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怎么没有胶片数码大战了?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8616 回帖:36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6.676
主题: 0
帖子: 64
注册: 2009年9月
xgtl 发表于 2012-7-3 13:16
数码摄像机的数字信号是CCD、CMOS采用逐行扫描,经DSP处理和压缩直接播放和存储

模拟摄像机信号由光电摄像管采用隔行扫描,先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DSP进行A/D转换和色彩处理后,再做D/A转换成电视播放制式播放和存储。

理论基础都是爱因斯坦有关光电效应理论: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能够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
摄像机使用的光电摄像管(iconoscope)是一个阴极管,图像由一个透镜聚焦在排列着的按顺序激活的光电管上,对于接收到的光,光电管会按比例产生电流,与数码相机使用的CCD、CMOS工作原理基本一致,不同点是制造工艺不一样


全球第一片微处理器,第一片A/D,D/A转换器均诞生于1970年代初期至中期。均在阿波罗登月之后。

所以,所以“数码技术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的表述是错误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xgtl 发表于 2012-7-3 13:16
数码摄像机的数字信号是CCD、CMOS采用逐行扫描,经DSP处理和压缩直接播放和存储

先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DSP进行A/D转换和色彩处理后,再做D/A转换成电视播放制式播放和存储。

“A/D转换”此处可以理解为模/数转换吧?“再做D/A转换”这里应当就是数/模转换了,这样的话,我对于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不解之处就很清晰了,即为模拟设备是先将光信息进行模/数转换进行处理,然后做数/模转换进行播放或存储,因其处理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用数字进行处理,所以不能称之为数字设备;不知这样理解对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0.689
主题: 17
帖子: 2339
注册: 2003年4月
脑动对焦 发表于 2012-7-2 07:41
常常看到这种高论,何以见得胶片好玩?是它麻烦容易出错还是慢似蜗牛有期待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不扯,扯不清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27
主题: 58
帖子: 6974
注册: 2010年1月
taorui001 发表于 2012-7-3 15:31
学习了!


其实当年的摄像管有一个不如现今传感器的地方,就是现今的传感器坏个点没事,但是摄像管就不能这么玩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3 12:43
搬砖的,搞清楚数字存储是什么东西再来放屁。

摄影穷三代,花不起钱就滚回去搬砖,别在这里浪费时间影响你的工分。

你果然是家学渊源,你母亲言传身教做得很好。帮我谢谢她老人家。

收到最新消息,才知道您属于重点军事科研项目;您体内包含有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的生育基因、原始的偶蹄目的智力基因、爬行纲、龟鳖目的寿命,您属生物武器计划的重点,专为搞垮米国人的智商研制!请您一定保重身体,活个万儿、八千年才是您此行的真实目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3 12:43
搬砖的,搞清楚数字存储是什么东西再来放屁。

摄影穷三代,花不起钱就滚回去搬砖,别在这里浪费时间影响你的工分。

你果然是家学渊源,你母亲言传身教做得很好。帮我谢谢她老人家。

才跟你说了个金属防潮箱,您上头就糊得转不动了;教你祖上时,也不见有此费劲!可见您家血脉定是转了“大大”的基因,您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功夫全使到下面去了;看来您未来的出栏率定是不低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xgtl 发表于 2012-7-3 13:16
数码摄像机的数字信号是CCD、CMOS采用逐行扫描,经DSP处理和压缩直接播放和存储

模拟摄像机信号由光电摄像管采用隔行扫描,先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DSP进行A/D转换和色彩处理后,再做D/A转换成电视播放制式播放和存储。

理论基础都是爱因斯坦有关光电效应理论: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能够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
摄像机使用的光电摄像管(iconoscope)是一个阴极管,图像由一个透镜聚焦在排列着的按顺序激活的光电管上,对于接收到的光,光电管会按比例产生电流,与数码相机使用的CCD、CMOS工作原理基本一致,不同点是制造工艺不一样

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119
主题: 32
帖子: 2830
注册: 2009年8月
无忌黄铜马甲 发表于 2012-7-3 11:14
数码记录格式的磁带摄像机出现在1995年左右,模拟量记录格式的磁带摄像机和电视系统不算数码。所以“数码技术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的表述是不对的。

