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主题管理员:情枭的黎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8598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3
龙形玉带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TXD 发表于 2013-1-23 23:45
老兄跑到这里玩了,难怪好久不见。
刚把你的伦敦老帖翻出来温习了一遍,准备春节去伦敦看看。虽说02年曾去过,但已经淡忘了。
可能有些事项需向你请教的。


请收站短。

72
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

ZT
         整体由一条青玉雕刻的玉龙和一个金质的虎头带钩组合而成,形成一幅龙虎争斗的生动图景。玉龙长身体弯曲成S形,回首张口,衔住背鳍,尾巴回卷,下半端折断,断口两边各钻有3个小圆孔。金带钩是铸成的,器表打磨光洁,钩尾和钩首都作虎头形。钩尾的虎头双眉上扬,额顶铸出一个汉字的“王”字,非常形象。虎口形成的套銎,刚好套住玉龙的折断处。把龙、虎两神灵动物巧妙地用不同材料做成一件器物,反映了工匠富有创意的构思。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TXD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40.312
主题: 46
帖子: 35628
注册: 2001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老兄跑到这里玩了,难怪好久不见。

刚把你的伦敦老帖翻出来温习了一遍,准备春节去伦敦看看。虽说02年曾去过,但已经淡忘了。

可能有些事项需向你请教的。 本帖最后由 TXD 于 2013-1-23 23:4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1
玉角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0
玉角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上国宝!

69
玉角杯

高18.4厘米,口径5.9-6.7厘米,口缘厚0.2厘米,重372.7克。

ZT
        这件角形玉杯,出土自墓主棺头箱。用一整块青玉雕而成,青白色,玉质上佳,温润致密,呈半透明状,口缘微损。
        玉杯应是酒器,呈犀牛角造型,口椭圆,腹中空。器表上面线刻一尖嘴兽,回环往复,生动逼真。
        相传犀牛角的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玉虽不能解毒,南越国的玉匠却借题发挥,就着石头的形状施刀,综合运用玉雕的各种工艺方法,如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在器身上巧妙布局各层纹饰,再经过细致的打磨,二千年后玉角杯仍放射出温和恬润的光泽。它表明这一时期玉雕在章法布局、材料运用、技巧发挥上走向成熟。这件玉器,既是一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又是一件融传说于现实,引人遐思的实用品,堪称是中国汉玉中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
       玉角杯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一级文物名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涂某人 发表于 2013-1-23 15:23
呵呵,刚搞几个月前在电视里看到对于这件国宝的生世来龙去脉报道,谢谢黎明兄对各国宝的解说,长了好多见识!


感谢支持!

68
玉盒

ZT
          玉盒与铜框玉盖杯和玉角杯都出土自南越王棺椁的头箱。这三件都是玉雕器皿。全国汉墓中目前出土的玉制容器不过十余件,南越王墓就出土了五件,可见这批玉器的价值。
          玉盒由青玉雕成,盖子与盆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盖面的纹饰分为三区,上面桥形的小钮里所套的玉环可以活动。盒身象个圆碗,也装饰有三圈纹饰。玉盒的玉质温润,内外打磨光洁,雕镂精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22
主题: 8
帖子: 402
注册: 2011年5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9-23 19:12
14
西周夔纹铜禁

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6厘米。

ZT
      禁是西周前期的承尊器,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时摆放卣、尊等盛酒器皿的几案。《仪礼·士冠礼》记载:“两庑有禁”。郑玄注:“禁,承尊之器也。”放置酒器的几案为什么会被称作禁呢?对此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据古代文献记载,西周初期曾厉行禁酒,“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禁这个名称源于戒酒,出于更有效的督促民众实行禁酒的考虑,当时的统治者就把安放酒具的器座命名为禁。
  此件西周夔纹铜禁整体呈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无底,禁面上有三个微凸起的椭圆形子口,中间的子口略小于两边子口,禁前后两面各有两排镂空的长方形孔十六个,左右两面各有两排镂空的长方形孔四个,禁的四周都饰有精美的夔纹,纹饰生动,造型端庄,铸造精良。
  关于此件铜禁的出现还有一段曲折的往事。1926年曾为古玩店学徒的陕西※※党玉琨,组织人员在宝鸡斗鸡台戴家沟进行大规模的盗掘,挖出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就有这件西周夔纹铜禁。后来党玉琨在战乱中死去,他盗掘的这批文物落在了隶属国民革命※※※※※军的宋哲元手中。宋哲元将其中的一部分送给了冯玉祥,大部分则运回了北京、天津,有很多则被转卖到国外,此件夔纹铜禁则一直保 ...


