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初中几何即可证明所谓透视效果和焦距和无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2780 回帖:169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DQIMAGE 发表于 2017-1-21 21:34
要是他说得有道理,那么那些高深的东东也倒能衬托他的优秀。但就这么个简单的原理,他能给你扯到天远地远。如果在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都搞错了,后面的一堆小数点还有什么意义呢?

什么叫歪理?他就是来诠释什么叫读书读出来的歪理的 -- 一点没有追求真相的科学精神,愣是把任何他知道的经历过的都搬出来,就为了显示他的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 别人说的什么,他是不关心的。他关心的,是别人说的再多再好,也无法衬托出他的伟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63
主题: 106
帖子: 2411
注册: 2013年12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7-1-21 21:33
虚数?有啊!都在我们的脑子里、书柜里。四元数都可以有哈,是不是比虚数还“高级”?哈哈。

现实世界?那没办法,你见过没有厚度的“面”?还是没有宽度的“线”、还是没有长度的“点”?没有这些,哪来“完备”的物理空间?哪来的现实版无理数?呵呵。

想不通吧?使劲想!


你看,他又来了吧。扯得越来越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63
主题: 106
帖子: 2411
注册: 2013年12月
琅琅 发表于 2017-1-21 13:05
没想到你的理解力这么低,我再说得清楚一些吧
对于拍建筑而言,如果横拍要用24mm才能拍下,那么理想的接片方式是在相同的距离铺一条跟外立面平行的轨道,然后在轨道上移动相机用35mm竖拍接片,透视变形会小很多。但如果用28mm竖拍接片的话,在边缘不重叠的前提下,接片的成功率会比35mm低,因为画面边缘水平方向的放射状拉伸变形更严重
如果你觉得在楼底拍难以理解的话,那我改成在另一幢等高的楼的中间位置拍好了


你的方法我认同,但不同意你说28会比35形变更严重。

实际上28mm竖拍,严格拼成3:2的画面的等方面,视角会和20mm接近。但你在拼接的时候,肯定会保证尽量多的重叠。实际上,在考虑到了拼接后必然有一些边角的裁切,28mm可能比35更适合。

当然,如果你考虑到畸变,或者镜头的素质的话,那35mm的畸变普遍会比28mm轻微。但如果不是非常严格的拍摄,28反而会更容易成功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4
主题: 29
帖子: 870
注册: 2013年3月
现在想想,有些人初中学几何时就没过关,现在再让这些人来理解几何问题确实有点难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4
主题: 29
帖子: 870
注册: 2013年3月
DQIMAGE 发表于 2017-1-21 21:24
你其实说的还是视角大了。视角大,包含的立体空间也大,拍得也宽,画面里面近的物体,远的物体也多,而且广角一般都是会找一些前景比较近的场景来拍,这样自然就更能体现近大远小的特点了。

我还是喜欢用这张图来说话,广角包含的内容多,有近景,有远景,自然就体现出来透视感了(这种透视感还是近大远小),但框中的那一部分,用中焦拼的,没有更近的前景做对比,自然就没什么透视感了。
他们看东西还是停留在表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7-1-21 21:33
虚数?有啊!都在我们的脑子里、书柜里。四元数都可以有哈,是不是比虚数还“高级”?哈哈。

现实世界?那没办法,你见过没有厚度的“面”?还是没有宽度的“线”、还是没有长度的“点”?没有这些,哪来“完备”的物理空间?哪来的现实版无理数?呵呵。

想不通吧?使劲想!

你今天吃饱了?撑着了没有?哈哈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4
主题: 29
帖子: 870
注册: 2013年3月
DQIMAGE 发表于 2017-1-21 21:11
个人非常欢迎理性的讨论,即使意见不同。

但有些老法师,你说一,他说二,你说基本的原理,他能扯蛋扯到不知所云的地方去。典型的就是@九里桥 这种。一个简单的透视被他扯出了十万八千里了。

楼主说的透视,就是物体近大远小的比例程度。离观察物近,物体就显得大,离物体远,物体就显得小。一近一远两个物体,观察距离一定,这两者的大小比例就一定了。纽摄上的例子,一行200人的直列,如果隔得比较近观察。第一个人比最后一个人高很多。但如果隔了很远,比如阅兵时候,隔了很远看那些方阵,第一个人和最后一行的人,高度差得不多。

