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6bit的NEF(RAW)! 6100万像素! 尼康Z8来了!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30203 回帖:34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32
主题: 8
帖子: 303
注册: 2018年7月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9-9-21 15:12
这是你们非科学的议题,我没有兴趣。况且科学定义里从来也不使用“好坏”这种描述
定义好坏这种概念属于本体论,你应该去找哲学家研究


其实一类主观感受的存在,背后肯定有他的客观原理。
只是很多人掌握的知识不够完整甚至错误,没有办法正确的表达。

我认为很多人是追求超过肉眼的更浅景深,
来弥补单镜头所不具备的双眼视差。
事实上人眼的光圈并不大,很廉价的设备就能超过了。
3d视频由于提供了视差,
所以并不用很浅的景深,也有无比强烈的透视感(纵深)。

动态影像太多浅景深镜头反而让人觉得不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98
主题: 0
帖子: 86
注册: 2019年6月
这价格得破3w吧,毕竟R4都2.7w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397
主题: 81
帖子: 11433
注册: 2006年11月
月赛优胜标识
ggzhouxuelong 发表于 2019-09-21 16:46
我一水的F卡口头,Z7和D850纠结中主要就是没钱

我今年卖了3个AF口镜头了,只留常用的,就等着合适的时候换Z系统了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312
主题: 16
帖子: 5445
注册: 2010年6月
kpk1340 发表于 2019-9-21 08:54
6100万像素,业余除了拍鸟可大幅裁剪外,拍其它真不需要那么高像素。
即使拍鸟这么高像素,拍林鸟高感也不行,除非有黑科技。还有就是显
示器,现在有几个人用8k显示器的?
以后时代进步,一面墙就是显示器,高分辨率还是需要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312
主题: 16
帖子: 5445
注册: 2010年6月
sufei4585 发表于 2019-9-20 12:25
卖不了几个,所以还得有其他重量级镜头,至少先把大三元凑齐,1.2定焦现有那么一两个摆在那儿给人看看素质。
当年的d3携同5支高端镜头一块发布,那气势多足,现在也需要再来一次
我一水的F卡口头,Z7和D850纠结中主要就是没钱 本帖最后由 ggzhouxuelong 于 2019-9-21 16:4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5
主题: 31
帖子: 1039
注册: 2015年9月
ttmars 发表于 2019-9-21 12:55
所以,相机拍照比手机好、全幅拍照比截幅好,也是“少数服从多数、强权战胜弱势”的不合理结论?


这是你们非科学的议题,我没有兴趣。况且科学定义里从来也不使用“好坏”这种描述
定义好坏这种概念属于本体论,你应该去找哲学家研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2
主题: 8
帖子: 303
注册: 2018年7月


昨晚被老哥带绕了!!
明暗变化本身就是表达透视关系的一种手段!
归根而言 透视感就约等于立体感,约等于空间感。

生生掰弯这些词的定义没啥意义。

摄影本身就很轻易的直接获得正确的透视关系,
怎么消灭透视难得多。

至于不用明暗怎么表达球体的立体感,经纬球体呀。

楼上面还有很多 分不清画面效果是 镜头带来的还是底子带来的…。
全画幅系统的民用镜头的的等效光圈超过了其他系统,自然让人趋之若鹜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425
主题: 172
帖子: 6033
注册: 2011年9月
ttmars 发表于 2019-09-21 11:37
紫边、绿边在ACR里一个滑块两秒钟解决的事儿,没处理而已。...
软件消除的痕迹也很明显。
不然低色散镜片就没人用了。
色散可以有,但宛如紫气东来那就是缺点。
本帖由 ONEPLUS+A500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2.546
主题: 616
帖子: 35664
注册: 2005年9月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9-9-21 11:36
我只关注那些,科学的,可以定量测量和计算,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定义。
至于那些非科学的,甚至于科学域内本体论性质的定义,其结论只由两种方式得出:少数服从多数,或强权战胜弱势。此类定义无所谓是非对错,其实也无讨论的必要。就像耶稣一性还是二性,讨论了上千年,也没有什么结果,最终还是靠拳头大说了算

所以,相机拍照比手机好、全幅拍照比截幅好,也是“少数服从多数、强权战胜弱势”的不合理结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2.546
主题: 616
帖子: 35664
注册: 2005年9月
三人居 发表于 2019-9-21 10:58
一男一女每人一顶绿帽子,公平舒坦了……

紫边、绿边在ACR里一个滑块两秒钟解决的事儿,没处理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5
主题: 31
帖子: 1039
注册: 2015年9月
731337804 发表于 2019-9-21 08:38
景深不等于虚化,浅景深不等于立体感更强。

