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机内动态范围调整与EXR等技术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3485 回帖:163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975
主题: 49
帖子: 1140
注册: 2009年1月
看起来老半能提出  12EV动态范围=比普通相机动态范围提高1200%   这样的等式,的确具有真材实学,呵呵。

说得好听,半瓶,只是里面装的,恐怕都是urea吧?

古人五十步笑百步尚且为人耻笑,如今老半一万步笑五十步,自己毫无愧色,其脸皮真是令人惊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18
帖子: 1127
注册: 2007年12月
原文由 vladimir117 发表
看起来老半能提出  12EV动态范围=比普通相机动态范围提高1200%   这样的等式,的确具有真材实学,呵呵。

说得好听,半瓶,只是里面装的,恐怕都是urea吧?

古人五十步笑百步尚且为人耻笑,如今老半一万步笑五十步,自己毫无愧色,其脸皮真是令人惊愕。
  

呵呵,你和那个“不玩”简直就是一对难兄难弟,忘了说说你了,你还自己找上门来。

你和那个不玩也是一路货色,也是一知半解都没有,就要发什么“技术贴”。那个问玻璃镜子的刷新率是多少的著名“技术”贴,不就是你发的吗?

我不说你,你就趴在一边去比较好,别自找难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975
主题: 49
帖子: 1140
注册: 2009年1月
老半连指数、对数都不懂,还能进行12EV和800%的关公秦琼之优劣比较,其“技术知识”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啊,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975
主题: 49
帖子: 1140
注册: 2009年1月
即使不说数学,从CX-1的帖子来看,老半是否具有中学语文的及格水平也很成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3.598
主题: 30
帖子: 1423
注册: 2008年10月
原文由 yunxiang987 发表
首先通过减低曝光量,防止高光部分的溢出而导致信息(细节)损失,使得画面整体变暗;然后通过适当的增加接受暗部细节像素点的感光度(ISO)来恢复暗部的细节:

这是机内软件法把?


如果真的和我猜测的一样,那么应该是首先通过采样得到某个暗部像素点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机内软件推算出该位置周围像素点的曝光量,从而给予一定的补偿。

这大概也是EXR改变像素点排列的初衷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18
帖子: 1127
注册: 2007年12月
楼主已经一个星期没露面了。是自己冒充“专家”胡扯“技术”的嘴脸被多位网友戳穿,无颜见江东父老,还是因为楼主多次攻击网友被关了禁闭?

无论怎样,楼主这个臭名昭著的“技术”贴还是不要沉下去的好,帮顶一下,以便奇文共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关了半个月,楼主已经“刑满释放”,快来了。

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2190
注册: 2007年12月
原文由 半夜逛荡 发表
关了半个月,楼主已经“刑满释放”,快来了。

哈哈。


警告您,有不玩在,您老先生剩下的年头没机会从数码摄影上捞钱了。您这是自找的……习惯性吃瘪又开始了吧?一天不被不玩抽丫嘴巴不舒服?您老最近上单反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不玩:

这“技术”贴,你吃瘪的还不够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2190
注册: 2007年12月
原文由 半夜逛荡 发表
不玩:

这“技术”贴,你吃瘪的还不够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


笑话,这个帖子当然要继续下去。您的吃瘪50年,还真要吃一辈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笑话,这个帖子当然要继续下去。您的吃瘪50年,还真要吃一辈子?
   

不懂技术,还要冒充“专家”,高谈阔论,被多位网友严词驳斥,还舔着脸说“没吃瘪”,只有像不玩这样厚脸皮的人,才做的出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2190
注册: 2007年12月
原文由 半夜逛荡 发表
   

不懂技术,还要冒充“专家”,高谈阔论,被多位网友严词驳斥,还舔着脸说“没吃瘪”,只有像不玩这样厚脸皮的人,才做的出来。


老半,说您张开雌黄吧,您还真作得出来……

第一、俺有哪一句是说自己“专家”?

第二、有哪些网友严词驳斥?和您不一样,俺看多半的人是来探讨的。既然探讨,就允许不同观点存在。

第三、脸皮厚……拜托,您是哪个曾经把EXR/F200捧上天的人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老半,说您张开雌黄吧,您还真作得出来……

第一、俺有哪一句是说自己“专家”?

第二、有哪些网友严词驳斥?和您不一样,俺看多半的人是来探讨的。既然探讨,就允许不同观点存在。

第三、脸皮厚……拜托,您是哪个曾经把EXR/F200捧上天的人么?
   

你连基本概念都不懂,就高谈阔论,引经据典,还不是冒充猪专家吗?

