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厨刀知识及选购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07877 回帖:43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军火 在2010-04-01 22:31发表
看了一下,都是德语,看不懂啊,只找到了ikon blackwood, 没找到20cm的,16cm的就要78.5欧,也看不明白送货费用,多少个或者多少钱可以算批发...德国人这么死脑筋,也不说弄个英文网站...


ikon单把刀ab 3 Stück ,就是说3把起批。knife block 一般都是ab 1,可以单个买。

Bestellformular是订单,要买的话,填了fax过去,不过还是都是德语的。上面是说这个网站上的价格是不含税的,超过1000欧的订单免费送到欧洲国家。总单要超过300欧。

左边的栏不全,要在旁边下载Katalog 2009 - Download hier,这个上面有所有东西的批发价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3
主题: 1
帖子: 288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低头一拜屠羊说 在2010-04-01 21:48发表
这句话不成立。
Wüsthof的刀都是用X50CrMoV15的,碳0.5%,铬15%。440C的碳有0.95-1.2%,铬16-18%。440A的碳0.60-0.75%,铬16-18%。看成分也可以看出来440C更硬,可开刃角度更小,刃的保持更好;X50CrMoV15更耐腐蚀,韧性更好,更易磨。========================
===================================================================
1)先说440系:440c硬度=58-60,440a硬度=56-58,440A硬度低、软,故较440C韧性高(文献)(硬、韧不能兼顾);故在不同硬度下,不好比较韧性谁优谁劣。
X50CrMoV15==硬度54-57,和440a接近,故韧性相当,自然是比440C(软)韧性好,但锋利度呢?
2)优质刃物钢首要追求的是刀的锋利度指标,这就要求钢材的硬度,其次是兼顾锋利度的耐久性,这就要考虑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在同等硬度下比较韧性和抗腐蚀性才有意义。
3)如440c与v金10,同等硬度下,v金10在韧性、抗腐蚀和加工、维护性能上更好。所以v金10用在刃物生产加工和最终产品上,比440C优秀。
4)再看性价比:X50CrMoV15是否相当于Misono的钼不锈钢?但价格要到高100%了。在其它日系品牌中,钼不锈钢定在家用入门级别用钢(不是不优秀,不断发展所致)。
当然喜欢厨刀不只是钢材,还有更多因素可以考虑。在此只分析了钢材,供大家切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287
主题: 15
帖子: 1355
注册: 2003年10月
有些不同意见:
"金属碳化物其实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作陶瓷"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金属碳化物如碳化铬在不锈钢里是普遍存在的,跟陶瓷没什么关系。陶瓷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而不是金属碳化物。

“铬含量太高了太硬,没法磨。--应该是碳含量太高了太硬“
刀好不好磨不是看碳的含量的多少的。HRC很高的高碳钢比如青纸,就很好磨。不锈钢的刀不好磨,是和分子结构有关。

"大马士革刀实际硬度大概HRC 30-34,不过韧性很好。结论就是大马士革刀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但是不是说性能比当今科技下做出来的还要好。人们说的无法复制,仅仅指其花纹而言。"
30-34的数据从何而来?我很好奇。这样的硬度做的刀还能用吗?就我所知,大马士革钢是高碳钢,而且它还有锰钒钴镍铬,这些都是现代高硬度钢的成份。以这样的成份,硬度不会低于60吧?
我读到的文章,和你说的恰恰相反。大马士革钢的内部有很多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这些纳米管使得大马士革钢非常硬,又非常韧。这一点今天的科技也做不到。
能复制的,反倒是花纹。日本人用折叠锻打加化学腐蚀的方式去模仿大马士革钢的花纹,漂亮是真漂亮,可惜物理特性复制不了。

“新的刮胡刀基本都是可以做到吹毛断发的。传统日本刀开锋角度在15度,而德国刀在20度“
传统日本刀的开锋角度是15度没错,但德国刀的角度其实是40度。因为,传统日本刀是单面开锋,而德国刀是双面开锋。这个差距,比你理解的要大得多。
但是,日本的牛刀,也就是日本版本的法式厨刀,通常是双面开锋的。如果是对称开锋的话,差不多也就是30度了。
刮胡刀是做不到吹毛断发的,不信你可以试。

