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医学习交流园地-中医爱好者 、健康养生等话题(选主题管理员,请大家自荐) [主题管理员:carnotaur]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19758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3-7-24 21:51
近行定比较明确的规定还是在欲界的四界差别里,明确了要看到色聚才算数。
介个真是相当的难啊,但据大师说厉害的人也是一个星期就行了。
入出息随念对近行定的规定如果跟欲界的是一致的话,那俺脚的得到近行定只有更难,
因为他是观色界的概念法,也就是说要用观的办法得到定?
而四界差别是专业修定,如果通过四界差别得到近行定,再修入出息随念得到安止定是不是稍微方便点。
看书看到这里脚的挺古怪的,在欲界的四界差别是辨识究竟法,结果只能到欲界的近行定,
而入出息是定和观兼修的,是观色界的概念法,反而直接可以得到色界的近行定和安止定,赖皮啊。
虽说入门应该是入出息好办一点。

介个书可真是好,确实必须要看,要不然掉坑里也不知道。
像那个无色定,俺发觉修介个的话必须先要知道肿么修缘起才行,
否则万一修成了无色定又不会修缘起,完了挂掉的时候会挂进无色界梵天,
书上说是八难之一啊,好惨。介个坑可是挖的厉害了。
反而还不如色界初禅,将来挂了还能挂进色界天,修起来还容易的多。

修定的观和修慧的观方法是不一样的。
修行任何法门时,如果碰到各种境界来,都不理它,这种修法就属于修定。
如果境界来时,去观察它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中去觉悟,这种修法才属于修观。

入出息念对近行定的规定跟修四界差别是有区别的,前着主要是看禅相的稳定度、透明度。

按照玛欣德尊者的说法,修四界差别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有些禅修者观呼吸虽然见到很明亮的光,
但一专注光,那光就变成粉碎、碎掉了,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光电一闪一闪的生灭。
没法形成稳定的禅相,这种人确实没有办法修定,就只好先修四界差别。
一个人只是培育了近行定,也可以修观,只不过他会觉得很吃力,越到高级的观智,他会觉得越吃力、越困难。
最后还是要回过头来修安止定。

本来上座部经典对修观的的定力最低要求是初禅,后来流行的内观把这个标准又降低到了近行定,内部争议还是挺大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15
主题: 39
帖子: 2241
注册: 2011年11月
睡眠很重要 一对夫妇 往往喜欢操心的身体不好  
关于修行养性的问题那是天生的 改不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山区人 发表于 2013-7-25 11:12
修定的观和修慧的观方法是不一样的。
修行任何法门时,如果碰到各种境界来,都不理它,这种修法就属于修定。
如果境界来时,去观察它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中去觉悟,这种修法才属于修观。

入出息念对近行定的规定跟修四界差别是有区别的,前着主要是看禅相的稳定度、透明度。

按照玛欣德尊者的说法,修四界差别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有些禅修者观呼吸虽然见到很明亮的光,
但一专注光,那光就变成粉碎、碎掉了,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光电一闪一闪的生灭。
没法形成稳定的禅相,这种人确实没有办法修定,就只好先修四界差别。
一个人只是培育了近行定,也可以修观,只不过他会觉得很吃力,越到高级的观智,他会觉得越吃力、越困难。
最后还是要回过头来修安止定。

本来上座部经典对修观的的定力最低要求是初禅,后来流行的内观把这个标准又降低到了近行定,内部争议还是挺大的。


怪不得啊,俺就脚的直接用入出息得到近行定挺难的,不过好处是介个定和观的养成比较同步,
不像专门修定的话,可能定力很强大了,慧力又不够。
奏是有些风险,不成的话就全都不成,而四界差别至少能有近行定。
规定如果不一样的话还是挺搞的,俺就估计有可能不一样,原来真是啊。
还有刹那定也是,据说和近行定一个级别,但是功能不一样,俺还没看到介个部分。

如果按照挂了之后去哪儿来评判解脱的话,那俺脚的至少应该是初禅,初禅才能到色界天,
介个应该算是解脱的最低标准吧。
近行定应该只够很长命并且无疾而终的,然后回头结生成人。
因为修观的终极目标奏是解脱,所以俺是这么认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高加索 发表于 2013-7-25 12:07
睡眠很重要 一对夫妇 往往喜欢操心的身体不好  
关于修行养性的问题那是天生的 改不了


