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影像说”第5期|如何做好一个中长期摄影项目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66907 回帖:64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灌水秀 发表于 2023-05-10 01:31
纪实摄影是摄影的基本门类之一(人文摄影不是,只是一种叫法),纪实也是摄影的基本功能之一,何来消亡一说

是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7.033
主题: 60
帖子: 4097
注册: 2008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纪实摄影是摄影的基本门类之一(人文摄影不是,只是一种叫法),纪实也是摄影的基本功能之一,何来消亡一说

摄影小三 发表于 2023-05-10 00:50
中国的纪实摄影是死还是活终归是由中国观众说了算的,是要由※※来检验的,现在下结论,早了点。让后人评说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新疆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色王子 发表于 2023-05-08 23:46
XX死不死,也不是逻辑因果说了就算的,因为逻辑这东西还是人类主观的产物,逻辑推导都是建立在从前经验基础上的假设。更别说不是所有的逻辑都是正确的或永远正确的,错误的逻辑到处都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纪实摄影是死还是活终归是由中国观众说了算...
中国的纪实摄影是死还是活终归是由中国观众说了算的,是要由※※来检验的,现在下结论,早了点。让后人评说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filter123 发表于 2023-05-08 23:09
尤其是最后一句
中国摄影师确实在国际摄影赛中相对而言获奖不多,但那真的是中国摄影本身的问题吗?有多少是作品的题材、主题、情感、价值判断导致的呢,甚至是拍摄者的国籍起到了影响作用?
最重要的是评论的话语权更多是掌握在西方手中,艺术评论与强势语言一样,与国家的强盛挂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8 21:57
顺路提一嘴。
摄影是不是艺术?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就已经没有意义了,从MOMA开始展出摄影作品,威廉.埃格尔斯顿的作品被拍卖,艺术界就已经接受摄影作品了。
摄影是不是艺术品,其实只跟作品的内容有关,跟摄影这种方式和技术其实没关系,同理拿相机...
这是现实。其实摄影是不是艺术我个人觉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摄影创作能够在人类文明史上取得高度成就。
其实您是更多站立在艺术摄影家的角度上,而色王子老师和filter123老师更多是站立在摄影艺术家的角度上来阐述问题,这是整个理论界都没办法厘清的分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8 16:05
我认为你其实没明白自己在说啥?也不明白我们谈论的是啥?
平面视觉语言,光影点线面、符号、构图、色彩是平面艺术的基础修辞手法,属于技术范畴,不是摄影和绘画的目的。
相机发明后,照相机最初都是作为工具,从最初拍摄人物、家庭纪念照,沙龙照、到尤金.阿杰开始...
看明白了,其实老兄讲的正是摄影艺术家与艺术摄影家的观念上的分别。
(0)
(1)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9 09:39
最后回复一下您,免得跑题的太厉害,影响本帖的主题。
1、没人说摄影已死,我说的一直是人文纪实摄影已死。
2、布列松、佛兰克的作品已经并非传统人文纪实作品,人文纪实摄影的高峰期在上个世纪初~上个世纪30年代,但破圈始于自40~50年代的布列松、佛兰克,...
其实我觉得大家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之所以有分歧,应该是角度不同,艺术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对于摄影的定位,到现在也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摄影艺术家和艺术摄影家也没有讲到一处去,不过目前对于摄影与艺术的观念分歧,基本脉络倒是清楚的,亲西与固中两大阵营,各有各的立足点,各自有各自的需求。
我觉得语境很重要,说人文和风光已死的人,可能仅仅是对某种现象有感而发,或者站立在经典与怀旧的角度发出感叹,并不是彻底否认人文与风光,我们不必一棍子将其打死,也不能将其作为“指令”,重要的是理解这句话的语境。
至子布列松,死了,可我们活着。布列松确实杰出,但他不能成为维一,我们的审美观念、时代精神、社会形态已经完全不同,摄影史是用来学习和借鉴的,但不能成为枷锁,如果用布列松来衡量一切,就自己套上枷锁了。
其实您第三点的论述,正是纪实主义走向新纪实主义的特征,也恰恰说明了摄影史是向前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没有标准,永远没有顶点。我们现在的纪实摄影仍然在延续新纪实主义,甚至一些当代作品看起来更像新纪实主义作品,但却赋于了更新颖的内容,这是交替的曙光。
成为经典的东西,需要时间来沉淀与考验,阎雷的作品在当时我们并不以为然,现在却成了经典。
同时,也需要意识形态的支持,梵高一死,整个评论界的风向就变了,似乎知识与念观与某个人活着还是死去有关系,甚至是决定性的关系。贝多芬在中国神一样的存在,而在西方却很有争议,极端者将其视之为垃圾,而中译本的《欧洲音乐史》将马勒删节了,我看过两个版本都是,小学的音乐教材也没有马勒的名字,而在西方,马勒才是颠峰。艺术到底为谁服务,将决定艺术的形式。
如果现在有人问:人文要不要向布列松看齐,相信会有一百种声音。如果问兰格与布列松谁更重要,相信会有一千种声音。时代在变迁,一百年后还有人认同布列松吗?
当然,谈论归谈论,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谈论可以海阔天空,各叙己见,就事论事,观点相佐也很正常,争论可以相互促进。而现实上,特别对于业余摄影,我还是赞同duoduobear老师的观点:“但摄影本身也有娱乐属性,也没必要都强调其价值性。喜欢摄影,拍照就好,想拍啥拍啥”。我不是说大家都不要“较劲”了,只是duoduobear老师的观点是一个基调,能够像色王子老师拍出一组水平相当不错的组照当然好,leonqu老师把业余摄影分为“较劲”的和“不较劲”的,我认为都行。对于论坛上的片子,如果我们都用布列松去衡量,那我们是自讨苦吃,也有人怼我的片子,我很感谢他把我当成布列松。
至于是否跑题了,老兄不必太在意,虽然影像说每期都有专题,但谈论摄影就难免引申到一些题外的,只要还是摄影,只要不是耍嘴皮般的争吵,我觉得无伤大雅,主持人也经常“跑题”的,我们跟着跑,对于官方和赞助商来说,最重要还是“热闹”,不跑跑题也热闹不起来,这是一个业余论坛,主要的功能是给大家消磨时间以及某些精神寄托,官方对于我们是否找到真理,不点都不在乎。
老兄的理论基础很扎实,个人见解也很明确,觉得老兄应多参与讨论。

