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烧烧三星堆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9752 回帖:64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又有一个发现哈,俺觉得铜牌饰就是战马的饰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二里头的三件铜牌饰长16.5厘米,宽8--12厘米。铜牌饰边缘有四个孔纽,俺认为这四个孔纽就是拴绳用的,用绳将铜牌饰栓到马的脖子上。
铜牌饰以纵向的中心线而言,中间是凸起的,马的脖子是圆的,铜牌饰这个凸起(反面就是内凹)刚好能够与马的脖子贴合。
铜牌饰一头宽,一头窄为啥呢?马的脖子上面细下面粗嘛。

上图里面,因为博物馆将铜牌饰水平放置,俺拍摄的图片有透视失真。请看二里头博物馆的介绍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俺粗略的估测了一下,铜牌饰凸起的曲率,以及上窄下宽的收窄率与马的脖子外形是相适应的。
博物馆似将铜牌饰的摆放位置上下颠倒了,三星堆博物馆也是如此。

铜牌饰既然是马的饰品,那么二里头和三星堆的铜铃也应该是马的饰品了。小时候就见过马车走过,马身上的铜铃叮当不止,敢情这事都快四千年了。

不用说,二里头时期已经有战马了。从铜牌饰的数量看,大概也就是商王一级人物的才能够拥有。
虽然二里头出土的铜器不算多,但是也有给战马的装饰物了。所以俺认为那个年代青铜器的制造已经够发达、数量也够多了。只是这些铜器都在王室间留用,然后都搬到下一个国都了。所以我们今人从考古出土看起来二里头的铜器似乎有些单薄。

三星堆这件神兽,在脖子和胸部间有一个纹饰的图案。虽然大体上与铜牌饰的图案不同,但是在纹饰的曲线表达方面有些相近。关键是,古人在神兽的脖子上做了装饰,这就与铜牌饰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在新建的殷墟博物馆里面有下面的两幅图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考古这事本身就是很难做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中国的考古要与古代的文献能够相呼应,那就是难上加难。别的不说,就古今这些地名人名就足够咱们学界之外的人头大了,再加上考古学和※※学上的名词和概念以及年代事件、内涵外延等等,脑袋都炸裂了。

俺这个题目一开始就是想探讨一下三星堆的来龙去脉,未曾想七拐八绕地走到这里了。
今天的这个帖子一方面给学界之外的朋友介绍一下上面两幅图片所涉事情的缘由和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也算是与考古学界的互动和对话吧。

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后,自1928年对小屯村及其附近的遗址正式发掘以来,已经得到证明,这片地方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殷墟,即商王朝的最后一个国都。

殷墟找到了,夏朝在哪儿呢,那么就应该找一找“夏墟”在哪里。

1959年夏,中科院考古所的徐旭生以70多岁的高龄,到豫西进行“夏墟”调查,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遗址。原本想找到夏都的徐旭生,却认为二里头“为商汤都城的可能性很不小”。依据古籍记载,徐旭生推测二里头遗址为商汤之毫都。
前面已经说过了,“汤始居亳”,即商朝的第一个都城名为亳。

之后,1959年秋科学院考古所对二里头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队的队长是考古所的赵芝荃。

另一方面,1955年秋发现了郑州商城,郑州市文物工作队的安金槐经过考古发掘认为郑州商城比殷墟年代早,比二里头年代晚,郑州商城应该是仲丁之隞都。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碳14测年等手段,前后期的变化基本上根据地层、器型变化等等来估测。
......,经过后来的发掘,赵芝荃与安金槐认为二里头遗址的一二期文化是夏文化,三四期文化是商文化,此外还有夏商文化在一二期之间分界等观点,俺就不细说了。要点是,这个分界表明了二里头遗址纵跨夏商两朝

许宏的《发现与推理》一书有如下文字(俺节略了部分段落),咱们继续往下看:
随着二里头文化晚期的1号、2号两座大型宫殿基址的全面揭露,到了1970年代,二里头文化晚期的二里头遗址为早商时期的商汤之毫都,二里岗文化的郑州商城属于中商时期的商王仲丁之都,安阳殷墟为晚商时期商王盘庚至帝辛之殷都的观点,几成学界共识
但是,
1977年,在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的“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研讨会”上,年届半百、厚积薄发的北京大学讲师邹衡的长篇发言一语惊人:二里头是夏都,郑州商城才是商汤都毫!
接着,邹衡连发多篇论文,1980年出版扛鼎之作《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一举奠定其“夏商周考古第一人”的崇高学术地位。

邹衡此新说,学界称之为“郑毫说”。最初,“郑毫说”对阵的是二里头“西毫说”,而1983年偃师商城的发现,导致二里头“西毫说”的阵营产生分裂,大部分学者将原来坚持的二里头“西毫”,微调到了六七公里以外的偃师商城。然后就是围绕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谁早谁晚、谁更像是“毫”或肯定是“毫”的争吵论战。
数百篇论文,十余部学术专著文集,无数次的学术研讨会,其参与人数之多、论战之激烈、聚焦程度之高,在考古界罕有其匹,成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一道独特的学术风景线。


2001年4月出版的《手铲释天书》一书的序言里写道:
一些朋友又要我为这本介绍众多学者探索夏文化历程之书写一个序,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回忆一下这个历程。当我闭目静思时,一幅幅当年的情景,历历浮现在眼前。有那么多的当面争论,背后议论;又有那么多人因新的发现而情绪激动,长久不能平静;也有那么多的事件,引起过相互之间关系的变化。总之,至少在※※,没有另外一项考古学研究,曾经在那么长的时间内牵动着那么多人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引发出新的理论概念的思考。