按照阿毗达磨的原理,天生的部分属于习气,
介个连佛陀老大都有的,但是习气和贪嗔痴之类不是一个东西,
也不影响修行,哪怕炼成阿拉汉也还会在那儿。
至于操心啥的,是真可以练掉的。

倒是关于二因结生,确实没办法,这一生是没办法了。
还有俺见过很多的,信根很强,慧根几乎木有的,也没办法。
书俺还没看完,不知道后天有没有讲解办法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3-7-25 21:27
怪不得啊,俺就脚的直接用入出息得到近行定挺难的,不过好处是介个定和观的养成比较同步,
不像专门修定的话,可能定力很强大了,慧力又不够。
奏是有些风险,不成的话就全都不成,而四界差别至少能有近行定。
规定如果不一样的话还是挺搞的,俺就估计有可能不一样,原来真是啊。
还有刹那定也是,据说和近行定一个级别,但是功能不一样,俺还没看到介个部分。

如果按照挂了之后去哪儿来评判解脱的话,那俺脚的至少应该是初禅,初禅才能到色界天,
介个应该算是解脱的最低标准吧。
近行定应该只够很长命并且无疾而终的,然后回头结生成人。
因为修观的终极目标奏是解脱,所以俺是这么认为。

刹那定其实是后来的纯观派发明的说法,经典里并没有。
这个定是在观的阶段特有的定力,或者说只有刹那定存在的观才是真正的观,否则就是胡思乱想

定力强大慧力又不够的风险倒不必担心,相反的情况是定力普遍不够强大。
对慧之类的佛教核心术语的理解,终究应当站到实修者的角度上看,才比较符合原典的语境与旨趣。
因此有人把巴利词汇的 paññā(大乘称般若)译为“明辨”,以区别于普通的智慧。
规定一定要达到入定寂止之后再观,由观升起的直觉洞见才可以称之为明辨。
虽然说有定不一定有慧,但没有定是绝对不会有慧的。

所以啊,在没有修观之前,完全不用担心慧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慧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看看星云大师对禅修法门详细微妙的开示吧:

“参禅怎么个参法,我把禅的修法--毗卢七支修法传授给你们。
参禅第一要两个脚要盘起来,。。。
。。。
第七,坐下来后,让心息慢慢收起来,不让它往外跑;呼吸时,吸气要到丹田,慢慢的再呼出来,最好要慢慢的,越慢越吸,越能减少烦恼。”

这也叫禅修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山区人 发表于 2013-7-26 10:56
刹那定其实是后来的纯观派发明的说法,经典里并没有。
这个定是在观的阶段特有的定力,或者说只有刹那定存在的观才是真正的观,否则就是胡思乱想

定力强大慧力又不够的风险倒不必担心,相反的情况是定力普遍不够强大。
对慧之类的佛教核心术语的理解,终究应当站到实修者的角度上看,才比较符合原典的语境与旨趣。
因此有人把巴利词汇的 paññā(大乘称般若)译为“明辨”,以区别于普通的智慧。
规定一定要达到入定寂止之后再观,由观升起的直觉洞见才可以称之为明辨。
虽然说有定不一定有慧,但没有定是绝对不会有慧的。

所以啊,在没有修观之前,完全不用担心慧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慧嘛


俺应该是语序有些乱,指的是修入出息的风险。
介个东西俺理解是需要定力和慧力同步增长的,而且强度要比较平衡,
万一练不成的话可是啥都木有。
而专门修定的话应该每个人都可以练成,近行定能有的话就会很健康,
再努力一把还可以初禅,就有条件进色界天了。

虽说俺是很快就看到光了,不过俺脚的是俺本来有基础,不知道一般要花多少时间。
自我感觉定力开始有了一点之后就好办了,随后正念增加起来很快,
介个方面俺倒觉得比四界差别容易一些,那个看着就很难,无法想象的。

想到这里就赶脚很奇怪,佛陀老大一般是鼓励凡夫发愿解脱的,
按理说从进入禅修开始奏是奔着解脱去的,那种般涅盘的境界。
可是他又设计了很多的级别,最低的级别都足够保持健康的,
是不是悄悄的给容易偷懒的人和资质一般的人留了个后门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山区人 发表于 2013-7-26 11:26
看看星云大师对禅修法门详细微妙的开示吧:

“参禅怎么个参法,我把禅的修法--毗卢七支修法传授给你们。
参禅第一要两个脚要盘起来,。。。
。。。
第七,坐下来后,让心息慢慢收起来,不让它往外跑;呼吸时,吸气要到丹田,慢慢的再呼出来,最好要慢慢的,越慢越吸,越能减少烦恼。”

这也叫禅修吗?


