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NIKON一支无名狗头 28-200G 的个人看法和分析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0635 回帖:12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5.01
主题: 3
帖子: 92
注册: 2009年3月
原文由 davidchang 在2011-02-08 14:29发表
这头配全副不错,优点楼主都谈了,我也相当同意。

但看问题有时得正反两面都看,我这里来谈谈缺点,总觉得此头在DX上有点难堪的感觉:

要价廉物美,比不上18-70mm(或18-55mm) + 55-200mmVR(或55-300VR/70-300VR)。

要讲画质,比不上17-55mm + 70-200mmVR(或 80-200mm/f2.8)。

要讲方便,比不上18-200mmVR。 ......
谢谢您的回帖,我是这样认为的,还是把它用在全幅上,而不是用在APS系统。确实塑料卡口不如金属的耐用。我也明白能买的起D3S,D3X的肯定也看不上这个头,但假如我换全幅,我会用它,我所向往的配置是14-24,28-200G,50F1.8D和300F4,因为有了这些我一个普通玩摄影的无论是旅游还是干嘛,基本都够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9.214
主题: 29
帖子: 8179
注册: 2003年2月
一直无缘此镜,成像应该不错。Ken Rockwell将其位列尼康10支最好镜头第11位!
我在用位列第10的2880G,一支魔镜!
尼康10支最好镜头之10th 【AF 28-80mm f/3.3-5.6G】 交流贴图会所

[leeyale 编辑于 2011-02-08 16:2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311
主题: 28
帖子: 1485
注册: 2009年6月
这头配全副不错,优点楼主都谈了,我也相当同意。

但看问题有时得正反两面都看,我这里来谈谈缺点,总觉得此头在DX上有点难堪的感觉:

要价廉物美,比不上18-70mm(或18-55mm) + 55-200mmVR(或55-300VR/70-300VR)。

要讲画质,比不上17-55mm + 70-200mmVR(或 80-200mm/f2.8)。

要讲方便,比不上18-200mmVR。

楼主说了此头只生产了57000多只,要淘到满意的好像也不太容易,对新手来说价钱也不便宜(市价将近¥2000)。

另外做工比前一版Nikon 28-200mm F3.5-5.6 D-AF IF 差很多,全软塑料结构(好像还不是以前的硬质塑料),耐用性值得怀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501
主题: 16
帖子: 893
注册: 2004年4月
写得在理,支持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01
主题: 3
帖子: 92
注册: 2009年3月
很少发文章,但不代表不看文章,呵呵,希望写的东西对一些新手有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01
主题: 3
帖子: 92
注册: 2009年3月
对于Nikon AF28-200mm f/3.5-5.6G 这支镜头,我好好来总结一下自己对这只当年只生产了57000多只的大变焦比G头的心得,也算是为此G头的一个补充说明吧,毕竟,网上对此头的介绍,少的可怜。

       昨天终于买到了NIKON的这个停产的G头,28-200G 。此头随停产,但集合了N家众多高级技术:3片低色散镜片(Extra-low Dispersion 简写ED);3片非球面镜片(Aspheric lens 简写ASPL);SIC(Super Integrated Coating)超级镀膜技术(尼康早期用的是尼康集成镀膜技术Nikon Integrated Coating,简称NIC )。这些技术,我相信玩NIKON镜头的人都清楚吧,从这些技术可以看出,为了28-200G这只头,N家是下了血本儿、下了功夫的。至少从技术工艺上,在当时(2003-2005年)乃至现在2011也是领先的!

      下面是基本资料:
卡口类型:  135AF
适用卡口:  N-AF(Nikon);

镜头结构:  12/11

最大光圈(f/):  3.5-5.6
最小光圈(f/):  22.00  

视角(°):  74.00-12.30
光圈叶片:  6
最大放大倍率:  约1:3
最近对焦距离(m): 全程0.44m
驱动马达:  机身
滤镜直径(mm):  62

遮光罩:  HB-30
外观尺寸(DxL)(mm): 69.00x71.00

重量(g):  360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此头在当初设计时,是专门为N家的全副带马达机器设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旅游用,结构简单(12个镜片11组)、轻便,才360克(DX版的18-55VR还265克呢..),且很精巧、实用,近摄距离0.44m。



       结合上面的技术和数据,不难发现,此头虽然是个大变焦比的G型头,但无论技术还是定位,都很准确,就是NIKON全副机器的轻便旅游头!可以完成一镜走天下!!

       可为啥这么好的一个大狗头,在当初却不为人们所认知,且仅仅只生产了2年10个月57000只,就停产了呢?我分析的原因有几个:

         1、还是定位。2003-2005年,正好处于数码相机时代来临、135胶片机退潮的时代交替的时候。早先 28-200这个焦段的镜头,不管是原厂还是副厂,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的头几年都生产过很多很多了。副厂中不管是腾龙、适马,还是威达,图丽之流的,都生产过类似焦段的镜头,而且成像质量都还不错。在135胶片的自动时代,可以说大变焦比镜头中副厂的成像质量不输原厂(C家的28-200焦段的镜头,我不太了解),单从N家来说,28-200焦段,早期的有一款28-200D头,据说成像一般。
    一个厂家在出一款产品之前,都是提早几年进行调研,设计开发,再形成产品。所以我估计在2001年或者更早之前,NIKON提出新开发一支替代28-200D的同焦段镜头的时候,还是按照当初做全副胶片的自动机身去做的(为了推销自己的N55、N75、N85??),意图是为了把那些用副厂头的人,拉回自己的阵营里。但随着2003年开始,数码时代的来临,尤其是APS画幅的数码单反的慢慢普及,好像一下老的全副胶片镜头都不吃香了,毕竟FX的镜头在DX的数码机上用明显有些怪异(28-200相当于42-300,原有的广角端不见了,直接是标准镜头到长焦...),很多人一下很不习惯。所以在03-05年,这个时代变更的过程中28-200此焦段的镜头,大部分的是被抛弃,就算不被抛弃,也是被沦落到低价,而且是价格越低越好(现在,一款老的腾龙的28-200,我见过的最低是700,适马的28-200,我见过最低的是400)。所以说NIKON此G头头虽然技术多,但生不逢时,03-05年它的定位是用在全副的胶片机上,可那时DX的数码机器已经开始普及了。。。。

