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主题管理员:情枭的黎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7400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12
海兽葡萄镜

1980年出土于汉中市西乡县,圆形,直径21.3厘米,

ZT
     一周轮脊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伏兽钮,伏兽形体较为丰腴,肢体结构明显,肢爪劲健,背脊高耸,眼目犀利,造型巧致,显得矫健、灵敏。身披繁密华丽的鬃毛,工艺精湛,风格富丽华美。腹下穿孔,内区八只海兽姿态各异,或驻足或匍匐或就地打滚仰面朝上或戏耍打闹。
    瑞兽皆浮雕感很强,刻画细腻,形体丰腴,四肢矫健,鬃毛纤毫毕现,神态刻画细腻传神,目光炯炯有神,构图变化多端,极富动感。外区隐约一圈细轮脊,周围葡萄果实叶蔓缠绕,表现出一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园风光情景;数只走兽和飞鸟掩映在葡萄枝蔓叶实之中,瑞兽丰满灵动,雀鸟翎羽飘逸,翱翔盘旋,姿态娴雅,更显婀娜多姿,果实堆砌,枝条漫卷,花叶铺陈,充满生命力的葡萄枝蔓叶实显示出优雅秀巧之美,契合了盛世时期的审美风格。
    唐代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史上的第三个高峰,而海兽葡萄镜的出现正是体现了这一高峰时期,是铜镜铸造技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海兽葡萄镜是最早将高浮雕艺术使用在铜镜上,具有开创性和观赏性。
    海兽葡萄镜是唐代的物品。一般最小的有几厘米的,最大的大概齐有三十多厘米的,不过十五厘米以上的,就算较少的,比较高档的了。
  铜镜是※※古代人日常生活中梳装整容的实用品,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各朝各代均有制作。到了水银镜问世以后,逐渐停止了制作。人们喜爱铜镜,不但因它光面能照影,而背面的构思主题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古代铜镜上有的纹饰的寓意与配置,至今仍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如战国山字纹镜,汉代的规矩纹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等。海兽葡萄镜还被中外的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唐代马的艺术形象十分丰富,铜镜上的海马形象“似马非马”,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受了汉代“天马”神话传说的影响。   这类铜镜在宋代的《博古图录》上称“海马葡萄镜”。但在清代的《西清古鉴》上则称之为“海兽葡萄镜”。另外还有的称为禽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瑞兽葡萄镜等名。但“海马”、“海兽”名称的使用还是较为普遍。 “海马”、“海兽”的称呼,最初的命名者未加解释,究为何种动物,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说法。早年德国有位学者认为“海马”是古代伊朗与祭祀有关的一种植物Haoma,后转化变为“海马”。还有人认为“海马”是海外的马。古传中国青海有日行千里的“青海骢”,则有的学者认为“海马”便是这种“青海之马”的简称。显然,这些是人们的推测。清代人注意到了铜镜上的兽“似马非马”,故称之为“海兽”。   关于兽与葡萄的组合,有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古代的波斯或希腊罗马。其实,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就开始了葡萄的种植。在当时的丝织品上也有了葡萄的纹饰。唐代的繁荣发展,在铜镜上饰葡萄纹饰也就不足为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11
绿釉架鹰骑马陶俑 (唐代神龙二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10
三彩女立俑

1959年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高45厘米

ZT
女俑头梳鬟发垂髻,细眉秀目,面颊丰腴,面向右侧。外穿蓝色外衣,内穿半臂,下穿曳地褐色长裙,脚穿尖头履,淡黄色的披巾披于右肩,后端下垂过膝,前端绕过胸前夹于右腋下,右手微向前伸,左手稍举。姿态优美、端庄。现藏陕西※※博物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09
彩绘男立俑 (唐代麟徳元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08
三彩女立俑

1959年出土于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高44.5厘米。

ZT
     女俑面向左侧,头稍仰,举目远眺。内穿半臂,外穿窄袖衣,下穿曳地长裙,足穿尖头履,右肩披长巾。两臂下垂,双手笼于袖内相交置于腹前。女俑的头部刻画的尤其生动,额前梳双鬟髻,发涂黑色。粉面朱唇,表情恬静安详,与三彩天王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从体态来看,这尊三彩女立俑丰满但不夸张,比例匀称,衣着整洁端庄而不浓烈,是盛唐时妇女的典型形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矿物晶体 发表于 2012-8-19 08:29
多看这些对搞收藏有处,立辩真伪。


矿资是收藏大家!