他介个练法基本上是硬气功和内丹的简化后再混合法,介个风险可不是成不成的问题了,
练不好要走火死人的。
其实入出息念如果真的想快,把注意力放丹田而不是鼻孔的入出息,就会很快,
但是歪路子了,容易走火。下丹田这块一定要留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15
主题: 39
帖子: 2241
注册: 2011年11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3-7-25 21:34
按照阿毗达磨的原理,天生的部分属于习气,
介个连佛陀老大都有的,但是习气和贪嗔痴之类不是一个东西,
也不影响修行,哪怕炼成阿拉汉也还会在那儿。
至于操心啥的,是真可以练掉的。

倒是关于二因结生,确实没办法,这一生是没办法了。
还有俺见过很多的,信根很强,慧根几乎木有的,也没办法。
书俺还没看完,不知道后天有没有讲解办法的。

人之初 性本善?有些一岁左右的小娃娃只要不合心情 就不自主地扬起小手做※※状 有些就是喜欢哭 难道这也是肝火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3-7-26 21:45
他介个练法基本上是硬气功和内丹的简化后再混合法,介个风险可不是成不成的问题了,
练不好要走火死人的。
其实入出息念如果真的想快,把注意力放丹田而不是鼻孔的入出息,就会很快,
但是歪路子了,容易走火。下丹田这块一定要留神。

道家的东西和佛门的东西分属不同的系统,最好还是不要混在一起比较保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3-7-26 21:42
俺应该是语序有些乱,指的是修入出息的风险。
介个东西俺理解是需要定力和慧力同步增长的,而且强度要比较平衡,
万一练不成的话可是啥都木有。
而专门修定的话应该每个人都可以练成,近行定能有的话就会很健康,
再努力一把还可以初禅,就有条件进色界天了。

虽说俺是很快就看到光了,不过俺脚的是俺本来有基础,不知道一般要花多少时间。
自我感觉定力开始有了一点之后就好办了,随后正念增加起来很快,
介个方面俺倒觉得比四界差别容易一些,那个看着就很难,无法想象的。

想到这里就赶脚很奇怪,佛陀老大一般是鼓励凡夫发愿解脱的,
按理说从进入禅修开始奏是奔着解脱去的,那种般涅盘的境界。
可是他又设计了很多的级别,最低的级别都足够保持健康的,
是不是悄悄的给容易偷懒的人和资质一般的人留了个后门啊?

出入息念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把呼吸的概念和呼吸本身分开。
一般人最常见的错误是误把究竟法(如气感、冷、热、麻、胀)当作关注的对象,
当然这样修也会有效果的,不至于白辛苦一场,
因为你是在暗地里修四界差别,因为呼吸里有四大的元素。

要把出入息念概念法和究竟法分开,道理上容易明白,操作起来有难度不小。
毕竟对一般人来说,呼吸的生理感受实在太强,至少比概念要强得多。
其实清净道论也注意到了这个方法的难度,所以用了守门人的譬喻、锯木的譬喻、荡秋千的譬喻来反复说明注意事项和要求。
尤其是下面几句话,非常关键:
“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缘,不知三法者,修习无所得;
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缘,知此三法者,修习有所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高加索 发表于 2013-7-27 18:22
人之初 性本善?有些一岁左右的小娃娃只要不合心情 就不自主地扬起小手做※※状 有些就是喜欢哭 难道这也是肝火旺?


俺可没提肝火啊。
你说说肝火是肿么定义的?