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奖给了1969年发明CCD的两名美国科学家。柯达工程师在1975年左右才搭建了利用CCD作为感光元件,数字记录格式的数码相机原型机。

数码摄像机的数字信号是CCD、CMOS采用逐行扫描,经DSP处理和压缩直接播放和存储

模拟摄像机信号由光电摄像管采用隔行扫描,先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DSP进行A/D转换和色彩处理后,再做D/A转换成电视播放制式播放和存储。

理论基础都是爱因斯坦有关光电效应理论: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能够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
摄像机使用的光电摄像管(iconoscope)是一个阴极管,图像由一个透镜聚焦在排列着的按顺序激活的光电管上,对于接收到的光,光电管会按比例产生电流,与数码相机使用的CCD、CMOS工作原理基本一致,不同点是制造工艺不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27
主题: 58
帖子: 6974
注册: 2010年1月
taorui001 发表于 2012-7-3 12:26
您的意思是金属与DVD不会老化?您真是高人,地球上还真没见过不老化的东西!烦请您展示一下你那不老化的高科技产品;骂人水平充分体现您的文化素养,连女子与小人难养都不知,还与我谈技术?说实话,本人看您给的存储方案就知道您不是花自己钱的货!本人判断您这种水平的人能混国外,且花钱不心痛,又是女人;百分之二百确定您是小三;(小三卖什么的,地球人都知道!)您继续骂,本人绝对回贴。。看是您先消失,还是我先消失!


你可别跟着人一般见识,这伙身在美国,把软驱叫做B驱,地球人都知道,这货专业术语缩写叫FDD,连这不知道,你就可见他是干啥的。USB和SD他都归类为接口,连磁盘阵列都不懂,连总线和接口以及存储设备标准都分不清怎么够格跟您讨论存储。

至于说搬砖和穷的事,这厮也没发言权,以您老搞那么多年技术工作,收入如果按汇率折算成美金,肯定比这厮多,我以前有个朋友在AT&T干过首席科学家,每年20多万美金。但这厮一个在国外只是个住公寓的主,到底谁穷,大家一看就知道。

所以您放心,绝对这厮先消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53
主题: 37
帖子: 2372
注册: 2011年11月
taorui001 发表于 2012-7-3 12:26
您的意思是金属与DVD不会老化?您真是高人,地球上还真没见过不老化的东西!烦请您展示一下你那不老化的高科技产品;骂人水平充分体现您的文化素养,连女子与小人难养都不知,还与我谈技术?说实话,本人看您给的存储方案就知道您不是花自己钱的货!本人判断您这种水平的人能混国外,且花钱不心痛,又是女人;百分之二百确定您是小三;(小三卖什么的,地球人都知道!)您继续骂,本人绝对回贴。。看是您先消失,还是我先消失!


搬砖的,搞清楚数字存储是什么东西再来放屁。

摄影穷三代,花不起钱就滚回去搬砖,别在这里浪费时间影响你的工分。

你果然是家学渊源,你母亲言传身教做得很好。帮我谢谢她老人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27
主题: 58
帖子: 6974
注册: 2010年1月
taorui001 发表于 2012-7-3 12:26
您的意思是金属与DVD不会老化?您真是高人,地球上还真没见过不老化的东西!烦请您展示一下你那不老化的高科技产品;骂人水平充分体现您的文化素养,连女子与小人难养都不知,还与我谈技术?说实话,本人看您给的存储方案就知道您不是花自己钱的货!本人判断您这种水平的人能混国外,且花钱不心痛,又是女人;百分之二百确定您是小三;(小三卖什么的,地球人都知道!)您继续骂,本人绝对回贴。。看是您先消失,还是我先消失!