这本书访谈了25位学人,有不少人是“大*辩*论”中的当事人,读来很有意思。

1996年5月启动,2000年9月验收的 “夏商周断代工程” 将二里头遗址确定为夏都,而偃师商城确定为商汤之亳都
只能说 “夏商周断代工程”协调了各方的观点。

虽然大体上有了共识,但是二里头遗址是夏还是商至今仍有争议。

邹衡说二里头遗址要么是夏要么是商,他这么说的理由俺还没有查到。但是前不久看过的一篇文章,大体上是说前后朝可以共用一个国都,比如北京就是明和清等两朝。网上的文章现在找不到了,好像还有其它都城的比较但是记不清了。 不过,这篇文章表明这件事情仍然存在着争议。

为什么有争议呢,俺个人的看法就是当时的考古学证据还不够充分,当时的考古学证据还不足以支撑这个命题。
尽管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各自也都有各自的瑕疵。

那么俺在这里小声的说一句,俺可以给这个大*辩*论写上句号了。

其实在前面的两个帖子里已经给出了答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二里头遗址它首先就是商都!

商纣王搬家,搬的就是老祖宗先王的贵物,这里面就有二里头的器物,那么二里头不就是商先王的都城吗。不管铜牌饰和牙璋等等物品是商王朝自己做的还是劫掠的,至少在二里头这个时间段它们是属于商王朝的。

咱们从三星堆看到了二里头和二里岗,当然还有殷墟。※※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甭想去超过它。”

陆游诗曰 :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斜阳系缆 编辑于 2024-06-05 02:3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接上贴。
说到这,俺很想分享以前在学习中所感悟的一件事情,即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是数学里面的概念,但是多应用于电子工程领域。

电子信号在半导体或铜丝里面流动,看不见摸不着。要想看到这个信号,必须借助于仪器。如果用时域里面的仪器,比如示波器,咱们看到的信号是一个连续的、周期性的方波信号。
但是如果用频域里面的仪器,比如频谱仪,看到的却是许多条谱线。即,这个信号是由许多个不同幅度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组合而成的。规范点的说法是,这表明方波信号是由许多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叠加而成。

所以,时域的信号做一个傅里叶变换,能够看到频域里面的事情。反之,频域的信号做一个反(逆)傅里叶变换,能够看到时域的事情。一件事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观察,看起来结果会不同。但是若将两种方法之间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就能看到,两个不同的结果其实是一个结果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再看三星堆,古人首先给咱们做了一个时空变换
因为搬家(迁都)的原因,他们将时间上前后相差六、七百年,产生于不同地点的物品给咱们放到一个坑里面了(实际是好几个坑)。

就这么一个无意而为的操作,就将各路大咖都整懵圈了,当然咱们学界之外的人也不例外。

再加上青铜器各类怪异的造型(多说一句,俺现在一点不觉得怪,总体上还是有迹可循的)以及焚烧和砸烂等行为,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说法,甚至都成体系了。

不同年代的东西混在一个坑里,这个现象其实在新干大洋洲、宁乡炭河里、城洋青铜器群、以及黄陂盘龙城等地都有发生。
这个时候如果还是想着文明是一级一级演进、文化是一步一步传播,那结果就是想来想去总也想不明白。

既然解析出古人有迁都这么一件事情,所以咱们今人再做个时空的反变换,也就是将这些年代不同地点不同且混在一起的物品择开,这就看的很清楚了。

绿松石铜牌、牙璋等等于商纣王而言那也是六、七百年之前的商朝先王留下的贵物。

三星堆的绿松石铜牌先是从洛阳二里头搬到了郑州二里岗,然后又搬到藁城台西、然后又搬到殷墟。在殷墟的王室库房里面放了二百多年,最后从殷墟出发,经过郑州、沿颖河、淮河、淠河、丰乐河、巢湖,然后沿长江逆流而上,到泸州后再沿沱江逆流而上最终到达了三星堆。

这块绿松石铜牌从二里头开始,人背肩扛,坐车坐船,历时约六、七百年,行程约3900多公里,最终埋在了三星堆的仓包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殷商史》一书中说:殷人的屡次迁徙,或许由于受异族的压迫,或许由于水旱之灾,或许由于扩张土地到更肥沃的地区,并不一定表示商族早期是游牧民族。但殷人屡迁其都的原因究竟为何?历来学者有许多探讨,主张各有不同,计有“去奢行俭说”、“游牧行国说”、“水患说”、“游农说”、“军事原因说”,新近则有“政**治斗争说”⑦、“圣都与俗都说”⑧等等。各家之说,虽然均能言之成理,但也仅从不同角度提出各自之推测,远未达到彻底解决的阶段。上述诸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同时期待有更多的地下材料出土,以作为探讨之依据。

俺在前面的313帖子里说过,俺个人的观点,商朝人迁都的原因可能是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研学,俺纠正俺原来的那个看法,原因如下。

首先商王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用现在的话说,在工农业生产方面,在军事方面以及在思想文化方面,相对于周边的的国家或聚落联盟而言,那是泰山压顶搬的存在。

其次游牧民族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赶着一群羊逐水而居,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不会也不可能搞什么青铜器,不可能做出来刀枪剑戟。因此游牧民族的袭扰不是什么主流大事。
有袭扰的话,也至多发生在商王朝的国家边界上。可能也就是现在的涿鹿和怀来那一带。
此外,甲骨文里面的记述,也基本表明是商王征伐四方。

所以俺再提出一个前无古人的说法,殷人屡迁其都的目的是为了种族扩大。

具体的说,在精神层面是文明传播,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的传播等。在人口方面就是种族扩大,先进带动落后、同化异族,国都以及周边地区的人群逐渐融为同一个文化之下的一体。然后,在上述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从国家方面而言就是国土得到了扩大。

通过多次的都邑迁徙,先商群族在文化、人口、统治疆域等方面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由此为最终推翻夏王朝奠定了基础。

