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蔡司七剑——七个蔡司系统中各自最令人心动的一支(2021) [主题管理员:Luf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玩器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
一种以玩机为主,一种以玩镜为主
而我绝对属于后者

玩镜,日系相对简单,变焦/定焦——大口径/小口径——搞定!
莱卡就要复杂一些,除了口径以外还牵扯了“代”的问题,进而引出“味道”这种永远扯不清的话题
然而,这点问题和玩蔡司的复杂程度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蔡司的系统实在是太复杂!
抛开一些非常见系统上的蔡司不提(如阿尔帕、路来双反/旁轴、诺基亚等)
随随便便就能数出上十个使用蔡司镜头的系统——
Y/C、G、N、T、645、ZM、ZF、ZA、哈苏、路来
这么多系统,这么多蔡头,怎么玩透?怎么玩精?
这里提供一个思路——
一个系统选一支,组成蔡司七剑!

一、康泰时Y/C系——Planar85F1.2
就是入选新七种武器--仅为此头入彼门的那支“拳头”
一想到这支头就想起一句俗话——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是病猫啊?
85/1.4那头其实蛮厚道的,价定得比其他家都低,成像也不错
可就是老有人诟病它大光圈软
于是蔡司一生气,“拳头”就诞生了
这回成像是挑不出毛病了,就剩下一个问题——价格
我们来算笔账,85/1.4是5K
“拳头”光圈大了半档,加5K这是本儿
MTF显著提升,再加5K花得不冤
增加了floating element提高近摄质量,加大了装配调试难度,又得5K
因此,我觉得蔡司的定价(20K)不能算贵,还白送了一个纪念版呢
至于成像方面,坛子里那几个毒贩已经放得够多了,就不提啦
by 锦尘
二、康泰时G系——Hologon16F8
市面上能买到的镜头,99.9%都是由工程师设计的
只有不到0.1%的镜头才是由科学家发明的,而Hologon就是其中之一
(“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还有“设计”和“发明”之间的区别就不解释了 )
Hologon的发明类似于蔡司在1896年发明Planar,在1902年发明Tessar
不同的是,后两者已经被几乎所有的镜头设计厂家拷贝过
而Hologon至今还没有第二个厂家能够复制
所以说“Hologon是蔡司的一面旗帜”绝不为过
它是蔡司作为一个镜头“发明”大厂区别于其他镜头“设计”厂家的标志性产品!
Hologon的神奇之处在于——
理论上只使用了三片镜片就解决了超广角镜头最难解决的畸变问题,而且是完美的解决
是天才的光学/数学家的奇思妙想!
除了零畸变以外,Hologon16F8的色彩和层次(特别是层次)也是蔡司头中顶级的
(和传奇的莱卡口Hologon15比起来,Hologon16把其中的前两片分别分解为两片胶合的结构
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解析力,最重要的是——价格合理得多)
by bullcai
三、康泰时N系——Tele-APOTessar400F4
蔡司在长焦上标注APO是极其吝啬的
即使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日系厂家的APO标准也可能不标(比如Y/C那支100-300)
而一旦标注了APO就一定具有超凡脱俗的光学素质
Y/C的两支APO长焦200/2和300/2.8都是怪兽级的
前者被一些香港器材店称作“镇店之宝”,售价5万左右
而后者更是高达10万RMB
和它们比起来,N系的APO-TeleTessar400F4简直太合算了!
MTF与前两者在伯仲之间,而价格才2万多
甚至,还带超声波自动对焦!
(超长焦多用于生态/运动题材,自动对焦还是很有用的)
四、康泰时645系——APO-MakroPlanar120F4
康泰时645在产的时候,评价一直不高,在哈苏面前总是低人一头
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哈苏蔡头是蔡司嫁出去的姑娘,而康泰时蔡头是跟自己姓的儿子
蔡司实在没有道理厚彼薄此
至于价格上的差异,我更愿意相信是产地人工成本、镜间快门和直销/哈苏转销这几方面带来的
随着康泰时的停产,645的价值也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到
但直至今日仍然达不到哈苏的高度
不过,康泰时645系中有一支头绝对可以让哈苏的“铁丝”哑口,这就是APO-MakroPlanar120F4
这支微距,是蔡司所有微距头中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支APO
其结果是惊人的!颠覆了中幅镜头分辨率比不过135头的传统观念
作为Y/C系中MTF王者的MP100,和APO-MakroPlanar120F4比起来都要汗颜
考虑到后者的成像面积几乎是前者的四倍,怎能不让人吃惊!吃惊!再吃惊!
曾经有康泰时N系的朋友发信给德国蔡司咨询N系MS100那支微距
没想到蔡司回信说你用转接环接645那支吧,实在搞笑的很!
五、哈苏系——Distagon40F4IF
哈苏系选了这支没选Biogon38,可能一些老派“哈丝”要跟我玩命,呵呵
确实,在广角段,Biogon结构相对Distagon有先天的优势
但最终结果还取决于厂家花费心血的多少
(可以参考一下我的一篇旧文——纸上谈兵之——挑战旁轴相机广角镜头先天优势说
这就像龟兔赛跑,底子再好不努力也不成
Biogon38这个头可能一开始就太优秀了,没有多少改进的余地,几十年来一成不变
而Distagon40F4是蔡头里很少的不断通过改款提高性能的一支
这一点对于以固执著称的蔡司来说绝对难得!
(可能风光是哈苏的命根子,而40是风光的黄金焦段,蔡司是被哈苏逼的吧
这种不断的改进,到了IF这一代终于由量变达到了质变,乌龟超过了睡觉的兔子
从MTF来看,40已经把38甩下了半个马位,虽然后者已经足够惊人
暗角无疑是Distagon的长处,而畸变依然是Biogon的绝活
不过对于风光来说,畸变应该不是特别重要
而单反带来的精确构图和观察滤镜效果这两大优势却是风光拍摄所看重的
目前阶段,真的看不出有选38而不选40IF的道理——除了拍摄建筑
六、莱卡口ZM系——Biogon25F2.8
对于莱卡口的ZM镜,莱卡铁杆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我们的廉价低质替代品吗?”
说“廉价”,确实是ZM镜的定位
但要说“低质”,机械上也许马马虎虎说得,光学上就一定要小心了
特别是碰到Biogon25F2.8和Biogon35F2的时候
从这两支中选出一支作为ZM的代表,让我死了不少脑细胞
最终敲定25,只是因为这个焦段的Biogon更为正宗一些
25是一个蔡司偏爱的焦段,这可能是他在这支头上发力的一个原因
不过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旁轴的取景器使然
内置取景器最广用到28,再广就要改用外置式了
仅仅广了3毫米,凭什么让别人选择你而承受外置取景的麻烦?在25上面不发力不行啊!
(蔡司的市场部在这种问题上一直是非常精明的,Y/C系的镜头群布局可见一斑)
从各种机构或个人的评测结果来看,Biogon25不仅是ZM Biogon镜头群中的佼佼者
而且打败了莱卡24
by Vieri
七、尼康口ZF系——APO-Sonnar200(或180)F2.8
这支头是我杜撰出来的,请参考拙作——预测一下蔡司ZF(ZS)的下一批镜头(YY贴)
其实ZF已经推出的镜头有几支我还是相当动心的
像25,还有那两支微距
不过我还在期待更加令人激动的新镜,包括这支长焦
Y/C口的180俗称“奥林匹克松那”,是富有悠久※※的传奇镜头
虽然它拥有迷人的散景和独特的柔和味道
但严格地从光学上讲,绝不是一支牛镜
期待ZF能够在不失去原有味道的基础上将它APO化
这个要求会不会太过分?

