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祖国的大地上(二)北京(1),正上图国博非洲雕刻 [主题管理员:hym1941]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8031 回帖:231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42

      《石椁》
      北朝
      2012年日本崛内纪良捐赠
      为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底座、四壁和歇山屋顶三大部分组成。底座和左、右、后三壁各由一块石板构成,屋顶由一块整石雕凿而成。屋顶有俩鸱吻,其中一侧鸱吻缺失,坡面筒瓦呈纵向排列,檐头装饰莲花瓦当。石椁正面中间为门扉、门楣和门槛,门扉石已佚,门槛石残。门两侧各有一持兵器面向门扉的身穿胡服的胡貌武士。石椁四壁刻画有宴饮、乐舞、鞍马出行、牛车出行侍女等图像。图中男子多为高鼻深目、卷发、浓须的胡人形象,身穿圆领长袍,紧身长裤,脚蹬长靴;女子为高发髻的※※形象,身穿交领或圆领的韩式长裙。石雕的四角浮雕胡人侍卫,上身着翻领长袍,腰间系带,足登尖头靴,手持不同兵器。
      石椁应为北朝时来华的中亚粟特人的葬具,多有石雕和线刻图案,主要内容以日常生活和宗教祭祀场景为主,表现了粟特人对故土生活的怀念之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43

      魏晋南朝,盛行清商乐。北魏时江南的清商乐传播到北方。西凉、龟兹(qiū cí)、高丽、鲜卑、安国、康国、高昌、天竺等地的音乐舞蹈也传入并流行于十六国、北朝时期。

      《黄釉乐舞图瓷扁壶》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容器
      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
      高20.5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10.1厘米
      此壶施黄褐色釉,釉色不均,底无釉。两肩左右各有一系。壶腹两面刻有相同的由5人组成的乐舞场面。5人均高鼻深目,身穿窄袖长衫,足穿靴,应属西域民族。※※一人为舞者,在莲花座上起舞,右臂横举,左臂反手叉腰,转头回顾,右腿屈提,左脚踏地,舞姿有力。左边二乐人吹笛、击掌,右边二乐人弹五弦琵琶、击钹。一般认为,该扁壶上的乐舞是后来盛行于唐代的胡腾舞,原为中亚塔什干地区的民间舞蹈。
      十六国、北朝时期,西域的音乐舞蹈较多地传入内地。《隋书·音乐志下》列出的9类舞曲中有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天竺乐6类来自西域。这些舞曲所配合的舞蹈一般有舞者2-5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44

      《弹琵琶陶俑》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明器
      1973年山西省寿阳县厍狄迴洛墓出土
      高28.2厘米
      厍狄迴洛是魏齐易代之际(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三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墓葬保存了早期的木构建筑形式,并有绚丽的壁画和许多精美的随葬品。
      墓中了出土120余件不同类型的陶俑,均为泥质灰陶,模制,有些色彩仍十分鲜明。琵琶俑有两件,体态基本相同,这是其中之一。头戴红色束发小冠,上穿圆领窄口白色长袖衫,外罩交领阔袖红色短襦,袖口宽及膝处,上衣领口、袖口及下摆边缘饰有红色宽带纹;腰带多余部分于中间打结,反折于左侧腰间。下着宽脚及地白色长裤,两条裤带垂于腰前,足蹬圆头履。立俑长眉细目,口涂朱色,怀抱镶黑边琵琶,左手横持琵琶曲柄,右手抱琵琶琴身,用拨子弹奏。弹琵琶俑衣饰考究,神情端庄,整体塑造了一位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的青年乐手,全神贯注地演奏情景,是同类题材陶俑中的精品。
      “琵琶”的最早记载出现于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是一种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其正式被称为“琵琶”,大概是在魏晋时期。最初的琵琶和现代琵琶不同,主要差别在于古代琵琶琴身呈圆形,且琴柄笔直;而现代琵琶琴身呈半梨形,琴柄向后弯曲,因此也被称为“曲项琵琶”。学者一般认为,曲项琵琶是在南北朝时期由波斯(今伊朗地区)经今新疆传入内地的。曲项琵琶有4弦4柱,曲项琵琶首先盛行于北朝鲜卑贵族间,继而风靡大江南北,并在隋唐时期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唐代后期,琵琶演奏技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横抱演奏逐渐演变为竖抱演奏,用拨子演奏也逐渐为手指直接演奏所取代。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45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多元文化汇聚的时代,汉族传统文化依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各区域文化因人口大迁移而相互影响,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佛教文化则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中华文明在这一时期海纳百川、吐故纳新,等待着焕然一新的隋唐时代的到来。

