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的中大画幅相机集锦 资料收集贴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6418 回帖:14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xuyt 发表于 2020-3-18 06:52
不错。


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15.478
主题: 198
帖子: 141599
注册: 2009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Phone XS Max
★ ILCE-7M2
★ LM-G710VM
不错。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宾得太苦玛七大师镜头

在《The Ultimate Asahi Pentax Screw Mount Guide1952-1977》一书中,

作者提到太苦玛镜头的大师级作品有以下的几支:

1)非球面镜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85mm

3)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100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5)SMC TAKUMAR-ZOOM 1:4/45~125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4.5/85~210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6.7/135~600m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湿版法与干版法简介

  1、 湿版法与干版法简介

        一、湿版法 (一)什么叫“湿版法” 所谓湿版法,其实就是玻璃底板必须趁其上的化学涂料还湿时显影的一种方法。火棉胶法亦叫“湿版法”。  

      (二)“湿版法”的※※

       1.最初的假设人们想得到的是既像达盖尔法拍摄的照片那样具有清晰的影像、细致的影纹,又像卡罗法那样能便宜、迅速地印出许多的照片,于是,有人提出了用透明片基代替纸基制作负像片的设想。

        2.“蛋清玻璃”摄影法 19世纪时,制作透明片只有玻璃可用。然而,感光药品怎样才能附着在玻璃上呢?人们开始寻找一种透明的粘合济,它既可以将感光化学材料附着于玻璃板上,又能经得住显影、定影的冲洗。人们首先想到了用蛋清作粘合剂。 1847年,尼埃普斯的侄子圣-维克多(Saint-Victor)首先取得了“蛋清玻璃”摄影法的专利权。然而,混合于蛋清之中的感光药品极有限,曝光约需5至15分种,不适于拍摄照片。但是,它对于制作“蛋清相纸”并用于洗相片和制幻灯片还是很适宜的。  

       3.火棉胶(湿版)摄影法 1851年,英国伦敦的一位雕塑家阿切尔发现将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胶,再把碘化钾溶于火棉胶后马上涂布在干净的玻璃上,装入照相机曝光,经显影、定影后得到一张玻璃底片。火棉胶调制后须立刻使用,干了以后就不再感光,所以这种摄影方法称为“湿版法”。湿版法操作虽然麻烦,但成本低,仅为银版法的十二分之一,曝光比银版法快,影像清晰度也高,玻璃底片又可以大量印制照片。该工艺兼具达盖尔法的精细和卡罗法的方便复制,这项技术在摄影行业中独领风骚三十余年(1850-1880)。在此期间,肖像摄影艺术迅猛发展。19世纪70年代,火棉胶湿版法受到了玻璃干版的竞争,并在1880年前后被工业生产的溴化银干片取代。  

      (三)“湿版法”的发展

       1.安布罗版照片当显影好的底版被衬以一块黑布或黑纸时,底版上的影像就以正确的方式呈现。这种火棉胶正像法被称为安布罗版照片(ambrotype)。  

      2.锡版照片 火棉胶被倒在上了清漆的铁片上显影所得的影像锡版照片。  

      3.立体照片  

        二、干版法  
       (一)干版法的发明  1.人们期望一种涂布能“干”用的材料,在商店里可以买到,并可以随时装入照相机拍照。  1868年,W.H.哈里森提出了使用胶棉明胶来替代胶棉乳剂的设想。  
       2.1871年9月,英国的一位医生马多克斯(Maddox)在《英国摄影》杂志上介绍了自已的研究成果:以糊状的明胶为材料的溴化银乳剂,趁热涂在玻璃上,干燥时,不会像火棉胶那样发生结晶现象。其他人在试验马多克斯的方法时,又发现在配制乳剂过程中,延长加热时间,可使乳剂光敏度大大提高。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干版拍照影像质量好,性能稳定,感光度强,在室外曝光时只需要1/25秒,且不一定要用三角架,外拍时便于携带,也不必再带上“暗室”、帐篷和药品等一大堆笨重的物品了。    
      (二)干版法的原理  
       1.溴化银(AgBr)是干版法的主要原材料。有感光性,遇光分解,形成极小颗粒银核,含银核的AgBr易被还原剂还原为金属银而呈黑色。用于制摄影胶卷和感光纸。  
       2.印相纸上一般涂一簿层含有细小溴化银的明胶。  
       3.摄影时强弱不同的光线射到底片上时就引起底片上AgBr不同程度的分解。
       4.分解产物溴与明胶化合。  
       5.银成为极细小的银核核析出底片上。
       6.哪部分感光强AgBr分解就越多那部分就越黑。  2AgBr==光照==2Ag+Br2    
      (三)干版法的发展与演变  然而,人们还是不满足,越来越多的摄影者希望能够有连续拍摄而不必来回更换干版的新摄影材料,同时,强感光度干版的出现也促使了新型手持照相机的问世。美国一家银行的一位24岁记帐员、业余摄影爱好者伊斯曼(Eastman)发明了一个干版涂布机,并于1880年开设了“伊斯曼干版公司”。  摄影要普及必须具备轻便、价廉、操作简易的照相机和感光片。经过几年的奋斗,他于1888年6月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架“柯达”(Kodak)照相机,次年生产了成卷的软质胶片。“柯达”照相机的体积小,便于携带,能拿在手中拍摄。照相机内装有一卷6米长的软片,能拍摄100张直经2英寸半的底片,曝光速度为1/25秒,固定焦距,光圈为F9,2.5米以外的景物都能拍摄清晰。上好弦后,摄影者只要取景按快门就行了。软片胶卷是事先装在照相机里的。当摄影者拍完100张底片后,即可将照相机寄回柯达公司,由柯达公司将胶卷取出冲印成照片,再将照相机装上新软片,连同照片寄还本人,而且价格好比较合适。  1891年,伊斯曼公司又制造出摄影者自己能装卸的胶卷。  溴化银底片可以工业化生产,方便了摄影,加上新出现的小型手提相机,吸引了众多业余爱好者。在即将进入20世纪时,电影和其他动态摄影也都依靠溴化银快照技术。 溴化银乳剂终于使我们捕捉到了瞬间动作。  

湿版法与干版法简介

       美国某银行的一位24岁的记账员是个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他高瞻远瞩地预见了明胶干版取代当时流行的笨重而庞大的湿版摄影的趋势,在1879年发明了一种乳胶涂布机,并在纽约罗彻斯特租下一栋楼房的房顶,从此开始批量生产摄影干板。
       这个小伙不断的改进感光术,1886又研制出卷式透明感光片。他就是乔治﹒伊斯曼。

银色的明胶干板的过程


一言以蔽之:不是一个印刷过程中,象所有其他液体乳化技术,而是一个在该相机技术,补充了湿板的过程。
Dryplate过程 虽然出现了火棉胶湿板摄影抬头的兴趣,部分原因是由于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兴趣上升,银明胶干板进程并未受到重视。 1871年开发中,这个过程是更为实际的过程比前湿火棉胶 ,是胶卷直接先行者。 人们可以倒在玻璃板上乳液,允许它干,携带expeditions是关于上,开发时间和数额的合理范围内,没有暗房需要携带等,这对我来说是特别实用,因为这么多的我工作范围(旧金山)城市,和一台便携式暗室是相当多的问题了。

我在研究干板进程的目的是要了解和再现19世纪后期的特征看摄影。 近代以来乳液是全色,并除其他外防光晕衬垫,它们的外观是完全不同的。 我试图找到一个蓝色敏感的电影,尤其是在玻璃上,都毫无效果,等等,我认为我会创造我自己的。 有一次,我了解到,液体光,其实是蓝色的敏感只(不正色)我下定了决心继续。 当然,乳液使用一个现成的一条捷径,但非常值得的,尤其是因为我的工作空间几乎没有在家中,让我自己按照原规格的乳液。 如果这样做,用一切手段,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带来起死回生下一步。

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几个分散来源的合成,但这些与其他来源的干板底片只有通过交易。 他们主要担忧的是所有的可能性银明胶乳剂,而我关心的是专门的干板程序,以及如何能够在困难条件下完成的空间和有限的 。 我不想假装是在这个问题最终的权力,我知道,每一步有替代品;为简单起见,基本上只是我的指示,我使用的程序,但。 替代方案,请随时在自己的试验和/或阅读书目的来源。 这篇文章只不过是更实际的起点。

安全
除了 ??使用化学品的手套 ,而处理照片, 照片始终保持烹饪器皿用具分开 。

任何容器或器皿用这些化学品不应该用于烹调后 ,没有他们不管你多么可能已经清除。 唯一的例外,我提出的是,因为这是一个食品与明胶本身。 我使用的是搅拌,溶解明胶自行烹饪勺,另一个“照片”的混以铬明矾固化剂和光弗洛它勺子。 液体光乳液是比较安全的,它被酚类免费所有,但它是明智的对待与尊重它也只是像任何其他化学品的照片。 更多的健康和安全说明。

需要准备的物品
大画幅相机 (至少9x12cm / 4 × 5“)。
玻璃盘持有人 (持有人现代表膜太薄,持有相对厚的玻璃)。 这些都不是制造了,所以你必须找到他们使用。 我发现易趣(古董和艺术节)我的。 有时一台旧相机将带着板持有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买了1899年亚当斯与西湖型摄像机。
玻璃板 。 他们应该尽可能薄(2mm的或1 / 16的最大“)。 这些都是很容易找到任何玻璃工店,但可能将不得不进行定制,以适合的板块持有人。 超薄,照片级玻璃也已经推出,但价格昂贵,对医疗/科学使用的意思。
普通,无味家庭明胶 ,或者更高档照相明胶硬进来开花(250)或软(75)。 家用明胶拥有约150开花,一般不纯净,更难以预测。 我发现它非常有效的subbing层,只要我添加铬明矾。
铬明矾为硬化明胶 。 这是可在摄影家在美国的药物。
注:甲醛为基础的固化剂,它是酸性的,不得使用,直至固定舞台! (见第19段)。
润湿剂,如柯达弗洛光 。
蒸馏水 ,自来水,但可能在时间足够了。
液体光或其他液体乳液 。
请注意,我还没有尝试过的类型变量对比的是,所以我担任本类型的讨论,一个是使用这个简单的分级对比。 主要设计为打印乳剂,液体光似乎有一个对比,平均约3当相机中使用的。 我发现这非常令人满意,达到了经典的“看”,但它确实意味着它有一个很短的灰度(见暴露下文)。
安全灯使用柯达主管过滤器 (琥珀色),或1A(红色)滤波器。
光紧房间 ,在我的情况下,一个很小的壁橱。 没有自来水是必要的,尽管它是可取的。
量匙或尺度 。 再次,请从这些单独的烹饪器皿。
搅拌桨 (木咖啡搅拌器是非常有用的)。
盒子做好) 光紧盒干燥板 (打印纸。
橡胶手套 。
暗室温度计 。
塑料托盘的发展 。
纸的开发 ,如爱克发Multicontrast开发,Neutol,或Dektol等
柯达硬化固定器 。 不要使用含固定液体光硫代硫酸铵快速固定器。 此特定的乳液只使用硫代硫酸钠(海波)固定器。 对于SE - 1型乳化液(Luminos)我相信,任何固定器都行。
通用固化剂 ,建议(待补到已经硬化固定器)。 如果没有固化剂乳化升空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从玻璃。 请记住,这不是一个现代的,复杂的,薄乳胶膜。 它在开发过程中与水膨胀并变得非常柔软。 硬化剂将保护它在开发过程中。
程序
戴上橡胶手套的全过程在此 ,以保持玻璃表面的皮肤接触油来使用。 这将导致※※斑点的地方乳液不会扩散均匀。