可能确实是先商时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英明的商王,从而开创了商王朝的六百年伟业。

从殷墟迁都到三星堆大概也是这个缘由,否则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商纣王要往成都搬迁。在那个年代,成都平原可能是东亚大陆唯一一个未被中原文明深度触及的区域。岭南地区不算,南方多山,那时候殷商人的迁都团队也才走到了长沙和南昌那一带。

俺的“烧烧三星堆”这个主题,从主体脉络上而言,大致就要结束了。

此时想到了三十七年前读过的一本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三联出版社出版。
俺将这本书的序言抄录如下。

序言

没有一个艺术家在他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所有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笔往往只产生在难得而又短暂的灵感勃发的时刻。※※——我们把它赞颂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亦是如此,它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尽管歌德曾怀着敬意把※※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许多数不胜数无关紧要和习以为常的事。在这里也象在艺术和在生活中到处遇到的情况一样,那些难忘的非常时刻并不多见。这个作坊通常只是作为编年史家,冷漠而又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一件的事实当作一个又一个的环节连成一条长达数千年的链条,因为所有那些最重要的※※性时刻都需要有酝酿的时间,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一个民族内,为了产生一个天才,总是需要有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

不过,诚如在艺术上一旦有一个天才产生就会流芳百世一样,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年和几百年的※※进程。就象避雷针的尖端集中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数不胜数的事件也都往往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种充满戏剧性和与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的进程中都是难得有的;这种时刻往往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常常只发生在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是超越时间的。我想在这里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这种群星闪耀的某些时刻——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但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加或者冲淡所发生的一切的内外真实性,因为在那些非常时刻※※本身已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需任何后来的帮手。※※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甭想去超过它。
斯蒂芬·茨威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0.353
主题: 5
帖子: 170
注册: 2019年11月
ddxx2000 发表于 2024-05-19 22:02
这个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纹饰也眼熟


这种卷E字纹的,四千多年前西南亚到印度海边是流行的。550贴的晚商纹饰,到西周被刻板简化了,但是到战国感觉又复古了。猜想原先各地承袭夏商文化(各地都有三皇时期同祖的神话,无法考究),西周管治之后西周化,西周一旦衰败,古风基因又显现出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咱们先交代一下古籍里面的说法。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里面是这样写的,见下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页纸上(包括《报告》中的这一章节)主要说了两点,其一是归纳了不同古籍中商王的名号与其所迁的都城,并根据古籍中的描述推论了各个都城的可能的地点(地望)。其二是要利用现代的考古学成就,将古籍所述与现代的考古发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确定有关的都城。将都城确定后就可以依据碳14测年或者天文学等科学手段,进一步、更精确地确定都城的年代,再根据都城的年代推出朝代的年代。

回到三星堆这里。咱们在前面的几个帖子里分别列出了三星堆与洛阳二里头、三星堆与郑州二里岗、三星堆与藁城台西、以及三星堆与安阳殷墟相互之间都有密切关联的物品或事物等等,这是事情的第一个方面,说的是地点。

事情的第二个方面是就年代。
洛阳二里头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
郑州二里岗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350年。
藁城台西的年代约在郑州二里冈的末尾至安阳殷墟的前期。
殷墟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年。

现在咱们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看到三星堆不但与二里头、二里岗、台西、殷墟等地有相互关联的物品,而更关键的事情是这些物品都带有年代的标签,即这些物品相互之间表现出具有不同年代、不同地点的属性。
但是它们却出现在一个坑(实际情况是相距不远的几个坑,包括燕家院子、仓包包等)里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透过三星堆,咱们看到了商朝人发生在殷墟之前的几次迁都!

这就是俺在前面在487贴和545贴中所说的迁都的另一个原因。
透过三星堆看到了前面的几次迁都,由此表明了从殷墟到三星堆极其可能也是一次迁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与古籍所述有所不同,从三星堆这里只看到了四个都城,而古籍所述是五个都城。

少了一个都城,可能的情况是这个都城迄今还没有找到,或者这个都城早已湮没于※※且永远也找不到了,甚至也可能古籍中多说了一个。

三星堆出土了那么多的人头像人面像等等,俺在前面说过,这些头像可能是历代商王的塑像。倘若是历代商王的塑像,那么这些塑像就不应该是同一年做出来的。也许一开始做了一批已逝商王的头像,再往后就是逐个制作了,那么这些商王的头像前后间相差二、三百年也是可能的。
根据人头像的工艺水平和青铜材料组分的情况以及艺术风格的不同,也许能够对这些人头像进行更细致一些的年代分期。坑中的陶器、青铜容器等也可以加以利用,然后再比照中原的情况,或许可以找到这个丢失的都城。

即使找不到,也能够推进我们对商王朝的研究。
斜阳系缆 编辑于 2024-05-21 02:0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谢谢各位参与发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699
主题: 82
帖子: 1331
注册: 2000年4月
这个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纹饰也眼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陕西省
泡菜
泡网分: 34.448
主题: 956
帖子: 36263
注册: 2007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OPPO Find X7 Ultra
DSC-RX1RM2
FC8282
gjjq 发表于 2024-04-13 12:34
在成都博物馆看到三星堆铜人和明朝的彩人俑面相一脉相承,特别是那鼓鼓的眼泡,似古时直到明朝蜀人都是这种相貌特点,但今天的四川人这个特点并不明显。

夸张的塑形

看看现在多刘德华,再看看三星堆面具,也蛮像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福建省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今天看看三星堆与殷墟的关联。
关于三星堆与殷墟的关系,这是本主题的核心之处。前面说了很多了,已经无需再说。

