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通过一篇SONY论文分析SONY传感器DXO暗部信噪比很高的原因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8472 回帖:69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18 13:42
我在这里引用一下山海天兄的图,说明一下宽容度和暗部细节的重要性:
这张片子是飞思IQ180拍的原片,如果是用反转片或者5DIII这样暗部噪点很多的数码相机拍摄,毫无疑义是一张废片了:
这是后期处理拉回来三档曝光的结果:
传感器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既满足中灰和亮部层次,又能保留暗部色彩纹理细节的效果,虽然现在做得还很不够.在这点上,类似D800的传感器已经在追赶后背的脚步,我相信未来佳能亦会跟上.如果暗部细节和宽容度不好,不能最大限度反映被摄体的真实情况,像素再高,感光度再高,又有什么意义?

你还是不明白么?动态和色阶,在14bit下是一个互换的关系。因为14bit根本不够用。

你下面提亮的图,还是费图啊。那个很有吸引力的手上,只有极少是色阶层次。这已经不是躁点的问题了。这时候如果能多些躁点,换来更多的色阶层次。我宁可多谢躁点。彩噪用PS可以简单转化为亮噪。人眼对灰白噪声的宽容度是很高的。但对色阶不足却是非常敏感的。

这个图,如果是16bit来拍摄。如果动态范围一样,我相信会好很多。如果动态范围小一些。那么可以牺牲窗户的一些细节,来突出手背的色阶层次,让这个手生动起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
主题: 2
帖子: 2893
注册: 2004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8 13:33
呵呵,很简单,请问你,或者你周围的任何一个摄影大师的同道里,有没有知道怎么对图像计算傅立叶展开的?找到一个能把概念讲清楚的就行,欢迎他来参与我这个帖子
在弄清楚上面那个问题跟研制相机有什么关系之前,奉劝你不要再来我这些帖子了,我们说的不是一种语言
在学会拍照之前,在弄清摄影的目的是什么,不经常闹关于摄影常识笑话之前,请你也别开这样的帖子,故弄玄虚,为佳能的短处辩护,误导影友。 本帖最后由 莞蓝星 于 2013-2-18 13:4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18 04:16
这你就不懂了,也是我劝你多拍照的原因。
另外我想问问你用的是什么显示器?要看高质量的图片,显示器很重要的。

我对佳能动态范围不够也很烦,因为我也有佳能机器。
但我更烦的是,佳能的中亮部分某些颜色的色阶不够,毕竟14bit对应的是线性动态。而到了中亮部分,由于斜率小很多,对bit数要求很高。
当然,我也有索尼机器。那个更心烦,这时候的色阶更加不足。

没办法,一共就14bit。动态越高,意味着每个EV对应的bit就更少。原来一个漫反射的人脸上,亮度层次可能是150-230下正好做到原来的RAW数据能保证所有色阶没断层。加大了RAW的动态后,则可能带来个别数值下的色阶断层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
主题: 2
帖子: 2893
注册: 2004年8月
我在这里引用一下山海天兄的图,说明一下宽容度和暗部细节的重要性:
这张片子是飞思IQ180拍的原片,如果是用反转片或者5DIII这样暗部噪点很多的数码相机拍摄,毫无疑义是一张废片了:

这是后期处理拉回来三档曝光的结果:

传感器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既满足中灰和亮部层次,又能保留暗部色彩纹理细节的效果,虽然现在做得还很不够.在这点上,类似D800的传感器已经在追赶后背的脚步,我相信未来佳能亦会跟上.如果暗部细节和宽容度不好,不能最大限度反映被摄体的真实情况,像素再高,感光度再高,又有什么意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18 13:13
你太抬举自己了吧,连基本拍照都不懂,不知道相机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扯什么暗部细节不重要,ISO400以下不重要,增加宽容度靠HDR,贴一些垃圾HDR图当宝贝,还研制相机,难道不怕别人笑话?