“中式刀的硬度一般在50左右“
这个....中式刀做到56-60的不难找。我有几把十八子的,从资料上看还不是十八子最硬的刀,在磨刀石上的反应跟德国刀不相上下了。另外张小泉的菜刀有用VG10的,应该是HRC60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烧的很 在2010-04-02 10:01发表
优质刃物钢首要追求的是刀的锋利度指标,这就要求钢材的硬度,其次是兼顾锋利度的耐久性,这就要考虑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在同等硬度下比较韧性和抗腐蚀性才有意义。

只要否定这条你所说的就都没有意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HeelToe 在2010-04-02 14:24发表
有些不同意见:
"金属碳化物其实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作陶瓷"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金属碳化物如碳化铬在不锈钢里是普遍存在的,跟陶瓷没什么关系。陶瓷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而不是金属碳化物。

“铬含量太高了太硬,没法磨。--应该是碳含量太高了太硬“
刀好不好磨不是看碳的含量的多少的。HRC很高的高碳钢比如青纸,就很好磨。不锈钢的刀不好磨,是和分子结构有关。

"大马士革刀实际硬度大概HRC 30-34,不过韧性很好。结论就是大马士革刀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但是不是说性能比当今科技下做出来的还要好。人们说的无法复制,仅仅指其花纹而言。"
30-34的数据从何而来?我很好奇。这样的硬度做的刀还能用吗?就我所知,大马士革钢是高碳钢,而且它还有锰钒钴镍铬,这些都是现代高硬度钢的成份。以这样的成份,硬度不会低于60吧?
我读到的文章,和你说的恰恰相反。大马士革钢的内部有很多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这些纳米管使得大马士革钢非常硬,又非常韧。这一点今天的科技也做不到。
能复制的,反倒是花纹。日本人用折叠锻打加化学腐蚀的方式去模仿大马士革钢的花纹,漂亮是真漂亮,可惜物理特性复制不了。

“新的刮胡刀基本都是可以做到吹毛断发的。传统日本刀开锋角度在15度,而德国刀在20度“
传统日本刀的开锋角度是15度没错,但德国刀的角度其实是40度。因为,传统日本刀是单面开锋,而德国刀是双面开锋。这个差距,比你理解的要大得多。
但是,日本的牛刀,也就是日本版本的法式厨刀,通常是双面开锋的。如果是对称开锋的话,差不多也就是30度了。
刮胡刀是做不到吹毛断发的,不信你可以试。

“中式刀的硬度一般在50左右“
这个....中式刀做到56-60的不难找。我有几把十八子的,从资料上看还不是十八子最硬的刀,在磨刀石上的反应跟德国刀不相上下了。另外张小泉的菜刀有用VG10的,应该是HRC60吧。

1. Ceramic一词不一定指氧化物。TiC、WC之类就是常见的陶瓷材料。我这说的金属碳化物就指这些,Fe3C是所有钢中必定会有的,其性质也可归于陶瓷,只不过平时很少这么提罢了。

2. 关于这一点,我在补充说明的第5条解释了,wear resistence跟碳化物有关。但是在十八子这个特定的限定域里,十八子的刀只加了Cr,Mo,V,没有其他金属,所以碳越高,其形成的碳化物越多,也就越难磨。

3. 可以做刀,因为我解释了,不能说※※多NB,只是国军太废柴。

文章见D.T. Peterson; H.H. Baker; J.D. Verhoeven.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1990, Volume 24, 355-374

HRA 62-69,换算成大概的HRC 23-37

M. Reibold, P. Paufler和W. Kochmann这几个人老是发文章说他们在大马士革钢刀里的carbon nanotube,其实不止,还有cementite nanowire。

你如果读一下他们的文章就可以知道,大马士革钢刀的良好机械性能在800摄氏度就失去了。这个温度下carbon nanotube是不可能有问题的,他们发现cementite nanowire会消失。所以并不是碳纳米管,而是渗碳体纳米线在力学性质上起了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并没有对大马士革钢刀做任何的力学测试,所有这些都是定性的说明。

