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不负责任乱瞎猜:佳能索尼芯片对黄皮肤和大红棉袄不同的表现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485 回帖:16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那个讨论说5D3比2的绿色透光少了。
我决定仔细对比一下。但从DXO来看,5D2和5D3的绿色滤镜透光的光谱应该是完全一样的。正常理解,这应该是一样的滤镜。
红色的光谱有轻微区别。5D3蓝色的有很大区别,含了更多的绿色光。
从最终混合结果来看(以绿色为参考),5D3红色更敏感了,蓝色更不敏感了。
这样来看,要么是绿色和蓝色的像素都更感光更差了。要么是红色像素对更敏感了。
从ISO的提升来看。我倾向于是红色像素感光能力更强了。
由于红色更红了,可以认为5D3在红色上比5D2有了不少进步,红色色阶得到了提升。
同时,由于红色像素还是黄色的。同时绿色有2倍的像素来保障。5D3的黄色色阶表现能力应该至少和5D2是一个水平的。考虑到QE的提升不少,5D3应该是在黄和红上都有明显提升的。
但5D3的蓝色色阶表现力有可能变差了一些,这只能看工艺提升是否能弥补蓝色光采集变小的弱点

另外,必须对之前的不严谨表示道歉。索尼芯片(D800,D600,A99,RX1极其相似,都算作一样吧)的红色像素对红色的感应是56%,比佳能强12%而已,在红色色阶上的优势,在暗部可能最多是1bit的优势。
红色像素的绿色成分是34%(索尼a99更少到32%)对45%,佳能比索尼强40%.。这个优势比较大。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索尼的红色像素的蓝色成分也多。
从这样看,索尼的芯片,是更加标准的RGB三原色成分
而佳能芯片是YGB
如果之前没有后备,佳能也没有那么久的发展。工业的标准工具,比如photoshop对这种YGB像素,估计会有大问题。
但这两样,都发展很久了。相信photoshop是可以很好支持的了。。。。
-----------------------------
这里先胡乱猜一下,PS处理佳能的RAW,也许sRGB配置下进行调色,不是一个好选择。也许一开始就应该用lab来?
先乱猜,我再去找验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到底是芯片还是算法,又或者是两者的配合,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你看过奥巴马的※※像么?两张都是Canon的,一张光比大些,一张小些。不知道你说的这个现象在那两张图片上有何体现么?

fasciae 发表于 2013-2-7 16:16
看来你并不理解我的主帖的主要结论。看来是我后来的瞎猜推论太多,误导了。以及我表达能力太差了。

我的意思是,索尼的黄,佳能的红,在暗部,用sRGB输出TIFF的情况下,都是无可救药的。我提出的一些PS方法,只是想办法好看一些,确实是治标的。

我目前比较有信心的结论,还是不同芯片各有所长。
比如我认为索尼芯片更合适光比较大的肖像以及黄色过渡不细腻的风景。还有红色过渡比较细腻的照片
    而佳能比较合适光比小的肖像和黄色过渡细腻的照片

你给到这个链接,也许有道理,不过没有深入讨论。太感性了。可惜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有没有关系你要排除了再说呀。。。白平衡,其实不仅仅是影响了色域的大小,也带来了色域的偏移,没有证据表明全图只有黄色存在偏移就不能排除白平衡的问题,因为人眼对不同色彩的辨识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或许是存在偏移,但是我们却不能敏感的察觉。

CMOS本身的色域我们没法得知,最多也只是猜测,但是也没法证实。所以到底CMOS的色域是大是小与我们的讨论没有任何关系(并不是没有关系,而是不可控,所以只能当作是一个既定的前提)。

假设CMOS色域小于sRGB,那么在转换色域时,不存在的信息仍然不存在,但是原有的信息还是原有的信息。比如一张sRGB下饱和的图,不会因为转换为aRGB而变得不饱和,该是多少还是多少。但是如果你的回放设备能够完美回放aRGB的色域,那么你自然可以在aRGB下继续增加饱和度,但是增加饱和度是否会带来偏色,这要取决于你的算法。别的软件我不知道,但是PS在转换色彩空间时都是以Lab为中介的,所以在Lab模式下进行饱和度、明度的调整是不会对色相来代任何影响的。不改变色相,也就不会出现“数据”上的偏色,但是感官上,是否会出现偏色这就又是因人而异了。但是,严重的偏色绝对不可能是色阶分离所导致的。否则,基于RGB,出现的不仅应当是色调分离,还应该有亮度的色阶分离。

