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主题管理员:Jdai]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45680 回帖:250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schen 发表
法国歌剧包含的实在太多了,只是最终仍敌不过意德. 前面说到的法文歌剧就更多了,威尔第的几部都可以算.像唐·卡洛斯,偶而听听法文版还是不错的.所以说换换口味. 法语歌剧当然卡门最好听了,其他如奥芬巴赫,马斯涅,甚至柏辽兹,以及后来的德彪西,我想也值得一听. 呵呵,只是这么想.大都也没听过. 意大利歌剧好听,但一样也是听 ......


关于歌剧的话题,我也不敢说太多,否则就露马脚了。个人认为,在浪漫主义之前,法国歌剧特色并不突出。古典主义时期,各国歌剧更为单一。莫扎特无论用意大利语、德语写歌剧,听起来还是莫扎特。意大利歌剧向来比较有个人特点。贝利尼、唐尼采蒂、罗西尼的歌剧一听就能听出来。威尔第从意大利传统起步,逐渐向德国风格靠拢。古诺、奥芬巴赫、马斯涅的东西听起来与意大利或者维也纳轻歌剧区别并不明显。法国歌剧,只有到了圣-桑《参孙与达丽拉》之后,才比较有独特的法国味道。柏辽兹用法语写德国风格的歌剧,奇怪的是,他的歌曲反而颇有法国特点。到了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那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法国歌剧了。我所说的法国男高音已经变得稀罕,并不是指演出《卡门》那样的剧目。唱《卡门》,意大利高音也可以胜任了。

上述观点都是一孔之见,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641
主题: 15
帖子: 2207
注册: 2003年1月
对有古典音乐爱好的摄友来说,这篇文章让人联想起漫漫器材发烧路.
不一样的题材,一样的心路历程
谢谢lz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法国歌剧包含的实在太多了,只是最终仍敌不过意德. 前面说到的法文歌剧就更多了,威尔第的几部都可以算.像唐·卡洛斯,偶而听听法文版还是不错的.所以说换换口味. 法语歌剧当然卡门最好听了,其他如奥芬巴赫,马斯涅,甚至柏辽兹,以及后来的德彪西,我想也值得一听. 呵呵,只是这么想.大都也没听过. 意大利歌剧好听,但一样也是听不懂歌词. 英文的好歹对照剧本歌词比较容易,当然也没这个必要. 前些时候听过一个挺好的英文歌剧,一下子记不起来了.估计不够好,否则怎么会记不起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0.243
主题: 20
帖子: 1215
注册: 2002年5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布里顿歌剧,在我看来,实在是与伯恩斯坦半斤八两。堂堂英国,太需要推出一个音乐天才了,所以布里顿才有机会上位。如果生在德国和苏联,恐怕没这么好的运气。布里顿歌剧《拧螺丝》和《彼得·格莱姆斯》,唉···。
他作为钢琴伴奏家,倒是留下了不少好唱片。

法国歌剧也完蛋了。现在连一个像样的法语男高音都很稀罕了 ......

jdai老师辛苦拉,为我们码了这么多的字。你说的太对了,好在好的艺术是可以超越时空的,我们现在还有享受不尽的古典音乐的大餐,我们现在还可以听到那些人类精英心脏的跳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布里顿歌剧,在我看来,实在是与伯恩斯坦半斤八两。堂堂英国,太需要推出一个音乐天才了,所以布里顿才有机会上位。如果生在德国和苏联,恐怕没这么好的运气。布里顿歌剧《拧螺丝》和《彼得·格莱姆斯》,唉···。
他作为钢琴伴奏家,倒是留下了不少好唱片。

法国歌剧也完蛋了。现在连一个像样的法语男高音都很稀罕了。比才和古诺的时代是第一朵凋谢的花。

意大利歌剧,自从马斯卡尼之后,也是一蹶不振。还是那句话: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欧洲音乐,意大利也不能幸免。否则,至少马斯卡尼可以写更多的好东西。意大利歌剧,在普契尼之后,原本我们可以期待马斯卡尼把它推向另一个辉煌高峰的···。