另外还说明大马士革钢的制造温度不可能超过800度。这也是可以想象的,几百年前的科技跟生产力嘛。直到现在大家都还没有确定大马士革钢刀的制造过程需不需要淬火。

高碳钢的硬度来源就是其中的碳化金属,没有高温下行成奥氏体再淬火行成马氏体是不会有高硬度高强度的。

觉得古代的神兵利器超过现在的科技的,多半是武侠小说看多了。

大马士革钢的花纹是有很多讲究的。也有很多文献讲科学家们是如何复制这样的花纹的,背景介绍里有照片告诉你什么样的花纹在他们的文化里代表了什么。这种对艺术的复制,就跟临摹一幅古代的画一样,在你不知道它的笔法什么的时候,临摹的永远只是形似。

4. 你要这么说的话,传统德国刀的开刃角度是46度,你随便在店里买个定角磨刀器都是这个角度。我在文章里主要说的也是双面开刃的日本刀。

吹毛断韧只是一个比方而已。说吹也看你用多大的风速,不过只要风速足够大,就不光刮胡刀能吹毛断发了。

讲这些只是为了说明角度对锋利程度的决定性作用罢了。

5. 十八子算是翘楚了。中国大部分的不锈钢菜刀质量都没这么好。

[低头一拜屠羊说 编辑于 2010-04-02 17:2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715
主题: 114
帖子: 7160
注册: 2002年7月
关于大马士革钢,我还是比较认同LZ的看法,也就是个美丽的传说,真的那么神的话用遗留下来的古迹PK一下现代钢材试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287
主题: 15
帖子: 1355
注册: 2003年10月
原文由 低头一拜屠羊说 在2010-04-02 17:26发表

1. Ceramic一词不一定指氧化物。TiC、WC之类就是常见的陶瓷材料。我这说的金属碳化物就指这些,Fe3C是所有钢中必定会有的,其性质也可归于陶瓷,只不过平时很少这么提罢了。

“Fe3C其性质可以归于陶瓷”,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也许你是活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人,穿越到这里来?
按你的逻辑,所有的钢都可以称作是“加了陶瓷”了

2. 关于这一点,我在补充说明的第5条解释了,wear resistence跟碳化物有关。但是在十八子这个特定的限定域里,十八子的刀只加了Cr,Mo,V,没有其 ......

你的补充说明里面不是说的“wear resistence跟碳化物有关”,而是说的“应该是碳含量太高太硬了”。

...文章见D.T. Peterson; H.H. Baker; J.D. Verhoeven.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1990, Volume 24, 355-374...
...你如果读一下他们的文章就可以知道,大马士革钢刀的良好机械性能在800摄氏度就失去了。这个温度下carbon nanotube是不可能有问题的,他们发现cementite nanowire会消失。所以并不是碳纳米管,而是渗碳体纳米线在力学性质上起了作用...

你找到的那篇文章是1990年的,我看到的资料是2006年以后的。我相信1990年到2006年间科学的发展没有发生断裂,这期间没有什么失传。

4. 你要这么说的话,传统德国刀的开刃角度是46度,你随便在店里买个定角磨刀器都是这个角度。我在文章里主要说的也是双面开刃的日本刀。

40度只是把你说的20度翻倍。我其实并不很关心德国刀的角度具体是多少,只是认可大约20度而已。你愿意说20度,那就是40度;你愿意精确到46度,我也无所谓。
第二,我想你应该是没有定角磨刀器,你是不是把那种廉价的两个砂轮的东西当作是定角磨刀器了。定角磨刀器是可以“设定”角度的,而不是只有一个角度。我的定角磨刀器可以磨出大约10度到60度的刃,在15度20度25度和30度有标注。
第三,这个是关键了,你文章里说的是“传统日本刀”。“传统日本刀”这个说法只能用来指单面开刃的日本刀,这个不是我抠字眼,玩儿刀的不能把传统日本刀跟日本改良版的法式刀弄混。

吹毛断韧只是一个比方而已。说吹也看你用多大的风速,不过只要风速足够大,就不光刮胡刀能吹毛断发了。

讲这些只是为了说明角度对锋利程度的决定性作用罢了。

我想告诉你的正是“这是个做不到的比方而已”,而不是你前面说的“基本都是可以做到吹毛断发“。
如果你以为风速足够大你家的菜刀就能做到,那你尽可以去试,然后告诉大家风速是多少。