距离一定,比如隔一米拍200人的直列,无论用什么相机,什么镜头拍(前提是能拍得下),远近物体的近大远小的比例是一样的。如果你用全幅镜头的中焦拍出来的画面,最后一个人是第一个人的一半高,那么,你换什么镜头,相机,这个比例都不会改变。

在讨论中有另一种说法的透视效果,广角的透视效果强,长焦的透视效果弱。我理解这个其实是视角。视角宽,包含的物体多,实际上的立体空间也大,那么,也就有更多可能将远处的景色包含进来。从而更加突出体现近大远小。

其实这个帖子也就是在讨论了这两个基本的东西。如果将透视和视角混淆了,再加上焦距,等 ...
在一堆变化的量中找出本质的联系,这也是一种能力,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63
主题: 106
帖子: 2411
注册: 2013年12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1 21:26
还没看出来?他就是来瞎扯秀优越的,你说什么他都能扯远了。-- 他要是懂什么是大家所谓的“正面”,那他不是显得和我们大家一样的弱智了。哈哈 :-)

要是他说得有道理,那么那些高深的东东也倒能衬托他的优秀。但就这么个简单的原理,他能给你扯到天远地远。如果在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都搞错了,后面的一堆小数点还有什么意义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1 20:42
你高考数学考了满分,上了八流大学,学了一肚子玄学,知道了无理数原来不存在?那虚数更是子虚乌有了?整个科学都是脑残的笑话?你的脑子,果然是被满分考糊了。呵呵  :-)
虚数?有啊!都在我们的脑子里、书柜里。四元数都可以有哈,是不是比虚数还“高级”?哈哈。

现实世界?那没办法,你见过没有厚度的“面”?还是没有宽度的“线”、还是没有长度的“点”?没有这些,哪来“完备”的物理空间?哪来的现实版无理数?呵呵。

想不通吧?使劲想!

本帖最后由 九里桥 于 2017-1-21 21:3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63
主题: 106
帖子: 2411
注册: 2013年12月
DQIMAGE 发表于 2017-1-21 21:24
你其实说的还是视角大了。视角大,包含的立体空间也大,拍得也宽,画面里面近的物体,远的物体也多,而且广角一般都是会找一些前景比较近的场景来拍,这样自然就更能体现近大远小的特点了。

我还是喜欢用这张图来说话,广角包含的内容多,有近景,有远景,自然就体现出来透视感了(这种透视感还是近大远小),但框中的那一部分,用中焦拼的,没有更近的前景做对比,自然就没什么透视感了。


忘记放图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DQIMAGE 发表于 2017-1-21 21:11
个人非常欢迎理性的讨论,即使意见不同。

但有些老法师,你说一,他说二,你说基本的原理,他能扯蛋扯到不知所云的地方去。典型的就是@九里桥 这种。一个简单的透视被他扯出了十万八千里了。

楼主说的透视,就是物体近大远小的比例程度。离观察物近,物体就显得大,离物体远,物体就显得小。一近一远两个物体,观察距离一定,这两者的大小比例就一定了。纽摄上的例子,一行200人的直列,如果隔得比较近观察。第一个人比最后一个人高很多。但如果隔了很远,比如阅兵时候,隔了很远看那些方阵,第一个人和最后一行的人,高度差得不多。

距离一定,比如隔一米拍200人的直列,无论用什么相机,什么镜头拍(前提是能拍得下),远近物体的近大远小的比例是一样的。如果你用全幅镜头的中焦拍出来的画面,最后一个人是第一个人的一半高,那么,你换什么镜头,相机,这个比例都不会改变。

在讨论中有另一种说法的透视效果,广角的透视效果强,长焦的透视效果弱。我理解这个其实是视角。视角宽,包含的物体多,实际上的立体空间也大,那么,也就有更多可能将远处的景色包含进来。从而更加突出体现近大远小。

其实这个帖子也就是在讨论了这两个基本的东西。如果将透视和视角混淆了,再加上焦距,等 ...

总结的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63
主题: 106
帖子: 2411
注册: 2013年12月
索楼大法师 发表于 2017-1-21 20:37
理论是理论 实际是实际,定点拍照 超广拍一个房子  长焦拍一个苹果  一个房子和一个苹果对比个什么?


