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手痒,准备弄这个号称指标最高的dac玩玩,大家给点建议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90050 回帖:185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5F2DC 发表于 2013-10-6 00:26
闲暇之余听了几段摇滚和爵士,你所担心的刺耳根本没有问题。自然乐器播放不刺耳的话,摇滚的电声乐器就不在话下了。


说个小故事
昨天一深圳美女硬是要到我的实验室视听室来听音乐
好吧,我就放了一些古典,室内乐和爵士给她
她说真好听,非常柔和圆润,不像摇滚那些,很刺耳
于是我就推大声压,放了一首摇滚
美女听完觉得刚才失礼了,脸红耳热的,第一次听到不刺耳的摇滚

之前,老版主应该记得我用我的整套器材帮左小祖咒做过一场他的多声道dvd欣赏会
当时我就发现其实摇滚的制作水平真不错,虽然还是跑调其实他的特点是没调
只是大部分听摇滚的人的还原系统不行,所以导致了不少人对摇滚录音的成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25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fumac 发表于 2013-10-5 23:00
试试深夜极小音量下面听
可以试试听听你不太喜欢听的摇滚
很多人说摇滚刺耳,实际上摇滚乐挣大钱,
所以乐器录音投入非常大
录音质素很高,根本不刺耳
只是因为大部分听摇滚的朋友用的器材垃圾,
所以给人印象摇滚很刺耳,个人感受是错觉


闲暇之余听了几段摇滚和爵士,你所担心的刺耳根本没有问题。自然乐器播放不刺耳的话,摇滚的电声乐器就不在话下了。

播电声,难的不是刺耳与否,而是音色是否准确。因为人耳对自然乐器有联想功能,播不是十分准确的自然乐器,人脑会
提取已经认知的乐器音色去修正,而电声,人脑记忆中没有太多认知,播出的电声直接为人耳接受。当然,绝大多数人无
法辨别电声的音色还原是否准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5F2DC 发表于 2013-10-6 00:01
关于输出电平,应该考虑周全。大体上分为单独使用驸马DAC与使用驸马DAC+前级2的用户群体,从获得最佳动态范围角度看,可能对输出电平要求不同。实际上玩分体前级后级的,部分后级带有3段增益调整,操作空间大,那么对DAC电平输出反而没有太多要求了。

关于音色调整,目前很多解码都配置2-3种滤镜对应典型类别音乐体裁,是否有?

从追求极致音质的角度看,平衡输出与单端输出最好仅限其一,由面板按钮选择。


我这个解码设计的本意就是提供一个指标上极为准确的基准给各位朋友玩的
原汁原味奉还本身数码流所表达的模拟信号
所以不会设定任何滤镜.

平衡和单端是具备同时输出的,因为内部单端端口是带缓冲的,等于是隔离
我甚至有想取消单端输出的冲动...不过为了适应更广,还是保留吧

我新的设计还是会加上一个继电器选择高低电平输出,
这个也是为了适应不同是使用习惯
当然,这样会增加我的生产和设计的难度
因为我要保证所有电平下都是最佳状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25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关于输出电平,应该考虑周全。大体上分为单独使用驸马DAC与使用驸马DAC+前级2的用户群体,从获得最佳动态范围角度看,可能对输出电平要求不同。实际上玩分体前级后级的,部分后级带有3段增益调整,操作空间大,那么对DAC电平输出反而没有太多要求了。

关于音色调整,目前很多解码都配置2-3种滤镜对应典型类别音乐体裁,是否有?

从追求极致音质的角度看,平衡输出与单端输出最好仅限其一,由面板按钮选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0.111
主题: 57
帖子: 4015
注册: 2002年1月
说到输出电平,上次试听的那一版DAC输出电平确实也比较低。
用别的DAC时,MHzpreampII经常是开到20-25,用你的DAC就不得不开到40多。

这样也好也不好。
不好的是,从0调到40多明显要更费事,
好的是,调整可以更精细。
而且,不用升级MHzpreampII就可以有更高的动态范围(对我来说其实实际上并没有更高)。

至是20还是40,只是个数字的差别。

但如果考虑到用家可能使用的各种前级的增益等差异,增加输出电平选择应当是不错的设置。
建议不用开关选择,而是将输出端子分成两组,分别提供两种输出电平。
本帖最后由 okra 于 2013-10-5 23:4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jdai 发表于 2013-10-5 22:11
今天又试听了一阵。毛刺能消除,数码味能消除,听感顺滑醇厚,可喜可贺。现在我反而觉得,要建议驸马多加关注另外一个方向。解析力能否纤毫毕现。动态能否迅捷灵敏。