上几件比较图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张图以前上过,现在再上一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张图里,三星堆的这件羊头尊是在央视《探秘三星堆》视频中截取下来的。台湾故宫的羊头尊是网上的图片。
但是俺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台湾故宫的这件羊头尊是30年代在殷墟挖出来的。后来被当时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然后随老蒋去了台湾。
这篇网文后来也找不到了,不过按照俺的在本主题里的多处推论,这类铜尊只有殷商能够制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与三星堆一样,殷墟也有神鸟,但是似乎俺就看到了一件。两个神鸟都没有照好,殷墟这件是焦点不对,三星堆这件是整个都虚了。
不过还是能看出两者的相似之处,都是夸张写意的手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三星堆这件玉刀与殷墟的这件玉刀,看玉石材质、看玉刀造型,两者差别比较大,似乎可以说没什么共同点。
但是,要是仔细钻研,这两件玉刀还有一个非常接近的共同点,那就是开刃线。
这个开刃线,在机械制图里面叫相贯线,两个曲面相交而形成的交线叫相贯线,平面是曲面的一种特殊形式。

咱们传统的菜刀上是没有这个开刃线的,这一方面是取决于磨刀的手艺,另一方面是这个开刃线会与手指背摩擦,导致刀不好用。所以现代的菜刀上也没有(特意消除了)这条相贯线。

但是,在现代的其它一些刀具上,比如咱们常用的裁纸刀上就有这条相贯线(开刃线)。裁纸刀之所以能够表现出这条开刃线是因为工业化大生产的原因,砂轮机与刀体平板成一定角度的磨削才能够形成刀刃线。
所以俺觉得在殷商那个年代,磨制青铜刀可能真的在使用手摇砂轮机了。
玉刀就是个把玩之物,没什么实用功能,之所以被刻意做出了开刃线,就是因为青铜刀上有开刃线。而玉刀为了真实复现青铜刀,因此必需要模仿这条开刃线,因为这是工艺之美。

由此咱们看到了在两件玉刀上,有如出一辙的工艺,也有如出一辙的工艺之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0.353
主题: 5
帖子: 170
注册: 2019年11月
藁城陶纹太了不起! 没有“十”字,可能几经十进制了?几个零散的天干数字,真不知道是怎样考证的
陶器的连续形制断代,是可信的。酵母是最被忽略的,基因学科能检出的信息是很多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今天看看三星堆和藁城台西遗址的关联。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的知名度很低,似乎专家学者们都不太关注。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就没有提及,俺猜测原因可能是藁城台西这个地方即不在断代工程讨论的线路上,也不在断代工程讨论的焦点上。没有人关注藁城台西遗址,因此也就没有了藁城台西的碳14测年数据。

俺在探究金沙的日晷时,见417贴至431贴(点击只看该作者),发现日晷安装在北纬38度一线的区域上。而在这一纬度线区域上的商代遗址,唯有藁城台西遗址一处。

下面是百度百科有关藁城台西遗址的介绍。
1965年至1972年间,台西村民在台西遗址西台南侧取土时,发现成组的青铜礼器和一件长达39厘米的玉戈,以及铜鼎、琉、匕、矛、石磨等 [2]。
1972年,从台西遗址中出土的铁刃铜钺,还发现铁矿渣、手术器械石质砭镰、平纹绉丝纺织品、利用人工技术纺制的脱胶麻织品。还有酿酒作坊遗址,遗址出土酿酒用陶器46件,遗址内残瓮中出土8.5公斤酵母遗存 [6]。
197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台西商代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889.75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14座,水井两眼,灰坑134个,墓葬112座(其中有奴隶殉葬墓10座),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等3000多件。

但是关于藁城台西遗址的年代,百度百科语焉不详。
另有一篇作者为李宏飞的文章,《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再分析》给出了藁城台西遗址的年代范围。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是一处承前启后的重要商文化遗址,该遗址的居址与墓葬所出陶容器和铜容器可重新分为7组,年代相当于二里冈上层时期至殷墟文化第二期。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的主体堆积处于二里冈文化向殷墟文化过渡的关键时期,是一处承前启后的重要商代遗址。

这个关于藁城台西遗址的年代表述,于俺而言是太受用了。

藁城台西遗址这个地方出土的东西,虽然数量不算多,但是比较全,并且还有一些很独特的东西。
如陶文、高鼻大眼的玉人头像,以及下面的这件铁刃铜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自俺对三星堆关注以来,差不多两年了,俺一直有一个不能确定的事情,就是造船的那些木板是怎么做出来的?
青铜这种材料做斧子还凑合,做锯子就差多了,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用。
用青铜斧将树干从中间截断,然后再劈成木板,可能当时的木板就是这样做出来的。但是这样做木板,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做木板还有没有更好的工具和方法?看到藁城的铁刃铜钺,俺觉得这类工具就能够做到,且高效的开展了。

如果能做出来100件这样的铁刃铜钺,一年造出来几百条船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至少,从原理上和工艺上可以推论,造船的木板还是可能并且也可以在那个年代的条件下做出来。

不虚此行哈,俺还有一个极大的疑问,埃及、西亚等等的石头建筑是用什么工具打造的?