这是一幅新闻片还是纪实片还是猎奇人文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分论坛版主
泡网分: 1.645
主题: 5
帖子: 1408
注册: 2021年3月
filter123 发表于 2023-05-08 22:04

在无忌论坛的不同主题贴里,围绕着摄影和艺术的话题被提起来很多次(本主题也是,严格讲属于跑题 —— 本来探讨的是如何做好中长期摄影项目,没提到摄影和艺术的关系),每次都是扯不清
我在那些主题里的发言的基本观点和这里一样:摄影只有很小一部分和艺...
这里我必须澄清一下,提出主题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引发思考,引发讨论,不是做命题作文。因为摄影(艺术)创作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自发的创作对作者对自身、对主题的认知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我特别不赞同把摄影创作与艺术创作孤立开了的想法。因为不论摄影也好,绘画也好,雕塑也好,多媒体甚至AI创作也好都离不开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这里主要包含创作动机,创作形式(方法)和创作结果之间的关系。这里尤其需要认识的是动机,因为它是我们进行创作行为的前提条件。我们为什么创作?创作行为满足了我们的那些需求?进而满足了观者的那些需求?在明确了需求和目的前提下才是质料上的选择。就像一个人感到饥饿,他清楚地意识到需要吃东西来消除饥饿,这时我们的大脑才会反映出吃什么?去哪儿吃?吃的健康不健康?味道好不好的问题。

回到具体问题:如何做好一个中长期项目?任何长期的可持续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需要被满足的,合理的动机。这个动机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个问题是在讨论中慢慢浮现出来的。所以不要怕“跑题”,只要能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创作规律的讨论都是被需要的。
leonqu 编辑于 2023-05-09 13:5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6.223
主题: 3
帖子: 6183
注册: 2017年1月
我们不得不承认布列松、佛兰克这一代摄影师为摄影树立了典范,开创了全新的纪实手段。如果说他们所代表的人文也属于他们那个时代 ,那么谁能代表现在这个时代?
难不成回到原始的记录才是属于现在的时代。
脱离对影像本质理解,其它都是夸夸其谈。
正如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如果都属于古人的时代,我们现在还能有什么。