小娃娃喜欢哭,原因可多了,缺钙都可以哭的撕心裂肺。
如果只是习气的话,那更是正常了,你如果死活不信有果报这回事,那俺说什么你也不会知道。
感兴趣这些内容的话可以找本讲要看看,这书有几种读法,可以当作修行指南,
可以当作佛教正史,也可以当作哲学去读(关于世界是谁造的,是上帝还是其他人,普通人的精神世界是咋样的),
实在不愿意去了解那就不用理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山区人 发表于 2013-7-27 20:18
道家的东西和佛门的东西分属不同的系统,最好还是不要混在一起比较保险。


俺很早以前就知道佛门的修※※夫入门很难,现在算是有点了解了,
奏是下手功夫上的区别。
介个入出息念只观照鼻孔的入息出息,很容易走神的,定力的养成效率很低。
而道家的是意守丹田,意念集中起来很快,反而倒是火候容易过,
所以俺过去说修道家内观有个去火候的过程,佛门的就不用,因为根本没启用过火候。

但是意守丹田也不是一下就能成,起初气根本不会沉下去,
所以当年李老公布的法门要从意守中丹田开始,逐步下去的,而且只能观照呼气,
能做到气沉丹田的同时奏是在磨炼火候的使用。
而星云大师的介个修法太危险,直接下手丹田,还呼吸都要观照,没老师指导真有走火的危险。
别人上座部观照呼吸,可是在鼻孔啊,难归难,危险的木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山区人 发表于 2013-7-27 21:38
出入息念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把呼吸的概念和呼吸本身分开。
一般人最常见的错误是误把究竟法(如气感、冷、热、麻、胀)当作关注的对象,
当然这样修也会有效果的,不至于白辛苦一场,
因为你是在暗地里修四界差别,因为呼吸里有四大的元素。

要把出入息念概念法和究竟法分开,道理上容易明白,操作起来有难度不小。
毕竟对一般人来说,呼吸的生理感受实在太强,至少比概念要强得多。
其实清净道论也注意到了这个方法的难度,所以用了守门人的譬喻、锯木的譬喻、荡秋千的譬喻来反复说明注意事项和要求。
尤其是下面几句话,非常关键:
“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缘,不知三法者,修习无所得;
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缘,知此三法者,修习有所得。”


对!
介个问题俺前几天刚想过,因为本来是从入出息念开始练习,不知道有四界差别,
所以俺观呼吸观的好好的,都挺正常,进境也不错。
但后来看了四界差别,不知不觉观呼吸的时候会去观四界,特别是风界的推动力,
还好没两天又改回来了,发觉不应该观四界。
那俺对介个问题就困惑了,练习的时候肿么保证不会观呼吸的时候观着观着又跑到四界去了?
虽说现在木有问题了,但将来不清楚啊。其实反而是观概念法更好做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3-7-27 21:54
俺很早以前就知道佛门的修※※夫入门很难,现在算是有点了解了,
奏是下手功夫上的区别。
介个入出息念只观照鼻孔的入息出息,很容易走神的,定力的养成效率很低。
而道家的是意守丹田,意念集中起来很快,反而倒是火候容易过,
所以俺过去说修道家内观有个去火候的过程,佛门的就不用,因为根本没启用过火候。

但是意守丹田也不是一下就能成,起初气根本不会沉下去,
所以当年李老公布的法门要从意守中丹田开始,逐步下去的,而且只能观照呼气,
能做到气沉丹田的同时奏是在磨炼火候的使用。
而星云大师的介个修法太危险,直接下手丹田,还呼吸都要观照,没老师指导真有走火的危险。
别人上座部观照呼吸,可是在鼻孔啊,难归难,危险的木有。

虽然入门很难,但进去以后就很容易了,有人说,第一个业处有了初禅的功夫,
如果想转修其他业处的,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这也很吸引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202
主题: 55
帖子: 1722
注册: 2011年6月
中医交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山区人 发表于 2013-7-27 22:20
虽然入门很难,但进去以后就很容易了,有人说,第一个业处有了初禅的功夫,
如果想转修其他业处的,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这也很吸引人


