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胶卷、ccd与cmos相机人像对照贴 [主题管理员:烂奔] [此主题全部回帖不记工分]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90222 回帖:130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6.211
主题: 12
帖子: 5868
注册: 2002年10月
贝海石 发表于 2016-2-2 22:23
前几天去修相机,老头说尼康现在的设计很渣,已经远不如前了,里面的排线电路板元件等等布局很乱,故障率比以前多很多,拆修很麻烦!

还表扬了隔壁的质量,说那家过去不行,但现在很厉害,故障率越来越低,听的俺这尼粉心里一阵凉意~~~


可以用C家的机器转接NIKON 的镜头,我就是这么干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153
主题: 0
帖子: 320
注册: 2010年9月
贝海石 发表于 2016-2-2 22:23
前几天去修相机,老头说尼康现在的设计很渣,已经远不如前了,里面的排线电路板元件等等布局很乱,故障率比以前多很多,拆修很麻烦!

还表扬了隔壁的质量,说那家过去不行,但现在很厉害,故障率越来越低,听的俺这尼粉心里一阵凉意~~~

谢谢贝海石朋友的分享,的确,年代不一样了,
我家的1991年买的日本进口的微波炉一直在使用,从来没修过,在前几天有个按钮失灵了,25年了,质量真是好。
以前的人们都希望做到精益求精,这个年代这样的精神真的比以前少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0.079
主题: 6
帖子: 278
注册: 2012年6月
keai99 发表于 2016-2-2 06:24
不错的贴
数码真的很方便
可是我也觉得胶片更耐看,还在使用胶卷拍照,
“双修”了

前几天去修相机,老头说尼康现在的设计很渣,已经远不如前了,里面的排线电路板元件等等布局很乱,故障率比以前多很多,拆修很麻烦!

还表扬了隔壁的质量,说那家过去不行,但现在很厉害,故障率越来越低,听的俺这尼粉心里一阵凉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153
主题: 0
帖子: 320
注册: 2010年9月
不错的贴
数码真的很方便
可是我也觉得胶片更耐看,还在使用胶卷拍照,
“双修”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84
主题: 99
帖子: 4003
注册: 2012年9月
难得一见的测试,不服不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0.731
主题: 28
帖子: 1136
注册: 2006年10月
rohs 发表于 2016-1-28 18:22
做假无所不用其极。无敌兔拍这样的废片,一看就删啦,还拿出来出丑!!!
什么地方做假了,好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43
主题: 23
帖子: 5677
注册: 2015年5月
rohs 发表于 2016-1-28 18:22
做假无所不用其极。无敌兔拍这样的废片,一看就删啦,还拿出来出丑!!!

做什么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931
主题: 0
帖子: 605
注册: 2006年7月
咔咔乐 发表于 2016-1-27 02:22
D200和5D2的对比,忽略色彩。
D200,1.明暗过渡细腻,2.阴影能反映出环境光,3.有皮肤质感,4.面部层次感,有“体积感”,真实。
5D2,细节层次缺少,色彩失真,没有皮肤质感。


做假无所不用其极。无敌兔拍这样的废片,一看就删啦,还拿出来出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02
主题: 0
帖子: 137
注册: 2014年9月
每台数码相机的曝光控制都是有区别的,随着生产年代不同,会更明显,还有大师们所说的灵敏度差异。
主题对比片中CMOS的确实多有过爆倾向,如果拿CCD机的准确曝光参数,附加在CMOS机器上来对比,可能就是楼主测试出来的这种结果。

俺是新手,用CMOS,RAW,没遇到这种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分论坛版主
泡网分: 156.515
主题: 81
帖子: 42137
注册: 2007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X-T2
★ GFX100S
这个帖子厉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56
主题: 14
帖子: 4780
注册: 2006年12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6-1-27 18:50
相同的曝光量,用的都是矩阵测光,一个亮一个暗,要两机得到相同明暗程度的照片是不可能的,因为机器本身有差别,即使换相同的镜头也不可能,高光和暗部的区别本身就是传感器的区别。


peterhong兄,你检查一下raw文件,d4是否开了dlight。

dilight会在机内提亮你的暗部,即使曝光不足的照片看起来暗部也还够亮。这个功能缺点是会让人忽略自己曝光出错了,暗部提亮是会加大失真的
本帖最后由 烂奔 于 2016-1-28 07: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94
主题: 12
帖子: 2762
注册: 2009年8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6-1-27 15:15
D4如果高光如果没爆,那确实很优秀,但现在问题是高光都爆了还有什么细节层次?宽容度是指高光没爆前能拍到的细节!你对比下娃手臂上阳光照射部分毛衣的细节,看最白的部分是D4多还是D200多就知道谁过曝的厉害了。