多位网友严词驳斥你,你竟然视而不见,脸皮之厚,无人能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不玩呀,这次刑期够长的,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2190
注册: 2007年12月
原文由 半夜逛荡 发表
   

你连基本概念都不懂,就高谈阔论,引经据典,还不是冒充猪专家吗?

多位网友严词驳斥你,你竟然视而不见,脸皮之厚,无人能敌!


老半哪就您请指出俺哪点“基本概念”弄错了吧?有几位“严词驳斥”俺了吧?

说您是经常拿自己的心态来形容别人吧,您还真喜欢娱乐大众……比如“竟然视而不见,脸皮之厚,无人能敌”之类的话,恐怕是您的心声吧?如果不是,就是您的真情坦白。

俗话说“三天不领钱,脑袋空空”,您老一个半月没入帐,是不是改策略为“不求Money,但求出名,耳光没有,两颊送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2190
注册: 2007年12月
首先我想前面没有一个简要说明我对动态范围的认识的东西,所以这儿想简要地说明一下。既然有老半那样的“人

才”喜欢给人送上“自封专家”的称号,这里还是再次说明亮出观点不是宣扬观点,而是要探讨观点。欢迎质疑与

讨论。

俺的基本观点如下:

1、动态范围是机器的总体表现(能力),但在内部实现方式上,可分为硬件能力和机内软件能力,其中硬件能力

是软件能力的基础,软件的能力是有限的。

2、如果硬件能力基础不足,那么无论机内软件如何调整,所得效果有限。

3、后期的PS等软件处理可以部分替代机内软件的作用,但仍然受到机内软件处理的影响。

4、动态特性因机器不同而不同,特性曲线是它的表现形式之一。

5、富士的EXR元件属于硬件能力调整,而机内动态范围调整要综合硬软件,但偏向于软件处理更多。

另外的附带观点有:

1、对于作品而言,没有曝光正确与否之分。

2、不同的机器有不同的曝光倾向、特性曲线。

3、对比直方图可以部分分析不同机器的动态范围,但单个直方图不能判断机器的动态范围。

欢迎就以上观点探讨。同时请大家欣赏老半倾情表演行为艺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36
主题: 19
帖子: 2606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一言 发表

很简单,不同的曝光可以获得不一样的直方图,这是你对内改变相机的设置;外在方面光照变化也会改变直方图。
而动态范围是每个相机固有的能力,它不会变来变去的,它和你怎么拍、拍什么都没关系。

===================
说的好,支持一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老半哪就您请指出俺哪点“基本概念”弄错了吧?有几位“严词驳斥”俺了吧?


应不玩(玩不起)要求,把不玩的荒谬“技术”观点和各位网友对它的痛斥引用于后,看看不玩是怎么不懂装懂,而大家又是怎么批判它的吧: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既然例子1、2、3、4、5都无法一定谈它是正确或者错误,尤其是不能妄谈错误,那么为什么俺们还往往谈这台相机的动态范围好,那台不好呢?

例子1、2、3、4、5,俺们比较的都是拍摄的图片的动态曲线,而非去比较5台机器。假如俺们面前摆放着5台机器,他们同时使用同样的机内参数拍摄同样的中等明暗对比的场景,而分别出现了 ......
  

原文由 一言 发表

直方图是不能用来评价机器动态范围的,评价动态范围的工具是特性曲线。胶片的特性曲线要在标准冲洗程序下通过测定底片密度在确定,数码的特性曲线也是要专门测定,现在有的网站提供在线测试。

喜欢把问题搞清这是好的,但不能想当然,自己拍拍脑袋就开始瞎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老半哪就您请指出俺哪点“基本概念”弄错了吧?有几位“严词驳斥”俺了吧?


应不玩(玩不起)要求,把不玩的荒谬“技术”观点和各位网友对它的痛斥引用于后,看看不玩是怎么不懂装懂,而大家又是怎么批判它的吧:

原文由 不玩高檔 发表

您说得很对,但是俺在第7贴中谈的是物理动态范围,也就是由CCD和数模转换电路处理后,特性曲线一致的情况下输出的图像。您所谈到的特性曲线是俺要在物理动态范围之后接下来谈到的内容。

十分感谢您批评和指正,欢迎您继续关注和更正俺的说法。
  

原文由 一言 发表

动态范围就是动态范围,没有什么“物理动态范围”,技术概念不能随便命名。
问题是:你已经根据直方图来判断动态范围了,还告诉别人哪个好哪个坏,这是十分错误的。
当今最好的DSLR,也会拍出你认为很坏的对应直方图,而最次的小DC,也可以拍出你认为最好的那种直方图。因此,你要谈动态范围并且以此来评价相机,那就不能用他们拍的图像的直方图来做判断依据,而是要去查资料或者自己做测试生成特性曲线。
网上这方面的帖子也有,建议先多看看。