一 洗玻璃。第一,擦洗玻璃板用百洁布和粉末洗衣粉。 这将消除油性薄膜通常是在制造过程后,目前的玻璃层。 请注意,洗涤前,水就会离珠玻璃表面,因为它是它击退,但洗涤后的水应在表面均匀地流 。 一旦这个完成,奠定了打击玻璃板垂直表面干燥。 我发现,他们没有干之前,下一阶段完全。

2 层的制备subbing(照明下进行正常)。 至关重要的是, 初步subbing层附着在玻璃 ,否则只会乳剂层中分离托盘的发展。 虽然也可以工作清漆, 传统的明胶subbing层是最有效的 。 此外,它可将其漂白如果要重复使用的玻璃。 下面的食谱是我用了4个4 × 5“车牌一批,但更可能与此板处理量:

答:烧热50毫升。 蒸馏水至50摄氏度(约125华氏度)在一个烧杯的最大值。 然后倒入1克。 (1 / 4茶匙)将这种水铬明矾,搅拌桨与标准暗房,直到解散。 如果没有这种硬化剂subbing层荷叶边,有时往往是在完全独立的玻璃托盘的发展,所以小的费用是值得的。

二撒上3.5克。 表面上的二三六毫升的明胶。 (1杯)的蒸馏水。 让这10-15分钟左右,使明胶可以肿起来。 然后将混合物加热到明胶被解散。 到第三个容器,倒入是摄影只使用指定的内容。

C.添加5毫升。 (1茶匙),铬明矾硬化剂溶液(从步骤一)明胶溶液,使约240毫升总计。

D.先加入约。 15毫升。 (1汤匙)的照片弗洛此相同的混合物,使约。 二五五毫升。 明胶/铬明矾照片/ FLO解决方案。

大肠杆菌虽然还是热的解决办法是,倒入盘子在玻璃和玻璃均匀分布的倾斜。 因为它并不总是容易看到的表面有明胶,我继续前进,倒在两个表面明胶。 一旦这样做,仔细斜靠在一个垂直的玻璃表面干燥。 为了防止在下端收集我流掉的大部分,让多余的表面冷却,然后将它放在垂直有点多余的明胶。 允许板,至少在6-8小时干燥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进行。 镀铬明矾溶液(四五毫升。遗留下来)将只保留了约一天,所以应该予以处置。 为什么浪费? 因为我不能准确地测量一个较小的数额。 我把剩下的任何明胶/铬明矾中的一两天的情况下,我想使更多的板冰箱/照片FLO解决方案。 经过三年或更多天失去了这个解决方案应该是有益的性质和处置。

3 浇注乳液 (步骤照明行政长官根据安全)。 这几乎是不需要使用任何一届会议期间的乳液的全部内容,因此建议,只有最小的金额进行加热,然后“转自”为未来使用较小的容器。 我用空,轻紧35毫米。 电影罐占据着约30毫升。 每个。

答:倒入5毫升。 的照片弗洛到每个菲林筒。 这将允许乳液流过的玻璃表面更好地克服抗拒点。 我曾经尝试没有照片,弗洛的工作只是为了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它是灾难性的;生活和学习。

二水浴加热至约50度。 (125F.)。 我经常去超过这一数额(约140F)。为了节省往返到厨房加热。 一个温度控制单元将是有益的。

C.将轻集装箱液倒在水里洗澡,并允许它热了起来。 不要摇晃瓶子,否则会形成泡沫。 一旦有足够数量的乳液变成液体,倒入35毫米。 片罐。 关闭在未来使用冰箱储存瓶,但尽量不要加热超过三,四次,否则将雾。 认为已进入小罐倒出乳液是指现在都可以使用,或者在不久的将来。

四现在,地方小,乳液罐(含帽紧)水浴在右侧,以使50度以上的热备份。 一旦这个完成(经验会告诉您,当乳液是液体流动不够好,我就越不能说),脱下帽子,非常小心地用木棍搅拌咖啡搅拌器乳液及照片弗洛在一起。 搅拌几乎不可避免地造成泡沫,但如果小心泡沫做的事是相当小,在较小的打印不起眼。 另一种方法是从我的痛苦经历,很不平衡的上盘乳液分布。

五假设乳化温度,没有冷却的太多了,你准备倒板乳剂对了。 虽然有些建议事先加热玻璃,以帮助传播乳液,我不建议,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明胶subbing层融化。 此外,它在一个已经复杂的过程额外的步骤。 信不信由你,我想保持这种简单!

倒到玻璃的中心乳液,然后倾斜玻璃,以遍布整个表面的乳状液。 这是凌乱的工作。 我戴上手套,倒在一个发展中的托盘,并有一条毛巾方便。 此外,报纸在地板上的传播是一个好主意。 但是,不要惊慌。 把你的时间。 这是一个学习的技能,需要一些练习,而且,液体光有一个安全灯高耐受性。 乳剂的部分将流入到背面的板块。 删除为这个实际得多。 少量的乳液在背面还不是一位严重的问题,并在开发阶段我刮出现超额关闭(见发展节)。

一旦乳液在表面均匀地分布我认为盘接近安全灯,检查一个短时期的。 如果我看到任何大的空气袋/气泡,我轻轻吹他们,直到他们靠拢到的板块边缘。 一旦不满意,我也必须这样做更好,我把一个空的光发紧,烘干箱的玻璃盘。 我宁愿等待装货前在板材持有人(下safelighting),其中包含48小时。

曝光
液体光是一个缓慢的乳液 ,甚至比扩大的文件,但相对于现代电影它是冰川。 我开始了一类1个ISO的胶片速度的假设。 是的,1。 不过,我很快发现,这是越接近1 /件2。 这意味着,我给一个2秒的曝光@晴天f/16在明亮的主题时,是直接由太阳点燃。 与延长烘干,我发现干燥24小时给我1 / 4左右国际标准化组织,48至72小时1 / 2 ISO和5天以上,它带来了高达约1个ISO感光度增加。

对比度是没有显着影响,因此要格外小心深阴影区,这乳液不记录以及在低寄存器...或者较高的数值为此事。 这个简短的灰度,部分原因是它是一所,部分是由于开发时间短(远低于3分钟),它允许膨胀或收缩小纬度打印乳液。

曝光要准确,因为你在开发过程中无法克服恶劣的风险。 更感光乳剂,软印刷开发工作将缓解这个问题的一部分。

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在本荣一直对我很好 ,但有时它并没有,我很遗憾地说,我不能总知道为什么。 有一次,那是因为我已经让板块为两个多星期前,使他们干的,这其中有雾。 因此,我更喜欢公开板尽快 。

为了加快乳液你不妨热一下摄氏度几个小时,约60浇筑前名牌上。 这是一种选择,但没有更多。 我不练了。 还有就是破坏乳液的风险,以及1 / 2国际标准组织慢的速度非常接近,在1870年什么乳液的人。 这实际上是一个在我看来是件好事,因为它迫使摄影师的时间内工作的局限。 你开始真正体会到早期摄影师精细工艺。

发展
由于一个可以工作在安全照明, 加工其实是很容易的。 发展类似到打印 :我一直在使用爱克发Multicontrast开发,但开发者可能更柔和一个更好的选择。 柯达Selectol尝试软,或爱克发Neutol暖脱下,否则反差图像的边缘部分。 乳液放在开发板一侧朝上,不要交错。 使用手套,而不是钳。 前停止使用水硬化固定器固定在浴缸。 添加一点点的硬化剂的固定器是一个很好的保险政策,即使它需要更长的时间固定发生。 我给15-20分钟为一个固定的后果。 洗涤时间为40分钟,但它使用低血糖清除剂,大约一半。 干,你会打印 。 在清洗期间,我关闭任何多余的明胶和关闭的板背面乳液刮掉。 钢丝绒效果很好,如果你不介意把在玻璃小划痕(划痕不显示在打印,除非你是一个伟大的扩大程度)。

印刷
我的盘子上大多数打印以及#1或2个过滤器,但是这很可能是不同的,如果我板材加工过程中使用较软的纸的开发,只是还没有得到身边呢。 天空几乎总是把所有的白色,而前景一片漆黑。 因此,始终暴露在地面,而不是天空。 忘记天空;它应该是白色,否则打印不会看维多利亚! 联系打印是很容易的,但扩大更困难,因为缺乏适当的载体阴性 。 我在我自己简单的纸板出来,他能很好的罚款。

注意周围的树木,明亮区域 。 这是由光的散射,从层到中间色调突出 ,由于缺乏光晕的反。 此外,图片的白色底线是由于在解除发展的乳液期间关闭。 固化剂使用的防止这一点 。 这是一个明显反差的液体轻的问题,但也有一些照顾,仍然可以进行打印。

在黑暗的角落下降不是因为光过或渐晕,而是没有足够的乳液的覆盖面 。 再次,在这种早期的尝试我忽略明胶固化剂在使用,这导致了发展的起重期间乳液 。 黑暗的斑点大多是由于地区性的乳液。 清洁是一个真正的加! 还要注意的“白”巨石以图片的权利。 这几乎是关闭的规模和需要焚烧以柔和,虽然小细节将是可见的。 然而,几乎总是有一些缺陷。 绝对没有任何缺陷,最后打印旧的或可能不看国产,这将是一种耻辱,你不觉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在选购迪尔多夫时应注意以下儿点:

1)首先辨认相机有没有翻新过.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翻新的相机的价值并不业于新品.我所要强调的是”成功翻新,现时在美国还有一位前迪尔多夫公司的技师(Mr.Ken Hough) 在维修客户的相机, 因为使用原厂配件的关系使的维修费用相当昂贵.我在市场上看到的翻新机大多属于自行删漆处理的,在稳定性上大打折扣.因此还是尽可能买一台原味的心理更路实.
2)相机的底板必需保持完整,不要有任何的裂痕.早期的机型没有金属底托,但在市场上还是买的到的.
3)早期的机型前组没有摇摆功能,需要的用户要分辨清楚.
4)不要用水清洗原厂的磨沙对焦屏不然的话上面的网格将然无存.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人会觉的相机的后组会有轻微的晃动,这都是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完焦后锁紧时利用反作用力扭紧对焦钮,这样才能避免跑焦的现象.现时国际市场上最多见的为8x10的机型,价格在1000到2500美元之间.成色好的迪尔多夫在日本的商店里标价可高达100万日圆.※※定制版可以达到200万日圆以上,另外最后期的特别4x5(Spe cal) 型号的价格也往往比8x 10还要高一些, 这主要是它的产量关系, 虽然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迪尔艺夫属于停产兼消失的机型,但是在木制相机的领域里,还是如泰山般的稳坐第一把交椅.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20-3-7 21:5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德产百年10X15干板相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九、德产百年10X15干板相机

牌子还没有搞清楚,好像是哈雷,柏宁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20-3-6 17:1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八、福伦达Voigtlander BERGHEIL 9X12干板相机