结束语
这选自蔡司七个系统的七支镜头,基本上代表了蔡司在该系统上的殚精之作
从焦段上说,基本涵盖了从超广角到超长焦的广阔焦段
(从焦段出发,ZM系换成35mm就更理想了)
而从镜头结构上说,涵盖了蔡司最主要的七种光学结构——
Planar、Sonnar、Tessar、Distagon、Biogon、Hologon和Makro-Planar
(玩蔡司不能不谈结构,请参考拙作——同焦段不同结构蔡司镜头猜图兼对比
全部玩过这蔡司七剑的人,起码可以宣称:蔡司——某某到此一游


莱卡口ZM系没有写35那支头,依然觉得耿耿于怀!
决定再出一个“蔡司七剑——第六剑version 2.0
个人更喜欢这个版本!

六、莱卡口ZM系——Biogon35F2
说莱卡口的35mmF2,必然要从莱卡说起
这个焦段/规格,是莱卡的根基,是他几十年来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地方!
从莱卡前后四代的光学发展历程来看,这个看似简单的规格要想做到完美却也是相当的不易
八妹,光学思想来自于双高斯,但使它走上神坛的是那两片萤石
如果放在今天,八妹加上最新的镀膜技术,绝对能把ASPH打翻在地,只是成本无法想象
当年,也是成本的问题,八妹变成了六妹
这是个可怜的孩子,分明是想告诉人们,离开萤石的双高斯在35mm是多么的无助!
于是轮到了七妹
哎!说什么呢?看看七妹的光学结构吧,硬生生在双高斯上打了一个补丁,打得如此难看!
其结果,边角提升了,中心又恶化了,MTF变得古古怪怪
最后,ASPH来了,莱卡终于放弃了双高斯,可是竟然选择了单反上迫不得已才使用的反摄远!
这就像19世纪要从英格兰去美国西海岸,开始觉得理所当然应该横渡大西洋
可后来发现从陆地上横跨美洲实在太难,于是转而好望角——印度——洛杉矶,绕了3/4个地球
不知道费尽了千辛万苦的莱卡现在看到蔡司的Biogon35F2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Biogon35F2并没有使用非球面或是什么特殊材料的玻璃
这也是蔡司的一贯风格,就像武林宗师通常只使用一些最简单的兵器或根本不用兵器
一切从结构出发,这是蔡司的座右铭
把最拿手的Biogon进行了一番大改后诞生的35F2,MTF明显超越了莱卡ASPH,而畸变更是近乎于零
Biogon35F2——蔡司的巴拿马运河!
by yunyan
下面有位同学不经意说了句——鹰眼就是低档头的代表
这话深深的刺痛了我这个蔡司粉丝怀旧的心
因此,决定写几篇“蔡司怀旧老剑

