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如果从头再来,大幅胶片最佳的冲洗方式是什么? [主题管理员:照文三]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8377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kuander 发表于 2012-7-17 13:12
筆誤....碳酸鈉.....一頭霧水,不知道哪裡出錯....

我用刀锋1:500冲GP3的数据是14分钟,略薄,但适合扫描。估计是你曝光出的问题,没大看懂你的步骤。不会是底片曝露了吧,否则不致于黑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
主题: 0
帖子: 123
注册: 2009年3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7-16 21:23
楼下兄弟,首先对冲出黑板表示同情。B液你真的用的氢氧化钠? 还是笔误?


筆誤....碳酸鈉.....一頭霧水,不知道哪裡出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是30瓦x9根。距离胶片2寸多。够狠的。网上DIY印相机也大概是这个距离,一般用20瓦灯管,60厘米长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7-16 22:12
关于焦酚冲的底片是否适合古典印相,我觉得取决于个人用的光源。我的晒版机正常曝光只有3分钟,太短了,因此要密度更大的底片,X光片厚冲,才搞到6分钟。好多老外的是15到20分钟。还有更长的。我不朋白他们怎么弄的那么长时间。
用罐子和水缸,关键看搅拌频率。搅拌间隔大了,需要延长时间,肯定比滚动冲的牛。


俺是先晒了40分钟,有影,高光还正常,暗部不够。
后来晒了2小时,高光全部黄了,暗部还不够。
俺现在怀疑是不是晒照片用的相框,用玻璃的,过去好像有科普说玻璃能隔离大部分紫外线。

你那晒版机的灯管总功率多少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我买的那5x7的方罐子冲片不能放太多片子。今天放进3张4x5,有两张帖一起了,都TM毁了。要深箱,还就得上挂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2-7-16 21:55
嗯。俺之后又用水缸洗了一张片子,和原来罐子洗的又比了比,好像又赶脚水缸的太软太平了,
晕了,搞不好是俺的眼神一向不稳定啊。
网上定了两盒印相纸,回头直印银盐的看看,介个做基准应该有谱。

对了,俺看了一些洋人的讨论,有的说焦酚洗的底片不适合搞蓝晒,太阳光晒不穿,跟俺的感觉一致。原来早有人研究过了。
俺之前那个水彩纸的问题,高光变成黄色不是正反面的区别,是晒的太久了,即便这样还是显得曝光不足,
要用焦酚搞蓝晒就要把片子冲薄才行。

关于焦酚冲的底片是否适合古典印相,我觉得取决于个人用的光源。我的晒版机正常曝光只有3分钟,太短了,因此要密度更大的底片,X光片厚冲,才搞到6分钟。好多老外的是15到20分钟。还有更长的。我不朋白他们怎么弄的那么长时间。
用罐子和水缸,关键看搅拌频率。搅拌间隔大了,需要延长时间,肯定比滚动冲的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7-16 17:45
尽量别直接接触那玩意。而且这玩意碰到哪都给染色了,洗手池经常糟央。不过马上冲洗就没多少了。


嗯。俺之后又用水缸洗了一张片子,和原来罐子洗的又比了比,好像又赶脚水缸的太软太平了,
晕了,搞不好是俺的眼神一向不稳定啊。
网上定了两盒印相纸,回头直印银盐的看看,介个做基准应该有谱。

对了,俺看了一些洋人的讨论,有的说焦酚洗的底片不适合搞蓝晒,太阳光晒不穿,跟俺的感觉一致。原来早有人研究过了。
俺之前那个水彩纸的问题,高光变成黄色不是正反面的区别,是晒的太久了,即便这样还是显得曝光不足,
要用焦酚搞蓝晒就要把片子冲薄才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楼下兄弟,首先对冲出黑板表示同情。B液你真的用的氢氧化钠? 还是笔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
主题: 0
帖子: 123
注册: 2009年3月
針對GP3與刀鋒配套的顯影時間測試。

依據蔣戴榮黑白進階書中的測試方法,企圖找到自己的沖洗時間;書中提到黑卡與白卡交替,手上只有KODAK灰卡,姑且一試...

施頭150 F5.6,之前做過GP3的真實速度(當初測的是120捲),ASA訂在50,以美能達F點測灰卡,分兩張測,A張0區~3區,B張7區~10區,預定皆以前30秒攪動,併分為9分鐘、11分鐘、13分鐘、15分鐘與17分鐘浸泡。

動手前先將豆腐刀畫分每張4區,除A張0區遮擋不曝光外,各1/4區塊依照曝光累加(二次曝光未必等同一次增一檔曝光,旦先不討論此部分),合計共拍完10張(人窮、只有5個片夾),B張亦同上述操作,AB兩張一組同時進鍋沖洗.....