我只关注那些,科学的,可以定量测量和计算,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定义。
至于那些非科学的,甚至于科学域内本体论性质的定义,其结论只由两种方式得出:少数服从多数,或强权战胜弱势。此类定义无所谓是非对错,其实也无讨论的必要。就像耶稣一性还是二性,讨论了上千年,也没有什么结果,最终还是靠拳头大说了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4
主题: 68
帖子: 4740
注册: 2012年12月
Bis新生活 发表于 2019-9-21 09:43
你用不着高像素可以选择缩图输出。


--------------------------------------------------------

我的选择是不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254
主题: 22
帖子: 8359
注册: 2007年10月
ttmars 发表于 2019-9-21 09:33
世园会随拍,33mm(等效135全幅约26mm)、F4.5,这个焦距和光圈似乎与虚化毫不沾边,也不是微距拍摄,但是立体感可以体会一下。底大的特点很难解释,要自己去试试。
        想起来几年前用相机(记得是5D3)给一个大姐拍了一张肖像,结果她看了之后说:“你这相机不行啊,只有中间的人是清楚的,后面都是模糊的,你看我用手机拍的多清楚……”我当时就傻眼了,也不知从哪里说起为好,干脆不解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一男一女每人一顶绿帽子,公平舒坦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39
主题: 0
帖子: 137
注册: 2018年8月
kpk1340 发表于 2019-09-21 08:54
6100万像素,业余除了拍鸟可大幅裁剪外,拍其它真不需要那么高像素。
即使拍鸟这么高像素,拍林鸟高感也不行,除非有黑科技。还有就是显
示...

你用不着高像素可以选择缩图输出。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2.546
主题: 616
帖子: 35664
注册: 2005年9月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9-9-21 02:59
嗯,能算明白景深哪个大哪个小就好
至于非科学的概念我就没兴趣跟你们扯了,自己高兴就好

世园会随拍,33mm(等效135全幅约26mm)、F4.5,这个焦距和光圈似乎与虚化毫不沾边,也不是微距拍摄,但是立体感可以体会一下。底大的特点很难解释,要自己去试试。
        想起来几年前用相机(记得是5D3)给一个大姐拍了一张肖像,结果她看了之后说:“你这相机不行啊,只有中间的人是清楚的,后面都是模糊的,你看我用手机拍的多清楚……”我当时就傻眼了,也不知从哪里说起为好,干脆不解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本帖最后由 ttmars 于 2019-9-21 09:3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说一下高位数AD采样。

假设原始8级亮度0~8档,如果用8位AD采样,每增加一级亮度,对应的十进数值是: 1~2~4~8~16~32~64~128~256 ;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个8位采样没办法表示第1.5级亮度,因为1~2没有中间数值;但是第7~8级亮度中间就比较丰富,从129~255中间有可以分成一百多个中间档。

如果用12位的AD转换器的4~12级的数值来记录这个8档亮度呢? 这样对应1~8级亮度的数值就是: 8~16~32~64~128~256~512~1024~2048 ,这样就可以把1~2档亮度之间用8个数值来区分,效果就是暗部有了更多的亮度色阶…

同样道理,用16位AD采样哪怕只有12档动态范围的传感器,也十分有意义。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2.546
主题: 616
帖子: 35664
注册: 2005年9月
kemmi 发表于 2019-9-21 03:11
个人感觉,“底大一级压死人”在胶片时代比较明显,比如135和120底片。在数码时代,不是那么明显了,明显起作用的是像素数量。比如同级别像素的尼康D810和潘太克斯645D,前者并不比后者好多少,也不必后者差多少,也就是说:差不多!

用全画幅和半画幅的单反相机的主要区别对比一下:
1:图像传感器的尺寸不同,全幅相机图像传感器的尺寸是36×24mm,半幅尺寸图像传感器以D500为例——23.7×15.6 mm,前者面积是后者的2.34倍。
2:画质上,全画幅比半画幅信噪比高,细节更丰富,高感好。
3:全幅拍摄的照片的背景虚化更好。

        中幅与全幅相比也是类似的,尽管44*33的面积只是后者的1.68倍。但更高画幅相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画质。更大的画幅在画质上带来更多优势,常见的传感器如果放大来看,其实是由一个个微小的像素点组成的,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单个像素”。在单个像素面积相同的条件下,传感器的尺寸越大,其能够容纳的像素数就越多,因此能够带来更丰富的画面细节。中画幅对比常见的全画幅来说优势在于更大的像素颗粒,也就意味着更大的进光量。这样我们在进行拍摄时能够在更加阴暗的环境中拍摄出噪点更少画质更好的照片,并且宽容度也更好,对于后期制作有更大的空间。