算了算了,消消气,国谁都能出。
人家卖啥,你又不去买,没必要跟人过不去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326
主题: 9
帖子: 4362
注册: 2006年2月
求和不求同,数码胶片各有所爱,为什么一定要大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3 11:46
不考虑你居住地区的温度湿度等等可能影响储存胶片的因素,单单胶片本身的老化问题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避免可以解决的。这点都不懂还干什么技术?搬20年砖也叫做技术了?技术什么时候这么贱了?
还女子与小人难养。你好养?王八好养。滚回家找※※玩去。

您的意思是金属与DVD不会老化?您真是高人,地球上还真没见过不老化的东西!烦请您展示一下你那不老化的高科技产品;骂人水平充分体现您的文化素养,连女子与小人难养都不知,还与我谈技术?说实话,本人看您给的存储方案就知道您不是花自己钱的货!本人判断您这种水平的人能混国外,且花钱不心痛,又是女人;百分之二百确定您是小三;(小三卖什么的,地球人都知道!)您继续骂,本人绝对回贴。。看是您先消失,还是我先消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无忌黄铜马甲 发表于 2012-7-3 11:14
数码记录格式的磁带摄像机出现在1995年左右,模拟量记录格式的磁带摄像机和电视系统不算数码。所以“数码技术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的表述是不对的。

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奖给了1969年发明CCD的两名美国科学家。柯达工程师在1975年左右才搭建了利用CCD作为感光元件,数字记录格式的数码相机原型机。

回帖纯属探讨一下,本人有两点概念不是很清楚;一是您所说的“数码记录格式的磁带摄像机”这里“数码记录格式”的概念;二是CCD感光元件的功能,大家都知道CCD是转换光信号的,但把光信号转换成什么信号呢?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表现在画面上的作用是把完成画面分成若干小份进行记录?且以什么形式进行记录的呢?不解!本人对模拟信号的记录方式与数字记录方式确实不是很清楚,两者在记录和传输上基本没有很大的区别,比如:针对视频而言,两者都是用过磁带;针对网络而言两者都能用电话线;个人理解:在视频及网络方面,两者的记录及传输都是数字方式,只不过对所传输的数字信息定义有所不同,“数字化”所记录及传输的信息要经过编码和解码过程,而模拟方式类同于电报,可以直译?所以两者的区别仅是相同单位的数字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大小不同?如DX清楚,烦请指教!谢谢!另:如果以此理推断,计算机岂不是也不是数字化的?因为计算机运算所用的方式也是0和1啊!这跟电报的方式没啥区别啊! 本帖最后由 taorui001 于 2012-7-3 12:1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945
主题: 1
帖子: 178
注册: 2006年10月
我了个去,看完了,在无忌打架真是个技术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53
主题: 37
帖子: 2372
注册: 2011年11月
taorui001 发表于 2012-7-3 09:12
没得话说了,就开始胡言乱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年头不自觉的人真不少!)本人科技工作者谈不上,干了二十多年技术。。本人给出的建议如不可行,请指证!如您无言以对,想胡言乱语请自行打车去青山!


不考虑你居住地区的温度湿度等等可能影响储存胶片的因素,单单胶片本身的老化问题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避免可以解决的。这点都不懂还干什么技术?搬20年砖也叫做技术了?技术什么时候这么贱了?
还女子与小人难养。你好养?王八好养。滚回家找※※玩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676
主题: 0
帖子: 64
注册: 2009年9月
xgtl 发表于 2012-7-3 08:19
阿波罗登月的照片是胶片拍的,没听说数码片,上美国NASA去问问,你在美国很方便的

数码技术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没你说的那么晚,数码开始存储的时候用的是磁带,不要让小鬼子的色盲机把脑子忽悠晕了,不知道先问问行里的,不丢人的


数码记录格式的磁带摄像机出现在1995年左右,模拟量记录格式的磁带摄像机和电视系统不算数码。所以“数码技术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的表述是不对的。

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奖给了1969年发明CCD的两名美国科学家。柯达工程师在1975年左右才搭建了利用CCD作为感光元件,数字记录格式的数码相机原型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597
主题: 62
帖子: 7970
注册: 2004年1月
数码相机我接触了不少,最后沉积在手中的有佳能5D2和徕卡M9,胶片相机有徕卡M6TTL和哈苏503CW,已经谈好买一台诺日士冲卷机准备放在闲置的地下室里,确保自己胶卷的冲洗质量,然后买一套林哈夫45特艺3000玩胶片。数码胶片双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27
主题: 58
帖子: 6974
注册: 2010年1月
taorui001 发表于 2012-7-3 09:12
没得话说了,就开始胡言乱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年头不自觉的人真不少!)本人科技工作者谈不上,干了二十多年技术。。本人给出的建议如不可行,请指证!如您无言以对,想胡言乱语请自行打车去青山!