蔡司怀旧老剑之一——康泰时Y/C系Tessar45F2.8
对事物的评判,如果不能站在特定※※的角度,往往会有失偏颇
评判天塞,就必须回到上个世纪初那个还没有发明镀膜的黑暗年代
现今流行的标准镜头结构——双高斯,其实早在1896年就在蔡司科学家的图纸上演算出来了
然而它对像差的完美消除仅仅只能停留在理论上
因为过多的玻璃/空气接触面引起的反射严重破坏了影像
到了1902年,天塞诞生了,四片三组的相对简单结构降低了反射带来的影响
而成像质量,达到了这个级别所能达到的极限
它出色的成像很快得到了“鹰眼”的美誉,进而引发了一轮仿造的热潮
据有关机构统计,天塞是迄今为止被仿造次数最多的一种光学结构
而且,这个纪录恐怕很难有人能够打破了
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随着抗反射镀膜技术的发明和不断改进,双高斯结构的理论优势终于得以发挥
天塞带着曾经的光环渐渐离人们远去,再后来康泰时也将其停产
不过,最执著的蔡司迷都是怀旧的,复产天塞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
蔡司终于顺应民意,再次推出了康泰时Y/C系Tessar45F2.8
这是一支颇具特色的镜头
虽然它四角结像不佳、虽然它收缩光圈焦点漂移、虽然它影调层次不够丰富、虽然它色彩不够浓郁
但它拥有极强的线条刻画能力和极佳的空气通透感,拍出的照片给人印象深刻!
由于原本空气接触面就少,再加上多层镀膜技术,T45号称不会漏过最最细微的一丝光线
到了2002年,天塞百年诞辰的时候,蔡司再次推出T45的百年纪念版
选用钛金属材料,配以更为严格的玻璃选材和最新的镀膜技术,而价格几乎与普通版相当!
看起来蔡司是把它当作送给执著的蔡司迷的礼物
不过,康泰时自己恐怕不会想到,留给它做这种厚道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黯然神伤……)
近些年,比较出名的采用天塞结构的镜头还有Nikon45、路来AFM35和莱卡50/2.8
而其中在产的只有莱卡50/2.8了
蔡司恐怕没有想到,替它延续这段传奇的竟是它几十年恩恩怨怨的老对手……

(关于莱卡50/2.8还有一个小故事,多少又有点调侃莱卡
反正该得罪的在第六剑version 2.0已经得罪了,就不管那些了!
我在第一次看到莱卡50/2.8上一代产品的光学结构图时颇有些吃惊
因为它的光学镜片结构与天塞一模一样,而光圈位置却从天塞的二/三组之间改到了一/二组之间
难道说蔡司的设计不是最佳,莱卡又进行了优化?
可是看了看莱卡那支的MTF,不如蔡司啊???
带着这个疑惑四处搜索答案,最后得到的竟然是——莱卡为了避免向蔡司付专利费!!!
这个情形一直延续到了大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由于已经很少有人仿制天塞,蔡司停止了对它的专利保护
之后,莱卡推出了50/2.8的现今版,光圈位置回到了天塞应有的二/三组之间
表现大幅度提升,达到了天塞应有的水准
蔡司怀旧老剑之二——莱卡口ZM系Sonnar50F1.5
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和镀膜/玻璃材料技术的发展
各个镜头设计厂家的产品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但是,消除像差,有时同时意味着“味道”的丢失
事实上,各个厂家的产品正在往越来越趋同的方向发展
(因此,一些玩家更乐于在一些老镜中去寻找那与众不同的特色)
而这种“趋同”在大口径标准镜头系列里现得尤为明显
因为大家无一例外地选用了基于双高斯原理的光学结构
这一点,最近终于被蔡司发布的莱卡口ZM系Sonnar50F1.5所打破
谈到这支镜头,必然要从七十年前那支传奇的Sonnar50F1.5说起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没有镀膜的黑暗年代
天塞虽然结构简单,成像出色(当年),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无法制造出大光圈的镜头
几经努力,依然无法突破F2.8的极限
这对于喜欢人像和弱光摄影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此时,所有的厂家都在绞尽脑汁,力图开发出更大口径的标头
以莱卡为代表的多数派选择了双高斯之路,但依然受镜片/空气接触面反射的影响,效果不甚理想
而蔡司另辟蹊径,开发出了轰动一时的Sonnar50F1.5
这支镜头由七片三组构成,其中除了最前面一片独立镜片以外,后面两组都由三片镜片胶合而成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将镜片/空气接触面减少到天塞的水平(六)
以第二组为例,胶合的三片镜片中居中的一片由折射率很低的玻璃材料组成
它替代了原本可以由空气组成的折射光路,从而消灭了两个镜片/空气接触面
不过,这样带来的问题是设计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了,在那个全凭笔纸运算的年代确实是一个挑战
最终,努力没有白费
Sonnar50F1.5马上成为市场上同级别镜头中的佼佼者,并获得“松纳油润”的美誉
可惜的是,这种风光没能持续很久,镀膜技术的发展和单反的大行其道促进了双高斯的抢班夺权
(它的后截距较短,不足以让出反光镜的空间)
Sonnar50逐渐被人们遗忘……
时隔半个世纪,蔡司重新打造莱卡口的Sonnar50F1.5,其用意何在?
论分辨率和像场平整度比不过双高斯,还患有和天塞一样的收缩光圈焦点漂移的慢性病
难道仅仅是为了缅怀※※
从蔡司发布的样照能够找到答案——
Sonnar50继承了老松纳油润的色彩和双高斯无法企及的迷人散景
非常适合于大光圈拍摄人像,喜欢标头视角人像效果的朋友不应该错过
遗憾的是,这支新镜并没有完全复制老镜的镜组结构
六片四组,把前面提到的那片低折射率镜片替换成了空气
2021 修订版