至于你说的,日光照明,那个是光源的显色性问题,确实影响色域,但是如果白平衡准确,是不会出现偏色的。所以无论任何时候,调整正确的白平衡都是必要的。对比时更是如此

fasciae 发表于 2013-2-7 16:05
和白平衡无关
我想探讨的的是两个方面
1、CMOS本身的色域。
2、RAW转TIFF,由于CMOS本身色域局部不足,厂商为了达到色域需求,而人为造成的色阶断裂。
白平衡只能让入射到CMOS上的图案色域不足。这是第三层面的东西了。再加入讨论意义不大。为什么我刻意在漫射日光下拍照?因为我人为这时候白平衡带来的入射光色域限制,应该是可以忽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7 14:54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092827-1-1-1.html
你说的问题有人提到过了,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的。孰优孰劣就不得而知不过描述的是同一个现象。

我们不能治本,那就只有治标。既然现象相同,也就是说,标相同,那方法就应该是相同的了,了解色彩倾向,PS调回来,或者用手动白平衡拉回来。曝光的问题,我觉得不要轻易动,毕竟不仅涉及色相,还涉及亮度、饱和度。。。

看来你并不理解我的主帖的主要结论。看来是我后来的瞎猜推论太多,误导了。以及我表达能力太差了。

我的意思是,索尼的黄,佳能的红,在暗部,用sRGB输出TIFF的情况下,都是无可救药的。我提出的一些PS方法,只是想办法好看一些,确实是治标的。

我目前比较有信心的结论,还是不同芯片各有所长。
比如我认为索尼芯片更合适光比较大的肖像以及黄色过渡不细腻的风景。还有红色过渡比较细腻的照片
    而佳能比较合适光比小的肖像和黄色过渡细腻的照片

你给到这个链接,也许有道理,不过没有深入讨论。太感性了。可惜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7 14:57
你这个猜测很有道理,佩服你的想象能力(绝无贬义)

不过要让你的这个猜测有说服了,需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排除干扰了。我第一反应想到的干扰便是白平衡

和白平衡无关
我想探讨的的是两个方面
1、CMOS本身的色域。
2、RAW转TIFF,由于CMOS本身色域局部不足,厂商为了达到色域需求,而人为造成的色阶断裂。
白平衡只能让入射到CMOS上的图案色域不足。这是第三层面的东西了。再加入讨论意义不大。为什么我刻意在漫射日光下拍照?因为我人为这时候白平衡带来的入射光色域限制,应该是可以忽略的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7 16:0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你引用的那个网页好水的样子。。。。

别的不说了,就一点,任何显示器都是RGB色域,即便是广色域平板,也都还达不到100%的NTSC,更别说Lab了,所以任何的所谓修补也是出不了RGB色域的。

色彩管理是们大学问,看了好多书了,也只能做到看懂别人的东西,还做不道独立思维呀。。。幸好不吃这碗饭

fasciae 发表于 2013-2-7 08:21
所以说我非专业,靠狗狗过日子
找到一个文章http://www_98ps_com/viewnews-10670.html
lab色域在黄色部分起码比sRGB多50%。CMYK也比sRGB多很多。既然PS支持Lab。我相信COMS也希望自己的感光色域能尽量接近lab。就算做不到,也绝对不能在黄色色域上吃亏(人眼敏感啊)
这就很显然了。按照这个色域图,如果用标准的RGB三原色,黄色色域是没有前途的,因为红绿端点之间肯定是直线的,物理上的滤片光谱窄,这里甚至是凹的。
唯一办法就是单独黄色色素。但现在单反显然没有这样的物理结构,那么只有一个办法,让红、绿偏黄一点,让红绿端点之间的曲线变成凸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你这个猜测很有道理,佩服你的想象能力(绝无贬义)

不过要让你的这个猜测有说服了,需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排除干扰了。我第一反应想到的干扰便是白平衡,不知您手边有否色卡,或者白卡灰卡一类,因为N机白平衡偏冷应该是没有太大争议的,所以排除这个因素蛮重要(一定要手动设定白平衡,而不应该是设定一个HUE和TEMPERATURE,因为众家可能相同色温数值,但是实际效果却不一样。)