5. 十八子算是翘楚了。中国大部分的不锈钢菜刀质量都没这么好。

评论德国刀的时候,是拿最有名的两家的产品来说HRC;说中国刀的时候,无视十八子张小泉都能做到HRC56-60,而去看“大部分的”。这个是不是可以称作双重标准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1. 所有的钢都可以称作是“加了陶瓷”了

不是加了陶瓷,而是其中都有ceramic phase

2. “应该是碳含量太高太硬了”是第6条,看第5条。

3. 你找到的那篇文章是1990年的,我看到的资料是2006年以后的。我相信1990年到2006年间科学的发展没有发生断裂,这期间没有什么失传。

So? 你看到的文章就是M. Reibold, P. Paufler和W. Kochmann这几个人写的,我也解释过了。如果你没有办法看这些数据库的话这个话题没必要谈了。

4. 你说的对,确实传统日本刀是单面开刃的。

5. 评论德国刀的时候,是拿最有名的两家的产品来说HRC

否,显然我并没有把HRC 66的放进来,如果你说的最有名的包括双立人的话,而且我也从来没有说我拿它们来说HRC。
用“一般”来形容没有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287
主题: 15
帖子: 1355
注册: 2003年10月
你说日本刀一般60-62,德国刀一般55-58,中国刀一般50左右,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日本刀比德国刀略硬,而德国刀又比中国刀硬不少。这跟实际情况差的太远。

事实上,日本刀一般是60-64(HRC64的刀很常见也没有很贵),极端情况是66-67。说“德国刀一般55-58”我没什么意见。而中国刀里面,十八子的刀在市场随便都能买到,也不贵,不应该排除在“一般”之外,所以应说中国刀硬度从50到60的都有。

这里要提一下twin cermax。这个HRC66的怪物不能代表德国,它代表的是日本。德国人在技术上没有办法跟日本人竞争,就干脆把厂子开到了日本Seki。twin cermax系列是made in Japan的。

所以,实际情况是,在硬度上日本刀遥遥领先,德国跟中国比就不太好说了,看你从哪个角度看。平均水平德国大概会高一些,最高水平中国的可能还略高一些。当然,这只是说硬度。硬度在选择刀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指标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287
主题: 15
帖子: 1355
注册: 2003年10月
关于大马士革钢,我们都没见过,讨论太多其实也没意义。但是,为什么不同的人研究出来不同的结果呢?我们首先假定他们都是在认真地做研究,道德上不是骗子,智商上不是傻子。

大马士革钢刀都是手工打造,不同年代、不同工匠、不同的原料来源,必会导致比较大的个体差异。而后来因为矿石挖没有了,技术失传了,现在能找到的个体本来也就不多。所以,我猜想,这些不同的人的研究都只是局限在很少的个体上。

那就好比两个人都拿着望远镜看远处的草地,两个人都只看见一小块地方。一个人看了说“草地里没有动物”,另一个人也看了看,说“草地里有兔子”,那么你觉得是有兔子还是没有呢?

在大马士革钢里面发现carbon nanotube的人,你认为他是眼花了吗?还是他是个骗子?我觉得比较能说得过去的解释,是观察样本的差异。一个人拿来研究的样本不幸是个次品,或者在战乱中经历过特别的环境比如说被烈火烧过什么的,那个样本比较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能被他拿来做硬度检测;另一个人拿来研究的样本则比较好,所以他发现了纳米管。

另外就是科研的年代了。1990年的结论跟2006年的结论放在一起,如果相互矛盾的话,应该是谁推翻谁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3
主题: 1
帖子: 288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军火 在2010-04-02 20:22发表
关于大马士革钢,我还是比较认同LZ的看法,也就是个美丽的传说,真的那么神的话用遗留下来的古迹PK一下现代钢材试试?