刀鋒A液1:500氫氧化鈉0.7%B液(預降溫21度)

柯達快速定影液。

一切行禮如儀.....

然後就悲劇了。

第一組洗完.....兩張黑板。????????

再來一次........黑板兩張。????????

居然一點差異也沒有,一樣深的黑板.....

有哪位兄弟有經驗的,幫忙看看哪裡出差錯了,感激。

黑板實在沒啥好拍,就不貼圖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2-7-14 21:33
在lf论坛看到发明510pyro的哥们讨论焦酚的毒性,好玩。
正方认为焦酚毒性厉害,稀释成溶液了还是厉害,主要论据是韦斯顿得了帕金森病。
反方认为是有毒,但是毒到啥程度要研究研究,尤其是生活中有毒的东西多了,很多人也都是直接暴露,也没肿么样。
最关键的是医学到现在也木有证明焦酚的毒性会导致帕金森病。

俺是昨天不得已在1:500里面手捞了一下底片,活干完了玩命洗手,给吓的。

尽量别直接接触那玩意。而且这玩意碰到哪都给染色了,洗手池经常糟央。不过马上冲洗就没多少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在lf论坛看到发明510pyro的哥们讨论焦酚的毒性,好玩。
正方认为焦酚毒性厉害,稀释成溶液了还是厉害,主要论据是韦斯顿得了帕金森病。
反方认为是有毒,但是毒到啥程度要研究研究,尤其是生活中有毒的东西多了,很多人也都是直接暴露,也没肿么样。
最关键的是医学到现在也木有证明焦酚的毒性会导致帕金森病。

俺是昨天不得已在1:500里面手捞了一下底片,活干完了玩命洗手,给吓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壶里胡涂 发表于 2012-7-11 23:50
药味重

来二两小二就5克焦酚下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8
主题: 0
帖子: 18
注册: 2012年7月
药味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7-11 10:56
感谢绿老参与。
第一点我记得看E文时没有问题,大概是翻译的事。整体影调用PYRO药肯定是压缩了,因为高光被控制了。提升那个词大概是从E文ENHANCE来的,更准确的意思是加强。虽然整体影调压缩,但是局部微反差扩张了,带来更丰富的细节。这就是第二点说的。但使用PYRO的优势不在于压缩影调,而是在控制高光的时候得到7区更多细节,同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得到从三到七每个区里边更多的影调分离。也许我用D76等传统药很菜,但是用过帖子里提到的某些药后,再也回不到以前的药。可能PYRO更好用吧,出错机率更低。
虽然其他药也能得到密度大的底片,但在国外做铂钯工艺的人中PYRO是很受欢迎的。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PYRO药缺点多,尤其那个PMK。PYRO再次热起来得益于新出的配方。几年前对PYRO的认识很大程度被PMK影响了。


俺挺喜欢510的,主要是容易配。
书上对影调分离讲的比较详细,大师说摄影师和感光学家有巨大的区别,因为感光学家眼里3区奏是3区的单一影调。
但是摄影师看一张照片,3区是包括3区周围的影调的,要想2.5区到3.5区都有,奏是靠影调分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绿影室 发表于 2012-7-11 09:48
这段描述我基本赞同,但有的说法不对。
1. 颜色类显影液我觉得不是提升影调,相反是压缩了影调。(我个人认为这种显影液是在正常胶片在正常调整冲洗时无法达到更进一步的压缩时才应该使用的)
2.同意
3.降低反差是对的,谁要是试过用可调反差相纸放染色片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时候想加反差....嘿嘿
4.染色型底片只是一种用来抑制高光密度( 提升整体密度)的一种冲洗方式。我认为并非说它特别适合那种后期工艺(如果是的话,那岂不是alternative processes必须用这种底片?)。另外我不认为铂钯工艺底片之说(当然这种工艺可以兼容更大底片密度差)。