PS:布列松创立的马格南是一座丰碑,目前还没有人敢说超越它。
constaintin-fox 编辑于 2023-05-09 11:4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湖北省
泡菜
泡网分: 6.223
主题: 3
帖子: 6183
注册: 2017年1月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9 09:39
最后回复一下您,免得跑题的太厉害,影响本帖的主题。
1、没人说摄影已死,我说的一直是人文纪实摄影已死。
2、布列松、佛兰克的作品已经并非传统人文纪实作品,人文纪实摄影的高峰期在上个世纪初~上个世纪30年代,但破圈始于自40~50年代的布列松、佛兰克,...
我理解您说的“人文纪实摄影已死”指的是那种完全复刻现实的“记实”,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赞同这个说法。
因为对于经过发展后的摄影而言,“记录”这种原始功能已经不再是摄影的代名词,也不是现代摄影的初衷。

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人以为照片中拍到了人,或者有人文景观的痕迹就算“人文纪实”。
世界上的生活场景不胜枚举数以亿计,一个个都记录下来一点意义都没有。
摄影要做的,就是提取那些有代表性的、能充分反映生活特点的画面。这才是“影像”的意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湖北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4.958
主题: 67
帖子: 4190
注册: 2001年12月
再说一下“转移到思考、分享现实世界在内心的投射”这句话的危害,这是在打着艺术的旗号强行进入政治话语领域。这句话的关键是“在内心的投射”,投射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接受的是什么意识形态,这种“投射”必然会被内心的意识形态所扭曲,所以才会出现暗黑滤镜的广泛应用,你看到的明明是光明向上,他看到的却是黑暗威胁。
这就是艺术从来都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的原因,如果你想“思考、投射”的话,最好先看看你自己的意识形态立场。
就是在国外,你“思考、分享现实世界在内心的投射”也必须符合主流的价值观,否则,等着你不是被饿死就是被打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4.958
主题: 67
帖子: 4190
注册: 2001年12月
灌水秀 发表于 2023-05-09 01:09
我觉得还是多说说问题、少说主义;道路主义之争,一来比较架空、难以有共识、实操性,二来对大多数爱好者来说解决不了具体问题、有些飘

不跑偏,回正轨,守初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4.958
主题: 67
帖子: 4190
注册: 2001年12月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9 09:39
因为摄影师的关注点已经由探索、揭示现实“客观”世界,转移到思考、分享现实世界在内心的投射(因为摄影师“看见”的现实世界是否是客观真实,摄影师都无法确定,能确定的只有摄影师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摄影师拍什么?怎么拍?都是由摄影师内心意识和精神世界的体现,无论是潜意识还是已经明确的有意识。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行为。探索揭示现实客观世界已不可能,也不必要,必要的是探索、揭示现实世界作用于与之互动的人。
4、放弃人文纪实中documentary属性,摄影师反而挣脱了镣铐,解放了自己,获得更大发挥的空间。在拍摄现实世界时,虽然与最初的人文纪实摄影,拍摄的环境类似、拍摄的景观和人物类似、拍摄的手法类似,但拍摄的时代、摄影师和感受、主题已经不一样了,这是摄影最迷人的地方。也许这也许是摄影作品被艺术界接纳的原因之一吧?
真的希望摄影师永远坚持“探索、揭示客观世界”,如果“转移到思考、分享现实世界在内心的投射”那就坏了,如果这样就“艺术”了的话,摄影应该果断拒绝这种艺术。
法新社、BBC的记者永远用暗黑滤镜拍中国,大概就是在 “思考、分享现实世界在内心的投射” 吧?
艺术是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在无忌最好不要讨论这个东西,会害了无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3
主题: 21
帖子: 7920
注册: 2005年12月
摄影小三 发表于 2023-05-09 03:08
我认为摄影没有死,也不会死。我在前面讲过,布列松、佛兰克属于他们那个时代,他们所代表的人文也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在摄影史上仅仅是一个片段。如果用布列松、弗兰克的成就来作为人文片的标准,甚至用来衡量现代的人文作品,都是错误的。对于当下来讲,我们需要的是开辟一片新天地。
事实上,从纪实主义到新纪实主义,人文也是在发展之中,马丁-帕尔不也是被骂了半辈子才成名的,所以,关健是现在有没有人能够像马丁-帕尔那样去“破圈”,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而且,如老兄所言,布列松、弗兰克代表的人文纪实已经死了,可是,我们还活着。
说到烟火气,前几楼我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可以把人生的思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烟火人生,一个是哲学人生。所以,拍人文,我们要考察时代的人性差异,透过烟火气看到更深刻的东西。布列松、弗兰克等等之所以杰出,因为他们的影像并非仅仅流于形式,而是透彻的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面貌。
我们谈论了很多人文摄影,好像没有人深入探及什么是人文。托马斯讲过一句话:理智与信仰并行不悖,它们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不能硬性分割。如果我们把拍人文理解为记录人的社会行为,那么,就离不开对人性的理解,而人性它像一个钱币,具有正反的两面,而且并行不悖,不能硬性分割,如果我们要触及,它永远值得我们去探讨。