要用相同的场景做比较。

你离房子比较远(比如100米),放一个苹果,在苹果前面(比如一米)再放一台相机,这三者的位置固定。那么,你不管怎么拍,苹果和房子在画面中的比例就是一定的了。不管你用长焦,还是广角,是大底,是小底,还是手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DQIMAGE 发表于 2017-1-21 21:17
你别和他扯这些了。他巴不得你扯这些呢。这样就可以避免正面回答问题了。

还没看出来?他就是来瞎扯秀优越的,你说什么他都能扯远了。-- 他要是懂什么是大家所谓的“正面”,那他不是显得和我们大家一样的弱智了。哈哈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63
主题: 106
帖子: 2411
注册: 2013年12月
燕啤大马甲 发表于 2017-1-21 10:57
我已经很详细地阐述过了。

你自己承认长焦距透视关系对比不强烈,焦距长了当然透视效果变差了。还有什么话说呢? 标题的结论错误,帖子证明的是几何透视,不是透视效果。图你也看了,
你用长焦,连消失点都找不到了,你如何能画出透视图都是个问题,还怎么和广角论透视效果一样?

你不要在执拗下去了,
大家都知道广角镜头除了增加视野范围纳入更多的景物(长一点的焦距镜头后退足够远也能基本做到)之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突出透视线条,突出透视效果(这是长焦镜狭小的视角无法做到的)。

说透视效果和镜头焦距无关,无论如何是不可以的。你应该修正你的看法,不要像前面泡菜所批评的那样刻舟求剑,无视客观实际操作的经验。

你其实说的还是视角大了。视角大,包含的立体空间也大,拍得也宽,画面里面近的物体,远的物体也多,而且广角一般都是会找一些前景比较近的场景来拍,这样自然就更能体现近大远小的特点了。

我还是喜欢用这张图来说话,广角包含的内容多,有近景,有远景,自然就体现出来透视感了(这种透视感还是近大远小),但框中的那一部分,用中焦拼的,没有更近的前景做对比,自然就没什么透视感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63
主题: 106
帖子: 2411
注册: 2013年12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1 20:59
大神您只是“学生”? 不可能吧 。 。。呵呵 :-)

你别和他扯这些了。他巴不得你扯这些呢。这样就可以避免正面回答问题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1 20:59
大神您只是“学生”? 不可能吧 。 。。呵呵 :-)
占了老师的光哈,老师当年好像是神马高考命题委员会还是神马组织委员会还是什么玩意的神马主席还是神马主任。所以学生跟着也倍有面子。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63
主题: 106
帖子: 2411
注册: 2013年12月
个人非常欢迎理性的讨论,即使意见不同。

但有些老法师,你说一,他说二,你说基本的原理,他能扯蛋扯到不知所云的地方去。典型的就是@九里桥 这种。一个简单的透视被他扯出了十万八千里了。

楼主说的透视,就是物体近大远小的比例程度。离观察物近,物体就显得大,离物体远,物体就显得小。一近一远两个物体,观察距离一定,这两者的大小比例就一定了。纽摄上的例子,一行200人的直列,如果隔得比较近观察。第一个人比最后一个人高很多。但如果隔了很远,比如阅兵时候,隔了很远看那些方阵,第一个人和最后一行的人,高度差得不多。

距离一定,比如隔一米拍200人的直列,无论用什么相机,什么镜头拍(前提是能拍得下),远近物体的近大远小的比例是一样的。如果你用全幅镜头的中焦拍出来的画面,最后一个人是第一个人的一半高,那么,你换什么镜头,相机,这个比例都不会改变。

在讨论中有另一种说法的透视效果,广角的透视效果强,长焦的透视效果弱。我理解这个其实是视角。视角宽,包含的物体多,实际上的立体空间也大,那么,也就有更多可能将远处的景色包含进来。从而更加突出体现近大远小。

其实这个帖子也就是在讨论了这两个基本的东西。如果将透视和视角混淆了,再加上焦距,等效,底,一堆概念,就更容易造成不同的理解。

欢迎辩驳,但请别再扯一些有的没的东西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索楼大法师 发表于 2017-1-21 20:37
理论是理论 实际是实际,定点拍照 超广拍一个房子  长焦拍一个苹果  一个房子和一个苹果对比个什么?

拍房子的时候前面就没有苹果???