嗯。
俺脚的书上的口径也有不一致的时候,又说四十业处只准选一个,
但修无色定又要用十遍的。
赶脚入出息念的定力开始生成的时候就好办了许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3-7-27 21:59
对!
介个问题俺前几天刚想过,因为本来是从入出息念开始练习,不知道有四界差别,
所以俺观呼吸观的好好的,都挺正常,进境也不错。
但后来看了四界差别,不知不觉观呼吸的时候会去观四界,特别是风界的推动力,
还好没两天又改回来了,发觉不应该观四界。
那俺对介个问题就困惑了,练习的时候肿么保证不会观呼吸的时候观着观着又跑到四界去了?
虽说现在木有问题了,但将来不清楚啊。其实反而是观概念法更好做的。

我觉得要领就是上一个帖子提到的几句话,注意并且只注意三个对象:相.入息.出息。
相就是鼻孔的位置的相、这个位置也经常会弄丢的,
再加出入息,总共三个元素构成出入息的概念,有三点定一面的意思,
至于息长息短什么的,都差不多,无非是增加一点难度系数而已。
修习也有修正的意思,要时不时检查一下是否多或者少了什么。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对三个对象,要用心去注意,这在文字上就不好描述了。
用眼睛看、耳朵听、皮肤感受都不对,那是五门心路,安止定走的是意门心路。
什么“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要领,都是胡说八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山区人 发表于 2013-7-27 23:00
我觉得要领就是上一个帖子提到的几句话,注意并且只注意三个对象:相.入息.出息。
相就是鼻孔的位置的相、这个位置也经常会弄丢的,
再加出入息,总共三个元素构成出入息的概念,有三点定一面的意思,
至于息长息短什么的,都差不多,无非是增加一点难度系数而已。
修习也有修正的意思,要时不时检查一下是否多或者少了什么。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对三个对象,要用心去注意,这在文字上就不好描述了。
用眼睛看、耳朵听、皮肤感受都不对,那是五门心路,安止定走的是意门心路。
什么“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要领,都是胡说八道。


对,书上也是这么说。
开始只是入出息,禅相出现之后就看多一个相,同时观照。

眼观鼻鼻观心那是一种内丹法门,以前西派的多见,
其实也是一开始无法集中意念在下丹田而使用的入门锻炼法。
没准又是哪个好事者给掺杂到佛门里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518
主题: 83
帖子: 3062
注册: 2002年5月
看书来学佛修道,很难,一般人无机缘遇明师也只能如此
其实从站桩开始也挺好的,比如意拳的浑圆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15
主题: 39
帖子: 2241
注册: 2011年11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3-7-27 21:47
俺可没提肝火啊。
你说说肝火是肿么定义的?

小娃娃喜欢哭,原因可多了,缺钙都可以哭的撕心裂肺。
如果只是习气的话,那更是正常了,你如果死活不信有果报这回事,那俺说什么你也不会知道。
感兴趣这些内容的话可以找本讲要看看,这书有几种读法,可以当作修行指南,
可以当作佛教正史,也可以当作哲学去读(关于世界是谁造的,是上帝还是其他人,普通人的精神世界是咋样的),
实在不愿意去了解那就不用理会了。

大热天的只是听民间的说法 一个人喜欢发火就是肝火旺 还有心静自然凉的说法
我也相信多做善事有好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高加索 发表于 2013-7-29 09:56
大热天的只是听民间的说法 一个人喜欢发火就是肝火旺 还有心静自然凉的说法
我也相信多做善事有好报

肝火旺来源于肝气、肝阳常有余,肝血、肝阴常不足的说法。
实际的情况是肝上很容易长乱七八糟的东西,因此可以认为是肝寒比较常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救生员 发表于 2013-7-29 01:06
看书来学佛修道,很难,一般人无机缘遇明师也只能如此
其实从站桩开始也挺好的,比如意拳的浑圆桩

如果说学※※乘佛法,这个真的很难,主要是大乘目前的状况很乱,门派太多。
如果从原始佛教入手估计难度要低很多。
打坐跟站桩差不多啊,基本要领不难掌握,就看肯不肯下功夫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高加索 发表于 2013-7-29 09:56
大热天的只是听民间的说法 一个人喜欢发火就是肝火旺 还有心静自然凉的说法
我也相信多做善事有好报


