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男人的珠宝 — 田黄石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55891 回帖:35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757
主题: 78
帖子: 6703
注册: 2005年9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18 00:29
我很同情你.请出门右转,走好,不送


我来玩主还真是想学习点东西
看到这个帖子,还以为有高手在玩田黄呢
仔细看来,这种没营养的帖子我还真没兴趣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43
主题: 16
帖子: 770
注册: 2012年6月
tubor 发表于 2012-6-18 10:14
我来玩主还真是想学习点东西
看到这个帖子,还以为有高手在玩田黄呢
仔细看来,这种没营养的帖子我还真没兴趣看
上网学个啥啊。 这东西,都得上手。看惯了真货,对于假货一眼就能辨认。

不过,我看无论有钱木钱,离这玩艺还是远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995
主题: 36
帖子: 6689
注册: 2002年4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17 16:56
你该好好学习,田黄水太深了水性不好莫入,福州有很多所谓的"小田黄"是坑头石做成小和碎来糊弄人


看清楚回复,没说那个是田黄。寿山石中有1百多个品种,值钱的不仅仅是田黄。至于我回复的那张图片,你可以问问发图的人,那块石头能值多钱?然后回帖告诉大家。

田黄的深浅,嗯,这个谢谢提醒。

寿山溪那个地方,我去过,不为田黄去的,就是去看看,至于所谓的田黄几十种说法,这个牵涉石农的秘密,不能告诉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995
主题: 36
帖子: 6689
注册: 2002年4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18 00:27
真别拿这样的假田黄来骗人,假皮做得太假,这样浮在表面的白皮看都不要看,100%是假的人工田黄.

如果是被人骗了,真该同情你.


人间发的那张图,不论石头品种,(不论是田、不论是溪、不论是坑、不论是冻,也不论是哪个矿的),就从雕工看,真正正正的高级手工,这个么有任何争论。

就这个工,都不屑一般的石头。仅仅看这块石头的“抛”,就是上等的。

这话放到这里,这块石头的工,就上几万(保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995
主题: 36
帖子: 6689
注册: 2002年4月
别说谁见没见过田黄,有一个原则,“市场上就没有田黄”,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是从电视、图片上看田黄(这个没错的,也是大多数可见的田黄,且也不假)。

能称得上田黄的,只有3个出处:

第一类:大1/2(绝大多数)在藏家手里,与人交流的时候,有可能拿出来瞅瞅(显摆,同时也担心外露),在台湾、日本等等还占多数,人家下手早。
第二类:小1/2在市场(少数),这部分不是拿来让过客看的(不会摆出来)在保险柜里放着。即使遇见“人傻钱多”的,老板也不一定能拿出来;只有熟客(起码认识,有过一般石头的买卖)还点有钱,或者带着“人傻钱多”的人来,老板有可能拿出来(不是显摆,担心会惹事)
第三类:明摆着的田黄(极少数),就是1、2种之外的田黄,比例很少,这个是能看到的田黄,在博物馆收藏,在拍卖公司拍卖。

这三类,你能混进哪一类?即使混进去了,再说能不能把玩到。

田黄已绝,绝了吗?2010年,在寿山一年累计出产的“田黄”估计就几百克,大的10几克(听说出了三个)小的几克而已,只是田,不应该称田黄。行里的道道,这个只能听听了。仅供参考,也别拿这句话回复了,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知道,这就田黄之间交流的八卦事,人家聊啥?就聊的这些。

不是给不给面子的问题,不懂可以不啃声,还能玩个深沉,遇见好东西还要装懂说:不行。

至于人造石头,这种非常非常普通的手法就别提了,显着咱无忌也太低端了。起码也弄个真石贴片骗个人吧(这个可以谈)?。

真不知道该咋说了。把那张不错的图再转发一下。没说是啥石种(很多石种都有x包x),仅说雕工一流。这些字都是俺自己码的,绝不是粘贴复制的,俺容易吗?