307
三彩牛车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19 20:20 补充
1984年出土于铜川市黄堡镇唐耀州窑遗址,通长22厘米、宽19.5厘米、通高18厘米

ZT
车厢、车篷、车辕、车衡和车轮组成。车轮有辐条六根,车辕与车轮用橘红色和黑色彩绘。车蓬为卷棚形,前后两端上翘,内外均施赭色釉。牛车各部件齐全、比例均匀、造型逼真。拉车的牛阔嘴卷尾、胸肌突出、体态健壮,与牛车的比例非常完美。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0.328
主题: 20
帖子: 6298
注册: 2005年9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18 21:24
306
黄釉武士俑 隋(581-618年)


   多看这些对搞收藏有处,立辩真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06
黄釉武士俑 隋(581-618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miky 发表于 2012-8-18 19:35
我记得陕博就在碑林旁边,是吗?


不是,陕博靠近大慈恩寺(大雁塔),而碑林博物馆则在明城墙内,钟楼的东南,二者有3-4公里的距离吧。

305
打马球俑 唐景龙二年(708年)
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唐韦洞墓出土

ZT
  马球,世界上最古老的球类运动之一,曾在公元六世纪到九世纪在全亚洲广泛流行。在※※唐朝时期,马球成为了皇室贵族最喜爱的运动,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唐敬宗年仅 18 岁被刺客杀害,被害的地点就是在马球场上。唐昭宗甚至在被朱温逼出长安时,还要带上“打球供奉”。马球的背后是一部厚重的※※

    马球起源于何时?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起源于波斯,由波斯传到西域,再由西域传入长安;另一种认为起源于吐蕃,向东、西方传播;还有一种认为马球是由汉代的足球发展演变而来,在东汉后期※※就有了马球。这几种说法都需要探究。

   马球出现时代和发源中原说。唐代诗人蔡孚曾在《打毬篇》一诗中写道:"德阳宫北苑东头,云作高合月作楼。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佩文七宝毬。共道用兵如断蔗,俱能走马入长揪。"在这首诗中,所提到的"德阳宫"即是在汉末被董卓烧毁的东汉洛阳宫殿。由这一条资料可以看出,东汉时期已经流行马球运动, 而且于宫中还修建了专用的马球场。可以说,中国古代马球自汉代始就开始出现于中原以至黄河流域,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球类运动中主要的运动形式之一。

   马球在唐代的兴盛和发展。从汉代以后,随着骑术的进步,骑兵在唐代达到极盛。马上作战、砍杀更为灵活。马球运动是训练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的最好手段。 由于这一军事目的,在统治者的提倡下,马球运动在唐代风行一时。  当时,不仅骑马打仗的武人们喜欢马球,就是那些书生们对马球也爱至若狂。每年科举考试后,那些在金殿对试时对答如流、笔走龙蛇的书生们,考后又成了“身手矫健”的马球手 。《旧唐书·郭英乂传》记载:唐代宗时,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就特别喜欢找一群妇女上阵,比赛“驴球”。由于“驴球”大大降低了危险程度,但精彩却依旧,因此也获得一些帝王的喜爱。

马球的球、马 、场地、规则考 :
1、球。马球大多用球异常精致,大小如同拳头一般,有的用质量轻而有韧性的木料制成,中间挖空,外涂红色或彩绘花纹。还有的如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记载:“一马前驰,掷大皮缝软毬子于地,群马争骤,各以长藤柄毯杖争接之”。这里的大皮缝软毬子,也就是牛皮马球,在牛皮里面填上一层毛发之类的物质,成为软球。

    马圈湾汉代烽隧遗址发现的西汉中期的球形实物,其“内填丝绵,外用细麻绳和白绢搓成的绳捆扎成球形”的特征是与古籍记载相符合的。2、球杆。球杖有数尺长,击球一头弯曲,象一钩新月。“执鞠仗,仗数尺,其端如偃月”。