呵呵,刚搞几个月前在电视里看到对于这件国宝的生世来龙去脉报道,谢谢黎明兄对各国宝的解说,长了好多见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7
鎏金铜框玉卮

通高14厘米,口径86厘米

ZT
        呈九棱圆筒形,下装三个兽头形足。其口沿、底沿及九条壁框均系铜铸而成,其上鎏金,并有兽纹和几何纹。在这个铜框架上镶嵌着9块玉片,构成了玉卮周壁,玉片质硬色青,上雕勾连谷纹。卮腹上部嵌装“ 9”字形玉扳。卮底是一整块圆玉片。卮上有漆木圆盖,黑漆红彩花纹。盖面※※原来有玉雕钮饰,周边镶嵌三个弯月形玉饰。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3-1-23 16:25 补充
        当年出土的时候,铜框玉卮上裹了很多层丝绸,可见在当时它就是一件珍罕之物。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公元前198年,长安的未央宫竣工,汉高祖刘邦置酒未央官,大宴群臣,捧玉卮向他的父亲刘太公敬酒。可见玉卮在古代是珍罕之物,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玉卮很少,这件玉卮出土于西耳室,是奴仆的殉葬之所,似乎说明这位殉人有较高的身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6
鎏金铜框玉盖杯

通高16厘米,口径7.2厘米

ZT
         铜框玉盖杯体现了汉代的镶嵌工艺水平,杯体呈八棱筒形,座足呈喇叭形,怀身是一个鎏金铜框架,有上下两截,上截嵌入8块竹片状的玉片,下半截嵌入5块心形的玉片。玉盖怀的盖子外滑也是一个鎏金铜框,盖项嵌入一块青玉。出土的时候,铜框玉盖杯用多层丝织物包裹。它应是用来喝酒的酒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5
承盘高足玉杯

           在中国玉雕史上,汉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黄金时代,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这件玉杯,雕琢技艺精湛,是西汉偏居岭南的南越国玉雕大师的杰作。堪称中国玉雕的稀世珍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4
承盘高足玉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3
承盘高足玉杯

通高:17厘米  铜承盘高5厘米,径23.6厘米,杯身高7.8厘米,口径4.2厘米,

ZT
            承盘高足杯放在南越王棺椁的头端,由高足青玉杯、游龙衔花瓣形玉托架、铜承盘三部分组成,,高足玉杯由杯身和座足两节组成,接合面两边各钻出小孔,塞入竹钉,把身与座贯连,杯为青玉,湖绿色,莹润有光泽,呈长圆筒形。杯身下部有一玉质杯托,为花瓣花萼形,中为有突棱的圆孔,高足杯即套入孔中。杯托由一个三条金头银身的龙形托架举起,平置在铜承盘上。造型呈三龙拱怀之势,它共由金、银、玉、铜、木五种材料做战,工艺精巧、造型奇特。
       秦汉时期统治者迷信神仙,认为饮甘露、服丹药玉屑可以长生不死。在南越王墓中出土有五色药石,所以这件承盘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生前用来承聚甘露的器具。史※※载,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在长安建造了一个巨大的仙人承露盘,矗立于高台之上,也许跟南越王的这件承盘高足杯是一脉相承的。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3-1-23 09:3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2
下面进入南越王博物馆陈列最重要的华彩乐章:美玉大观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1
“左夫人印”龟钮鎏金铜印(左),“素夫人印”龟钮铜印(中),“部夫人印”龟钮鎏金铜印(右)

ZT
       “左夫人印”龟钮鎏金铜印印文是篆书的”左夫人印”四个字。秦汉时期对印章的钮式有规定,龟钮为诸侯王一级使用。左夫人其地位次于右夫人。广西贺县汉墓也出土了一件“左人人印”龟钮玉印,其身份应是诸侯之妻,与南越王“左夫人”的身份是不同的。
    