呵呵,很简单,请问你,或者你周围的任何一个摄影大师的同道里,有没有知道怎么对图像计算傅立叶展开的?找到一个能把概念讲清楚的就行,欢迎他来参与我这个帖子

在弄清楚上面那个问题跟研制相机有什么关系之前,奉劝你不要再来我这些帖子了,我们说的不是一种语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3-2-18 13:21
总的来说,即使原物体完全相同,5D3这个差距也很微小了,更何况我也认同楼下fasciae网友的观点,这种线头的形状不可能在多个测试之间保持那么一致。

我并不是说物体本身一定发生了变化。虽然有变化也是很正常的。
显然,5D3、6D和D600的机位就是有差异的。而且,自己去DP看对焦标靶,显然D3X的焦平面和最近几台机器并不完全一样。毛线本身是立体的,这个焦平面的差异,足以让这种像素级别的毛线表现不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色授魂与 发表于 2013-2-18 13:07
一两个像素的线头差异是楼主说的,我觉得这并不重要,它们明显的差异是在整体的清晰度上,这个是一看图就一目了然的。
这种细小的地方,往往最能体现一部机器的细节还原能力。

但我认为的是,这两个场景下,也许投影到CMOS上的成像,本来就不同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色授魂与 发表于 2013-2-18 12:58
并没有那么简单,它不清晰不是因为不够锐,而是因为有很多像素点和背景融在一起了,这是再锐化也锐不出来的。而且锐化也会增加噪点的影响。
不错,5D3的暗部画质作一下降噪的确能改善这种差异,但如果把D3X的也做一下同样处理呢,差异又会拉大的。


我不这么认为,我把那个区域放大到200%,你注意看黄圈里,5D3的S形的反差还是比较明显的。也就是S形上部有一个位置断了,但是右边的D3X在那个位置也有一点断。而且5D3这个200%的小图边缘有点糊,再加点锐化应该会更清楚一些。

总的来说,即使原物体完全相同,5D3这个差距也很微小了,更何况我也认同楼下fasciae网友的观点,这种线头的形状不可能在多个测试之间保持那么一致。

至于D3X再降噪,这个我已经试过了,细节还原上效果不明显,暗部的确还能再变得光滑一点,但是确实没有再多的细节了,稍微加一点降噪马上细节就反而损失了。这跟5D3完全不同,5D3用简单预设降噪(只要不是特别过)都可以轻易看出更多细节显示出来。

这说明5D3的暗部表现差,很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噪点影响了反差,导致细节的反差低,看起来不明显,但是很多人眼不能识别的细节,其实还是有些反差的,降噪之后就出现在人眼范围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沧海0411 发表于 2013-2-18 04:18
从这个图表看,佳能的风格还是很明显的,而且一如既往的继续着他的风格。

至于如何总结佳能的设计规律,我眼下是猜不到的,如果非要猜一下,我是这样考虑的:
索尼传感器的量化输出,存在一个很好的线性段,这一区间拉的很长,光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在AD之前可能进行了一个非线性变换(类似对数变换),索尼把大信号区域分配了较少的AD量化区间,这样会带来AD量化噪声的增加,但因为是大信号,所以本身原始信噪比还可以保证,混入了较多量化噪声之后,信噪比尚不影响性能;更多的AD量化区间分配给了小信号区域,这部分量化噪声叠加的很少,从而更有能力去分辨暗部的细节,当然信号再弱下去,神仙也帮不了他了。
佳能呢,一直以来设计宽容度都比较小,非线性变换的设计上,对小信号的牺牲相对较大从图表看,iso100下,在10%~100%区间,与D600差别不大(绝对数据略低,那是因为佳能传感器的基础噪声水平略高一点点,不明显),但是小于10%的区域,5D3的跌落就非常明显,小信号区间占据AD量化空间较少,本来小信号信噪比就存在很大劣势,加上量化噪声又相对较大,导致小信号性能急剧下挫,结果就是:AD大量的量化数据供给了超大信号区域,显然这是浪费的。所以很多人觉得佳能在iso100下不适合拍风光 ...