仔细看了你的图,铅笔上确实左图发绿,不过不知道别的地方是否也有绿色的情况。。。

fasciae 发表于 2013-2-7 08:21
所以说我非专业,靠狗狗过日子
找到一个文章http://www_98ps_com/viewnews-10670.html
lab色域在黄色部分起码比sRGB多50%。CMYK也比sRGB多很多。既然PS支持Lab。我相信COMS也希望自己的感光色域能尽量接近lab。就算做不到,也绝对不能在黄色色域上吃亏(人眼敏感啊)
这就很显然了。按照这个色域图,如果用标准的RGB三原色,黄色色域是没有前途的,因为红绿端点之间肯定是直线的,物理上的滤片光谱窄,这里甚至是凹的。
唯一办法就是单独黄色色素。但现在单反显然没有这样的物理结构,那么只有一个办法,让红、绿偏黄一点,让红绿端点之间的曲线变成凸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092827-1-1-1.html
你说的问题有人提到过了,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的。孰优孰劣就不得而知不过描述的是同一个现象。

我们不能治本,那就只有治标。既然现象相同,也就是说,标相同,那方法就应该是相同的了,了解色彩倾向,PS调回来,或者用手动白平衡拉回来。曝光的问题,我觉得不要轻易动,毕竟不仅涉及色相,还涉及亮度、饱和度。。。

fasciae 发表于 2013-2-7 08:02
大便黄和猴腚红不是我提的。我不知道哦。屎黄我提到过,但也不是我提出的。我只是借用一下来形容我自己拍出的那个黄色铅笔上暗部渗透出绿色的情况。首页可见,佳能少渗写,索尼明显些。既然有这个现象,如果由于色温的原因,人脸正好也落到这个黄色附近,相信也难以避免出现同样情况。

另外,这里确实一个很大悖论:一般我们都用sRGB,而sRGB应该就是索尼那样的三原色分离度高的。但为什么以前的中画幅也用那种分离度低的RG呢?为什么用了标准的sRGB,索尼反而黄色有问题呢?

我再想可能因为:
sRGB只是显示时候的色域。但coms的色域比sRGB大很多。后期用16bitTIFF的时候处理的时候,也是比sRGB色域广很多的。
但是如果用RG分离高的像素滤片。黄色部分的色域就只能做到sRGB的那个水平,甚至不如。(这个可能性很高的,因为三原色中红绿的理想光谱太宽了,两边下降曲线又太平缓了,这个从物理上很难实现。实际的滤片,估计光谱要窄很多,三原色光谱窄了,参看下图,最大问题就是中间色会减弱,换句话说,那个sRGB三角形,就变成了内凹的曲边三角形了)
而黄色正是所有处理中最容易影响的部分(无论绿还是红的改变都会影响黄色),也是人眼最敏感的部分,机器默认就对黄色美化。所以黄色需要应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所以说我非专业,靠狗狗过日子
找到一个文章http://www_98ps_com/viewnews-10670.html
lab色域在黄色部分起码比sRGB多50%。CMYK也比sRGB多很多。既然PS支持Lab。我相信COMS也希望自己的感光色域能尽量接近lab。就算做不到,也绝对不能在黄色色域上吃亏(人眼敏感啊)
这就很显然了。按照这个色域图,如果用标准的RGB三原色,黄色色域是没有前途的,因为红绿端点之间肯定是直线的,物理上的滤片光谱窄,这里甚至是凹的。
唯一办法就是单独黄色色素。但现在单反显然没有这样的物理结构,那么只有一个办法,让红、绿偏黄一点,让红绿端点之间的曲线变成凸的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7 08:2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7 02:08
OK...终于明白你再说啥了。。。你给的DxO链接只是链到了他们的首页,所以没有看到出处,不知道原本的图示在说啥。。。

又看了一遍你的原帖。逻辑完全正确。但是问题出在,色彩模型上。人眼细胞的响应虽然不是理想的,但是人眼神经传输的色彩感应也不是RGB的,而是接近Lab的(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视杆细胞,类似于白色像素,也是时时参与成像的)。虽然Canon红色像素的响应频率和人眼接近,但是其色彩模型确实RGB的,所以对于明度和彩度的感知都是要通过彩色像素完成的,所以我到认为SONY的更纯净的红色像素或许是个好事。

当然这些都没用,因为我们改不了什么。实践中,我的观点就是,过曝、欠曝都会造成饱和度下降,而且过曝时饱和度下降最严重。考虑到饱和黄色的明度大于18%灰,而红色明度约等于18%灰,所以,过曝更容易造成黄色的饱和下降,所以在后期时应该更容易出现伪色

另,插一句,所谓大便黄和猴腚红到底是什么?不知能否给个色彩编号。我一直对这两个颜色没啥体会。。。

大便黄和猴腚红不是我提的。我不知道哦。屎黄我提到过,但也不是我提出的。我只是借用一下来形容我自己拍出的那个黄色铅笔上暗部渗透出绿色的情况。首页可见,佳能少渗写,索尼明显些。既然有这个现象,如果由于色温的原因,人脸正好也落到这个黄色附近,相信也难以避免出现同样情况。

另外,这里确实一个很大悖论:一般我们都用sRGB,而sRGB应该就是索尼那样的三原色分离度高的。但为什么以前的中画幅也用那种分离度低的RG呢?为什么用了标准的sRGB,索尼反而黄色有问题呢?