很简单,不同的曝光可以获得不一样的直方图,这是你对内改变相机的设置;外在方面光照变化也会改变直方图。
而动态范围是每个相机固有的能力,它不会变来变去的,它和你怎么拍、拍什么都没关系。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谢谢指教。俺的本意是要说明对场景的光线明暗的对比,由于感光元器件和电路的不同,会影响动态范围,如果不从最后的直方图对此比较说明,不知道应该从何处说明?是否能指出一种方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老半哪就您请指出俺哪点“基本概念”弄错了吧?有几位“严词驳斥”俺了吧?


应不玩(玩不起)要求,把不玩的荒谬“技术”观点和各位网友对它的痛斥引用于后,看看不玩是怎么不懂装懂,而大家又是怎么批判它的吧: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对同一光照的同一场景,改变机内曝光,只要相机的动态范围设置是线性的,直方图就只是在做0-255之间的平移。不知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原文由 yunxiang987 发表
只要相机的动态范围设置是线性的,直方图就只是在做0-255之间的平移---错误!
你可以实践下,不是简单平移
但的确会移动,并伴随形状的变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老半哪就您请指出俺哪点“基本概念”弄错了吧?有几位“严词驳斥”俺了吧?


应不玩(玩不起)要求,把不玩的荒谬“技术”观点和各位网友对它的痛斥引用于后,看看不玩是怎么不懂装懂,而大家又是怎么批判它的吧:

原文由 一言 发表
楼下二位,你俩的基础知识实在太差,先看看书再来聊吧,书比我讲的好。
请允许我告辞了。
  

哈哈,人家感到与”不玩“谈"技术“,无异于对牛弹琴,只好拜拜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3、对比直方图可以部分分析不同机器的动态范围,但单个直方图不能判断机器的动态范围。
   

现在你说”单个直方图不能判断机器的动态范围“,半个月前(即你还没被关禁闭之前),你不是还用直方图作为判断相机动态范围的依据了吗?

被网友痛斥后,怎么?现在改口了?知错就改当然好,可你不能就否认你原来曾经荒谬过呀。

你这还不是脸皮八丈厚吗?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就对动态范围的探讨简便性而言,俺个人觉得相机之家这篇文章不错,现在把他的几个例子拿过来。在本贴中俺的讨论也尽量基于这几个例子。

例子1:相机的动态范围与场景的动态范围基本相符,柱状图表明照片有丰富的亮部和暗部细节。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那么,就这几个例子来讨论。首先,这几个例子中的曝光、拍摄方法与动态范围谁是正确的?

俺的看法是:应该结合拍摄目的、艺术表现效果、现场环境综合考虑,没有绝对唯一正确的。比如,俺们需要一张低调照片,那么就可能要尽量地牺牲暗部细节而将场景中的亮部反映成中灰程度,因此例3就是可接受的;而反过来要获取一张高调 ......
  

这个车的最高时速是多少?这与你吧车开了多少,完全是两个问题,而不玩把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连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思维混乱到如此程度,还不自知。

这个问题,还有其它网友也对不玩提出了批判:

原文由 gxhunter 发表

例3和例4不是曝光不正确,而是就是这么个样子,那怎么办?
小DC经常会这样,更改曝光,经常把2、3、4中调来调去,而调不成1,就是因为动态范围太小。

而大感光元件的单反可以。

难道也要说这是曝光不正确吗?
既然是在讨论“动态范围”,就没必要说什么曝光正确不正确的了。
要讨论,肯定是在曝光正确的前提下讨论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俺的基本观点如下:

4、动态特性因机器不同而不同,特性曲线是它的表现形式之一。
  

可是,你这次被关禁闭之前,不是还说动态范围是“线性”的吗?