1、我不认为CMOS能做像素级别对数放大器。而且还是在几伏的工作电压下。
2、之前你说模拟放大并不会改变动态范围。并举出仪表的例子。但我认为AD的输入范围,在低ISO时候,已经是充分利用了。前级放大器增益加大,由于受限AD的输入范围上限不能相应扩大。所以实际上这时候sensor经过模拟放大器之后的输出的动态就算没有改变,但AD能输出的动态上限,下限虽然扩展了,但由于噪声抬升,扩展还是不如上限,也已经变小了。
3、第一级放大器是像素里面的。不知道这个放大器和光电结的工作状态,是否会随着ISO改变而改变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
主题: 2
帖子: 2893
注册: 2004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8 04:23
这也是为什么我劝你去另开一个帖子的原因了,我这帖子里就是分析数据和资料的,我这大量的论文和资料,全都是几十上百页的文章,除了文字,全是公式和图表,顶天了有张固定的标板照片,连一个实际场景都没有

很遗憾,你不得不使用由一大堆像我这样的人研制出来的照相机,真是太委屈你了
你太抬举自己了吧,连基本拍照都不懂,不知道相机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扯什么暗部细节不重要,ISO400以下不重要,增加宽容度靠HDR,贴一些垃圾HDR图当宝贝,还研制相机,难道不怕别人笑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59
主题: 1
帖子: 58
注册: 2005年12月
一两个像素的线头差异是楼主说的,我觉得这并不重要,它们明显的差异是在整体的清晰度上,这个是一看图就一目了然的。
这种细小的地方,往往最能体现一部机器的细节还原能力。

fasciae 发表于 2013-2-18 12:49
是我写了“准焦范围”。这个在DP的扑克牌上体现最明显,在扑克牌上连尼康机器都不能横向对比
你的说法楼主不能还原5D3照片上的一个像素宽度的线头。我认为这个线头无法证明在两个机器的照片上,应该是一样的(哪怕都是索尼的芯片的机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59
主题: 1
帖子: 58
注册: 2005年12月
并没有那么简单,它不清晰不是因为不够锐,而是因为有很多像素点和背景融在一起了,这是再锐化也锐不出来的。而且锐化也会增加噪点的影响。
不错,5D3的暗部画质作一下降噪的确能改善这种差异,但如果把D3X的也做一下同样处理呢,差异又会拉大的。

spot 发表于 2013-2-18 12:36
呵呵,如果你凑近了能看出5D3也有S形,那么很简单,再加锐化一定能把那个S形变得更清楚。

我的PS技术很差(呵呵,这句话删掉吧省得又有人乱扣帽子),什么图层啥的我都不会,我不认为那张图就是PS里能达到的最佳效果,我只是想定性的说明一下,5D3的暗部画质作一下降噪能明显改善,缩小跟SONY传感器的差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色授魂与 发表于 2013-2-18 12:35
您可能没仔细看我们讨论的对比图吧,谁说了要像素级别的完全一致?那根线头的位置是否改变不是重点,它所呈现出来的清晰度有很大差异。
另外,“准焦范围”的确是您在对我的回复里提出来的。

是我写了“准焦范围”。这个在DP的扑克牌上体现最明显,在扑克牌上连尼康机器都不能横向对比
你的说法楼主不能还原5D3照片上的一个像素宽度的线头。我认为这个线头无法证明在两个机器的照片上,应该是一样的(哪怕都是索尼的芯片的机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色授魂与 发表于 2013-2-18 12:27
就你的这张图而言,个人感觉并非只是少了2个像素那么简单,右边的S形清晰可见,左边的要凑近了仔细分辨才能隐约看出个S形来,如果显示器差点的,可能凑近了也看不出来。
我不太关心他们内部各自是如何处理的,只要结果存在差异,而且通过后期处理(用最牛的RAW解码软件、最牛的降噪软件和手段)都无法完全消除这种差异,那就应该承认差距的存在。