    福伦达的Bergheil、Alpin是很古老却很好玩的相机。
Bergheil 645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座机”,Alpin 9X12、Bergheil 9X12和Bergheil 10X15可以进入最小的大幅相机之列。
Bergheil是很灵活的相机,它既可以拍大场景又可以拍微距。而不像一般的老折叠相机那样,受最近对焦距离为一米的限制。在上个世纪的前几十年中,很多专业摄影师就是用这样的相机来拍摄风光,拍摄人像还有广告和所谓的人文/民俗/纪实照片,记者们也用它来拍新闻和体育照片。可以说,它是多年前的万能相机。现在,像这样的老家伙存世的还有很多,其中品相好的也不少。配上那个时代精心制作的经典镜头甚至现代镜头,只要使用得当,用它依然能拍出高素质的照片来。
   这部老相机至少有六七十岁了。它虽然是一部用起来显得很不方便的120相机,但却是我使用过的体积最小的120相机。它的片盒在装入120胶卷后,可以拍摄三种画幅:645/66/69。
由于使用皮腔调焦,它既可以拍大场景又可以拍静物/人像的特写(就不说是微距了)而不像一般的老折叠相机那样,受最近对焦距离为一米的限制。在上个世纪的前几十年中,很多专业摄影师就是用这样的相机来拍摄风光,拍摄人像还有广告和所谓的人文/民俗/纪实照片。甚至很多记者也用它来拍新闻和体育照片(它上面有固定的运动取景器)。可以说,它是多年前的万能相机。现在,像这样的老家伙存世的还有很多,其中品相好的也不少。配上那个时代精心制作的那些经典镜头,只要使用得当,用它依然能拍出高素质的但是却别有一种味道的照片来。

下面是收藏的一台,还配了个9*12的120胶片后背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20-3-6 17:0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七、柯达8x10Kodak View Camera No. 2-D相机

Kodak View Camera No. 2-D 带 蔡司B&L Tessar 12inch/F6.3 镜头和Betax No.5 号快门

未找到相关资料

相机图片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六、ROKUOH-SHA TOKYO/六櫻社(小西六前身) 相机

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待以后补齐

尺寸约20cm×约20cm×约5.6cm(折贴时)
玻璃尺寸:约16.5cm×约12cm

收到的相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Koni Omegaflex M 资料补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五、Koni Omegaflex M 相机

Koni Omegaflex M 严格的讲是双镜头不反光相机,因为相机本身没有反光镜,要加上取景反光器才是双反相机。它是世界唯一一款6X7可换后背双反相机,也是世界仅有的两种量产可换镜头中画幅双反之一。
   镜头有f5.6/58mm, f3.5/90 mm, f3.5/135mm, 和f4.5/180mm四只。镜头素质中规中矩,因此属于高锐反差大的镜头。
   KONICA HEXANON 58mm/f5.6
   KONICA HEXANON 90mm/f3.5
   KONICA HEXANON 135mm/f3.5
   KONICA HEXANON 180mm/f4.5

   Koni Omegaflex M 是由与美国Omega公司日本Konica在1968年联合生产的,后来因为批量小,快门太贵,Konica做不下去了,就把工厂车间全转到Mamiya门下。但Konica的质量控制比Mamiya要严格用的快门比较好。
   它独特的上片方式,不是卷轴,是用一根杆来做抽插动作。可以上片很快,熟练后,据说跟马达卷片差不多,可以一秒一张的拍。可用120卷,可以用220后背。由于可换镜头,可换后背,甚至可以在拍摄一卷中途换后背。

下面是收集到的一机两镜。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20-3-6 08:5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四、星座TOYO - FIELD 45A

星座(TOYO)大画幅相机系日本产品,它有单轨机及双轨机两大系列产品。双轨机有4×5英寸规格的TF45AⅡ和8×10英寸规格的TF810MⅡ两种;星座4×5单轨机中的高级产品是轻便(2.7公斤)小巧,结构复杂的VX125(折叠后的厚度为125mm),和大而坚固,具有双重摆动功能的ROBOS4×5相机。
星座VIEW45C相机是其单轨系列中的经济型产品,前、后框为U字型结构,中心摆动调整镜头板和机背的俯仰;使用直径39mm长450mm的圆型轨道、旋转式机背、镜头板、皮腔等诸多零件均可与高级的VIEW45GⅡ通用,更换前后框和轨道,星座VIEW45C即可变为45GⅡ型相机。星座VIEW45C的前、后组都设有精密调焦装置,取景屏标有6×7cm或6×9cm取景范围。可使用通用的120胶卷后背及4×5片盒。除去星座V×125型之外,星座VIEW45C是星座单轨技术相机中重量最轻的产品,外出携带虽不及体积更小的TF45AⅡ型4×5双轨相机,但它的调整幅度操作的方便性,则是诸多双轨相机所无法实现的4.1kg

TOYO 系列产品 TOYO 45C   TOYO 45G II   TOYO 45GX   TOYO VX125    TOYO 810M II TOYO 45A II   TOYO 45CF

下面收集我收集到的一台45A相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关于迪尔多夫
迪尔多夫(CL. Deardorf & sons. Ihe,)
要说木制相机不得不先提"迪尔多夫",它被誉为木制相机中的极品。不单只可靠耐用,而且造型典雅古朴,大师如亚当斯也对他情有独钟,在他那个年代里"迪尔多天"是最好的大画幅相机。
拉本,夫,迪尔多夫先生是迪尔多夫父子公司的创始人,他出生于1862年美国俄亥俄洲的一个小村庄里,由于生活在农村的关系,他自小就动手制造生活以及工作上所需要的用品,在实践的过程中启发了他的创意,1882年迪尔多夫离开家乡并踏上了去芝加哥的旅程,在参加了一个短期商业课程后他就开始了他的第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之后他又连接着换了几种工作直止他加入了一家摄影公司,在这里他一展他的所长,由他修理并改造的相机被当时的罗杰司特光学公司(Rochester Optical Company)所购买,在1885年室1900年间他发明了一种可调整像差的人像镜头并注册了专利,之后在1904年他又发明了一种利用镜片反射原理的卧式放大机,1904年他与伊司曼柯达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修理厂,三年半后在他的儿子米勒,司,迪尔多夫的帮助下他们开始独立经营镜片加工的生意.1920年商业摄影的潮流使的他们转移了当时的焦点,他们利用手头上现有的一些工具尝试生产大画幅木质相机,全部的木材精挑细选并采用手工刷漆达至钢琴表面的效果,上漆的过程必需严格控制温度,这在寒冷的天气下进展缓慢,在艰辛下他们用手工制造的力法完成十台桃木相机,之后他们生产的相机供不应求.
三年后他们开始生产5X7片幅的相机,1932年他们又推出了11x14影室机型,1945年二战其间美国※※购买了大量的迪尔多夫相机,在1949年美国※※又向他们订购了 353台8x10相机,这使的他们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由于家族成员们的逝世,迪尔多夫的生意逐渐走问下坡,到1970年只剩下一个合伙人.小迪尔多夫先生(Mr. J.M Deardorf)力图中兴衰落的买卖,虽然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但是由于技师们缺乏对相机的认知性使得进程艰难.
很多想购买的用家发现在市场上存在很多种类的Deardorff相机,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尤其是完全手工制作的过程,以及三父子各自对"相机"的认知性,像其他厂家一样相机的配件是批量生产,因此下批货可能又有了一些改良,这使的每一台迪尔多夫都是与别不同的,它的生产年份可由刻/印在前镜板的编号辨别。型号有"V4","特别4x5"编号由100始, 1951年二月开始生产。"V5"5x7编号100始, 1950年十二月开始生产。 "V8"8x10编号500始,由1950年五月开始生产。 "V11"11x14编号100始,由1953年开始生产。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20-3-5 23:1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5.93
主题: 90
帖子: 14694
注册: 2000年7月
内容贡献勋章
好帖! 留个记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三、 8*10 极品相机(美国※※版)

以下内容基本来自与Deardorff官网,Merle. S. Deardorff先生的口述和Ken Hough先生的补充说明,并且基本由英文翻译而成,部分可能有歧义的叙述附上了英文原文以供参考:
——————
1. 公司主要成员:
Father: Laben F. Deardorff
Sons: Merle S. Deardorff, John Milton Deardorff, James Russell Deardorff

2. 大事记:
1923 公司成立,并开始试制Deardorff相机
1935 迁入新址:11 South Des Plaines Street, Chicago 6
1937 弃用方角镜头板,而改用圆角
(圆角镜头板的设计源自Merle的一次拜访,他看到一间工作室里很多镜头板的直角都因为经常掉到地上而摔坏了。所以很快便改成圆角镜头板)
1950 新版本V4, V5, V8面世,并开始启用机身编号
1950 增加前组摇摆
1952为美国※※定制的相机上开始安装圆形金属底盘。从此圆形金属底盘作为标准组件安装在所有相机上
1952 Laben F. Deardorff去世
1983 Merle S. Deardorff退休并迁去Texas与女儿一同生活
1988 公司申请破产并正是宣告结束生产相机
1992-1996 The new L.F. Deardorff & Sons started production in Tennessee. The most radical change was the use of stainless steel in place of nickel plated brass.

3. 金属部件的使用:
1923-1925使用虫漆;
1926-1937使用金色漆;
1938-1988使用镀镍;从未用过镀铬部件。
(What is the metal?? Mostly brass coated with Shellac ('23-25), Gold paint ('26-37), Nickel plating ('38-88). IT IS NEVER CHROME. )
(All brass parts were PAINTED in a Dulux gold paint. This lasted till 1937-38.)

4. 其他说明:
1)因为总是要先使用库存零部件组装相机,这就造成即使同时期的相机也会存在些许不同。
2)二战之前的相机多数用一种贴纸商标贴在机身侧面,当然前提是库存里还有。不过也有一些例外,象Merle就从来不在他组装的相机上贴商标(1950年之前),因为他觉得Deardorff相机本身就已经有足够的辨识度了。
3)Deardorff的相机基本使用美国桃花心木(Mahogany)制作,少数二战期间的相机使用西班牙雪松(Spanish Cedar),早期的人像座机有一部分则使用了胡桃木(Walnut)
(*二战期间的产品,采用西班牙雪松(呈黄色)加部分美国桃花心木,金属部分仍然镀镍。)
(The wood went from light brown in '23 to red/brown in '31 to brown in '37.)
3)旋钮是镀镍的还是铝的?似乎在1960年代后期(1967?)某个时候有变化了,在那个阶段一共有4中形式的旋钮!
(Nickel plated knobs or aluminum ones? Sometime in the late 60s saw that change and during that time there were 4 styles of knobs!)
4)早期V5和V8上的后组扭转部件都使用铸铝,直到1938年开始使用不锈钢
(The rear swing on V5 and V8 was Cast Aluminum till 1938 then it was Stainless Steel.)
——————
在下的补充说明:

1. 最早期的相机前组支撑臂为铝镶桃花心木边(1920's),商标为镶在镜头板下方的金属牌,似乎在30年代的某个时候商标换成贴纸帖在后组一侧,直到50年代前后改为现代样式的金属铭牌并钢印序列号。
2. 据Ken Hough先生的叙述,1926年至1937年间金属部件喷金色漆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金属部件不再需要很长时间的打磨抛光。
3. 因为全部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因此对组装部件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结果就导致同时期的相机也可能会有部分差异。
4. 因为木制相机很容易在后期继续升级改装(包括增加前组摇摆),所以出现特征冲突是正常的,但断代依据依然要参照主要结构部件来看。
5. 在1950年后,所有带序列号的相机都可以找到一个精确的生产日期,不过这份对应表从未公开过(可在largeformatphotography_info网站上咨询)。
6. Deardorff的相机结构并非其家族发明,在Deardorff的※※介绍上就明确写着“very much influenced by the English Folding Field camera design of the 1880s but with more movements.”而在1880年代美国Scovill(ANSCO的两个组成公司之一)公司就在其宣传册里明确标明其高端折叠相机是“British Style”,说明这种巧妙的折叠和延长结构至少在1880年代就已经在英国非常成熟了。
7. 在Deardorff的※※介绍中,不止一篇提到早期相机的所有部件都是这几个家庭成员手工打造的,包括金属部件的加工,抛光和上漆,可见我们基础工业的差距。
8.1939年的价格参考:
相机:
4x5:$95.00
5x7:$105.00
8x10:$142.50
后背:
8x10转5x7:$19.80
5x7转4x5:$18.15
镜头板:
4x5镜头板:$1.35
5x7镜头板:$1.40
8x10镜头板:$1.70