现在看一看藁城与三星堆和金沙的关联。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俺认为,在全中国以及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藁城的这件玉人头像是与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在造型方面最相像的一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藁城的这件石磬与金沙的石磬在造型和石头材质方面都非常接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藁城陶器上的陶文与古蜀国陶器上的陶文有相似相同的地方,两者吻合的概率谁算过。
斜阳系缆 编辑于 2024-05-07 02:4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接上贴。
这件顶尊人头像,上半部是铜尊,下半部是人头像,应该是分别由两个人各自制作的,且从外观工艺上也能看出来分别。
铜尊前面说过了,做的不咋样。而人头像的外观则表面光滑,曲线曲面均衔接流畅,五官分布均匀合理,尽管人头像是标准化的模式。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来是两种明显不同的手艺。
两个人作一件东西,那么这两人之间就存在一个配合和交接的问题。首先在物件的尺寸等方面,两个人要配合好。其次在工艺和进度等方面也要预先协调好。

这个事情表面上看是青铜器制造技术方面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觉得这都是常规的事情,但是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文明发展过程中间的一个重要节点,这类事情在社会层面上产生了一种新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催生了文字的复杂化以及向更高等级的迈进过程。
有了书面的文字,往前可以追溯(谁的责任),往后可以传承(有关的技术)。

当时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状态,青铜犁的发明促进了农业生产,各种青铜工具的使用也使得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改变。青铜兵器提高了战争的效能,从而获取了更多的资源。就如制造这件顶尊人头像一样,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事物、新的概念和新的词汇,因此就需要创造更多的文字来记录和表述这些新的事物、新的概念和新的词汇。

如果说仓颉造字确有其事,那么一定就是发生在这个年代。即郑州二里岗年代,或者还可以往前移一点到二里头中间年代。
俺认为文字的发展和成熟是与青铜器的发明和发展相适应的,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青铜器的发展,使得文字的发展在二里岗年代产生了一个飞跃。到殷墟时代,更准确的说是在殷墟的中间年代,武丁王之前,青铜器进入到成熟阶段。而同时这个年代的文字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洛阳二里头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郑州二里岗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350年。
在二里头中间年代之前肯定是文字的,但是文字的数量有限,表达的内容也有限,原因就是社会生活很简单。

俺认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几千年延绵不绝就是因为商朝人创造的表意文字。

孟世凯在《商朝》一书中写道,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5000个,考释过的虽有二千二百多个,无大争议的只有一千多个。
咱们现在的常用汉字有3500个,1000个常用汉字能覆盖92%的书面资料,2000个常用汉字可覆盖98%以上,3000个常用汉字则能达到99%的覆盖面。
虽然说现在的汉字可以组成词组,但是商朝人创造了5000个不同的图符,想一想就知道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是多么不容易,就犹如在迷雾中左冲右突,最终走到了光明地带。

五千个甲骨字,要把它们学会,记住,然后传授到商王朝统治的各个地方,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毫无疑问,那个年代存在一大群高智商的学者。
斜阳系缆 编辑于 2024-04-30 02:5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接上贴。
今天看一看广汉三星堆与郑州二里岗(郑州商城)之间的器物关联。

以前看过一篇网文,说是三星堆里面有郑州二里岗年代的铜器,因当时刚涉及三星堆且脑子不够用,具体说的什么东西也没记住,那篇文章没存下来,如今也找不到了。

找不到合适的资料,只能够自己探究了。
86年的一、二号坑出土了8件铜尊,5件铜罍,还有一些尊罍的残片等等。2021年这后边的六个坑又出土了不少尊、罍等等,俺估计总数也应该有30多个了。
但是三星堆博物馆也就展示了几件青铜尊和青铜罍,也许是完整的、能够用于展示的器物就这么几件吧。但是俺认为残次的摆在那里又有何不可,※※就是这样的!
从俺在三星堆博物馆拍到的几件青铜尊和青铜罍来看,这些青铜尊和青铜罍的纹饰均不是郑州二里岗年代的。

说到这儿,俺要再次吐槽一下三星堆博物馆的灯光。大老远去一趟还是挺不容易的,照片没拍好,心里总归不那么舒坦。
下图是在三星堆修复馆和三星堆新馆展厅拍摄的两个青铜头像,图片只进行了裁剪和尺寸压缩,未作任何其它的调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可以看出来,修复馆的这张图片在颜色和层次等方面比在新馆展厅里面所摄的图片要好许多。按说开设修复馆的目的只是让公众了解文物修复的过程以及修复人员艰难的修复经历等等,修复馆在照明和展示方面的要求应该不会高于正式的展厅。但是,结果却是在正式展厅里面精心设计的灯光之下,文物的一些细节反而看不到了。
俺真的有些不明白,博物馆的宗旨到底是什么?吐槽完毕。

行外人找点东西真费劲,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三星堆找到了一件郑州二里岗年代的铜器,即2022年在三号坑出土的顶尊人头像。当然三星堆博物馆能够及时上新也是值得点赞的事情。
下图是三星堆顶尊人头像与郑州二里岗铜尊的比较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件顶尊人头像分成了两部分,上面是铜尊,下面是人头像。咱们先看铜尊,这件铜尊的纹饰与二里岗铜尊的纹饰是不是很相似,那么这是三星堆人学的二里岗人,还是二里岗学的三星堆人?俺在以前的贴子里探讨了这类问题,依照俺的推理判断,这件顶尊人头像就是在郑州二里岗做出来的

这件顶尊人头像还引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一。人头像的特征是大眼、高鼻梁、阔嘴。以前有一些人认为这种形象有可能源自于埃及、印度或西亚什么地方等等,但是请仔细地看一看人头像上面的铜尊,埃及、印度或西亚什么地方有吗?毫无疑问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铜尊在中国制造的,人头像也必然是在中国制造的。

俺认为,当时商王朝就是这样一种观念,人物的形象就是大眼高鼻大嘴。就像文**革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一样,都是浓眉大眼。另外呢,可能当时商朝人要搞一些什么世纪工程,什么登基多少年大庆,还有祭祀活动什么的等等。为此做出了一些雕塑,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处理方式采用了标准化的模式,因此我们现在看起来长相都差不多。
此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刚刚发展起来,相应的雕塑家就那么几个人,限于他们的艺术水准,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
当然也有例外的,像那件扭头跪坐人像就非常写实,而且已经在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了。不过俺猜测,这两件作品的制作年代差了两三百年也说不定。