《指南车模型》

      三国 魏
      模型
      现代复制品
      指南车是三国曹魏著名机械制造家马钧于公元233~237年创制的。它的机械原理是利用齿轮的传动作用,在车子改变方向时;前辕随之转动,后辕绳索提落,变换齿轮系的组合,使车上木人保持既定方向。但车轮的旋转要有一定规律;必须是以一个车轮为中心,另一个车轮为半径的就地旋转,才能使木人所指不误。车前驾二马并行。这辆指南车模型是根据《三国志》注引《魏略》和《宋史舆服志》燕肃所传造法由中国※※博物馆复制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46

      《黑釉楼阁佛像陶魂瓶》
      三国 吴
      明器
      江苏省南京市出土
      高42厘米、腹径26厘米、底径16.3厘米
      这件魂瓶分三层,下层罐腹贴塑佛像、铺首和鱼;中层中间有一门,门前有一尊佛像,门两旁有双阙,阙旁是小罐和佛像;上层为方形小屋,屋壁四面开门,门内各有一尊佛像,围绕方屋有一圈佛像。魂瓶贴塑有20余尊佛像,这些佛像结跏趺坐,均有头光和背光。
魂瓶上的佛像为模制贴塑,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的陶艺制作方式,表现出佛教艺术在传入中国初期就与中国传统艺术紧密结合并开始了中国化进程。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7-19 21:3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47

      《白双且造石塔》
      晋 十六国
      佛※※禅定用观佛、菩萨像塔
      甘肃省酒泉市出土
      残高46厘米、底径21厘米
      这是位名叫白双且的居士所造石质小佛塔。石塔造于缘禾(延和)三年(公元434年),现仅存塔基、塔身和塔肩三层。底层八角形塔基上雕刻施主的发愿文和佛经,中间圆柱形塔身雕有六尊佛坐像、一尊半跏趺坐思惟菩萨像和一尊交脚菩萨像,上层覆钵形塔肩雕刻七尊佛坐像和一尊交脚菩萨像。石塔下端为榫头,说明塔基下原有塔座。
      这类石塔多发现于今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吐鲁番地区,十六国时期这些地区属于北凉统治区域,因此这类石塔被学术界称为“北凉石塔”。北凉石塔多造于公元426年-436年之间,是当地早期佛教艺术的一种题材。北凉石塔所刻※※长短不一,但都以“十二因缘”※※为主。十二因缘是三世论(过去、现在、未来)的理论基础,这是释迦牟尼在分析人的苦难及其原因时提出的解说。
      北凉国是居住在西北卢水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沮渠蒙逊建立的政权。沮渠蒙逊爱好汉族文化,聘用汉族人才,并且崇信佛教。北魏攻占北凉后,有大批工匠被迁至北魏首都平城营造佛寺、佛像,北凉成为佛教艺术由西向内地传播的中介。北凉石塔不仅雕刻精美,还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共存与发展的见证。部分石塔上刻有八卦符号,表明早期佛教是依附和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石塔发愿文的主要内容是为君王、父母、师长祈福发愿,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思想对佛教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特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48

      《彩绘石佛像》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  
      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延续千余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的最北部,南北长 8.7米、东西宽6.8米,坑内有规律地埋藏有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的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49

      《贴金彩绘石佛像》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  
      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0

      《贴金石佛头像》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  
      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1