压缩影调是的,特别是高光。俺现在学布鲁斯大师的办法,所以介个方面赶脚很有用了。
大白天如果习惯把阴影放到四区,高光跑到9区10区很常见。用510减冲30%,差不多阴影变3区多一点点,高光肯定回8区以内了。别的药肯定也行,但是焦酚的压制高光赶脚更有底。
如果是扩张,不需要曝光不足显影过度,正常曝光再显影过度更好使,影调分离更好,因为不怕高光过头才可以大胆的试。
现在赶脚影调分离是最要紧的事,底片可能会厚,但是后期发挥余地更大。
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奏是对付倒易率很方便,远比d76好太多了,俺翻拍了这回冲坏掉的片子,测光8秒,实际曝光20秒,反正比俺用d76没洗坏掉的要好点。
最起码颗粒半点没增加。
不过最最要紧的还是要有个好使的铜纽扣,铜纽扣加懒人药,那是咱初学者的法宝。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绿影室 发表于 2012-7-11 09:48
这段描述我基本赞同,但有的说法不对。
1. 颜色类显影液我觉得不是提升影调,相反是压缩了影调。(我个人认为这种显影液是在正常胶片在正常调整冲洗时无法达到更进一步的压缩时才应该使用的)
2.同意
3.降低反差是对的,谁要是试过用可调反差相纸放染色片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时候想加反差....嘿嘿
4.染色型底片只是一种用来抑制高光密度( 提升整体密度)的一种冲洗方式。我认为并非说它特别适合那种后期工艺(如果是的话,那岂不是alternative processes必须用这种底片?)。另外我不认为铂钯工艺底片之说(当然这种工艺可以兼容更大底片密度差)。

感谢绿老参与。
第一点我记得看E文时没有问题,大概是翻译的事。整体影调用PYRO药肯定是压缩了,因为高光被控制了。提升那个词大概是从E文ENHANCE来的,更准确的意思是加强。虽然整体影调压缩,但是局部微反差扩张了,带来更丰富的细节。这就是第二点说的。但使用PYRO的优势不在于压缩影调,而是在控制高光的时候得到7区更多细节,同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得到从三到七每个区里边更多的影调分离。也许我用D76等传统药很菜,但是用过帖子里提到的某些药后,再也回不到以前的药。可能PYRO更好用吧,出错机率更低。
虽然其他药也能得到密度大的底片,但在国外做铂钯工艺的人中PYRO是很受欢迎的。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PYRO药缺点多,尤其那个PMK。PYRO再次热起来得益于新出的配方。几年前对PYRO的认识很大程度被PMK影响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9.256
主题: 39
帖子: 6264
注册: 2003年10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2-7-9 21:36
找到个介绍:

染色型显影液的优势
一些假定和事实
染色型显影液的支持者的说法既来源于实际操作,也来自于理论推导。其中最重要的如下:
1.影像染色与银密度成比例,并且染色可掩盖银颗粒,因而提升了影调,降低了颗粒效应,在高光区域尤为显著;
2.高光分离,锐度,分辨率得以提高。染色型显影液比其他显影液产生更为显著的边缘效应,这是由于在显影过程中银离子迁移极为微弱,从而产生更为精确的还原,由此增强了锐度。另外染色型显影液在显影过程中使明胶颜色加深且硬化,从而减弱了光渗效应(effects of irradiation)和infectious development (越过确定影像边界的银还原过程的扩散).
3.在用可变反差相纸印放时,底片上与银密度成比例的染色就如同一个连续变化的色罩,起到降低反差的作用,特别在高光区域。这一特性就使得不需要因保留高光而压缩暗部和中间调,或是为再现后者而遮挡高光,从而减少了局部加减光的时间。
4.染色型显影液特别适合制作双用途的底片,既适合普通银盐相纸,又适合如铂钯工艺等传统手工工艺(alternative processes)。铂钯工艺所需的底片的密度范围要远大于普通黑白相纸,传统显影液是无法兼顾的。染色底片有两种印放密度范围,一种适用于普通放大时所 ...


这段描述我基本赞同,但有的说法不对。
1. 颜色类显影液我觉得不是提升影调,相反是压缩了影调。(我个人认为这种显影液是在正常胶片在正常调整冲洗时无法达到更进一步的压缩时才应该使用的)
2.同意
3.降低反差是对的,谁要是试过用可调反差相纸放染色片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时候想加反差....嘿嘿
4.染色型底片只是一种用来抑制高光密度( 提升整体密度)的一种冲洗方式。我认为并非说它特别适合那种后期工艺(如果是的话,那岂不是alternative processes必须用这种底片?)。另外我不认为铂钯工艺底片之说(当然这种工艺可以兼容更大底片密度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2-7-10 21:59
后面还有一段是讲缺点的,主要是毒性啥的。
俺嚼着首帖都关照的够多了,不贴了。