本帖最后由 峰子 于 2012-6-18 19:2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43
主题: 16
帖子: 770
注册: 2012年6月
峰子 发表于 2012-6-18 18:35
人间发的那张图,不论石头品种,(不论是田、不论是溪、不论是坑、不论是冻,也不论是哪个矿的),就从雕工看,真正正正的高级手工,这个么有任何争论。

就这个工,都不屑一般的石头。仅仅看这块石头的“抛”,就是上等的。

这话放到这里,这块石头的工,就上几万(保守)。
屁。石头若不值钱,雕工就分文不值。石头是本。雕工是末。本之不存,何谈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995
主题: 36
帖子: 6689
注册: 2002年4月
captain201203 发表于 2012-6-18 20:33
屁。石头若不值钱,雕工就分文不值。石头是本。雕工是末。本之不存,何谈末。


额,好赖也是文化人吧?就别p了。

点你一下:最基本的售石价=料钱+工钱。料钱小数点偏上123位,没啥说的;工钱偏上1位小数点那是傻子,介个比较稳定(是工匠几个月或更多的饭钱)。说一个逻辑关系:

不值钱的石头,雕工很好的,你找一块出来,我看看(不是玩笑)。

如果你自己雕石头,而且水平还不错的时候,你就知道雕工会怎样对待石头了。

我这种傻不拉基的都知道:石假多也,精者上善。凡精匠之人,必先相其石,乃做。

假石烂石头很多,精加工的肯定是好石头。因为会精密雕刻的人,肯定懂石头(会相石,比如巧雕),确定这个石头不错才雕,要对的起自己的做工。

补充:及时现在作假,也是以低点的冒充好点的,没有那个傻了不拉基的雕工,在烂或大次的石头上下工夫(是工序)。

本帖最后由 峰子 于 2012-6-18 22:4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16
主题: 4
帖子: 48
注册: 2012年4月
captain201203 发表于 2012-6-18 20:33
屁。石头若不值钱,雕工就分文不值。石头是本。雕工是末。本之不存,何谈末。


那要是茅坑里的石头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11
主题: 27
帖子: 384
注册: 2011年6月
三腿※※ 发表于 2012-6-19 08:55
那要是茅坑里的石头呢?

那是极品啊,尤其是经历了上百年的冲刷——从里到外泛出一股晶莹的屎黄色,外带天然气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27
主题: 0
帖子: 127
注册: 2005年1月
峰子 发表于 2012-6-18 19:02
真不知道该咋说了。把那张不错的图再转发一下。没说是啥石种(很多石种都有x包x),仅说雕工一流。这些字都是俺自己码的,绝不是粘贴复制的,俺容易吗? ...


这个工确实非常好,不仅仅是雕刻技术本身好,而且构思也很好,很有意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收藏石头的玩家都知道.田黄产于福建寿山溪旁的田坂之下,是寿山石中最为珍稀的传统石料,有“石王”、“石帝”之称。自古赞曰“一两田黄三两金”。田黄之所以珍贵,是因其不仅经过火山爆发与母体分离的过程,还要在溪水和田下两米处,经过上万年乃至亿年微量元素的浸润,才能产生出灿如金、润胜玉、凝似脂,通灵晶莹、细腻入肌的难拟特质。田黄非但没有完整的矿脉,而且罕见大块个体,产量十分稀少。其外表具有萝卜纹、石皮、色外浓而内淡、格纹和红筋等特点。而萝卜纹是鉴定田黄的主要依据,所谓“无纹不成田”是也。

应当说,稀为贵才是价值永恒的度量表。田黄就产于寿山溪边面积不大的田坂中,量较黄金绝对少得可怜,因而“易金三倍”无可厚非。现今的田黄近乎绝迹,据说当地※※已封存了几亩大的田坂,以留赠后人。加之历代文人、皇室推崇,今天田黄的价格高得令人咋舌。拍卖会都少有真田黄现身,民间只能望其项背。