3、马匹。马匹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马球规则,马球比赛必须用专门的马球马,而唐玄宗时,曾有于阗国 (现新疆南部) 特使送给玄宗两匹专用于打马球的宝马,由于交通不便,从于阗到长安,运送马匹竟走了半年之久,可谓万里迢迢。

4、场地。马球专用球场,长约千步,坚实而豪华。据史※※载:“广场维新,扫除克净,平望若砥,下看犹镜。微露滴而必闻,铁尘飞而不映。”为防止扬尘,建造者用一定比例的动物油加入精箩筛过的泥土中夯打, “以利其泽” 。球场三面围矮墙,防止小球滚出,剩下一面建造“讲武榭”之类贵宾看台、凉亭。比赛时,场地四周红旗飘飘,并设置大鼓击打助威,重大的比赛,配有乐队在旁伴奏。晚上,还有灯光照亮球场。由于马球运动获得了皇族的青睐,王公大臣们因此纷纷效仿, 唐文宗时的户部尚书王源中等都以喜好打马球而闻名。他们都在自家的院子中建有球场。一时间,马球的魅力感染着大江南北。

5、规则。唐代的马球,分为单、双球门两种比赛方法。在马球鼎盛时期的唐代,打马球分为单、双球门两种比赛方法。单球门是在一个木板墙下部开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后结有网囊,以击球入网囊的多寡决定胜负。

  中国古代的马球前后延续了 1000 多年,演绎了许多故事,流传下不少诗篇。遗憾的是盛唐时的马球热,在进入清代后期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和传入,已经逐渐地销声匿迹了。※※目前开展的马球运动还是从西方引进的,不得不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过去失去的,现在正在失去的文化遗产,不得不值得我们珍惜和研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282
主题: 45
帖子: 4216
注册: 2007年4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15 22:06
欢迎miky兄,陕博的确是文物的圣殿。

我记得陕博就在碑林旁边,是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04
三彩罐

1956年出土于西安市三桥唐墓,高32.1厘米,口径11厘米,腹围86厘米,底径12.5厘米

ZT
轮制,白胎,胎质细腻。口沿外翻,短颈,鼓腹,平底。口沿及颈部施赭色釉、腹部施赭、绿、白等釉,近底处露胎。
三彩罐上各种釉色相互融熔,纹路自然,色彩斑驳淋漓,层次浓淡协调,反映了唐三彩施釉与烧制技术的成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03
骑射女官俑 唐

ZT
      此女官面容丰满,正是唐代美人标准,衣着时尚,上衣为大翻领,正在马上弯弓射箭。唐代尚武,妇女也不例外,杜甫在长安陷落,自已身陷贼中时,曾偷偷跑到曲江边上怀旧,写了一首《衰江头》的诗,其中回忆玄宗与贵妃到曲江游乐的场景时写道:“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齧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中双飞翼。”“才人”,自然是个宫中女官无疑,我们知道武则天就当过才人,原来女官也能有如此好的射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SamSmith 发表于 2012-8-18 13:47
来看极品国宝…… 黎明老弟,周末愉快哈!


大叔周末愉快!

