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交流一下,全像素双核对焦&嵌入式相位对焦是神马 [主题管理员:iZaZaD]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0047 回帖:13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254
主题: 24
帖子: 1378
注册: 2000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5-29 16:33
足够精度的片上相位对焦这个如果有的话当然好。 不过,您看看44楼的内容,关于口径蚀导致相位差计算产生误差的章节,这个是佳能提出来的问题。美国专利号US008159599B2,显然这个问题不是全像素都参与对焦就能解决的。


是的,在边缘对焦点双核全像素有这个问题,而且好像没看到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法(看到的话可以给链接)。目前的无反在佳能尼康的产品线里面定位都没能到专业级别。实际上单反在反光板打上去前,都可以享用对焦模块设计的各种肆无忌惮毫无制约,过去的帖子提到过单反的场透镜是怎么应对边缘点这个问题的。反光板打上去后,用无反的一套有什么问题? 当然,法兰距福利就没得的,但是在专业体育领域,起步都是200mm以上焦距! 可以说索尼想借专业体育领域入侵,是再一次暴露了索尼霸道市场部门的无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skyshui 发表于 2019-5-29 15:57
楼主这理论很强,记得以前讨论过双核全像素对焦是1字还是十字,这帖子也可以讲解一下。


根据佳能公布的资料,现在的双核传感器都是一字方向上感应。

不过呢,PDAF的一字跟单反的一字是不一样的。

单反的一字与十字:
图上这个是单反上的一个小对焦框内 一字对焦和十字对焦的检测传感器布局 示意图。
如果对焦框瞄准的是图上这种曲线,那么一字对焦传感器只有A上只有很少几个像素检测到,数据太少,就无法形成有效的A-B的相位差数据,对焦计算就失败了。如果增加一条检测线C-D来弥补这个缺陷,情况就好多了。佳能可能感觉这样还是不够爽,就在45度的方向上再增加两条检测线,这样就成了米字的检测。
一字十字米字的对焦原理是一样的,提高的是检测成功率,横着不行竖着来,竖着也不行我还有斜着看的。所以它提高的不是精度而是效率。

那么无反的对焦点内的检测是啥样的呢?
虽说都是检测一字横向上的,但是检测条多啊,不是一条一字,而是好多好多条一字。只要你不找茬非得拍那种只有一条线正好平行的,出错的概率就小很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darkegg 发表于 2019-5-29 15:32
晕,你都说了镜头转一个小角度比较变化量,这还不是个机械动作? 不做这一步,DFD和反差对焦就像瞎子一样都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转,它只能先转一下才知道方向,这是其一。  其二,关于反差对焦合焦判定,很多很多资料可以查的,包括尼康的对焦为什么会慢半拍(但是比佳能少跑焦),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国内外老帖子论战过去看了非常多可以去翻翻,多出的行程,你可以说放宽限制不必要,但是实际上厂商没这么做,说明省去这一步的精度损失是不能承受的。反差的极限值变换和被摄物体有关,景深很浅的情况下接近合焦时的变化没个谱。

到接近合焦索尼相位差给不出信号时,同样存在着个方向问题,不是靠相位差实实在在的信号,各种预判算法都是个蒙,想不蒙只能老老实实的走多一个行程。

说这么多,有精度足够的片上相位差对焦,难道不是个好?何苦去走弯路挑战各种极限,完了还得靠骗靠水军靠ps作假。 ...


足够精度的片上相位对焦这个如果有的话当然好。 不过,您看看44楼的内容,关于口径蚀导致相位差计算产生误差的章节,这个是佳能提出来的问题。美国专利号US008159599B2,显然这个问题不是全像素都参与对焦就能解决的。