前提你要把D200的整体亮度调的和D4一样啊,现在D4整体比D200亮这么多,如果D200的整体亮度和D4一样能比D4好才有说服力,这样让别人无法信服啊
难道你以为整个画面亮或暗了对高光部分没影响 本帖最后由 忧郁的微笑 于 2016-1-27 17: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254
主题: 23
帖子: 16788
注册: 2012年10月
吧喜妖果 发表于 2016-1-27 16:36
这个和显示器很大关系,我当时用山寨笔记本调的

而且楼主不少同场景也偏红

单一偏红是很容易处理的

显示器确实是个原因,毕竟大家的显示器以及调教都不一样,显示效果也就有诸多不同了。
其实你说的以前CCD时代是追求相对高点饱和,高反差为主基调这个观点是对的,后来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以柔和细节为主,所以,会产生一些视觉上的差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999
主题: 8
帖子: 4285
注册: 2006年10月
WKWJ 发表于 2016-1-27 16:27
巴西腰果调的下面那张,人物的肤色质感是好了不少,不过机器猫也有点偏红了,没有上面的清爽干净,整体感觉全图还是有一层色罩。


这个和显示器很大关系,我当时用山寨笔记本调的

而且楼主不少同场景也偏红

单一偏红是很容易处理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254
主题: 23
帖子: 16788
注册: 2012年10月
烂奔 发表于 2016-1-27 16:16
我在置顶帖去年第一时间就回复你了,并且马上用sony nex3做了实验,结果全部在置顶帖中,你自己不看我也没办法

实验结果没观测到你说的现象。降低nex快门的同时,暗部溢出了,整体曝光低于d40。而且上面这么多raw图你也可以看到,d800亮部暗部同时溢出而d40亮暗部细节保留下来的情况很多,跟目测的失真情况一致。

这个实验非常简单,所有有两种相机的人都可以马上做。实验上根本没有看到你说的“cmos感光灵敏度更高”的现象。而且从理论上来讲,你说的感光灵敏度,应该就是量子效率吧。ccd、cmos元件的量子效率指的是进来的光子能产生电子的能力,电子比光子数就是量子效率。我只知道,cmos的量子效率一般比ccd低很多,要说量子效率高,那也应该是ccd高才对。如果用背照式,可以将量子效率提高,但背照式技术不是cmis才有,ccd也一样有啊。

巴西腰果调的下面那张,人物的肤色质感是好了不少,不过机器猫也有点偏红了,没有上面的清爽干净,整体感觉全图还是有一层色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56
主题: 14
帖子: 4780
注册: 2006年12月
吧喜妖果 发表于 2016-1-27 16:19
烂奔 发表于 2016-1-27 16:16
我在置顶帖去年第一时间就回复你了,并且马上用sony nex3做了实验,结果全部在置顶帖中,你自己不看我也没办法

理论的东西,给科学家去讨论,请烂奔同场景拍些CMOS曝光正常,CCD过爆或欠爆的吧


最后讲一遍,你说的实验置顶帖里面有。而且关于你的这个猜想,下面我回贴里专门讨论过了,请看完主贴和我刚才的回帖再回复。
如果没有新观点随意灌水我就当水贴处理了 本帖最后由 烂奔 于 2016-1-27 16:2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999
主题: 8
帖子: 4285
注册: 2006年10月
烂奔 发表于 2016-1-27 16:16
我在置顶帖去年第一时间就回复你了,并且马上用sony nex3做了实验,结果全部在置顶帖中,你自己不看我也没办法

理论的东西,给科学家去讨论,请烂奔同场景拍些CMOS曝光正常,CCD过爆或欠爆的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56
主题: 14
帖子: 4780
注册: 2006年12月
吧喜妖果 发表于 2016-1-27 13:49
就拿烂奔用D800拍的女娃的同一个照片对比下,上面的是烂奔处理的,因为有过爆倾向,看那个脸颊部分,色阶过渡很不自然,

下图是我处理,压下高光,细节出来了脸颊色阶也平滑了  
其实这个帖子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不少网友就提出过质疑,既然用CCD相机拍用正常曝光,CMOS就要人为的设为过爆,那么为啥不把CMOS相机正常曝光,而CCD相机过爆或者欠爆来对比下,可惜烂奔一直对建议采取沉默的态度..............


