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不负责任乱瞎猜:佳能索尼芯片对黄皮肤和大红棉袄不同的表现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483 回帖:16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0.657
主题: 1
帖子: 1900
注册: 2009年4月
SONY的RAW文件用软件解成耐克色、徕卡色、卡侬色很容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657
主题: 1
帖子: 1900
注册: 2009年4月
应该是解码后的色彩算法有差异,耐克、卡侬、索尼的小dc出片色彩倾向各不相同,可都是用的SONY产的CCD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9.457
主题: 101
帖子: 9006
注册: 2000年11月
拍个照片,琢磨成这样了,真是太闲了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hybupt2005 发表于 2013-2-6 11:20
“老编的观点是对的,就是15-20度,照这个调就没错了”如何调?

应该说的是HSL的示波器。当肤色在15-20度的时候就是正常的肤色。

但这个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一个好的肤色,应该是HSL上15-20度的纺锤体。但如果发现眼睛看色彩不对,而这个纺锤体出现某一端出现散布偏大的情况。这时候哪怕是准确的15-20度,也没有意义。

才想起,老编是用PS调色的高手。那么肯定不是用视频调色常用的示波器的。那个调色盘。意思是直接将HSL中的H选择为15-20就可以。不过这样只能点选。不知道PS里面如何调出示波器呢?
对应佳能有个picture style有示波器。但不是度数的。。而且方向也和视频常用的相反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6 11:59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72
主题: 12
帖子: 160
注册: 2011年5月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09:11
使用16位或者32位模式时,精度是没有问题的,不过PS提供给你的调色工具的精度并不会增加,所以并不能让你更精确的调色。增加的只是通道的深度,但是直接编辑通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通道不仅影响颜色,也影响亮度。而且如果你曾经使用过PS的不同色彩空间,你就应该知道,PS预置了很多CMYK空间,而具体哪个是准确的(对于RGB中的ffff00来说),这个是不得而知的。而且由于不同CMYK的色彩各不相同的,所以你引入的黄色本身就是错误的。比如日本2001套色的CMYK标准中的黄色,红绿比就不是1:1,而是红多于绿。
所以,简单来说,还是那句话,CMYK的想法不可行。如果一定要找黄通道,还是用同道计算靠谱,因为RGB空间和HSB空间在色相上的对应是没有偏差的,Lab也行,不过问题在于Lab是仿人眼,所以函数比较诡异,首先,ab两个通道不是正交,而且坐标轴不是直线。a通道正方随L增加由红到洋红,负向由偏绿到正青,b通道正方向随明度增加,黄色由偏红到正黄,而负向由正兰到正青。所以,使用起来需要比较多的经验。。。

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同一种颜色的亮度不同,其色相会飘移对吧?这个太正常了。
“铅华尽洗的世界如此迷人——《南京!南京!》数字中间片创作札记 作者:马平”

去看这篇文章吧 ...


“老编的观点是对的,就是15-20度,照这个调就没错了”如何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09:11
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同一种颜色的亮度不同,其色相会飘移对吧?这个太正常了。
“铅华尽洗的世界如此迷人——《南京!南京!》数字中间片创作札记 作者:马平”

去看这篇文章吧,伪色从来就是存在的,而且胶片比数码严重得多。不过所谓的索尼黄和佳能红是什么,我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解,所以不便评论。不过是否真的偏色,偏多少,找组色卡拍一下就知道了。分析CMOS貌似应该不是正路。。。

谢谢推荐。确实好文。
思路确实可以参考。我说的东西,看来是同样的道理。当然,趋势不同。他们是经过半年研究后,暗部人脸从灰色变成暗蓝色。
我这个只是随便说说,和人家半年多人工作比,那实在不值一提。
希望继续探讨吧。
---------------------
看到文章中已经提到:解决偏色的折衷方法是低反差和高反差。高反差我之前已经提到了。
但低反差不太理解,也许说的是针对容易溢出的画面采用低反差?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6 11:1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09:11
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同一种颜色的亮度不同,其色相会飘移对吧?这个太正常了。
“铅华尽洗的世界如此迷人——《南京!南京!》数字中间片创作札记 作者:马平”

去看这篇文章吧,伪色从来就是存在的,而且胶片比数码严重得多。不过所谓的索尼黄和佳能红是什么,我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解,所以不便评论。不过是否真的偏色,偏多少,找组色卡拍一下就知道了。分析CMOS貌似应该不是正路。。。