早先关于那个性本善啊,俺一下想起来有一回看了一本书,作者非要说人性本恶。
其实他犯的基本原理性错误奏是把介个性等同于人性了,但古代人讲的可是天性。
介个句子一定要连起来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古文的编写都是有道理的,前后文对称一定是对偶对仗叠咏类型的,
后面讲了习,是后天的人性的,那前面的性奏应该是天性的先天的。
先天的还分善恶啊?那可是无极,木有任何属性的。

人一降生,相当于是自然母亲的大蛋糕给切了一小块分给一个人,
回头寿数终结了还得还回去的,拿到蛋糕的同时也就有了后天。
按佛门原理其实从结生心开始就有了后天,介个分类更加细致。
关键是只要知道了小孩子出生之后就涉入后天了这一点,情况就很明朗了。

比如说小孩子一出生马上就要哭,跟着立马就要吃奶,介个奏是后天私欲的显现了。
所以认为小孩子就木有私欲就错了。
只要落入了后天,那显现出啥样的意识行为都不奇怪,道家认为跟后天沾染的有关,
佛门原理认为与业果关系更大。

道家奏是提炼后天习气中正念的部分,然后融入先天,这么来锻炼身心与自然相合。
佛门的办法比较多,更细微。
要说夏天人的那个躁性,也要分成精神和肉体两方面去看,道家讲性命,佛门讲名色,
其实都在书里有解说,感兴趣的话看看是很有意思的。
俺就观察过有的显现少阴病体质的人,夏天要用很厚的窗帘,见一点光就烦躁,
介个奏是体质方面的问题多,而有些奏是心理因素多一些。
其实看世界上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泛阴阳概念里,必是阴阳纠结产生问题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山区人 发表于 2013-7-29 17:10
如果说学※※乘佛法,这个真的很难,主要是大乘目前的状况很乱,门派太多。
如果从原始佛教入手估计难度要低很多。
打坐跟站桩差不多啊,基本要领不难掌握,就看肯不肯下功夫了。


站桩还是偏“硬”。
现在看起来内观的外在是最柔软的,内核却是刚猛的一塌糊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518
主题: 83
帖子: 3062
注册: 2002年5月
其实桩里头看似硬,从硬中找到松,可比打坐见效快多了,打坐初步最重要的也是松,松然后能静,静才能定,定生慧,真松了五色光自然显现
至于说人之初是善是恶,我觉得,即然是后天,先天带来的业自然呈现,要吃喝拉撒,有了生存意志,有求就有苦,有善恶有分别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5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carnotaur 发表于 2013-7-29 21:27
站桩还是偏“硬”。
现在看起来内观的外在是最柔软的,内核却是刚猛的一塌糊涂。

《五灯会元》上说“寂子说禅如师子吼,惊散狐狼野干之属。”
类似悍妇恶骂为“河东狮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山区人 发表于 2013-7-29 22:48
《五灯会元》上说“寂子说禅如师子吼,惊散狐狼野干之属。”
类似悍妇恶骂为“河东狮吼”。



阿毗达摩满书的正气,里面说到的戒禁取把多少迷信打的体无完肤啊。
那些只有信根的人根本不会有强力意志,讲起来一套套,不从内修炼遇到真考验怕还是要撒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016
主题: 36
帖子: 6379
注册: 2011年9月
都说养生的独门绝技是气血活 百病无 怎样才能做到?是不是牵涉面太大不好掌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074
主题: 72
帖子: 8417
注册: 2002年4月
女真人2 发表于 2013-7-30 18:49
都说养生的独门绝技是气血活 百病无 怎样才能做到?是不是牵涉面太大不好掌握?


是牵涉面相当的大。
要不咱这两季帖子都说啥了,现在尽量浓缩。
汤液主要集中在伤寒系统,经方的使用,内气修炼是佛道都有,儒是坚决开除。
动功是太极多一些,介个俺基本不懂,需要懂的dx来讲。
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奏是泛中医的养生价值观,以前说过任何中医临床手法(相对具体的手段)都要在介个大的价值观指导下,
否则无效。
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以你提的介个标准来讲掉了任何一节链子都不行,
也是为啥俺比较提倡自学,自我的完善才是最终解决方案,就普通人看中医这么一件事来看,
能掉多少节链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中医学习交流园地-中医爱好者 、健康养生等话题(选主题管理员,请大家自荐)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