相对来说,反而是社会主义苏联,古典大歌剧的寿命最长。普罗科菲耶夫《战争与和平》是古典歌剧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部殿堂之作。东西方※※,唯有在古典音乐方面,社会主义苏联大获全胜。他们为我们贡献了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普罗克菲耶夫,钢琴家里赫特,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与吉登·克莱默,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家康德拉申,穆拉文斯基,芭蕾舞星乌兰诺娃以及纽里耶夫,等等等等。

德国,在理查·施特劳斯之后,知名作曲家忽然象恐龙一样绝迹。卡拉扬在音乐界一花独放多年之后,著名的德国指挥家也忽然绝迹。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在德国这样一个有几百年音乐传统的民族?

政治阴影在二战结束之后,依然在德国上空徘徊。所有人都象畏惧老虎一样畏惧德国的复苏。犹太人控制了美国财政,也控制了古典音乐界。我不是反犹主义者,但是我相信,没有多少爱乐人愿意看到,江郎才尽的阿根廷犹太人巴伦博伊姆,仅仅凭着政治人缘,就把如今德国指挥界的金童、号称最理想的德意志音乐传人悌勒曼,排挤到难以在柏林立足。

[jdai 编辑于 2007-02-23 23:3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好些天没来无忌。这个帖子越来越好。祝新老楼主和各位新年好。

很喜欢亨德尔的清唱剧。英文歌剧,布里顿的两个怎么样?可惜我一个也没听过。要不换换口味听法文的?我觉得伯恩斯坦的《坎迪德》不能当真,听听序曲可能也就够了。

古典音乐听得太少。若论最喜欢的恐怕还是贝多芬,一直都是。大概自己一直太严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49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色比爱兄客气了。我所说的都是个人心得,供消遣而已。别太当真。

听古典音乐,兜兜转转,走马观花,天涯浪子,尝试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各种风格,若干年之后,相信最后每个人都会返璞归真,重新回到德奥音乐中落脚。勃拉姆斯就是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如果是刚开始接触古典音乐,那么勃拉姆斯是比较难以消化的菜谱。因为 ......


jdai 的文笔太强了,我只有跟在后面鼓掌的份。
英文的歌剧的确味同嚼腊,希望有一天能发现自己错了。不过亨德尔的清唱剧和英国民歌不能算在里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423
主题: 6
帖子: 7327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色比爱兄客气了。我所说的都是个人心得,供消遣而已。别太当真。

听古典音乐,兜兜转转,走马观花,天涯浪子,尝试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各种风格,若干年之后,相信最后每个人都会返璞归真,重新回到德奥音乐中落脚。勃拉姆斯就是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如果是刚开始接触古典音乐,那么勃拉姆斯是比较难以消化的菜谱。因为 ......

真知灼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色比爱兄客气了。我所说的都是个人心得,供消遣而已。别太当真。

听古典音乐,兜兜转转,走马观花,天涯浪子,尝试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各种风格,若干年之后,相信最后每个人都会返璞归真,重新回到德奥音乐中落脚。勃拉姆斯就是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如果是刚开始接触古典音乐,那么勃拉姆斯是比较难以消化的菜谱。因为它一点儿也不通俗。但是一旦培养起足够的消化能力,勃拉姆斯绝对是百听不厌的选择之一。当然,很多人对莫扎特和巴赫也抱有同样热情。

诚如猪头兄在首帖中提到,听古典音乐,可以用优美旋律作为入门的向导。什么好听就听什么。不过在这个欣赏阶段,对听者来说,音乐并不具备描述心情和思想的功能,相当于一盆味道好却没有营养的菜肴。这时候优美的音乐仅仅是花布上悦目的色彩,却不能描绘具体的形象。因此很多人永远都不会相信,对于没有歌词和标题的古典音乐来说,它自身就是一种完整的语言,能够独立地探讨哲学问题和人生各种苦闷。