我再想可能因为:
sRGB只是显示时候的色域。但coms的色域比sRGB大很多。后期用16bitTIFF的时候处理的时候,也是比sRGB色域广很多的。
但是如果用RG分离高的像素滤片。黄色部分的色域就只能做到sRGB的那个水平,甚至不如。(这个可能性很高的,因为三原色中红绿的理想光谱太宽了,两边下降曲线又太平缓了,这个从物理上很难实现。实际的滤片,估计光谱要窄很多,三原色光谱窄了,参看下图,最大问题就是中间色会减弱,换句话说,那个sRGB三角形,就变成了内凹的曲边三角形了)
而黄色正是所有处理中最容易影响的部分(无论绿还是红的改变都会影响黄色),也是人眼最敏感的部分,机器默认就对黄色美化。所以黄色需要应付各种后期。需要比RG更多的色阶。来保证处理后不会比sRGB的黄色域还要窄
偏偏窄光谱三原色无法应对这种要求,所以当时16bit AD的中画幅也就采用非标准的红色像素CCD来应对了
来源一个讨论的色域图http://www_ldsclub_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920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7 08:1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OK...终于明白你再说啥了。。。你给的DxO链接只是链到了他们的首页,所以没有看到出处,不知道原本的图示在说啥。。。

又看了一遍你的原帖。逻辑完全正确。但是问题出在,色彩模型上。人眼细胞的响应虽然不是理想的,但是人眼神经传输的色彩感应也不是RGB的,而是接近Lab的(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视杆细胞,类似于白色像素,也是时时参与成像的)。虽然Canon红色像素的响应频率和人眼接近,但是其色彩模型确实RGB的,所以对于明度和彩度的感知都是要通过彩色像素完成的,所以我到认为SONY的更纯净的红色像素或许是个好事。

当然这些都没用,因为我们改不了什么。实践中,我的观点就是,过曝、欠曝都会造成饱和度下降,而且过曝时饱和度下降最严重。考虑到饱和黄色的明度大于18%灰,而红色明度约等于18%灰,所以,过曝更容易造成黄色的饱和下降,所以在后期时应该更容易出现伪色

另,插一句,所谓大便黄和猴腚红到底是什么?不知能否给个色彩编号。我一直对这两个颜色没啥体会。。。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22:46
看来你完全不理解我首贴的几大重要证据啊。
DXO说的是R像素对不同颜色的响应。或者说,R像素的滤色片不是纯红色的,佳能的是包含46%的红色和43%的绿色。也就是说,和首贴贴的人眼的红色曲线极其像。这时候一个纯红色光照射上去,只有43%能透过滤镜。47%都被吸收掉了。所以红色不容易过饱和,但同时带来了偏暗的缺点。
而索尼的R像素上的滤色片也不是纯红色的,是包含73%的红和少量的绿色。当然,也可以说这个是纯红色,只是通过的光谱比较宽,绿色也能部分通过。
这里面的单位是%。是比例来的。明白了么?
由于索尼的R感应的绿色光也很多,所以估计是RGB三原色的那个红色曲线稍微扩大一点的结果。换句话说,索尼的更加接近sRGB的色域形状(但估计要大一圈)。而佳能的更像人眼的色域

至于你中间关于下阈值是疑问,其实这里和下阈值关系不大。和线性AD输出在暗部有效bit数少,亮部有效bit数多有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19:15
还是没太明白,可能是我们用的词汇不一样,导致了概念上的差异吧。。。首先,我就不知道啥叫滚降和第一零点。。。

还有,DxO贴出来的是灵敏度还是宽容度还是什么?单位是啥?

还有、灵敏度、宽容度、色阶数貌似都是不同的概念吧。。。怎么感觉都混在一起了?