今天听了两张碟。拿索斯公司1989年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乐,以及迪卡公司1972年录制海汀克指挥的马勒第五交响乐。前者是小公司出品的数码录音廉价制作,后者是不很著名的黑胶转录CD。这两张碟在音响上都是比较难以讨好耳朵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手法有典型的俄罗斯式粗糙简陋,马勒交响乐向以铜管和弦音效怪异突兀为特点,连很多指挥和乐团都对此犯晕。所以我选了这两部曲子试音。仍用歌匠CD机和该DAC做对比。来回切换时对功放前级音量设定做相应调整,以保证实际播放音量基本相当。

今天的试听感觉是,DAC音色圆润顺滑浑厚,听感很舒服,但和歌匠对比,乐器分离度和泛音细节以及快速弱音的灵敏度略欠火候。整体清澈和硬朗程度有所打折扣。这可能是着力消除高频毛刺后产生的副作用吧。希望驸马能将二者之间的分寸取舍把握得更均衡些。上述听感是坐在皇帝位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结论。如果在房间其他位置,不全神贯注,听来并无区别。所以不算什么大问题。

但是建议DAC的音量输出一定要有所提高。否则音响冲击力会削 ...


试试深夜极小音量下面听
可以试试听听你不太喜欢听的摇滚
很多人说摇滚刺耳,实际上摇滚乐挣大钱,
所以乐器录音投入非常大
录音质素很高,根本不刺耳
只是因为大部分听摇滚的朋友用的器材垃圾,
所以给人印象摇滚很刺耳,个人感受是错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今天又试听了一阵。毛刺能消除,数码味能消除,听感顺滑醇厚,可喜可贺。现在我反而觉得,要建议驸马多加关注另外一个方向。解析力能否纤毫毕现。动态能否迅捷灵敏。

今天听了两张碟。拿索斯公司1989年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乐,以及迪卡公司1972年录制海汀克指挥的马勒第五交响乐。前者是小公司出品的数码录音廉价制作,后者是不很著名的黑胶转录CD。这两张碟在音响上都是比较难以讨好耳朵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手法有典型的俄罗斯式粗糙简陋,马勒交响乐向以铜管和弦音效怪异突兀为特点,连很多指挥和乐团都对此犯晕。所以我选了这两部曲子试音。仍用歌匠CD机和该DAC做对比。来回切换时对功放前级音量设定做相应调整,以保证实际播放音量基本相当。

今天的试听感觉是,DAC音色圆润顺滑浑厚,听感很舒服,但和歌匠对比,乐器分离度和泛音细节以及快速弱音的灵敏度略欠火候。整体清澈和硬朗程度有所打折扣。这可能是着力消除高频毛刺后产生的副作用吧。希望驸马能将二者之间的分寸取舍把握得更均衡些。上述听感是坐在皇帝位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结论。如果在房间其他位置,不全神贯注,听来并无区别。所以不算什么大问题。

但是建议DAC的音量输出一定要有所提高。否则音响冲击力会削弱,显得温吞水。在圆润顺滑温暖和清澈锐利爽脆之间,我常常更倾向后者。我感觉这是古典音乐的当代审美趋势。无论作曲、演奏、唱片录制、音响新产品性能定位均如此。另外我平时经常在音量7点半位置听音乐。夜晚更常常为6点半位置。由于功放功率裕量大、线性较好,所以小音量不成问题。另一方面,交响乐弱奏段落多,所以如果音源输出电平较低,耳朵感觉就很明显。相信现在有不少hifi消费者跟我取向一致吧。

本帖最后由 jdai 于 2013-10-5 22:2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okra 发表于 2013-10-5 17:20
与上次我听的那台机相比,有改变不?
改了的话,我也申请试听。


轻微的改变,主要的改变是底噪低到1uv,原来是3uv左右。
黑位更黑。
1uv 已经到了顶级仪器的级别了,ap2722的底噪就是1uv
你要听就申请吧,趁深圳那台还在深圳,哈哈 本帖最后由 fumac 于 2013-10-5 18:1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5F2DC 发表于 2013-10-5 17:49
回okra:

过于“明亮”显得“硬、燥”而不耐听的CD,在你处的现象,这次在我这里也遇到过。在我的DAC解码上,阿卡多的
I violini di Cremona唱片播放听感上也如此。换驸马DAC后,琴声细腻了,亮度稍有下降,不硬不燥,处理的不错。
个人理解是失真有较大改善吧。