302
隋代琉璃、玛瑙双陆棋
西安市东郊的隋代寺院主持墓出土。左侧为绿色琉璃棋子,右侧有同出的玛瑙棋子。

ZT
      1986年6月,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长乐路40号榆林地区驻西安办事处内发现一座隋代舍利墓,出土了27枚棋子状物。其中13枚为玻璃质,绿色;另14枚为玛瑙质,除一枚乳白色外,余均为褐色。均平底,尖顶,略呈圆锥形。27枚棋子中,24枚高2.7厘米、底径2.6厘米;另二子较小,一枚玻璃子高1.6厘米、底径2.6厘米,一枚玛瑙子高1.5厘米、底径2.2厘米;另一白色玛瑙子略大,高2.8厘米、底径2.7厘米. 这批棋子状物因形状奇特并极为罕见,出土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被长期陈列于陕西※※博物馆展厅,并多次被选赴境外展出。
  联系中国古代有关用具尤其是各类游戏用具进行考察分析,发现这批棋子与中国古代的“双陆”关系密切。
  棋子与文献记载极为吻合。双陆是※※古代博戏的一种,源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原后始流行于曹魏,盛干梁、陈、魏、齐、隋、唐以及宋、元时期,明清两代逐渐衰落,至近代失传。历代古籍如《谱双》《类要》《事林广纪》等均记有关于双陆的资料。由《谱双》等知,双陆又称“双六”“打双”“波罗塞戏”等,是一一种“视彩行马”的赌博※※※,用具有盘、子、骰子及筹码。其盘“如围棋盘之半而长,两门二十四路皆刻出”。

当然,这些是否真的是棋子,在考古界也有争议,如有兴趣,请网络搜索下载下列文章的PDF版本。

“隋琉璃、玛瑙围棋子”考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0.208
主题: 25
帖子: 35794
注册: 2005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内容贡献勋章 月赛优胜标识

来看极品国宝…… 黎明老弟,周末愉快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01
三彩骆驼载乐俑(局部特写)

ZT
      与大多唐三彩作品一样,这件作品出土于西安。三彩陶俑与众多的文献资料一起,为我们再现了那个伟大时代震撼人心的乐舞之声。直到今天,当我们看着这个驼背上的乐队时,耳边似乎还是会回响起盛唐时期那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

  这件作品上的釉色虽然已有星星点点的脱落,但其生动逼真的造型,协调的比例依然传神。略显暗淡的釉色自然而柔和,釉中开片细而均匀,釉面的突起感、翘起感如早春新叶上细致的的纹路一样,既显轻薄,又十分干净。真品唐三彩的陶胎,胎质白中泛浅红、浅黄色,胎土细、实,含有矿物杂质。虽说历经了千年时间,器物露胎处已有风化现象,但交错的红、绿、白三色之间仍闪耀着昔日的光辉,它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众多游人驻足欣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第三百帖了,上一个极品国宝!

300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朝文物,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

ZT
      三彩骆驼载乐俑造型新颖浪漫。驼背部架一平台,铺方格纹长毯,上有乐舞俑8个,7男乐俑1女舞俑。乐俑环坐平台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在全神贯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于7个乐俑中间,轻拂长袖,边歌边舞,显然是一个流动演出团。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

    陶瓷业在唐朝时期有重要发展,主要是陶瓷技术突飞猛进,除了“南青北白”瓷业之外,三彩陶器在唐代烧造达到鼎峰时期,创造了浓艳瑰丽的唐代艺术风格。三彩陶器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具,制造时入窑两次,先烧釉,釉以铅为熔剂,高温下呈玻璃状可流淌。唐三彩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使不同色釉于高温下交混,制造出绮丽的艺术效果。唐三彩技术除器物外,广泛运用到偶人禽兽雕塑的装饰上。绝大多数的唐三彩用于殉葬,极少用于日常生活。唐代的厚葬风气也推动了三彩业的发展,使三彩成就达到前无古人的巅峰状态。
     
     唐代的开放,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的各种奇珍异宝,让唐代人爱不释手;带来的异域音乐和舞蹈,使唐朝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唐代首都长安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绎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该件载乐骆驼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有主唱、有伴奏,骆驼背上放置一平台。一般人坐在高高的骆驼背上都有点心惊肉跳,而该七个人却围着圈坐在平台边沿上演奏,个个神态坦然,全神贯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尤其是那位唱歌的女子,梳着唐朝妇女典型的发型,身穿高束腰的长裙,线条流畅,头向上扬,右臂动作优美,神态优雅、自信,骆驼在走,她却站在乐队中间婉转歌唱。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活,骆驼显得沉稳有加,踏着乐步徐徐行进。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虽经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时仍光彩夺目。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

  西安地区出土的大量唐代表现乐舞艺术的陶俑与众多的文献资料一起,为人们再现了当时震撼人心的乐舞之声。它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的各个角落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9
彩绘文官俑 (头部特写,参见第350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8
三彩马及牵马俑(三彩马腹部特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7
三彩马及牵马俑(三彩马头部特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6
三彩马及牵马俑(牵马俑局部特写)