对于肤色来说,老编的观点是对的,就是15-20度,照这个调就没错了。至于别的颜色,就见仁见智了,要不就忠于原色,要不就极尽发挥。

这个真没啥关系。我说的不是肤色是否准的问题。而是肌肤局部出现红、绿渗色的问题
而且我也说了,找组色卡拍一下,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说的问题在中亮不并不存在。而是随着亮度变化,色阶断层也有变化趋势。那么你说,这个色卡放在什么亮度下合适呢?
而且色卡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能解决偏色,不能解决渗透色。因为数码化后只有整数,红绿色阶断层的区域注定会不同步的,同样的暗部,这一小块可能是渗红,那里可能就渗绿了。色卡是大色块。可能一个色块里面就有多个不同特性的渗色区域,那么以那个区域为准呢?
--------------------------------
人脸是立体的。我们取光有比较喜欢有光影过渡的。
在我的推论中,亮部,索尼和佳能的肤色都没问题的(当然,佳能的可能容易过曝)
但人脸中的暗部,两家就会有色阶断层的差异了。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6 10:5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09:11
插一句题外话,以前不是都说尼康红么,什么红色容易溢出一类的好像,现在怎么又倒过来了?

谢谢,有点明白了。还要消化
先回答这句,因为我首帖写了,看来不容易理解。
这里不是说溢出,是底光部分的色阶断层问题。

相反,我那里已经说了,佳能黄、索尼红是容易溢出的。这个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解释一次:
同样一个场景,是红和黄的,都是亮度差异覆盖相机整个动态范围的。假设色彩滤片是理想的,对应颜色光谱是无损的。

先说亮部。假设某部分红色亮度刚好是CMOS每个像素灰度检测的动态上限的150%。红色很纯。只有100nm光谱宽度
由于索尼的红色像素中73%感应是红色,那么这时候红色就溢出了。
相反佳能的红色像素中46%感应是红色,这时候红色没有溢出。

还是亮部,假设是黄色,而且黄色亮度是上限的150%。假设这个黄色的光谱是滚降,正好530nm和650nm是第一零点
由于索尼的红色中绿色只有30%左右,估算黄色的响应姑且粗估为小于60%。这时候黄色没有溢出
相反佳能,红绿都是43%以上,可以认为黄色的响应很可能大于70%。这时候就黄色溢出了

所以,从物理溢出来说,佳能的黄容易溢出。这个我拍照早有感觉。
索尼的红色容易溢出。我拍上面的照片时候就感觉到了也可以看出
-----------------------------------
再说暗部。为什么我说佳能红索尼黄容易色阶断层呢?
还是。假如图案中有一个红/黄亮度正好是响应的100%,那么显然是物理上不会溢出的。如果按照上面的推断,这时候物理像素感应的亮度差异高达50%。但是我们实际RAW转TIFF/JPG的时候,看RGB读数,两家还是很接近的。这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虽然物理像素感受到的色光强度差异很大,但TIFF/JPG输出的时候已经加权到接近了。由于溢出是接近最高值的,所以上面提到容易溢出的那家,相信没有明显的压暗操作。
那么就不容易溢出的那家,必须将较暗的提亮来弥补差距。

打个假设,在暗部,假设图案中一个红色部分亮度是响应的20%和5%。
那么索尼的红色像素实际感应到了14%和 3.5%左右,TIFF上,就可以对应14%和3%左右的亮度
佳能的,实际只感应到了9.2%和2.3%,但到TIFF上,就要提亮到对应14%和3%左右来应对。
显然,佳能那个,本来暗部,AD处理可能只有2bit区分度,但转换到TIFF后变成需要4bit的区分度。这时候就可能出现了可察觉的色阶断层。

同样黄色,索尼也有同样的风险。
---------------------------------------
不知道这样举例,你明白了么?溢出和色阶断层,这里正好是相反的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6 10:3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04:42
所以呢?你想说什么?没明白你这段话是想告诉我或者反驳我点啥。

视杆细胞只感明度,敏感性强,视锥细胞可以感彩度,敏感低。对于高敏感的杆状细胞,你都只能识别100阶左右,对于低敏感的彩色,识别能力就更弱了。所以单色6bit基本就是人眼的极限,然后再额外留出一些空余以保证显色高于人眼分辨能力就够了。但是7是个奇数,不方便用16进制表示,而8bit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就选择了8bit。于是就出现了24bit。这就是对你所谓科学依据的科学解读。

另外,补充一点,当谈论色阶的时候,都是指的单色。谈论色深时也都是用单色的。所以才会说8bit、16bit、32bit的tiff。

补充第二点,关于四色响应的问题,我不知道你说的具体是什么。不过一个被证实的结论是:视觉细胞感应的还是三色,但是神经传导却不是。而是黄蓝和洋红绿双色,所以算起来就成了四色。所以就解释了(洋)红绿色色盲、黄蓝色盲以及全色盲现象。而Lab模型就是基于视神经系统的感色模式所建立的。