我明白溢出的产生是由于累积光通量大于阈值产生的。灵敏度涉及两方面,一个是下阈值,引发光电反应的最小照度,还有一个是“分辨率”(这个我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当大于最小照度时,引发电流反应差异的最小照度变化量。宽容度是上下阈值间的差(当然前面那些东西都是理想条件下的,如果把暗噪算进去的话,要复杂得多)。色阶数则是在通过PGA以后生成的信号了。。。

不知道你说的那些词是不是我说的相同的意思。。。

非常令我困惑的还有一点,你说:
“由于索尼的红色像素中73%感应是红色,那么这时候红色就溢出了。
相反佳能的红色像素中46%感应是红色,这时候红色没有溢出。”

理想情况下,红色像素只感应红色,又怎么会有73% 感应是红色,那剩下的27感应什么了?你是想说(本应该只感应)红色的像素的相应范围过大,或成偏态,所以有27%的响应是来自于非红色光段。还是说有73%的概率红色像素会正确的把红色光线识 ...

看来你完全不理解我首贴的几大重要证据啊。
DXO说的是R像素对不同颜色的响应。或者说,R像素的滤色片不是纯红色的,佳能的是包含46%的红色和43%的绿色。也就是说,和首贴贴的人眼的红色曲线极其像。这时候一个纯红色光照射上去,只有43%能透过滤镜。47%都被吸收掉了。所以红色不容易过饱和,但同时带来了偏暗的缺点。
而索尼的R像素上的滤色片也不是纯红色的,是包含73%的红和少量的绿色。当然,也可以说这个是纯红色,只是通过的光谱比较宽,绿色也能部分通过。
这里面的单位是%。是比例来的。明白了么?
由于索尼的R感应的绿色光也很多,所以估计是RGB三原色的那个红色曲线稍微扩大一点的结果。换句话说,索尼的更加接近sRGB的色域形状(但估计要大一圈)。而佳能的更像人眼的色域

至于你中间关于下阈值是疑问,其实这里和下阈值关系不大。和线性AD输出在暗部有效bit数少,亮部有效bit数多有关。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6 22: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其实你就是想说,一个是溢出,一个是色阶分离呗?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18:25
我对比的就是用原厂解码的,我对比过,和直出JPG极像。就这样已经出现了可观察到的细节丢失和渗色了。
你说的保守设置,是中性么?我对比过,差异更大
至于最后一句,我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去解释给你听了。尼康红我没说,就算索尼红,也和索尼黄不是一个并提的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还是没太明白,可能是我们用的词汇不一样,导致了概念上的差异吧。。。首先,我就不知道啥叫滚降和第一零点。。。

还有,DxO贴出来的是灵敏度还是宽容度还是什么?单位是啥?

还有、灵敏度、宽容度、色阶数貌似都是不同的概念吧。。。怎么感觉都混在一起了?

我明白溢出的产生是由于累积光通量大于阈值产生的。灵敏度涉及两方面,一个是下阈值,引发光电反应的最小照度,还有一个是“分辨率”(这个我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当大于最小照度时,引发电流反应差异的最小照度变化量。宽容度是上下阈值间的差(当然前面那些东西都是理想条件下的,如果把暗噪算进去的话,要复杂得多)。色阶数则是在通过PGA以后生成的信号了。。。

不知道你说的那些词是不是我说的相同的意思。。。

非常令我困惑的还有一点,你说:
“由于索尼的红色像素中73%感应是红色,那么这时候红色就溢出了。
相反佳能的红色像素中46%感应是红色,这时候红色没有溢出。”

理想情况下,红色像素只感应红色,又怎么会有73% 感应是红色,那剩下的27感应什么了?你是想说(本应该只感应)红色的像素的相应范围过大,或成偏态,所以有27%的响应是来自于非红色光段。还是说有73%的概率红色像素会正确的把红色光线识别到,而剩下的27%的概率红色像素会无法感应到红色光线?还是什么。。。这段实在太乱了。。。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10:26
谢谢,有点明白了。还要消化
先回答这句,因为我首帖写了,看来不容易理解。
这里不是说溢出,是底光部分的色阶断层问题。

相反,我那里已经说了,佳能黄、索尼红是容易溢出的。这个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解释一次:
同样一个场景,是红和黄的,都是亮度差异覆盖相机整个动态范围的。假设色彩滤片是理想的,对应颜色光谱是无损的。

先说亮部。假设某部分红色亮度刚好是CMOS每个像素灰度检测的动态上限的150%。红色很纯。只有100nm光谱宽度
由于索尼的红色像素中73%感应是红色,那么这时候红色就溢出了。
相反佳能的红色像素中46%感应是红色,这时候红色没有溢出。