其二。俺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请看这两件铜尊的细节比较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顶尊头像上的这件尊和二里岗的这件尊,共同有一个相似的图案,一般都叫做兽面纹。
在俺看到的所有的青铜尊或青铜罍等等的青铜容器上,兽面的眼睛都是凸起的。但是在这件青铜尊上,兽面的眼睛是凹下去的。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除了兽面的眼睛之外,两件铜尊上面的连珠纹也是互逆的。二里岗铜尊的连珠纹是一个凸起圆环,而三星堆铜尊的连珠纹是一个凹陷的圆环,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二。为了后面便于表述,俺将三星堆铜尊的连珠纹看作是二里岗铜尊连珠纹的负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俺思来想去,大概也只有下面所述的这种情况。

咱们先说说制作一件青铜尊的步骤:
1、先用泥巴做出一个胎,这个胎的外形就是青铜尊内部空腔的形状。

2、在这个胎上刷上一层漆。然后在刷完漆的胎上面完整的覆上一层薄薄的泥层,接着在这个泥层表面刻画各种纹饰和图案等。泥层干了以后,现在的这件物品叫做模。
模的外形大小尺寸以及纹饰等与将要做出的尊的外观是一模一样的。
泥层的厚度其实就是铜尊的壁厚。
刷漆的目的是防止两层泥粘到一起,将来能够方便容易地取下外覆的泥层。

3、在模表面上再刷上一层漆。然后再附上一层泥,并且拍实。泥层的内表面即复制了模的外形,泥层的外表面抹平即可。
现在这个工艺就是在做外范。像这件青铜尊吧,它是圆形类似球体的,如果范要能够取下来,那么范必须分成几块,比如四块或六块等。当然还要做出一块底范。
几块外范,包括底范,将模完全包覆了,除了上面的开口。
刷漆的目的也是防止两层泥粘到一起,后期能够方便容易地取下外范。

4、将外范取下来后,烧制成为陶范。

5、将模的外壳打碎,也就是步骤2里外覆的泥层被打碎。现在手头上就有了内胎和外范这两个物件。
当然外范是好几块。

6、现在开始铸造青铜尊了,将内胎倒置放到一个平面平台上,外范也倒置放到平台上。现在的状态是外范包覆了内胎,底范上面有一个通孔,外范和内胎之间有空隙,也就是做模的时候,胎外面那层泥的厚度。

7、然后从底范上面的通孔浇注铜水。铜水冷却后,取开外范,掏空内胎,铜尊就做好了。

不知道大家理解的如何,俺是尽最大的努力以通俗浅显的方式来解释铸造青铜尊这件事了。
这个方法是外范法铸造青铜器,还有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等,不赘述。

那么在这件青铜尊上,为什么兽面的眼睛是凹下去的?
原因就是这位师傅,制造顶尊头像上这件青铜尊的师傅,他在投机取巧!

在制作青铜尊的第三个步骤中,最关键的事情是“在这个泥层表面刻画各种纹饰和图案等”。
然而这位师傅没有自己去刻画各种纹饰和图案,而是找了一件现成的青铜尊当作模版,用一条长方形的泥巴拓印了青铜尊的纹饰和图案,然后将泥条反向贴到了自己作的胎上。
从而做出了一件姑且叫做“负像”的模。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铜尊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模样。

俺真的是很有感慨,那个年代竟然就有糊弄事的人,而且竟敢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糊弄。而且似乎也糊弄成功了

可能是王子到基层来参加劳动了,谁都管不动?或者这位师傅是一位官*二*代?

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人际关系已经不简单了。像这位师傅做一件这样重要的雕塑都缺乏基本的敬畏之心和认真的态度。如果这件作品的目的是用于祭祀,那么让这位师傅去祭祀他又能有几分的虔诚?

所以呢,俺觉得我们今人也不必事事都用祭祀来解释古代的事情,尤其是违反科学原理、违反经济学原理的祭祀。

再顺便说说一个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的观点。

上面说铸造青铜尊,那个泥做的外范先要烧成陶范,然后再用陶范铸造青铜器。烧成陶范这个步骤俺是参照有关书籍的说法。其实俺认为制造单件的青铜器可能只用泥范即可,不需要将泥范烧成陶范。泥范的性能指标只要能够一次性承受住铜水的冲击就行了。
俺提出这个观点的原因是现在出土了这么多的青铜器,但是相应的陶范出土却很少,而陶器器皿却不见少。所以俺认为制作单件青铜器的范多为泥范,几千年来早已化为泥土了。

而像那些要多次的、重复性使用的范,才可能制成陶范。
下图是郑州二里岗的一件陶范,这是铸造青铜箭镞的范,不用想其寿命肯定是越长越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个箭镞陶范,一次可以铸造五只箭镞,两种形制。
古人多么聪明,这都有点工业化大生产的味道了。

还有一个观点。待续。写得太多了有点累。
斜阳系缆 编辑于 2024-04-24 03:1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俺在487贴里,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六个地方的青铜器的大搬家现象表述为迁都,原因之一是搬家团队的行进线路经过了牧野之战的发生地,搬家发生的时间是先于牧野之战的,所以这个搬家不是源于战败而逃亡,而是一次有目的的、主动的搬家行为,因此推断为迁都。

另外呢,三星堆的器物里有巨大的宫灯(所谓的神树),还有造字先生(大立人),还有王座后面的屏风(眼形器),还有国家的法典(扭头跪坐人像)等等等等,这些器物都是国之重器,国之重器的搬迁也就表明了这是一次迁都行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若隐若现却能够与有关古籍所述相呼应的迁都现象,也就是俺在487贴里说所的“修正为迁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咱们后面再说”。