前面看见你说6位足够了,我只是想说,一般公认人眼能识别1千万种色彩,就算3通道每通道6位,才18位=26万,差太多了,24位作为真彩色的标准是有原因的。

至于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实际上中心区域的锥状细胞比杆状细胞识别能力强太多太多了,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对人的视觉来说,杆状细胞只是加强对暗部识别的一个补充机制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使用16位或者32位模式时,精度是没有问题的,不过PS提供给你的调色工具的精度并不会增加,所以并不能让你更精确的调色。增加的只是通道的深度,但是直接编辑通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通道不仅影响颜色,也影响亮度。而且如果你曾经使用过PS的不同色彩空间,你就应该知道,PS预置了很多CMYK空间,而具体哪个是准确的(对于RGB中的ffff00来说),这个是不得而知的。而且由于不同CMYK的色彩各不相同的,所以你引入的黄色本身就是错误的。比如日本2001套色的CMYK标准中的黄色,红绿比就不是1:1,而是红多于绿。
所以,简单来说,还是那句话,CMYK的想法不可行。如果一定要找黄通道,还是用同道计算靠谱,因为RGB空间和HSB空间在色相上的对应是没有偏差的,Lab也行,不过问题在于Lab是仿人眼,所以函数比较诡异,首先,ab两个通道不是正交,而且坐标轴不是直线。a通道正方随L增加由红到洋红,负向由偏绿到正青,b通道正方向随明度增加,黄色由偏红到正黄,而负向由正兰到正青。所以,使用起来需要比较多的经验。。。

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同一种颜色的亮度不同,其色相会飘移对吧?这个太正常了。
“铅华尽洗的世界如此迷人——《南京!南京!》数字中间片创作札记 作者:马平”

去看这篇文章吧,伪色从来就是存在的,而且胶片比数码严重得多。不过所谓的索尼黄和佳能红是什么,我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解,所以不便评论。不过是否真的偏色,偏多少,找组色卡拍一下就知道了。分析CMOS貌似应该不是正路。。。

对于肤色来说,老编的观点是对的,就是15-20度,照这个调就没错了。至于别的颜色,就见仁见智了,要不就忠于原色,要不就极尽发挥。

插一句题外话,以前不是都说尼康红么,什么红色容易溢出一类的好像,现在怎么又倒过来了?

fasciae 发表于 2013-2-6 07:58
第一点明白了。但。。。我的意思是用PS里面的16位CMYK去处理。不是去打印。这个应该是有标准的,而且精度足够了吧(应该比JPG要精度高吧)。不知是否有机会?

第二点,你翻译了一下我的话,似乎有误会。我是说黄色物体,对应图案是RG数值相对接近的。由于我之前认定索尼黄和佳能红对亮度不是很高的黄/红部分都有可能出现色阶断层。后面的结论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推的。
1、红色色阶断层,结果还是红色,但有细节丢失
2、黄色色阶断层,也是细节丢失,但由于还有绿色这个分辨率高的像素参与,细节丢失应该会比佳能红的少很多。但是由于这时候绿、红都有色阶断层,而两种色的断层出现的亮度和对应像素位置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这就会导致黄色中部分偏绿部分偏红

针对第二点我后面有些推论想法,就是在亮度较低的黄色部分(比如人脸中较暗的区域),索尼芯片的发色问题容易被人眼识别。所以我提出,用索尼芯片的机器,也许加大对比度,能减少甚至避免这个问题。

虽然有这个问题,但索尼芯片这样处理的好处也是明显的,就是红、黄的整体来看,细节会比佳能多。主体不是肌肤的时候,或者后期大幅PS,让照片中的肤色远远偏离正常肤色的话,尼康应该会显得更锐。
-------------------------------- ...
本帖最后由 lonelyorchid 于 2013-2-6 09:1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6 03:44
1、没有误会,要说的是CMYK中的三个彩色通道并不严格等于RGB三个通道的补色。而且黄色油墨的明度低于理想值,所以CMYK色彩空间为了适应实际工艺,是做过调整的,而这个调整是多少就不可一概而论了,各个幽默大厂都有自己的标准。你在PS里面看一下就能发现了CMYK的种类远多于RGB。看一下附图中的色彩空间转换的数值就能发现差别了。
2、还是没有明白你说的红绿。。。红色像素里面怎么可能会有绿色?还有,凭什么红绿的敏感度不一样就会偏色呢,没明白必然性。。。

第一点明白了。但。。。我的意思是用PS里面的16位CMYK去处理。不是去打印。这个应该是有标准的,而且精度足够了吧(应该比JPG要精度高吧)。不知是否有机会?