下面是我收藏的一台美国※※定制版。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20-3-5 18:59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补充一张宾得67全家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21
主题: 20
帖子: 10850
注册: 2019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5
★ PENTAX KP
★ E-PL8
   雖然我看不太懂,還是要支持一下,因爲覺得樓主很厲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15.478
主题: 198
帖子: 141599
注册: 2009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Phone XS Max
★ ILCE-7M2
★ LM-G710VM
支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二、富士GW690III相机

大 徕 卡

富士从1950年代开始制造相机之后,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他们的120旁轴相机,而他们的120旁轴里,又以6X9画幅的号称“大徕卡”的690系列相机最为著名,这也是许多职业摄影师必备的高人气器材。

富士690系列相机除了有高人气之外,它独特的定位也是其几十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这么说,就是由于富士690系列的出现,将6X9画幅从技术相机领域拉进了120相机的领域。

120胶卷的设计画幅是6X6,所以在过去,6X9是非常非常大的画幅,它的长宽比和135一样,但是感光面积比6X6多了50%,比645多了一倍,因此在最初,6X9属于技术相机,也就是俗称大画幅相机里最小的一种画幅。

一直到90年代在施耐德的大画幅镜头目录里,6X9都是其中的一种规格,比如著名的SUPER-ANGULON 47 5.6,不带XL的就只能覆盖6X9。

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要怕6X9要么就是上面这种技术相机,要么就是像MAMIYA UNIVERSAL那样的快拍机,都很不方便。

到了1968年,富士就在当年的PHOTOKINA上推出了样子很像徕卡的6X9画幅的旁轴相机,一推出就引发了轰动和争议,所以这个机器一出来就被叫做“大徕卡”,真的到了后期的第三代,其实反而不像徕卡了,就是一开始的第一代,第二代像。

G690可以更换镜头,一开始推出了65/8,100/3.5,150/5.6,180/5.6四支镜头。相机造型类似徕卡,操作也是接近135旁轴,快门操作在镜头进行,因为使用了镜间快门,其实就是海鸥205那种老式的镜间快门135旁轴的操作差不多,显然这种操作远比过去的技术相机方便多了。

取景器的倍率是0.75,只有100和150的框,65需要外接取景器。

相机的标头是100/3.5,全部装上去后重达2300克。

那个时候出相机,都是先出一个原型,然后逐渐完善的,而且完善和更新会非常快,1968年刚刚推出G690,第二年的1969年就推出了改进版本的G690BL,这里的B意思是有了黑色的镜头,L则是新设计了一个镜头锁,改进了后背锁,防止误操作。

G690一推出,舆论就质疑这台相机是骗钱的机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买不起相机,所以比现在更喜欢喷机器)。G690的价格着实不便宜,套机要78000日币(BL要86000日元),虽然比起哈苏,禄来便宜多了(哈苏500C/M套机价格要20多万日币当时),但是比起一般的120相机又要贵了不少。6X9非常消耗120胶卷,而G690显然让6X9摄影失去了过去的严肃。当然,最大的质疑还是来自于镜头,因为过去6X9是技术相机,所以都是技术相机镜头的设计,而且多以德头为主,除了后来流行的施耐德,罗敦司得,还有福伦达,蔡司等等品牌。

富士G690BL还是引起了一定的轰动,但是专业性问题还是需要解决,虽然富士在相机正面摆了一个P表明专业,但是到了1974年,他们推出了GL690。

在这款相机上,富士专门标记了Professional,看来是非常符合※※时代人们那种虚荣的屌丝心理。GL690在机身正面新增了一个快门按钮,解决竖排不方便的问题,机械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为了配合GL690,富士更新了镜头系统,100,150,180基本没什么变化,100标头有一个AE版本,尝试自动化。65推出了5.6光圈版本,替代过去8.0的版本,新增了一枚50 5.6的镜头,这是一枚角度非常大的镜头。

富士这个系列所有镜头均使用SEIKO 0号快门,每一款镜头都非常沉重。

另一方面,6X9对于胶卷的消耗的确太大,恰好在1969年宾得67推出,6X7画幅流行起来,所以富士在GL690的基础上推出了GM670相机,这个相机和GL690几乎一样,就是过片系统不同,用遮挡来让其变成6X7的相机。

这就是大徕卡的起源,依靠6X9的巨大画幅,富士相机能够创造很好的画面效果。但是,由于这个系统价格较贵,胶卷开销大,作为专业使用系统的性价比不高,在和宾得67,以及MAMIYA 67的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因此整体销量不大,产量也不大。

到了1978年,鉴于战线太多,而主战线正在从相机转向胶卷,富士改变了690系列相机的制造思路,转而用135固定镜头旁轴的思路来制造新的690相机,换言之,富士要让690相机从主机变成副机。

要让机器从主机变副机,最直接的做法莫过于消除系统,固定镜头,让690从一个旁轴系统,变成一台旁轴相机。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GW690相机。

这台相机用一枚90/3.5的镜头,5片5组,使用EBC镀膜,后来20多年的GW系列相机就是用这枚镜头,设计经久不衰。

相机操作还是延续了GL690,有两个快门按钮,快门盘和光圈盘都在镜头上,依然使用SEIKO 0号镜间快门。

因为90/3.5的角度比较小,1980年富士又推出了GSW690相机,机能完全一样,只有镜头不一样,搞了一个65/5.6的6片4组对称结构镜头,带EBC镀膜,这个65/5.6使用的是蔡司BIOGON结构的设计,一般BIOGON结构要8片左右的镜片,但是富士采用了新型材料,只用了6片来实现标刚的效果。

这样就给后来的GW和GSW系列定了调子,后来所有的相机都用90/3.5和65/5.6两枚镜头,下面是两枚镜头的景深表。

90/3.5的机头下面这个宣传上有,大家可以看到镜头镜头结构还是很简单的,当然,相场很大的镜头结构一般不会太复杂。

1985年,富士更新了GW相机,推出了GW690II和GSW690II,镜头不变,基本性能不变,没有电子化,只是稍微改改。最突出的变化是新增了热靴,然后加了快门锁。

GW690II两台机器是在1985年年中发售的,到了年底,富士突然推出了一台GW670II相机,就和当年GM670一样,就是在GW690II的机身上改过片,加遮挡,变成6X7的画幅。富士这里只有670II,没有670第一代。GW670II的镜头也是90/3.5,当然,因为画幅小了所以角度也变了。

富士之所以会出这台机器和那个时候MAKINA 67的流行有一定关系,不过MAKINA 67后劲不足。

这一代机身的造型依然非常硬朗,有徕卡的感觉,不过富士690系列大家见到比较多的是第三代,也就是塑料壳,现代感很强的一代。

这一代机器都是1992年发布的,使用了工程塑料机身,镜身造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整体操作依然延续G690以来的习惯。

这一代机器的机种特别多,除了基础的GW690III和GSW690III外,又在两台机身和镜头(依然是90/3.5和65/5.6)上增加了6X8和6X7的画幅。

6X8上完全延续了690,有GW680III和GSW680III,6X8是这代才有的,之前没有。

6X7只有用90/3.5的GW670III,没有用65镜头的版本。

所以这套机器一共5台,机身性能都差不多,镜头就是那两个,这个机器的价格是18万日币和20万日币(GW和GSW),实际上等于是690的价格在不断降低,因为90年代日币的价值比起60年代已经贬值很多了,但是机器价格还是十几万日币。

因为6X9的画幅,加上性能不错的镜头,富士后来的GW690系统成为了许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的备机,因为对于120的用户而言很少会动用到6X9的画幅。换言之,富士把GW690定位为备用机,副机,而不是和120单反竞争的主机的策略是很成功的,也是因为这个思路成就了这套热门的系统。

当然,大徕卡绝非浪得虚名,这个系列的相机体积真的非常大。

690系统的机身始终没有任何电子化,当富士旁轴645已经全自动了,690第三代这么前卫的设计却依然没有任何电子化和自动化。

90年代末,随着数码的兴起,富士逐渐停产690系列,到了新世纪,最终690系列退出了※※的舞台。

下面是我收集到的一台全新相机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20-2-10 10:5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576804737&ver=1&signature=o0k5KNbg70*PoFcKpjjuprT6*OmENrLk2VCaLW-CQ-rTG5Rr1oJhI-7peqVCl1P1m1kP2i6C-iQO-MP4HOofh5QuBg2n-Sbp9NQAheN9-cQd5wduPJZCv5fTuNsc6*SQvZHcttulZtzTAobbyb9qBJsLxetjl0jbpRT1wGyIeiU=

【镜头】宾得67系列镜头大全
原创: 上海老司机  胶卷迷俱乐部  2016-05-14
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这里是胶卷迷们坚实的阵地

所有内容均为原创,配图来自群友和网络

欢迎各位加入胶卷迷俱乐部活动QQ群,94014103

PANTAX 67

宾得67是中画幅相机里人气非常高的一款,虽然这台相机无论是哪一代都显得非常重,手持拍摄时,每一下快门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抖了。但是,这款相机的魅力不仅仅集中在它特殊的外观的,实际上,宾得67是120相机系统里,镜头最为庞大的系列之一,产品非常丰富,今天我们根据一些文章和分析,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PANTAX67有哪些镜头。

PANTAX67系统从1969年生产到2009年,镜头一共有四代,可以从镜头上直接识别:第一代是 Super Takumar 6×7,第二代是SMC Takumar 6X7和Pentax 6X7,第三代是SMC Pentax 67,67II后发售的镜头为第四代,但是标示也是Pentax

我们有个不错的表,但是那个表不太容易看清楚所以我重新按照焦距整理了一下。

绿色:第三代镜头,紫色:第四代镜头,橙色:镜间快门镜头

35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18mm(按长边计算下同)

Super Takumar 6×7 35/4.5  1969年生产,一代镜,最小光圈22

SMC Fish-Eye Takumar 6X7 35/4.5  1971年生产,二代镜,结构与第一代相同,增加了SMC镀膜,突出鱼眼镜头特性

SMC Pentax Fish-Eye 6X7 35/4.5 1989年生产,三代镜,结构与之前相同

45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24mm

SMC Pentax 6X7 45/4 1980年产,二代镜,最小光圈22,变形控制得很好的标准广角镜头

SMC Pentax 67 45/4 1989年产,三代镜,光学机构不变,部分性能优化,非常常见的67用广角镜头

55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28mm

Super Takumar 6×7 55/3.5 1969年产,一代镜,最小光圈22,体积很大的标准镜头

SMC Takumar 6X7  55/3.5 1971年产,二代镜,增加了SMC镀膜,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6X7 55/4 1979年产,二代镜,最大光圈缩小到4,光学结构变化,变形控制更好,画面锐度更高

SMC Pentax 67 55/4 1986年产,三代镜,光学设计更新,性能非常好,性价比很高

75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38mm

Super Takumar 6×7 75/4.5 1969年产,一代镜,最小光圈22,光圈比较小,比较锐利的广角镜头,便宜

SMC Takumar 6X7  75/4.5 1971年产,二代镜,增加了SMC镀膜,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67 75/4.5 1989年产,三代镜,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Shift 6X7 75/4.5 1979年产,二代镜,特殊移轴镜头,镜头结构9片,比较少见

SMC Pentax Shift 67 75/4.5 1989年产,三代镜,移轴镜头第二代,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67 75/2.8 AL 2001年产,四代镜,67系统里唯一的非球面镜头,7片设计,最近对焦距离大幅拉近,非常罕见,但是价格不贵

(SMC Pentax 67 75/2.8 AL)

