕法.田黄刻成章可以拿到手上把玩,玩久了人石合一!你这块石头搞薄意雕拿到手上玩,会把手硌得痛死了,这肯定不能上手玩,古玩古玩就是拿到手上玩得,圆雕拿到手上也比你那个薄意雕舒服得多!本人从来不看薄意雕的东西,搞薄意雕还不如不雕!
第三:当然喽,你是请大家鉴定,我只能说说我的看法,因为我是楼主,在我的贴里就有必要说说看法,至于对错,各位都是成年人都能明辨是非,不过能把假的说成真的,忽悠人家掏腰包,那是你的本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757
主题: 78
帖子: 6703
注册: 2005年9月
峰子 发表于 2012-6-9 14:57
从雕工就能看出来,绝对是好东西(补充:还是银包金)。应该是某大师之作吧?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大小的摆件(从工上分析)应该不是小件,价格不会低。好好留着吧


还是有高手啊。
想留也留不住啊,不是俺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转王敬之博克内容:

"福州人跟本就不懂田黄,因为福建解放后加起来也没挖出来多少田黄,解放前他们祖辈挖出来的的好田黄只能送到宫里,然后换点小钱,根本就不可能下刀雕刻,好的都送京城了,※※时好的田黄也在官僚资本家和达观贵人及文人墨客手里收藏.
荣宝斋的例子正是我说的那样啊,当地的石农挖出来也就是换米吃啊,最后还是送到京城了吧。好的都送京城了,清代好田黄只能送到宫里,※※时好的田黄也在官僚资本家和达观贵人及文人墨客手里收藏。80年代挖的都得流到北京荣宝斋了,何况民清时期了!怎麽没见到福建的收藏家或某某斋把它买下来呢?没钱!不懂!不要把石商当鉴定家,你问问他们谁见过荣宝斋的那个田黄?更别说上手了!可能连图片都没见过吧。
再说如果石农知道3000克的石头是田黄能卖14万吗?(50元一克,※※时每克还卖10两金呢,他们的老人怎麽就没告送他们呢。)
现在连黄豆大小的田黄都挖不到了,福建的石商还拿什麽研究田黄?

荣宝斋的田黄是80年代买的,(因为改革开放了石农才敢卖)至于什麽时候挖出的估计是在※※时期或者还早,石农的祖辈一直就把它埋藏在院子里的。"
=====================
LZ注明:王敬之是玉石鉴赏家,王对田黄※※很有研究
所以买田黄就该买开门的田黄,别迷信啥雕刻家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17 01:5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解惑田黄

——访著名田黄鉴赏家王敬之



收藏投资田黄,最头疼的是什么?当然是真伪问题。据说,目前古玩市场的田黄,十有※※都是赝品,尤其是重量在100克以上的田黄,其真伪就更加值得怀疑。

怎样辨别田黄的真伪?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也令很多收藏者感到头疼。为了解开收藏者关于田黄的种种困惑,记者走访了当前国内著名的田黄鉴赏专家王敬之先生。

田黄鉴定难
记者:现在想要收藏、投资田黄的人越来越多,但赝品、真伪问题似乎也越来越严重,给人的感觉是田黄收藏市场似乎十分混乱。

王敬之:是的。随着田黄价格的飙升,一些商贩开始用假冒伪劣的石头欺骗藏家,给田黄收藏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更可怕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有的将自己收藏的石头包装成田黄,出版专著;有的人频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将自己包装成“田黄专家”,将一些根本不是田黄的劣石吹成田黄,以牟取暴利。严重地侵害了收藏者的利益,也扰乱了田黄的市场。

记者:我们知道一个说法叫“无皮不成黄,无格不成黄,无纹不成黄”,这个说法是不是鉴定田黄的一个通用标准呢?