鱼目混珠,历来是艺术收藏品市场惯常的伎俩之一。若身份高贵,总有人要攀附,甚至假冒。人如此,石亦一样,不过,错的不是石而是人。从明清两朝田黄“出石头地”始,伪造和仿制便如影随形了,大抵说来较易蒙人的方法有叁:
第一:以寿山石中相近相类的石质冒充,如“连江黄”,外地人叫干黄,当地人称山黄。这种石颜色相类田黄,但石质不通透且有明显直纹,是传统的不用过多加工的伪田黄。清代时,北京的商贾常以此赝田黄贩售蒙人。
第二:用寿山之外其他区域的石头冒充,如昌化“田黄石”,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太阳溪附近的“金田黄”,以及较易打眼的是黄色朝鲜石,这些石头从萝卜纹上细考量就会现形.(萝卜纹: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削了皮的白萝卜纤维)。
第三:其他塑胶加石粉等低劣仿制品和小田黄拼接成大田黄.

附图:萝卜纹和黄色的宝光,手机所拍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24 20:4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156
主题: 355
帖子: 6286
注册: 2002年8月
nicenikon 发表于 2012-6-8 18:26
本人收藏+=生肖已多年.重1080公克直經1O公分.
請老師傳?定指教
謝謝

这东西好像不对,这么大的田黄,任何人弄到手都应该最大幅度地保留原石的自然状态,不可能大刀阔斧地去雕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156
主题: 355
帖子: 6286
注册: 2002年8月
找到一个视频
[flash]http://client_joy_cn/flvplayer/566336_1_0_1.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hawkdai 发表于 2012-6-27 00:33
找到一个视频
[flash]http://client_joy_cn/flvplayer/566336_1_0_1.swf[/flash]


===============
前一段讲了一个※※华侨的故事,呵呵太假了,
我仔细地看了,不是田黄,是昌化黄石
随便讲两点,无宝光只有贼光,手电筒打上去无萝卜纹,也无黄色的石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156
主题: 355
帖子: 6286
注册: 2002年8月
随同 发表于 2012-6-27 22:39
===============
前一段讲了一个※※华侨的故事,呵呵太假了,
我仔细地看了,不是田黄,是昌化黄石
随便讲两点,无宝光只有贼光,手电筒打上去无萝卜纹,也无黄色的石皮

视频清晰度不够,宝光和萝卜纹我看不出来。
至于石皮好像已经解释过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777
主题: 9
帖子: 1267
注册: 2003年5月
也来凑个热闹,发现田黄谈得比较多,但拍得好片太少了,既然是无忌,那就要有无忌的特色。上博的收藏,03年拍的,富士ISO200负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田黄印章与清代皇帝
清朝从顺治元年即l644年开始,到宣统三年即l911年,传l0个皇帝,中间共计267年,福州的田黄对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很大de吸引力。例如康熙皇帝,他就特别喜欢用田黄制成的印玺。他曾经用田黄石雕刻成“万机余暇”闲玺和“体元主人”小玺,并对这两个印玺爱惜备至。除此以外,他还有寿山石制成的“康熙宸翰”、“景运耆年”、“保合太和”、“坦坦荡荡”、“佩文斋”、  “戒之在得”、“七旬清腱”、“御赐朗吟阁宝”“五福堂”等等印玺。其中为寿山芙蓉石所雕刻的“御赐朗吟阁宝”是赐给四皇子的,刻拘是双狮钮,雕工细腻流畅,形象生动匿真。