第二点,你翻译了一下我的话,似乎有误会。我是说黄色物体,对应图案是RG数值相对接近的。由于我之前认定索尼黄和佳能红对亮度不是很高的黄/红部分都有可能出现色阶断层。后面的结论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推的。
1、红色色阶断层,结果还是红色,但有细节丢失
2、黄色色阶断层,也是细节丢失,但由于还有绿色这个分辨率高的像素参与,细节丢失应该会比佳能红的少很多。但是由于这时候绿、红都有色阶断层,而两种色的断层出现的亮度和对应像素位置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这就会导致黄色中部分偏绿部分偏红

针对第二点我后面有些推论想法,就是在亮度较低的黄色部分(比如人脸中较暗的区域),索尼芯片的发色问题容易被人眼识别。所以我提出,用索尼芯片的机器,也许加大对比度,能减少甚至避免这个问题。

虽然有这个问题,但索尼芯片这样处理的好处也是明显的,就是红、黄的整体来看,细节会比佳能多。主体不是肌肤的时候,或者后期大幅PS,让照片中的肤色远远偏离正常肤色的话,尼康应该会显得更锐。
-------------------------------------------------------------------------------------------------------------------------
再不负责任瞎猜推广一下:索尼芯片合适玩风格玩后期,佳能更擅长即拍即得。如果想高效率,用JPG直出拍人,应该是佳能的更合适。佳能更加“家用机”
而且我怀疑,北美、英法摄影师会更喜欢尼康。原因不是什么黄讨好。而是欧美国家人群肤色太复杂了。每天面对黑白黄红人不停冲击,摄影师对肤色精准的敏感度已经很低了。亚洲、非洲、甚至黑黄人群很少的北欧、德国等。也许就有所不同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6 08:0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所以呢?你想说什么?没明白你这段话是想告诉我或者反驳我点啥。

视杆细胞只感明度,敏感性强,视锥细胞可以感彩度,敏感低。对于高敏感的杆状细胞,你都只能识别100阶左右,对于低敏感的彩色,识别能力就更弱了。所以单色6bit基本就是人眼的极限,然后再额外留出一些空余以保证显色高于人眼分辨能力就够了。但是7是个奇数,不方便用16进制表示,而8bit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就选择了8bit。于是就出现了24bit。这就是对你所谓科学依据的科学解读。

另外,补充一点,当谈论色阶的时候,都是指的单色。谈论色深时也都是用单色的。所以才会说8bit、16bit、32bit的tiff。

补充第二点,关于四色响应的问题,我不知道你说的具体是什么。不过一个被证实的结论是:视觉细胞感应的还是三色,但是神经传导却不是。而是黄蓝和洋红绿双色,所以算起来就成了四色。所以就解释了(洋)红绿色色盲、黄蓝色盲以及全色盲现象。而Lab模型就是基于视神经系统的感色模式所建立的。

spot 发表于 2013-2-5 20:25
你说的100阶,是单个视感细胞的亮度识别能力。

人眼有两类不同的视感细胞,杆状和锥状。杆状细胞有很高的感光能力,对较暗的光线敏感,而锥状细胞分成三种L、M、S,分别对应不同的峰值波长。只考虑锥状细胞的峰值波长响应,人眼就能精确识别100*100*100=1M色彩,需要20bit才能描述。再加上对不同波长范围的偏移以及杆状细胞在暗部的作用,一般估算模型认为人眼的彩色识别能力是在1千万左右(我看到的只有一个试验模型认为是260万,另外还有报道宣称某些人具有4色响应,能识别上亿种色彩)。

数字图像领域一般公认人眼的彩色识别就是1千万种左右,因此24位从彩色表现来说就是真彩色了,绝大部分人很容易就能看出16位和24位彩色显示的区别,超过24位,就很难直接识别了。

高于24位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某些动态处理方便,常见的比如增加8位Alpha通道存放表面纹理信息(例如用于透明度处理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比如用于HDR等专门用途,等等,另外也可以用于提高计算精度。

总之,采用24位作为最常用的彩色编码格式,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1、没有误会,要说的是CMYK中的三个彩色通道并不严格等于RGB三个通道的补色。而且黄色油墨的明度低于理想值,所以CMYK色彩空间为了适应实际工艺,是做过调整的,而这个调整是多少就不可一概而论了,各个幽默大厂都有自己的标准。你在PS里面看一下就能发现了CMYK的种类远多于RGB。看一下附图中的色彩空间转换的数值就能发现差别了。
2、还是没有明白你说的红绿。。。红色像素里面怎么可能会有绿色?还有,凭什么红绿的敏感度不一样就会偏色呢,没明白必然性。。。

fasciae 发表于 2013-2-5 20:29
1、我想说的是CMYK的黄色提取出来,你说是C?不是Y?估计有误会
2、我是说,由于索尼红色像素中绿色太少。所以偏离黄色多。那么黄色物体,感应的时候,一旦在弱光情况下。就必须提亮处理。这样色阶可能不能满足RG上8bit需求。就是14bit由于提亮,导致局部连8bit都不足了。而这时候红绿的色阶断层不同步,就会出现黄中渗绿、渗红的现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黄-绿对人眼的重要性。人眼对黄到绿波长的光谱区域,分辨能力可以达到1nm的波长差异,而对红、蓝区域,分辨能力只有10nm。也就是说,人对黄、绿颜色看得更细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5 20:11
呵呵,其实色彩本来就是心理现象,现实中只有波长,没有色彩。三刺激值是算出来的,不是测出来的。而RGB是测出来的,据说是找了几百个人然后进行比较,求出来的一个统计均值。所以偏差是必然的。

