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镜头喂不喂的饱高像素机身是什么原因?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6497 回帖:65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9-1-22 13:03
键摄不能只做垂直或水平间条,还要有各种斜率的斜线,各种曲率的光滑曲线。好玩的事情多着呢。

为简单起见,你先做个 45° 直线间条的试验看看,有时间最好再做做同心圆。结果肯定比垂直线条好玩。


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1-22 13:28
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这图当然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你用 45° 斜线重复一下 185~188 楼的实验看看?留意一下数字和实际效果的对应关系的变化。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suixz 发表于 2019-1-22 13:21
是,我也觉得雪随风老兄要的是“成像看起来比较实,比较锐”,这个可能不是老顽童他们说的“还能看清楚线对”。

有可能胶片时代老镜头明显的色散会使高像素成像看起来像是“不行了”。但这时候可能还是能分辨线对的。

但YC50/1.4和85/1.4的全开边缘肯定是喂不饱任何DSLR的。这不需要理论我觉得。


看我202楼的贴图:
同一个略带紫边绿边的图案,经低像素采样成像,就会看上去“比较实,比较锐” ,而用较好的还原图像的高像素出图,就会看上去有紫边绿边,还不锐。 这是一种错觉。

所以,我的观点跟老顽童版主的一样,只有像素能不能喂饱镜头的问题,没有镜头能否喂饱像素的问题。  像素喂饱镜头,就是尽可能能如实记录下镜头的成像,不管紫边绿边边界模糊都给记录下来,而不是因为像素密度不够产生失真而显得更锐利。这种喂饱,就是版主说的,像素密度至少大于镜头分辨率4倍以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53
主题: 40
帖子: 10423
注册: 2006年1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9-01-22 13:11
你还没有回答我 152 楼的问题呢: “D850分辨率就是实实在在的115lp/mm”,请问为什么?

你先搞清楚什么是分辨率,分辨率有什么标准,什么是业界公认的标准,然后你就知道了。如果你搞清楚前面几样还是不能明白,我再告诉你。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雪随风 发表于 2019-1-22 13:55
你先搞清楚什么是分辨率,分辨率有什么标准,什么是业界公认的标准,然后你就知道了。如果你搞清楚前面几样还是不能明白,我再告诉你。
我不问了好不好,就让你接着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9-1-22 13:11
你还没有回答我 152 楼的问题呢: “D850分辨率就是实实在在的115lp/mm”,请问为什么?


我抢答一个:

D850 分辨率8256x5504  8256像素/36毫米 =229.3像素/毫米 = 115对像素/毫米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1-22 14:14
我抢答一个:

D850 分辨率8256x5504  8256像素/36毫米 =229.3像素/毫米 = 115对像素/毫米 。


相信你不会真这样认为吧?

这正是我要你做 45° 角间条实验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好好开导开导他。可惜你们两个都不配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1-22 14:14
我抢答一个:

D850 分辨率8256x5504  8256像素/36毫米 =229.3像素/毫米 = 115对像素/毫米 。
真后悔,早知道你会抢答,还不如自己先抢答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9-1-22 14:19
相信你不会真这样认为吧?

这正是我要你做 45° 角间条实验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好好开导开导他。可惜你们两个都不配合。


我领会你的意思。

我换个方式说说这个不合理的地方:

像素是115对的布置密度,如果正好被摄物也是115线对,如果相位完全一致那还这能采集出这115线对的线条来;但是如果与线条恰好不同相位,错开一点点,那么所有的像素都是灰色的。如果很不恰好被摄物不是115,而是相近的数字,比如138线对/毫米或者106 或者  97 ,那么惨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1-22 14:30
我领会你的意思。

我换个方式说说这个不合理的地方:

像素是115对的布置密度,如果正好被摄物也是115线对,如果相位完全一致那还这能采集出这115线对的线条来;但是如果与线条恰好不同相位,错开一点点,那么所有的像素都是灰色的。如果很不恰好被摄物不是115,而是相近的数字,比如138线对/毫米或者106 或者  97 ,那么惨了:


有这方面的意思,总之这不是一个想当然的问题,需要实验证明。想当然的话重球肯定落得比轻球块,太阳肯定围绕地球转。

但我主要还不是这个意思:你用 81 线对(115/【根号2】)的 45° 斜线试验一下看看,无论错开不错开,任何时候出来的结果,都是各种对比度不同的“国际象棋盘”。

还有,如果用同心圆做实验,应该可以看到摩尔纹的变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9-1-22 15:03
有这方面的意思,总之这不是一个想当然的问题,需要实验证明。想当然的话重球肯定落得比轻球块,太阳肯定围绕地球转。

但我主要还不是这个意思:你用 81 线对(115/【根号2】)的 45° 斜线试验一下看看,无论错开不错开,任何时候出来的结果,都是各种对比度不同的“国际象棋盘”。

还有,如果用同心圆做实验,应该可以看到摩尔纹的变化。

我没有仿真软件,要实验需要先编程序,太费时间,懒得去做了,其实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少兴趣。

之所以参合进来是因为发现有人把脚能不能“喂饱”鞋的性能,看的和鞋能不能满足脚的需求同样重要。以为两句话就能让大家释疑,不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本帖最后由 九里桥 于 2019-1-22 15:0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18
主题: 9
帖子: 498
注册: 2018年6月
这样讨论估计不会有结果,因为对关键的论点(喂饱)大家理解可能不同,所以首要问题是统一“喂饱”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是:如果一支镜头喂饱了CMOS(也就是相机的分辨率),那么即使这支镜头做的更锐利(或者姑且说解析力更高吧,锐利和解析力还是有所差别的),那么拍摄出来的图片不会更锐利(或者姑且说解析力不会更高)。
如果把“不会更锐利”改成“不会明显锐利”,那么因为每个人对”明显“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就没法统一了。