=====================================
我也认为带花纹的钢多,由于工匠的不同技法,真正刚柔并济的好刀少之又少。所以有硬度30几的大马士革钢也不奇怪(大马士革钢的硬度看来不能一概而论)。现在的大大马士革钢厨刀都是夹层钢,说硬度是指刃材,刀身是根据要夹的刃材来定不锈钢。这样既有美丽的花纹又抗腐蚀还锋利。WMF的一款大马士革钢刀,标价7000元,是否是全钢的呢?日本的夹钢相对便宜很多(折刀除外)。

这款白纸刃材的大马士革钢的花纹就不如v金10那么绚,我想热处理条件所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3
主题: 1
帖子: 288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HeelToe 在2010-04-03 02:22发表
==============
========================================
事实上,日本刀一般是60-64(HRC64的刀很常见也没有很贵),极端情况是66-67。说“德国刀一般55-58”我没什么意见。而中国刀里面,十八子的刀在市场随便都能买到,也不贵,不应该排除在“一般”之外,所以应说中国刀硬度从50到60的都有。==
========同意。国产的两款不锈钢硬度也都能达到58、59了。国产钢的最大问题是质量不稳定,生产的钢材批次之间有差异,这给下游加工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可能导致原有钢材指标在热处理环节实效。这是最大问题。

这里要提一下twin cermax。这个HRC66的怪物不能代表德国,它代表的是日本。德国人在技术上没有办法跟日本人竞争,就干脆把厂子开到了日本Seki。twin cermax系列是made in Japan的。==
=========同意。德国人也玩捷径了,单纯的粉末钢维护是很难的,纯粹只拿硬度忽悠。日立ZDP-189 硬度67,但更强调是加工性能优良,超硬会累死刀匠的。

所以,实际情况是,在硬度上日本刀遥遥领先,德国跟中国比就不太好说了,看你从哪个角度看。平均水平德国大概会高一些,最高水平中国的可能还略高一些。当然,这只是说硬度。硬度在选择刀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指标而已。====
=======同意。其实说领先,除硬度外,也已经包含了韧性、粘性、抗腐蚀性、加工和维护性能等综合指标。还是以v金系列举例,硬度60-61,按照楼住的见解“硬则不好研磨”。其实不然,这正是好的钢材的特点。所以,手工刀匠、没有实力自行研发钢材的小企业,拿着这v金如获至宝。加工性能优秀,易被广大下游企业接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HeelToe 在2010-04-03 03:07发表
关于大马士革钢,我们都没见过,讨论太多其实也没意义。但是,为什么不同的人研究出来不同的结果呢?我们首先假定他们都是在认真地做研究,道德上不是骗子,智商上不是傻子。

大马士革钢刀都是手工打造,不同年代、不同工匠、不同的原料来源,必会导致比较大的个体差异。而后来因为矿石挖没有了,技术失传了,现在能找到 ......

连作者都告诉你了,文章也给你翻译了,还带解释。你还是看不懂我就没有办法了,我不能还在无忌上还开基础科学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烧的很 在2010-04-03 07:11发表
==============
========================================
事实上,日本刀一般是60-64(HRC64的刀很常见也没有很贵),极端情况是66-67。说“德国刀一般55-58”我没什么意见。而中国刀里面,十八子的刀在市场随便都能买到,也不贵,不应该排除在“一般”之外,所以应说中国刀硬度从50到60的都有。==
========同意。国 ......


随便问问你,ZDP-189,ATS-34,VG-10和440C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3
主题: 1
帖子: 288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低头一拜屠羊说 在2010-04-03 08:29发表

随便问问你,ZDP-189,ATS-34,VG-10和440C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
=======================
节省时间与空间:http://www_fact-japan_cn/zzhixun02.asp?idx=157
http://www_fact-japan_cn/zzhixun02.asp?idx=15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烧的很 在2010-04-03 08:47发表
==
=======================
节省时间与空间:http://www_fact-japan_cn/zzhixun02.asp?idx=157
http://www_fact-japan_cn/zzhixun02.asp?idx=158

极烂的介绍,几乎什么都没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3
主题: 1
帖子: 288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低头一拜屠羊说 在2010-04-03 08:29发表

随便问问你,ZDP-189,ATS-34,VG-10和440C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
===========================
这个在加工时更重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3
主题: 1
帖子: 288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低头一拜屠羊说 在2010-04-03 08:51发表

