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nex5n的35讨论区(lm35,zm35,vm35) [主题管理员:与泽]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7782 回帖:87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6.026
主题: 1
帖子: 772
注册: 2003年10月
这个问题N家最有条件做试验,把50 1.8分别接在D700和J1(N1)上实拍一下看看,这两个画幅差距比较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yt8181 发表于 2012-2-16 15:11
请阅读http://en.※※※※※※※※※.org/wiki/Acceptable_circle_of_confusion
我将重点句抄录出来:
In photography, the circle of confusion diameter limit (“CoC”) for the final image is often defined as the largest blur spot that will still be perceived by the human eye as a point.
With this definition, the CoC in the original image (the image on the film or electronic sensor) depends on three factors:

1、Visual acuity. For most people, the closest comfortable viewing distance, termed the near distance for distinct vision (Ray 2000, 52), is approximately 25 cm. At this distance, a person with good vision can usually distinguish an image resolution of 5 line pairs per millimeter (lp/mm), equivalent to a CoC of 0.2 mm in the final image.

2、Viewing conditions.…………

3、Enlargement from the original image to the final image. If there is no enlargement (e.g., a contact print of an 8×10 original image), the CoC for the original image is the same as that in the final image. But if, for example, the long dim ...


所以说就光是你引用的这两个词条,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一方面在景深公式里面,可接受弥散圆是一个比例的物理量没有单位的;另一方面这个表换算出来的又是mm,明显不能代入景深公式去计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53
主题: 2
帖子: 1121
注册: 2010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6 15:01
"the smaller format requires greater enlargement for the same size final image, and the smaller format has less DOF"
这里只阐述了结论,并没有任何公式和推导,我不能直接相信这个话。如果我想,我也可以在wiki上面写上我的观点。
起码我看到的讨论景深和弥散圆的公式,合理的假设,各种论证和公式推导,以及合理的简化证明,我是信服我所看到的资料。
而且你仔细看wiki下面推导DOF的公式,你能看到任何和画幅有关的表达式么?DOF公式中完全没有画幅的元素在里面,就证明DOF和画幅无任何关系。


请阅读http://en.※※※※※※※※※.org/wiki/Acceptable_circle_of_confusion
我将重点句抄录出来:
In photography, the circle of confusion diameter limit (“CoC”) for the final image is often defined as the largest blur spot that will still be perceived by the human eye as a point.
With this definition, the CoC in the original image (the image on the film or electronic sensor) depends on three factors:

1、Visual acuity. For most people, the closest comfortable viewing distance, termed the near distance for distinct vision (Ray 2000, 52), is approximately 25 cm. At this distance, a person with good vision can usually distinguish an image resolution of 5 line pairs per millimeter (lp/mm), equivalent to a CoC of 0.2 mm in the final image.

2、Viewing conditions.…………

3、Enlargement from the original image to the final image. If there is no enlargement (e.g., a contact print of an 8×10 original image), the CoC for the original image is the same as that in the final image. But if, for example, the long dimension of a 35 mm original image is enlarged to 25 cm (10 inches), the enlargement is approximately 7×, and the CoC for the original image is 0.2 mm / 7, or 0.029 mm.

下面有个表格,Circle of confusion diameter limit based on d/1500,说明画幅与弥散圈取值之间的关系。上面有推导公式。

当然,您可以选择去编辑※※※※※※※※※,但恐怕有点太势单力薄了。我相信※※※※※※※※※.org上的优良条目,比教材更接近真相了。当然,您也得同时挑战wiki引用的诸多资料。实在是有点难。

您也可以将您看的资料共享上来。 本帖最后由 yt8181 于 2012-2-16 15: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yt8181 发表于 2012-2-16 14:38
资深,请阅读※※※※※※※※※的另两片文章,以及我补充的一小段话。如果我有时间,逐句翻译给您听吧。我觉得我是不太可能说服您了。