   “素夫人印”龟钮铜印印文是篆书的“泰夫人印”四个字。泰夫人在四位夫人中地位次于左夫人。“泰”通“太阳”的“太”,是大的意思。

   “部夫人印”龟钮鎏金铜印印文的第一个字曾经被墓室顶部的石头砸过,再加上锈蚀,模糊不清。经辨认,可能是部字。那么这位夫人就是部夫人,“部”可引伸为少或小,那么部夫人就是少夫人或小夫人了,她在四位夫人中身份最低。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0
“右夫人玺”龟钮金印(左)

ZT
      “右夫人玺”金印是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三枚金印中尺寸最小的一枚。按照汉代礼制,夫人是皇帝和诸侯王妃妾的称号,可以推断,右夫人等四位夫人的身份都是南越国后宫的妃妾。右夫人的随葬品数量多、品质精、印章以黄金为质,且汉代以右为尊,说明右夫人应该是诸妃之首。    
  南越国曾接受汉朝册封,在礼制、官制上摹仿汉朝,南越王又僭越称帝,另搞一套,这种矛盾也反映在后宫制度上,就是右夫人印章黄金为质,且称玺。这四位夫人生前可能备受宠幸,但最终却难逃殉葬的命运。

赵蓝象牙印(右)

ZT       
  这个印章也属于右夫人,与“右夫人玺”金印一起出土。“赵蓝”象牙印是右夫人的名章,说明右夫人姓赵名蓝,其它三枚同时出土的印没有印文,赵蓝和南越王同姓,也许是越人从夫姓的缘故。在南越国时期统治阶层中汉越通婚比较普遍,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娶越女为妻,生下赵建德,即后来的第五代南越王。南越国连相三王的丞相※※也是越族人,史※※载他的后代中男的都娶南越王的女儿,女的嫁给赵氏宗室。南越国能在岭南越族地区统治93年时间,跟提倡汉越通婚的民族政策以保持社会安定,是有一定关系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9
夫人无字印

出土于东侧室,为夫人的随葬印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8
"景巷令印”鱼钮铜印(左),殉人无字印(右)

  这枚“景巷令印”鱼钮铜印出土于前室东侧殉葬人的身上,在景巷令棺木周围,还发现了一套组玉佩,由3块玉璧、2件玉璜、2件玉环和1个鎏金铜环组成,还有一件铁括刀等。前室西边出土有一架漆木马车的铜构件。
  “景巷令”是殉葬人的官职名。“景”与永远的“永”字是古音通假,“景巷令”就是“永巷令”,永巷令通常由宦官担任。这位殉葬人应是是南越国职掌王室家事的宦者。在南越王出行时,他要调备车马,陪侍—旁。

     殉人无字印出自西侧室殉人身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7
珍珠

ZT
    南越王随葬的枕头以珍珠填充枕芯,收集起来的小珍珠重约470克。珍珠因为产量少,得之不易,在※※上长期为帝王、贵族所垄断使用。※※珍珠的主产地在广西北部湾的合浦,古人把靠近合浦和雷州的海域叫“珠池”,西汉初年,这里正是南越国的管辖地。珍珠枕里的珍珠可能也来自广西合浦。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6
珠襦饰物
    
ZT
     在丝缕玉衣的上半身,覆盖着一件短上衣,叫珠襦。所谓珠襦,就是用小珠缀串装饰的短上衣。南越王珠襦下部装饰三条纹带,由金花泡、金素泡、银贝、玻璃贝等组合成菱形图案,缝缀在衬里的丝绢织物上。出土时,珠襦已经朽烂,留下这些小饰件,它们的底部还残留着丝绢的痕迹。
      金花泡的设计和加工十分精细,球面形泡体上的金丝和金珠都是焊接固定的。在20倍的放大镜下,您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花泡的焊接点,这样微细的工艺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它的工艺技术,可能来自于古代的西亚地区,是中西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证之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5
羊头纹杏形金饰片