极烂的介绍,几乎什么都没说。
=============
==========================
就像谈车,一款像样的自主品牌都做不出来,有些人都以专家口吻,大肆争论日系德系如何如何?有些自不量力。很多技术都是专利,厂家都是保密的,难不成我们比人家更清楚?还是踏实些好,知之为知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烧的很 在2010-04-03 09:04发表
=============
==========================
就像谈车,一款像样的自主品牌都做不出来,有些人都以专家口吻,大肆争论日系德系如何如何?有些自不量力。很多技术都是专利,厂家都是保密的,难不成我们比人家更清楚?还是踏实些好,知之为知之!

搞笑,你知道专利是什么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117
主题: 340
帖子: 11008
注册: 2006年4月
请教下淬火的原理是什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3
主题: 1
帖子: 288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低头一拜屠羊说 在2010-04-03 09:12发表

搞笑,你知道专利是什么吗?
==
====================================
楼主发帖想必不是来谈专利的话题。有关“极烂的介绍,几乎什么都没说”中的部分介绍也是来自钢材厂家的产品介绍和国内、外刀友实际体验的一些感受,我只是借花献佛。如果楼住认为“极烂”也没关系,不要单纯3、5字的否定或研判。拿出你的见解,证实你的真知灼见,供大家探讨、学习,这才是我们大家尊称你为楼主!
技术探讨,观点各自表述,百花齐放才是春!最重要是大家能够学到东西,又能找到乐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287
主题: 15
帖子: 1355
注册: 2003年10月
原文由 低头一拜屠羊说 在2010-04-03 08:27发表

连作者都告诉你了,文章也给你翻译了,还带解释。你还是看不懂我就没有办法了,我不能还在无忌上还开基础科学课。

我跟你看法不同就成了我"看不懂"了,就需要你开什么"基础科学课"了,就你这样的哪有一丝一毫的科学精神?幸亏你没什么学识没什么资历,要是有了点学识和资历,还不得成了学阀学霸了。

关于大马士革钢,1990年的那篇论文的观点和很多其他人的研究,包括我提到2006年的一些个研究,是矛盾的。他们到底谁说得对,不是你我这样的一般人能评判的,人家都是正经搞科研的,咱也就是看个热闹,最多基于常识猜测一二。我的观点很清楚,一是有可能他们研究的样本不同,所以结论不同;二是2006年的科研水平应当比1990年高,也有可能1990年的时候受当时技术手段的局限没有发现后人发现的东西。如果你认为我说的这两个可能性不存在,尽可以摆事实讲道理来反驳。但是,你凭什么否定人家2006年的研究结果?就凭你读了篇1990年的文章?

算啦,不说啦,多充实自己吧。

[HeelToe 编辑于 2010-04-05 05:4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487
主题: 94
帖子: 2449
注册: 2003年6月
好好一个帖子,毁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715
主题: 114
帖子: 7160
注册: 2002年7月
有点争论也正常,不过还是多谈谈使用感受吧,大家都不是开刀厂的,也不是专业搞研究的,大部分是使用者,所以还是从使用角度多谈一谈吧

相关专业文章多看看也有好处,是很好的刀具选购参考,但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真正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

钢的各项指标只是一个购买的考虑因素,其实我现在倒比较倾向于普通一点的钢材和自己好维护的刀,太硬太难伺候的东西有点敬而远之的感觉,一是比较贵,日常使用就图个轻松随意,高兴了粗用一下也无妨,太贵的东西用起来还是有点顾虑,说不清楚谁为谁服务,不爽;二是维护起来也费劲,不是谁都有时间有雅兴都能练成用油石的高手,连lansky的定角磨刀器也不是每个人都用的...

我现在觉得三叉 classic ikon 和 misono 的普通不锈钢或440系列就很不错,价格便宜(相对来说),做工,平衡都没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容易维护,这几点才是我最看重的,毕竟是当今专业厨师用的比较多的两个牌子,应该不会有大缺欠; 再粗犷一点的比如钓鱼野营BBQ用的victorinox stamped 的刀就很不错,便宜,做工也不错,很喜欢它的塑料把手

总体来说对大部分用户和初烧来说不应该过分追求钢有多硬,多锋利(用钝了自己磨不了就杯具了),应该考虑的是各项指标均衡,做工精致,平衡及使用手感,易维护和有不错的性价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齐速 在2010-04-03 09:17发表
请教下淬火的原理是什么?