-- 房子和苹果相对大小才是透视。两个照片你盯着不同的东西看,楞能看出透视来?这样的“实际”,我也就呵呵了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7-1-21 20:52
阅卷学生!当时老师不够,被“抓”去凑数了。呵呵。

大神您只是“学生”? 不可能吧 。 。。呵呵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7-1-21 20:42
高考还有难易之分吗?真没关心过这个,所以不知道。呵呵。

你说的是 84 年吧?网上这样说的。那年我碰巧参加了数学高考阅卷,挣了点小外快。全国统考吧?当时我们的阅卷点设在清华。内容当然不记得了,不过真不知道那就叫做难,至少当时没有这个印象。呵呵。

是呀,满分大神在前,自然没有难度了 -- 别说再难的数学卷,就是科学理论,也都是人类脑残的结晶,哪里有您洞察人工智能的未来,掌握了超越大脑极限思维的智慧钥匙的超人的认知,更加全面呀。呵呵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1 20:47
我哪里牛逼了。前面有牛逼的阅卷老师在,你去问他就行了 -- 我可不敢说自己的脑子超越了科学,找到了新的透视效果 。。。

阅卷学生!当时老师不够,被“抓”去凑数了。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Jian 发表于 2017-1-21 20:36
看你很牛逼的样子,那你来说说什么是透视效果?透视效果和焦距有没有关系?

我哪里牛逼了。前面有牛逼的阅卷老师在,你去问他就行了 -- 我可不敢说自己的脑子超越了科学,找到了新的透视效果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7-1-21 20:29
8 流,OK?呵呵。


你高考数学考了满分,上了八流大学,学了一肚子玄学,知道了无理数原来不存在?那虚数更是子虚乌有了?整个科学都是脑残的笑话?你的脑子,果然是被满分考糊了。呵呵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1 20:17
来秀学历了?你30年前上的是几流工科大学呀?我考的那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难的一年高考数学卷 -- 你自己去查查吧 。。。

高考还有难易之分吗?真没关心过这个,所以不知道。呵呵。

你说的是 84 年吧?网上这样说的。那年我碰巧参加了数学高考阅卷,挣了点小外快。全国统考吧?当时我们的阅卷点设在清华。内容当然不记得了,不过真不知道那就叫做难,至少当时没有这个印象。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43
主题: 6
帖子: 339
注册: 2016年2月
理论是理论 实际是实际,定点拍照 超广拍一个房子  长焦拍一个苹果  一个房子和一个苹果对比个什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121
主题: 55
帖子: 5170
注册: 2002年2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1 20:17
来秀学历了?你30年前上的是几流工科大学呀?我考的那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难的一年高考数学卷 -- 你自己去查查吧 。。。
看你很牛逼的样子,那你来说说什么是透视效果?透视效果和焦距有没有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1 20:17
来秀学历了?你30年前上的是几流工科大学呀?我考的那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难的一年高考数学卷 -- 你自己去查查吧 。。。
8 流,OK?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7-1-21 20:12
你高考过了几年了?现在就去重考一回,你敢说你数学能拿多少分?楼主能及格吗?我不太相信。

我已经 30 大几年了,大学专业也扔了将近 30 年了。我不敢说再拿一次满分,90 分总是唾手可得吧?

来秀学历了?你30年前上的是几流工科大学呀?我考的那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难的一年高考数学卷 -- 你自己去查查吧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1 20:03
是呀,中国就是你这样的,连初中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整天就会YY自己有一天能成为贡献世界第一的科技创新总量的文盲!

你高考过了几年了?现在就去重考一回,你敢说你数学能拿多少分?

我已经 30 大几年了,大学专业也扔了将近 30 年了。我不敢说绝对保证再拿一次满分,90 分总是唾手可得吧?

本帖最后由 九里桥 于 2017-1-21 20:1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22
主题: 0
帖子: 9736
注册: 2002年10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7-1-21 19:57
是啊,中国学生的“初中生科学”水平世界第一,数学物理奥林匹克成绩令世界侧目,所以才能以世界第一的科技人员总数,贡献世界 20 位以后的科技创新总量(前 8 名以后的国家的贡献量都可以忽略不计)。

是呀,中国就是你这样的,连初中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整天就会YY自己有一天能成为贡献世界第一的科技创新总量的文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初中几何即可证明所谓透视效果和焦距和无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