今天说说这个原因,请大家先看看下面的几幅图片。

这是广汉三星堆遗址与洛阳二里头遗址的物品对比。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上图是铜牌饰对比。
三星堆有三件铜牌饰,俺在三星堆博物馆没看全、没照好,只能用网上的图片。
二里头遗址共出土三件铜牌饰,但是在博物馆似乎就只有一件展出,也就是俺拍照的这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二里头还出土了牙璋,三星堆也有牙璋,金沙同样也有,而且三星堆和金沙更多。

牙璋表现的就是一株农作物幼苗,俺在前面的帖子里提到过。根茎叶是禾苗的三个特征,大家可以在牙璋上面找出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上图是陶盉对比图。

陶盉这种容器看外观应该说还是挺复杂的。
古人为啥整出这样的形状?不知有没有人研究过陶盉,俺插点题外话,俺认为这是一件军用水壶。

首先陶盉上面有嘴,大概是行进中喝水比较方便。其次陶盉构型细高,水不易洒出,有的陶盉还有盖。其三陶盉下面有三条支撑腿,宿营时方便烧水。不用挖灶,架到两块石头上就可以烧水,甚至直接在地面上烧水也可以。其四,最重要的是陶盉这种构型,用绳子背负在后背上或腰间,它贴身、不会晃动和滚动。
所以,陶盉在家里用时看不出为啥要做成这样,行军打仗时就看出好处了。我们的先人真是聪明至极!

三星堆还有铜铃出土,二里头也有。因俺没有合适的片子,就只能省略了。

总之,广汉三星堆和洛阳二里头有许多非常相近的物品。

待续。
斜阳系缆 编辑于 2024-04-16 01:5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FAF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247
主题: 58
帖子: 6267
注册: 2001年11月
gjjq 发表于 2024-04-13 12:34
在成都博物馆看到三星堆铜人和明朝的彩人俑面相一脉相承,特别是那鼓鼓的眼泡,似古时直到明朝蜀人都是这种相貌特点,但今天的四川人这个特点并不明显。

蜀人被张献忠屠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苏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617
主题: 88
帖子: 1456
注册: 2003年6月
在成都博物馆看到三星堆铜人和明朝的彩人俑面相一脉相承,特别是那鼓鼓的眼泡,似古时直到明朝蜀人都是这种相貌特点,但今天的四川人这个特点并不明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1.382
主题: 57
帖子: 3612
注册: 2002年10月
无单反 发表于 2024-04-10 00:39
远离民科
看看正儿八经的材料考古学者科普文章:
有关“西方青铜时代”的二三事(一) - 哔哩哔哩 (bilibili.com)
除中华之外,古代无历法,这是铁证!现行公历的春夏秋冬,不是那些“官科”宣称的地方所能观测到的,他们连冲积平原都不承认,连上海市两千年还在海底都不承认,已经没有资格谈科学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西
泡菜
泡网分: 0.949
主题: 0
帖子: 872
注册: 2020年6月
茶当酒 发表于 2024-04-03 08:57
汉代有文献明文记载,出中华见不到青铜器。所以青铜器不可能是中华以外的地区发明的。全世界至今出土(指从地里挖出了的,海里捞起来的不可能是真的,更何况海里捞出崭新崭新的哪些,金属在盐水里泡了几千年你信吗?)在中华以外的青铜器总重量仅几十公斤,而且都是些钱...
远离民科
看看正儿八经的材料考古学者科普文章:
有关“西方青铜时代”的二三事(一) - 哔哩哔哩 (bilibili.co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29
主题: 19
帖子: 2515
注册: 2003年8月
三星堆的这几个埋物坑,仔细研判还是有些非同寻常。首先就是坑位和坑形的布置看起来不是胡乱挖掘的,而是依照或者暗喻了某种条框。
俺在116至119贴里探讨过,俺认为坑位是按照北斗七星(或北斗九星)的星位布置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其次在物品的填埋方面,也有一些讲究。玉器和有意砸烂的铜器放在了坑的底部,其上是象牙,然后是焚烧后的骨渣炭渣等等,最上面是填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所以这种情况挺让人费解,若说是敌人的东西吧但是不应该如此对待,说是自己的东西吧也不能就砸了埋了。至于说是祭祀也不大可能,那么多那么好的器物都烧了砸了埋了,哪个人哪个王朝会干这事?这就好比明朝人为了祭祀,将故宫烧了一样。

那么三星堆八个坑所呈现的如上所述的现象总应该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啊,俺的迁都之说应该可以应对。

咱们仿照古人也让思绪驰骋一下。

为了新都的建设,几年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受尽辛劳。据返回王都的人员禀报,小帮周的姬发(周武王)发动了叛乱,父王帝辛(商纣王)因战败已自焚身亡,大邑商已经没有了。后续的几路团队也不知去向。

殷洪(封神演义中纣王的二儿子)闻讯后如雷轰顶,痛彻心扉。望着历代先王的塑像和先人创造的精美器物,万念俱灰。命手下人将器物烧毁,掩埋于按照北斗七星排列的坑中,北斗七星指向了遥远的故乡。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在冥界,殷洪找到了失散的伙伴,一同战胜了姬发。
……。
2000年后,一位殷商人的后裔,再次在祖先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国度----大宋王朝。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谁来写写《封神演义》新传?