我在置顶帖去年第一时间就回复你了,并且马上用sony nex3做了实验,结果全部在置顶帖中,你自己不看我也没办法

实验结果没观测到你说的现象。降低nex快门的同时,暗部溢出了,整体曝光低于d40。而且上面这么多raw图你也可以看到,d800亮部暗部同时溢出而d40亮暗部细节保留下来的情况很多,跟目测的失真情况一致。

这个实验非常简单,所有有两种相机的人都可以马上做。实验上根本没有看到你说的“cmos感光灵敏度更高”的现象。而且从理论上来讲,你说的感光灵敏度,应该就是量子效率吧。ccd、cmos元件的量子效率指的是进来的光子能产生电子的能力,电子比光子数就是量子效率。我只知道,cmos的量子效率一般比ccd低很多,要说量子效率高,那也应该是ccd高才对。如果用背照式,可以将量子效率提高,但背照式技术不是cmis才有,ccd也一样有啊。 本帖最后由 烂奔 于 2016-1-27 16:19 编辑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412
主题: 69
帖子: 4914
注册: 2008年11月
我手里有D40-D90-D750,CCD和CMOS的成像风格,特别是人像,差别很明显,自己拍下就知道,扯来扯去好累
光线好用CCD,光线不好用CMOSE,这个组合挺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94
主题: 12
帖子: 2762
注册: 2009年8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6-1-25 21:19
镜头不同,不能做严谨对比,不过D4高光过曝确是真的
这是这张照片的另一部分,其实两机各有特色,D4的暗部层次细节不错,比如娃的头发层次比D200的好

几个贴里看到这几组图忍不住要说两句了,虽然CCd高光有优势但你这几组对比也太搞笑了,D4的整个画面明显要亮出很多,你在怎么调都是那样,这样比明显是D4高光宽容度好,整体画面亮这么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4.664
主题: 29
帖子: 40451
注册: 2011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吧喜妖果 发表于 2016-1-27 13:49
就拿烂奔用D800拍的女娃的同一个照片对比下,上面的是烂奔处理的,因为有过爆倾向,看那个脸颊部分,色阶过渡很不自然,

下图是我处理,压下高光,细节出来了脸颊色阶也平滑了  
其实这个帖子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不少网友就提出过质疑,既然用CCD相机拍用正常曝光,CMOS就要人为的设为过爆,那么为啥不把CMOS相机正常曝光,而CCD相机过爆或者欠爆来对比下,可惜烂奔一直对建议采取沉默的态度..............


首贴那么多组对比图片,俺已看出cmos片的过爆倾向,故有一跟…

总之奔兄废了不少功夫,我等捡便宜看个现成,得以借鉴也就是了… 本帖最后由 晕车 于 2016-1-27 14:1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999
主题: 8
帖子: 4285
注册: 2006年10月
晕车 发表于 2016-1-27 13:36 [url=forum.php?
高光易爆问题在大光比条件下确实令俺留意,习惯手动档和看直方图,点测倒是几年不用了,无它,感觉点测变化太剧烈 而已,数码相机宽容度不足,注意一点没坏处。

君所言,完全能理解,握手!


就拿烂奔用D800拍的女娃的同一个照片对比下,上面的是烂奔处理的,因为有过爆倾向,看那个脸颊部分,色阶过渡很不自然,

下图是我处理,压下高光,细节出来了脸颊色阶也平滑了  
其实这个帖子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不少网友就提出过质疑,既然用CCD相机拍用正常曝光,CMOS就要人为的设为过爆,那么为啥不把CMOS相机正常曝光,而CCD相机过爆或者欠爆来对比下,可惜烂奔一直对建议采取沉默的态度..............
本帖最后由 吧喜妖果 于 2016-1-27 13:5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4.664
主题: 29
帖子: 40451
注册: 2011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吧喜妖果 发表于 2016-1-27 13:00
D3 D700 D4 这些CMOS不是索尼生产的,宽容度比起索尼的CMOS差些 但是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对付高光,善用点测就是,而不是拘泥于要和某机器测光方式调节曝光参数一致

烂奔精神可嘉,可惜他至今没有认识到他的这些对比,是建立在根本原理性错误的基础上的


高光易爆问题在大光比条件下确实令俺留意,习惯手动档和看直方图,点测倒是几年不用了,无它,感觉点测变化太剧烈 而已,数码相机宽容度不足,注意一点没坏处。

君所言,完全能理解,握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999
主题: 8
帖子: 4285
注册: 2006年10月
晕车 发表于 2016-1-27 12:52
非常有道理,现代cmos感光灵敏度高于以前,可以理解!