    和康熙皇帝比起来,雍正皇帝则更喜欢寿山石。据统计他共用过的印玺有200方左右,其中寿山石所制成的有160多方,有一大部分还是他在登基以前所使用的。如雍正原来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受赐圆明园,那时他就有50余方印玺,其中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宝”、“胤稹之章”、“圆明主人”、“竹梅烟舍”、“御赐朗吟阁宝”、“圆明园”、“恭临皇父御笔”等等,这些只有少数是田黄石,大部分还是芙蓉石或高山石,狮钮是钮雕的主要内容。在他1723年登基为帝以后,更是用了大量的寿山石制成御用宝玺。根据清宫相关的资料记载,在他登基的第一年里就制有共计84方御玺,其中有4方“雍正敕命之宝"、4方“雍正御览之宝”、5方“雍正御笔之宝”、4方“雍正亲贤之宝”、3方“雍正尊亲之宝”、8方“雍正宸翰”、8方“敬天尊祖”、8方“亲。贤爱民”、8方“朝乾夕惕”、7方“兢兢业业”、11方“为君难”、2方“封”和4方花押玺,绝大部分是用五色的寿山石雕刻而成的,钮雕大部分是龙、圆雕螭等,抛光圆滑,雕工细腻,艺术水平很高。后来他仍有不少印玺是寿山石刻成的。雍正在位l 3年再加上他当“和硕雍亲王”的时间共约20年,到今天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就有寿山石制成.的印章160多方。

    乾隆皇帝与田黄有许多传奇故事,田黄石之所以被誉称为“石帝”就是由于他在位期间,曾经特别下旨征用兆涵“福寿田丰”寓意的福州寿山田黄石来作为祭天的供品。现在我们所说的乾隆《三连玺》,就是乾隆帝选用一块田黄石,将其镂空成3条石链,每条链上面都系着一方石印玺,石印玺上面分别刻有:“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乐天”。这件乾隆《三连玺》的芳姿倩影,还曾经成为马达加斯加国邮票的图案,乾隆的印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田黄石刻成的,由此可见他对田黄石的喜爱程度,例如他有田黄石小玺“长寿书屋”、“信天主人”、“三希堂"和田黄石组印“所宝惟贤”、“乾隆御笔”、  “德日新”。田黄石回文9方套印“循连环连环循环循连”,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道光皇帝有芙蓉石雕刻成的“道光御览之宝”。嘉庆皇帝有寿山石印玺“嘉庆宸翰”、“嘉庆御笔之宝”、“嘉庆尊亲之宝"等。咸丰皇帝有寿山石印玺“咸丰鉴赏”、“成丰御览之宝”、“克敬居”等。另外,他还有用白芙蓉石制成的“同道堂”和田黄石制成的“御赏”印玺,临终时分别赐给了慈禧皇后和皇太子载淳,钦定在他身后。作为“印起”的“御赏”必须和作为“印讫”的“同道堂”同时加盖,圣旨才产生效力。可见成丰皇帝用这两个寿山石印玺来平衡两宫权力的苦心孤诣。

    登基后的载淳即同治皇帝,用他手中的田黄石“御赏"印玺仅仅统治了3个月,就被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将“御赏”夺了去。而\且,慈禧太后掌权以后,还制成了寿山石印玺“慈禧太后之宝”、“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以此来作为统治中国的权力象征。

    光绪皇帝手中并没有寿山石印玺,但是宣统皇帝有田黄石印玺“宣统宸翰”。而且乾隆皇帝的田黄石《三连玺》被他视为传家和传国之宝。当他成为战犯被俘到苏联那时候,还把《三连玺》暗藏在皮箱的夹层里,后来经过思想改造,才肯拿出来献给国家。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28 22:3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既然是田黄,直观的第一眼就应当是它的颜色———“黄”,这必须放在首位。因为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正色,是国色,“黄”和“皇”又是谐言,和封建社会的皇帝沾边,这无疑会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所以,田黄的“黄”,就要求黄得浓艳俏丽,黄得娇美醒目,黄得明朗神采,如同金子般的灿烂。
        大量收藏田黄石的帝王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多用田黄石治以印章。有名的“三希堂”、“长春书屋”印和以一块田黄石镌成的“惟一精惟”白文方印、“乐天”朱文圆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的三连章都是乾隆皇帝以田黄石制的印章,现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样一来,朝野上下竟相购以田黄石制印,以炫身份,或为祈福、祈寿、祈田(田喻土地、喻产业)而收藏田黄石。或以田黄石制印。为此,田黄石的身价,一发而不可收拾。有郑洛英《无题》诗可证:“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
         当时,田黄的价值以重计价,与黄金等值,所谓“一两田黄一两金”或“易金数倍”,“黄金易得,田黄难求”。至清末,普通田黄价已涨到“十倍黄金”,史树青先生《清怡亲王田黄对章》谓:“田石产于田中,无脉可寻,呈天然块状,沉积田底,采掘极难,多为当地农民掘田偶然发现。得者视为至宝,故稀有而见珍。……今则田坑久绝,黄金有价,田黄可以无价矣”。
         明、清各朝均被作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