王敬之:可以说这是一个标准,但并不绝对。我在福州就看到许多无皮无格的田黄,都是田黄中的珍品。有一句话叫“千种玛瑙万种玉”,其实田黄也是种类繁多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要不然就不会那么难鉴定了。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王敬之:这要从田黄的形成原因说起。我们知道田黄只在福州寿山村能找到。寿山村旁有一座山叫“高山”,高山下面有一条小溪,叫坑头溪。凡是坑头溪流经的水田之中就有田黄的出产。因为是田里出产的黄石头,因此就被称为田黄。

盛产寿山石优质品种的高山,是一座锥形山峰,在地震及风雨剥蚀的运动中,一些石头就从高山上滚落到田里。但它们进入田里的路径不同,各自生成的小环境就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可能一样,有的田黄有皮,有的田黄就不一定有皮,“无皮不成田”的说法,就不能绝对化。“无格不成田”则更不能绝对化了。所谓“格”就是裂痕,是高山石在滚入田中时与其他石头碰撞出现的裂痕,如果没有被碰撞,就不可能出现裂痕,没有裂痕岂不更好,难道非要有裂痕才行?所以在鉴识田黄时不必死抱着“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不放,当心漏失宝贝。

但有一点可以说是绝对的,就是“无纹不成田”。因为,从高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必须要经过坑头溪溪水的浸泡才可能成为田黄,而田黄的纹就是在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浸泡中形成的。田黄的纹是一种“萝卜纹”,因为田黄的纹路就像我们平常吃的那种长条白萝卜的纹路相似。上等的田黄可以看到它的萝卜纹有一种绵密欲化的感觉。

记者:那就是说萝卜纹是辨识田黄的一个绝对标准?

王敬之:应该这么说,田黄必须要有纹,但有纹的不一定就是田黄。因为有一些原生矿它不需要水的浸泡本身就带有纹路,但你不能据此就认为它是田黄。

田黄优劣之别

记者:田黄产地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之分,这是如何划分的呢?各个产地所产出的田黄有什么不同?

王敬之:出产田黄的地方必然是坑头溪流经的水田。从坑头溪的源头起,到与大段溪汇合的地方为止,称之为上坂。这时两条溪水交汇,溪名也改称为寿山溪。寿山溪往下又与一条叫大洋溪的溪流交汇,这一段称为中坂。寿山溪与大洋溪交汇之后,往下就称为下坂了。关于碓下坂,过去溪中因为有水碓,故称碓下坂。现在水碓已不存,统称为下坂了。寿山溪也就几公里长,下坂两边也多是山石,所以整个出产田黄的地方也就是一平方公里左右。

一般说,上坂出产的田黄比较通透,颜色也较浅。中坂产的田黄,比较温润致密,颜色也鲜嫩,是标准的田黄。下坂产的田黄较为粗硬,颜色较深。在这三个坂中,中坂的田黄是最好的,其次是上坂,下坂的田黄最差。

记者:不过我也曾听人说,在下坂发现过成色非常好的田黄,并不亚于中坂,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敬之:我也曾听寿山当地的石农这么说过。但是,下坂出现好的田黄并不是下坂本身泡出的。这些好田黄其实是溪水将上坂、中坂的田黄冲到下坂去的。

记者:为什么三个坂产出的田黄石会不一样呢?

王敬之:问题主要是出在坑头溪的水质上。坑头溪水在田黄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寿山石是田黄的母石,而寿山石是从高山上滚落下来的。但是,这些滚落下来的石头不可能仅往坑头溪一个地方跑,它们还会跑到高山脚下的其他地方,如大段溪流域,但是,除了坑头溪流域外,其他流域从来没有挖出过田黄。这就证明了,坑头溪水对田黄的生成至关重要。

据当地的石农讲,坑头溪的水是很“利”的,早些年人们开采的白色高山石滚到坑头溪之后,经溪水的浸泡外表就会变黄,如果将其锯开,会发现里面还是白的。田黄的母石是产于高山的优质寿山石,在数百万年前经地震或风雨的剥蚀滚到了山下,又因水土的流失将这些寿山石埋进了土里,寿山石中所含的某些矿物成分在土壤、溪水及有机酸的蕴藏浸泡之下,产生了变化,最终变成了莹润凝腻的田黄。可以这么说,田黄是坑头溪水经数百万年“泡”出来的。你看,高山石的原矿,都是五彩缤纷的混合色彩,而田黄都是以黄为主基调,这就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它们受到的共同影响——坑头溪水的浸泡。