补充点儿说明,这个文件的大致意思就是,相位对焦根据的是点光源模型失焦弥散圆产生A,B两个图形,如果是正圆的光斑,质心是对称与中线的,如果因为口径蚀被切掉一部分光斑,质心将发生偏移。 就好像一个苹果被要掉一部分,质心会发生变化。这就影响相位对焦了。 本帖最后由 iZaZaD 于 2019-5-29 16:5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239
主题: 31
帖子: 2469
注册: 2012年1月
楼主这理论很强,记得以前讨论过双核全像素对焦是1字还是十字,这帖子也可以讲解一下。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254
主题: 24
帖子: 1378
注册: 2000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5-29 15:09
我一直认为,混合对焦是丢掉反差对焦算法中的方向计算部分,用相位差去替代,合焦检测用还用反差对焦的算法。

这里可以了解一下松下的DFD算法,这个算法粗略理解应该是有一个反差度的计算结果K,镜头转动一个小角度后比较一下K的变化量,然后去镜头ROM里根据预先测定好的表格里查询当前对焦位置当前光圈焦距上对应这个K值的转动量。

所以楼上一直强调的反差对焦要来一次机械转动,我认为未必需要,也可以借鉴一下DFD这个思路,因为基本的条件都具备。大幅度上用相位差计算,小幅度用DFD  ,当然不必称之为DFD,还叫反差对焦也也可以 。当然,这个是我的猜测。


晕,你都说了镜头转一个小角度比较变化量,这还不是个机械动作? 不做这一步,DFD和反差对焦就像瞎子一样都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转,它只能先转一下才知道方向,这是其一。  其二,关于反差对焦合焦判定,很多很多资料可以查的,包括尼康的对焦为什么会慢半拍(但是比佳能少跑焦),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国内外老帖子论战过去看了非常多可以去翻翻,多出的行程,你可以说放宽限制不必要,但是实际上厂商没这么做,说明省去这一步的精度损失是不能承受的。反差的极限值变换和被摄物体有关,景深很浅的情况下接近合焦时的变化没个谱。

到接近合焦索尼相位差给不出信号时,同样存在着个方向问题,不是靠相位差实实在在的信号,各种预判算法都是个蒙,想不蒙只能老老实实的走多一个行程。

说这么多,有精度足够的片上相位差对焦,难道不是个好?何苦去走弯路挑战各种极限,完了还得靠骗靠水军靠ps作假。 本帖最后由 darkegg 于 2019-5-29 15:4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cccgggppp 发表于 2019-05-29 13:58
所谓“混合对焦”(先用相位粗略对焦,最后才用反差精确对焦),“混合对焦”本质就是反差对焦,是通过相位对焦提高反差对焦的速度,同时保留反差对焦...


我一直认为,混合对焦是丢掉反差对焦算法中的方向计算部分,用相位差去替代,合焦检测用还用反差对焦的算法。

这里可以了解一下松下的DFD算法,这个算法粗略理解应该是有一个反差度的计算结果K,镜头转动一个小角度后比较一下K的变化量,然后去镜头ROM里根据预先测定好的表格里查询当前对焦位置当前光圈焦距上对应这个K值的转动量。

所以楼上一直强调的反差对焦要来一次机械转动,我认为未必需要,也可以借鉴一下DFD这个思路,因为基本的条件都具备。大幅度上用相位差计算,小幅度用DFD  ,当然不必称之为DFD,还叫反差对焦也也可以 。当然,这个是我的猜测。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2019-05-29 15:18:3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477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9年2月
darkegg 发表于 2019-5-29 13:47
二维的算法水非常深,不要轻易的去下结论。 刨除对索尼水军的憎恶因素,客观说双核对焦目前是无反里最好的,不依赖反差对焦也能达到足够的精度。同时也是最有潜力的,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并行处理器以及AI芯片的崛起给这个方向无限可能。它的制约,比如处理器,比如你们说的读取速度,都是处于可解决的射程内。

索尼的混合对焦中的相位对焦,在接近合焦时信号太弱不可用,必须依赖反差对焦来达到足够的精度,反复说了,这样即使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也会多出一个机械行程。

合理的刷新速率,一定是和镜头机械响应时间相匹配的,够用就行了,在镜头几十上百毫秒级别的大时滞上面,去弄几十几百k的读取速度,实际意义不大却被水军吹到天上了。多出的一个机械行程才是要命的。

用EOSR和A9去对比,定位差了几个档次,EOSR 并没有把速度机作为设计目标。 而A9的目标市场,是专业领域和体育,可惜是不及格的, 坛子里还爆出了水军用PS作假吹嘘A9追焦的丑闻。专业领域对可靠性有很严苛的要求,这不是不管不顾把参数做的漂亮就能忽悠倒的。

...