14年前的今天发了这个贴子
当时还是一个仅发烧了摄影6年的小伙
处在对蔡司狂热痴迷的阶段,呵呵
选出来的七剑,自己不过用过一支,有的不免贻笑大方

14年间,各种各样的蔡司镜头又玩过几十支
加上或多或少的尝试了一些徕卡、宾得、尼康、柯尼卡和日福的名头
对蔡司的热爱多了许多理性,不过丝毫没有减退

14年后,已过不惑,发烧也满了20年
回头看看,想说——蔡司的世界太精彩,感谢你的陪伴!
另外,一个月前,也终于凑齐了心目中最终的那一版“蔡司七剑”

和当年的选择相比,除了康泰时的4支,另外3支都有了变化
(那时对康泰时以外的其他蔡司系统了解比较肤浅)
下面一句话简评一下相同那4支的使用感受,再重点说一下不同的那3支——

一、康泰时Y/C系——Planar85F1.2
超大光圈的剃刀,(蔡司中)无敌的透明感

二、康泰时G系——Hologon16F8
蔡司皇冠上的明珠,一颗出片素质顶级的明珠

三、康泰时N系——Tele-APOTessar400F4
不一般的天塞,迷人的色彩和层次,拿在手里给人无比的满足感

四、康泰时645系——APO-MakroPlanar120F4
画质秒杀哈蔡MP120,而且从1:1保持到无限远,135画幅微距也罕有敌手

五、哈苏900系——Biogon38F4.5(来自2012修订版)
这是一个半个多世纪不需要修正的经典!
在原帖中被我写败,引起了哈苏蔡迷的共愤
当时完全是为了凑七个系统+七种结构
在2012年修订的时候终于还了哈迷一个公道
对于它的成像似乎已无需多言(“完美”这个词用在它身上好像也并不过分)
不如来谈一谈蔡司和其他日系厂家对待镜头更新的不同态度
日系厂家通常每隔五六年就会更新它那些最常用的镜头
每当有新品上市,很快就能看到相关的对比测试,结论往往是新一代比老一代进步如何之大
回想起几年前看过的老一代对比老老一代的评测文章,不禁唏嘘不已,花姑娘转眼就成了黄脸婆
而蔡司对待产品更新的态度谨慎的多
经常是一个设计沿用几十年,期间所作的改动通常只是悄悄的运用上最新的镀膜技术而已
是不是蔡司不求进取呢?
拿一支几十年前设计但目前仍在产的蔡司镜头和一支最新设计的日系同规格镜头比一比吧
蔡司通常不会输
这个又有点像前文提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的差别
对于工程师来说,60分看到的是及格,80分看到的是优秀,而且后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对于科学家来说,90分看到的是还有10分不完美,95分看到的是还有5分不完美
但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改进余地了
拿出科学家的态度来制造镜头,因此蔡司镜头不需要经常更新换代
反而是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Biogon38F4.5正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六、哈苏500系——Sonnar250F5.6 Superachromat
Sonnar结构是七剑中相对难选的一个
因为它不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结构,而是强调紧凑
07年首版的时候杜撰了一支ZF APO-Sonnar180(结果只出了支135)
看来彻底无望了
12年修订的时候又改选了ZM50/1.5
这是一支很有特色的镜头,但是和其他六剑并列(能力上)为免太过单薄
其实Sonnar结构里也有一个狠角色——哈苏250SA
当年因为500系选了Distagon40IF而被割爱
这次可以弥补遗憾了
这里先解释一下Superachromat,也就是超级复消色差
通常的复消色差也就是APO,指的是把物平面上同一个点发出的红绿蓝三色光在像平面上汇聚成一个点,也就是消除了可见光范围内的色差
而超级复消色差也就是Superachromat,指的是把包括可见光在内的更宽光谱范围内的色差也统统消除了
于是乎,在SA镜头上甚至找不到用于红外线摄影的调焦补偿标志,因为根本就不需要补偿!
那么只是把它用在普通摄影中是不是有点浪费?确实有点,但是别无选择
哈苏的长焦(250&350),除了SA就是连APO都没有的普通版本
普通版本的解析度和色彩(特别是色彩),在哈苏500系列镜头中差不多是垫底的
而SA版本,不要说和500系列比,就是放在整个中画幅镜头世界里,也拥有最顶级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
当年在产的时候,SA的价格差不多是普通版的两倍,而现在的二手价几乎差了十倍,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250SA这支头也有个小问题,不是T*镀膜(而是单层镀膜)
原因是在这个头开发的时候,T*镀膜还不能很好的支持SA所能覆盖的光谱范围
不过长焦镜头逆光场景对遮光罩的依赖远大于镀膜,所以实际使用并没有什么问题