您得放下已有的观念,平心静气下来阅读一下相关的资料。

另外,“画质下降了”与“景深变浅了”,是一回事儿。请明鉴。

并且我举例子说明了,现在的高端数码相机从分辨率来说,已经可以与中低端胶片媲美了。不能一句话就把我的实验给推翻掉。


"the smaller format requires greater enlargement for the same size final image, and the smaller format has less DOF"
这里只阐述了结论,并没有任何公式和推导,我不能直接相信这个话。如果我想,我也可以在wiki上面写上我的观点。
起码我看到的讨论景深和弥散圆的公式,合理的假设,各种论证和公式推导,以及合理的简化证明,我是信服我所看到的资料。
而且你仔细看wiki下面推导DOF的公式,你能看到任何和画幅有关的表达式么?DOF公式中完全没有画幅的元素在里面,就证明DOF和画幅无任何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53
主题: 2
帖子: 1121
注册: 2010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6 14:32
第一篇文章毫无意义,一个“一般常用的说法”一笔带过,这个参考值没有任何说服力。
另外,不是对于“像素较低的老旧数码相机”而是对于像素概念仍远高于数码相机的胶片来说,放到足够大的尺寸,景深表也是可靠的。就如我说的,同样的镜头在高像素密度的APS放到20寸,和放在胶卷机上拍出来再放到30寸,景深仍然没有变化,即便是135相机放得更大。我们会说你照片放得太大画质下降了,而永远不会说你放得太大景深变浅了。


资深,请阅读※※※※※※※※※的另两片文章,以及我补充的一小段话。如果我有时间,逐句翻译给您听吧。我觉得我是不太可能说服您了。

您得放下已有的观念,平心静气下来阅读一下相关的资料。

另外,“画质下降了”与“景深变浅了”,是一回事儿。请明鉴。

并且我举例子说明了,现在的高端数码相机从分辨率来说,已经可以与中低端胶片媲美了。不能一句话就把我的实验给推翻掉。

本帖最后由 yt8181 于 2012-2-16 14:4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yt8181 发表于 2012-2-16 14:26
放大造成的模糊来举例,是让这件事情更容易理解。没什么不对的。等同于,画幅缩小弥散圈取值相应缩小。这里不能谈数码相机的分辨率问题。
出处是这里:http://www3.xitek.com/xuetang/optics/depthoffield.htm,等您来挑战了。
以及这里:http://en.※※※※※※※※※.org/wiki/Depth_of_field,这个挑战起来难度可能更大些。

结论是,135镜头用在aspc画幅上的时候,镜头上的景深表失效,需要重新计算。
您的贡献在于:对于像素较低的老旧数码相机,如果按135系统计算的景深范围边缘的弥散圈小于或接近单个像素大小,则镜头上的景深表依然可以做参考。


第一篇文章毫无意义,一个“一般常用的说法”一笔带过,这个参考值没有任何说服力。
另外,不是对于“像素较低的老旧数码相机”而是对于像素概念仍远高于数码相机的胶片来说,放到足够大的尺寸,景深表也是可靠的。就如我说的,同样的镜头在高像素密度的APS放到20寸,和放在胶卷机上拍出来再放到30寸,景深仍然没有变化,即便是135相机放得更大。我们会说你照片放得太大画质下降了,而永远不会说你放得太大景深变浅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53
主题: 2
帖子: 1121
注册: 2010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6 13:54
你基于对角线的依据在哪里呢?对方用基于长边的依据在哪里呢?基于对角线来算的话弥散圆大小甚至达到了20lp/mm你知道吗。
所以说,这种没有任何依据的算法都是无意义的。弥散圆的取值在简化的算法中只与实际通光孔及物距有关。

所以我一直在说的就是,你们一直在把放大造成的模糊,算作是景深外了,这是不对的。


放大造成的模糊来举例,是让这件事情更容易理解。没什么不对的。等同于,画幅缩小弥散圈取值相应缩小。这里不能谈数码相机的分辨率问题。
出处是这里:http://www3.xitek.com/xuetang/optics/depthoffield.htm,等您来挑战了。
以及这里:http://en.※※※※※※※※※.org/wiki/Depth_of_field,这个挑战起来难度可能更大些。有中文版※※※※※※※※※等待您去编辑。
弥散圈的扩展阅读:http://en.※※※※※※※※※.org/wiki/Circle_of_confusion

关键句:If pictures are taken from the same distance using the same lens and f-number, and the final images are the same size, the original image (that recorded on the film or electronic sensor) from the smaller format requires greater enlargement for the same size final image, and the smaller format has less DOF. The pictures from the two formats will diff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 If the larger format is cropped to the captured area of the smaller format, the final images will have the same angle of view, have been given the same enlargement, and have the same DOF.
也是用图像放大来解释的。

结论是,135镜头用在aspc画幅上的时候,镜头上的景深表失效,需要重新计算。
您的贡献在于:对于像素较低的老旧数码相机,如果按135系统计算的景深范围边缘的弥散圈小于或接近单个像素大小,则镜头上的景深表依然可以做参考。