呵呵,如果你凑近了能看出5D3也有S形,那么很简单,再加锐化一定能把那个S形变得更清楚。

我的PS技术很差(呵呵,这句话删掉吧省得又有人乱扣帽子),什么图层啥的我都不会,我不认为那张图就是PS里能达到的最佳效果,我只是想定性的说明一下,5D3的暗部画质作一下降噪能明显改善,缩小跟SONY传感器的差距。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2-18 12:4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59
主题: 1
帖子: 58
注册: 2005年12月
您可能没仔细看我们讨论的对比图吧,谁说了要像素级别的完全一致?那根线头的位置是否改变不是重点,它所呈现出来的清晰度有很大差异。
另外,“准焦范围”的确是您在对我的回复里提出来的。

fasciae 发表于 2013-2-18 12:18
第一,我没扯镜头、没扯准焦范围。第二,是你自己假设像素级别的细节完全一样的,我只是尝试告诉你这个假设在这个地方不合理。

另外你自己去看一下ISO100下较亮部分是否完全一致,这么难?如果图上能找出很多不一致的细节,你又凭什么认为这个线头就一定是一致的?
比如这个羽毛和后面图画的关系。显然,相机位置、物体变更都有可能带来变化的
你再考虑一下,DP公布这4台相机测试结果的顺序:D3X, 5D3,D600,6D。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59
主题: 1
帖子: 58
注册: 2005年12月
就你的这张图而言,个人感觉并非只是少了2个像素那么简单,右边的S形清晰可见,左边的要凑近了仔细分辨才能隐约看出个S形来,如果显示器差点的,可能凑近了也看不出来。
我不太关心他们内部各自是如何处理的,只要结果存在差异,而且通过后期处理(用最牛的RAW解码软件、最牛的降噪软件和手段)都无法完全消除这种差异,那就应该承认差距的存在。

spot 发表于 2013-2-18 11:51
我之所以很少在我的帖子里进行照片对比,就是因为这种对比很难有明确的结论。即使著名测试网站,相对严谨的拍摄过程,其测试照片也很难给以定量化的分析。

比如前面提出来右上白线桶边缘那个S形线头,5D3的确少了末端2个像素,但这实在难以定量分析。毕竟D3X和5D3的测试时间相差较多,这种毛茸茸的物体,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纹丝不动?如何准确衡量与原始场景的差距?

我认为,我前面的对比目的只是定性的说明一个问题,佳能看上去暗部比索尼差很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索尼内置了数字降噪,佳能没有,因此外部降噪可以明显改善佳能的暗部表现,缩小这个差距。

至于靠这个对比得出定量化的结论,我认为远远做不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18 12:10
2000万像素的信噪比和1个像素的信噪比能是同样一个东西吗?你能证明你每次缩图丢掉了多少信号?消除了多少噪声?你能计算出哪个丢得更多?你能证明不存在一种算法,可以不对称地处理图像,使缩图后信号丢失得比噪声少?你能证明你的或DXO的缩图算法是最完美的,最高效率的算法?


呵呵,这里没有涉及任何具体的缩图算法,DXO的假设是完全理论上的进行最简单的像素平均缩图。这是一个合理的理论模型,毕竟高像素数缩图比例大,缩图过程中信噪比改善更多,这完全符合实际经验。

这里也不涉及缩图损失细节问题,与细节有关的是分辨率、动态范围、影调层次、色彩深度等其它指标。

现在就是在讨论信噪比,也就是画面的平滑程度,这个毫无疑问是会随着缩图比例增大而不断改善的。即使缩图到一个像素,信噪比会达到无限大(完全没有噪声)。

至于这个方法是否实用,我认为是实用的,你可以给出任何一种输出方式,比如1080p全屏显示是200万,4K全屏显示是800万,300dpi打印A4是800万,等等,每个输出方式都有一个固定的输出像素数。