三星堆和金沙这两个团队在埋物之前应该是已经联系上了,因为各自团队的器物都被毁坏了,都埋到了地下。十二桥遗址可能是这些迁都人的归宿。

将器物毁坏也是为了防止监守自盗。迁都人成功地将器物掩埋于地下,也映照出古蜀国当时的国家状态。俺估计在三星堆的迁都人多也多不过一千人。就是这一千人的体量,古蜀国也未能接下迁都人这个盘子。

所以古蜀国至多也就是个松散的聚落联盟。

斜阳系缆 编辑于 2024-04-08 01:5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1.382
主题: 57
帖子: 3612
注册: 2002年10月
无单反 发表于 2024-02-07 12:42
你可能没搞清楚,中原青铜技术是西亚引进的,再本土化提高的
三星堆青铜技术不必需中原引进,它也可以从西亚来
假设中原不产青铜器,现在还能挖到三星堆特有的祭祀铜器,实用的装酒大口尊就没有了
大口尊其实不值钱,到处都有,有价值的是三星堆特有的祭祀铜器
汉代有文献明文记载,出中华见不到青铜器。所以青铜器不可能是中华以外的地区发明的。全世界至今出土(指从地里挖出了的,海里捞起来的不可能是真的,更何况海里捞出崭新崭新的哪些,金属在盐水里泡了几千年你信吗?)在中华以外的青铜器总重量仅几十公斤,而且都是些钱币之类的小物件,还多数崭新崭新特别抗腐蚀......青铜技术外来说没有※※文献依据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西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1.382
主题: 57
帖子: 3612
注册: 2002年10月
radius 发表于 2022-07-03 15:06
三星堆文物上没有一个字,这很反常。从甲骨文的※※看,殷商时期文字三星堆文物上没有一个字,这很反常,而殷商已经很成熟,如果三星堆的青铜器真的是出于商人之手,那为何一个字都不刻?
确实是太反常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西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8.518
主题: 195
帖子: 17027
注册: 2003年5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上月去了次陕博...  三星堆出土文物就是当年艺术大师的杰作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lmsd 编辑于 2024-04-02 15:4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泡菜
泡网分: 1.088
主题: 31
帖子: 1067
注册: 2021年3月
斜阳系缆 发表于 2022-07-04 01:09
没有文字确实挺不正常的。不过这些小型的礼器在那个时代也不一定非要什么铭文吧。也许有竹简什么的可能也就烂完了。
另外,是不是还有没发现的坑?这后边的六个坑看介绍说是发现了某个坑的边角然后才发掘的。
俺认为,扩大探测范围,远处的相似的地形都查一查。用金属...
有啥不正常。文字当时是最最最最顶尖的只有王家祭祀才用的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苏省
泡菜
泡网分: 1.088
主题: 31
帖子: 1067
注册: 2021年3月
秋风黄叶 发表于 2022-07-03 16:50
可不可以这样猜测:大城市的人才掌握文字,偏远地区几乎无人掌握
这几乎是肯定的,当年的文字别说小城市,就是大城市也只有殷会有,在殷也只有王家祭祀会有。这东西传播必然是一圈圈往外传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苏省
泡菜
泡网分: 1.088
主题: 31
帖子: 1067
注册: 2021年3月
老顽童 发表于 2022-07-03 16:19
人类是从非洲走出来的。既然能走出来,就没有必要是一次性走出来,很有可能是多次走出来的。最早走出来的可能是猿人,后来可能就是智人,再后来可能就是上古人类了。
一般把人类走出非洲看做是“迁徙”,但迁徙过程中可能有时是扩散。不同※※时期走出来的人会带有不同...
确实是好几次走出来的,早期各种“人”,后来的智人第一次走出来失败,第二次走出来才成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苏省
泡菜
泡网分: 1.088
主题: 31
帖子: 1067
注册: 2021年3月
bignose 发表于 2024-04-01 10:15
楼主做了很好很细致的工作,有时间慢慢看。
夏商的※※,以前文献支持少,现在发掘出这么多文物好好探究一下,很有意义。

夏朝有考古文明出土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苏省
ido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825
主题: 62
帖子: 2075
注册: 2002年1月
bignose 发表于 2024-04-01 10:13
差远了,人类还不能星际旅行,不能改变地球的环境气候。
我觉得人类亡于科技是杞人忧天,要亡也是亡于环境的改变。


破坏是容易的!生化可以放毒、制造病毒。物理可以释放核污染。还有AI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987
主题: 51
帖子: 4582
注册: 2001年11月
楼主做了很好很细致的工作,有时间慢慢看。
夏商的※※,以前文献支持少,现在发掘出这么多文物好好探究一下,很有意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987
主题: 51
帖子: 4582
注册: 2001年11月
斜阳系缆 发表于 2024-03-11 02:57
俺是这样认为的。人类的文化或科技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而是一个一个台阶步进的。
最开始采集狩猎为生过了多少年就不知道了。
然后突然产生了一个跳跃,会刀耕火种了。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突然会制造青铜器了,然后产生了文字和城邦,接着又产生了铁器,这还是在...

差远了,人类还不能星际旅行,不能改变地球的环境气候。
我觉得人类亡于科技是杞人忧天,要亡也是亡于环境的改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987
主题: 51
帖子: 4582
注册: 2001年11月
斜阳系缆 发表于 2024-03-11 02:37
咱们再回到迁都的事情上来,下图是迁都线路图。
迁都一共有7个团队,分别是:
1、安徽阜阳润河团队,这个团队只走到了阜阳阜南县这里,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有两船的铜器扣到了河里,其余(目前已发现的)埋在了润河两岸。目前已发现的铜器共有七十多件。
本题目从...

我儿子看的通俗※※书,现在※※影响挺大的,小孩都看一群喵,那些事什么的。我听他说,书里也说纣王是在提拔白丁,削弱贵族和祭司,同时得罪了2拨势力,最后被推翻了。
实际上估计也是这样,古代交通信息流转不便,分封制都要留王储作为质子。好处是压了人质,坏处就是虚实都被探清了。皇权要稳固就要提拔白丁,消弱权贵,但是做过头了,就会被反噬。※※上一直如此,直到科举制度出现才缓和了一些矛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回复主题: 烧烧三星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