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主题管理员:情枭的黎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8449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0.328
主题: 20
帖子: 6298
注册: 2005年9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6 09:10
156

    老弟必能成大器!凡事认真、执着,追求完美,赞一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56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6 11:49 补充
zt
铜镜是古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正面平滑光泽,背面一般铸有花纹或字铭。※※铜镜发展史有三个高峰时期,分别是战国、汉代和唐代。战国铜镜以圆形为主,亦有少量方形,具有胎薄、卷边和三弦纽(或称川字纽)等特点。汉代铜镜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具有体薄、平边、圆纽等特点。镜背文饰多达15类、43种之多。

这面“尚方”铜镜铭文中的“尚方”一词,是秦汉时专为统治者制造刀剑等器械的部门。《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汉代※※设专官管理铜镜的制作,所产铜镜在当时铜器工艺生产中所占比重最大、传世最多、种类也最丰富。

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四神规矩镜是最精美、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铜镜,其主要特征是在装饰花纹中间,有规则地分布着“T、L、V”这三个符号,非常规矩,所以称之为“规矩镜”。规矩镜的主纹饰以四神为主,还有动物、禽鸟及羽人之类。古人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位置将四神铸在铜镜上,用以镇宅辟邪。由于受当时求长生不老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有关羽人、四神、瑞兽等图案兴盛一时。

汉代有些铜镜,铭文成为整个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宜子孙”镜、“位至三公”镜流行于东汉晚期,表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55
彩绘雁鱼铜灯

    为西汉时期的文物,1985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店塔村西汉墓,通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17厘米。
  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雁身为两范合铸,两腿分铸后焊接。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
      此灯造型作雁回首衔鱼的伫立姿态,雁额顶有冠,颈部修长,身躯宽肥,身两侧铸出羽翼,双足并立,蹼大而平,器形稳定。雁嘴大张,衔一条大鱼,鱼身及灯罩。颈体连通中空,是导烟的通路。雁体上为灯盘,一侧有柄,可转动灯盘。灯罩为弧形屏板,上部插入鱼腹,下部插入灯盘内的直壁圈沿中,可左右开合。   铜灯上用漆彩绘出雁的翎毛、鳞片,施以黑、白、红、绿四色,彩绘简约概括,但稍嫌粗糙了一些。雁,在※※古代是一种信鸟,多用于缔结婚姻的纳彩或大夫相见时的礼品。而象飞雁衔鱼这样的装饰题材,早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便已出现,到汉代时此题材尤其多。大体由于“鱼”与“余”同音,“鱼”又是丰收富裕的象征,因此这种装饰题材一定寄托了当时人们追求美好、富裕生活的愿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54
四神纹染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SamSmith 发表于 2012-8-5 18:22
哈哈,跟着黎明老弟逛※※博物馆很惬意……


欢迎Sam大叔!

153
鎏金铜铺首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6 11:48 补充
1973年延安市出土。铺首就是门环,叩环有声,表明有人在敲门,又因配以装饰性底座,而成为含有驱邪意义的门饰。“兽面衔环辟不祥”是对铺首的描述。兽面衔环起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多常采用虎、狮、螭龙和饕餮等凶猛兽类的形象。汉代寺庙门上多装饰铺首,以作驱妖避邪之用。民间门扉上铺首的应用十分广泛,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0.208
主题: 25
帖子: 35794
注册: 2005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内容贡献勋章 月赛优胜标识

哈哈,跟着黎明老弟逛※※博物馆很惬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NewWine 发表于 2012-8-5 17:36


看不见图片阿

153
鎏金铜铺首

ZT
铺首(PU SHOU) 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以金为之,称金铺;以银为之称银铺;以铜为之,称铜铺。其形制,有冶蠡状者,有冶兽吻者,有冶赡状者,盖取其善守济。又有冶龟蛇状及虎形者,以用其镇凶辟邪。而兽首衔环之冶,商周铜饰上早已有之。它是兽面纹样的一种,有多种造型,嘴下衔一环,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一般多以金属制作,作虎、螭、龟、蛇等形。汉代寺庙多装饰铺首,以作驱妖避邪。后人民间门扉上应用亦很广,为表示避祸求福,祈求神灵像兽类敢于搏斗那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8.58
主题: 13
帖子: 40308
注册: 2008年7月
内容贡献勋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52
金银镶嵌车马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51
绿釉陶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50
五铢钱