不用和这厮一般见识,这厮眼里NASA用的服务器上,装的是单块硬盘,不是磁盘阵列,估计这厮压根也不知道有磁盘柜这码事.
厂商的服务器在他眼里和台式机无异.

这厮估计是摄影师协会的会计,数据存储这块别跟他讨论太多,免得给他长知识,知识要收费的
这厮身在亚美利加,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国内有别墅,国外只不过住公寓,就想想这厮是个什么层次。
肯定也不是从事什么高新技术职业。没混到刷盘子洗碗就不错了,还有时间去学习基本的与数字化存储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本帖最后由 crossa 于 2012-7-3 09:2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3 03:55
前边刚逼疯了一个,现在又冒出来一个解决胶片储存难题的科技工作者,我真厉害。

没得话说了,就开始胡言乱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年头不自觉的人真不少!)本人科技工作者谈不上,干了二十多年技术。。本人给出的建议如不可行,请指证!如您无言以对,想胡言乱语请自行打车去青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119
主题: 32
帖子: 2830
注册: 2009年8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2 17:19
登月的时候你给做数码相机?
脑残也不能这么残啊。

看看你的脑残理论吧:
先提出5寸盘装照片,实际上我们人类开始用数码相机的时候用的是储存卡而不是软盘。
再提出老电影都是胶片而不是数码,实际上我们人类那时候还没发明数码技术。
现在又说NASA月球任务的照片不是数码,你倒是穿越回去给我们人类造两个数码相机啊,我保证NASA会用。

阿波罗登月的照片是胶片拍的,没听说数码片,上美国NASA去问问,你在美国很方便的

数码技术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没你说的那么晚,数码开始存储的时候用的是磁带,不要让小鬼子的色盲机把脑子忽悠晕了,不知道先问问行里的,不丢人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119
主题: 32
帖子: 2830
注册: 2009年8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2 17:10
如果你说的是技术,NASA为了科研而拍摄的照片为什么不选择你所认为更真实的胶片?胶片的色彩还原难道就是真实的?
如果你说的是艺术,通俗点说就是你觉得哪个好看你就选择哪个,说真实不真实有什么意思?后现代派画家画出来的东西一个真实的都没有,人不一样赚钱吗。

NASA以前都是用胶片,你不知道?悄悄去问问,别给人家搞坏名声

别谈艺术,概念外延太广泛,会拿画笔起个名就能成画派,动物也能画画的,你买?
别以为大家都眼瞎,某些价格都是炒家之间运作,没有实际交易的,找个懂行的问问,其实水不深,就看你想不想知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53
主题: 37
帖子: 2372
注册: 2011年11月
taorui001 发表于 2012-7-3 01:40
晕,如果我没扔水里试过(我这内陆,没试过海水啊!),敢跟您说这事儿……(让您把硬盘泡水里,您跟我说SD卡跟DVD,敢说您百分之八十是女人,除了女人谁是这么个扯法?)您说的一个硬盘几张DVD,再在网络上备份这事儿,有几个人吃多了没事这么做的(这个部份可以百分之二百的确认您是女人了!您这么个备份法还成本低啊?花的铁定不是您赚的!);您那硬盘先得记着北方防静电,南方防潮(还有很多人都忽略的防磁,手机、电视机、音响等等,不常见的咱都不跟您讨论,就这就够您研究会了;嘿嘿,好多人都觉得没好大的事儿,您要是点正儿,信号好点的手机放硬盘边上,一次足以了!)!您那DVD好像也得防防老鼠防白蚁等等等等吧,您那网络硬盘得有大容量,高网速做保障吧?您这一套整下来得多少钱啊(您这方法我乍听着跟导购有关系呢!)?咱那胶片能整个金属石棉防潮箱不?是您整那一大套方便啊,还是我这一个箱子省事啊!汗,您真不用跟我费劲,就您说的这一堆还真不是普通老百姓干的事!我那箱子,您如果真是个人拍摄用,整个一米左右密封好点的铁箱,盖上粘层车内胎(修鞋、修车那找),里面垫点石棉(五金店有卖,不行淘宝;您如果把它放炼钢炉,铁定扛不住),一切OK了!花不了您几个银子, ...