ZT
       古时候死者入殓时,面部要覆盖一块丝织物或布。墓中出土了八块杏形金薄片,原来是缀在南越王玉衣面罩上的一块丝巾上。丝巾已朽,金片尚存。金片的图案是两个尖角羊头纹,羊头两两相背,这些金片,含有草原文化的因子。类似的金片,在河北满城汉墓中也曾发现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4
墓主的头骨和齿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3
足箱里就装着 2 块玉璧,139 块陶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大树迎风 发表于 2013-1-21 22:40
美轮美奂的玉衣。数千年前的古人竟然可以在这些玉石上钻孔,难以想象。


这陪葬的大量精美玉器,显示了墓主人生前的奢靡。

52
大玉璧

ZT
      主棺室头箱出土的一件大玉璧,直径达33.4厘米,是墓中所出土玉璧中最大的一件,雕刻精致,纹饰古朴庄重,颇有帝王之气。大玉璧是※※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璧中体形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被称为“璧中之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122
主题: 34
帖子: 15440
注册: 2006年1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3-1-20 20:24
欢迎光临!

34
不朽的玉衣,却不能让它的主人不朽


美轮美奂的玉衣。数千年前的古人竟然可以在这些玉石上钻孔,难以想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1
谷纹夔龙纹玉壁

ZT
          所谓“玄璧”,是指一种专用于丧葬的玉璧,由于这种玉璧的制作多采用颜色较深的青色或墨绿色玉料,故称“玄璧”。玄璧璧面的纹饰一般分为两周或三周纹饰带。作两周纹饰带者,外周纹饰为夔龙纹或凤鸟纹,内周纹饰为蒲纹或涡纹;作三周纹饰带者,外周纹饰为夔龙纹,中周纹饰为蒲纹上加刻涡纹,内周纹饰为夔龙纹或凤鸟纹。夔龙为一龙首双身形象,纹饰带之间以绹纹或弦纹间隔。另外,还有少数玄璧璧面全为雕刻的涡纹和蒲纹。
    广州南越王墓共出土玉璧71件,其中玄璧43件,是目前所见出土玄璧最多的汉代诸侯王墓。按考古发掘报告的分类,玄璧可分为三型:
   Ⅰ型:5件。璧面为三周纹饰带,直径大于28厘米。一般外周和内周纹饰带各刻5组和3组双身夔龙纹,中周为涡纹。D190(器物编号,下同)的内周纹饰为3组凤鸟。D49为该墓出土最大的一件,直径33.4厘米,外周和内周纹饰带各刻7组和3组双身夔龙纹。
   Ⅱ型:18件。璧面为两周纹饰带,直径在25-32.9厘米之间。外周纹饰带为3-5组双身夔龙纹或凤鸟纹,内周为蒲纹或涡纹。
   Ⅲ型:20件。璧面纹饰不分区,全为涡纹或蒲纹,直径在9.3-25.7厘米之间。
   这些玄璧全部出自主棺室中,具体摆放位置为:玉衣内外、内棺右侧、棺椁“头箱”中盛珍珠的漆盒上、“足箱”下面及椁盖顶的四角。若按各型玄璧分布来看,Ⅰ型璧置于椁盖上和“头箱”中;Ⅱ型璧大多数置于玉衣内外,其它放置于椁盖上、“头箱”和“足箱”中;Ⅲ型璧除两件(D27、D191)置于内棺右侧外,均放置于玉衣内外。可见,大多数玄璧是放置于内棺中的玉衣内外,与玉衣的用途一样,具有殓尸的意义。
   玉衣内外共铺垫玄璧29件,其中10件铺放在玉衣的胸腹上,14件在玉衣里面,5件垫在底下。玉衣上的10件璧集中在腹部至下肢的范围,作有规律的排列。正中是6件直径25.5-26.9厘米的大玄璧,分成3对,用丝带连系成一个呈“十”字形的组玉璧。另外,还用4件小玄璧分别压在这串玄璧的四角之上。在玉衣里面贴身排列14件玄璧,其中放在头罩处有2件,分别夹在两耳间;另4件纵列于胸腹位置,其余8件,直径约14厘米,纵列两侧,每边各4件。玉衣之下铺垫5件大玄璧,位置自头部至腿间纵向排列。上述铺垫在玉衣里外的三层玄璧,璧的两面多数残留有丝带的痕迹,说明在入葬时这些璧可能是分组用丝带联系起来的。
    南越王墓出土的玄璧,摆放位置和组合关系都非常明确,清楚地反映了汉代连结玄璧作葬玉殓尸随葬的制度。这种连璧制度在汉代十分流行,从稍晚于南越王墓的满城汉墓和巨野红土山汉墓中亦可见到。
     地府即原始先民观念中的幽冥世界(幽都)。《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有学者认为此“西北无日之国”应是冥界幽都。《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山有玄鸟、玄蛇、玄豺、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汉代时,以地下为阴界的观念已广为流行,死人归阴,生人归阳。民间丧葬中盛行随葬告地下官吏的冥间文书,如湖北江陵凤凰山M168出土的简文曰:“(文帝)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市阳五夫遂少言与大良奴等……敢告主。”综上所述,古人想像的幽冥世界有两个特点:1、暗淡无光,万物皆为玄色(黑色);2、有龙衔烛照明,引导灵魂进入阴间。而玄璧的特征也正与幽冥世界的特点相符合。玄璧的图案主要为一龙双身造型,亦可理解为烛龙形象;玄璧的质料均选用青色和墨绿色,象征着黑暗的阴间地府。
    需要提及的是,玄璧应是专为皇室和王族制作秘器的少府属官东园匠生产的,很多诸侯王墓出土玉衣片的背面,还遗留有玄璧特有的双周纹饰带痕迹,说明是用玄璧改制的。满城一号和二号汉墓墓主手中的玉握,也是用玄璧改制的。这些现象表明,玄璧与其它葬玉一样,都是在同一功能制玉作坊中制作的,由于玉器原料的稀缺,它的废弃品被用来制作形体更小的玉握和玉衣 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0
头箱内玉壁