个人认为这个就是高频失真的改善的结果。
有些dac刮耳主要是高频失真引起。
4-8k这个频段的失真就会引起这个问题。
而我们这个dac4k以上和低频中频的失真是完全一致。

本机到输出端口频响完全平直一直延伸70k
在频率响应上没有任何特意处理。
不需要在频响上想。所以我自己归结为高频失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25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回okra:

过于“明亮”显得“硬、燥”而不耐听的CD,在你处的现象,这次在我这里也遇到过。在我的DAC解码上,阿卡多的
I violini di Cremona唱片播放听感上也如此。换驸马DAC后,琴声细腻了,亮度稍有下降,不硬不燥,处理的不错。
个人理解是失真有较大改善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0.111
主题: 57
帖子: 4015
注册: 2002年1月
135F2DC 发表于 2013-10-5 16:40
回答 @弄个马甲上来 @okra

完成中场试听1>2>3>之后我才将开场试听结果整理后贴上来的。的确,开场的试听感觉不好,非常厚实,没有高音。
其后的试听结果以及对手中器材的了解,推测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个人喜好线条感以及高音飘逸的风格,所以评判标准可能偏离中性。但即便如此,开场以及中场的A线的感受依然
属于中低频厚声。对厚的程度上的差异可能认知不同。同样使用2片9018的Accuphase DC-901解码也听过,印象中声音
不薄,广义上算中性吧,很有韧劲的那种。所以解码最终声底如何,多少与后续电路有关。

其二,与本人周边器材配置有关。印象中A线属于中低频厚声类型,能量传输能力强,以至于目前的功放与喇叭无法从容
处理驸马DAC传输过来的信号,陷入无法控制而溢出的境地。也可以说,此时整个系统的音乐还原已经处于非常态了。
可以说音响适材搭配很重要。此外,指标高的器材可以说能直接获得HiFi,但是与(音乐)听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呀。


上次有FUMAC未正试巡回的机子,在我的系统上听过短短的几个小时,确实没有任何传说中“薄”的感觉,但也丝毫不会有”闷“的倾向。
当时是用了两张平时觉得录音可能过于“明亮”显得“硬、燥”而不耐听的CD,换上FUMAC的样机后声音明显柔顺了。那时我曾暗暗怀疑是不是高频表现力会有所不足,但是再换其他弦乐和管弦作品,发现该辉煌灿烂的依然辉煌灿烂。当时听音的感受已经模糊,但这个心理活动变化我记得很清楚,所以会有以上疑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0.111
主题: 57
帖子: 4015
注册: 2002年1月
fumac 发表于 2013-10-5 15:47
可以,请去试听帖子申请并发地址给我。


与上次我听的那台机相比,有改变不?
改了的话,我也申请试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25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弄个马甲上来 发表于 2013-10-4 13:36
指标这么高,听感这么低?这不科学。啥配置?


okra 发表于 2013-10-4 13:48
别人都说9018太薄,FUMAC搞的这个却厚得像12床棉胎?这不科学!


回答 @弄个马甲上来 @okra

完成中场试听1>2>3>之后我才将开场试听结果整理后贴上来的。的确,开场的试听感觉不好,非常厚实,没有高音。
其后的试听结果以及对手中器材的了解,推测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个人喜好线条感以及高音飘逸的风格,所以评判标准可能偏离中性。但即便如此,开场以及中场的A线的感受依然
属于中低频厚声。对厚的程度上的差异可能认知不同。同样使用2片9018的Accuphase DC-901解码也听过,印象中声音
不薄,广义上算中性吧,很有韧劲的那种。所以解码最终声底如何,多少与后续电路有关。

其二,与本人周边器材配置有关。印象中A线属于中低频厚声类型,能量传输能力强,以至于目前的功放与喇叭无法从容
处理驸马DAC传输过来的信号,陷入无法控制而溢出的境地。也可以说,此时整个系统的音乐还原已经处于非常态了。
可以说音响适材搭配很重要。此外,指标高的器材可以说能直接获得HiFi,但是与(音乐)听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889
主题: 159
帖子: 23346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rollca 发表于 0025-10-05 14:58
我刚刚买了wadia121,也是9018的芯片,不知道可否试听对比下?
原机电源据说很差

本帖由 V2.5.0 iPhone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rollca 发表于 2013-10-5 14:58
我刚刚买了wadia121,也是9018的芯片,不知道可否试听对比下?