还是亮部,假设是黄色,而且黄色亮度是上限的150%。假设这个黄色的光谱是滚降,正好530nm和650nm是第一零点
由于索尼的红色中绿色只有30%左右,估算黄色的响应姑且粗估为小于60%。这时候黄色没有溢出
相反佳能,红绿都是43%以上,可以认为黄色的响应很可能大于70%。这时候就黄色溢出了

所以,从物理溢出来说,佳能的黄容易溢出。这个我拍照早有感觉。
索尼的红色容易溢出。我拍上面的照片时候就感觉到了也可以看出
-----------------------------------
再说暗部。为什么我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尼康的色散确实很奇怪,不知道是机身内置修正还是什么原因,反正14-24的紫边控制竟然强于C的14定,很不能理解。。。。

还有一点是注意看一下色域图,红到绿有两种颜色,橙和黄,均在红侧。黄绿是一个很奇怪颜色,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黄绿色(树叶)才是真正的绿色,其实完全不是。绿到蓝只有一种颜色:青。而蓝到红却有2两种颜色、紫与洋红,不仅分列在蓝、红两侧,而且这两种颜色是不存在单色光谱的,是人脑假想出来的。光谱是沿舌形图外延曲线的,而蓝紫边的直线是虚拟的。所以做不好这两种颜色其实是很必然的事情。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15:27
我用A850和A33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由于镜头和功能原因出了,现在是NEX顶着。
佳能用了很久,最近一年多搞台60D用着。
尼康也玩过一会儿D90和D700.都是朋友的。半熟悉的样子吧。

关于紫色。其实佳能的也不行。。。。。和索尼是有不同,但也不能说好。这个应该和RGB体系色域缺陷有直接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哈哈,你太犀利了。。。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18:29
人是不错的。但他的方法本来是有理论和固定套路的,他却强调“实践”。。。。实践是没错的。但论坛上,你扯实践,那就没边了。。。。而且他教的东西,实践不如理论。实践会变成千人千样,而老边的眼里,成片那是唯一的。。。。这可是一个大坑,绝对是口水滔天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18:11
带私货。。。

其实大侠人不错,只是有太多的人不服气,还有那个贫农啥的挑衅,自然就没好气了嘛。。。虚心讨教,大侠还是会指点迷津的。当然大侠的校色有个前提,那就是 什么的正确的颜色。那些什么德味、莱卡味的拥趸者在大侠面前自然不讨好,都让大侠调成自来水味了。。。

人是不错的。但他的方法本来是有理论和固定套路的,他却强调“实践”。。。。实践是没错的。但论坛上,你扯实践,那就没边了。。。。而且他教的东西,实践不如理论。实践会变成千人千样,而老边的眼里,成片那是唯一的。。。。这可是一个大坑,绝对是口水滔天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18:08
嗯,我觉得应该这么说。
两家全都用保守设置,出片没有本质差异。如果要自己后期,比如增加饱和度、对比度等等,色彩肯定会有偏差(闪光灯每次色温都还要差上百来度呢)。不过,既然是后期过了,那么针对色彩进行一些适当的校正还是必须要的。

话说,啥是你说的什么尼康红、索尼黄、佳能红、还有适马黄啥的?(为啥貌似所有的问题都出现在0-60度?)

我对比的就是用原厂解码的,我对比过,和直出JPG极像。就这样已经出现了可观察到的细节丢失和渗色了。
你说的保守设置,是中性么?我对比过,差异更大
至于最后一句,我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去解释给你听了。尼康红我没说,就算索尼红,也和索尼黄不是一个并提的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18:01
拍色卡是肯定可以的,你只要拍摄一组不同的曝光值的色卡,然后一一比较就行了(基本上就是那篇文章里人家做的事情)。

这个步骤。我感觉厂商已经做过了。所以后期我们才那么难做到同一个色彩。
看PS的DNG和风格文件,结果还是有差距。
我认为是CMOS本身感光的色域偏差,外加14bit还不够,厂商已经努力调教让色彩准确了,但部分色彩为了让色阶不要断裂,只好局部牺牲色域了。
特别是顶级机比如D3X,1Ds3都是走影棚路线的,看起来色彩风格依然有明显区别,这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带私货。。。