同样的,上坂、中坂和下坂的田黄质地有区别,也与浸泡的坑头溪水多少有关。上坂田浸的是100%的坑头溪水,水中的微量元素过于饱和,所以将石头浸泡得较为通透。而中坂因为大段溪的汇入,使坑头溪水变为50%,这时的溪水微量元素较为适中,非常适合田黄的生成,所以这里的田黄就大多具备了“细、结、温、润、凝、腻”的“六德”,是高质量田黄的产地。而下坂,又因为大洋溪的汇入,坑头溪水的含量变成25%,水中的微量元素不足,在浸泡中力量不够,所以下坂的田黄显得不够通透,色泽也差。知道这一点对于辨认田黄有很大的作用。

至于坑头溪水中究竟含有哪些对田黄的生成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这是我一直想要研究的课题。我曾多次想到坑头溪源头,到各坂的水坑中去取些水化验,寻找科学数据。但这种研究需要在久旱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偏偏福州这个地方雨水充裕,所以研究一直没能成行。

传统鉴定与科学鉴定

记者:田黄的赝品现在可谓层出不穷,田黄石鉴定就显得十分重要,您是这方面的权威,能简单介绍一下田黄的鉴定方法吗?

王敬之:田黄鉴定的理论是不断完善的。成书于1933年的《寿山石谱》,作者龚纶,他首次介绍了:“田黄石的产地,散在寿山乡一带水田底古砂层上,然非凡属寿山乡之田皆出田石也,其田不经寿山溪灌溉者,既隔丘上下竟无所产”。龚纶先生讲的寿山乡,就是今天的寿山村。

在龚纶先生的著作里,他还首次言明了田黄的产地分上、中、下和碓下四坂,以及各坂所产田黄的大致特征。但是他并没有细讲田黄如何鉴定,所幸的是他将“上上”的田黄与寿山其他名石作了比较,他说寿山石中能与田黄“差可比肩者:芙蓉坑、都成坑、坑头冻三者而已。然,坑头冻得其莹澈无其温粹;都成坑似其温粹欠其凝腻;芙蓉坑得其凝腻,逊其莹澈”。在这里龚纶先生实际上给我们界定了“上上”田黄的标准,即兼具“莹澈、温粹、凝腻”于一身。

龚纶先生之后,张俊勋先生于1934年出版了《寿山石考》,他除了重申“以其田有无受溪水的灌溉为田石有无之标准”及“中坂最贵”之外,还将田石的产地打乱,在颜色上分出高下,其标准为“色首橘皮黄,次金黄、桂花黄、熟粟黄”。他还首次提出了田黄“中牵萝卜纹”这一重要特征。

在这之后的1939年,陈子奋先生出版《寿山印石小志》将各坂所产的田黄作进一步的说明,“上坂近坑头,所出田黄质灵而色淡,仿佛黄水晶”;“中坂则质嫩而色浓,可为田石之标准”;“下坂地接连江,在都成坑下,质凝腻多作桐油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都成坑和连江相差好几公里,陈先生可能是误记了)。陈子奋先生还指出:“田石质极嫩,中有萝卜纹,间生红格或裂痕,乡人所谓无格不成田也”。“色分黄、白、红、黑四种”,和田石有“黄皮、黑皮、白皮”。

陈子奋先生是福州近现代著名的金石家,较之龚纶、张俊勋二位先生而言,他对田黄的认识,投入更多的自身实践,因此,他的著作更具影响力。在《寿山印石小志》中,他第一次较全面地提到了田黄“中有萝卜纹”“间生红格或裂痕”,而且还会有黄、黑、白色的石皮。这就是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和“无纹不成田”的三个鉴定田黄的标准。

1982年,又出版了一本研究印石的著作,对田黄的鉴定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就是石巢先生的《印石辨》。在该书中,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黄“细、结、温、润、凝、腻”的“六德”标准,并解析了田黄萝卜纹的六种表观形式。我认为在田黄的鉴定中石巢先生的贡献是巨大的,因为他将一些抽象的形容变成了具体的描述。

此外,当代还有许多研究者如施宝霖、陈石、林文举等都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对田黄的鉴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田黄的鉴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田黄鉴定理论的形成,应该是归功于石巢先生。

记者:听说现在也能通过科技手段来鉴定田黄?