ZT
  李重俊墓已由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从发掘情况看,墓园由两部分组成,即地面和地下两部分构成,地面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幸存无几,封土堆因雨水冲刷和人为的蚀食。现为覆斗形,系夯筑,夯层厚12─15厘米,底部边长37米,高20余米。已探明陵园东西120米,南北150米,中有门阙一对,面积10×10米,四个角有角阙11×11米,四个角阙有夯筑城墙相连,宽2─2.5米,门阙前有司马道,宽约20米,司马道两侧原有大量石刻,今仅存石人一尊,石蹲狮一座,地下部分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壁龛、墓室等六部分组成,全长54.25米,在壁龛、天井、过洞、 甬道、墓室出土大量的文物,有彩绘陶俑、三彩残片、白瓷、哀册、玉壁等文物200余件和大面积的壁画,有:山水、马球图、列戟、仕女、官吏、瑞禽、屏风等,对研究唐代礼制制度,工艺绘画等,是难得的实物依据。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gym56 发表于 2012-8-17 21:03
来领略大唐风采


谢gym56兄!

大树迎风 发表于 2012-8-17 20:57
确实是最大众的瓷器,小时候在左邻右舍常见这种瓷。


欢迎大树兄!

295
三彩马及牵马俑,唐(618-907年),富平县唐节愍太子墓出土

ZT
    唐节愍太子李重俊墓位于富平县宫里乡南陵村北,九二年九月二十日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重俊,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后宫所生,圣历元年(698年)封义兴郡王。神龙元年(705年)封卫王,拜洛州牧,赐实封千户。寻迁左卫大将军,兼迁授杨州大都督,神龙二年(706年)秋,被立为皇太子。李重俊性惰刚果,没有贤能的老师指教,办事没有行为准则, 他以秘书监杨缴,太常卿武崇训做为太子宾客,杨缴等人,凭李重俊得宠,不学无术,唯有狗、马、蹴鞠取乐于重俊,左庶子姚挺数次建议重俊改正自己的过错,或庶子平贞给太子献上孝经议、养德等传。太子只纳而不用,武三思以韦后的势力,欲图不轨,但害怕太子的势力。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取安乐公主,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凌辱重俊,以不是韦后所生而呼为奴。并数次劝公主请求中宗废重俊为王,而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气愤之急的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诈,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吒忠义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把正在寻欢做乐的武三思与武崇训你子杀死于其府地,并杀死同党十余人,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 分兵守卫宫诚诸门,亲自率兵追至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合追杀韦庶人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韦庶人及公主遂拥中宗帝驰赴玄武门楼,命令左羽林军刘仁景等,率令留军飞骑百余人于楼下列队守卫玄武门。李多诈等领兵至,欲突玄武门楼,守卫兵卒拒挡,不得进。中宗依槛呼叫李多诈等部下,曰:“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诈等,与汝富贵”。于是,千骑王欢喜倒戈,斩多诈及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吒忠义于玄武门前,其余同党遂溃散,重俊兵败,率部属百余人从肃章门逃奔终南山,准备投奔突厥。中宗下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赶,重俊逃至鄂县西十余里休息,被部下人杀死,并把首级献于朝廷,又献于太庙,并祭武三思、武崇训的灵柩。   
   唐睿宗即位,下制曰:“重俊,大千之子,元良守器。往罹构间,困于谗嫉。莫顾铁钺,轻盗甲兵,有北诛夷,无不悲憧;今四凶咸服,十起何追,方申赤晕之冤,以黄泉之痛,可赠皇太子”。谥曰:节愍,陪葬定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9.458
主题: 6
帖子: 10226
注册: 2005年10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17 06:55
289
白石阿弥陀佛造像

唐(618-907年),礼泉县出土

ZT
       阿弥陀佛(梵文音译),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认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弥陀佛,但是净土宗则以专心信仰阿弥陀佛为其主要特色。日本东密兴教大师认为阿弥陀佛即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乃释迦牟尼佛法身),明朝净土宗的莲池大师也有相同的看法。藏传佛教中,班禅喇嘛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阿弥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西方是指安稳、安养的意思),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来领略大唐风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077
主题: 119
帖子: 15440
注册: 2006年1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17 20:45
294
黑釉凤首壶,唐(618-907年)

ZT
      黑釉瓷器,简称黑瓷,是古今最大众化的一种日用瓷器 ...