在这个输出像素数下,只要原图更大,能容纳的细节差距并不大。

我认为DXO用统一输出像素数衡量不同相机的信噪比,是基本公平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色授魂与 发表于 2013-2-18 11:43
就这两张对比图而言,场景并没有变化,呲出来的那些白色线头在两幅图中都实际存在,只是5D3的和噪点混在一起不太容易分辨了,而且SPOT通过降噪处理后可以看得更明显一些。但,和D3X相比还是有差距。

我们就图论图好了,如果非要扯上镜头、准焦范围什么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有的评测网站都应该关门了。

第一,我没扯镜头、没扯准焦范围。第二,是你自己假设像素级别的细节完全一样的,我只是尝试告诉你这个假设在这个地方不合理。

另外你自己去看一下ISO100下较亮部分是否完全一致,这么难?如果图上能找出很多不一致的细节,你又凭什么认为这个线头就一定是一致的?
比如这个羽毛和后面图画的关系。显然,相机位置、物体变更都有可能带来变化的
你再考虑一下,DP公布这4台相机测试结果的顺序:D3X, 5D3,D600,6D。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greatmatch 发表于 2013-2-18 12:00
不明觉历。

意思是佳能的传感器好于SONY,只是SONY做了内部降噪,而佳能的外部降噪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不过我觉得SONY NEX 5C拍出来的照片,在色彩上好于佳能500D,这个是有传感器的缘故?还是SONY做了内部PS?


不知道我那句话给你带来这个印象?我认为我从来没表述过佳能传感器低感暗部好于SONY。

这个帖子是在我分析整理一个更合理实用的动态范围评测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相关技术资料,对索尼内置暗部数字降噪处理的一个专门分析。

为了防止有人再误解,我再明确强调一次:我认为,低感暗部是佳能的弱项。

但是,需要一个更准确的评价方式,DXO的动态范围指标给索尼传感器打出的13、14档动态范围,比佳能高2档以上,这没有实用性,而且受到了索尼传感器内置暗部数字降噪的干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741
主题: 37
帖子: 8768
注册: 2003年11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8 11:39
这个是在比较信噪比,从理论上可以证明是正确的,在实际上也是跟经验相符的,很明显缩图比例越大,图像越平滑,噪声的影响也会减小。

从输出的角度,无论是显示器全屏幕观看、打印、印刷...,任何输出需要的都是一个固定大小的像素数,这种按统一缩图到一个固定大小进行比较的方法,也是合理的。


2000万像素的信噪比和1个像素的信噪比能是同样一个东西吗?你能证明你每次缩图丢掉了多少信号?消除了多少噪声?你能计算出哪个丢得更多?你能证明不存在一种算法,可以不对称地处理图像,使缩图后信号丢失得比噪声少?你能证明你的或DXO的缩图算法是最完美的,最高效率的算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uisschumacher 发表于 2013-2-18 09:42
理论上是可以做的,用更少的数据位去量化更大数据宽度的值,在声音编码中就有u-law, a-law来做非线性编码。
一般的sensor上的A/D不会这样去做,可能是因为成本,而且还有QE不能低。 但在多重曝光的HDR 里面,就可以先把两个12-bit数据合成16-bit,然后用类似前面沧海兄说的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区别处理暗部,中灰和亮部,然后再次压缩到12-bit。 这样,这个新产生的12-bit就有更大的数据宽度。

sensor A/D一般也不会做的位数太高,没有太大意义,普通相机做到14-bit单次曝光的数据基本已经够了。但我也非常赞同前面莞蓝星兄的一个观点,  最重要的还是单次曝光。

因为单次曝光的信噪比决定了这么多bits是否有用。从实际效果来看,目前的Canon就是没有把单次曝光的14-bit用足,最低的两个bits可能很多是噪声。  而SONY相对要好一些,14-bit用的较为完整。