当听音乐到了可以跨越旋律的羁绊和限制,可以听到音乐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各种复杂人性的时候,最引人入胜而且欲罢不能的美好阶段就此开始了。这时候,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音乐语汇的参照系变得极其重要。

譬如说,贝多芬是勃拉姆斯的参照系。勃拉姆斯活到了四十多岁,才创作出第一部交响乐。尽管这是他深思熟虑的创作,却依然没有走出伟大的贝多芬的影子。人称他的第一交响乐是“贝多芬第十交响乐”。倘若对贝多芬几部交响乐尤其是第九交响乐耳熟能详,那么就能理解,这句断语确实并非无稽之谈。

到了勃拉姆斯的第三第四交响乐,勃拉姆斯已经彻底形成了自己的音乐语汇。他的思想与贝多芬具备同样的深刻,但是比贝多芬冷峻,也比贝多芬更不善于掩饰忧伤。

而贝多芬的深刻和严肃,自然是相对于莫扎特的清新和单纯以及巴赫坦然平和的态度。

再举一个俄国的例子。拉赫玛尼诺夫刚出道时,带有明显的柴科夫斯基的气质。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简直象是柴科夫斯基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的变奏。随着时光推移,拉赫玛尼诺夫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音乐个性。博大宽广的抒情依然保留,但是把柴科夫斯基天然的忧郁换成了激昂甚至带点儿怒气的洒脱,更有大丈夫气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0.243
主题: 20
帖子: 1215
注册: 2002年5月
向jdai楼主致敬!我会多来学习,多年前一对美国二战老兵夫妇送我了两盒古典盒带,其中有盒勃拉姆撕的《第一交响曲》金属带,我也是听了两年后才迷上古典乐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给各位拜年,给房东JDAI兄及各位老房客拜年


给猪兄拜年!

我怎么成房东了?您瞧,我只是发帖子,跟大伙儿一点区别也没有。这个房子没有房东。这个房子不需要房东。应该算是无忌最自由的地方之一了吧。

最近听了一半伯恩斯坦歌剧《坎迪德》,还是他本人指挥的版本。除了序曲,后面一无是处。——我觉得。英文歌剧,到现在我没听过一部好的。有谁推荐推荐别的?——所以结论是:英文不适合用来写歌剧哈哈。《坎迪德》听起来一半象百老汇舞台剧,气人。听了一张碟就放弃了。不独伯恩斯坦的美国风格,英国歌剧同样也听不出什么味道。爵士乐真能把歌剧给毁了。说到此,不免惭愧,格什温《波吉与贝兹》还没听过全剧,其中咏叹调《炎热夏夜》因为直接用了黑人音乐,倒让人暂时忽略它是用英文唱的。约翰·亚当斯《尼克松在中国》成功地把美国腔改造成了意大利美声,这也是一个特例。总之,归结到一点,伯恩斯坦在歌剧方面贡献究竟多大,恐怕要再等若干年月,让更后面的人来评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给各位拜年,给房东JDAI兄及各位老房客拜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649
主题: 1
帖子: 2162
注册: 2006年6月
祝jdai 兄和其他兄弟新年快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各位想必对八十年代都记忆犹新吧?不知那时候大伙儿喜欢听什么音乐。八十年代的时候,我是没有听过肖斯塔科维奇的。断续听过一点马勒,但是没有听过理查·施特劳斯。马勒第一交响乐让我非常崇拜,而他的第六第七则让我味同嚼蜡。那时候是从电台广播中听马勒的。马勒音乐太长,一部交响乐要分两次播完。那时候马勒和斯特拉文 ......