坛子里99%的人都不是专业领域,90%的人没有接触过顶级专业器材

即使以上提及的那部分人,但凡把1系和微单同时拿在手上简单对比一下,也不会得出微单对焦强过单反的结论

这种人就是纯黑了,骨子里都是坏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254
主题: 24
帖子: 1378
注册: 2000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5-29 08:38
我觉得大家可能对“相位差+反差相结合的混合对焦”有误解。我认为这两种是结合使用,取两者的优点使用,不是两个同时起作用。CPU计算时可能增加一些计算量,但是最终输出给镜头马达的就只有一个指令,马达不会是按相位差的转一下又按反差的转一下,只能按其中一种。按照厂家的包括大家的正常逻辑,应该是相位差算出来的转动方向优先,只有在相位差失效时才按反差计算的来转动。

所以,不应该说片上对焦因为有反差对焦而降低了效率,而是因为有了相差计算提高了反差对焦的效率。

为什么不完全取消反差计算?刚才说了,相差自身问题也不少,判断是否合焦(相差=0)不如靠计算反差度可靠。


不要小看这反转的一下,想精密控制这种微量的位移麻烦大了去了。马达和镜头对焦组,以及相关的固定装置,有一个最小的位移响应量以及惯性,更要命的在几十毫秒的响应时间里面,高速不规则运动的目标,比如球员可以轻易晃开几十公分吧,更不要说飞鸟航模。赛车另说,目标比较大,景深可以调大些。靠a9这种高读取靠预判算法去蒙,额,何苦呢,是的,我相信一定能蒙上足够多的样片来给水军用于欺诈忽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52
主题: 0
帖子: 342
注册: 2017年5月
所谓“混合对焦”(先用相位粗略对焦,最后才用反差精确对焦),“混合对焦”本质就是反差对焦,是通过相位对焦提高反差对焦的速度,同时保留反差对焦的精度。

iZaZaD 发表于 2019-5-29 08:38
我觉得大家可能对“相位差+反差相结合的混合对焦”有误解。我认为这两种是结合使用,取两者的优点使用,不是两个同时起作用。CPU计算时可能增加一些计算量,但是最终输出给镜头马达的就只有一个指令,马达不会是按相位差的转一下又按反差的转一下,只能按其中一种。按照厂家的包括大家的正常逻辑,应该是相位差算出来的转动方向优先,只有在相位差失效时才按反差计算的来转动。

所以,不应该说片上对焦因为有反差对焦而降低了效率,而是因为有了相差计算提高了反差对焦的效率。

为什么不完全取消反差计算?刚才说了,相差自身问题也不少,判断是否合焦(相差=0)不如靠计算反差度可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254
主题: 24
帖子: 1378
注册: 2000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5-29 08:13
虽然我没博士水平,但傅立叶也听说过,拿这个时域频域转换的最基础知识讨论相位对焦算法这个具体问题,大概相当于说会麦克斯韦方程来聊常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技术吧。
所以,用相位差的粗略的失焦方向结合反差计算出的较高精度的反差度就是个很好方案了。
对焦过程仍然是纯反差对焦的一步一步多帧检测,但不怎么会出现纯反差对焦的拉风箱现象,因为每一步都会有相差计算出方向,每一步又都计算反差度能在合焦位置准确检出。
这种方式,就要求原始画面数据有足够高的刷新速率。所以厂家才花大力气去实现像A9那样的高帧率。

...