1、在双14bitAD之前,显然16bitAD的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只能说现在这些单反的画质,依然和后背无法媲美。虽然可能在LCD屏幕上看起来还好,毕竟专业级别实际能区分显示的灰度只有8bit而已。
2、个人认为佳能的14bit是用全的了。只是AD的输入动态范围就比索尼的设定要小。
3、从我实际用索尼和佳能的经验来看,AD的输入,并不是完全工作在线性范围内的。特别是暗部。考虑到图片的有效画面并没有必要包含极暗极亮部分,AD线性工作范围比光电电路输出要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42
主题: 116
帖子: 3813
注册: 2012年2月
不明觉历。

意思是佳能的传感器好于SONY,只是SONY做了内部降噪,而佳能的外部降噪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不过我觉得SONY NEX 5C拍出来的照片,在色彩上好于佳能500D,这个是有传感器的缘故?还是SONY做了内部PS?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色授魂与 发表于 2013-2-18 11:43
就这两张对比图而言,场景并没有变化,呲出来的那些白色线头在两幅图中都实际存在,只是5D3的和噪点混在一起不太容易分辨了,而且SPOT通过降噪处理后可以看得更明显一些。但,和D3X相比还是有差距。

我们就图论图好了,如果非要扯上镜头、准焦范围什么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有的评测网站都应该关门了。


我之所以很少在我的帖子里进行照片对比,就是因为这种对比很难有明确的结论。即使著名测试网站,相对严谨的拍摄过程,其测试照片也很难给以定量化的分析。

比如前面提出来右上白线桶边缘那个S形线头,5D3的确少了末端2个像素,但这实在难以定量分析。毕竟D3X和5D3的测试时间相差较多,这种毛茸茸的物体,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纹丝不动?如何准确衡量与原始场景的差距?

我认为,我前面的对比目的只是定性的说明一个问题,佳能看上去暗部比索尼差很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索尼内置了数字降噪,佳能没有,因此外部降噪可以明显改善佳能的暗部表现,缩小这个差距。

至于靠这个对比得出定量化的结论,我认为远远做不到。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2-18 11:5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59
主题: 1
帖子: 58
注册: 2005年12月
就这两张对比图而言,场景并没有变化,呲出来的那些白色线头在两幅图中都实际存在,只是5D3的和噪点混在一起不太容易分辨了,而且SPOT通过降噪处理后可以看得更明显一些。但,和D3X相比还是有差距。

我们就图论图好了,如果非要扯上镜头、准焦范围什么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有的评测网站都应该关门了。

fasciae 发表于 2013-2-18 11:15
场景是会变化的啊。看起来是一样的摆设,但这些图,早已证明不同机器拍摄时候,物体有轻微改变的。

相对安全的做法是,你直接对比ISO100时候这个细节是否改变了,是否都在准焦范围内。然后再横向对比机器。但这个也只是相对安全。因为任何实际操作都可能有误,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了错误完全重做一遍所有参数的实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18 11:23
缩图就意味着丢弃,丢掉一大半有用的信息后再比较,这叫科学?结论也科学?准确?客观?


这个是在比较信噪比,从理论上可以证明是正确的,在实际上也是跟经验相符的,很明显缩图比例越大,图像越平滑,噪声的影响也会减小。

从输出的角度,无论是显示器全屏幕观看、打印、印刷...,任何输出需要的都是一个固定大小的像素数,这种按统一缩图到一个固定大小进行比较的方法,也是合理的。

我并没有说信噪比就代表全部性能,分辨率当然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这一点5D2当然比D700有优势。分辨率和信噪比这在设计上肯定是要有平衡的,不过,由于5D2本身半导体技术水平的差距,即使做成1200万,信噪比也还是比不上D700。

由于D700是先发布的,我认为佳能选择在技术允许的限度内,增加像素总数和视频功能,跟D700展开错位竞争,这是很聪明的市场策略,在传感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保持了市场竞争力。