ZT
        礼器是礼制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在其它礼仪活动中也要使用。按照《周礼》的说法,玉礼器有六种:“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另外,在礼仪活动中,主要参加人手中还要执玉。《周礼》把六种不同身份的人所执的玉礼器称为六瑞:“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从《周礼》记载可以看出,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为“六器”,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为“六瑞”。
    《周礼·大宗伯》中还记载了各种玉礼器的名称及用途:“……圭璧以祀日、月、星、辰……”
     在玉礼器的使用中,有三种制度最重要,第一种是以璧等所谓六器礼天地四方,第二种是搢圭之制。第三种是燔燎玉器。
     六器礼天地四方,最早见于《周礼》的记载,而璧、琮、圭、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几千过去了,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看来,玉璧已成为固定的天命神物了。
     根据考古发现的实物看,在商、周时期,六器就可能已经成为礼天地四方的玉器。从汉代以后的文献记载中又可以看出,汉以后的众多封建王朝,都把六器所组成的玉体系,作为国家重要的祭祀活动中祭祀天地四方的玉礼器。
    在汉代所有的随葬玉器中,玉璧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它的用量最多,含义也最复杂,在礼仪上的意义甚至远超玉衣。玉衣最注目的方面在于所谓的防腐不朽。而玉璧在古代礼仪之中的悠久※※和深刻的宗教内涵都是玉衣所难以企及的。
    在所有的王墓之中,即使没有玉衣,但玉璧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神物。从表象看,玉璧在汉墓中的作用一是作丧葬之用,二是作装饰器用。
      这两种用途同时并存,普通墓葬多是如此,作为诸侯王墓就更明确了。
      最典型的广州象岗南越王墓,该墓出土玉器总数约200件(套),玉璧就达70多件,约占总数的30%多。其中围绕主棺的数量达47件之巨。具体的放置方法:在棺顶安放玉璧4件;在主棺之内,南越王本人身着丝缕玉衣,在玉衣之下铺垫玉璧5件;在玉衣之上铺盖玉璧10件;在玉衣里面贴着身体放置玉璧14件;还在玉衣头罩处连缀玉璧1件;在玉衣的鞋子下面还放置玉璧1件;在主棺之内左侧的前、中、后三个位置上又各安放玉璧1件;主棺前面的头厢内放置玉璧7件;后面的足厢内放置玉璧2件。上面所说的都是被认为作丧葬用的玉璧。
      汉墓为何对玉璧情有独钟呢?其政治文化背景又如何呢?
     玉璧的殓尸作用是从通天功能延伸而来,而且这一习俗从玉璧诞生时起就一直存在了。在良渚文化墓葬中玉璧最突出的用途首先表现在殓尸。在汉诸侯王墓中,在主棺之内、尸身上下放置玉璧少则数件,多则数十件。这种作法和良渚文化的做法竟是惊人的一致。要知道,良渚和汉代在时空的跨度高达3000年,在政治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上早已大相径庭,是什么因素使其在丧葬礼用璧惊人的相似呢?在六器与六瑞的理论已经起衰微的汉代,为什么对玉璧仍如此倚重呢?汉代是独尊儒术的时代,故而,今天我们还得从儒家的理论中去寻览答案。
      翻阅《周礼·春宫宗伯·典瑞》曰:“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殓尸。”这是《周礼》中的一则重要葬玉理论。郑玄注曰:“……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疏璧琮者,通于天地。”贾公彦疏云:“玄谓以殓尸者,于大殓焉加之也者。以其六玉,所与王为饰,明在衣裳之外,故知在大殓后也……璧礼天,琮礼地。今此璧在背在下,琮在腹在上。不类者,以背为阳,腹为阴,随尸腹背而置之,故上琮下璧也。云疏璧琮者,通于天地者。天地为阴阳之主,人之腹背象之,故云疏之通天地也。”
     总结郑、贾注疏,理论上弄清三点:一是古代用璧殓尸,是在大殓后,即着装后置玉璧;二是璧放置在背下、琮放置在腹上,是取阴阳法则;三是这疏璧琮之疏乃疏通天地之意也,这条“通天地论”是置玉璧的主要“求生思想”,以达到永恒存在的具体反映。
     由此,弄清一个结论:殓尸之殓在古时并非单纯收殓装裹之意,它还是导引通天的仪式,是飞升成仙的手段,难怪许多汉墓的棺顶都要放置玉璧,以达到永续飞天成仙之意。
    最后,我们终于得出一个结论:玉璧这样一个集“神权、王权、天命”于一体的通天之物,通过搭载圣洁吉祥神鸟的凤,升天后其灵魂在象征财富“谷纹”的永恒陪伴下,受祥云托衬弥漫,永生宇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9
谷纹夔龙纹玉壁