西汉时期的古钱币,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
汉武帝元狩五年
  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   汉武帝收回铸币权以后,由汉武帝※※※※统一铸钱。三官五铢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该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中楷模。三官指钟官、辨铜、均输(技巧),统指※※铸钱的机构。※※为推广均输法,新设水衙都尉一官,在长安上林苑办公。上林苑是※※铸钱的机构,是汉初在原秦代旧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有离宫70所,周围面积达300余里,包括现今的西安、周至和户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49
铁鼎 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48
绿釉伏羊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47
彩绘陶锺
  
ZT
出土于西安北郊,高29.6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10.2厘米。通体绘红彩,色泽鲜艳夺目,以朱砂为颜料加以特殊工艺制成。经过加工而成的这件陶锺,色彩在两千年后仍鲜红夺目,是罕见的精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46
绿釉陶狗,东汉(25-220年),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吊桥乡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45
彩绘陶囷 汉

    汉代陶器,在继承前代制陶工艺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无论从生产规模、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前代。在诸多的陶器品种中,彩绘陶最为著名。汉代的彩绘陶器,是在战国彩绘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陕西关中等地汉墓中均有大量的彩绘陶出土。汉代彩绘陶,从器型到纹饰,无不凝重精雅,规整豪放,纹饰构图严谨,线条刚劲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44
彩绘陶囷

囷,会意。从禾,从囗。“囗”即“围”。“禾”指“五谷”。“囗”与“禾”联合起来表示“圆筒形的谷物存放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43
ZT
 1959年出土于潼关县吊桥镇汉杨震墓,通高1170厘米。东汉时期墓葬中出土了很多陶楼和陶屋,仿当时楼阁所造。这种望楼为木砖结构,分四层,每层都有勾檐。墙壁镶嵌镂空花窗,起遮阳避雨和登高望远的作用。之后的木质楼阁此后长期采用这种建筑形式。
    绿釉为低温铅釉,它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以铜为主要着色剂,经过700℃的氧化焰焙烧后,呈现出美丽的翠绿色,极富装饰感。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各地豪门大族为加强防范,常自行兴建大型塔楼,有的高达九层。高楼的盛行,一是军事守卫的需要,便于观察敌情。
  同时也与汉代崇尚高台有关,汉代神仙学家公孙卿说过:“仙人好楼居”,认为仙人都是住在高楼之处,故汉代贵族豪强热衷修建高楼。由于东汉时期丧葬制度趋向世俗化,古典礼俗的冥器绝迹,才出现了反映贵族豪强和庄园地主生前享用的物品冥器进行随葬。这种汉代楼阁式建筑明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风俗,再现汉代楼阁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42
彩绘陶马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41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6 12:14 补充
陶牛 西汉

ZT
由于※※“视死如视生”的生死观念,所有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在死后都仍要继续拥有,因此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随葬品。这些陶鸡、陶猪和陶牛等动物俑,是当时人们肉食来源的真实再现。

陶俑作为一种随葬品,是古代人丧葬观念的产物,它不仅直接反映着当时的丧葬习俗和丧葬礼仪制度,同时又是※※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载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达里湖人 发表于 2012-8-2 14:25
文人左手在上, 武官右手在上。


呵呵

140
抱盾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232
主题: 29
帖子: 8175
注册: 2011年3月
月赛优胜标识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2 13:36
138
彩绘男立俑(左)彩绘女立俑

文人左手在上, 武官右手在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9
彩绘步兵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8
彩绘男立俑(左)彩绘女立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7
模型明器
ZT
所谓模型明器,是指汉代墓葬中常见的、一整套特点鲜明的随葬器物,主要包括仓、灶、井、风车、碓房、圈厕,院落、楼阁、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模型明器作为汉代新兴的成套随葬品组合,※※学家将这种西汉中期以后模拟庄园面貌的模型明器的发达归纳为汉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在土地私有制度条件下家庭财产私有化的一种直接反映。大量模型明器的出现,为我们现代人了解两汉时期普通人的生活提供了一种非常真实的再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6
女骑俑(右)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咸阳市阳陵陪葬墓园出土
极简的造型相信可以给现代派的美术带来不少灵感。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6 12:11 补充
zt
1990年陕西咸阳市出土,通高59厘米,红陶烧制,出土时无臂。