引用一贴说明一下——

changming0213
泡菜  邮箱已验证 手机已验证
泡网分: 9.485
主题: 93
帖子: 6786
注册: 2009年10月
虽然我没有用过中画幅的数码后背,以前胶片时代用过120胶片机。
但我知道中画幅甚至大画幅相机的威力。
玩摄影的境界一是往小里去,比如美国一个摄影师就只用苹果手机拍照片了,还得了不少奖。
另一种就是往大里去。看亚当斯的风光片,非常震撼,我们觉得他拍出了对自然的敬畏,还有一种人与自然的亲近感。这与他用大幅相机有关,用手机是拍不出来那样的画面感的。
大、中画幅相机能够让人安静下来慢慢拍片,不再去比高感,比连拍,而是静静地面对被拍摄的对象,可能会更让人感受到摄影的真谛吧。

        另外,小图可能看不出什么区别,正如都用手机看朋友圈的话,很可能手机照片用滤镜处理一下,与相机拍的照片都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放在显示器上看就不一样了,手机照片的劣质化非常明显。中幅也是一样,论坛里的小图往往看不出太大区别,但放大看就很明显了,冲洗出大幅图片的差别也很大,中幅论坛较新的帖子里的图片稍大一点,可以参考一下。但我要说的是,如果看中幅原图,用大尺寸显示器(32寸以上)放大看的话,震撼更大。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804477-1-1-2.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4
主题: 68
帖子: 4740
注册: 2012年12月
6100万像素,业余除了拍鸟可大幅裁剪外,拍其它真不需要那么高像素。
即使拍鸟这么高像素,拍林鸟高感也不行,除非有黑科技。还有就是显
示器,现在有几个人用8k显示器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68
主题: 34
帖子: 4672
注册: 2014年3月
年内主力装备
Canon EOS R8
Canon EOS 5DS R
OM-1
Canon EOS 5DS
Jerry_S 发表于 2019-09-20 23:18
个人理解,讲的不对还请多原谅. 16bit 和14bit都是色阶的概念,假设无色为0,全黑色(100%黑)为1,14bit意味着从0-1之间...

16bit还原肤色实拍是否有提高,我觉得还要看CFA滤色片的特性(比如佳能对于肤色更侧重),以及是否厂商对RAW文件进行了不当的处理(索尼比较严重)。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68
主题: 34
帖子: 4672
注册: 2014年3月
年内主力装备
Canon EOS R8
Canon EOS 5DS R
OM-1
Canon EOS 5DS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9-09-21 02:59
嗯,能算明白景深哪个大哪个小就好
至于非科学的概念我就没兴趣跟你们扯了,自己高兴就好

景深不等于虚化,浅景深不等于立体感更强。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03
主题: 12
帖子: 3657
注册: 2009年9月
是不是应该腾些器材出来,攒钱准备迎接Z8,喜欢Z8的肩部啊,比Z7,Z6更合理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2.546
主题: 616
帖子: 35664
注册: 2005年9月
※※山 发表于 2019-9-21 03:03
“底大一级压死人”,这是胶片时代的有关于清晰度(画质)的说法,在数码时代也一样成立的。但谈到清晰度和画质之类的,还需跟观看的距离与使用方式来定。如同小屏与大屏的电视机,小屏近距离看一样很清晰,小底相机便于携带,各有各的优点。

各有各的优点是一定的,135更便携、镜头更丰富,我一开始也说了。所以我是135全幅买速度机,画质需求交给中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767
主题: 56
帖子: 2448
注册: 2012年2月
可能是D5X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46
主题: 0
帖子: 211
注册: 2018年2月
虽然意淫伤身。
粗略算了一下,55口径内,3:2的宏矩形边长最大约为45.75×30.5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371.926
主题: 532
帖子: 118215
注册: 2001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山 发表于 2019-9-21 03:03
“底大一级压死人”,这是胶片时代的有关于清晰度(画质)的说法,在数码时代也一样成立的。但谈到清晰度和画质之类的,还需跟观看的距离与使用方式来定。如同小屏与大屏的电视机,小屏近距离看一样很清晰,小底相机便于携带,各有各的优点。

个人感觉,“底大一级压死人”在胶片时代比较明显,比如135和120底片。在数码时代,不是那么明显了,明显起作用的是像素数量。比如同级别像素的尼康D810和潘太克斯645D,前者并不比后者好多少,也不必后者差多少,也就是说:差不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242
主题: 19
帖子: 5192
注册: 2015年6月
ttmars 发表于 2019-9-21 02:09
64mm的4433镜头确实等效135焦距是50mm,中幅镜头确实没有什么大光圈,这与135相比是劣势,特别是长焦大光圈镜头。
但是常规镜头日常拍摄,中幅的立体感优势非常明显,不亲自对比着拍几张是三言两语说不明白的,光是算来算去,自己算漏了哪些都搞不清楚。
        别忘了,中幅机也可以转接135系统的大光圈镜头,我就遇见过用GFX 100转接105/1.4art的(如图)——等效82mm,1.4光圈,44*33mm,1亿像素,这是什么概念?全幅机拿哪套组合来比?只有大炮镜头拿出来才能拼虚化了,但透视关系又不一样了,等效82mm视角的怎么弄?
        如果一味贬低画幅的优势,为啥您不用截幅机代替全幅机、1寸底代替截幅机、手机代替相机?反正底小了也没啥嘛,干脆一小到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底大一级压死人”,这是胶片时代的有关于清晰度(画质)的说法,在数码时代也一样成立的。但谈到清晰度和画质之类的,还需跟观看的距离与使用方式来定。如同小屏与大屏的电视机,小屏近距离看一样很清晰,小底相机便于携带,各有各的优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深圳苏欢 发表于 2019-9-21 01:49
有素描基础的话,根本不会争论这种事。。