七、蔡司ZM系——Distagon35F1.4
Distagon是七剑中最难选的一种结构
(14年前就是为了迁就它,而把整个哈苏系给打乱了)
因为,它通常是为了让出单反反光镜的空间,光学上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所以,无论是07年选的哈苏40/4IF,还是12年选的ZF21/2.8,即便分辨率和色散已经做到了同焦段Biogon结构的水平,但色彩、畸变和通透度还是不敌
那么,有没有哪个焦段Distagon结构能够称王呢?
有!答案就是——35毫米小广角
在这个焦段,蔡司尝试过除了Hologon以外的几乎所有镜头结构(也是绝无仅有了)
但成像能够趋于完美,另外光圈想要达到F1.4,就只有Distagon
(这也是为什么ZM系明明没有反光镜的限制,依然选择了Distagon来做35/1.4)
实际上,大约50年前,蔡司为康泰时Y/C卡口出过一支Distagon35/1.4
那个头名气非常大,实力也非常强,最突出的是在35毫米段罕见的奶油般虚化
我拿它和好多支几十年后设计的同焦段著名镜头对比(福伦达35/1.2II、宾得小公主、巧思、G35),竟全部胜出(包括焦外和焦内)
07年的时候没有选这个头作为Distagon的代表,完全是因为85/1.2占用了Y/C系的名额
好在十几年后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ZM系Distagon35F1.4
这是ZM系在沉寂了很多年后憋出的大招
运用了三片异常色散玻璃和两片(三面)非球面镜这些蔡司以前比较吝惜的技术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MTF达到了Otus的级别
和Y/C前辈相比,在保留了奶油般焦外的同时,全开的焦内解析度和色散水平明显提升了,同时重量减到了将近一半(毕竟不用考虑反光板)
而在和徕卡M口王牌35/1.4A的正面对决中,焦内、焦外和畸变竟全面胜出,而价格只有大约1/3
徕卡迷唯一能跳出来辩护的只有体积,ZM要大一些
不过ZM的镀膜无惧逆光,不加遮光罩的话就和徕卡(加遮光罩)差不多了
另外ZM是内对焦,近摄的时候并不会伸长

总结一下——
这次经过更新的最终版“蔡司七剑”,依然保持了以下几个特点:
1、选自七个不同的蔡司镜头系统,并代表该系统的最高光学成就
2、囊括蔡司最常见的七种光学结构,并代表该结构的最高光学成就
3、焦距衔接合理,自成一套(等效135焦距:16-21-35-70(微距)-85-150-400)
最后解释一下没有选Otus的原因
07年写这个贴子的时候面向的是胶片,这次是对当年的一个修正,并没有改变“胶片”这个初衷
而在胶片上,Otus相比这里面入选的镜头并没有多大优势,劣势(体积和重量)却非常明显
最后,蔡司的优势是色彩,最能体现这个优势的还是反转片



续篇——蔡司平民七剑
再续——戏说康泰时YC镜头之——五虎上将
终曲——发烧康泰时蔡司15周年收官感言(兼一句话点评最后“砸”在手里的15支镜头)
Luft 编辑于 2023-01-15 07:45
相关标签: 康泰时 哈苏 徕卡 蔡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249711 回帖:68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644
主题: 25
帖子: 2502
注册: 2016年3月
Luft 发表于 2007-06-18 13:06
玩器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
一种以玩机为主,一种以玩镜为主
而我绝对属于后者
玩镜,日系相对简单,变焦/定焦——大口径/小口径——搞定!
莱卡就要复杂一些,除了口径以外还牵扯了“代”的问题,进而引出“味道”这种永远扯不清的话题
然而,这点问题和玩...

P6口的180f2.8应该有一席之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cheji 发表于 2024-10-17 14:29
ZM50/1.5 我玩过一只,全开是独特的朦胧感,对于焦点锐度的表现,设计师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品味和审美。
G45,我对比的是一只Mr.ding改装的M口,背屏放大精细对焦,在M11上和ZM50比对。上脚架,所有参数完全相同,室内环境。
全开ZM50...