我仁至义尽了。呵呵。

本帖最后由 yt8181 于 2012-2-16 14: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yt8181 发表于 2012-2-16 12:49
我这里1/1000是对角线长度。您不能把一些特例往理想状态下放。景深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理想状况的计算。既然是理想状况下的计算,有变化就是有变化。
我没有说过品牌不同景深不同吧?我前面写过,景深范围只与焦距、物距、光圈、弥散圈的取值(即画幅)有关,与其他都无关。
正是因为我们讨论的镜头拥有更高的分辨力,才会有这种讨论存在。


你基于对角线的依据在哪里呢?对方用基于长边的依据在哪里呢?基于对角线来算的话弥散圆大小甚至达到了20lp/mm你知道吗。
所以说,这种没有任何依据的算法都是无意义的。弥散圆的取值在简化的算法中只与实际通光孔及物距有关。

所以我一直在说的就是,你们一直在把放大造成的模糊,算作是景深外了,这是不对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53
主题: 2
帖子: 1121
注册: 2010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6 12:19
你知道1/1000画幅是什么概念吗?
1/1000那个文章给的是长边,你这里给的是斜边,过几天是不是有人给你1/1000是短边呢?
就按长边算吧,1/1000*35mm=0.035mm,这个数量级对应的镜头分辨力是多少?是30lp/mm!很多镜头全开情况下焦点处30lp/mm在边缘都达不到50%的反差,你是想说这镜头景深为0吗?
再看summicron50rigid在最佳光圈甚至都能达到110lp/mm的分辨力,对应的是1/4000的长边。但是徕卡也好,尼康也好,佳能也好,他们手动头上标注的景深尺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你的照片需要放得更大而去改变景深尺的标注。

典型的例子是我的手头就是4个50,它们的景深尺的标注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那些镜头分辨力不够它们就把景深标的比其它家浅,厂商会承认这是镜头分辨力不足,而不是跟用户狡辩说是景深不一样了。


我这里1/1000是对角线长度。您不能把一些特例往理想状态下放。景深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理想状况的计算。既然是理想状况下的计算,有变化就是有变化。
我没有说过品牌不同景深不同吧?我前面写过,景深范围只与焦距、物距、光圈、弥散圈的取值(即画幅)有关,与其他都无关。
正是因为我们讨论的镜头拥有更高的分辨力,才会有这种讨论存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yt8181 发表于 2012-2-16 11:56
弥散圈的确是个比例概念,是没有单位的。指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大约就是与泽说的线对的概念。这并不意味着容许弥散圈与画幅无关。取值仍然有意义。

目前主流数码相机底片对角线分辨率是多少呢?5n的话是5897个像素点。如果取1/1000的话,就是约6个像素点,弥散圈大概占56个像素。您说的没错,其实这56个像素点,因为低通的原因,真实的感光元件数量可能远少于56个。D1的时代,可能真的就一两个像素。

但我们也不能这样来看。当今的数码相机,虽然分辨率不能跟胶卷相比,但输出7寸相片绰绰有余了,足够给镜头研究者做实验了。我也做过一点实验。较为低端的胶卷,如kodak gold 100,颗粒是比较厉害的。扫描到大约1000万象素的时候,细节已经被颗粒所代替了。但高档一些的胶卷,如kodak ektar,的确是非常细腻,但扫描到4000万象素的时候,颗粒虽然很小,但是已经较为明显了。虽然不能将胶卷的颗粒与数码相机的像素混为一谈,但目前高端的数码相机,在分辨率这个指标上,无论是nex7还是d4,事实上已经可以与中低端胶片进行比较了。

我再举个例子,与本帖主题中的vm35/1.4有关。这个镜头在135系统上搭配胶卷使用,是合格的:全开虽然谈不上锐利,但也可以接受。但在nex系统上 ...


你知道1/1000画幅是什么概念吗?
1/1000那个文章给的是长边,你这里给的是斜边,过几天是不是有人给你1/1000是短边呢?
就按长边算吧,1/1000*35mm=0.035mm,这个数量级对应的镜头分辨力是多少?是30lp/mm!很多镜头全开情况下焦点处30lp/mm在边缘都达不到50%的反差,你是想说这镜头景深为0吗?
再看summicron50rigid在最佳光圈甚至都能达到110lp/mm的分辨力,对应的是1/4000的长边。但是徕卡也好,尼康也好,佳能也好,他们手动头上标注的景深尺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你的照片需要放得更大而去改变景深尺的标注。

典型的例子是我的手头就是4个50,它们的景深尺的标注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那些镜头分辨力不够它们就把景深标的比其它家浅,厂商会承认这是镜头分辨力不足,而不是跟用户狡辩说是景深不一样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53
主题: 2
帖子: 1121
注册: 2010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6 07:55
你把容许弥散圆的单位带进公式看看!物理量单位就已经不一样了,这个概念是个错的。