可以,请去试听帖子申请并发地址给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84
主题: 5
帖子: 275
注册: 2011年4月
我刚刚买了wadia121,也是9018的芯片,不知道可否试听对比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542
主题: 2
帖子: 3368
注册: 2004年3月
135F2DC 发表于 2013-10-5 11:41
决定版驸马DAC-9018试听体会。(中场--续)

3> 神经线改为C品牌(以下简称C线),再接再厉,非常期待它的结果。选择C线也是根据前面试听结果的反馈,果然声音走向
验证了预期的结果。C线整体非常纯净!透明度,凝聚力,线条感,低频弹性都非常满意,保持着三频高密度,已经超出我的预
想,对此已经无可挑剔了!呵呵。可能由于极度透明的缘故,如果说A线与B线还能感觉到音场的边界,那么C线音场大一圈,无边
界之感,声音自然扩散开来无反射,给人以无墙的错觉。布列兹的马勒第三(DG)的第一乐章各Part呼吸自如,音乐织体明晰而相互
交融非常绝妙;第五乐章的童声与女声声部的位置与空间感的再现都非常自然而有机。Asperen的尼德兰中世纪羽管键琴(SONY)中
音厚度适度,低音富于弹力,高音的乖巧,伴随极度透明的场景犹如一幅风情画。此外感触很深的是此时的音乐表现非常从容,在
A线的时候还多少伴有紧张感已经完全没有了。Kuijken的巴赫小无(DHM)淡定而悠扬,高音部分高密度而延伸性极好,仿佛空中飘
逸着道道彩虹,有种空灵的感觉,我想只有古提琴才能演绎出这种质感与气氛吧。

试听时间比较长,大约6个小时吧。与我原有系统的差异很明显,整体表现比较合我的口味,对我而言,趋于完美了, ...


让人一下就弄明白了泡菜与版主之间的差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895
主题: 0
帖子: 1176
注册: 2005年9月
知道你用的晶振好,所以才想到的,是字时钟输出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SYABC 发表于 2013-10-5 13:58
可否增加一个WC输出?


有时钟输出输入,单声道的时候用来同步两个机器的时钟,或者接受外部统一的时钟
不建议采用其他时钟,因为我们内部用的是ocxo,相位噪音最低的时钟。
而且加上独立的振荡整形滤波电路,非常完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895
主题: 0
帖子: 1176
注册: 2005年9月
可否增加一个WC输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宜昌色友 发表于 2013-10-5 12:03
135版的发言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比某些网站的版主只说优点不说问题好多了,前些时闲的蛋疼,也去团了张HIFIdiy9018的板子,国庆前刚到货,目前还处于备料中,不知道驸马除了用仪器达到高指标外,在运用电容或者其它器件调音方面有没有举措.


两个设计完全不同,无法提供建议。
我这个dac最早的设计是用797的,声音很薄。
最后改成现在这个纯甲类输出
不仅失真噪音更低,而且厚度和密度都好不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789
主题: 14
帖子: 615
注册: 2004年5月
135版的发言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比某些网站的版主只说优点不说问题好多了,前些时闲的蛋疼,也去团了张HIFIdiy9018的板子,国庆前刚到货,目前还处于备料中,不知道驸马除了用仪器达到高指标外,在运用电容或者其它器件调音方面有没有举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25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罗德琴科 发表于 2013-10-5 11:08
您这是听驸马还是听线啊


实属无奈呀!刚开始的那个状态无法听下去的,呵呵。
当然,不排除这批新DAC出厂前老化时间不够。

其实,我这么做是想说明一个现象:驸马DAC对线材敏感,其程度起码要大于我现有DAC。

此外,驸马一再说明,用户听一周不够的话,就继续听两周,甚至一个月。我想那是暗示:要么把你的耳朵变成驸马DAC;
要么用户端自身做点努力。如果一开声就立马判断说找到梦中情人了,那就恭喜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25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决定版驸马DAC-9018试听体会。(中场--续)