最后回复一下您,免得跑题的太厉害,影响本帖的主题。
1、没人说摄影已死,我说的一直是人文纪实摄影已死。
2、布列松、佛兰克的作品已经并非传统人文纪实作品,人文纪实摄影的高峰期在上个世纪初~上个世纪30年代,但破圈始于自40~50年代的布列松、佛兰克,随后很多摄影师(解放思想)都走出自己的路建立了自己的风格,展示了各自是如何看待其生存的时代的现实世界(包括你说的马丁.帕尔)可以说现代摄影在当代艺术上的地位,是由这些摄影师发展奠定的,在此之前各个时期的优秀摄影师就只能作为摄影发展不同阶段和类型代表人物留名摄影史,有其※※地位。
3、拍摄现实世界,不等同于记录社会行为活动,也不等于人文纪实。因为摄影师的关注点已经由探索、揭示现实“客观”世界,转移到思考、分享现实世界在内心的投射(因为摄影师“看见”的现实世界是否是客观真实,摄影师都无法确定,能确定的只有摄影师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摄影师拍什么?怎么拍?都是由摄影师内心意识和精神世界的体现,无论是潜意识还是已经明确的有意识。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行为。探索揭示现实客观世界已不可能,也不必要,必要的是探索、揭示现实世界作用于与之互动的人。
4、放弃人文纪实中documentary属性,摄影师反而挣脱了镣铐,解放了自己,获得更大发挥的空间。在拍摄现实世界时,虽然与最初的人文纪实摄影,拍摄的环境类似、拍摄的景观和人物类似、拍摄的手法类似,但拍摄的时代、摄影师和感受、主题已经不一样了,这是摄影最迷人的地方。也许这也许是摄影作品被艺术界接纳的原因之一吧?
5、不反对也不否定拍纪念照片,我自己平时都拍,但不会关心也不会参与讨论。我想这也不是“影像说”的初衷吧?

PS:不太关注器材和技术,很少上无忌了,偶尔上来发个片子一看,无意中发现多了影像说系列栏目,插个话,导致本帖跑题了,抱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泡菜
泡网分: 7.299
主题: 51
帖子: 6857
注册: 2016年9月
摄影小三 发表于 2023-05-09 03:53
我还以为是您AI的
为什么我这样做却被批的一无是处