公式中许用弥散圆是一个比例的概念,没有单位的,这篇文章却是mm。你把它代入景深公式,分母的就不是两个物理量,根本无法加减,分子除分母也无法除,整个公式在物理上是没有意义的。
许用弥散圆只有作为一个系数的时候代入景深公式才有意义,这个系数和画幅无关。那个对应画幅的参考值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的单位根本不是毫米。


弥散圈的确是个比例概念,是没有单位的。指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大约就是与泽说的线对的概念。这并不意味着容许弥散圈与画幅无关。取值仍然有意义。

目前主流数码相机底片对角线分辨率是多少呢?5n的话是5897个像素点。如果取1/1000的话,就是约6个像素点,弥散圈大概占56个像素。您说的没错,其实这56个像素点,因为低通的原因,真实的感光元件数量可能远少于56个。D1的时代,可能真的就一两个像素。

但我们也不能这样来看。当今的数码相机,虽然分辨率不能跟胶卷相比,但输出7寸相片绰绰有余了,足够给镜头研究者做实验了。我也做过一点实验。较为低端的胶卷,如kodak gold 100,颗粒是比较厉害的。扫描到大约1000万象素的时候,细节已经被颗粒所代替了。但高档一些的胶卷,如kodak ektar,的确是非常细腻,但扫描到4000万象素的时候,颗粒虽然很小,但是已经较为明显了。虽然不能将胶卷的颗粒与数码相机的像素混为一谈,但目前高端的数码相机,在分辨率这个指标上,无论是nex7还是d4,事实上已经可以与中低端胶片进行比较了。

我再举个例子,与本帖主题中的vm35/1.4有关。这个镜头在135系统上搭配胶卷使用,是合格的:全开虽然谈不上锐利,但也可以接受。但在nex系统上,全开,输出同样大小的照片,会发生明显的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我想这也是画幅变化、焦点弥散圈的取值发生偏移所致。当然,这个例子没有经过科学实验的手段证实,是我自己实践中的感觉,也应该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

总之,即便弥散圈没有单位,是个比例的概念,但随着画幅的改变,弥散圈的取值是要发生变化的。没有资料显示中、大画幅弥散圈仍然取1/1000~1/1500,也没有资料显示aspc系统的弥散圈沿用相同取值。但是很多资料告诉我们,aspc系统的弥散圈的取值是相对135系统小的,请资深明察。 本帖最后由 yt8181 于 2012-2-16 12: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2.898
主题: 90
帖子: 9785
注册: 2003年4月
奶昔配M口35定,高画质而小巧,恰好满足随身携带拍摄,低调而高效。它吸引我的是可以布勒松式的街头抓拍,不引人注目,却又提供了直逼d700或是无敌兔的高画质。我原来首选的随身机是4/3的女友,同时保留单反,但小底高感目前还是不够给力,而同时nex5n的高感高画质却如此的吸引人。它不仅远胜女友,对我而言同时也几乎可以替代单反,所以,我出了大半单反镜头,换回了nex5n和zm35/2.8。
继续,先解释下,因为用手机编辑,我的诺基亚5230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关闭uc浏览器而丢失所写的东西,令我狂抓不已。之前写好的就全丢失了,我差点把手机砸了,呵呵,那就一小段一小段编辑吧。
先说器材的选择吧,为什么选手动头呢?因为奶昔目前没有35mm自动头,这是其一;而手动头又有着自动头无法比的抓拍方面的优势,这点目前先定义为特点吧,未必就一定是优点,我现在还未能掌握手动追焦的技巧,大家可以继续探讨。那为什么选徕卡旁轴的m口呢?首先是它的法兰焦距短,转接后小巧;其次是它的画质多数较好;还有呢,就是金属的质感手感,呵呵,我敢说喜欢相机的人一定喜欢金属镜头的触摸感,也有些抚摸控啦,呵呵
可供选择的是:徕卡m,蔡司zm,福伦达vm。最喜欢的当然,是徕卡。无忌里有人评价:徕卡适合葬礼,蔡司适合婚礼。也许讲的不很好听,但,它的确是深沉的,冷静的,甚至是,阴郁的。它是直通灵魂的,它是出世的。而蔡司,温润柔和,娇羞柔媚。如果说徕卡是暮年的智者,那蔡司就是纯清的女子,她明眸善睐,她顾盼生辉。你可以听徕卡讲一位老人的故事,也可以赏蔡司欲遮还羞的笑靥。如果徕卡是沧桑睿智的老谋子,那蔡司就是稚嫩娇柔的周冬雨…而福伦达呢?他一定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农民,他有力气,不偷懒,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chnhhwz 发表于 2012-2-16 00:29
我已经不打算说服你了
但是却不能看着你发表这样误导的言论
弥散圆与画幅无关?
它不仅与底片的大小有关还与输出画面的大小有关
倒是容许弥散圆与光圈和物距的关系  有出处吗?