没听说过原发色这个词。。。如果你说的是固有色,那么色彩就又和光源的显色性有关了,因为同色异谱是很常见的,但是他们的显色性却截然不同。

你看一下色域图,n原色的色彩空间的区域就是n变形。由于整个色域是个凸集,所以任何有限元色色彩空间都是不可能完美再现整个色域的,除非原色超出色域(即出现负亮度,但这又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人工光源的相干性基本都比较差,所以表现饱和色就更难了。

至于CMYK中C不纯则不是因为心理原因,而是工艺原因,所以色彩模型也就不得不随之变化了。因此CMYK中的C+RGB中的R不等于白色。

关于你说的什么模拟那个。。。说实话,我没太看懂。理论上红色为0度,黄色为60度,绿色为120度,蓝色为240度,所以只要红绿等比例,那么就是黄色,当然这是假设原色是纯净的。但是如果假设原色不纯净,比如红蓝色彩标准,而绿色色彩偏黄,则,R:G=1:1时,黄色偏橙。若绿色色彩偏青,则1:1时黄色偏绿。所以我觉得你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偏色出现的原因,而非假设原 ...

1、我想说的是CMYK的黄色提取出来,你说是C?不是Y?估计有误会
2、我是说,由于索尼红色像素中绿色太少。所以偏离黄色多。那么黄色物体,感应的时候,一旦在弱光情况下。就必须提亮处理。这样色阶可能不能满足RG上8bit需求。就是14bit由于提亮,导致局部连8bit都不足了。而这时候红绿的色阶断层不同步,就会出现黄中渗绿、渗红的现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5 18:34
抱歉,我没有明确我的前提,我说的是灰阶100阶。

您说的那个数据是啥?2m是两百万么?
24bit色彩是16m呀。。。

何况现在真彩是32bit的。。。


你说的100阶,是单个视感细胞的亮度识别能力。

人眼有两类不同的视感细胞,杆状和锥状。杆状细胞有很高的感光能力,对较暗的光线敏感,而锥状细胞分成三种L、M、S,分别对应不同的峰值波长。只考虑锥状细胞的峰值波长响应,人眼就能精确识别100*100*100=1M色彩,需要20bit才能描述。再加上对不同波长范围的偏移以及杆状细胞在暗部的作用,一般估算模型认为人眼的彩色识别能力是在1千万左右(我看到的只有一个试验模型认为是260万,另外还有报道宣称某些人具有4色响应,能识别上亿种色彩)。

数字图像领域一般公认人眼的彩色识别就是1千万种左右,因此24位从彩色表现来说就是真彩色了,绝大部分人很容易就能看出16位和24位彩色显示的区别,超过24位,就很难直接识别了。

高于24位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某些动态处理方便,常见的比如增加8位Alpha通道存放表面纹理信息(例如用于透明度处理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比如用于HDR等专门用途,等等,另外也可以用于提高计算精度。

总之,采用24位作为最常用的彩色编码格式,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补充一句,看颜色要用HSB模式,RGB和CMYK的各个通道不仅负责了色彩,也负责了亮度,所以还要换算,不直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呵呵,其实色彩本来就是心理现象,现实中只有波长,没有色彩。三刺激值是算出来的,不是测出来的。而RGB是测出来的,据说是找了几百个人然后进行比较,求出来的一个统计均值。所以偏差是必然的。

没听说过原发色这个词。。。如果你说的是固有色,那么色彩就又和光源的显色性有关了,因为同色异谱是很常见的,但是他们的显色性却截然不同。

你看一下色域图,n原色的色彩空间的区域就是n变形。由于整个色域是个凸集,所以任何有限元色色彩空间都是不可能完美再现整个色域的,除非原色超出色域(即出现负亮度,但这又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人工光源的相干性基本都比较差,所以表现饱和色就更难了。