吹笛子模特右手姿势不对;弹古琴模特除了右手姿势不对,整个就不对 😂

所以是 AI 的

实话说,这后期油画处理还是可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浙江省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leonqu 发表于 2023-04-13 12:30
哈哈,那我也不客气了~
摄影项目参与过一些,自己也出过画册,跟“大哥”玩的项目我就不提了,还是说说自己的吧。
2010年的时候出过一本自己的画册。当时还想折腾,搞了一个正规的书号,还全国发行。印了2000本基本还都买了,算上印刷和书号的钱还不算亏。
...
我现在真的很迟顿了,看到您这幅作品时,我想到一个艺术家,可是一时想不起谁,脑中一直在盘旋这幅作品,今天跑步时,突然蹦出来了,芭芭拉-赫普沃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leonqu 发表于 2023-05-08 18:05
我发一张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你说这是摄影还是绘画?它既是摄影也是绘画。这个并不妨碍作者表达他特有的感受。
我当然不反对摄影的纯粹性,就像格林伯格强调绘画的纯粹性一样。对于批评家和“权威”机构来说这也许是个问题。但对于作者来说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方法适不适...
我还以为是您AI的
为什么我这样做却被批的一无是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色王子 发表于 2023-05-08 22:42
能卖大价钱的就是艺术品?金钱是鉴别艺术的标准?是艺术接受了摄影作品还是市场接受了摄影作品?
摄影想赚钱,那你就尽量让自己LOW一点!教人家手机滤镜的那些摄影师,每年可以有上百万的收入。
讲这话的这位仁兄,是500PX的副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灌水秀 发表于 2023-05-08 00:13
从您选出的这些片子,看得出近距离得用心观察、拍摄
我认为这几组“公园”的片子,比较侧重局部,建议增加全局、细节比例,全局占全部的五分之一,剩下的五分之四中,局部占三分之二、细节占三分之一;还有就是在时间的维度上再延长,覆盖一年四季
这组片子不是我的,是徐丽冰的,我觉得她拍摄(编辑)的角度或方向,还是比较凝炼和具有表达能力的,她想说的话观众基本上能够听到,不过我个人觉得整体上有些老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4.905
主题: 26
帖子: 3504
注册: 2017年4月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8 08:46
个人看法。
从摄影发展的进程来看,布列松、佛兰克的出现,代表人文纪实已经死了,至于风光死得更早。
需要时间去增加情感价值的照片,只能说该照片只具有纪念意义,与我们家庭纪念照等同,仅此而已。
现代摄影关键是表达!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属于非常个人...
我认为摄影没有死,也不会死。我在前面讲过,布列松、佛兰克属于他们那个时代,他们所代表的人文也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在摄影史上仅仅是一个片段。如果用布列松、弗兰克的成就来作为人文片的标准,甚至用来衡量现代的人文作品,都是错误的。对于当下来讲,我们需要的是开辟一片新天地。
事实上,从纪实主义到新纪实主义,人文也是在发展之中,马丁-帕尔不也是被骂了半辈子才成名的,所以,关健是现在有没有人能够像马丁-帕尔那样去“破圈”,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而且,如老兄所言,布列松、弗兰克代表的人文纪实已经死了,可是,我们还活着。
说到烟火气,前几楼我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可以把人生的思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烟火人生,一个是哲学人生。所以,拍人文,我们要考察时代的人性差异,透过烟火气看到更深刻的东西。布列松、弗兰克等等之所以杰出,因为他们的影像并非仅仅流于形式,而是透彻的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面貌。
我们谈论了很多人文摄影,好像没有人深入探及什么是人文。托马斯讲过一句话:理智与信仰并行不悖,它们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不能硬性分割。如果我们把拍人文理解为记录人的社会行为,那么,就离不开对人性的理解,而人性它像一个钱币,具有正反的两面,而且并行不悖,不能硬性分割,如果我们要触及,它永远值得我们去探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7.033
主题: 60
帖子: 4097
注册: 2008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我觉得还是多说说问题、少说主义;道路主义之争,一来比较架空、难以有共识、实操性,二来对大多数爱好者来说解决不了具体问题、有些飘

filter123 发表于 2023-05-08 23:51
如果我们都不咬文嚼字钻牛角尖,那么普通日常汉语都应该按照普通人日常使用的方式去表述、去理解。
当大量的摄影者还在拍摄纪实类照片的时候,又何来的 “纪实摄影已死” ?不能因为有人在摄影照片中造假,就断言照片的纪实性就不存在了,纪实摄影就死了,对不对?就...

色王子 发表于 2023-05-08 23:46
XX死不死,也不是逻辑因果说了就算的,因为逻辑这东西还是人类主观的产物,逻辑推导都是建立在从前经验基础上的假设。更别说不是所有的逻辑都是正确的或永远正确的,错误的逻辑到处都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纪实摄影是死还是活终归是由中国观众说了算...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8 23:36
最后说一次吧。
人文纪实死没死,原因是照片不能胜任人文客观文献记录限制,这是逻辑因果关系,而不是那个人说了算。
论摄影实践活动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少,思考也不少,拍摄人文纪实也有十年以上,也是这几年才转变的。
家庭纪念照片对私人有意义,也没有人否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新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7.033
主题: 60
帖子: 4097
注册: 2008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带着目的去拍、漫漫拍再提炼主题,前者确实更专业、更理性,后者适合有较好基础的大众爱好者、凭兴趣爱好和热情,但有一个共同的环节——围绕主题编辑选片
今天看到一句话:“编辑的关键是不求最好、只求最对,编辑不是挑出好照片、是挑出对的照片,最能表现、阐释主题,能让受众直达主题的就是对的照片”