3> 神经线改为C品牌(以下简称C线),再接再厉,非常期待它的结果。选择C线也是根据前面试听结果的反馈,果然声音走向
验证了预期的结果。C线整体非常纯净!透明度,凝聚力,线条感,低频弹性都非常满意,保持着三频高密度,已经超出我的预
想,对此已经无可挑剔了!呵呵。可能由于极度透明的缘故,如果说A线与B线还能感觉到音场的边界,那么C线音场大一圈,无边
界之感,声音自然扩散开来无反射,给人以无墙的错觉。布列兹的马勒第三(DG)的第一乐章各Part呼吸自如,音乐织体明晰而相互
交融非常绝妙;第五乐章的童声与女声声部的位置与空间感的再现都非常自然而有机。Asperen的尼德兰中世纪羽管键琴(SONY)中
音厚度适度,低音富于弹力,高音的乖巧,伴随极度透明的场景犹如一幅风情画。此外感触很深的是此时的音乐表现非常从容,在
A线的时候还多少伴有紧张感已经完全没有了。Kuijken的巴赫小无(DHM)淡定而悠扬,高音部分高密度而延伸性极好,仿佛空中飘
逸着道道彩虹,有种空灵的感觉,我想只有古提琴才能演绎出这种质感与气氛吧。

试听时间比较长,大约6个小时吧。与我原有系统的差异很明显,整体表现比较合我的口味,对我而言,趋于完美了,呵呵。实在
要找点问题还是有的,声音厚度相比B线有一定程度的减薄,但是程度上要比A线改B线时的变化要少得多,我的目标值是介于B线
与C线之间。另外高音还是有点硬质,特别是在某些器乐独奏的CD回放过程能感觉到,大编成的话没有问题。这些细节或许通过
用户端的调整能够有所改进,我也打算做进一步的尝试。

通常烧友,尤其是听古典的烧友,对高频的表现需求很高。个人觉得驸马DAC-9018能够提供足够的密度和延伸,但很难调出丝绒
般的滑顺感。如果哪位有所心得拿出来共享的话,本人将感激不尽!

有关硬质的问题也与驸马交流过,大意是柔软与锐利,温暖与清秀,透明与厚重,用公司的仪器是测不出来的,也无法指标化,你
不要为难我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8.183
主题: 75
帖子: 6709
注册: 2003年12月
您这是听驸马还是听线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25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决定版驸马DAC-9018试听体会。(中场--续)

2> 神经线改为B品牌(以下简称B线)的结果。之前1>的试听结果令人振奋,虽然高频表现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优异素质
已经体验出来,用户自身周边环境的调整还是有希望获得接近用家追求的理想目标。相比开场,A线已经将音场打开,初步摆脱
厚实无边的境地,中低频能量能够控制的迹象已经显现,虽然还是处于溢出的边缘,但要远远好于开场时的状况。B线应该选何
种声音走向的,心里已知个大概。

B线的表现明显将金字塔的厚度分布为高中低厚度较为均匀的方向,高音的厚度出来了,表情也丰富很多,音场的透明度,线条感
已经改善很多,接近个人喜好的范围。值得一提的是除低频以外,中高频的密度很高。其实回想A线的表现也属于整体密度高的,
可能由于中低频过于厚实,掩盖了高密度的事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fumac 发表于 2013-10-5 07:24
这次普遍反应是输出电平低
我们一直是采用标准电平输出
但是很多其他机器都采用高压输出
所以接受各位建议,做出修正
最后定型版本将会改为高低双电平输出
用软件开机的时候切换。

我们当时考虑采用低电平输出的时候
主要的想法是可以让用户充分利用前级的音量控制的行程
因为大部分音量控制最优秀的部分是在中段9时到14时位置
如果采用高电平输出,那么晚上小音量的时候就要在9时以下
意思就是说如果低电平输出,那么用户就需要推高前级的音量
老J说的相差20%的感觉是对的,这个和平时的习惯是有很大区别

所以为了尊重习惯同时兼顾我们的系统增益分配理念
我后面做出两个可选电平输出,由客户自己选择使用
我们的dac内部输出的电压很高,只是输出端衰减了,所以很容易修改

另外,各位试听的时候,可以试试平时在自己系统上刮耳的或者放不好的cd碟


哦。已经有所计划了,那就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jdai 发表于 2013-10-5 02:16
我来简单说下听后感吧。音质还不错,高中低频均衡通透爽滑,乐感较好,不用担心数码声和毛刺感。有待改进之处,我认为输出电平偏低了些。我是跟歌匠CD机作对比的。功放前级音量电位器位置固定,音源在歌匠和DAC间切换对比,并用声压计简单测了下皇帝位最高音量,当歌匠可以达到85分贝时,DAC只能达到76分贝。若要二者分贝基本相同以便对比音质,当切换至DAC播放时,需要将前级音量调高20%。