至于CMYK中C不纯则不是因为心理原因,而是工艺原因,所以色彩模型也就不得不随之变化了。因此CMYK中的C+RGB中的R不等于白色。

关于你说的什么模拟那个。。。说实话,我没太看懂。理论上红色为0度,黄色为60度,绿色为120度,蓝色为240度,所以只要红绿等比例,那么就是黄色,当然这是假设原色是纯净的。但是如果假设原色不纯净,比如红蓝色彩标准,而绿色色彩偏黄,则,R:G=1:1时,黄色偏橙。若绿色色彩偏青,则1:1时黄色偏绿。所以我觉得你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偏色出现的原因,而非假设原色是纯净的,然后看什么色阶。。。因为我相信调整一个精确的色阶要不比调整一个精确的原色滤镜要容易的多,厂商在这个方面应该是不太会犯错误的。

fasciae 发表于 2013-2-5 09:36
叠加被你否决了。好伤心啊。不过我非专业的。看来还得另外乱想办法了。

蓝色通道反色就是黄。RGB三原色,是有心理学成分的。。。这就意味着概率。每个人眼睛不同,有些人的眼睛,可能正好是RGB那个模型。有的人可能偏一点。
以我这工科生的榆木脑袋,暂时只会傻傻认定光谱特性要接近原发色。
换句话说,我认为真的还原色彩,最理想是能模拟出黄色光谱多而红绿光谱少的。次理想是红、黄、绿光强度基本一致(CMYK比较接近这个设想,黄色色阶可能有断层,但还是黄色)。最不理想是窄光谱的红+窄光谱的绿,光谱在黄色那个位置是下陷的(这种情况下,绿、红色阶精细度不同,就很容易出现渗绿的屎黄和渗红的红烧皮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0
帖子: 1
注册: 2010年4月
有竞争才有进步,才有互利,相信佳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抱歉,我没有明确我的前提,我说的是灰阶100阶。

您说的那个数据是啥?2m是两百万么?
24bit色彩是16m呀。。。

何况现在真彩是32bit的。。。

spot 发表于 2013-2-5 09:55
这个6位的数据差太多了,就算是三个通道,每通道6位都不够。对人眼的彩色识别能力有很多估算模型,得到数据基本上从2M彩色到10M左右。也就是说,需要20bit到24bit。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我用的也都是二手数据,不是一手,所以有问题我可以找出处,就事论事。
不过6bit深度是依据人眼对灰阶分辨率推算出的。人眼对灰阶的静态对比度分辨能力约为100阶,所以约等于6bit。但是如果对图像进行任何色彩的调整都有可能由于整数运算和不可逆运算造成色阶分离。(比如从100压缩到10,在扩展回100)

关于你说的那些技术问题,我只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的路并不一定是厂商选择的路。比如,CMOS,核心是光电管,而CCD是光电池,当然还有已经被淘汰的光电显像技术,光电阻。而这些光电设备的光电响应曲线都不相同,但是其后的放大也是多级的,所以具体在哪一级放大进行修正还是在ADC之后数字修正都是不确定的。比如CMOS的信号是前端放大后输出,而CCD是输出后放大。。。

还是那句话,对于一个黑箱来说,你永远不知道箱里的函数是f(g(x))还是f(x)+g(x)或者什么。

说个更极端的情况吧,或许这个转换都不是函数画的,而是矩阵化的也不一定。记得09年的一篇电影杂志说到《南京南京!》的数字中间片制作,他所用的调色就是一个映射矩阵而非函数

fasciae 发表于 2013-2-5 09:24
高手。谢谢指导。

人眼理论上只有6bit。这确实是一个好前提。
但我的想法是,扛不住3次非线性扩展啊。
所谓的3次非线性扩展,说的是线性往log或肩趾曲线转换。
第1次红绿计算出黄色。由于黄色物体的光谱是红绿都开始变弱的,要还原黄色,显然要将收集到的红绿数值加权变大,这是第一次扩展
第2次是线性光电感应-线性AD到RAW后,转为JPG,在中间亮度部分的扩展,相当于做了一次加对比度
第3次是通过LCD显示。由于LCD的发光本身在黄色光谱上比起sRGB是偏窄的,LCD电路是有一定黄色补偿的。

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对?请指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5 03:32
...
不过不变的一点是,8位的色深已经足够,真的足够了,因眼睛只有6位左右。
...


这个6位的数据差太多了,就算是三个通道,每通道6位都不够。对人眼的彩色识别能力有很多估算模型,得到数据基本上从2M彩色到10M左右。也就是说,需要20bit到24bit。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2-5 09:5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5 03:32
至于打印的色阶,现在高端打印机基本都是6-8色了,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打出更多的色阶。至于0-100%,只不过是很多调色软件给出的选择范围罢了,因为他们不支持浮点运算。(就比如PS吧,Lab模式的a、b通道都是-128~127,但是基本上常见的色彩都是-70~70之间,所以其实浪费了很多,而且没法精细调色)。

补一句,想找黄色通道还不容易,干嘛转换空间,直接蓝通道反色就是黄通道了。CMYK是种的C不纯,所以CMYK中C通道和RGB中的R反不一样,所以别的通道的比例也就都不一样了,具体差异看公式吧,看到过一个非常精确理论公式,没啥指导意义就没记它。
所以用计算找通道比用转换色彩空间找要靠谱得多,而且简单