淬火的原理简单一点可以这样来说。

钢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又其中原子分布的情况来决定,不谈其他元素,就铁和碳两种原子,可以有很多种排列的方式,就好像搭积木一样。这个搭出来的形状不同,造成钢的性能不同。而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的形状具有不同的热力学稳定性。人们发现,大概在1000K(727摄氏度)高温下,铁和碳会形成一种叫奥氏体的稳定形状,温度越高,形成的奥氏体就越多。如果能够把这种结构保持下来,那么铁的硬度和强度就会大大提高。但是问题来了,奥氏体在727摄氏度以下是不稳定的,这些原子在高温下都是可以跑的,如果温度降到这个温度以下,它们就会重新排列,组成另外一个温度下的稳定形状。

这个时候,淬火就可以让钢迅速降温。温度越高,原子跑的越快,所以如果温度一下降得很低,这些原子就几乎保持原来的位置,只会在很小的范围内重新排列。所以淬火之后,钢种的排列成奥氏体的铁和碳原子很多就会转化成一种叫马氏体的形状。马氏体本身在低温下是热力学不稳定的。热力学不稳定的东西仍然可以很稳定的存在,就好像氢气和氧气一样,我们都知道它们会爆炸,但是在常温下,只要你不去点它,它们一样可以很好共存。

含有马氏体的钢具有很好的硬度和强度。这就是淬火的作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烧的很 在2010-04-03 11:41发表
==
====================================
楼主发帖想必不是来谈专利的话题。有关“极烂的介绍,几乎什么都没说”中的部分介绍也是来自钢材厂家的产品介绍和国内、外刀友实际体验的一些感受,我只是借花献佛。如果楼住认为“极烂”也没关系,不要单纯3、5字的否定或研判。拿出你的见解,证实你的真知灼见,供大家探讨、学 ......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论坛里楼主这个词的用法的话,我被称为楼主是因为我发了这个帖,并且我们仍然在这个帖里说话。

我之前已经讲过这篇文章其实主要想纠正3个普遍存在的误区:

1、刀的钢越硬越好
2、好刀不用磨
3、大马士革钢刀是最好的刀

所以我自认为我的工作已经做完了。

不过我也不介意说说钢材,但我并不是什么专家。

既然我不介意说钢材,那我也不介意说说专利。专利这个东西是公开的、可查的。它的作用是在一定年限(一般20年)保护专利持有者的利益,同时在20年后能让全人类分享这项技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试以这5种钢材作讨论:ATS-34,ZDP-189,440C,X50CrMoV15,VG-10

化学成分

见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化学成分影响其物理性质。zknives_com的解释很详细,我就不翻译了,中文部分是我补充的。

Carbon (C)- Present in all knife steels,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hardening element. Increases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dge retention however, improves resistance to wear and abrasion. added in isolation, decreases toughness. Usually one would want knife-grade steel to have >0.50% carbon, which makes it "high-carbon" steel. Low Carbon steels have up to 0.03% C, and there are mild steels with 0.03% or similar, obviously those aren't suited for knife blades.

碳越高越易被腐蚀。

Chromium (Cr)- Added for increased wear resistance, hardness, tensile strength, and (most importantly) for corrosion resistance. Cr foems large, complex carbides. A steel with at least 13% chromium is typically deemed "stainless" steel, though another definition says the steel must have at least 11.5% free chromium (as opposed to being tied up in carbides) to be considered "stainless". Despite the name, all steel can rust if not maintained properly. Adding chromium in high amounts decreases toughness. Chromium is a carbide-former, which is why it increases wear resistance. Unfortunately, amount of the free chromium in the steels is almost never specified.

Cobalt (Co)- Increases hardness, also allows for higher quenching temperatures(during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dure). Intensifies the individual effects of other elements in more complex steels. Co is not a carbide former, however adding Cobalt to the alloy allows for higher attainable hardnedd and higher red hot hardness.