当然,貌似歌匠CD机的输出电平原本就比其他品牌CD高。比如音乐传真和※※士以及美国的ULTECH。也许驸马DAC的输出设计是按一般行规为依据吧。上述意见仅供参考。我一向不懂技术也不研究参数指标,只凭耳朵听。就我而言,我已习惯歌匠的音量输出,动态大,生猛,细节清晰。所以我仍建议将DAC输出提高,以保证动态和解析足够强大。

上述结论在试听交响乐时尤为明显。这几天我听音乐的时间并不多,只是粗粗听了埃尔加和布鲁克纳的几段交响乐。特地选了大气魄CD碟来对比。外加舒伯特和门德尔松的室内乐八重奏,属于委婉内敛型的,听音色细节。当播放室内乐时,DAC和歌匠各方面几无差别。室内乐比交响乐动态小,所以上述结论当在情理之中。

也许我的听觉有误,毕竟时间短,对照的样本不多。

接线方面,都是 ...


这次普遍反应是输出电平低
我们一直是采用标准电平输出
但是很多其他机器都采用高压输出
所以接受各位建议,做出修正
最后定型版本将会改为高低双电平输出
用软件开机的时候切换。

我们当时考虑采用低电平输出的时候
主要的想法是可以让用户充分利用前级的音量控制的行程
因为大部分音量控制最优秀的部分是在中段9时到14时位置
如果采用高电平输出,那么晚上小音量的时候就要在9时以下
意思就是说如果低电平输出,那么用户就需要推高前级的音量
老J说的相差20%的感觉是对的,这个和平时的习惯是有很大区别

所以为了尊重习惯同时兼顾我们的系统增益分配理念
我后面做出两个可选电平输出,由客户自己选择使用
我们的dac内部输出的电压很高,只是输出端衰减了,所以很容易修改

另外,各位试听的时候,可以试试平时在自己系统上刮耳的或者放不好的cd碟
应该是可以让很多系统适应更广泛的音乐.

本帖最后由 fumac 于 2013-10-5 07:5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我来简单说下听后感吧。音质还不错,高中低频均衡通透爽滑,乐感较好,不用担心数码声和毛刺感。有待改进之处,我认为输出电平偏低了些。我是跟歌匠CD机作对比的。功放前级音量电位器位置固定,音源在歌匠和DAC间切换对比,并用声压计简单测了下皇帝位最高音量,当歌匠可以达到85分贝时,DAC只能达到76分贝。若要二者分贝基本相同以便对比音质,当切换至DAC播放时,需要将前级音量调高20%。

当然,貌似歌匠CD机的输出电平原本就比其他品牌CD高。比如音乐传真和※※士以及美国的ULTECH。也许驸马DAC的输出设计是按一般行规为依据吧。上述意见仅供参考。我一向不懂技术也不研究参数指标,只凭耳朵听。就我而言,我已习惯歌匠的音量输出,动态大,生猛,细节清晰。所以我仍建议将DAC输出提高,以保证动态和解析足够强大。

上述结论在试听交响乐时尤为明显。这几天我听音乐的时间并不多,只是粗粗听了埃尔加和布鲁克纳的几段交响乐。特地选了大气魄CD碟来对比。外加舒伯特和门德尔松的室内乐八重奏,属于委婉内敛型的,听音色细节。当播放室内乐时,DAC和歌匠各方面几无差别。室内乐比交响乐动态小,所以上述结论当在情理之中。

也许我的听觉有误,毕竟时间短,对照的样本不多。

接线方面,都是用我自己的线材。驸马的样机没有带任何线材。我历来不烧线材,手头线材不是名牌,甚至不是新货,没什么别的线可以换来换去。CD机输出到DAC是同轴电缆,DAC到前级是平衡线。也许歌匠CD输出到DAC的信号本身就偏低也未可知。你们琢磨分析一下吧。

最后谢谢驸马提供的试听机器。

本帖最后由 jdai 于 2013-10-5 02:3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54
主题: 2
帖子: 814
注册: 2009年3月
135F2DC 发表于 2013-10-4 20:42
----------------------------------------------------------------------------------------------------------------------------------------
开场用于驸马DAC的电源线(在此简称为X线)与神经线(在此简称A品牌线),初步判断X线的因素大些,于是将X线换成Y(电源
线),适用以下试听环境。
...

天仙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手痒,准备弄这个号称指标最高的dac玩玩,大家给点建议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