王敬之:田黄的科学鉴定早在1987年时就有人提出来了。在其后的许多年里一些地矿学家通过红外光谱对田黄的矿物成份分析研究,认定田黄的矿物成分有的是纯净的地开石或珍珠陶石。但是大部分田黄为复合性,含微量伊利石。这一点非常有意思,寿山石中只有田黄会含有微量伊利石。因为考虑到田黄的传统鉴定受人为因素太多,希望有一种科学的办法能够对那种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传统鉴定有一种制约。现在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已出台田黄鉴定的“国标”,田黄必须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

记者:也就说通过科技手段鉴定为“地开石”或珍珠陶石那就是田黄?

王敬之:当然不能这么说。我在这儿要强调一点:田黄的矿物成分必须是地开石,但矿物成分是地开石,却不一不定是田黄。地开石涵盖的范围太广了,比如昌化黄石也是地开石。

记者:那是不是说科技手段还是要和目测结合起来呢?

王敬之:是的。应该是有经验的目测鉴定人员和有一定分辨能力的矿物检测人员联手合作,开出鉴定证书,才能保证田黄鉴定的权威性。

寿山田黄与昌化黄石

记者:您刚才讲到的昌化黄石,现在很多地方也称为“昌化田黄”。这跟我们平常说的田黄是一回事吗?

王敬之:关于这件事的争论几年前就开始了。我很久以前就在相关媒体上有过这样的言论,就是认为昌化黄石最好还是不要叫做“田黄”。因为“田黄”是特指福建寿山村出产的黄石。其实,昌化黄石也很精美,昌化黄石可以说是鸡血石的本家。昌化黄石中有一种很美的品种叫田黄鸡血,其精美的程度不亚于田黄,完全可以给自己另起一个美丽的名字,没必要非得要跟“田黄”分一杯羹。我曾经跟昌化当地的人开玩笑,给他们的黄石起了一个名字叫“玉山黄”。如果都叫田黄这涉及到一个知识产权的问题。

记者:那么,昌化黄石和田黄怎么分辨呢?

王敬之:昌化黄石为什么不能叫做田黄,就是因为它缺少田黄生成的二次环境,它没有经过坑头溪水的浸泡。它虽然也有皮,有纹,但跟田黄比,它的皮显得更厚而僵。它的纹不是因为溪水的浸泡才形成的,而是矿石原生的,所以没有田黄萝卜纹那种绵密欲化的感觉,而是一块一块的。此外,昌化黄石也缺少像田黄冻那样的极品,我们把一块非常好的昌化黄石和田黄相比,只能相当于中等成色的田黄。