58/0.95啊!更过份了~
OTUS55是唯一一支数码时代拍胶片让我也100%满意的镜头(ZM、ZF包括徕卡都差点)
就是太重了,不愿意带出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编外版主
泡网分: 78.138
主题: 296
帖子: 19505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Luft 发表于 2024-10-17 12:44
数码和胶片的镜头选择还是很不一样的,你肯定看不上ZM50/1.5
那比25和21可肉多了
21/4.5比较尴尬,拍数码红移,拍胶片光圈太小(室内场景),所以早早停产了
G45全开已经非常好了,ZM50/2还能完胜,有点过份啊
车技兄对比过OTUS55吗?

ZM50/1.5 我玩过一只,全开是独特的朦胧感,对于焦点锐度的表现,设计师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品味和审美。

G45,我对比的是一只Mr.ding改装的M口,背屏放大精细对焦,在M11上和ZM50比对。上脚架,所有参数完全相同,室内环境。

全开ZM50从中心赢到边角

找一个好天气试一下无限远吧

顺便一提:我还保留了几只最最后期编号  带盒 的 G45

OTUS55,全开  锐度  色散  明锐度  通透感……杀同焦段所有胶片时代镜头。甚至杀所有同焦段单反镜头。

和下一个时代的微单镜头比

索尼50/1.2GM 不相上下,略略优于尼康Z50/1.2

这绝对是单反时代标王!

权衡之后,标头之王,我选择了另一只。

百年传承 所谓夜神……器材党的终极标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日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cheji 发表于 2024-10-17 09:27
当时也是怀疑胶合出了问题,给朋友@筒子楼 打了个电话,他也不建议。遂作罢。
昨天写了这个回帖之后,晚上回家鼓捣出LM24和ZM25  LM21和ZM21,又试了一下
两只数码化后的Leica都表现出强大的边角性能,中心则差不多。
那只ZM21/4.5...

数码和胶片的镜头选择还是很不一样的,你肯定看不上ZM50/1.5
那比25和21可肉多了
21/4.5比较尴尬,拍数码红移,拍胶片光圈太小(室内场景),所以早早停产了
G45全开已经非常好了,ZM50/2还能完胜,有点过份啊
车技兄对比过OTUS55吗?
Luft 编辑于 2024-10-17 12:5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编外版主
泡网分: 78.138
主题: 296
帖子: 19505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Luft 发表于 2024-10-17 08:13
没买是对的,边缘都是小点点可能是胶合出问题了
可以对一下光学结构,看看深度是不是胶合镜片
胶合出问题镜头几乎就废了,不是胶合便宜的话可以赌一把
M口21我是买了徕卡21/3.4A、ZM21/2.8和ZM21/4.5
在胶片上对比,非常意外的留下了2....
当时也是怀疑胶合出了问题,给朋友@筒子楼 打了个电话,他也不建议。遂作罢。

昨天写了这个回帖之后,晚上回家鼓捣出LM24和ZM25  LM21和ZM21,又试了一下

两只数码化后的Leica都表现出强大的边角性能,中心则差不多。

那只ZM21/4.5,我一直没搞清楚他存在的意义

在数码相机上……色彩表现无从分辨。我在考虑出掉这两只ZM了。

ZM50一如既往的发挥稳定,从中心到边角,从F2到F5.6,完胜G45和原福ULTRON 50/2。可惜LM50/2不在身边。

胶片,虽然我趁着富士停产前囤积了一批RVP和RDPIII,惭愧的是,一直放在冰箱里,久不见天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日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cheji 发表于 2024-10-16 14:27
先说那个SA350,7月在名古屋的一个二手交易会看到的,便宜……反常必妖啊……
手电看,其中有一篇,边缘全是小点点,密密的……但是确实在最边缘,且只有一片,我不确定是不是会有可见的影响
起码画面中心肯定没有。思忖再三,买来也是转接GFX,但是,使用机...

没买是对的,边缘都是小点点可能是胶合出问题了
可以对一下光学结构,看看深度是不是胶合镜片
胶合出问题镜头几乎就废了,不是胶合便宜的话可以赌一把

M口21我是买了徕卡21/3.4A、ZM21/2.8和ZM21/4.5
在胶片上对比,非常意外的留下了2.8,因为它的色彩最漂亮
徕卡21/3.4A我比较失望,拍胶片色彩明显不如28/2A厚实
于是收回了一代28/2A,从此不再碰数码化后的徕卡
Luft 编辑于 2024-10-17 08:1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编外版主
泡网分: 78.138
主题: 296
帖子: 19505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Luft 发表于 2024-10-16 13:58
成色好的350可不便宜
ZM我留下了21/2.8、35/1.4、50/1.5,最喜欢的其实是50/1.5,小巧有味道
Milvus真没必要,胶片不如YC,数码不如ZM,帮你拔草