你忘了?那我帮你把你这个前贴引用过来: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对同一光照的同一场景,改变机内曝光,只要相机的动态范围设置是线性的,直方图就只是在做0-255之间的平移。不知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不过,不玩能够立即接受正确观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不要意图抹杀自己以前曾经荒谬过的事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俺的基本观点如下:

4、动态特性因机器不同而不同,特性曲线是它的表现形式之一。
  

“特性曲线”是“动态特性”的“表现形式”。

不玩的基础忒差,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时,还是稀里糊涂的,还是没搞明白。“特性曲线”是"表现形式“?太笑话了。

一面妄图抹杀自己曾经暴露出来的无知,一面又闹出新的笑话。

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给不玩看看动态曲线是何物:

[2009-03-07 17:01 补充如下]

看了这张图,再想想帖子刚开始时不玩用那些直方图来论述动态范围的“技术论文”,其可笑之处就一清二楚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一年前,不玩也曾经发过一个帖子,对富士S100的性能进行评测。当时我看过那个帖子后,用一句话进行了评价。

一年过去了,现在不玩又发了这个充满谬误的“技术”贴,我看过以后,不由得想起了一年前不玩的那个帖子,也想起来当时我评价它的那句话。

那句话用来形容这个帖子,也很合适。那句话是:

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因为不玩的帖子错误百出,既有逻辑错误,又有概念错误,还有常识错误,错误罗错误,错误套错误,所以批判起来感觉很累,得费很多话才行。

还是请不玩认真反思一下,为什么下面这位大侠要你“先多看看”?基础不行,就先别忙着出风头了,这个技术活,不是你能干的。

原文由 一言 发表
网上这方面的帖子也有,建议先多看看。
  

真不想再继续了,请不玩好自为之吧。

我也要告辞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不玩高档 发表
关于机内动态范围调整与EXR等技术

由于在某些坛友的主题帖子中,他申请了管理权之后,帖子中不玩同志的回复就会一个个地减少(要不然不玩的发帖怎么会从-3到-15到-18呢,很快就要-19了)。虽不敢说某某坛友恐不玩,但不玩的言论可能会戳痛他倒是真的。不玩毕竟不是“什么都干过”、“什么都敢干”的主儿,所以在本贴中把俺的观点保存下来,实在是有点必要。至于人气什么的,总会有人来关心的——不信过两天看,有人又会说“你开了一个帖子,开创屋脊人气新低※※”。人气嘛,只要有人来吵,总会有的……

闲话少说,正题开场。

既然要谈动态范围,那什么是动态范围呢?一般地讲,有些先吵吵EXR动态范围超单反,然后过半年自己又说EXR动态范围纯属欺骗的人,可能十有※※自己都不清楚啥是动态范围……

不玩同志除了感性认识也不太知道其学术定义——不过,感谢神通广大的屋脊论坛,早就有人为俺们奉献了动态范围的知识。

这是来自屋脊知识库的文章《动态范围、宽容度及其他
》:http://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1982

其中谈到:

====================

数字相机DSLR、DC等等的动态范围表示方法目前似乎并没有统一的约束,各个厂家也只是在他们的宣传内容上提到了“大的动态范围”之类的话,并未给出具体的指标。所以有时我们用比值来描述DSLR的动态范围,或者换算成光圈数,而较少用到密度值概念。

因为数字图象设备也可以看作一个信号系统,所以动态范围可以分为2个部分,即光学动态范围和输出动态范围。

光学动态范围(DR_Optical)= 饱和暴光量 / 噪声暴光量(暗电流)

输出动态范围(DR_Electrical)= 饱和输出振幅 / 随机噪声

前者主要是由CCD/CMOS等感应器决定的,后者主要由A/D、DSP来决定。其中饱和暴光量相当于传统胶片的肩部范围,噪声暴光量相当于传统胶片的趾部范围。

对于数字相机,因为其最终还是以数字量输出,所以输出动态范围公式并不适用。我们提到的动态范围主要指的是输入部分的动态范围,也就相当于胶片的宽容度。

根据目前看到的一些测试,DSLR的光学动态范围基本上和负片相近,超过反转片。

====================

相关资料还可看另外在归档主题中的一个帖子“什么叫“动态范围”?”(https://forum.xitek.com/showarchives.php?threadid=114623)

以及在胶片相机坛中“挡、宽容度、反差、胶片密度、动态范围的研究”(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181397)。

就对动态范围的探讨简便性而言,俺个人觉得相机之家这篇文章不错,现在把他的几个例子拿过来。在本贴中俺的讨论也尽量基于这几个例子。

例子1:相机的动态范围与场景的动态范围基本相符,柱状图表明照片有丰富的亮部和暗部细节。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24
主题: 34
帖子: 2023
注册: 2008年3月
原文由 半夜逛荡 发表
    

题目是谈动态范围,但说了一大堆曝光的废话,整个文不对题。

好长! 好臭!!!
  

文不对题已经很可悲了,但更可悲的是,“不玩”自己并不觉得文不对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关于机内动态范围调整与EXR等技术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