原载《中国收藏》2007年2月号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17 02: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前几天,在《广州日报》上刊登了一篇田黄的文章,其中部分本人深有同感,本人一直在想,历代皇家都追捧田黄石,到底是为何,文章中也提到田黄石在光线下能焕发出迷人的光芒,即所谓的珠光宝气,这应该是其它所不具备的吧,建议各位用相机把自己手上的宝贝在光线下拍几张看看,对比其它石头的效果;另,个人认为田黄石是阴润之物,偏阴,阳光会压抑其宝气,建议用室内灯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如果我去买田黄,  石商拿田黄(实物)给我看,  我单用眼看就可有 60% 准确度,  因为田黄有独有的光泽(宝光), 其他石头是沒有的, 再用手摸, 再细看特征(石皮,萝卜纹,质地等),  就有 80%准确度,  剩下的 20% 有可疑的石,  哈哈...  我不买不就行了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现在市场上很难见到真田黄,中小拍买行尤其假,多年前, 我听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有钱人到福州一个石商店里看中一件大田黄,  叫价近100万,  那时侯100万相等于现在800万左右....     双方讨价还价后同意降价到60万,  可买家不怎么懂看田黃, 心里不踏实, 迟疑不决....   于是, 石商找来福州一位田黄和寿山石的权威人士做鉴定,  这位权威人士平时也给人发鉴定证书的,  有点名气的。 买家得到这位权威人士发出鉴定证书,  就放心买了。 他可不知道,  他离开后,  这位权威人士马上分得 30万酬劳!     那件田黄是假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43
主题: 16
帖子: 770
注册: 2012年6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17 02:57
如果我去买田黄,  石商拿田黄(实物)给我看,  我单用眼看就可有 60% 准确度,  因为田黄有独有的光泽(宝光), 其他石头是沒有的, 再用手摸, 再细看特征(石皮,萝卜纹,质地等),  就有 80%准确度,  剩下的 20% 有可疑的石,  哈哈...  我不买不就行了吗!
我敢打赌,你就木见过真田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tubor 发表于 2012-6-8 22:09
凑热闹上一张,请大家帮忙鉴定鉴定


田黄在艺术品拍卖会上卖了天价,收藏田黄的玩家也多了起来,不过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田黄造假也开始泛滥。这块田黄的皮就是典型的造假,想入门收藏田黄的藏友,不妨来看看。
  真假田黄皮
  “看看这块是不是田黄?”一位藏友拿出一块近10厘米高的藏品,颜色棕红,灯光照射下半透明,透出非常红的光,表面有薄薄的白色石皮。
  雕刻方式是田黄比较常用博弈雕刻,题材也很传统,隐士,对弈,松树。不过这么大一块料,雕工却很平常,仔细看人物的面部,雕刻得比较粗糙,人物的神韵没有传达出来。
  这位藏友之前并没有收藏过田黄石,喜欢田黄是因为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高仅为6.3厘米的清康熙杨玉璇雕田黄冻“达摩面壁像”,场内竞价异常激烈,最终估价仅为200万元左右的拍品,以1568万元高价成交。
  如此受到热捧的田黄就引起了他的兴趣,没事就喜欢在古玩城溜达,希望能淘住一个田黄宝贝。
  鉴宝课堂:田黄石皮
  现在鉴定田黄,从外观特征上说主要指的就是皮、纹、格。
  其中田黄石的皮是田黄石从山上剥落下来,到水田中形成的。田黄石的皮层在田土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浸润,由分散在水中的田黄石分子与田黄石表面的分子吸附、沉淀形成的结晶层。
  真的田黄石皮层在放大镜下看,可以看到皮层与里面的石头是逐渐过渡嵌入的。而假的皮层会发现皮层与石质是分离的。
  而天然形成的皮层厚度是不均匀的,石质凹陷处表面有自然沉积的圆滑表面。凹陷处由于铁离子沉积时间较长,表皮颜色也会稍微发红,这都是假石皮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最后,一般真的石皮在灯光下都是半透明的,而假皮常常是不透明的。
  专家点评
  高国治(河南商报鉴宝专家、中国宝玉石协会宝石鉴定师、宝玉首饰艺术品司法鉴定人、原河南地质博物馆馆长)
  这块石头并非田黄,而是人工合成的产品,内部没有石头的结构和纹理,并不值钱。不过上面造假的石皮,却很值得刚刚入门的藏友们学习。
  这块“石头”底面明显是人工切成的平面,其他地方是随行雕刻的模样,把表面的白色的石皮雕刻掉一部分,露出棕红色的肉,构成图案。
  石皮造假的马脚就出在底面上,高国治说这个人工切割过的底面上仍有石皮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就像一个萝卜,你切一刀,刀口部分怎么也不会有萝卜皮”。
  高国治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造假者是在将材料切割好之后,才将它放入酸或是其他化学物质中浸泡,腐蚀出白色“人造皮”,不过这也就造成底面上有皮。
  市场上一些“人造皮”的田黄石都有这个特征,不过藏友们不能依靠这一个办法判断是不是田黄,还是要掌握田黄的其他特征。有些田黄的仿品非常逼真,非得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分析和鉴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captain201203 发表于 2012-6-17 06:25
我敢打赌,你就木见过真田黄。