      《永固陵石券门》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山西大同永固陵出土
      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陵墓,在今山西大同以北25公里处,冯氏生前曾两度“临朝专政”,又虔信佛教,其陵墓与佛寺相结合,布局有佛教特色。该墓室过道石券门两侧盒柱雕饰精美,各浮雕一个手捧莲蕾的赤足童子和口衔宝珠的长尾孔雀,下为虎头门墩,雕刻精细。这些石刻因长期封在墓内,未经露天风化,保留着雕刻刚刚完成的原貌,是研究北魏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7-20 21:4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2

      《陶镇墓兽》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明器
      1965年河南省洛阳市元邵墓出土
      高25.5厘米
      这件镇墓兽狮首,张嘴吐舌,舌上涂有朱红色,脊背上有竖起的鬃毛,颌下长须下垂,前肢上部两侧长毛卷曲呈翼状。元邵墓内出土2件陶镇墓兽,另一件是人首兽身形象,均为蹲坐形。
      古代观念中,镇墓兽代表的形象可以驱赶地下邪魅,起保护死者的作用。最初仅在墓门处放置一个,北魏时则成对出现。
元邵在《魏书》、《北史》中均无传,据出土的墓志称:元邵字子开,孝文帝之孙,丞相清河文献王元怿第二子。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四月戊子朔,暴薨于河阴之野,时年23岁。这是指武泰元年发生的尔朱荣在黄河边屠杀灵太后及贵族、官员2000多人的事件。元邵是被杀者之一,当时是常山王。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7-20 21:5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3

      三国以来,道教逐渐流行。南北朝时期,道教在经典、教义、教仪、戒律、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创立了信众居住的道馆,奠定了道教的基本格局。

《王阿善造石像》

      南北朝 北朝 北魏隆旭元年(公元527年)
      高27.8厘米。宽27.5厘米
      造像的正面是高浮雕的二位长髯道长和三位头戴道冠的女官,背面是浅浮雕的乘车、骑马图,石上刻文记录了此像是女信徒王阿善所造。隆绪是萧宝寅的年号,萧宝寅是南朝齐明帝萧鸾的第六子,齐灭亡后,他出逃到北魏,任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由于遭到北魏朝廷的猜忌,萧宝寅起兵反叛,僭号隆绪,仅存在二年。隆绪元年是公元527年,相当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
      道教起初在民间流行,东汉时期的太平道和五斗米教可视为道教的早期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玄学和佛教日渐兴起,促使道教发展和完善了教义体系,完成了对老子的神化,建立了以“太上老君”为核心的神仙理论体系。其中东晋的葛洪(公元283年-343年)完成了道家神仙理论体系的构建;北魏的寇谦之(公元365年-448年)整理、改革五斗米道,密切了道教与皇权的关系;南朝刘宋的陆静修(公元406年-477年)整理了道教的三洞经书,编制了大量道教仪范;南朝梁的陶弘景兼容道教各派,吸取儒家和佛教思想,开创了道教茅山宗,促使道教向义理化发展,为隋唐时期道教的兴盛和教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教信奉的神仙多来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鬼神崇拜,其神系比较庞杂,但早期道※※一般不立像,因而早期道教造像流传较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4

      这一时期,文学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文学创作更趋个性化,产生了众多文学流派;诗歌、骈文、小说等文体都得到长足发展,还出现了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理论著作。私家修史的风气非常发达,出现了大量史学著作。纪传体史书以《三国志》、《后汉书》成就最高,编年体史书则以袁宏的《后汉纪》为代表,作为传统史学重要分支的地理学则出现了《华阳国志》、《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等经典著作。在艺术方面,中国文字的书写方法真正成为了艺术,书体逐渐由隶、章草向楷、行、今草演化,产生了钟繇(yóu)、王羲之等著名书法家。在绘画领域,人物画依然盛行,出现了山水画与佛教画;不仅有顾恺之等杰出艺术家,还产生了比较系统的绘画理论著作。同时,雕塑艺术在北朝也出现了明显的进步。