元素周期表上钴就在铁后面一位,性质与铁有一定的相似。钴的作用在合金里是binder,故而能增加基体的强度。钴的价格贵,因此基本不用在普通不锈钢上,某些高速钢里会添加5%-13%的钴。

Manganese (Mn)- An important element, manganese aids the grain structure, and contributes to hardenability. Also strength & wear resistance. Improves the steel, deoxidizes and degasifies during the steel's manufacturing (hot working and rolling). Present in most cutlery steels. In larger quantities, increases hardness and brittleness.

Molybdenum (Mo): A carbide former, prevents brittleness & maintains the steel's strength at high temperatures. Improves machin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corrosion. Present in many steels, and air-hardening steels (e.g. A2, ATS-34) always have 1% or more Molybdenum.
钼在铬下一周期,性质相近。钼的碳化物更硬,故而增强耐磨性。钼对耐腐蚀性也有影响,但主要是增强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的耐腐蚀性。故而我在后面把耐锈和耐腐蚀分开了。

Nitrogen (N)- The effect of nitrogen on steel properties can be either detrimental or beneficial, depending on the other alloying elements present, the form and quantity of Nitrogen present, and the required behavior of the particular steel product. Although, using new technologies ultra high Nitrogen steels are developed. N substitutes C in small amounts, or even large, for hardness. INFI has N, and there's few more, with Sandvik being the champion having 3% N in the alloy, completely substituting C. Sadly, not available for knife makers.

Niobium (Nb)- Niobium is a strong carbide former and forms very hard, very small, simple carbides[NbC]. Improves ductility, hardness, corrosion, corrosion resistance. Also, refines grain. Also known as Columbium.

Nickel (Ni)- Adds toughness. Present in L-6 and AUS-6 and AUS-8. Nickel is widely believed to play a role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as well, but this is probably incorrect. One more reason Ni is added to the alloy is that it creates brighter portion in damascus steels.

Oxygen (O)- Another undesirable element in the steel. Oxide comtaminants promote pitting in the steels. Essentially it is a contaminant.

Phosphorus (P)- Present in small amounts in most steels, phosphorus is a essentially a contaminant which reduces toughness. In very small amounts improves strength, machinability, and hardness.

Sulfur (S)- Typically not desirable in cutlery steel, sulfur increases machinability, but decreases toughness.

Silicon (Si)- Contributes to strength. Like manganese, deoxidizes and degasifies to remove oxygen from molten metal.

Tungsten (W)- Scientific - Wolfram. Strongest carbide former after Nb and then V. W increases wear resistance. When combined properly with chromium or molybdenum, tungsten will make the steel to be a high-speed steel. The high-speed steel M2 has a high amount of tungsten.

Vanadium (V)- Contributes to wear resistance and hardenability, and as a carbide former (in fact, vanadium carbides are the hardest carbides) it contributes to wear resistance. It also refines the grain of the steel, which contributes to toughness and allows the blade to take a very sharp edge. A number of steels have vanadium, but M2, Vascowear, and CPM 10V, S90V, S125V (in order of increasing amounts) have high amounts of vanadium.

添加钒可以让刀更容易磨出锋利的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柱状图表示一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026
主题: 2
帖子: 503
注册: 2009年9月
物理性质与热处理也有关。这里的数据都是经过合适的热处理的钢材。

数值来源于不同资料,定性上看是没有问题的。大多数资料都喜欢跟440C作比较,所以也比较容易获得相对的大小。

关于刃的保持,不同的用途由不同的物理性质来决定。

耐磨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刃的保持,但并不绝对。

硬的刃更容易因微崩刃而失去锋锐,而软的刀更容易因为卷刃而变钝。

耐磨损度高则难被磨利,硬的刀需用磨刀石上打磨,软而卷刃的刀可用磨刀棒。

切食物的时候,耐腐蚀性对刃的保持也会很重要。

CATRA只是一种测试,因为Global用这个测试,所以我想也许这个测试的结果更接近切削食物。

这里把440C定作1。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厨刀知识及选购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