画面中的物体哪怕只有线条构成,统一透视关系的话,立体感立马就出来了。
透视关系错误,打越多的阴影越别扭。

拍照的话,透视关系本身就是正确的,所以才很少提这个相当本质的原因。
我们强化立体感确实可以用打光,

但是这花招比起双眼视差造成的纵深感,根本就是玩泥巴。

别说没看过3d电影……。

理论上双镜头双cmos的机子拍照用vr头盔看一样立体感爆炸,并没多高成本,但是极少人去玩。
目前我也只看过z cam公司的一款双cmos机,不过也是拍视频。

HDR也一样。视频领域已经有真hdr了,照片的真hdr还不推广……。


有一个很简单便宜的办法,买个3ds就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5
主题: 31
帖子: 1039
注册: 2015年9月
ttmars 发表于 2019-9-21 02:09
64mm的4433镜头确实等效135焦距是50mm,中幅镜头确实没有什么大光圈,这与135相比是劣势,特别是长焦大光圈镜头。
但是常规镜头日常拍摄,中幅的立体感优势非常明显,不亲自对比着拍几张是三言两语说不明白的,光是算来算去,自己算漏了哪些都搞不清楚。
        别忘了,中幅机也可以转接135系统的大光圈镜头,我就遇见过用GFX 100转接105/1.4art的(如图)——等效82mm,1.4光圈,44*33mm,1亿像素,这是什么概念?全幅机拿哪套组合来比?只有大炮镜头拿出来才能拼虚化了,但透视关系又不一样了,等效82mm视角的怎么弄?
        如果一味贬低画幅的优势,为啥您不用截幅机代替全幅机、1寸底代替截幅机、手机代替相机?反正底小了也没啥嘛,干脆一小到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嗯,能算明白景深哪个大哪个小就好
至于非科学的概念我就没兴趣跟你们扯了,自己高兴就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242
主题: 19
帖子: 5192
注册: 2015年6月
ttmars 发表于 2019-9-21 00:58
体现立体感不光是明暗对比,还有虚实对比、冷暖对比、空间透视,甚至是动静对比(实际上也可以归纳为虚实对比的一种,与景深控制虚实效果不同)——如图,这张照片的景深范围是很大的,如果不是用慢门拍摄,那么人物就不会出现运动模糊,人物全都凝固的话,这样的照片就很平常,没有立体感。人物模糊,观看者就有了“人物动起来”的感觉,从而营造了立体感。动静对比除了慢门拍摄,追随拍摄运动主体也是重要表现手段。
        摄影中营造立体感的方法手段非常多,涉及到画幅大小的,就只与景深有关系了。
        色彩、明暗,那都是感光元件指标上的因素——色深、宽容度,与生产工艺有关,与画幅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赞同,这是平面艺术有关于立体感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关键是要会用,而且要用得顺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2.546
主题: 616
帖子: 35664
注册: 2005年9月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9-9-21 01:15
不太一致,我已经给44*33多占了便宜,严格算起来44*33用64mm镜头跟36*24的50mm视角一致
我想你自己应该会算的,对吧

64mm的4433镜头确实等效135焦距是50mm,中幅镜头确实没有什么大光圈,这与135相比是劣势,特别是长焦大光圈镜头。
但是常规镜头日常拍摄,中幅的立体感优势非常明显,不亲自对比着拍几张是三言两语说不明白的,光是算来算去,自己算漏了哪些都搞不清楚。
        别忘了,中幅机也可以转接135系统的大光圈镜头,我就遇见过用GFX 100转接105/1.4art的(如图)——等效82mm,1.4光圈,44*33mm,1亿像素,这是什么概念?全幅机拿哪套组合来比?只有大炮镜头拿出来才能拼虚化了,但透视关系又不一样了,等效82mm视角的怎么弄?
        如果一味贬低画幅的优势,为啥您不用截幅机代替全幅机、1寸底代替截幅机、手机代替相机?反正底小了也没啥嘛,干脆一小到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16bit的NEF(RAW)! 6100万像素! 尼康Z8来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