9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46mm

SMC Takumar 6X7  LS 90/2.8 1971年产,二代镜,镜间快门镜头,全程闪光同步

SMC Pentax 6X7 90/2.8  1980年产,二代镜,光学结构不变,取消镜间快门

SMC Pentax 67 90/2.8  1989年,三代镜,光学结构不变,部分性能优化

10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52mm

SMC Pentax 67 Marco 100/4  1998年产,四代镜,微距镜头。

105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54mm

Super Takumar 6×7 105/4.5 1969年产,一代镜,宾得67的标头,一般和相机搭配发售

SMC Takumar 6X7 105/4.5 1971年产,二代镜,增加了SMC镀膜,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67 105/4.5 1989年产,三代镜,光学结构不变,性能进一步优化

12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62mm

SMC Pentax 6X7 soft 120/3.5 1982年产,二代镜,柔光镜头

SMC Pentax 67 soft 120/3.5  1989年产,三代镜,光学结构不变

135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62mm

SMC Marco Takumar 6X7  135/4 1971年产,二代镜,微距镜头中的标头

SMC Pentax Marco 67 135/4 1989年产,三代镜,微距镜头,光学结构不变

15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78mm

Super Takumar 6×7 150/2.8  1969年产,一代镜,高速人像镜头,性价比很高

SMC Takumar 6X7  150/2.8  1971年产,二代镜,增加了SMC镀膜,光学结构不变

165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85mm  

SMC Pentax 6X7  165/2.8 1982年产,二代镜,替代了150mm的人像镜头,最小光圈从22缩小到32

SMC Pentax 67  165/2.8 1989年产,三代镜,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LS 6X7 165/2.8 1981年产,二代镜,镜间快门镜头,主要用于室内棚拍

SMC Pentax LS 67 165/2.8 1987年产,三代镜,光学结构不变

20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105mm  

Super Takumar 6×7 200/4 1969年产,一代镜,远摄镜头

SMC Takumar 6X7 200/4 1971年产,二代镜,增加了SMC镀膜,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67 200/4 1986年产,三代镜,光学结构变化,从4片增加到5片,最近对焦距离拉近

30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155mm  

Super Takumar 6×7  300/4 1969年产,一代镜,标准远摄镜头

SMC Takumar 6X7  300/4  1971年产,二代镜,增加了SMC镀膜的远摄镜头,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67 300/4 1989年产,三代镜,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67 300/4 ED 1999年产,增加了ED镜片,最近对焦距离缩短为2米

40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215mm  

Takumar 6X7 400/4 1969年产,一代镜,67最原始的三枚镜头之一

Super Takumar 6×7 400/4 1971年产,一代镜,光学结构不变

SMC Takumar 6X7  400/4 1981年产,二代镜,增加了SMC镀膜,生产时间非常长,一直生产到2000年,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M* 67 400/4 ED,三代镜,星头,增加了ED镜片,镜片9片,锐度非常高,适合人脸特写,价格比较贵

(SMC Pentax-M* 67 400/4 ED)

50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260mm

SMC Pentax 6X7 500 5.6 1971年产,二代镜

SMC Pentax 6X7 500 5.6 1979年产,二代镜,镀膜强化,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67 500 5.6 1989年,三代镜,光学结构不变

60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315mm

Takumar 6×7 600/4 1971年产,一代镜

SMC Takumar 6X7  600/4 1979年产,二代镜,增加了SMC镀膜,光学结构不变

80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420mm

Takumar 6×7 800/4 1969年产,一代镜,超大光圈长焦镜头,成像狗屎

SMC Takumar 6X7  800/4  1971年产,二代镜,光学结构不变

SMC Pentax 6X7 800/6.7 ED 1983年产,三代镜,增加了ED镜片,光圈缩小到6.7

SMC Pentax-M* 67 800/6.7 ED 1989年产,三代镜,光学结构不变,体积非常非常大

1000mm

等效135相机胶卷 420mm

Reflex-Takumar 6X7 1000/8  1971年产,二代镜,特殊镜头,极其罕见

变焦镜头

SMC Pentax zoom 90mm-180mm F5.6 2001年产,四代镜,等效135的44mm-88mm,也就是一般常见的变焦标头,恒定光圈

SMC Pentax zoom 55mm-100mm F4.5 1998年产,四代镜,等效135的27mm-49mm,广角变焦头,和67II一起发售,恒定光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http://www3.xitek.com/bingqiku/pentax/120lens/67lens/67-lens.htm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19-7-27 15:2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https://post_smzdm_com/p/187690/

PENTAX 宾得 6*7 使用感受+宽幅样片
2015-10-21 21:15:59 13点赞 21收藏 19评论
    一直对哈苏的XPAN心窝念念,虽然这年头宽幅照片可以通过接片或者相机自带的全景模式来拍,但这样一来就没法长曝,而且取景的时候也多有不便。所以XPAN这颗草就一直想把他给拔了。年初的时候股票不错,就投了点钱想赚点相机钱,不想到了年中,急转直下,一下子就滚走了好多台XPAN,肉痛不已。钱虽然损失了,但玩还是得玩啊,正巧看到有人用Pentax 67加宽幅套件拍的片子,琢磨了一下,感觉可行,遂上淘宝。但淘宝水深,价格便宜的成色不好,成色好的价格太水。不得已只能转战Ebay,成色不错的Pentax 67一代,价格2K RMB左右,挑了一圈,发现一台带腰平和眼平的机器,而且成色非常好,腰平竟然还有全套包装。镜头方面参考了赵嘉大师的建议,只入了45mm F4,说是Pentax 67系统里面广角端最好的一只头了。一机一镜,也省的来回换头,好尽快适应。总计包括运费是$318+$428,再加上宽幅套件的价格,总计5K RMB搞定。

pentax 67 | eBay

www_ebay_com
去看看
    但是到手一看呢,成色真心没问题,但这型号怎么有点不对啊,再仔细一看网页,原来我买的是Pentax 6*7,不是67,多了一个“乘号”。但仔细研究了一下,后期的6*7也支持反光镜预升,外观也没什么差别,心里就安啦。

    以前一直不觉得Pentax 67系列有什么好看的地方,感觉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铁疙瘩,但看的多了,也不觉得丑了,军舰部很大,取景器不算亮,也不算暗,操作特别简单,我这款不是测光顶,只有一个快门转盘。拍起照来,设定好光圈焦距和快门,扳下过片,然后就可以按快门啦。简单又直接,真是一个工具一样的存在。和旁边那个精致小巧又腔调的35Ti比起来,真是两个极端。

   个人感觉这相机唯一的不足就是右侧把手处实在是太平了,又不想再加一个实木把手,虽然很帅,但是太占地方了,好在这相机基本都在架子上待着,把手也就再说吧。

    老式的工具类机械相机,比方说Nikon的F系列,都支持换取景器。Pentax 67这个大工具自然也可以,包括腰平,眼平和测光眼平,貌似还有一款专门用来翻拍的取景器。以前一直觉得120相机就得用腰平啊,四平八稳的端着,感觉肯定杠杠的。但真用起来,真是不习惯,左右颠倒,想取个水平都不容易,所以那个腰平就这么给塞进了防潮箱,还是老老实实用眼平吧。

   为了这相机还专门买了个测光表。恩,这测光表真好用,大家没买的就都别买了,真用起来还不如黑卡方便呢,除了腔调比较好之外。6*7相机的反光板真大,比135全幅的大了去了。所以这相机要是没个反光板预升,这动静还真不小。不过也有人说其实关系不大,但有总比没有好嘛。

   背面就很简单了,只有一个切换120和220胶卷的标志,用处不大,我一般都放在220上面,Pentax 6*7的取景器不大,但用起来还不错,不至于像无忌论坛里面说的那么不堪,默认的对焦屏是磨砂的,想拍小东西有点难受,不过对于风景机来说,问题不算太大。

   最后再说下135宽幅的套件。两个黑色的遮片分别装在取经器和胶片处,四个银色的转子装在两个135的胶卷上。由于Pentax 67在设计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会有这样的附件,所以相机本身是没有胶卷回卷的功能的。所以只能找一个空的135胶卷壳,将片头和新的135胶卷的片头粘在一起,拍的时候拍过的胶卷就会被卷到空的135胶卷壳里,直到最后一张胶卷。如果不在乎最后一张胶卷的话,可以直接开后盖将胶卷取出,如果在意的话,就要把自己闷在被子里,拉好窗帘,抹黑把胶卷给剪断,然后手动卷到那个135胶卷壳里。