说实话,多处对比片都给我cmos高光溢出的赶脚,这在实际拍摄中轻而易举可以克服或不存在…

k5倒没给我容易过爆的印象,而且以前经常jpg直出,倒是用d3后才更注意此点,或许是认真的缘故…

俺没有人像题材,本贴也是初次浏览,三人行必有我师!


D3 D700 D4 这些CMOS不是索尼生产的,宽容度比起索尼的CMOS差些 但是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对付高光,善用点测就是,而不是拘泥于要和某机器测光方式调节曝光参数一致

烂奔精神可嘉,可惜他至今没有认识到他的这些对比,是建立在根本原理性错误的基础上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4.664
主题: 29
帖子: 40451
注册: 2011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吧喜妖果 发表于 2016-1-27 12:30
别急,认真看完下面这个 同场景 同镜头,同光圈 但是曝光参数不同(D80 1/100秒 5N 1/160秒)的CCD和索尼的CMOS(宾得K5 索尼5N用的那块)的对比图,你就会明白不是什么K5 高光易爆,而是厂家对机器的测光设计的问题
从这个对比图可以得出结论:烂奔那些测试 是他对传感器灵敏度认识错误的问题,你仔细看他那些同场景的CMOS曝光参数和CCD一样,因为索尼现在出的CMOS灵敏度比索尼的老CCD高,如果还把曝光参数调成和CCD一样,那么高光不过爆才怪

非常有道理,现代cmos感光灵敏度高于以前,可以理解!

说实话,多处对比片都给我cmos高光溢出的赶脚,这在实际拍摄中轻而易举可以克服或不存在…

k5倒没给我容易过爆的印象,而且以前经常jpg直出,倒是用d3后才更注意此点,或许是认真的缘故…

俺没有人像题材,本贴也是初次浏览,三人行必有我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999
主题: 8
帖子: 4285
注册: 2006年10月
晕车 发表于 2016-1-27 08:32 [url=forum.php?
看了奔大师的对比片,确实感觉cmos的片或多或少都有高光溢出倾向,这或许是导致cmos细节层次看上去不如ccd的原因之一

这些花费心血的对比实验,太有帮助了,与自己用cmos高光易爆的感受也相吻合,利于今后更好地驾驭,非常感谢!

别急,认真看完下面这个 同场景 同镜头,同光圈 但是曝光参数不同(D80 1/100秒 5N 1/160秒)的CCD和索尼的CMOS(宾得K5 索尼5N用的那块)的对比图,你就会明白不是什么K5 高光易爆,而是厂家对机器的测光设计的问题
从这个对比图可以得出结论:烂奔那些测试 是他对传感器灵敏度认识错误的问题,你仔细看他那些同场景的CMOS曝光参数和CCD一样,因为索尼现在出的CMOS灵敏度比索尼的老CCD高,如果还把曝光参数调成和CCD一样,那么高光不过爆才怪
本帖最后由 吧喜妖果 于 2016-1-27 12:3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254
主题: 23
帖子: 16788
注册: 2012年10月
风从龙 发表于 2016-1-27 01:23
D3000这机子在D40和D80之后推出,画质居然不如前者,当时俺就觉得非常奇怪,经您一分析,真是豁然开朗~~~

果然,连尼康自己都知道CMOS是屎,但为了市场,又不得不推广,因此只能做点手脚了~~~

从DXO色彩曲线分类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D3000是和D90、3100归在一类的,也就是DXO把这几台机子的色彩算成是一样的。所以说D3000的色彩和以前的D40\D80\D200是不一样的,在DXO中,D40是单独的色彩曲线,D40X、D80\D60是一样的,D200又单独……实际使用中,个人认为比较好的人像色彩模式是,S3\S5\D80
本帖最后由 WKWJ 于 2016-1-27 10:3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胶卷、ccd与cmos相机人像对照贴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