      2、尼康不赚钱。没错,做这样一款新型的,且技术很多的大变焦比镜头,在当时销量又不好的前提下,NIKON肯定不赚钱啊,有点赔钱赚吆喝的意思了。请仔细查查看最近几年NIKON推出的具有3ED,3ASPL,SIC等技术及一身的镜头,要多少钱一支??至少¥8000以上吧??可在05年退市的时候,28-200G国内的价格最低是¥2300!!时隔6年,价格翻了将近3倍,这还是在RMB汇率对美元从8:1,提升到了6.7:1的前提下!!!也就是说,NIKON当年做一支28-200G利润绝没有现在做一支DX版本的18-200VR II (2ED,3ASPL)高!!!

     可能有人会说,这只18-200带VR,带SWM啊,而且VR是2代的,能够提高四档的防抖,技术很新啊!!恩,没错28-200G,不带VR不带SWM,技术似乎落后了,呵呵。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明一下,我承认,N家的VR防抖技术很好,在使用中确实有用。但随着相机机身的高ISO画质的提升,我相信通过提高高感,同样可以达到抵消四级防抖的可能(D3S的出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对于SWM超声波马达,我想说,至少目前我用D300上测试28-200G这只镜头,没有出现速度迟缓和拉风箱,且此头对焦速度明显快过DX版的18-55VR,55-200VR,和24-85D的感觉类似,似乎比XGP的对焦行程还要短,还要快点儿(手里没有24-70,70-200这样的好镜头,无法比较)。

     3、对于数码单反时代的来临,N家当初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应接不暇,所以赶紧停产此头,为自己更加低端的 DX版本镜头让路!是啊,此头不带机身马达,在D40,D60,D3000,D5000,等等等这样的低端机器上都没法用,那要它还干嘛?留着也是碍事儿,所以赶紧停产,多生产类似18-55 55-200 55-300 18-105 18-135 18-200 这样的镜头又赚钱、又赚吆喝多好啊,一举N得!!



     综上所述,N家停产此头,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同样是款老头 24-85D,从90年代到现在仍然在产,简直就是一棵常青树,为什么?最大原因肯定是市场需求,和大众的任何!同时,此头给N家带去了利润可观。所以我觉得N家在当初停产28-200的时候,并不是技术原因,而是市场原因!!!



         随着2010年开始,FX画幅的数码单反机身在普及,28-200这样的旅游头,肯定会复活,就在2010年N家还推出了一款新的FX镜头28-300VR!!没错,带VR,而且长了100毫米呢,可实际呢?先说价格¥6670(我收的28-200G外观新,箱说发票齐,上个卖家很厚道,还送了原厂的UV,才1350),结构和DX版本的18-200VR II相似,也是2ED,3ASPL,且重量达到了880克...。哎,看来这又是一只抢钱头....



       写了这么多,可能有人要问,说了半天只是技术和我自己的臆想,发几张图上来啊。呵呵,片子我是拍了,但还没实际测试完,仅仅是做了一些很初步的测试。目前来看,测试结果还算满意,在近端1米以内的距离拍摄测试中成像解析力和N家的18-55VR差距不大,对焦速度快过18-55VR,和定焦的50F1.8D,在50mm处也对比了下,差距不大。稍微远端,6-10米之间,200mm焦段F8光圈,成像和XGP比,差距不大,感觉还有超过XGP之势头...很神奇啊!!在更远端30-100米,200mm焦段F8光圈,成像明显弱于XGP(确实,大多数大变焦比头,都是近视眼,这个可以有。论拍远处,还是上340,328,428,这样的定焦吧...可价格....哎...)在整个测试中,此头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表现力优秀(3ED的功劳吧??),不过饱,也不欠饱。但此头也有缺陷,畸变!畸变太明显,但对于它的价格,和它实际拍摄的效果,我觉得畸变我可以接受,不行就后期P一下吧。

       先写这么多,因为下午有事儿,暂时就先停笔,有空再写,其实我只是想说明,28-200G,虽然是老G头,但绝对是NIKON家少有的一支性价比极高的FX用旅游镜头!装在D700或者D3上,绝不比28-300VR差多少,而且重量轻了许多呢!毕竟轻装上阵才是王道。
       最后说明的是,我不是来夸自己知识多么丰富,我只是想说,NIKON家的老头里有好东西,只要大家肯掏,肯用,绝对不是非要花上W去享受NIKON的ED和ASPL,1,2K里,同样有的选。就算没有ED,ASPL,N家同样有好头,最简单的例子,50F1.8D经典吧(就是没马达),北京全新的最低卖¥645(我去年买的),拿着玩玩绝对会让每个新手都满意的。所以建议新手如果真想尝试N家的镜头,机身的起步最好是从D80(二手的价格比较划算)或者D90开始,这样你会感受到N家真正的风采。
       本文写的比较仓促,如有错误,请见谅。
相关标签: 尼康 Nikon 适马 腾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对NIKON一支无名狗头 28-200G 的个人看法和分析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