这是三分区的,可以与上帖的两分区玉壁对比。

ZT
        汉丧葬分区纹饰璧的神话内涵

  分区纹饰璧用于丧葬殓尸的习俗战国即已出现,此类璧为什么在汉代、尤其西汉广为流行呢?
 
1.※※有狂热的神仙信仰与崇拜思想,对逝者灵魂升仙永生之说深信不疑。
    西汉早、中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繁荣富足,人们没有了对生存危机的忧虑,而是充满激情与活力地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现实生活的安逸与快乐,并强烈渴望在舒适与快乐中让生命得以无限延长与永生。但世俗生命的终结毕竟是人类无法抗拒和回避的自然规律。对此※※并未消极、宿命地等待死亡的到来,而是以各种方式与手段去寻找生命的“再生”与“永生”之途,先秦已有的神仙不死思想迎合了※※渴望永生的心理,因而各种升仙术便风靡一时。史载汉武帝敬鬼神之祀,屡派方士到海外寻访仙人与不死之药;淮南王刘安笃信仙学,终日沉迷于求仙活动。《汉书·郊祀志》:“汉兴,新坦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黄冶、祭祀、事鬼、使物,人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震动海内。元鼎、元封之际,燕、齐之间方士……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借助某种“载体”、通过某种“方式”的导引完成羽化升仙过程进入“仙境”,则是※※所强烈关注并渴望实现的。尽管一些方士将成仙者的羽化升仙过程描述得言之凿凿、绘声绘色,但一个健康的人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升仙界毕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无法接受也不愿意接受的事实,使他们只有将羽化升仙的“起始点”选择在生命“终结点”上,才能自圆其说地“合理”完成升仙过程。这样,世俗生命的终结与升仙再生无比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消除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与痛苦,解除了生命消逝对人精神上的压迫。