《陶牛车》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明器
      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圹坡张肃俗墓出土
      车高31.2厘米,牛高23.2厘米
      车辆有圆拱篷,车厢短宽,前面有栅栏,车厢入口在后部,无门。
矫健有力的牛昂首待发,全封闭的卷篷长檐车厢舒适美观,这驾装饰精美的牛车将我们带到以牛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让我们去遐想当时人们驾着牛车四处出行的场景。
      牛车在汉代主要是贫穷的人乘坐或用来运载货物,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乘马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官员马车、牛车并用,牛车较多地成为出行车辆。不仅史书中有不少当时人用牛车的记载,考古发现的这一时期的陶牛车模型、绘画资料更为多见。这些都显示了牛车是盛行一时的交通工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5

      《陶马》
      南北朝 北朝
      明器
      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高31.3厘米
      这件陶马塑造矫健有力,低头长嘶,仿佛在整装待发。马背有鞍鞯,长长的障泥垂在马腹两侧。各部位的马具塑造十分工细。北魏后期以来,中国雕塑艺术有了明显发展,不仅人物造型比例大为准确,而且在动物如马、牛、骆驼塑造上也是如此。
      北朝军队中有大量骑兵。从北魏政权开始,就十分注重马匹的获取,主要从征伐北方草原部落的战争中得到。北魏还把河西地区开辟为牧场,马匹生长繁衍到200多万匹。孝文帝即位后,又把黄河东边的河阳辟为牧场,养军马10万匹。对境内的北方少数民族百姓,北魏也征收军马作为赋税,每100只羊的财产,调马一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7

      《陶骆驼》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明器
      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张肃俗墓出土
      高29.8厘米、长26.6厘米
      这件陶骆驼身负穹庐或毡帐。
      陶骆驼的塑造十分精准,骆驼头、颈、身、腿、蹄都十分符合比例,身体构造明确。又因不同需要,应用简练与工细手法。骆驼头部、蹄塑造出了小的构造,而颈、身、腿、颈毛则较为概括,身上的负物塑造很详细,繁简互见,层次得当。陶骆驼塑造出宽大的掌、趾,显得坚实有力,能负重物,头部刻画相当传神,颈部弯弧而长,骆驼从容徐缓的习性尽体现在此中。雕塑家以极为写实的风格塑造出这匹体魄健壮,神情怡然自得的骆驼,可称得上是北朝雕塑的佳作。
      汉族中原地区本来较少使用骆驼,随着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骆驼进入民众的生活之中,较多用于运输,而北魏军队南征更有骆驼在※※服役。骆驼俑在北朝墓葬中多有使用,与陶人俑、陶牛车共同组成仪仗俑群。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8

      《九色鹿本生故事画》(临摹)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壁画。
      传说从前在印度的恒河岸边,有一只美丽而善良的九色鹿王。一天,九色鹿王正在河边悠闲散步,突然听到河里传来凄惨的呼救声。勇敢的九色鹿,不顾自身的安危,纵身跳入河中,终于把落水人调达救上岸来。调达庆幸自己的再生,感激涕零,向九色鹿频频叩头道谢。九色鹿王说:“不必谢了,回去吧,亲爱的调达,我只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调达发誓说:“恩人啊,请你放心。如果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说完就走了。在途中,调达见到了一张国王悬赏捕捉九色鹿的布告,说摩因先王的王后因梦见美丽的九色鹿而想马上得到它,谁能捉到九色鹿或知道九色鹿在那里,报告国王,就可以领赏。忘恩负义的调达见利忘义,立即前去告密,并带领国王的大批兵马去捕捉九色鹿。处于重重包围中的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呈述了救调达及调达背叛誓言的经过。九色鹿的呈述,深深地感动了国王及士兵,大家那愤怒而厌恶的目光一起射向忘恩负义的小人—调达。调达无地自容,刹时间在他身上长满了烂疮,嘴里散发着恶臭,从此永远受到人们的鄙弃和唾骂。
      这个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它赞扬了九色鹿王的忘我精神,宣传了善恶报应的思想。这幅壁画无论在构图、色彩的处理上,都十分巧妙地增强了善恶报应这一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九色鹿那富有人格化的神态,表现了鹿王控诉调达,不向邪恶屈服的倔强性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59