至于你说的什么加权叠加,不知道你说的是要加权叠到哪个通道。不过不管叠到那个,最终的结果都是骗色,除非叠加到所有,但是这又等于提亮黄色部分,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黄色的饱和度下降。。。

叠加被你否决了。好伤心啊。不过我非专业的。看来还得另外乱想办法了。

蓝色通道反色就是黄。RGB三原色,是有心理学成分的。。。这就意味着概率。每个人眼睛不同,有些人的眼睛,可能正好是RGB那个模型。有的人可能偏一点。
以我这工科生的榆木脑袋,暂时只会傻傻认定光谱特性要接近原发色。
换句话说,我认为真的还原色彩,最理想是能模拟出黄色光谱多而红绿光谱少的。次理想是红、黄、绿光强度基本一致(CMYK比较接近这个设想,黄色色阶可能有断层,但还是黄色)。最不理想是窄光谱的红+窄光谱的绿,光谱在黄色那个位置是下陷的(这种情况下,绿、红色阶精细度不同,就很容易出现渗绿的屎黄和渗红的红烧皮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nelyorchid 发表于 2013-2-5 03:32
下午赶着去做狗拉雪橇,没有仔细看。又看了一遍,果然是说色阶的问题。。。
不过不变的一点是,8位的色深已经足够,真的足够了,因眼睛只有6位左右。所有色阶分离都是由于后期软件在调色的时候没有使用浮点运算造成的,跟加什么原色没关系。
...

高手。谢谢指导。

人眼理论上只有6bit。这确实是一个好前提。
但我的想法是,扛不住3次非线性扩展啊。
所谓的3次非线性扩展,说的是线性往log或肩趾曲线转换。
第1次红绿计算出黄色。由于黄色物体的光谱是红绿都开始变弱的,要还原黄色,显然要将收集到的红绿数值加权变大,这是第一次扩展
第2次是线性光电感应-线性AD到RAW后,转为JPG,在中间亮度部分的扩展,相当于做了一次加对比度
第3次是通过LCD显示。由于LCD的发光本身在黄色光谱上比起sRGB是偏窄的,LCD电路是有一定黄色补偿的。

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对?请指点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2-5 09:2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下午赶着去做狗拉雪橇,没有仔细看。又看了一遍,果然是说色阶的问题。。。
不过不变的一点是,8位的色深已经足够,真的足够了,因眼睛只有6位左右。所有色阶分离都是由于后期软件在调色的时候没有使用浮点运算造成的,跟加什么原色没关系。

索尼就喜欢搞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曾经发明了一个四色CCD,就是为了更好的动态,结果呢,不一样没两天就被市场淘汰了。加白色像素的机器也不是没有呀,不过那东西真心不是为了色阶设计的,而是高感。出来的片子饱和度和伪色是个很大的问题。

至于打印的色阶,现在高端打印机基本都是6-8色了,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打出更多的色阶。至于0-100%,只不过是很多调色软件给出的选择范围罢了,因为他们不支持浮点运算。(就比如PS吧,Lab模式的a、b通道都是-128~127,但是基本上常见的色彩都是-70~70之间,所以其实浪费了很多,而且没法精细调色)。

补一句,想找黄色通道还不容易,干嘛转换空间,直接蓝通道反色就是黄通道了。CMYK是种的C不纯,所以CMYK中C通道和RGB中的R反不一样,所以别的通道的比例也就都不一样了,具体差异看公式吧,看到过一个非常精确理论公式,没啥指导意义就没记它。

反正三色通道的计算就是
R+G+B=W
R+G=W-B=Y
R+B=W-G=M
G+B=W-R=C
Y+M+C=K
所以用计算找通道比用转换色彩空间找要靠谱得多,而且简单

至于你说的什么加权叠加,不知道你说的是要加权叠到哪个通道。不过不管叠到那个,最终的结果都是骗色,除非叠加到所有,但是这又等于提亮黄色部分,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黄色的饱和度下降。。。

fasciae 发表于 2013-2-4 18:21
看了这个技术贴/pics/201301/243/24317/24317_1358948762.jpg[/img]里面也提到了,人眼的相应曲线,其实对黄色比对红色更敏感/pics/201301/243/24317/24317_1358954828.jpg嗯。。。黄色、黄皮肤。。。。。。再想想,身边好多黄色的东西啊。如果按照索尼芯片那个相应,黄色应该是不那么敏感的。。。
而且从光谱来看,3色无论如何都无法兼顾红色和黄色。
--------------------------------------
好兴奋啊,申请四色专利去,结果狗狗出来,专利早有了
而且,某家也推出了相应的显示屏,只是生不逢时,现在需要的第四色不是黄色,而是白色,因为主要矛盾还是动态范围
http://www_pcpop_com/doc/0/558/558534.shtml
这里面的一个图,也说明了LCD类三色发光,容易黄色不足,难怪有时候看取色,黄色还在变化,但是LCD上看已经饱和了http://img5_pcpop_com/ArticleImages/0x0/1/1586/001586685.jpg------ .../pics/201302/4180/418008/thumb_418008_1359973285.jp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当然需要负色,否则xyz为啥不叫三原色,而叫三刺激值?
正因为没有负红色源,所以黄色的采集和表现就越发的困难了,要不为啥sharp要推出四色面板。