2.远古以来就承负礼天、通天职能的玉璧,到了神仙说炽盛的汉代,为众生铺筑了一条羽化升仙、走向生命彼岸的便捷通途,成为※※精神家园里解除死亡忧虑与恐惧的圣物。
   玉璧自新石器时代诞生始,就承负祭天、礼天的职能,先秦周礼“六器”之制,更是将其列为六器之首,《周礼·春官·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以象天。”以璧殓尸是周礼中的一条重要理论,《周礼·春官·宗伯·典瑞》:“驵圭璋璧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殓尸。”郑注:“……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疏璧琮者,通于天地。”“疏壁琮”之“疏”就是疏通天地之意。
    汉代,玉璧广泛使用于丧葬殓尸中。※※希望羽化升仙,那么如何能让逝者在入葬时借助某种“载体”、通过某种仪式进入生命彼岸的另一世界呢?他们自然会想到具有传统“通天”职能的玉璧。由此看来,※※以璧殓尸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尸体不腐,导引逝者灵魂升天才是其主要目的。
    汉代丧葬用璧究竟怎样导引死者灵魂升天成仙呢?四川巫山汉墓木棺上钉有鎏金铜璧,璧孔上部铭“天门”两字。可见璧孔即是※※认为的天门,为墓主灵魂出入的通道。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墓主也是由双龙引驮入璧孔而又出,从画面清楚地看到,璧孔两侧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据此,一股研究者认为,玉璧能够导引逝者灵魂升天,璧孔应是灵魂进入仙界的通道。灵魂从璧孔通过,就标志着升仙过程已经完成关键性的一步。

3.龙、凤本为传说中能自由出入天地间,承载凡人升天成仙的神物,汉丧葬用璧上饰夔龙、凤鸟纹显然也有导引逝者灵魂升仙的神学内涵。不过,龙、凤导引灵魂进入仙界较玉璧静态抽象的通天功能而言,更具有直观、主动、快捷的特点,这与※※狂热渴求早入仙界的急迫心态是极为合拍的。
   先秦时期,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上天入地、承载凡人升天成仙或神人出游的动物。《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载有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大戴礼记·五帝德》说颛项“乘龙而至四海”;《山海经·大荒西经》记夏后启在大乐之野“乘两龙”。从已发现的汉代帛画、画像石材料中,随处都能找到龙通天地、化阴阳的例证,汉代大量的文学作品中也屡见龙频繁活动于人、神间。因而,龙纹出现于丧葬用璧构图中并成为主体纹饰,是※※渴望逝者灵魂到达仙境以求永生的形象映证。
      凤鸟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认为鸟是阳物,大量的汉代神画中,太阳内均绘有三足乌,两者是合体同构的。基于太阳能孕育生命化生万物而成为生命之源,天界神鸟也应能够成为生命创造者。凤鸟既然具有上述创造生命、化生万物的神异本领,当然是※※所顶礼膜拜的,这样在人的世俗生命终结之际,灵魂就可以在凤鸟承载下飞升天国,进入另一个生命永生的神秘世界。汉墓丧葬凤纹璧的神话内涵与龙纹璧相类,其作用主要是作为“载体”导引逝者灵魂升天。
     分区纹饰构图展示两个不同的世界,蒲纹、谷纹、涡纹构成的纹饰带代表现实世界。(传统意义上的蒲纹、谷纹、涡纹分别是植物、粮食与水的象征,是人间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大地万物的构成要素);夔龙、凤鸟纹饰带象征天上仙境,龙凤均是天上神物,喻指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神秘天界。天上人间本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世俗生命的有限与终结同※※渴望实现的生命无限延长与永生本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但因龙、凤璧具有了沟通天地神人、化生阴阳万物的神话属性,使天地、人神间存在的障碍得以克服。这样分区纹饰玉璧在墓葬中大量存在,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8
谷纹夔龙纹玉壁

ZT
       ※※古代制作、使用玉璧※※悠久,先秦人认为玉璧是通天、祭天、礼天神器,将之列为“六器”“六瑞”之首。也有学者说璧像肉饼,是供神或先祖享用的,汉代丧葬用玉之风甚盛,一些大中型墓葬中,玉璧几乎是必备的随葬品。
    分区纹饰璧是汉代丧葬用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它主要流行于西汉时期。此类璧的纹饰内涵,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汉代社会的神仙信仰与崇拜心理,体现出人们以玉璧导引灵魂升天、企盼生命无限延长与再生的强烈宗教情感。深入考察此类璧,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汉代社会丧葬习俗。