原文见链接
http://www3.xitek.com/xuetang/optics/depthoffield.htm


你把容许弥散圆的单位带进公式看看!物理量单位就已经不一样了,这个概念是个错的。
以下内容由 khadgar959 于 2012-2-16 08:04 补充
公式中许用弥散圆是一个比例的概念,没有单位的,这篇文章却是mm。你把它代入景深公式,分母的就不是两个物理量,根本无法加减,分子除分母也无法除,整个公式在物理上是没有意义的。
许用弥散圆只有作为一个系数的时候代入景深公式才有意义,这个系数和画幅无关。那个对应画幅的参考值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的单位根本不是毫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19
主题: 0
帖子: 109
注册: 2009年9月
First time to use my 35mm Summicron (7-Elements Bokeh King) with the Hawk adapter, enjoy it very much, especially with the EVF.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275
主题: 5
帖子: 3473
注册: 2009年10月
至于那个公式
那是标准公式  只有一点 那个并不是弥散圆 而是容许弥散圆
注意最后一句  与要求的像质有关----表现为容许弥散圆的大小
完全说明景深只是一个相对值 本帖最后由 chnhhwz 于 2012-2-16 00:3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275
主题: 5
帖子: 3473
注册: 2009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5 23:57
给你们看这个公式就知道了
这个公式验证过了的,其中景深单位是米,分母是长度的4次方,分子是5次方除出来是米
弥散圆直径的简化公式是:通光孔直径/被摄物体距离,和画幅无关的。


我已经不打算说服你了
但是却不能看着你发表这样误导的言论
弥散圆与画幅无关?
它不仅与底片的大小有关还与输出画面的大小有关
倒是容许弥散圆与光圈和物距的关系  有出处吗?

原文见链接
http://www3.xitek.com/xuetang/optics/depthoffield.htm

本帖最后由 chnhhwz 于 2012-2-16 00:3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给你们看这个公式就知道了
这个公式验证过了的,其中景深单位是米,分母是长度的4次方,分子是5次方除出来是米
弥散圆直径的简化公式是:通光孔直径/被摄物体距离,和画幅无关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yt8181 发表于 2012-2-15 23:34
是2.25倍。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但时代已经变化了。


数码像素还没超过胶片呢,并没有质的变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53
主题: 2
帖子: 1121
注册: 2010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5 23:28
你看你楼下我写的东西就知道了。这个问题每次像素※※※的时候都会讨论一次。
按你的逻辑,即便是全幅机上,像素*2倍景深就会变成APS的景深,但事实上这种事情发生了吗?显然没发生。
因为像素目前还是比景深内的物理弥散圆大,所以一个弥散圆被你变大了还是一个像素而已。

是2.25倍。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但时代已经变化了。 本帖最后由 yt8181 于 2012-2-15 23:4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53
主题: 2
帖子: 1121
注册: 2010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5 23:28
你看你楼下我写的东西就知道了。这个问题每次像素※※※的时候都会讨论一次。
按你的逻辑,即便是全幅机上,像素*2倍景深就会变成APS的景深,但事实上这种事情发生了吗?显然没发生。
因为像素目前还是比景深内的物理弥散圆大,所以一个弥散圆被你变大了还是一个像素而已。

本帖最后由 yt8181 于 2012-2-15 23:3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275
主题: 5
帖子: 3473
注册: 2009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5 23:08
这个东西在400万像素的D1时代就有人讨论过,每一次像素※※※就有人重新提起过。
但是要注意,135镜头是以胶卷的颗粒来计算使用性的,所以至少5N下放到你能看到的极限是不会出现放大到你说的那种情况的,即便是像素密度更高的nex7这样的机器,也不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原因有几个:
1.如果全幅像素密度和APS一样,那么全幅放到比APS大1.5倍的时候按照你的逻辑景深也会变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2.厂商公布景深表的时候,所谓的厂商认为可以放心给你用的景深下,你说的换算的弥散圆直径已经小于镜头成像的分辨力了,这个时候即便是焦点处的清晰度也不会比标注景深下的弥散圆更清晰,况且像场也不是完全均匀的,所以厂商对自己的光学计算有足够的信心才会标称这个景深表;
3.带有低通滤镜的感光元件其实完全已经把弥散圆和像素混淆了作为用户你是不会分辨出来的,而且马赛克机器暂时还没有能力分辨为135细颗粒胶卷标注的景深尺的许用范围和像素的区别。