duoduobear 发表于 2023-05-08 12:07
拍摄之前的选题——这个很专业化。
我看了一些名家的画册,倒觉得选题也可以在拍摄之后。

伊芙.阿诺德 ---- 她在1979年在中国待了几个月,后来出了一本关于中国的画册,画册中分了风景,人等几个专题。多方面地反应了1979年中国的风貌。
罗伯特.卡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新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7.033
主题: 60
帖子: 4097
注册: 2008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关于摄影的话题,确实容易跑到艺术方面的争论,我还是那个观点:摄影本身是方法和手段,更偏向记录属性;艺术是人的思想创造的成果,偏向意识流、破旧立新、先锋前卫,也不是普罗大众都能读懂的

摄影的记录属性有它独特的画面语言功能(我觉得还有电影),就在于表达和隐喻、映射(非影射),所以没必要和艺术掰扯不清,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自信

色王子 发表于 2023-05-08 20:06
还是谈摄影好些,艺术有点烧脑。
摄影是不是艺术都还搞不清楚呢,艺术圈根本不带摄影玩,目前的艺术分类中也不存在摄影艺术,摄影也远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艺术理论与体系,摄影人却总想往艺术圈里挤。
摄影可以成为一种表达方式,但表达方式未必就是艺术。

灌水秀 编辑于 2023-05-09 00:3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新疆
泡菜
泡网分: 7.299
主题: 51
帖子: 6857
注册: 2016年9月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8 23:36
最后说一次吧。
人文纪实死没死,原因是照片不能胜任人文客观文献记录限制,这是逻辑因果关系,而不是那个人说了算。
论摄影实践活动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少,思考也不少,拍摄人文纪实也有十年以上,也是这几年才转变的。
家庭纪念照片对私人有意义,也没有人否定商业照片、新闻、体育报道图片、医学摄影的作用、价值和意义,何来单一的认知?这些对业余摄友有讨论的必要吗?这贴也不是技术讨论。

PS:未剪辑连续的视频不是只有监控录像,也可以是一段一段为剪辑配乐的视频,因为剪辑其实就是组织编排创作,就不是单纯的记录了,而是带上主观情绪和感受的表达。

如果我们都不咬文嚼字钻牛角尖,那么普通日常汉语都应该按照普通人日常使用的方式去表述、去理解。

当大量的摄影者还在拍摄纪实类照片的时候,又何来的 “纪实摄影已死” ?不能因为有人在摄影照片中造假,就断言照片的纪实性就不存在了,纪实摄影就死了,对不对?就如同现在人工智能完全无中生有生成的照片也已经存在了,我们仍然不可以断言摄影已死一样。说一个粗俗的类比,如同现实生活中存在渣男,就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一样。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可以理解,但并不是客观的真相。真相是还有很多摄影者(包括专业的、业余的)还在拍摄纪实类照片。

说到视频,和照片一样,无论在拍摄现场还是拍下素材后再加工成为作品,都存在现场的选择、拍回来之后的素材的筛选、后期剪辑或编辑这些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创作者的判断和选择,都带着主观的美学判断和价值判断。这种创作者贯穿从前期到后期的整个过程、带着主观判断创作的作品,和作品本身的客观性是两个概念。充满激情的创作者,依然可以摄制非常客观的纪录片。