    汉代丧葬分区纹饰璧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汉代丧葬分区纹饰璧最常见的一类是两区夔龙纹玉璧,此类璧两面纹饰相同,每面纹饰分为两区,内区多饰浅浮雕谷纹、蒲纹、涡纹,外区置几组双身合首夔龙纹,中间以绳索纹隔开。广州象冈南越王墓、河北满城汉墓、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扬州高邮神居山汉墓、山东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河北定县八角廊中山怀王墓、湖南长沙五一路汉墓、湖北荆州高台汉墓及河南洛阳汉墓均有此类璧出土。上述玉璧构图基本一致,只是细微处有些差别,如夔龙纹图案中,有的龙首五官刻划精致,阴刻线舒卷流畅、纤细柔美,有的则五官模糊而只求神似,还有的龙首中部眉间及额上部饰有塔状物或半圆形、椭圆形网格纹。夔龙体均作缠绕式,而有的龙体中部腿爪作一变形凤鸟纹或“S”纹。扬州双桥汉墓出土的同类器构图较特殊,夔龙双身向外作“s”形上卷,与凤鸟尾部紧紧交合在一起。两组夔龙间饰昂首对卧两凤鸟,整个外区纹带由三组夔龙纹与三对凤鸟纹缠绕构成,龙凤身躯中间均饰以短细斜线纹,构图繁缛华美、生动流畅。此类璧两纹饰区边阑也不尽一致,有的是弦纹窄缘,有的为一周凸棱缘,还有的外缘为弦纹边阑,内缘为绳索边阑。
     第二类丧葬璧可称为两区凤鸟纹玉璧。此类璧两面纹饰相同,每面纹饰分为两区,内区多为蒲纹、涡纹,外区由几组凤鸟纹组成,间隔以绳索纹,广州南越王墓、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定县八角廊中山怀王墓、安徽巢湖放王岗汉墓、山东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均有出土。济北王墓出土的凤纹璧,内区为蒲纹,外区为三组凤鸟,凤鸟圆眼、细颈、尖喙,屈体卷尾,作回首飞翔状,构图简洁精致,阴刻线圆润流畅,为同类器中的精品。
  还有一类构图较为复杂的玉璧,风格类似于第一类丧葬璧,唯纹饰分作三区,体形硕大,一般直径大于28厘米。此类璧内外两区刻琢单首双身夔龙纹,内区多为3组,外区多为5组。中区饰涡纹,以两组绳索纹将三区纹饰界隔。也有内区置3组凤纹、外区置5组夔龙纹者。南越王墓出土最大的一件三区纹饰璧,直径达33.4厘米,外区与内区分别刻7组和3组双身合首夔龙纹,内区夔龙环带纹与外区有差别,两组夔龙纹间衬以交合的一对“s”形纹。两区夔龙纹的首、身纹间隙,多加饰细若游丝的短阴刻线,构图华贵繁缛又精细入微,是同类器中的经典之作。。
  上述三类玉璧,除极少量制作精细的传世器外,绝大多数是为丧葬之礼临时赶制的。因用料不精,时间要求紧,此类璧往往制作、琢磨不细或未来得及打磨。前文例举的仅是同类器中的精品,多数丧葬壁则属粗糙、不规整之作。扬州广陵王家族、近臣墓出土的此类璧,不少仅按放出的样线刻出轮廓,琢痕未经打磨、抛光,棱角清晰可辨。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出土的几件璧,有的按样线雕刻后未作任何处理,雕刻工具留下的擦痕尚清晰保存,有的因加工不细,璧身圆度不规整,边缘薄厚不均匀。由于雕琢成型后未经精细打磨抛光,多数表面光洁度较差。由此可知汉代制此类器在尺寸规格、雕琢、打磨及抛光程度方面,似乎未有严格要求,而注重的仅是用料选色、纹饰构图方面的规范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7
椁上玉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