相比之下,尼康则相当僵化,明显市场策略上不够灵活,在D3、D3S技术上相对于佳能取得更大优势的情况下,固守1200万够用论,不能不说浪费了传感器技术领先带来的机会。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尼康采用了多家传感器供应商导致的协调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沧海0411 发表于 2013-2-16 18:01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如果是模拟放大,那么不会对测量动态范围构成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动态范围曲线在不同量程(ISO设定)下,应该是平坦的,或许小信号区域会存在损伤(因信噪比过低,造成该区域实际量程的损失),而数字放大器的动态范围曲线则必然的是直线跌落形态的

你这个概念完全违背了光电基本电路的原理啊。当然,如果有新技术,可以超越基本光电电路的话,请您明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16
主题: 18
帖子: 439
注册: 2012年3月
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741
主题: 37
帖子: 8768
注册: 2003年11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8 11:11

DXO的信噪比指标分成两种显示方式,Screen方式代表的是100%像素原大对比,Print方式代表的是统一按输出800万像素计算的缩图对比方式。Print方式是缩图到一个统一的像素数,然后按缩图比例大小加增益,原图像素数越高,缩图比例就越大,增加的增益就越多。这是一种公平比较不同像素数量传感器信噪比性能的放大。


缩图就意味着丢弃,丢掉一大半有用的信息后再比较,这叫科学?结论也科学?准确?客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色授魂与 发表于 2013-2-16 14:12
知识有限,没能完全读懂楼主的技术文章,见谅。
不过看图还是能看明白一些,感觉5D3和D3X的这两张图还是有差距的,以楼主的PS技术,应该还是不能在降噪的同时,还原出右图小圈中的呲出来白色线头细节吧?

场景是会变化的啊。看起来是一样的摆设,但这些图,早已证明不同机器拍摄时候,物体有轻微改变的。

相对安全的做法是,你直接对比ISO100时候这个细节是否改变了,是否都在准焦范围内。然后再横向对比机器。但这个也只是相对安全。因为任何实际操作都可能有误,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了错误完全重做一遍所有参数的实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18 09:48
你说这个明显不对,举个例子,APSC做到5亿像素,量子效率会和1000万像素一样吗?缩图信噪比会一样吗?

你贴那个图一眼就能看出5D2相比D700占绝对优势,一倍的像素优势,信噪比局部才差那么一点点
都不明白你D700占优的结论哪来的.


呵呵,当然我说的这个相同QE下像素数量调整总体性能基本不变,是有限度的。

DXO的信噪比指标分成两种显示方式,Screen方式代表的是100%像素原大对比,Print方式代表的是统一按输出800万像素计算的缩图对比方式。Print方式是缩图到一个统一的像素数,然后按缩图比例大小加增益,原图像素数越高,缩图比例就越大,增加的增益就越多。这是一种公平比较不同像素数量传感器信噪比性能的放大。

我给你贴的已经是按同样输出像素的Print方式对比了,5D2的像素总数优势已经加上去了,这才跟D700差距不算大,这个可见的差距正好说明了5D2的感光效率QE低于D700,其差距已经可以分辨。

下面我贴一个5D、5D2、D700的信噪比对比,左边是100%原大下的,右边是缩图输出到统一的800万的。

图上看得很清楚,由于5D2的单个像素信噪比还略低于5D,但是5D2像素密度较高,因此按统一缩图输出对比,5D2要超过5D,这说明5D2相比5D整体上技术进步了一代。

但是,5D2虽然像素数量多,但其单个像素的信噪比相对D700差距太大(将近3dB了),即使计算了高像素数量带来的额外缩图增益,仍然无法弥补这个差距,因此按Print方式5D2还是要低于D700。

很显然,这种情况跟我前面列举的5D3、D800、D4的对比完全不同。因此,在2007-2011,佳能的传感器技术一直处于落后位置,直到2012年才基本追平,这个结论是有充分依据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通过一篇SONY论文分析SONY传感器DXO暗部信噪比很高的原因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