      《洛神赋图卷》(复制品)
      东晋
      洛神赋图卷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卷》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题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时与洛水神女相遇而恋爱,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动人故事.画家把人物的神韵,风姿表达得惟妙惟肖,这是前无古人的.
      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后人称这种技法为"高古游丝描"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造型产生很大影响.
      《洛神赋》是一首爱情诗篇,作者将其恋人甄氏(后依曹操旨意嫁与植兄丕)化作可望而不可求的洛水女神
      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0

      《洛神赋图卷》(复制品)
      东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1

《洛神赋图卷》
(复制品)
      东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2

《洛神赋图卷》(复制品)

      东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3


      《双龙纹画像砖》
      南北朝 南朝
      1957年河南省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土
      长38.7厘米,宽18.9厘米
      砖呈长方形,周边起凸棱。画面浮雕双龙图案。龙头上有长独角,毛发后披,鬃毛上竖,张口吐舌,舌分叉状如花叶,龙身拉长,有飘带状翼,蛇形尾,肢足分明,肢体变细,足三趾,飞扬的身躯充满活力,别致的龙翼,调节了龙身的单调,清俊超逸,一身傲骨,颇具南北朝造型风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4

      《万岁千秋画像砖》
      南北朝 南朝
      1957年河南省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土
      边框饰忍冬图案,中部有盛开的莲花。两边各有一只红绿颜色涂绘的振翅翘尾的怪鸟。右边兽首,引领高歌,旁题“万岁”;左边人首,发辫与两只大耳直立,旁题“千秋”。这一形象应为羽人,羽人主要是引导墓主人升天成仙,寓意着吉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5

      《吹笙引凤画像砖》
      南北朝 南朝
      1957年河南省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土
      此砖从墓门中揭出。画面以嘴含灵芝仙草的凤鸟为中心,右边站着披发持麈尾的浮丘公,左边是捧吹长笙的王子乔,画面讲述的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字子乔)吹笙引凤,后游于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炼,后在缑氏山驾鹤升仙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7-23 13:39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6

      《乐舞画像砖》
      南北朝 南朝
      1957年河南省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土
      边框饰卷草纹,画面为乐舞场面,右边两人梳丫髻,着宽袖襦,下着长裙,作舞蹈表演。左边四人头戴小冠,着交领宽袖长袍,或吹笙、或作抃、或击腰鼓、或摇鼗鼓,作舞蹈伴奏。上方以莲花、宝相花补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7

      《天马画像砖》
      南北朝 南朝
      1957年河南省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土
      画面为一匹飞行的天马,马首、龙身、虎爪,身生羽翼,昂首翘尾,奔腾在云海之上。天马也是古人理想的升仙工具。将其刻绘在墓葬中,当是墓主灵魂升仙的坐骑。整个画面极具动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8

      《虎画像砖》
      南北朝 南朝
      1957年河南省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土
      虎首蛇尾,身生羽翼,四爪刚劲有力,昂首翘尾奔走在云海之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69

      《玄武画像砖》
      南北朝 南朝
      1957年河南省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土
      长38cm,宽19cm,厚6cm.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7-23 21:3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070

      《牛车画像砖》
      南北朝 南朝
      1957年河南省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土
      长38cm,宽19cm,厚6cm.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41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01

     第六部分: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无论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还是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转折,其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均为前代所无法比拟。

第一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过300余年的分裂割据与民族融合,6世纪末,中国※※再次进入了一个兴盛的统一时代。隋唐以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为中心,统治疆域大大扩展,各民族间交往愈益密切,典章制度臻于完备,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成为继秦汉之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隋文帝杨坚像(公元541--604年)》
     据唐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摹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祖国的大地上(二)北京(1),正上图国博非洲雕刻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