所以我一直是这个观点,厂商给你了景深尺,就老老实实用。遇到你说放大还不清晰的情况,从技术上找原因一有可能你放得过大了,二有可能估焦就没估准或者镜头跑焦,还有可能拍摄的时候由于其他原因造成了瞬间抖动,或者镜头分辨力不佳 ...


1 厂家的景深尺依然是用容许弥散圆计算的
2 所有的景深计算表对不同画幅都采用了不同的容许弥散圆
3 焦点就是焦点 所谓数码感光元件无法分辨容许弥散圆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无数的100%原图可以证明这一点
4 讨论景深引入失焦的概念.... 这也算空前绝后了
5 景深的定义百度维科甚至摄影书里都有   我觉得实在没必要再继续复制粘贴
6 前面已经说过了 我放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53
主题: 2
帖子: 1121
注册: 2010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5 23:08
这个东西在400万像素的D1时代就有人讨论过,每一次像素※※※就有人重新提起过。
但是要注意,135镜头是以胶卷的颗粒来计算使用性的,所以至少5N下放到你能看到的极限是不会出现放大到你说的那种情况的,即便是像素密度更高的nex7这样的机器,也不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原因有几个:
1.如果全幅像素密度和APS一样,那么全幅放到比APS大1.5倍的时候按照你的逻辑景深也会变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2.厂商公布景深表的时候,所谓的厂商认为可以放心给你用的景深下,你说的换算的弥散圆直径已经小于镜头成像的分辨力了,这个时候即便是焦点处的清晰度也不会比标注景深下的弥散圆更清晰,况且像场也不是完全均匀的,所以厂商对自己的光学计算有足够的信心才会标称这个景深表;
3.带有低通滤镜的感光元件其实完全已经把弥散圆和像素混淆了作为用户你是不会分辨出来的,而且马赛克机器暂时还没有能力分辨为135细颗粒胶卷标注的景深尺的许用范围和像素的区别。

所以我一直是这个观点,厂商给你了景深尺,就老老实实用。遇到你说放大还不清晰的情况,从技术上找原因一有可能你放得过大了,二有可能估焦就没估准或者镜头跑焦,还有可能拍摄的时候由于其他原因造成了瞬间抖动,或者镜头分辨力不佳 ...


首先,无疑是会的。请自行带入公式计算。
1、是的,事实上就是这样,请自行带入公式计算。
2、厂商的弥散圈,徕卡取值为1/30mm(据※※※※※※※※※),而现在像素密度早已不是这个数量级了。
3、1/30mm放大到135系统的8倍,即aspc的12倍的时候,0.4mm,我们说,已经是很清晰的一个点了。如果加了低通的相机在放大到7寸的时候,连0.4mm的一个点都是不确定的,那实在是说不过去。
4、现在已经不是400万象素的D1时代了。
5、这个景深尺是不准的,因为弥散圈的取值变化了。但变化不大,可以作为参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yt8181 发表于 2012-2-15 23:18
您没有好好看我写的东西,先入为主的东西太多了些。我想我表达的足够清楚了,没什么进一步要说的了。

或许您认为景深范围内的成像是完全清楚的,也就是说焦点是一段距离而不是一个焦平面,或者说焦点周围的虚化不是渐变、而是突变,那您就错上加错了。


你看你楼下我写的东西就知道了。这个问题每次像素※※※的时候都会讨论一次。
按你的逻辑,即便是全幅机上,像素*2倍景深就会变成APS的景深,但事实上这种事情发生了吗?显然没发生。
因为像素目前还是比景深内的物理弥散圆大,所以一个弥散圆被你变大了还是一个像素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53
主题: 2
帖子: 1121
注册: 2010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5 17:58
不是的。你裁切出来放大了以后,原来距离你5米的,还是距离你5米,原来距离你10米的还是距离你10米。你要注意景深的度量:景深的含义是对焦在一个距离后,它前面多少和它后面多少米是清晰的这个范围,原来3-5米是清晰的,你裁了放大还是3-5米是清晰的,不会因为你裁切放大以后,原来3米是清晰的现在变得不清晰了。
请不要把景深和虚化程度弄混淆了。景深的作用是让你计算你画面中多少范围的物体拍摄的是清晰的,而不是用来描述一张照片虚化的程度。镜头上标的景深尺对于这个镜头来说,用在任何画幅都是适用的。


您没有好好看我写的东西,先入为主的东西太多了些。我想我表达的足够清楚了,没什么进一步要说的了。

或许您认为景深范围内的成像是完全清楚的,也就是说焦点是一段距离而不是一个焦平面,或者说焦点周围的虚化不是渐变、而是突变,那您就错上加错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chnhhwz 发表于 2012-2-15 22:55
类似以人的主观来定义的参数在各行各业都有....