二维的算法水非常深,不要轻易的去下结论。 刨除对索尼水军的憎恶因素,客观说双核对焦目前是无反里最好的,不依赖反差对焦也能达到足够的精度。同时也是最有潜力的,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并行处理器以及AI芯片的崛起给这个方向无限可能。它的制约,比如处理器,比如你们说的读取速度,都是处于可解决的射程内。

索尼的混合对焦中的相位对焦,在接近合焦时信号太弱不可用,必须依赖反差对焦来达到足够的精度,反复说了,这样即使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也会多出一个机械行程。

合理的刷新速率,一定是和镜头机械响应时间相匹配的,够用就行了,在镜头几十上百毫秒级别的大时滞上面,去弄几十几百k的读取速度,实际意义不大却被水军吹到天上了。多出的一个机械行程才是要命的。

用EOSR和A9去对比,定位差了几个档次,EOSR 并没有把速度机作为设计目标。 而A9的目标市场,是专业领域和体育,可惜是不及格的, 坛子里还爆出了水军用PS作假吹嘘A9追焦的丑闻。专业领域对可靠性有很严苛的要求,这不是不管不顾把参数做的漂亮就能忽悠倒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olia77 发表于 2019-05-29 08:18
这里有个问题,混合对焦始终多了反差这一步,而这一步除了处理器计算的判别,也需要镜头马达的驱动,而这肯定会造成延迟。

...


我觉得大家可能对“相位差+反差相结合的混合对焦”有误解。我认为这两种是结合使用,取两者的优点使用,不是两个同时起作用。CPU计算时可能增加一些计算量,但是最终输出给镜头马达的就只有一个指令,马达不会是按相位差的转一下又按反差的转一下,只能按其中一种。按照厂家的包括大家的正常逻辑,应该是相位差算出来的转动方向优先,只有在相位差失效时才按反差计算的来转动。

所以,不应该说片上对焦因为有反差对焦而降低了效率,而是因为有了相差计算提高了反差对焦的效率。

为什么不完全取消反差计算?刚才说了,相差自身问题也不少,判断是否合焦(相差=0)不如靠计算反差度可靠。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85
主题: 1
帖子: 1562
注册: 2018年7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05-29 08:13
虽然我没博士水平,但傅立叶也听说过,拿这个时域频域转换的最基础知识讨论相位对焦算法这个具体问题,大概相当于说会麦克斯韦方程来聊常温超导磁...
这里有个问题,混合对焦始终多了反差这一步,而这一步除了处理器计算的判别,也需要镜头马达的驱动,而这肯定会造成延迟。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darkegg 发表于 2019-05-28 12:54
这个太多了,哈希,傅里叶变换等,还有几何的形态匹配用于心电图识别就一大堆可以移植的。

无反的混合对焦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差这一步,...


虽然我没博士水平,但傅立叶也听说过,拿这个时域频域转换的最基础知识讨论相位对焦算法这个具体问题,大概相当于说会麦克斯韦方程来聊常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技术吧。

纯反差对焦的麻烦就是要不断的尝试才能确定需要转动的方向,但又不仅仅是判断方向就可以了,还要判断反差程度来计算出个结果让镜头趋于合焦位置收敛,也就是说要解决两个问题: a.方向 b.清晰度评估 ,而主要麻烦在于判断方向,这个恰好是相位差的特长;而相位差也有很多麻烦,比如  A.趋于合焦的小幅度失焦时或光圈较小时相位差不足以有足够精度来输出失焦量,B.镜头口径蚀等光学像差导致用于计算的原始数据质量不佳导致不能产生足够的计算精度 。

所以,用相位差的粗略的失焦方向结合反差计算出的较高精度的反差度就是个很好方案了。

对焦过程仍然是纯反差对焦的一步一步多帧检测,但不怎么会出现纯反差对焦的拉风箱现象,因为每一步都会有相差计算出方向,每一步又都计算反差度能在合焦位置准确检出。

这种方式,就要求原始画面数据有足够高的刷新速率。所以厂家才花大力气去实现像A9那样的高帧率。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254
主题: 24
帖子: 1378
注册: 2000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5-28 12:44
请问除了质心算法,还有别的什么算法,能否明示一下?我去学学。