补充几句吧。我现在对马勒作品的态度,已经与八十年代时截然相反。那时候年纪轻,什么都是懵懵懂懂的。

现在我觉得马勒作品中,第六、七、八、九交响乐是他最了不起的成就,而第一交响乐反而象个没长大的小家伙。

直到前几年,那时候我刚学会上网,刚开始跟网友在论坛中辩论各种各样的古典音乐话题。那时候我们在新浪网,整天硝烟弥漫地争吵着诸如“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究竟谁能代表晚期浪漫派音乐的最高成就”之类的话题。

现在那一个个网友都百炼成钢,似乎对各种话题都找到了答案,求知欲不再旺盛,所以懒得再上网露面。大概都躲在家里听音乐,自得其乐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各位想必对八十年代都记忆犹新吧?不知那时候大伙儿喜欢听什么音乐。八十年代的时候,我是没有听过肖斯塔科维奇的。断续听过一点马勒,但是没有听过理查·施特劳斯。马勒第一交响乐让我非常崇拜,而他的第六第七则让我味同嚼蜡。那时候是从电台广播中听马勒的。马勒音乐太长,一部交响乐要分两次播完。那时候马勒和斯特拉文斯基算是我观念中最前卫的作曲家了。其实那时候关于斯特拉文斯基,我也只是听过他的《春之祭》中的一个片断。

虽然八十年代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是文化上营养不良的年代,但是已经算是1949年以来中国最令人激动的十年岁月了。关于一个年代,只有在远离它之后,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理解和评价它。

最近读了一本书,《追寻八十年代》。书中是《新京报》记者对几十位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访谈辑录。这四十一位著名文化人中,有六位小说家,十位杂志编辑,十位现代派诗人,十位抽象派画家,两位戏剧家,连摄影师也有两位。但是音乐家,只有一位,他就是郭文景。

这说明音乐家在中国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多么微不足道。也说明中国音乐家的路有多难走。

八十年代,与其它艺术一样,也是中国交响乐脱胎换骨的十年。在此以前,中国音乐家连德彪西都不让接触。更不用说勋伯格和巴托克。

来看看郭文景怎么说的。今夜我不妨辛苦一次,当打字员好了。

“18岁的时候,我就改变志向要当作曲家了。这是因为长久听样板戏长大的一个人突然间听到了西方音乐。当我偶然听到肖斯塔克维奇《第十一交响曲》时,真是有一种被电击的感觉。那种音乐的交响性和张力,远远超过了我以前听过的所有样板戏或者所谓的中国的交响乐。

“一直到后来,当我终于可以敞开听西方现代音乐时,那五光十色的一切曾令我十分着迷。但渐渐地,那些不论朦胧、华丽、纤细,还是痉挛、粗野、呻吟的东西,都不太能打动我了。唯有肖斯塔科维奇如岩石一样坚硬冷峻的音响,简练激昂的节奏,还在震动我的心灵。

“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中国传统文人那种忘情于山水的音乐。它们象宣纸一样薄,象宣纸一样轻,象竹子一样细和脆。我也很不满意中国音乐界在古代神话中兜圈子,我认为音乐应该关注现实和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于是我要做作曲家,写那种男人的顶天立地的音乐。我要写崇高的、磅礴的、宏大的交响乐!”

最后两句话现在看起来已经比较滑稽。因为作曲家的社会责任并不是拯救江山社稷。交响乐也并不都是“关注现实和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交响乐也并非一定要“崇高、磅礴、宏大”。

但是在八十年代,每个知识分子都这么想问题来着。不独音乐家。诗人、作家、画家、理工科大学生,人人都想着要在中国社会的※※进程中担当重任。所有的人,无论搞自然科学还是搞人文科学,大家都读尼采、罗曼罗兰。在这本回忆八十年代的书中,画家谷文达回忆说,他当年为了弄明白玻尔的《量子力学》,读书卡片都写了几箱。