镜头上标出的景深范围内 如果看上去是虚的就该去检查视力?



我放弃~~


这个东西在400万像素的D1时代就有人讨论过,每一次像素※※※就有人重新提起过。
但是要注意,135镜头是以胶卷的颗粒来计算使用性的,所以至少5N下放到你能看到的极限是不会出现放大到你说的那种情况的,即便是像素密度更高的nex7这样的机器,也不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原因有几个:
1.如果全幅像素密度和APS一样,那么全幅放到比APS大1.5倍的时候按照你的逻辑景深也会变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2.厂商公布景深表的时候,所谓的厂商认为可以放心给你用的景深下,你说的换算的弥散圆直径已经小于镜头成像的分辨力了,这个时候即便是焦点处的清晰度也不会比标注景深下的弥散圆更清晰,况且像场也不是完全均匀的,所以厂商对自己的光学计算有足够的信心才会标称这个景深表;
3.带有低通滤镜的感光元件其实完全已经把弥散圆和像素混淆了作为用户你是不会分辨出来的,而且马赛克机器暂时还没有能力分辨为135细颗粒胶卷标注的景深尺的许用范围和像素的区别。

所以我一直是这个观点,厂商给你了景深尺,就老老实实用。遇到你说放大还不清晰的情况,从技术上找原因一有可能你放得过大了,二有可能估焦就没估准或者镜头跑焦,还有可能拍摄的时候由于其他原因造成了瞬间抖动,或者镜头分辨力不佳,甚至有可能是因为PM2.5。但总之如果确实在景深表上这样标注,厂商要为这个标注负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275
主题: 5
帖子: 3473
注册: 2009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5 22:40
不是我搞混,是所谓许用弥散圆的概念本来就是混淆视听的。什么叫许用?人眼分辨不出来你分辨不出来还有别人能分辨出来呢。说是300dpi,280dpi有人就分辨不出来了,还有240dpi分辨不出来的,还有人320dpi也能分辨得出来。更何况,如果足够清晰,拿得足够近还不知道分辨出来多少细节呢,再加个放大镜呢?放到多大你也不知道许用是个什么范围。

所以说,镜头上,或者镜头技术规格书里告诉你的,就是厂家认为你放到认为足够大都是可用清晰度的情况下的景深。镜头上怎么标给你的,你就怎么用。在他标的这个景深范围你拍出来觉得不清楚的,就当做镜头分辨力不够就这么简单。


类似以人的主观来定义的参数在各行各业都有....

镜头上标出的景深范围内 如果看上去是虚的就该去检查视力?



我放弃~~

http://www3.xitek.com/xuetang/optics/depthoffield.htm 本帖最后由 chnhhwz 于 2012-2-15 23:0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chnhhwz 发表于 2012-2-15 22:28
你把物理弥散圆和允许弥散圆的概念搞混了

如果不限定输出画幅和观看距离 那么镜头确实就是没有景深的
允许弥散圆本来就是在特定尺寸的条件下做出的定义
实际上只有物理弥散圆才是绝对的

景深的定义本来就是相对的:  
距离20~30CM 观看七寸照片时 人眼感觉到的清晰范围 叫做景深
为什么景深的定义除了画幅还需要观看距离?  
就是因为离的太近或者太远 人眼感觉到的清晰范围就变化了
你把照片放大成体育场那么大 坐在不同高度的飞机上看 得到的景深就不一样

下面是维基的定义 红字部分可以看到  景深的实质只是一个相对值  它是由肉眼分辨率来定义的

景深 (英语:Depth of field,缩写DOF)在光学中,尤其是录影或是摄影, 是一个描述在空间中,可以清楚成像的距离范围。 虽然透镜 只能够将光聚到某一固定的距离,远离此点则会逐渐模糊,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距离内,影像模糊的程度是肉眼无法察觉的,这段距离称之为景深。 对于某些影像,例如风景照,比较适合用较深的景深,然而在人像摄影时,则经常使用浅景深来构图。