无反的这种相位差与反差相结合的算法,我觉得可以看成是纯反差算法的改进。纯反差算法没办法一下就知道方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所以效率低,但单纯的反差度计算并不复杂,一个对焦小框框内一两百个像素见方的小区域,计算量并不大,所以结合并不能十分精确计算出失焦量但能给出失焦方向的相位差计算,相当于是各取所长。佳能的问题应该不是卡在处理器上,而是CMOS读出数据的速度太慢,供不上快速的对焦刷新计算,所以跟焦表现不好,尼康索尼的(除了A9)也是同样问题。


这个太多了,哈希,傅里叶变换等,还有几何的形态匹配用于心电图识别就一大堆可以移植的。

无反的混合对焦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差这一步,前面反复说了,多一个机械的行程是质的区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wujibaoziba 发表于 2019-05-28 12:23
楼主想表达什么呢?楼主自己可以造出来双核cmos?


标题是哗众取宠,吸引一下大家眼球,求关注。

做为器材发烧友,探讨一些器材原理的东西,也不是想造双核CMOS,造出来也没人用,所以只能当是在论坛上玩的谈资。

主要原因是在论坛里我反感各种吹,不喜欢被厂家随便个技术名词广告宣传语弄的五迷三倒的那些人。

报歉我不太会拍片,拍不好也没时间拍,所以也不要说别弄这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多去拍拍片的话,拍片真不擅长。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darkegg 发表于 2019-05-28 11:41
唉,首先相位差的计算和反差度计算的理解,一个是同时获取两个阵列进行计算比对,而反差对焦是不同时间,镜头对焦组动了一小段后获得的第二个...


请问除了质心算法,还有别的什么算法,能否明示一下?我去学学。

无反的这种相位差与反差相结合的算法,我觉得可以看成是纯反差算法的改进。纯反差算法没办法一下就知道方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所以效率低,但单纯的反差度计算并不复杂,一个对焦小框框内一两百个像素见方的小区域,计算量并不大,所以结合并不能十分精确计算出失焦量但能给出失焦方向的相位差计算,相当于是各取所长。佳能的问题应该不是卡在处理器上,而是CMOS读出数据的速度太慢,供不上快速的对焦刷新计算,所以跟焦表现不好,尼康索尼的(除了A9)也是同样问题。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96
主题: 54
帖子: 1125
注册: 2019年4月
楼主想表达什么呢?楼主自己可以造出来双核cmos?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254
主题: 24
帖子: 1378
注册: 2000年10月
公式的计算结果,就是合焦时数值分子最小分母最大,整体数值最小。这个是妥妥的反差度计算


唉,首先相位差的计算和反差度计算的理解,一个是同时获取两个阵列进行计算比对,而反差对焦是不同时间,镜头对焦组动了一小段后获得的第二个采样的比较,这是本质的不同。

另外,相位差计算,关键是计算比对图像匹配的位置,这跟反差计算也是根本不同的,老教材里面很多。一维阵列的算法基本已经被挖掘到尽了,质心算法是一种,你翻出来的这个不具备什么代表性。

二维算法水非常深,没有相当数学功力不要轻易的去下结论。单反用物理方法开的虚拟窗口,在全像素双核两幅图像如何用算法提取,这是妥妥的相关专业博士论文题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darkegg 发表于 2019-5-27 23:14
不是一个简单的亮度,单反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在镜片表面开两个距离最远的虚拟窗口获得最大相位差信息。但是实际上这个信息是混杂在全像素双核的两幅图像信息里面的,问题是提取的算法,这个要相当的数学功底才能理解了。受处理器拖累,佳能目前并没有完全发挥双核对焦的潜力。

全像素双核可以做到像单反一样不依赖反差对焦。 相位差和反差的最大区别,就是反差是个极值,必须过了才知道顶点,一定会有反复微调的过程,这个反复受镜头机械系统的拖累,不可能有纯相位对焦的敏捷。而相位差合焦的指示是0,可以到0即停。索尼这种见缝插针埋的对焦点阵列,信号太弱,只能给个方向,判断合焦必须依赖反差。这和全像素双核是天差地别的。