其实大侠人不错,只是有太多的人不服气,还有那个贫农啥的挑衅,自然就没好气了嘛。。。虚心讨教,大侠还是会指点迷津的。当然大侠的校色有个前提,那就是 什么的正确的颜色。那些什么德味、莱卡味的拥趸者在大侠面前自然不讨好,都让大侠调成自来水味了。。。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17:53
编大侠有货的。
就是帖子里喜欢夹带私货。让人以为简单技巧+粗略估计就可以做到他的那些较色效果。。。。然后等你上当照做了,就用私货精细处理一下,嘲笑你。。。。不过你忍得住的话,还是能学到东西的。。。。就是弯路长,不如直接看理论那样准确。
本帖最后由 lonelyorchid 于 2013-2-6 18:1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嗯,我觉得应该这么说。
两家全都用保守设置,出片没有本质差异。如果要自己后期,比如增加饱和度、对比度等等,色彩肯定会有偏差(闪光灯每次色温都还要差上百来度呢)。不过,既然是后期过了,那么针对色彩进行一些适当的校正还是必须要的。

话说,啥是你说的什么尼康红、索尼黄、佳能红、还有适马黄啥的?(为啥貌似所有的问题都出现在0-60度?)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10:43
这个真没啥关系。我说的不是肤色是否准的问题。而是肌肤局部出现红、绿渗色的问题
而且我也说了,找组色卡拍一下,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说的问题在中亮不并不存在。而是随着亮度变化,色阶断层也有变化趋势。那么你说,这个色卡放在什么亮度下合适呢?
而且色卡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能解决偏色,不能解决渗透色。因为数码化后只有整数,红绿色阶断层的区域注定会不同步的,同样的暗部,这一小块可能是渗红,那里可能就渗绿了。色卡是大色块。可能一个色块里面就有多个不同特性的渗色区域,那么以那个区域为准呢?
--------------------------------
人脸是立体的。我们取光有比较喜欢有光影过渡的。
在我的推论中,亮部,索尼和佳能的肤色都没问题的(当然,佳能的可能容易过曝)
但人脸中的暗部,两家就会有色阶断层的差异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色阶分离是一定会出现的,只要不是连续色阶就一定会有,但是能不能看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举个例子(虽然是显色的例子,但是采集是显色的逆过程,你类比一下就行了),30度的橙色,亮度最高,此时R分量满,B分量为G分量的一半,饱和度从最低到最高,B分量从0到255。此时很明显由于整数的原因,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比例略微失调的情况,但是相信一般眼睛是看不出来的。

拍色卡是肯定可以的,你只要拍摄一组不同的曝光值的色卡,然后一一比较就行了(基本上就是那篇文章里人家做的事情)。

关于什么时候伪色最严重,这个跟算法有关,但是如果你看一下RGB的色彩空间,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越明亮和越黑暗时饱和度都会下降,而一般来说,随饱和度下降,人眼识别能力下降,所以偏色也更难看出来。当让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色彩本身的明度。看一下赛德尔的色立体,你会发现不同颜色的明度不同。所以事实上就是偏离饱和时的明度越高,辨识越难。只有一个一般性的规律,没有明确的函数(不是没有,根据xyz色彩空间,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是毕竟那个空间在现实中不存在)。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10:43
这个真没啥关系。我说的不是肤色是否准的问题。而是肌肤局部出现红、绿渗色的问题
而且我也说了,找组色卡拍一下,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说的问题在中亮不并不存在。而是随着亮度变化,色阶断层也有变化趋势。那么你说,这个色卡放在什么亮度下合适呢?
而且色卡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能解决偏色,不能解决渗透色。因为数码化后只有整数,红绿色阶断层的区域注定会不同步的,同样的暗部,这一小块可能是渗红,那里可能就渗绿了。色卡是大色块。可能一个色块里面就有多个不同特性的渗色区域,那么以那个区域为准呢?
--------------------------------
人脸是立体的。我们取光有比较喜欢有光影过渡的。
在我的推论中,亮部,索尼和佳能的肤色都没问题的(当然,佳能的可能容易过曝)
但人脸中的暗部,两家就会有色阶断层的差异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17:36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616189-1-1-2.html
编外大侠的帖子都没有拜读过?批评一下

编大侠有货的。
就是帖子里喜欢夹带私货。让人以为简单技巧+粗略估计就可以做到他的那些较色效果。。。。然后等你上当照做了,就用私货精细处理一下,嘲笑你。。。。不过你忍得住的话,还是能学到东西的。。。。就是弯路长,不如直接看理论那样准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616189-1-1-2.html
编外大侠的帖子都没有拜读过?批评一下

hybupt2005 发表于 2013-2-6 11:20
“老编的观点是对的,就是15-20度,照这个调就没错了”如何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我不是都说了,是色阶100阶,也就是单色6bit

spot 发表于 2013-2-6 09:48
前面看见你说6位足够了,我只是想说,一般公认人眼能识别1千万种色彩,就算3通道每通道6位,才18位=26万,差太多了,24位作为真彩色的标准是有原因的。