汉代出土的陶俑从形制上分为塑衣式陶俑和着衣式陶俑两种类型。塑衣式陶俑是指人物形象及服饰同时塑成,并施以彩绘;着衣式陶俑为木臂裸体俑,随葬时身上穿着真正的丝绸、棉麻或铠甲类等服饰。考古资料表明,这种裸体俑大量出现于帝、后陵陪葬中,但少数王公大臣的陪葬墓中也有出土,应为皇帝的特别嘉奖或赏赐。从出土情况来看,塑衣式陶俑使用较为普遍,帝、后及王公大臣均可陪葬;而着衣式陶俑制作复杂,成本较高,出现较少,说明在随葬规格上有等级差异。

这几件男、女陶俑就是着衣式陶俑,俑体彩绘呈红色,肩部截面中有一圆孔,用于安装木臂,可以自由活动。由于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他们华丽的服饰和木臂早已腐朽,因此才以裸体断臂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其中一名男俑的左足底阴刻着“左车”二字。根据《孙膑兵法》“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的记载推断,该俑的身份为车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5
汉代瓦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4
彩绘跽坐俑

ZT
  1966年7月出土于西安市任家坡汉孝文帝窦太后陵从葬坑,高33厘米。
  此佣秀发烫贴,束为垂髻。面容平和,眉清目秀双唇禁闭。双膝并拢着地,双手抱于腹际,直体直坐,成恭敬服从的跽坐姿势。此佣出土在西汉孝文帝窦太后陵的丛葬坑里,同坑出土立式或坐式陶佣42件,展现了汉代妇女的品貌和装束。从艺术风格上看,工匠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用浑圆的手法对人物形体做粗轮廓的勾画,唤起人们对雕塑形象真实可亲的耐人寻味的感觉,同时,给表现对象以人格美和崇高美的审美评价,表现了西汉时期塑造艺术的水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3
西汉 彩绘陶马  
ZT
    陕西省兴平县茂陵地区出土, 高55.4厘米
  马呈立姿,身”局体健,骨骼粗壮,筋肉坚实,胸肌异常宽阔,是汉征大宛得到西域良马后的改良品种。头部瘦削,微张嘴作嘶鸣状,双目炯炯,形如削竹的双耳警惕地竖起,束尾高扬,虽在静态中仍有怒马如龙的气势。马腹中空,头部和尾部是另行作成的,可以拆装。原有彩绘,大部份已剥落。
   马身没有过多的雕塑,只保留整体的形式,线条平直有力、轮廓鲜明,主要是在面部造型和表情上的变化来表现战马独自陪伴主人的荒凉寂寞。但其中不失战马的气宇轩昂、雄健有力,仿佛如临战阵,即将驰骋交锋,一副大汉威仪。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2
上林铜鉴(图中下)
ZT
    上林铜鉴魏西汉阳朔四年时的文物,1961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三桥镇高窑村窖藏。通耳高47.5厘米,口径65厘米,腹深38厘米。
  铜鉴体量硕大,敛口,鼓腹,圜底,双耳。器外壁口沿下刻铭四行二十九字:“上林铜鉴容五石重四十四斤,阳朔四年五月李骏造二百四十枚,第廿四。”。其中“上林”指上林苑,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建立的一座皇家园林,位于汉长安城的西北部,纵横300里,从本质上讲上林苑实际起到的是皇家军队※※场的作用。而这个上林铜鉴是同批次生产的240个铜鉴中的第24个,很难想象在两千多年前会一次性铸造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的铜器。
   鉴主要的功能是盛水和盛冰,也可以沐浴、鉴容。《说文》对鉴的解释很明确:“鉴,大盆也。”庄子写的更具体:“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当鉴中水表面平静时可作为镜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唐太宗会有“以人为鉴”、“以史为鉴”的说法。
   这件铜鉴是研究西汉青铜器铸造业的重要实物资料。

上林铜鼎(图右下)
  1961年出土于西安市三桥镇高窑村窖藏,通高35.2厘米,口径32厘米,腹径29厘米,腹深22厘米。直耳,扁圆腹,环底,三蹄形足。有盖,盖上有三环钮。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