先说那个SA350,7月在名古屋的一个二手交易会看到的,便宜……反常必妖啊……

手电看,其中有一篇,边缘全是小点点,密密的……但是确实在最边缘,且只有一片,我不确定是不是会有可见的影响

起码画面中心肯定没有。思忖再三,买来也是转接GFX,但是,使用机会每年不超过一次。算了……

探讨一下,ZM21/2.8 大概不如 M21/3.4A,这个我有,灭有认真比较,甚至不一定比得过RICOH GR21/4 这个也有

ZM25/2.8 网传超过 M24/2.8A,这个我没有,我有M24/3.8A,确实也没有比较过。

ZM50/2,我非谨慎比较过现行版M50/2,略胜一筹……比G45/2 略胜一筹半……

以前转接微单做比较,索尼那个保护玻璃厚得……能防弹……

我闲的买个M11一半是因为想弄清楚,到底哪个头好点。

真是蛋疼的要死不死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日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cheji 发表于 2024-10-16 09:26
两个月前有一只便宜的350摆在眼前,玻璃略有瑕疵,错过。甚憾!
ZM351.4我有,ZM目前还有21/2.8 25/2.5 35/1.4 50/2,不想留21了
YC351.4以前有过,没留住。
Milvus一直心心念念,太大和重。

成色好的350可不便宜
ZM我留下了21/2.8、35/1.4、50/1.5,最喜欢的其实是50/1.5,小巧有味道
Milvus真没必要,胶片不如YC,数码不如ZM,帮你拔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编外版主
泡网分: 78.138
主题: 296
帖子: 19505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Luft 发表于 2024-10-15 13:56
车技兄,SA250是sonnar结构,350是tessar结构
七剑不是要一种结构选一支吗?
ZM的35/1.4和YC的各有优势
ZM素质略高体积重量更小,YC能够近摄成像更有味道(比起来MILVUS没有太多优势)
两个我都留下了,七剑其实选哪个...

两个月前有一只便宜的350摆在眼前,玻璃略有瑕疵,错过。甚憾!

ZM351.4我有,ZM目前还有21/2.8 25/2.5 35/1.4 50/2,不想留21了

YC351.4以前有过,没留住。

Milvus一直心心念念,太大和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日本
编外版主
泡网分: 78.138
主题: 296
帖子: 19505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mushroom2003 发表于 2024-10-15 11:56
Milvus3514没有,但有ZF.2口的classic版35/1.4,大光圈肯定是ZM素质高,分辨率、反差都比ZF好,我觉得是ZM在特殊场景下全开光圈拍大场景都可以;相对而言ZF全开光圈成像偏软一点,不及ZM结实。但ZM全开光圈的黑角比ZF明显很多...

承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日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cheji 发表于 2024-10-15 11:04
特请教Lu兄:
SA那只,为啥没选350那只,贵很多……
ZM的35/1.4,和CY351.4比优势大吗?和MILVUS351.4比劣势多吗?
牛眼系列 Lu 兄研究过吗?对352那只多年以来心心念念,但是只买过50/2 和 35/4

车技兄,SA250是sonnar结构,350是tessar结构
七剑不是要一种结构选一支吗?

ZM的35/1.4和YC的各有优势
ZM素质略高体积重量更小,YC能够近摄成像更有味道(比起来MILVUS没有太多优势)
两个我都留下了,七剑其实选哪个都行,但不是要一个系统一支吗?

牛眼系列没玩过,比康蔡贵太多,做工确实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1.251
主题: 16
帖子: 15634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LEICA M10
★ DC-S5
cheji 发表于 2024-10-15 11:04
特请教Lu兄:
SA那只,为啥没选350那只,贵很多……
ZM的35/1.4,和CY351.4比优势大吗?和MILVUS351.4比劣势多吗?
牛眼系列 Lu 兄研究过吗?对352那只多年以来心心念念,但是只买过50/2 和 35/4

Milvus3514没有,但有ZF.2口的classic版35/1.4,大光圈肯定是ZM素质高,分辨率、反差都比ZF好,我觉得是ZM在特殊场景下全开光圈拍大场景都可以;相对而言ZF全开光圈成像偏软一点,不及ZM结实。但ZM全开光圈的黑角比ZF明显很多。另外两支镜色彩倾向也有点不一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编外版主
泡网分: 78.138
主题: 296
帖子: 19505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Luft 发表于 2007-06-18 13:06
玩器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
一种以玩机为主,一种以玩镜为主
而我绝对属于后者
玩镜,日系相对简单,变焦/定焦——大口径/小口径——搞定!
莱卡就要复杂一些,除了口径以外还牵扯了“代”的问题,进而引出“味道”这种永远扯不清的话题
然而,这点问题和玩...

特请教Lu兄:

SA那只,为啥没选350那只,贵很多……

ZM的35/1.4,和CY351.4比优势大吗?和MILVUS351.4比劣势多吗?