这次用罐子冲洗,嚼着焦酚的个性还真是突出,用不同的手法立马换张脸给你看。
都说老头反差低,用510奏可以整出不低的,而且还有所保留……

毒性不可忽视,一定要带手套,不要让焦酚接触皮肤。其他冲药中的对苯二酚、米吐尔也是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7-10 14:01
这个描述记得我看的是E文的,有人翻译啦,太好了。顶置了。


后面还有一段是讲缺点的,主要是毒性啥的。
俺嚼着首帖都关照的够多了,不贴了。

这次用罐子冲洗,嚼着焦酚的个性还真是突出,用不同的手法立马换张脸给你看。
都说老头反差低,用510奏可以整出不低的,而且还有所保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bobpin 发表于 2012-7-9 23:38
我有4個Jobo3063的罐子,配合每次拍攝4張16x20底片,所以我常常會放4瓶只有1/3份量的純靜水(蒸餾水)在冰箱內,用的時候加常温水進去至18度就可以了,不用加冰塊,這就是我的系統化處理。


嗯,俺是因为用水太少了,才300ml,加冰块也方便。
倒是那回洗片子定影液也发红,估计应该是温度太高了。
前几天没事拿着温度计晃悠,阳台上气温27.5度,结果屯着浇花用的水倒有28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2-7-9 21:36
找到个介绍:

染色型显影液的优势
一些假定和事实
染色型显影液的支持者的说法既来源于实际操作,也来自于理论推导。其中最重要的如下:
1.影像染色与银密度成比例,并且染色可掩盖银颗粒,因而提升了影调,降低了颗粒效应,在高光区域尤为显著;
2.高光分离,锐度,分辨率得以提高。染色型显影液比其他显影液产生更为显著的边缘效应,这是由于在显影过程中银离子迁移极为微弱,从而产生更为精确的还原,由此增强了锐度。另外染色型显影液在显影过程中使明胶颜色加深且硬化,从而减弱了光渗效应(effects of irradiation)和infectious development (越过确定影像边界的银还原过程的扩散).
3.在用可变反差相纸印放时,底片上与银密度成比例的染色就如同一个连续变化的色罩,起到降低反差的作用,特别在高光区域。这一特性就使得不需要因保留高光而压缩暗部和中间调,或是为再现后者而遮挡高光,从而减少了局部加减光的时间。
4.染色型显影液特别适合制作双用途的底片,既适合普通银盐相纸,又适合如铂钯工艺等传统手工工艺(alternative processes)。铂钯工艺所需的底片的密度范围要远大于普通黑白相纸,传统显影液是无法兼顾的。染色底片有两种印放密度范围,一种适用于普通放大时所 ...


这个描述记得我看的是E文的,有人翻译啦,太好了。顶置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3.451
主题: 0
帖子: 578
注册: 2008年2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2-7-9 22:22
严重感谢!太需要数据了。
俺一直都是1:500的用,想先把这个比例的用出点经验。
今天还在想要不就加点冰块,然后由着药水温度自个上升。
俺左边这张洗的时候估计药水得有28度左右,当时忘记量了。


我有4個Jobo3063的罐子,配合每次拍攝4張16x20底片,所以我常常會放4瓶只有1/3份量的純靜水(蒸餾水)在冰箱內,用的時候加常温水進去至18度就可以了,不用加冰塊,這就是我的系統化處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bobpin 发表于 2012-7-9 22:09
再分享一些使用510-pyro的經驗:
510-pyro 1:300
樂凱菲林16x20
Jobo罐子滚動12分鐘
顯影液開始時温度攝氏18度,不恆温,室外氣温~30度!

出來的樣子跟您右辺那張差不多,高光還要薄一些。


严重感谢!太需要数据了。
俺一直都是1:500的用,想先把这个比例的用出点经验。
今天还在想要不就加点冰块,然后由着药水温度自个上升。
俺左边这张洗的时候估计药水得有28度左右,当时忘记量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3.451
主题: 0
帖子: 578
注册: 2008年2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2-7-8 22:57
看看片基的对比。
罐子滚的相当的黄,难怪有人不喜欢焦酚,如果染色到介个程度的话是有点过了。
水缸洗的俺倒是挺喜欢,似染非染的调调。


再分享一些使用510-pyro的經驗:
510-pyro 1:300
樂凱菲林16x20
Jobo罐子滚動12分鐘
顯影液開始時温度攝氏18度,不恆温,室外氣温~30度!