回头说到郭文景。可惜他写了这么多音乐,我一部都没听过。他的同班同学,现在都是国内外音乐界翘楚。他们的东西我或多或少都听过,譬如谭盾。还譬如瞿小松写的电影音乐和流行歌曲中的管弦乐部分。而叶小刚不久前刚为轰动一时的《大国崛起》写了不错的管弦乐配乐,旋律有斯拉夫风格,配器则有好莱坞风格,总之,蛮国际化的。

唯有郭文景,这位写了至少三部歌剧,五部交响乐的现任※※音乐学院教授,至今依然没有出版他的作品唱片。

他的脾气也很大。书中介绍说,他那部著名的《B小调交响乐》(英雄),原准备由国家交响乐团在2005年带到荷兰去演奏,可是在乐团出发前夕,郭文景做出临时决定,断然拒绝让国交演奏这部《英雄》交响乐。理由是:

“1987年,中国的交响乐团水平远远不如今天,《蜀道难》等作品的难度也远远超过
《英雄》,但是当年的演奏效果我基本满意。现在这部容易得多的《英雄》却被他们演奏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我要把它取消,别去阿姆斯特丹给我丢脸”。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虽然贵为音乐界的“国家队”,但是水平不高,比不上国内其他好几个乐团,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这个由郭文景引发的故事,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就不知道国交首席指挥李心草会作何评论了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898
主题: 21
帖子: 1992
注册: 2004年8月
祝各位朋友春节快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圣灵的目光 发表
祝jdai兄、 猪头唛兄、 leelk兄和各位朋友春节快乐!!!


也祝圣灵兄和其他各位同好新年快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423
主题: 6
帖子: 7327
注册: 2006年1月
祝jdai兄、 猪头唛兄、 leelk兄和各位朋友春节快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165
主题: 12
帖子: 1959
注册: 2005年11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LZ原是猪头唛兄,他撺掇无忌,把这个帖子当成烫手山芋扔到我头上。
两句旋律,一句是欢乐颂,还有一句记不清,大概来自福斯特歌曲?

所说LZ自然也包括前LZ猪头唛DX的.
呵呵,亦是机缘啊;不烫怎么成为大包(擘)啊!
(西西.况且这幢房子已经过户和登记了的啊!:ha

就是福斯特歌曲<我的肯塔基故乡>了.
因为比较孤陋寡闻,美国的还就只喜欢福斯特和格什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918
主题: 55
帖子: 68114
注册: 2005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jdai 发表

LZ原是猪头唛兄,他撺掇无忌,把这个帖子当成烫手山芋扔到我头上。

两句旋律,一句是欢乐颂,还有一句记不清,大概来自福斯特歌曲?

好象是《我的肯塔基故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是啊,大家记住LZ就是JDAI兄,我不是LZ,因为这幢房子已经卖给JDAI兄,并且已经在房产交易所登记和过户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风飞 发表
向LZ致敬,LZ是真行家!!!

所有的打动,都是被自己打动.
因为我是这么样的,所以她唤醒了我.

23312343465123321321
334554321123211


LZ原是猪头唛兄,他撺掇无忌,把这个帖子当成烫手山芋扔到我头上。

两句旋律,一句是欢乐颂,还有一句记不清,大概来自福斯特歌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cyclosporin 发表

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说的创意,很有道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49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瓦格纳按照李斯特的期待,变成了瓦格纳。 ......


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165
主题: 12
帖子: 1959
注册: 2005年11月
向LZ致敬,LZ是真行家!!!

原文由 jdai 发表
......因为那些旋律和情感,最早给它打动的......

所有的打动,都是被自己打动.
因为我是这么样的,所以她唤醒了我.