确实是最大众的瓷器,小时候在左邻右舍常见这种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4
黑釉凤首壶,唐(618-907年)

ZT
      黑釉瓷器,简称黑瓷,是古今最大众化的一种日用瓷器,黑瓷虽不及“南青北白”两大瓷窑系统的影响力,却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黑釉是古代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釉料中氧化铁比例为8%左右,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时,烧成的釉色即呈纯黑。以铁为呈色剂,涂层厚约1.5毫米,经氧化焰焙烧,呈纯黑色。   
   黑釉釉料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据有关资料记载,※※至迟在东汉时就能烧制黑釉,东晋至南朝初的德清窑,用含铁6—8%的紫金土配制黑釉,釉面光泽,色黑如漆。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3
三彩四孝塔式罐
唐先天元年(712)。1973年渭城区渭阳乡药王洞村北契苾明墓出土。通高50.8厘米,腹径15厘米。

ZT
      整器分为罐盖、罐体和底座三部分。盖纽为佛塔形,周饰浮雕山,顶为宝珠形。罐体肩部饰流云纹。上腹饰捏塑的山川人物四组:第一组三人,山左侧二人,右侧一人,均站立。榜题“董永卖身葬父”;第二组二人,榜题“曾子抚琴悦父”;第三组二人,一男子站于山右,一老妪盘坐于山左,榜题“郭巨埋儿养母”;第四组二人,男站女坐,榜题“曾子汲水济母”。榜题文字均为阴刻。罐下腹饰兽面四个,罐底部以浮雕仰莲与底座相接。造型与纹饰奇特,为唐三彩中罕见之物。
    结合榜题我们可以知道罐身上捏塑的山川和人物都是有关“孝”的故事,而传统的佛教文化中是没有“孝”的成分,而在这个具有强烈佛教色彩的三彩塔式罐上有关“孝”的因素出现,说明源自印度的佛教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与汉文化的种种元素结合,逐渐汉化,最终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17 20:3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2
彩绘釉陶载物俑 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1
女骑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0
彩绘文官俑 唐

ZT
     唐代官吏服装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的服装(祭服或朝服);一类为比较普通的工作与社交活动的服装(公服或常服)。

  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讌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其中像缺胯袍、〓裆、半臂、〓衣、大口裤等都是例子。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音撰,衣缘也)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

  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简言之,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初唐、盛唐时受胡族风尚影响流行窄紧直袖式样,中晚唐以来胡风,流行传统※※大袖。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足衣为乌皮六合靴,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9
白石阿弥陀佛造像

唐(618-907年),礼泉县出土

ZT
       阿弥陀佛(梵文音译),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认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弥陀佛,但是净土宗则以专心信仰阿弥陀佛为其主要特色。日本东密兴教大师认为阿弥陀佛即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乃释迦牟尼佛法身),明朝净土宗的莲池大师也有相同的看法。藏传佛教中,班禅喇嘛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阿弥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西方是指安稳、安养的意思),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TXD 发表于 2012-8-16 21:47
好东东真不少!


欢迎T资!

288
三彩镇墓兽(面部特写)

ZT
     西安是隋唐的故都,隋唐墓葬遍布四野,历年来出土了大量的陶俑,镇墓兽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类。这件三彩镇墓兽为盛唐时期的样式。它两足前伸,身躯后蹲,抬头挺胸,两翼张开,全身毛发呈放射状竖起,似乎随时准备跃起扑向敢于来犯者。从侧面看,整个造型呈三角形,显得很稳,表现了镇墓兽之“镇”。为了突出形象的狞厉与威猛,在局部处理上,特别是在面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呲牙咧嘴,怒目炯炯,鼻翼翘起,面部肌肉紧张,前额上的独角直冲前方,大有威镇邪恶、气吞万夫的威慑力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