不是我搞混,是所谓许用弥散圆的概念本来就是混淆视听的。什么叫许用?人眼分辨不出来你分辨不出来还有别人能分辨出来呢。说是300dpi,280dpi有人就分辨不出来了,还有240dpi分辨不出来的,还有人320dpi也能分辨得出来。更何况,如果足够清晰,拿得足够近还不知道分辨出来多少细节呢,再加个放大镜呢?放到多大你也不知道许用是个什么范围。

所以说,镜头上,或者镜头技术规格书里告诉你的,就是厂家认为你放到认为足够大都是可用清晰度的情况下的景深。镜头上怎么标给你的,你就怎么用。在他标的这个景深范围你拍出来觉得不清楚的,就当做镜头分辨力不够就这么简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275
主题: 5
帖子: 3473
注册: 2009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5 21:58
你这个计算实际上是把放大造成的模糊算作景深外了。
人眼能辨识的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主观的,计算公式则是客观的。
其实如果放到足够大,即便是焦点上的画面也是不清晰的,用你的逻辑这个镜头就没有景深了,显然这是不对的。
你认为的APS的景深外,说白了只是因为APS的像素密度超过了镜头景深范围内的分辨力而已。


你把物理弥散圆和允许弥散圆的概念搞混了

如果不限定输出画幅和观看距离 那么镜头确实就是没有景深的
允许弥散圆本来就是在特定尺寸的条件下做出的定义
实际上只有物理弥散圆才是绝对的

景深的定义本来就是相对的:  
距离20~30CM 观看七寸照片时 人眼感觉到的清晰范围 叫做景深
为什么景深的定义除了画幅还需要观看距离?  
就是因为离的太近或者太远 人眼感觉到的清晰范围就变化了
你把照片放大成体育场那么大 坐在不同高度的飞机上看 得到的景深就不一样

下面是维基的定义 红字部分可以看到  景深的实质只是一个相对值  它是由肉眼分辨率来定义的

景深 (英语:Depth of field,缩写DOF)在光学中,尤其是录影或是摄影, 是一个描述在空间中,可以清楚成像的距离范围。 虽然透镜 只能够将光聚到某一固定的距离,远离此点则会逐渐模糊,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距离内,影像模糊的程度是肉眼无法察觉的,这段距离称之为景深。 对于某些影像,例如风景照,比较适合用较深的景深,然而在人像摄影时,则经常使用浅景深来构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49
主题: 21
帖子: 5155
注册: 2005年10月
chnhhwz 发表于 2012-2-15 20:40
同一支镜头的物理弥散圆确实是不变的 但是允许弥散圆是不固定的

计算景深的参数不是弥散圆 而是允许弥散圆

允许弥散圆的定义是在照片上人眼能辨识的最小弥散圆

假设像素有余量的情况下  照片被放大成不同尺寸时 允许弥散圆是不同的 景深自然也就不同


你这个计算实际上是把放大造成的模糊算作景深外了。
人眼能辨识的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主观的,计算公式则是客观的。
其实如果放到足够大,即便是焦点上的画面也是不清晰的,用你的逻辑这个镜头就没有景深了,显然这是不对的。
你认为的APS的景深外,说白了只是因为APS的像素密度超过了镜头景深范围内的分辨力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275
主题: 5
帖子: 3473
注册: 2009年10月
khadgar959 发表于 2012-2-15 19:07
物理上的弥散圆是一样的,所以景深是一样的。和人占的比例也没有关系。
你做个试验就知道了。一个人站离你3米,一个人站离你5米,你拿同一个镜头分别在APS和全幅上;让景深覆盖3-5米,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两个人都是清晰的,这就是景深3-5米的意义。这个是镜头的属性,和距离无关。

换一种说法,你拍了一辆汽车,景深正好覆盖从车头到车尾,那么无论这张照片你怎样裁切放大,这个汽车都是清晰的,不会因为你裁切了部分并把这部分放大,导致这个汽车某个部分不清晰。

景深指的是画面中清晰的范围,而不是指的弥散圆的大小,也不是指的虚化程度。景深的作用是让你知道画面中那部分是清晰的,仅此而已。


同一支镜头的物理弥散圆确实是不变的 但是允许弥散圆是不固定的

计算景深的参数不是弥散圆 而是允许弥散圆

允许弥散圆的定义是在照片上人眼能辨识的最小弥散圆

假设像素有余量的情况下  照片被放大成不同尺寸时 允许弥散圆是不同的 景深自然也就不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nex5n的35讨论区(lm35,zm35,vm35)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