23312343465123321321
33455432112321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这些年来,四大唱片公司都出版了不少小双张。飞利浦的最多,但是质量往往差强人意。EMI的则参差不齐。我有时候觉得EMI真的是糟蹋手中资源。DG的质量最有保障,DECCA的也不错。刚入手一套DG出的李斯特管弦乐作品小双张,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第一首《梅菲斯特圆舞曲》狂暴之极,无论演奏和音效都超过号称发烧天碟的TELARC公司“双R”版“红魔鬼”,这首曲子如果代替《女武神》用在《现代启示录》中的直升机轰炸越南场面,想必效果也不差。李斯特为什么那么欣赏瓦格纳?因为李斯特本人也是瓦格纳主义者。或者说,瓦格纳按照李斯特的期待,变成了瓦格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banyanleaf 发表
Mackerras 是美国出生但是很小就全家搬到澳大利亚。音乐教育也是在澳大利亚接受的。主要事业生涯以英国为主,所以我觉得不算是美国出的指挥“大牌”。


刚巧我昨天买了一套Macherras指挥的雅纳切克。他既然已经被封了爵位,应该算是英国人吧?嗬嗬。顺带说一下,我以前从弦乐四重奏开始听雅纳切克,觉得很晦涩,听了一遍就放下了。现在改听他的歌剧,则非常舒服。这套DECCA唱片巨贵,接近七百块。新华书店收银员点钱点得摇头晃脑,看到这套CD的标价,也忍不住嘀咕了一下。但是这九张碟,汇集了雅纳切克所有的歌剧精华,《耶努法》、《狡猾的小狐狸》、《死屋手记》、《玛卡罗普洛斯案件》、《卡塔·卡巴诺娃》。乐团是维也纳爱乐。听现代歌剧,如果从巴托克入手会很难受,从雅纳切克开始尝试,则值得推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363
主题: 24
帖子: 1799
注册: 2004年7月
Mackerras 是美国出生但是很小就全家搬到澳大利亚。音乐教育也是在澳大利亚接受的。主要事业生涯以英国为主,所以我觉得不算是美国出的指挥“大牌”。

原文由 raywei 发表

指挥查尔斯·麦克拉斯(Sir Charles Mackerras)--美国本土出生的, 算“大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363
主题: 24
帖子: 1799
注册: 2004年7月
估计您是对的。我听古典音乐时间不长,只到开始欣赏某个版本好的程度,还没有到挑剔某个版本不足的水平。要到那天估计还有很长时间。。。

继续听继续学习就是了。

原文由 jdai 发表

伯恩斯坦的确是第一位真正在美国本土成长起来的著名指挥。从个人癖好来说,我认为他的煽情风格目前已经过时。他对乐队音色的掌控也不够透明冷峻。

托斯卡尼尼生前红透半边天,这跟盟军在二战中大获全胜的政治背景有关。他追求绝对精准的音乐理念后来也被证明敌不过富特文格勒的自由节拍方式。

或许因为我很晚才开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banyanleaf 发表
这些指挥都是在欧洲长大受教育然后移民美国的,真正算美国本土出的“大牌”(看你怎么算)指挥只有 Leonard Bernstein。

托斯卡尼尼-意大利,本地一家音乐学院毕业
斯托科夫斯基-父波兰,母爱尔兰,出生与教育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
莱纳-出生匈牙利,毕业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
奥曼迪-出生匈牙利,毕业于国立匈 ......


伯恩斯坦的确是第一位真正在美国本土成长起来的著名指挥。从个人癖好来说,我认为他的煽情风格目前已经过时。他对乐队音色的掌控也不够透明冷峻。

托斯卡尼尼生前红透半边天,这跟盟军在二战中大获全胜的政治背景有关。他追求绝对精准的音乐理念后来也被证明敌不过富特文格勒的自由节拍方式。

或许因为我很晚才开始听斯托科夫斯基录音。他改编成大乐队作品的巴赫赋格,我觉得太丰满甜腻了。至于动画片《幻想曲》,属于前一个时代的东西。

尤金·奥曼迪的出名,纯属商业操作的结果。除了柴可夫斯基作品,其他的录音没什么印象。

上述都是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拍砖争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