你这话就说得语无伦次了,我在这里贴了那么些皇帝用的田黄印玺,难道都不是真田黄吗?怎么能说我没见过,

前几年还专程去BEIJING故宫的珍宝馆买了门票去看乾隆的田黄三连玺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17 16:5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峰子 发表于 2012-6-9 14:57
从雕工就能看出来,绝对是好东西(补充:还是银包金)。应该是某大师之作吧?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大小的摆件(从工上分析)应该不是小件,价格不会低。好好留着吧


你该好好学习,田黄水太深了水性不好莫入,福州有很多所谓的"小田黄"是坑头石做成小和碎来糊弄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43
主题: 16
帖子: 770
注册: 2012年6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17 16:48
你这话就说得语无伦次了,我在这里贴了那么些皇帝用的田黄印玺,难道都不是真田黄吗?怎么能说我没见过,

前几年还专程去BEIJING故宫的珍宝馆买了门票去看乾隆的田黄三连玺
是啊,所以所你木见过阿。 我指的见过,是需要把玩。

这玩艺,光看照片,参观博物馆是不够的。 手感很重要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captain201203 发表于 2012-6-17 18:59
是啊,所以所你木见过阿。 我指的见过,是需要把玩。

这玩艺,光看照片,参观博物馆是不够的。 手感很重要啊。


是啊,那么你就该表达清楚啊
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谁都有机会看到真田黄,这个贴子里就很多流传有序的真田黄,这些图片是初学者学习田黄认识田黄的教科书,你也要好好学习,别辜负了大家的一片心意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17 19:5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43
主题: 16
帖子: 770
注册: 2012年6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17 19:54
是啊,那么你就该表达清楚啊
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谁都有机会看到真田黄,这个贴子里就很多流传有序的真田黄,这些图片是初学者学习田黄认识田黄的教科书,你也要好好学习,别辜负了大家的一片心意
实话说,这东西玩起来技术含量太高,木钱的干脆别想, 有钱的,也不要想,省得上当。

所以阿, 你这个学习的,没有任何含义。

古玩阿,玉器阿, 字画a , 等等,水太深。木见到人家清式汉代玉椅子,还卖了两个亿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757
主题: 78
帖子: 6703
注册: 2005年9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17 16:56
你该好好学习,田黄水太深了水性不好莫入,福州有很多所谓的"小田黄"是坑头石做成小和碎来糊弄人


呵呵,从回帖来看,人家比你懂得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757
主题: 78
帖子: 6703
注册: 2005年9月
captain201203 发表于 2012-6-17 20:54
实话说,这东西玩起来技术含量太高,木钱的干脆别想, 有钱的,也不要想,省得上当。

所以阿, 你这个学习的,没有任何含义。

古玩阿,玉器阿, 字画a , 等等,水太深。木见到人家清式汉代玉椅子,还卖了两个亿么。


的确是这个道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tubor 发表于 2012-6-8 22:09
凑热闹上一张,请大家帮忙鉴定鉴定


真别拿这样的假田黄来骗人,假皮做得太假,这样浮在表面的白皮看都不要看,100%是假的人工田黄.

如果是被人骗了,真该同情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tubor 发表于 2012-6-17 23:38
呵呵,从回帖来看,人家比你懂得多

我很同情你.请出门右转,走好,不送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18 00:3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757
主题: 78
帖子: 6703
注册: 2005年9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18 00:27
真别拿这样的假田黄来骗人,假皮做得太假,这样浮在表面的白皮看都不要看,100%是假的人工田黄.

如果是被人骗了,真该同情你.


呵呵,有人没见过真田黄还有啥好说的
有人能一眼看出这个石头的来历,显然就不是普通的玩意。本人倒是想被“骗”,但也没机会啊!
只是希望本贴里的人别被骗就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男人的珠宝 — 田黄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