   对了,那个45mm的镜头竟然还有全新的包装,包括各种卡片和说明书,真心感叹日本好货多,这种中古相机大家还是去Ebay买吧。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19-7-14 10:3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PENTAX 6X7中幅照相机变迁※※
   看到坛中大家对P家67的关心和想知道的问题,刚好我有此机,也有一些资料,于是就进行了翻译和汇编。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我翻拍了一些图配在上面。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
   P家的67型照相机自1969年开始销售以来,至今机型出现了2次变化。其高机动性的特点令很多摄影家对其爱不释手,将其作为自己的主机,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着回顾一下此机的30年的发展史。
   此机名为ASAHI  PENTAX 6X7首先发表在1968年举办的照相器材博览会上,于次年即1969年7月开始销售。它是以发表在1966年照相器材博览会上ASAHI  PENTAX  220为原形机开发出的。旭光学工业采用了自己已经取得客户认可,有骄人成绩135的单反形式,以上就是6X7一开始时的情况。
   从70年机型的外观出现了一些细微的结构上的变化,首先是侧面的外壳的材料由用金属铸造成型的变成了塑料以使机身轻量化;再就是给胶卷记数器部分增加开关使快门在没有装胶卷时也可以动作。以前的机种则在没有胶卷时,无法进行快门释放。更进一步的变化则是1972年的机种,卷片把柄的形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也提高了可操作性。专业摄影师对最初机种意见最大的胶卷轴底部也由压指式变成了抓柄式。之后,内部的胶卷安装部也追加了圆形轴,使得过片更加流畅。
   6X7时代出现的最大的变化是1976年的机种增加了快门预升搬手。由于6X7快门释放时冲击比较大,增加快门预升搬手的功能,在使用望远镜头等时可防止因快门释放带来的冲击而出现震动。还有就是在使用220胶卷时,可拍数由21张变成了20张,还增加了镜头安装把柄锁定功能。这些是厂家没有对外公布的细小的改变。
  6X7问世以后大约20年后的1989年,开始销售名称和外观上都出现了变化的67,其基本规格和PENTAX 6X7是完全一样的,要说到变化也只有取景器和反光板等附件出现了若干的改变。
  10年后,作为秉承6X7 30※※的延续机种,PENTAX开始销售67II。从纯手动的6X7,该机器迎合时代的变化进化到了光圈优先AE式的67II。也就是装备带有AE功能的取景器机顶,取景窗中的表示也由定点匹配的指针式变为用LCD来表示测光量变化的形式。还有67及以前的机种,想换反光板时必须到该公司的客户服务部去,但67II则可以由客户自己进行就可以了。镜头安装卡口保持了和6X7一样内外爪结构,保证了镜头的互换性。由于除过带AE测光的机顶以外其他附件的互换性很好,也就是通用性好,所以6X7的用户很容易买到可换用的附件。
  作为以质朴刚劲,机动性好见长的照相机,被很多专业摄影家爱称为“67”的6X7,67的魅力还会被67II很好的继承下去的。
从外观看6X7的变化
1.        6X7机顶部的文字曾经带有ASAHI,从67开始此刻字消失,文字变成了单一的PENTAX。
2.        从附图中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机身前面的文字的位置变化,刻印在机身前面的还是好看。67II向正面右侧移动了。
3.        6X7和67的卷片把手的预备角是10度,一下转动180度即可。67II也是一下式,但预备角变成了7度,过片角度变为190度。
4.        快门转盘的变化,6X7,67的TTL取景式机顶右侧有供测光表指针用的采光窗,67II由于取景器内采用了液晶表现形式,所以省略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宾得的67II是一款不错的中片幅机器,也是各位DX比较关注的。以前我对它的认识最突出的二点就是它的反光镜震动和出色而价廉的镜头群。在我翻译完了麦克尔.莱希曼(Micheal Richmann)撰写的关于67II的评论之后,我对它的认识归结到一点:并不是反光镜给它带来了震动,而是它巨大的焦平面快门行走时带来的震动!莱希曼说“这是机器本身所固有的”,换句话就是“不可克服的”??对Pentax 67II有兴趣的朋友务必仔细看看!
                              麦克尔.莱希曼关于67II的评论
    像宾得67型那样寿命如此之长的照相机真的不多。自从1969年问世之后,直到1998年推出67II型之前,几乎没有做过任何改动。尽管新的67II型可以兼容老型号的所有配套镜头和几乎所有附件,它仍然应该算是一个做出重大改进的全新型号。
    现在我拥有一套67II,它跟着我经历了很多很多,我将把它的故事以及我对它的印象讲述给对67II感兴趣的人们。这并不是一篇完整的评论,估且就算是讨论吧,讨论我为什么会买宾得67II;讨论它是如何满足我的摄影需求的;讨论我根据对它的测试得出的初期印象以及实际使用后对它的真实感觉。
    七十年代末期,我曾经在多伦多一家专门为专业摄影师提供设备的摄影器材零售商店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经理。我们曾经售出了大量的宾得67型,尽管我经常使用它,但我一直没有购买,所以说我对它还是非常熟悉的。那时我使用的是哈苏相机,现在我主要使用禄莱的6008。但我始终认为使用与35毫米照相机相似的宾得67是一种享受!
    最近,我使用一套宾得67相机来拍摄风光照片。尽管我的禄莱6008也是一部非常好的相机,但我得说它不适于我的有些拍摄要求,而且对长途旅行来说,它有点儿太重了。我很害怕6008被弄得潮湿了,但我感觉最别扭的地方就是它离不开镍镉充电电池。当你徒步旅行或者乘筏漂流的时候,有时候连续几天无法充电,或者长时间在潮湿的雨天里拍摄,这时你就会感觉到对电池依赖性较低、不惧怕潮湿的器材才是最合适的。
    在2001年末之前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我一直使用玛米亚7II型相机。我曾经在一次长达8天的专题拍摄计划里使用7II。但我一直没有适应这台机器,感觉它有许多不便之处。比如我觉得我很难适应用旁轴测距机拍摄风光照片,而且7II的最长焦距镜头仅为150毫米(译注:当时210毫米镜头还未生产),在使用150毫米镜头的时候调焦比较困难。
    因此,我把玛米亚7II卖掉了,买了一套宾得67II。尽管67II比玛米亚7II的体积更大、份量更重,我发现对我来说它更适于进行风光摄影。我觉得要想实现大底片照相机的单反取景,增加机身重量是值得做出的折衷。
    对多年使用35毫米单反机的摄影师来说,他们应该很快就会适应使用宾得67。它看起来与35毫米单反机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机身更大一些。尽管更大更重,但操作起来却非常方便。考虑购买宾得67相机的人需要注意一点:虽然它看起来像35毫米单反机那样易于手持拍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然它也可以手持拍摄,但只有在使用短焦距镜头、光线充足和使用高感光度胶片的时候。
    如果使用100毫米焦距(大约为67片幅的标准镜头)的镜头,绝大部分摄影师都可以手持以1/250秒的速度拍摄。如果在35毫米单反机上,光圈还可以再降两档。但宾得67不是抓拍机,它与其它所有的中片幅照相机一样,是一种需要使用重型三脚架的照相机。
    举个例子:使用300毫米镜头加1.4X增距镜,以1/1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机器架在捷信1228碳纤维脚架上,Acra球头(都是好东西,流口水ing)。拍出来的片子由于快门震动还是发虚了。发虚的部位出现在画面的底部,放大后更为明显。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种模糊是在反光镜预锁后用快门线拍摄的情况下出现的!!相机的震动来自于它巨大的焦平面快门!看来轻型脚架完全不适用这种机器。潘太克斯公司在67II型相机的说明书中指出使用的三脚架一定要比机身重很多,但我认为如果想要相机绝对稳定,三脚架和云台的重量至少要二倍于机身和镜头的总重量。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小窃门儿:如果你使用的是轻型脚架,为了减少震动,你可以在云台的下方挂一条弹力绳(有的云台下方有钩子,把弹力绳结成一个圈,正好挂在上面),在拍摄的时候,用你的脚踩住这条弹力绳,为三脚架的正下方加一个稳定的力度。最好不要在下面挂摄影包,因为摄影包本身也会晃动!
    根据我的使用经验,由于宾得67有一个大型的快速复位反光镜,所以在快门速度低于1/125秒时,特别是使用长焦距镜头时,必须在曝光前将反光镜锁上。这对所有的中片幅相机都是一个SOP(标准操作规程),即使使用35毫米照相机也应如此。反光镜的震动实在是优质像质的大敌!
    还好,宾得67II型的反光镜锁设置在一个非常方便的位置上,离快门释放钮只有一个手指的距离。但是,正如刚才讨论的,厚重的焦平面快门还是一个问题。当使用长焦镜头以低于1/3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时,即使你预锁反光镜,快门行走带来的震动还是会给像质的锐度带来破坏。我无法确定容易发生上述问题的准确的快门速度范围,但看起来似乎在1/60秒和1/4秒之间最容易出现。前面所说的例子中,对震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过轻的三脚架和1/10秒的慢速快门。我曾经尝试用我的徒步旅行专用三脚架和云台来支撑安装长焦镜头的67II以慢速快门拍摄,结果是:如果没有其他方法增加三脚架的稳定性,这根本就行不通!
    作为我对镜头进行测试的一部分,我第二天对高压变电塔再次进行了拍摄。还是用300镜头加1.4X增距镜,但快门速度换为1/60秒,而不是先前的1/10秒。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我使用了捷信的重型三脚架1349 CF及Arca Swiss球头。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看看那张样图,放大到能看清颗粒时,锐度仍然十分完美。所以我不得不再次说:67II是一部必须放在三脚架上才能表现出其优势的照相机,特别是使用长焦镜头和低速快门时!(300毫米镜头1.4X增距镜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组合)
    这张照片是我为了进行技术测试而拍摄的,当我将它放大仔细观察时,我深深地被它优异的像质所震动了!无论水平方向上的云彩,还是垂直方向上的铁塔,反差都表现得非常非常好。看它的放大片比看它上方的那个小片感觉要舒服多了。
    镜头
    宾得67相机的配套镜头产品线很长,而且由于其投放市场超过30年,所以无论在哪个市场上都有大量的二手宾得67镜头。
    最初,根据需要我选择了4支镜头来组成我的相对紧凑的“徒步旅行系统”:45mm f/4,55~100mm f/4.5,200mm f/4,300mm f/4 EDIF,此外还有一个1.4X的增距镜。所有这些加上一个机身,正好能放在我的乐摄宝MiniTrecker摄影包内(这是我进行徒步旅行摄影的首选摄影包),而且还有剩余空间放置胶卷和滤镜。
    有人曾警告过我让我选择那个55~100mm镜头时一定要慎重,但并不是抱怨它的光学性能,而是认为它实在有些笨重。在我购买这支镜头的商店里有一支存货,和我其他可能的选择相比,我看它并没有别人所说的那么糟糕。也许这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使用6008上的那些笨重的施耐德镜头,因此这支变焦镜头的重量和体积对我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初次使用这支镜头感觉非常妙,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缺点。事实上,在放大镜下观察这4支镜头拍的照片,再把它们放大到13X19英寸来观察,我认为与禄莱6008上的施耐德镜头没什么差别。
    谈谈67II的优点:
    测光:67II出售时仅有一个机身和一个腰平取景器,它的AE/TTL 测光棱镜取景器是必须的选件。这个测光棱镜取景器有3种测光方式,即※※重点平均 测光、矩阵式测光和点测光。矩阵式测光非常棒!点测光的范围就在取景器※※的圆圈之内。
    取景器:取景器非常明亮和清晰,比我的Rollei 6008的棱镜式取景器要亮多了。我发现在宾得67II取景器内的毛玻璃上非常容易调焦,即使使用最大光圈相对较小的f/4和f/4.5镜头也一样容易。
    快门:67II采用电子控制快门,速度为4~1/1000秒,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的A档。有B门,可以设置使用超长时间曝光(比如用于天文摄影),此时几乎不损耗电池电量。在正常使用状况下,2枚CR123A型锂电池可以持续使用500卷120型胶片(或者250卷220型胶片)。由于它的焦平面快门太大了,所以最高闪光同步速度只有可怜的1/30秒,因此该相机并不适于进行闪光摄影。
    120/220胶片:只要简单的推一下压片板,67II就可以使用120和220两种胶片。在机身的外部有一个装置表明现在安装使用的是哪一种胶片,第一次安装胶片后机身上的LCD板也会显示正在使用120型还是220型胶片。使用120型胶片每卷可以拍摄10张照片,使用220型胶片每卷可以拍摄21张照片。
    LCD液晶板:机身的顶部有一个小型的LCD液晶板,可以显示胶片的感光度和拍摄计数。如果没有过片,液晶板上也会出现一个箭头来提醒摄影师。它还能显示胶片的型号,低电量警告,以及闪光拍摄模式。
    反光镜锁:反光镜锁的扳手紧挨着快门释放钮,即使照相机安放在三脚架上也很容易使用。但当你手持拍摄时,你就未必会习惯使用这个扳手,也是因为它的位置的缘故。反光镜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锁上反光镜的同时也锁定了曝光值,在使用A档快门自动曝光时有用处。
    曝光锁:在机身后背取景目镜的旁边有一个小曝光锁钮,按一次可以锁定曝光值20秒。如果使用点测光模式进行测光,然后再重新构图,这个小按钮就会很有用处。
    取景目镜的屈光度调节:AE棱镜式取景器的目镜有一个屈光度调节装置。我个人认为这个装置在任何一部照相机上都应该是标准配置,因为我有时戴着眼镜拍摄,有时又摘掉眼镜拍摄,呵呵!我觉得拨轮式的屈光度调节装置最好用,其他的装置很容易变松。
    曝光补偿:67II上的曝光补偿拨轮提供+/-3档1/3级调校的曝光补偿功能,在取景器内有相应的显示。
    用户自选功能:通常情况下在取景器内有一处显示已曝光胶片数量的地方,宾得服务中心可以用软件将这个地方改为显示光圈值。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改变,并希望它是一个可以由用户自己设定的功能。
    再谈谈67II的不足之处:
    67II的不足之处实在不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只要使用者能接受它的基本设计,那么它就应该是非常让人满意的了。
    热靴:机身上没有闪光灯“热靴”,这令我很迷惑,如果要用闪光灯就必须使用一个木质的专用手柄。
    快门震动:如前所述,由于焦平面快门非常大,如果快门速度在1~1/60秒之间,使用长焦镜头和轻型三脚架的时候,很容易造成画面模糊。这是该相机固有的问题!
    闪光同步速度过低:最高只有1/3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严重限制了它在白天进行补光拍摄,有时候难免在被摄体上产生“鬼影”。当然,这也是由于焦平面快门过大而导致的固有问题!
    胶片卷轴锁:在网上我曾经见过一些使用67II的新手抱怨说很难安装胶片,我的经验是它与其他许多120照相机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我认为玛米亚7相机上的胶片卷轴锁的设计更好一些,便宾得相机上的也很容易习惯。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没有LCD液晶板照明灯:这也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LCD上的主要信息就是胶片计数,但由于这一信息在有照明的取景器内也有显示,所以在黑暗处使用照样可以看到。但如果你按照用户自选功能将这个计数信息更换为光圈信息,那么在暗处使用的时候如果没有照明你还真看不清到底已经拍了多少张。
    没有电子遥控装置:67II使用的是电子快门,因此为什么不能用电子遥控释放快门呢?这应该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功能,特别是在进行天文摄影时。
    笨拙的长时曝光快门释放钮:67II的长时间曝光快门在使用时几乎不消耗电池电量,这一点非常受用户欢迎。然而,长时间曝光通常都是在黑暗条件下才使用的,但这个按钮的外形却设计得非常小巧,而且放在了机身上不容易触摸到的地方。我看这是一项笨拙的设计。
    90%的取景率:测光棱镜式取景器对67II来说几乎是必须的,但很遗憾它只有90%的取景涵盖率。虽然使用腰平取景器可以获得100%的取景率,但腰平取景器对于垂直构图来说实在是太别扭了。
    对一个问世三十多年才有一种主要改型的照相机来说,不难想像它一定是一个老款式的机器。事实上,除了自动聚焦功能以外,67II这个宾得67系列的最新型号具有几乎一切你想拥有的技术性能。更为重要的是,与其他一些看起来似乎是由工程师独立设计的照相机(事实上也确实存在这种照相机)不同,宾得的67系列绝对是由摄影师来设计和进行改进的。这一点只要你拿上它到野外进行几天的实地拍摄你就会深信不疑!
    这里可以举个例子:在67系列最新的300mm f/4 EDIF镜头上,它的遮光罩可以反向扣在镜身上以利收存。这个设计很好,但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很多镜头的遮光罩都采用了这种设计。真正的特殊之处是在接近遮光罩安装卡口的地方,有一个可以滑动的小“窗口”。一开始我被这个小“窗口”的作用给迷惑住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透过这个小“窗口”你可以触摸到镜头的前部,这样在安装了遮光罩以后,你就可以通过这个小“窗口”来调整安装在镜头前部的偏振镜的角度了!真是一个聪明的设计!我在其他镜头上从未看见过这种体贴的设计。
    至于67的镜头,就像前面所说的,由于67系列 投放市场的时间太长,所以在二手市场上有大量的镜头可供挑选。这是一件好事!但要注意的是,潘太克斯公司对67系列的镜头产品线经常进行改进。对这些改进公司总是保持低调,有时候甚至不作任何声明。通常情况下近期生产的镜头要好于20年前的产品,尽管并不完全都是这样。
    取景器内的光圈显示自选功能
    在取景器内显示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在实用中是比较重要的,67II的取景器可以显示快门速度,但第二个位置被胶片计数器给取代了。
    如果你仔细阅读了67II的使用手册,你就会注意到有一项用户自选功能,可以将取景器内的胶片计数改为光圈值显示,但这只能由潘太克斯的客户服务中心来完成。我自己的这套机器就已经改了过来,我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新功能:
    首先,这个改动会花费一至二天的时间和大约40美元,等你把机器从客户服务中心取回后,你就会对67II的取景器内显示光圈有第一个感观认识了。安装镜头的时候,你首先得让照相机识别所装镜头的最大光圈。你要先把光圈环按逆时针方向旋到最大(光圈全开),然后,同时按住机身背后的ISO感光度设定开启钮和曝光锁钮。这时,机身顶部LCD内的胶片计数器位置会暂时变成光圈值显示,这时你就用机身顶部的一个滑推式胶片感光度设定装置来调整光圈显示,直到你使用的镜头的最大光圈在LCD内显示出来,然后放开机身后背的那两个按钮,一切就完成了!
    现在,取景器内可以同时显示快门速度和光圈值了。如果你想让胶片计数器重新“回来”,你就按上面说的,同时主按住机身后面的两个按钮,然后用机身顶部的滑推式调节装置,把“--”(两根短线)在光圈位置显示出来,这时取景器内就又可以显示胶片计数了。这个工作你可以随时去做!
    一定要记住:当你每次更换镜头的时候,你都要重复做上述工作。虽然这显得有些麻烦,但我觉得为了能在取景器内同时显示快门和光圈,这点儿麻烦 还是值得的。坦白地说,这一功能竟然不是67II上的标准配置让我感到很惊奇。我觉得它应该是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一 PENTAX 67