松下的DFD, 也是一样,只能给个方向得靠反差判断合焦,只不过省去了埋藏对焦点。


稍稍深入研究一下,这个算法原理并不是很复杂,如果能把对焦框对应区域的A像素图像和B像素图像,比如这样的一个小图像,
根据前边的原理,不合焦的模糊图像,单独把 A 与 B 分离开,应该得到下边两个小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剩下的是数学计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样,就算出来了相位差 。

看了一些资料,不论单反还是无反的相位对焦判断是否合焦,并不是以“相位差”是否为零作为依据,而是以产生的这两个具有相位差图像的相似度来判断,相似度算法:

算法是这个图上的公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Σ { |A(i)-B(i)|+|A(i+1)-B(i+1)|}  /  Σ { |A(i)-A(i+1)|+|B(i)-B(i+1)|}

这个公式先看分子,Σ { |A(i)-B(i)|+|A(i+1)-B(i+1)|} , A图像与B图像点对点比较,计算差值,如果两个图像完全一致,得数为零,分子最小 ;

再看分母,Σ { |A(i)-A(i+1)|+|B(i)-B(i+1)|}  ,A图像和B图像分别计算 自身图像像素与相邻像素之间的差值。实际上就是计算反差,合焦时相邻像素之间的差异最大,模糊状态相邻间差异小。 所以,合焦时的锐利图像分母最大。

公式的计算结果,就是合焦时数值分子最小分母最大,整体数值最小。这个是妥妥的反差度计算。

相位差+反差计算,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2)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191
主题: 2
帖子: 5215
注册: 2015年7月
潇潇暮雨洒江天 发表于 2019-4-13 19:47
入魔说:dpreview报道佳能70-200mm F2.8L IS II镜头内惊现苍蝇
https://www_dpreview_com/news/03 ... e-one-of-its-lenses
原文的出处网站链接:

https://www_lensrentals_com/blog ... led-canon-70-200mm/
有容乃大,容纳苍蝇说明气量比容纳蚊子镜头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254
主题: 24
帖子: 1378
注册: 2000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5-27 22:47
全像素双核,意味着所有的像素都可以参与对焦计算。随便找一个小的区域划出个对焦小方框,把里边像素的A+B  与 B 单独提取,只要不合焦,B图就会与A+B有亮度分布上的相位差,只要存在相位差,就可以找到失焦的方向了。最简单的方法,只要知道马达要朝哪个方向转动,刷新速度够快,马达停在什么位置也可控。


不是一个简单的亮度,单反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在镜片表面开两个距离最远的虚拟窗口获得最大相位差信息。但是实际上这个信息是混杂在全像素双核的两幅图像信息里面的,问题是提取的算法,这个要相当的数学功底才能理解了。受处理器拖累,佳能目前并没有完全发挥双核对焦的潜力。

全像素双核可以做到像单反一样不依赖反差对焦。 相位差和反差的最大区别,就是反差是个极值,必须过了才知道顶点,一定会有反复微调的过程,这个反复受镜头机械系统的拖累,不可能有纯相位对焦的敏捷。而相位差合焦的指示是0,可以到0即停。索尼这种见缝插针埋的对焦点阵列,信号太弱,只能给个方向,判断合焦必须依赖反差。这和全像素双核是天差地别的。

松下的DFD, 也是一样,只能给个方向得靠反差判断合焦,只不过省去了埋藏对焦点。 本帖最后由 darkegg 于 2019-5-27 23:1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518
主题: 5
帖子: 1627
注册: 2012年7月
本帖最后由 亹亹 于 2019-5-27 23:0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71
主题: 48
帖子: 1555
注册: 2014年6月
jia粉们是不相信各种数据和分析的,只信自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988
主题: 22
帖子: 17180
注册: 2002年3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4-24 10:36
两个像素共用一套控制电路,会有一点儿问题的。回头有时间再把单个像素原理工作流程搬出来看看。

佳能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背照式,这个技术相当于把wafer的两面都利用上,对提高电路的设计灵活性和性能有明显积极意义。


不是公用,这做法有点推挽式放大器的意思。

可能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把相邻像素的偏差缩小。高iso下,硬件级噪音降低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darkegg 发表于 2019-05-27 22:32
最后的b方案是有问题,这个不能在全像素实施,只能在离散的专用对焦点整列,其实就是混合对焦。这样拿到的微弱相位差信号,也是和单反是没法比的。 ...