现实模型是基于理论模型建立的,试想如果连三刺激模型都没有,我们又怎么能够确定RGB三原色模型?又怎么可能研究RGB模型的色域?现实不等于理想并不代表我们不能追求理想,三刺激值模型的价值在于他无重复地描述了所有的色彩,是的所有的色彩模型都可以以其为依据相互转化。

至于各家CMOS响应曲线是否理想,这个不是我们这个级别的用户所能改变的,我们所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追求严谨,那么探讨这些色彩模型也没啥太大的意义,如果真的追求足够的严谨,那么至少要保证不能让你的后期环节成为瓶颈(一顿饭吃一个※※,能顶一天,但是一顿让你吃10个※※,你也顶不了10天,很简单的道理吧。DxO所使用的sRGB,没人知道他用的这个色彩的映射函数是什么样的)所以,至少RAW文件,和官方解码是必要的吧。至于什么AD转换,我只能说,你多虑了,就算你知道他不好,你也不能改变什么,况且,这个环节是一个黑箱,里面的各种映射太多了,而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只是一个结果,对于里面到底哪个函数有问题,有什么问题,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DxO那个什么红色绿色的图,看看就行了。

真心没看出来你想说的是色阶问题,如果要研究色阶,那貌似就更应该从RAW文件来看了吧

fasciae 发表于 2013-2-4 22:16
三原色要还原理想的sRGB色域,红色光谱需要有负亮度的。你给我找一个现实中存在的负亮度的红色光源来?
至于色域。索尼和佳能的响应频谱,显然都不是三原色理想的光谱曲线,如何谈理想色域?这就必然带来再次计算去拟合的问题。而这里又有线性光电响应-线性AD-非线性亮度响应的TIFF的转换的问题

http://www_doc88_com/p-915954171005.html
但我探讨的真不是色域问题。主要还是色阶的问题。小色域,照样可以给你做出色阶断层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光敏管对什么色光敏感是一方面,马赛克滤镜的色彩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滤镜本身就是偏色的,那就没有办法了。通过RAW可以进行色彩的修正,不过由此损失的色域就没办法了。

所以与其研究那么本质的东西,还不如研究研究色彩学,只要图片色彩看着舒服,就是好片子了。真实的色彩未必就是舒服的色彩。

Sony在优化这方面非常有建树,它的显示器、电视、音响、耳机、功放、mp3、液晶屏、cmos无不是各种优化(当然,越是消费级,越严重,专业级反而没有了),真正了解sony风格的人会知道,sony所有的产品都不是原味的,而是sony味的。至于价值判断,就见仁见智了,不做评价。

identify 发表于 2013-2-4 19:27
这个跟cmos的光谱响应有关,也不能说哪个好哪个坏。
canon自产的cmos和sony/瑞萨的cmos在光谱响应上肯定有区别,一般来说cmos对长波红色敏感,就算把绿色增加为2个像素,红色还是过多,红色通道有意的减少红光是合理的,至于减少多少红,增加多少绿,各家又有略微不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28
主题: 15
帖子: 1292
注册: 2005年6月
没错,色域和深度却是没关系,不过你没看楼主说的吗,他说红色像素和绿色像素就和成了黄色像素,这明显说的就是色域问题,而且很明显引用的图片也是用来描述色域的舌形图。。。

identify 发表于 2013-2-4 19:29
色域和动态范围没关系吧,小色域也能有高bit
本帖最后由 lonelyorchid 于 2013-2-5 00:1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突发奇想,框选肤色,然后对绿色应用左下半压低对比度的曲线,是否可以改善“屎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identify 发表于 2013-2-4 19:27
这个跟cmos的光谱响应有关,也不能说哪个好哪个坏。
canon自产的cmos和sony/瑞萨的cmos在光谱响应上肯定有区别,一般来说cmos对长波红色敏感,就算把绿色增加为2个像素,红色还是过多,红色通道有意的减少红光是合理的,至于减少多少红,增加多少绿,各家又有略微不同。

真是无所谓好坏的。我猜,佳能这个选择最安全,但索尼那个选择,最大好处是色彩纯净,带来了噪声上的优势。而且,在加大对比时候,更出彩。
红色绿色纯净,也更适合风景照的需求

而且,佳能这个,红色确实已经非常敏感了,我前面说的,加大红色向右曝光,确实已经几乎没有实操空间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不负责任乱瞎猜:佳能索尼芯片对黄皮肤和大红棉袄不同的表现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