PENTAX 67相机的拥有者,相信在论坛中不是少数,这里面即有职业摄影师也有不少是发烧友。鉴于PENTAX 67资料分散比较分散,在论坛里简单的检索了一下,把能找到的部分帖子汇集成索引,给对于PENTAX67敢兴趣的各位参考。如果那位发现有遗漏的请补充。

1.        机身和附件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00982
PENTAX 67Ⅱ 俱乐部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29298
向陈年向陈年泡菜进军的第九步!!我重新认识了宾得67II??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1017
Pentax 67II反光板震动的实拍试验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59314
Pentax 67II初试之感受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34020
最近看好P的67II,想请教各位DX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50920
请教用P67II的朋友一个问题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44197
我想上一套PENTAX67II,请指教这个组合如何?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1889
Pentax 67II:一架放大的35mm SLR (Part I)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34547
  P家兄弟:有谁在用P67II的增光屏吗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2399
  Pentax 67II适合用于人像拍摄吗?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27361
P67II拍风光需要哪种架子和云台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10290
请教各位用P67II及P67的DX几个问题。徒步旅行能背得动吗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00488
请教一个PENTAX 67II的问题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67009
  Pentax 67II的幕后故事(翻译)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61542
P家6X7,67,67II的不为人知变化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34682
佳能EOS-1Ds大战Pentax76II及velvia反转片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26239
新手一问---67II是否真的比67好?

2.        配套镜头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73617
  不知道PENTAX 67II的二手旧款镜头质量如何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24511
  请教P67II先配哪个头好!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14775
Pentax 67II + M*400mm f4 IF-ED + 2X:拍摄动物的利器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98145
  有没有关于P67II 100mm/4同135mm/4的比较,哪一个好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05242
刚买了pentax67 smc*300mmF4 ED和45mmF4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54983
  忆松兄,你的CZJ镜头转PENTAX 67的计划有进展吗?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7656
  大家评价一下pentax 67 II 的几个镜头!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37133
  继续研究讨论宾得67Ⅱ的镜头系统的配置问题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66527
  p6*7加太苦码俱乐部  

3.        故障和异常处理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40785
  紧急求救各位大侠!尤其是用P67II的大侠!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21145
  请解答P67II这是什么问题?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39984
去北京五棵松买"宾得67-2"结果令我惊讶.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50426
大家有见过PENTAX67 II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吗?

4.拍摄的相关图片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33953
PENTAX6X7/67/67II拍摄图片汇集

5.        其他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37540
  Pentax67II中文说明书,需要的举手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34305
PENTAX 67II又出了一个限量版(需订货),那位能帮忙翻译一下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33298
请问PENTAX 6X7上什么脚架好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98146
  新进P67II 帮忙给参考个角架和云台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66353
  KIRK PENTAX67II专用竖拍快装板的使用印象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70210
  上中幅120拍风光,为什么宜用宾德67——排除法和比较法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286816
  北京的PENTAX6X7/67/67II玩家都有那些,大家有空聚聚

下面是我收集到的2机(67和6*7)和4只镜头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19-7-14 10:2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十 Agfa Standard 三吋皮腔机(中画幅)