牛眼系列 Lu 兄研究过吗?对352那只多年以来心心念念,但是只买过50/2 和 35/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日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045
主题: 29
帖子: 4369
注册: 2003年4月
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四川省
泡菜
泡网分: 0.014
主题: 0
帖子: 2
注册: 2019年2月
努力学习,认真向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泡菜
泡网分: 4.498
主题: 35
帖子: 2926
注册: 2011年9月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4
Luft 发表于 2023-01-25 11:19
过了14年才修订完成,不断认知迭代

14年前买不起的镜头,现在可以入手一二,但是兴趣却不如当年了。
当年一堆的康菜,现在只剩d25,p85,s180,也是留个念想。然后买了个最后的索蔡50za。
faiut 编辑于 2023-01-25 14:4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西省
泡菜
泡网分: 0.194
主题: 14
帖子: 158
注册: 2019年10月
麦子杨 发表于 2023-01-15 10:15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917541-1-1.html多年不玩胶片了!主要玩数码,昨晚熬夜到睡着,加上今天一上午总算看完了这个帖子所有内容!总算学习完了,我先好好吸收一下,手上的镜头牛头不多,下一步真想体会一下...

以后要是有机会闲下来我还是挺想在玩玩胶片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天津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faiut 发表于 2023-01-23 23:08
[1] Luft 发表于 2007-06-18 13:06过了这么多年再看,别有趣味

过了14年才修订完成,不断认知迭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4.498
主题: 35
帖子: 2926
注册: 2011年9月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4
Luft 发表于 2007-06-18 13:06
玩器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
一种以玩机为主,一种以玩镜为主
而我绝对属于后者
玩镜,日系相对简单,变焦/定焦——大口径/小口径—...

过了这么多年再看,别有趣味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西省
泡菜
泡网分: 2.868
主题: 13
帖子: 2231
注册: 2021年4月
Luft 发表于 2023-01-15 07:40
那么一定也玩胶片了,欢迎来这里交流片子和心得——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917541-1-1.html

多年不玩胶片了!主要玩数码,昨晚熬夜到睡着,加上今天一上午总算看完了这个帖子所有内容!总算学习完了,我先好好吸收一下,手上的镜头牛头不多,下一步真想体会一下SA的顶级成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重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麦子杨 发表于 2023-01-14 23:06
高见谈不上,都是蔡毒发作后的成效!日蔡ZF,OTUS和哈苏V CF镜头为主,另有有几只冬菜135和120,以及一只康泰时。135 120都玩,纯粹是因为喜欢手动镜头,喜欢菜头的质感和色彩发烧至此!我就是来学习和吸毒的,下一步看中...

那么一定也玩胶片了,欢迎来这里交流片子和心得——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917541-1-1.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2.868
主题: 13
帖子: 2231
注册: 2021年4月
Luft 发表于 2023-01-14 21:27
19支!也是蔡司高烧了,欢迎发表高见~

高见谈不上,都是蔡毒发作后的成效!日蔡ZF,OTUS和哈苏V CF镜头为主,另有有几只冬菜135和120,以及一只康泰时。135 120都玩,纯粹是因为喜欢手动镜头,喜欢菜头的质感和色彩发烧至此!我就是来学习和吸毒的,下一步看中了250SA镜头,没看到过成片,慢慢学习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重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麦子杨 发表于 2023-01-14 18:09
居然才看到这帖子!!手持19只各种蔡司,居然不知道这个名帖,好好拜读一下!!学习学习!!!

19支!也是蔡司高烧了,欢迎发表高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假刃555 发表于 2023-01-14 19:37
保留意见。康蔡35/1.4是照搬禄蔡35/1.4的结构,光学无优势,机械质量和便携性也不如禄蔡第一版。

入选的是ZM35/1.4,不是康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Luft 发表于 2023-01-14 07:16
这个系列要求的是七种结构中光学最巅峰的一支
上面提到这些镜头都很牛,但做为Distagon和Planar两种结构的巅峰,还稍微差口气

保留意见。康蔡35/1.4是照搬禄蔡35/1.4的结构,光学无优势,机械质量和便携性也不如禄蔡第一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泡菜
泡网分: 2.868
主题: 13
帖子: 2231
注册: 2021年4月
居然才看到这帖子!!手持19只各种蔡司,居然不知道这个名帖,好好拜读一下!!学习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重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2.215
主题: 87
帖子: 11881
注册: 2001年2月
假刃555 发表于 2023-01-13 11:40
可以补充一下蔡司的牛蔡和禄蔡两大系统
牛蔡15/3.5?55/1.4?35/2?
禄蔡只能是35/1.4或85/1.4两个铁三角了,尤其是第一版或工程版

这个系列要求的是七种结构中光学最巅峰的一支
上面提到这些镜头都很牛,但做为Distagon和Planar两种结构的巅峰,还稍微差口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可以补充一下蔡司的牛蔡和禄蔡两大系统
牛蔡15/3.5?55/1.4?35/2?
禄蔡只能是35/1.4或85/1.4两个铁三角了,尤其是第一版或工程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泡菜
泡网分: 0.014
主题: 0
帖子: 2
注册: 2019年2月
严格遵守纪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回复主题: 蔡司七剑——七个蔡司系统中各自最令人心动的一支(2021)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