前边刚逼疯了一个,现在又冒出来一个解决胶片储存难题的科技工作者,我真厉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2 09:07
数码要备份太容易了。拿图书馆和资料库来说,从前微缩胶片是储存资料的最好方式,而今天所有的微缩胶片不是已经数码化了就是正在排队等着数码化。
对于个人来说,硬盘、网络硬盘、DVD等等储存方式的成本低而可靠性高,这不是胶片能够比的。
至于什么胶卷扔水里,前段时间新闻里还有sandisk的sd卡在澳大利亚海底睡了好几年被捞上来结果照片还在的,你不如把你的胶卷也试试。如果这照片刻了DVD,我扔鱼缸里都没事,你胶片敢?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硬盘,刻几张DVD,再在网络硬盘上备份,我实在想不出除了世界大战外还有什么会丢失数据的可能性。反倒是胶片,温度湿度光度这三个非常苛刻的条件外,还得防老鼠防白蚁防等等等等,安全可靠这是大笑话。

晕,如果我没扔水里试过(我这内陆,没试过海水啊!),敢跟您说这事儿……(让您把硬盘泡水里,您跟我说SD卡跟DVD,敢说您百分之八十是女人,除了女人谁是这么个扯法?)您说的一个硬盘几张DVD,再在网络上备份这事儿,有几个人吃多了没事这么做的(这个部份可以百分之二百的确认您是女人了!您这么个备份法还成本低啊?花的铁定不是您赚的!);您那硬盘先得记着北方防静电,南方防潮(还有很多人都忽略的防磁,手机、电视机、音响等等,不常见的咱都不跟您讨论,就这就够您研究会了;嘿嘿,好多人都觉得没好大的事儿,您要是点正儿,信号好点的手机放硬盘边上,一次足以了!)!您那DVD好像也得防防老鼠防白蚁等等等等吧,您那网络硬盘得有大容量,高网速做保障吧?您这一套整下来得多少钱啊(您这方法我乍听着跟导购有关系呢!)?咱那胶片能整个金属石棉防潮箱不?是您整那一大套方便啊,还是我这一个箱子省事啊!汗,您真不用跟我费劲,就您说的这一堆还真不是普通老百姓干的事!我那箱子,您如果真是个人拍摄用,整个一米左右密封好点的铁箱,盖上粘层车内胎(修鞋、修车那找),里面垫点石棉(五金店有卖,不行淘宝;您如果把它放炼钢炉,铁定扛不住),一切OK了!花不了您几个银子,没您那又是硬盘又是DVD又是网络硬盘的费事!

本帖最后由 taorui001 于 2012-7-3 02: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SteelTape 发表于 2012-7-2 11:07
不要乱扣帽子。哪个概念,被怎么偷换了?说准确点儿。

国外『大片』已经很少用35MM胶片了。现在除了IMAX还用胶片(还是大画幅的成本优势),其余都普遍数码化了。胶片在大画幅继续保有实质性的一席之地,在小的画幅上急速消失,我不觉得这一事实还有什么可以争论的。

我没有讨论胶、数谁更『好』的意图,只是纯对近些年的发展发表一点儿感叹。刚刚才发现,原来这是『口水战』帖。在战场发表感叹显然严重不合时宜,那么各位继续以※※※※为纲吧,我不再给各位增添燃烧肝火的理由了。

晕,您这引用完了都不带看的,跟您说得很清楚,您说的是底片扫描仪与数码相机之争……跟胶片没啥关系!所以说您偷换概念,即拿数码与数码的成像比(两个产品的感光原件差球不多),换胶片与数码的成像比;另:建议您在同一家影院看一场国产片及国外片做对比……(国内现在的商业片基本高清摄像机拍摄后调色完成。您随便比(此处随便比的意思是,您找国外的不带IMAX的老片比比也成;),我只针对您所说的胶片只在中画幅以上画质有优势与您探讨一下!个人观点:红一4K、5K拍的东西貌似还能看得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
主题: 25
帖子: 1108
注册: 2011年11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2 17:10
如果你说的是技术,NASA为了科研而拍摄的照片为什么不选择你所认为更真实的胶片?胶片的色彩还原难道就是真实的?
...。
晕,这位小哥……人家用数码再正常不过了,用胶片的话,你不是让人家隔三差五上天去取一次?(这得整出多大的成本啊!)汗!NASA的各类望远镜,很多都是不可见光,拍摄后是不可能真正做到色彩还原滴,也请不要拿色彩还原说事儿,您这说的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63
主题: 14
帖子: 166
注册: 2012年6月
如果都要这样保存照片的话,数码更玩不起了。这要多大的代价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44
主题: 0
帖子: 35
注册: 2008年1月
战战更健康。支持胶片数码大战。客观的聊聊这个话题真的很好。