       自 1926 年左右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约三十年间,Agfa 一直名列折叠机大牌制造商之列。从 1934 年出品的简约型单速F8.8的Billy-Clack,到 1956 年出品的骇世之作 Automatic 66(这是全世界最先推出的全自动曝光相机之一),Agfa 在这 30 年间推出了一系列折叠相机,经历了折叠式胶卷相机的黄金时代。
       Agfa 的大多数机型使用 120 胶卷,也有个别的使用116或127胶卷。 林林总总之中,除了Billy-Clack (其扁平的前板与柯达的Jiffy很相似)以及Billy 系列的低端机型是为普通用户所设计,其大量的主打机型主要是面对当时的摄影发烧友打造的。
Agfa 公司位于德国慕尼黑,其全称为 Actien Gesellschaft für Anilin Fabrikation,起初是染料与化学品制造商。在德国金融危机深重的1925年,Agfa 并购了相机制造商Rietzschel,开始生产 Rietzschel 相机。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Agfa 的相机业务在慕尼黑开展得如火如荼,其胶卷和摄影用化学药品的生产则在到沃尔芬(Wolfen)和勒沃库森(Leverkusen)。二战之后,相机继续在西德的慕尼黑生产,胶卷则被打上 ORWO (产自沃尔芬)的标签,在东德的沃尔芬生产。战争结束后,Agfa开始在西德的勒沃库森生产胶卷,Agfa ISS、Agfacolor CT18 等许多经典的感光乳剂产品也产于此地。早在1928年,Agfa就在美国并购了Ansco,成为Agfa Ansco公司,并最终发展为 GAF 公司,生产胶卷、摄影器材和复印设备。
        Agfa 通过照相馆、药房和百货商店出售相机、摄影器材和暗房冲洗设备。至少在欧洲市场,Agfa 毫无争议地成为Kodak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和Kodak一样,Agfa也成功维持了相机制造成本与产品品质间的平衡,六七十年前生产的Agfa相机在今天看来仍然性能卓越。但是大多数二战前出品的Kodak相机使用的是620胶卷,这种胶卷在今天的市场上已难觅踪迹,而大多数早期Agfa相机使用的则是随处可见的120胶卷。
       Agfa的产品成功地做到了高质平价,其部分原因在于 Agfa 公司一贯坚持的KISS (Keep It Simple, Stupid) 原则,即“简约为上”。Agfa 的策略就是尽可能不断改进现有设计,尽可能开发更多机型,尽可能采用通用部件。Agfa的大多数设计从一开始就很完善,推向市场后又不断改进,因此每个基本款都有各种不同规格可供选择。例如,三十年代出品的 Billy 大八张(使用 120 胶卷拍摄 8 张)系列,1938年到1960年先后推出的三款 6×6cm Isolettes 机型,以及五十年代出品的多款 6×9cm Agfa Record 机型,每个系列的各种规格都在零部件件和基本设计方面呈现出很强的连续性。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Agfa Ansco 在欧洲市场上发售的多款 Billy、Record 和 Isolette 相机,在美国市场上由 Agfa Ansco出售时更名为“Speedex” 。而在美国市场上出现的一些 Speedex机型也从未在欧洲市场公开发售过。但是二战前后,欧洲市场上曾出现过一些未在本地市场发售过的机型。这些机型是美国士兵带来的,或通过※※福利社购买,然后在欧洲市场销售。如果一部 Agfa 折叠相机上标有Speedex字样,则说明它们是投放美国市场的产品。
       三十年代,最早出现的的Agfa折叠机可能是1926年发售的Standard系列。此系列相机能够拍摄 6.5×11cm(使用116胶卷)和 6×9cm(120胶卷拍摄8张)片幅的照片,配有各种镜头和快门组合。其中,配有棕色皮饰和棕色皮腔的Standard豪华型目前一机难求。每款 Agfa Standard 相机都卓尔不凡。最出彩的一款是1931年出品的 Standard CRF。它在顶部装有一个长而扁的联动测距器。此机型有两个版本,分别使用116和120胶卷。由于厂家提供升级改造服务,Standard CRF可装配全系列的镜头和快门。
       Agfa Billy 系列于 1928 年面世,其早期机型的机身末端呈方形,并且只配备了简单的 f/8.8 镜头和极普通的快门。1931 年,Agfa Billette问世。这款相机在相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虽然保持了传统外形,但是配有三片Oppar镜头或四片Solinar镜头,以及为四片Solinar镜头配备的 Compur 快门。1932年,Billy 0(又名 Billy Null)问世,这款相机使用127胶卷拍摄8张4×6.5cm片幅的照片,它的高级版配有75mm的f/3.9四片Solinar镜头和 Compur快门。这款相机面世后的三年间,即到1934年之前,又有多款颇为相似 的 Billy 机型面世。
        而1934年推出的Agfa Billy Compur则创下了极佳销量。它首次采用了一种低平的压杆设计,从而增加了相机的刚性和拍摄稳定性。这是Agfa二战前机型的最佳设计特色。稳定性对折叠相机的性能至关重要,Agfa Billy Compur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压杆设计与传统折叠方式不同,它是通过镜头座下面的捏柄使铰链弯曲,从而实现镜头的折叠。
       AGFA Billy Compur,一款配备 10.5cm f/4.5 Apotar 镜头的 Compur 相机,经过精心保养(包括拆开并润滑对焦环、清洗镜头内部、保养快门),到现在仍能大放异彩。Apotar 是一组三片镜头,那些没有真正试过的人都觉得它效果欠佳,因此不会考虑用它。事实上,经过清洗和正确调节,这种镜头的拍摄效果相当出色。Billy Compur 更常见的配置是性能更好的四片10.5cm f/3.9 Solinar镜头。
      1936年,Agfa 推出了一款新机型 — Agfa Billy Record 4.5。它延续了Agfa一贯的简洁风格。但是除了用 Prontor II 快门代替 Compur 快门,以及没有在机身皮面上饰以浮凸的 “Billy Compur” 标识,这款机型实际上与 “Billy Compur” 大同小异。
      早期的Billy Records比较便宜,仅配有 f/8.8、f/7.7和f/6.3镜头以及一个简易的三速(l/25秒, l/50秒, l/100秒)快门。颇具特色的是,Billy Record的皮面饰有棱纹,而不是单调的光滑皮面。但是它不具备Billy Compur所具有的能够增加稳定性的底部压杆机构,因此似乎不是一款可以用 70 年之久的相机。奇怪的是,虽然 Agfa 也用“Record”一词给 Billy Record 4.5 命名,但是这款机型却没有 Records 系列特有的棱纹。可能是为了降低造价,才在这款和Billy Compur如此相仿的机型上采用和Billy Compur一样的皮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用轻质胶木(一种早期的热塑性塑料)制造相机逐渐成为趋势。这些胶木相机中,最出众的是Zeiss Ikon出品的Simplex,一款 6×9cm 胶木相机。1938年,Agfa 推出了 Trolita,一款6×9cm折叠相机,从此填补了它在胶木相机产品方面的空白。这款机型具有和Billy Compur一样的压杆机构和机械构造,但是机身上有棱纹的“Trolit”标识(Trolit 是 Agfa 的胶木相机品牌)。
显而易见,除了Billy 0和几款使用116胶卷的Agfa Standards,Agfa的折叠相机几乎都是120胶卷的6×9片幅的,直到Isolette机型的出现。
       1938年,Agfa推出了一款6×6cm(120卷)相机,这款相机经久不衰,并且后来几乎没做过什么大的改动。Isolette 最初定名为 Isorette,它简单易用,价格便宜,还能满足专业摄影师的需求。其中一款机型配有f6.3的Igestar镜头和三速快门,内置铰链遮板,能够当作 6×4.5cm 相机使用。
        配有f4.5 Apotar镜头和Prontor II 快门的同款机型在当时的售价要高很多。它不具备防重叠曝光装置,需要通过观察机背上的两个红窗过片。因此机顶只有一个黑色胶木制成的卷片钮。
最初版本的 Isolette 在二战期间风靡一时,在德国被称为“士兵专用机”。二战早期,同款机型在美国被定名为 Speedex B2。但是到了1941年,来自德国的供货告磬。
       战争结束后,新版的Isolette于1947年投产,它可选配 f4.5 Apotar或Solinar 镜头,以及Compur Rapid或Prontor II快门。这款战后的首款相机拥有防重叠曝光装置,机顶用铝合金铸成,然而由于锈蚀,时至今日很多已不太美观。大约在1950年,Isolette Ventura 在美军的※※商店市,一款类似机型在英国市场被定名为 Isolette V。这是 Isolette 系列的首款配备三片 f/6.3 Agnar 镜头并具有同步闪光功能的相机。这款机型装配上f4.5 Apotar 镜头和Prontor S快门后,就是 Isolette II,其机顶摒弃了铸造工艺,采用亚光镀铬工艺。Isolette II的外销版本被定名为Ventura 66 deluxe。
        Ventura 66 deluxe 可选配一系列镜头和快门组合,f4.5Apotar或Solinar 镜头可以和多种快门搭配使用,包括 Compur、Compur Rapid、Prontor S、Prontor SV、Prontor SVS,甚至是廉价版的Synchro Compur。多数相机装配的是f/4.5 Apotar镜头,偶尔会出现一款装配75mm f3.5 Solinar 镜头的Isolette II,它非常炙手可热,有时甚至会在网上引起激烈的竞拍。多数 Isolette II 都经久耐用,性能优良,可能只有快门需要保养,因此这款相机相当普及。
       1952年,Isolette III问世,它在Isolette II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在机顶增加了非联动的测距器,因此前板上有两个窗口。它同样配有各种镜头和快门,最贵的(可能也是最稀有的)版本当属 1954 年推出的配75mm f3.5 Solinar镜头和Synchro Compur快门的机型,这款机型也有的配备的是Prontor SVS快门。
Isolette 系列推出的最后一款机型是 1957 年出品的 Isolette L,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在机顶装配了硒光电池测光表。这款机型的常见配置是85mm f4.5 Color-Apotar 镜头和 Pronto快门。
       1954年,Agfa 推出了一款可以与传闻中的 Zeiss Ikon Super Ikonta 系列相媲美的机型,这款机型与同期面世的 Super Ikonta II 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许多使用五十年代相机的发烧友坚决拥护 Super Isolette,认为它比 Super Ikonta III 更胜一筹。作为一款装有联动测距器的6×6相机,Super Isolette通常配备性能优良的75mm f/3.5 Solinar镜头和 Synchro Compur快门。如果保养得当,今天它仍能拍出高品质的中幅照片。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款相机虽然相当重,却很袖珍,至今仍有一些风光摄影师在使用 Super Isolettes。
        接下来要提到的就是1956年的一款世纪经典,Agfa Automatic 66。据认为这是世界上首款拥有全自动曝光配置的相机。依照Agfa的一贯传统,Automatic 66采用了Super Isolette的部分部件,它同样装有联动旁轴测距,使用120胶卷拍摄12张6×6片幅的照片,并配备了75mm f3.5 Color-Solinar 镜头。它也在机顶装配了硒光电池测光表,不同的是机顶※※是蜂巢式测光窗,测光表则位于机顶内部的左手边。
        在测光表下方的皮腔旁,有一支延伸到快门下面的黑色塑料管,它将测光表和独特的 Prontor SVA气动快门连接起来。这种快门沿袭了Compound气动快门的一些特性,通过管内气压和气流的轻微变化就能实现曝光表对快门速度的控制,从而实现自动曝光。
        如何选择适合您的Agfa折叠机?
        除Super Isolette和Automatic 66两款罕见珍品外,本文提到的大多数机型都比较常见,价格也能被大多数发烧友所接受。最常见的机型当属Isolette I和II。如果您想找一款机械与光学性能都很出众的相机,那么不论在规格还是价格方面,配备f4.5 Apotar镜头和 Prontor S或Prontor SV 快门的Isolette II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格外注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品的Agfa折叠相机的皮腔,因为那个时期制作皮腔的材料并不像二战前的那些皮腔那样耐用。购买一部配备f4.5 Apotar镜头的相机只需大约千元人刀。
        但是,考虑到检查皮腔的必要性,最好当面交易。最好的做法是在强光下用黑白胶卷试片,看胶卷上是否会出现漏光灰雾。
由于产量较少,装有非联动测距的Isolette III的市场价比Isolette II至少高出50%,有时会更多。如果您购买相机的目的是使用而非收藏,那么非联动测距器可能不太值。因为以相同的价格您可以买一部配有四片Solinar镜头的Isolette II,幸运的话,甚至可以买一部装有f3.5 Solinar镜头的相机。
       如果价值近万人刀的中幅折叠机对您来说是个小case,那么Super Isolette就是值得您投资的精品。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款相机使用几年后或存放不当时,快门内很容易积尘。在决定购买Super Isoiette前,您最好想清楚,您是否愿意为这部使用率不那么高的机器付出经常性的保养费用。为了保证拍摄质量,所有折叠相机都要正确安装。镜头要严格装配到位,并与底片保持平行。这样30年以上的老相机的镜片的内表面上常有积尘,看上去就象起雾一样。
        Automatic 66 是一件珍品,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同时也很昂贵。购买一部品相完美的 Automatic 66估计要花费近两万人刀。
但是不要忘了二战后面世的 Agfa Record。这是一款6×9相机,配有f4.5 Apotar镜头,成像色彩出众。二战后的任何一款6×9折叠相机都比同档次的6×6相机卖得贵。Agfa Record 与 Zeiss Ikon Nettar便是最好的例证。这些相机根据品相不同,大约售价在大几百至两三千人刀不等
       二战前面世的机型——Billy Compur、Billy Record 4.5,甚至包括它们的简装版,都具有做工优良的皮腔。但是镜头前端的调焦部件往往在几年不用后就会因粘连而无法正常工作,快门和镜头内部也多数保养和清洗。但这两款相机只需三五百元大概就能搞定。与它们拍出的高品质相片相比,这个价格应该是物有所值。
       二战前出品的Compur快门性能优良,这是收藏者们所公认的。Billy Compur 的快门当然也不例外。如果您想买一部二战前的折叠相机,最好买配有Compur快门的机型。道理很简单,它们比二战前的Prontor快门更耐用。
有些使用127胶卷的Agfa Billy Null会发生漏光现象,使照片上产生灰雾。但是皮腔上却并没有小孔,一般可能是后盖不紧密造成了漏光。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在购买相机前最好先上片,看看实拍效果。
       值还是不值?
       如果您习惯目测焦距,手动对焦,并使用小光圈以降低对焦误差,那么抓拍时使用折叠相机就再合适不过了。
折叠相机的镜头不可更换,这显然使它在功能和拍摄速度上都比中幅单反相机(SLR)逊色,拍摄建筑物或运动画面时也表现欠佳(广角镜头或长焦距镜头更适合这类拍摄),更难以胜任快速拍摄。
       然而,说实话,您多久会需要使用一次折叠相机?您不太可能也没必要为了一部40年前生产的折叠相机卖掉您的大兔子或者无敌兔。但是对于特殊的拍摄主题,折叠相机仍然得心应手。正片胶卷勿需投影也可直接观赏,特别是手持一部体现人类机械工学顶级成就的经典相机,那种独一无二的愉悦和感官享受足以成为您投资一部做工精良的折叠机的理由。更何况经典机械相机的投资价值只会与日俱增,而您的无敌兔在很短的几年后将会一文不名。 本帖最后由 华山哥哥 于 2018-12-13 22:2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徕卡S007 徕卡45镜头,直出无后期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徕卡S007 徕卡30-90镜头,直出无后期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21
主题: 22
帖子: 657
注册: 2017年11月
徕卡S007 徕卡120微距镜头,直出无后期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我的中大画幅相机集锦 资料收集贴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