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挑战现有对老子《道德经》中一段话的认识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965 回帖:8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73
主题: 82
帖子: 995
注册: 2005年10月
DSpirite 发表于 2014-4-29 08:39
道德经注 是魏晋时期的  那时候玄学盛行  不知道会不会断错句

会,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和郭店楚简都用事实证明,汉代是“德”在前,“道”在后,为《德道经》。而到了魏晋时期及以后却变成了《道德经》。而且今本第40章与第41章顺序搞反了。《老子想尔注》可能比《道德经注》更接近老子思想 ,但道家与道教并不是一回事。

所以今本第42章真是现在理解的那些内容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称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284
主题: 73
帖子: 8819
注册: 2009年2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这贴里的人好有才 佩服
本人也对道感兴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126
主题: 0
帖子: 647
注册: 2006年4月
道德经注 是魏晋时期的  那时候玄学盛行  不知道会不会断错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7.093
主题: 138
帖子: 2383
注册: 2012年6月
看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28
主题: 9
帖子: 663
注册: 2013年10月
slo※※※pir 发表于 2014-4-29 07:15
老子说话本来就是这样的好不好,没听过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吗?

孔子见老子。孔子问:“您最近可好?”老子说:“不过尔尔。”孔子问:“您的学问研究得如何了?”老子说:“陈陈相因,不甚了了。”孔子问:“听说您还给人讲课。”老子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孔子一听,老子是高人,每句都是叠字成语。于是说:“愿与君饮酒畅谈。”老子说:“咦?我的杯杯呢?”


超人,此回复使人解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587
主题: 52
帖子: 21409
注册: 2009年7月
内容贡献勋章
hyyan2008 发表于 2014-04-28 22:40
如果这样,应该为:
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或者,
道,生一,生二,生万物

绝不会罗里吧嗦的。...

老子说话本来就是这样的好不好,没听过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吗?

孔子见老子。孔子问:“您最近可好?”老子说:“不过尔尔。”孔子问:“您的学问研究得如何了?”老子说:“陈陈相因,不甚了了。”孔子问:“听说您还给人讲课。”老子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孔子一听,老子是高人,每句都是叠字成语。于是说:“愿与君饮酒畅谈。”老子说:“咦?我的杯杯呢?”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19
主题: 53
帖子: 2229
注册: 2011年7月
一,二,三
都是实在的东西,不是泛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73
主题: 82
帖子: 995
注册: 2005年10月
巨大防抖 发表于 2014-4-28 22:03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其贱之为本与,非也
是故不欲琭(lù)琭(lù)如玉,珞(luò)珞(luò)如石。

既然”万物得一以生“;为何后作不是“一生万物”,而是“三生万物”?显然这里的“一”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天”的最高境界是清,”地“的最高境界是宁,...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因此后面的“一”并不能简单理解成形容数量的词 本帖最后由 HelloLydia 于 2014-4-29 00: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272
主题: 14
帖子: 982
注册: 2006年5月
如果这样,应该为:
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或者,
道,生一,生二,生万物

绝不会罗里吧嗦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3
主题: 9
帖子: 1086
注册: 2011年10月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其贱之为本与,非也
是故不欲琭(lù)琭(lù)如玉,珞(luò)珞(luò)如石。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是 正确的断句。 本帖最后由 巨大防抖 于 2014-4-28 22:0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717
主题: 4
帖子: 2819
注册: 2006年9月
有意思啊有意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73
主题: 82
帖子: 995
注册: 2005年10月
数蛇的猫 发表于 2014-4-28 19:32
楼主的断句读起来好啊! 哈哈,开个玩笑。

若依楼下的解释,其实还是会回到理学上。

《道德经》是要说明什么问题?假如按楼主的断句,你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呢?

《道德经》准确的说是《德道经》,它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如同汉代的《白虎通义》。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
一:惟出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至高无上。
二:高也,凡二之属皆从二。
三:数名。天地人之道也。於文一耦二为三。成数也。凡三之属皆从三。
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解释,这是一个儒家的观点:“仁”,是从大到小,由高及低的继承。但孔子问道于老子,此时儒家思想没有完全形成,因此解读有误。
而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解释。这是一个对“道”的论述。“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就是“一生一,二生二,三生三,(万物)生万物“。更直白的解释就是:“天子生天子,诸侯生诸侯,大夫生大夫,百姓生百姓”,各个阶层都有各自的规则,“道”指得就是这种规则的总纲。符合当时的社会阶层的状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888
主题: 103
帖子: 3110
注册: 2001年6月
老子的道德经是要念的,断句断错会有先生纠正,这样流传下来的※※经标点符号标注是不会错的。即使错了,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也对了。
本帖由 iPad4,1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109
主题: 88
帖子: 3926
注册: 2005年7月
HelloLydia 发表于 2014-4-28 16:0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现有的解释象是从宋明理学衍化而来。
但古代是没有句读,因此原话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设,现在句读是标错了。那么老子的意思可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

如果是这样,直接“道、生万物”即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401
主题: 21
帖子: 4506
注册: 2005年8月
楼主的断句读起来好啊! 哈哈,开个玩笑。

若依楼下的解释,其实还是会回到理学上。

《道德经》是要说明什么问题?假如按楼主的断句,你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386
主题: 90
帖子: 4224
注册: 2010年12月
北极以北 发表于 2014-4-28 19:04
一一、二二、三三、分别是什么?

问得好,这个要从易经说起,你不觉得,拼来拼去就是先天八卦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52
主题: 19
帖子: 1098
注册: 2007年1月
一一、二二、三三、分别是什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31
主题: 2
帖子: 4111
注册: 2007年12月
hw2ei 发表于 2014-4-28 16:27
道法自然。  解释是道法于 "自然"。想了很久这个解释跟内容不搭,道为万物之本,自然为他所生,为何又法自然。

后来想明白了。道法自,然(然是语气词)。
道在自然之内,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自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1.044
主题: 19
帖子: 848
注册: 2008年9月
俺是来学习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17
主题: 2
帖子: 1646
注册: 2011年7月
多看看书吧,真诚的建议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126
主题: 0
帖子: 647
注册: 2006年4月
我怎么觉得有点思维惯性      类似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5.742
主题: 164
帖子: 6450
注册: 2002年7月
道法自然。  解释是道法于 "自然"。想了很久这个解释跟内容不搭,道为万物之本,自然为他所生,为何又法自然。

后来想明白了。道法自,然(然是语气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332
主题: 1
帖子: 502
注册: 2005年2月
见解独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73
主题: 82
帖子: 995
注册: 2005年10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现有的解释象是从宋明理学衍化而来。
但古代是没有句读,因此原话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设,现在句读是标错了。那么老子的意思可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挑战现有对老子《道德经》中一段话的认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