全像素双核,意味着所有的像素都可以参与对焦计算。随便找一个小的区域划出个对焦小方框,把里边像素的A+B  与 B 单独提取,只要不合焦,B图就会与A+B有亮度分布上的相位差,只要存在相位差,就可以找到失焦的方向了。最简单的方法,只要知道马达要朝哪个方向转动,刷新速度够快,马达停在什么位置也可控。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254
主题: 24
帖子: 1378
注册: 2000年10月
最后的b方案是有问题,这个不能在全像素实施,只能在离散的专用对焦点整列,其实就是混合对焦。这样拿到的微弱相位差信号,也是和单反是没法比的。
而全像素双核,最大相位差信息是包含在两幅图里面的,问题是算法和处理能力。这是和索尼的有本质上的区别。
试试把索尼的反差对焦关掉,只用相位差,看看会怎么样。 本帖最后由 darkegg 于 2019-5-27 22:3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懂这张图:
根据这个原理,猜测如果能够把双核传感器的A和B核的两个成像拆分开单独成像,那么一个点光源的弥散光斑,应该会产生下图的这个效果:

1、A+B 的合成图像
2、单核成像A
3、单核成像B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以上内容,纯属键盘党猜测,没有经过验证,空口胡说,没有凭证。

好在,佳能的双核传感器相机可以包含A+B和B的两幅图像组合的RAW文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样,就能验证了。

于是,今天抽空跑道佳能体验店找了台5D4相机,拍了几张带有点光源光斑的图像。

这个图像,经过论坛上网友提供的软件DPRSplit(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825458-1-1-1.html)或者RawDigger ,可以拆分输出两个图像,一个是A+B核心的,一个只有B核心的。

于是,得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注意看上下两个图光斑的区别。

键盘党理论得以实拍验证。

以上实验内容,只要手里有双核传感器相机,随时可以验证。
本帖最后由 iZaZaD 于 2019-5-27 22:2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6
主题: 9
帖子: 364
注册: 2016年3月
老哥的帖子得顶!真正有专研精神的玩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4
主题: 5
帖子: 20
注册: 2019年3月
说了一大堆废话,有何意义?人家本来就是双核不是双像素。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CCD CMOS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

……CMOS实现电荷转电压的关键在(光电二极管)相应的寄生电容,因为光电二极管是受光照产生电流,而不是电压。首先,产生RST复位信号,寄生电容Cd充电至VDD,接着曝光开始,RST关闭。如图所示,受到光照后,光电二极管产生电流,对电容进行放电。由于放电电流正比于光强,因此放电失去电荷正比于光强x曝光时间。由于电容Q=C*V, 即V=Q/C,电容上的电压正比于里面储存的电荷大小,因此曝光完毕,RS信号使能,读出电容上的电压即可得到光强信息(这里光强越强,曝光越长,采集到的电压越低,看似与常规感受到的图像越亮相反,但只需要后期电路稍微处理下即可,比如用复位电压减去采样电压(简单的相关双采样CDS技术,可以大大降低CMOS的FPN))。
---------------------
作者:Luchang-Li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_csdn_net/u013701860/article/details/51706495/

以上是基本流程。

双核传感器就是在像素单元里做两个光电二极管,两个二极管同时曝光,相应在两个二极管上的寄存电容的电荷分别受光照影响而减少电荷。 然后是分两次采样读取剩余电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交流一下,全像素双核对焦&嵌入式相位对焦是神马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