胶片色彩的范围更广一些,影调更好一些。拍摄时考虑的问题更多一些。
数码更方便,更清晰、透,后期更适合。

2 种感觉,2种态度。根据需要选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27
主题: 58
帖子: 6974
注册: 2010年1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2 18:10


哥在这儿给大伙来点有料 ,彻底揭开你这货不懂存储的秘密吧。

1.想要数据长期保存,最好的方法就不是光盘,也不是一个硬盘而是一组硬盘,因为光盘的寿命没有底片寿命长的
2.想要长期可靠存储,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至少要3个硬盘,串成一组,2个用来备份一个用冗余,3个硬盘凑齐来只有一个硬盘的容量奥
3.上述硬盘组中三个硬盘的物理空间大小必须完全一致
4.上述硬盘组中坏掉其中一个硬盘没有关系,用一个新硬盘换上坏掉的硬盘即可。
5.保持上述硬盘组的正常工作,对于普通用户就可实现数据长期稳定存储,不过当其中有硬盘损坏时,必须即时替换

这个硬盘组的玩法叫啥,你自己google去。我就不告诉你了
---------------------------------------------------------------------------
上述方法的缺陷

1.因为早期出的大容量硬盘不便宜,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硬盘容量也会翻番,所以只有不断投入金钱,你才能获得更大容量的硬盘
2.如果只做一次性投入,那么当硬盘组中一块硬盘损坏,且市面上已经无法买到该种硬盘时 ,就要重新投资买新硬盘,注意:不要  以为只用一块硬盘会问题少,如果备份只用一个硬盘,而坏掉的就是这块硬盘的话,有可能数据就找不会来了,得看运气。
3.为了更大容量的硬盘,要么更换硬盘要么投入新的资金购买硬盘组。
4.让你的电脑尽可能长命,否则组硬盘组用的硬件卡都未必能和新电脑兼容

5.不要指望光盘能万万年。这货比底片寿命可能还要短 。而且对于胶片数字化后的照片,2张DVD只能存储2卷多一点的彩色照片(48BIT,6800边长,tif容器)或者 一卷120彩色照片(48BIT RGB,10000边长,tif容器 ),这还不算高级点的数字化设备弄出来的更大尺寸的文件

所以数字化存储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意味着什么,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要么就是花了钱得到临时性的存储,要么就是不断花钱

本帖最后由 crossa 于 2012-7-2 21:0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27
主题: 58
帖子: 6974
注册: 2010年1月
cymtuzi 发表于 2012-7-2 18:10
那是mavica系列,用的是3.5寸的盘。

那人一开始说的是用5.25寸盘装照片。索尼出mavica的时候,电脑上已经没有B驱动器很多年了。
然后给了两个链接,其中一个是读卡器而不是软盘存储媒介,另一个是个胶片机。我连说明书都发上去了,也不知道是脸皮太厚死不承认还是文盲看不懂。


我只是看看你这脑残认不认识字而已 ,我发错又怎么样?我承认又如何不承认又如何?有本事上法院告我 去 。
但是你这脑残,快给我解释下 ,为啥你说你们人类开始用相机时 相机就是用存储卡的,怎么世界上还有磁盘相机哟?
http://tech.sina.com.cn/news/ology/2000-01-19/15912.shtml

兄弟,我顺便告诉你一句,别动不动 搜索下很难,哥上网时,google都还在娘肚子里呢 本帖最后由 crossa 于 2012-7-2 20:4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怎么没有胶片数码大战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