出來的樣子跟您右辺那張差不多,高光還要薄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7-9 11:19
嗯,应该不是预显带来的不同。对于染色还真需要多观察,按道理对片基的染色应该是一样的。看来滚动冲洗和温度会给染色带来影响。我的经验是,对于传统片子(HP5,TRIX, FP4)染色会重一点。公元的染色也比乐凯和GP3重。不过对于X光片的染色很轻,也许是因为那蓝色片基本身很重了,染黄绿色看不出来。
好在染色对于扫描没有影响。而对于传统印象,这个染色可是宝贝,增加了光阻,有助于更细腻地成像。


找到个介绍:

染色型显影液的优势
一些假定和事实
染色型显影液的支持者的说法既来源于实际操作,也来自于理论推导。其中最重要的如下:
1.影像染色与银密度成比例,并且染色可掩盖银颗粒,因而提升了影调,降低了颗粒效应,在高光区域尤为显著;
2.高光分离,锐度,分辨率得以提高。染色型显影液比其他显影液产生更为显著的边缘效应,这是由于在显影过程中银离子迁移极为微弱,从而产生更为精确的还原,由此增强了锐度。另外染色型显影液在显影过程中使明胶颜色加深且硬化,从而减弱了光渗效应(effects of irradiation)和infectious development (越过确定影像边界的银还原过程的扩散).
3.在用可变反差相纸印放时,底片上与银密度成比例的染色就如同一个连续变化的色罩,起到降低反差的作用,特别在高光区域。这一特性就使得不需要因保留高光而压缩暗部和中间调,或是为再现后者而遮挡高光,从而减少了局部加减光的时间。
4.染色型显影液特别适合制作双用途的底片,既适合普通银盐相纸,又适合如铂钯工艺等传统手工工艺(alternative processes)。铂钯工艺所需的底片的密度范围要远大于普通黑白相纸,传统显影液是无法兼顾的。染色底片有两种印放密度范围,一种适用于普通放大时所用的浅蓝/绿光,另一种适用于传统手工工艺所用的紫外光。用可变反差相纸放大时,染色能够压缩影调,起到一个连续变化的滤镜的作用,从而实现多种反差。用于传统手工工艺时,染色则起到高效率紫外线滤镜的作用,提高高达一档的曝光时间,增加log0.30或更多的密度,直至曲线的顶端,从而提高反差。结果是,相比普通黑白印放,紫外光下印放的染色底片具有的有效密度范围要高得多。


焦酚对厚度的增加真是不得了,其实肉眼看底片没嚼着差太多,但是俺那张底片弄蓝晒搞了一个小时还不行。
俺习惯的厚度估计要二小时,看着偏薄的也要二十到三十分钟。
最爽的是反差已经超过俺心理能够承受的程度了,颗粒半点也没上去,介个牛鼻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2-7-8 23:11
同一盒gp3。
唯一区别应该是黄的给x光照过3下,但是图像没受影响。
还有一点,水缸洗的没预湿,罐子的预湿了一分钟。

嗯,应该不是预显带来的不同。对于染色还真需要多观察,按道理对片基的染色应该是一样的。看来滚动冲洗和温度会给染色带来影响。我的经验是,对于传统片子(HP5,TRIX, FP4)染色会重一点。公元的染色也比乐凯和GP3重。不过对于X光片的染色很轻,也许是因为那蓝色片基本身很重了,染黄绿色看不出来。
好在染色对于扫描没有影响。而对于传统印象,这个染色可是宝贝,增加了光阻,有助于更细腻地成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75
主题: 301
帖子: 4438
注册: 2011年5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7-8 23:08
别客气,顶置的比较有用。


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7-8 23:07
你这两片子不是一样的呀?染色对不同胶片也不一样的。右边的象乐凯,烟头烫的齿口。


同一盒gp3。
唯一区别应该是黄的给x光照过3下,但是图像没受影响。
还有一点,水缸洗的没预湿,罐子的预湿了一分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人生不过如此 发表于 2012-7-8 21:49
记号、学习。

别客气,顶置的比较有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2-7-8 22:57
看看片基的对比。
罐子滚的相当的黄,难怪有人不喜欢焦酚,如果染色到介个程度的话是有点过了。
水缸洗的俺倒是挺喜欢,似染非染的调调。

你这两片子不是一样的呀?染色对不同胶片也不一样的。右边的象乐凯,烟头烫的齿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如果从头再来,大幅胶片最佳的冲洗方式是什么?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