至于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实际上中心区域的锥状细胞比杆状细胞识别能力强太多太多了,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对人的视觉来说,杆状细胞只是加强对暗部识别的一个补充机制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24l 发表于 2013-2-6 13:09
不知道你真正用过尼康、索尼的机器没有,佳能的也用过没有,佳能的应该偏的很少,换句话说颜色很正,接近真实。尼康、索尼的颜色偏黄色我倒是可以接受,主要一点楼主没有注意到,尼康、索尼的紫色很不正常是有很大问题的,估计为了防止镜头的紫边问题把紫色搞了一下,我特意问题索尼官方,没有答复。

我用A850和A33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由于镜头和功能原因出了,现在是NEX顶着。
佳能用了很久,最近一年多搞台60D用着。
尼康也玩过一会儿D90和D700.都是朋友的。半熟悉的样子吧。

关于紫色。其实佳能的也不行。。。。。和索尼是有不同,但也不能说好。这个应该和RGB体系色域缺陷有直接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24l
泡菜
泡网分: 8.72
主题: 13
帖子: 958
注册: 2009年11月
fasciae 发表于 2013-2-4 18:21
看了这个技术贴/pics/201301/243/24317/24317_1358948762.jpg[/img]里面也提到了,人眼的相应曲线,其实对黄色比对红色更敏感/pics/201301/243/24317/24317_1358954828.jpg嗯。。。黄色、黄皮肤。。。。。。再想想,身边好多黄色的东西啊。如果按照索尼芯片那个相应,黄色应该是不那么敏感的。。。
而且从光谱来看,3色无论如何都无法兼顾红色和黄色。
--------------------------------------
好兴奋啊,申请四色专利去,结果狗狗出来,专利早有了
而且,某家也推出了相应的显示屏,只是生不逢时,现在需要的第四色不是黄色,而是白色,因为主要矛盾还是动态范围
http://www_pcpop_com/doc/0/558/558534.shtml
这里面的一个图,也说明了LCD类三色发光,容易黄色不足,难怪有时候看取色,黄色还在变化,但是LCD上看已经饱和了http://img5_pcpop_com/ArticleImages/0x0/1/1586/001586685.jpg------ .../pics/201302/4180/418008/thumb_418008_1359973285.jpg


不知道你真正用过尼康、索尼的机器没有,佳能的也用过没有,佳能的应该偏的很少,换句话说颜色很正,接近真实。尼康、索尼的颜色偏黄色我倒是可以接受,主要一点楼主没有注意到,尼康、索尼的紫色很不正常是有很大问题的,估计为了防止镜头的紫边问题把紫色搞了一下,我特意问题索尼官方,没有答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hybupt2005 发表于 2013-2-6 12:14
您贴图里用的拾色器可否给的链接?

两个都是软件。上面的标题栏有名字啊
下面的就是photoshop里面的吸管啊
至于矢量示波器,视频调色很常见,比如这个连接
http://www_ljcjw_com/news/2742.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72
主题: 12
帖子: 160
注册: 2011年5月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11:34
应该说的是HSL的示波器。当肤色在15-20度的时候就是正常的肤色。

但这个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一个好的肤色,应该是HSL上15-20度的纺锤体。但如果发现眼睛看色彩不对,而这个纺锤体出现某一端出现散布偏大的情况。这时候哪怕是准确的15-20度,也没有意义。

才想起,老编是用PS调色的高手。那么肯定不是用视频调色常用的示波器的。那个调色盘。意思是直接将HSL中的H选择为15-20就可以。不过这样只能点选。不知道PS里面如何调出示波器呢?
对应佳能有个picture style有示波器。但不是度数的。。而且方向也和视频常用的相反


您贴图里用的拾色器可否给的链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ROVOISCH 发表于 2013-2-6 11:44
SONY的RAW文件用软件解成耐克色、徕卡色、卡侬色很容易。

CMOS出来的色域范围不同。但到TIFF之后大致相同。
色域相同,调色当然问题不大。。。。
但我讨论的是色阶过渡的问题。。。。。由于CMOS出来的色域不同,而原始数据只有14bit,转TIFF又log映射。再转不同厂家色调?色阶过渡绝对是瓶颈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6 12:0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不负责任乱瞎猜:佳能索尼芯片对黄皮肤和大红棉袄不同的表现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