最后,任何硬币都有两面。无论照片还是视频(作品形式),无论拍摄现场的拍摄还是拍回来之后的筛选和编辑(前期后期),都兼具反映了创作者自身的美学判断和价值判断,反映了创作者对作品的主题把握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相关的技术技巧、等等。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纯客观(否则就是监控录像了),也不能片面强调创作过程中创作者的主观判断就断言所有的照片和视频都是主观情绪的表达。
filter123 编辑于 2023-05-09 00:0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浙江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4.958
主题: 67
帖子: 4190
注册: 2001年12月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8 23:36
最后说一次吧。
人文纪实死没死,原因是照片不能胜任人文客观文献记录限制,这是逻辑因果关系,而不是那个人说了算。
论摄影实践活动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少,思考也不少,拍摄人文纪实也有十年以上,也是这几年才转变的。
家庭纪念照片对私人有意义,也没有人否定...
XX死不死,也不是逻辑因果说了就算的,因为逻辑这东西还是人类主观的产物,逻辑推导都是建立在从前经验基础上的假设。更别说不是所有的逻辑都是正确的或永远正确的,错误的逻辑到处都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纪实摄影是死还是活终归是由中国观众说了算的,是要由※※来检验的,现在下结论,早了点。让后人评说吧。
就像小日子的一个什么学家提出的“※※终结论”,证明不过是个笑话。
色王子 编辑于 2023-05-08 23:5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3
主题: 21
帖子: 7920
注册: 2005年12月
filter123 发表于 2023-05-08 22:15
人文纪实摄影死没死,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
照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也不是某种单一的认知能够覆盖的。多样化的目的,多样化的价值评判,才是广泛的摄影实践的真相。
最后一句,不知你是正话反说呢,还是真的这么认为。“未剪辑连续的视频相对更客观”,你是指那些监控...

最后说一次吧。
人文纪实死没死,原因是照片不能胜任人文客观文献记录限制,这是逻辑因果关系,而不是那个人说了算。
论摄影实践活动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少,思考也不少,拍摄人文纪实也有十年以上,也是这几年才转变的。
家庭纪念照片对私人有意义,也没有人否定商业照片、新闻、体育报道图片、医学摄影的作用、价值和意义,何来单一的认知?这些对业余摄友有讨论的必要吗?这贴也不是技术讨论。

PS:未剪辑连续的视频不是只有监控录像,也可以是一段一段为剪辑配乐的视频,因为剪辑其实就是组织编排创作,就不是单纯的记录了,而是带上主观情绪和感受的表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泡菜
泡网分: 7.299
主题: 51
帖子: 6857
注册: 2016年9月
色王子 发表于 2023-05-08 23:01
中国“普遍摄影还处于100年前的拍摄理念也是事实”
这是哪来的观念啊?艺术理念有先进落后之分吗?
一种艺术理念能否被接受,不取决是新还是旧,要看国情,一些国外的艺术理念是基于其本地的文化而诞生的,到中国未必就好使,水土不服是常态。接受就是先进,不接受就是落后,这是典型的话语陷阱。
在中国什么是先进文化,什么是先进的艺术理念,还是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为好。

尤其是最后一句

中国摄影师确实在国际摄影赛中相对而言获奖不多,但那真的是中国摄影本身的问题吗?有多少是作品的题材、主题、情感、价值判断导致的呢,甚至是拍摄者的国籍起到了影响作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浙江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4.958
主题: 67
帖子: 4190
注册: 2001年12月
中国“普遍摄影还处于100年前的拍摄理念也是事实”
这是哪来的观念啊?艺术理念有先进落后之分吗?
一种艺术理念能否被接受,不取决是新还是旧,要看国情,一些国外的艺术理念是基于其本地的文化而诞生的,到中国未必就好使,水土不服是常态。接受就是先进,不接受就是落后,这是典型的话语陷阱。
在中国什么是先进文化,什么是先进的艺术理念,还是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为好。
外国人的画布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国人对宣纸的喜爱,哪有什么先进不先进。
色王子 编辑于 2023-05-08 23:09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4.958
主题: 67
帖子: 4190
注册: 2001年12月
长恨歌 发表于 2023-05-08 21:57
顺路提一嘴。
摄影是不是艺术?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就已经没有意义了,从MOMA开始展出摄影作品,威廉.埃格尔斯顿的作品被拍卖,艺术界就已经接受摄影作品了。
摄影是不是艺术品,其实只跟作品的内容有关,跟摄影这种方式和技术其实没关系,同理拿相机...
能卖大价钱的就是艺术品?金钱是鉴别艺术的标准?是艺术接受了摄影作品还是市场接受了摄影作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4.958
主题: 67
帖子: 4190
注册: 2001年12月
搞艺术的人一般都比较推崇多元,都不搞非此即彼。
一种艺术形式创新了,就一定要宣判旧有的艺术死亡?电影艺术诞生是否意味着舞台艺术的死亡?
你信你的神,我拜我的鬼,互不干扰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回复主题: “影像说”第5期|如何做好一个中长期摄影项目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