        田黄石在历代本来产量极低,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挖掘,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殆尽。历代挖掘的田黄石,能流传至今的,已成为稀世珍品,进入国内外的收藏机构。流散民间的,皆被藏家所珍藏。所以开门的田黄一被拍卖就在市场上消失了!再难见其形踪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28 23:1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鉴别田黄石,要看它的外观特征是否温润有透明度,也没有明显的棱角。除了质和色以外,田黄最重要的特点是有萝卜纹。其萝卜纹形态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种:其一,长眼型网状纹。去萝卜皮层内纹理相似,这种田黄蜡化程度极高,石质常常最为灵凝。其二,粽粒型网状纹。如粽子米粒似化非化,有时散成条纹状。其三,圆眼型网状纹。网眼较圆,又断断续续分散。其四,宽疏型网状纹。网眼较宽大,疏疏落落,呈不规则状。

    最近有人采用各种办法,试图以人工合成等办法仿造“田黄石”,引起了鉴藏家们的关切,怕真假难分,影响田黄的身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田黄石”虽来源于寿山石母岩,但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经过百万年漫长岁月的浸润变化才形成的,它所具备的宝光四溢的光彩和观赏收藏价值,绝非人工模仿所能替代的,也是可以鉴别的。 本帖最后由 随同 于 2012-6-28 23:2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079
主题: 40
帖子: 1491
注册: 2003年1月
感謝captain201202老師
指教
謝謝
此相片剛用相机拍下.肯定不是田黄石?
小鴿蛋大.很重.
上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nicenikon 发表于 2012-6-29 17:19
感謝captain201202老師
指教
謝謝
此相片剛用相机拍下.肯定不是田黄石?
小鴿蛋大.很重.
上圖


=================
呵呵,你用光打一下,看看整块料是否通体都散发着明黄色的宝光,
另外看纹,而纹指的是田黄石中的石花,这种石花近似去了皮的萝卜纹状,是白色的!
这两样都有,呵呵,可以买,没有这两样,就扔掉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43
主题: 16
帖子: 770
注册: 2012年6月
nicenikon 发表于 2012-6-29 17:19
感謝captain201202老師
指教
謝謝
此相片剛用相机拍下.肯定不是田黄石?
小鴿蛋大.很重.
上圖
随便一瞄,丝毫‘光不透,肯定不是田黄。你从北面打手电照照,若不透光,鹅卵石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539
主题: 63
帖子: 7513
注册: 2003年1月
恰巧今年到田黄溪走了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539
主题: 63
帖子: 7513
注册: 2003年1月
22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539
主题: 63
帖子: 7513
注册: 2003年1月
33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539
主题: 63
帖子: 7513
注册: 2003年1月
石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539
主题: 63
帖子: 7513
注册: 2003年1月
随手捡了一块回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43
主题: 16
帖子: 770
注册: 2012年6月
佛说放下 发表于 2012-7-3 22:23
恰巧今年到田黄溪走了走
此地木人机械化挖掘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佛说放下 发表于 2012-7-3 22:23
恰巧今年到田黄溪走了走


正是这个田黄溪的水造就了通透宝气的好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3
主题: 28
帖子: 286
注册: 2011年8月
captain201203 发表于 2012-7-4 01:28
此地木人机械化挖掘么

在清朝就是贡品,大的好的田黄都在皇宫里躺着,
所以田黄溪的农田在清朝就给翻了个底朝天,现在已绝产,机械化已经意义不大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男人的珠宝 — 田黄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