如此,镜头喂饱机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理论上,不论镜头做的多么锐利,都不足以喂饱CMOS。反之,不论机身像素做的多么高,也都不能喂饱镜头,那么是一支不怎么锐利的镜头。

假定场景为纯黑中有一个小面积的亮点,亮暗交界处没有过渡。假定镜头锐度无限高。
这个小亮点不总是成像在某一个CMOS感光元件上,它可能成像在4个感光元件上。如此所成的像可能是4个亮度低一些的暗点(比如25%),而不是期望的一个亮点。如果50%缩图,就会获得一个暗点(注意不是一个亮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无限度的提升CMOS的像素点,让场景中的这个亮点,成像在CMOS上获得一片多个亮点,和周围一圈亮度差一些的暗点(因为感光元件部分面积受到光照,部分面积没有获得光照)。然后缩图,将收光面积缩成一个像素点,就会得到一个接近场景的亮点(接受到亮点光线的感光元件取平均值,大多数亮点和一圈暗点)。

即使考虑到镜头弥散圆的存在,上述情景仍然有效。就是无论镜头多么不够锐利,或者说弥散圆多么大,机身CMOS像素都会对锐度造成影响。机身像素越低,影响越大。就是缩图,仍然会如此。

我的这个回帖,还有我发的一个帖子,有时间看一看,看明白了再往下继续琢磨。如果这个回帖,和我另外一个帖子看不明白,我的看法是就不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了,不妨看看我的结论。

结论:
机身喂饱镜头,或者镜头喂饱机身都是伪命题,二者谁也喂不饱谁。
同一支机身,只要提升镜头解析力(锐度)就可以提升相片的锐度。
同一只镜头,只要提升机身的像素,就可以提升相片的锐度。
越锐利的镜头提高锐度,成本就会越高,非线性的。不要过渡追求机身像素,否则噪点会成为,弄不好高像素的不如低像素的效果好。
很多情况下,其实不是锐度不够,而是进光量不够。噪点和宽容度远比锐度更令人头痛。光线不是很好的时候,一支锐度不怎么样的大光圈,可能比一支锐度非常好的小光圈,效果更好。
多数场景中不适合100%出片,通常需要缩图到20-50%。不同相片有不同的最佳像素,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617
主题: 21
帖子: 7284
注册: 2010年3月
看完这帖子,我认为中国人造不出好相机好镜头简直就是瞎扯蛋,本帖汇聚了一大批光学半导体尖端人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53
主题: 40
帖子: 10423
注册: 2006年1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9-01-22 14:12
我不问了好不好,就让你接着装。

我不是装,我只是怕麻烦而已,因为每个人认知的基础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行业标准和行业惯例。镜头分辨率为啥有不同的MTF50,MTF30,MTF20,MTF10参数?感光器为什么直接算点数?我真不想慢慢去解析
既然有那么多人可以认为全开只有30lp/mm的镜头能“喂饱”230p/mm的全感器。人民币“100”哪个“0”字的红色纹理只在D850配合S50Art上面表现出来估计只是一个错觉,可能用2亿像素的机子配合AF50也能表现出来,也可能是我用S50Art在D3上面拍的时候地震了一下,在D3上面没有显示出来。
我是觉得这个话题没有太多讨论的意义,以后也懒得回了。

PS 本来懒得用电脑,还是用电脑补张图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本帖最后由 雪随风 于 2019-1-22 16:4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23
主题: 3
帖子: 2446
注册: 2017年9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9-1-22 13:20
向你讨教什么叫镜头或机身的能力的问题,还一直没有下文呢。看在我 95 楼码了那么多字的份上,是一派胡言、还是痴人说梦,好歹回个话嘛。你不说话,旁人看了说不定以为我在对牛弹琴呢,你说你冤枉不冤枉。

对了,你是文科,还是理科?


这个ID很熟啊,是哪个版的名人吧。
本帖最后由 行不行都拍 于 2019-1-22 16:3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23
主题: 3
帖子: 2446
注册: 2017年9月
崛起888 发表于 2019-1-22 16:19
看完这帖子,我认为中国人造不出好相机好镜头简直就是瞎扯蛋,本帖汇聚了一大批光学半导体尖端人才


没定义就瞎讨论,不管是不是人才,扯皮肯定少不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雪随风 发表于 2019-1-22 16:29
我不是装,我只是怕麻烦而已,因为每个人认知的基础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行业标准和行业惯例。镜头分辨率为啥有不同的MTF50,MTF30,MTF20,MTF10参数?感光器为什么直接算点数?我真不想慢慢去解析
既然那么人可以认为全开只有30lp/mm的镜头能“喂饱”230p/mm的全感器。人民币“100”哪个“0”字的红色纹理只在D850配合S50Art上面表现出来估计只是一个错觉,可能用2亿像素的机子配合AF50也能表现出来,也可能是我用S50Art在D3上面拍的时候地震了一下,在D3上面没有显示出来。
我是觉得这个话题没有太多讨论的意义,以后也懒得回了。
好吧,到此为止吧。

不过,有一点解释一下,没人认为诸如一个三岁小孩的脚可以“喂饱”一双 43 号的鞋,而是告诉你只有鞋适不适合脚的问题,不存在脚喂不喂得饱的鞋的问题。

换个说法:讨论与削足适履方法相关的任何问题,都是荒谬的,无论局部讨论“科学”与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858
主题: 298
帖子: 11467
注册: 2001年4月
老顽童 发表于 2019-1-20 11:42
是相机的像素喂不饱镜头,而不是镜头喂不饱像素。

哪有乳牛喂不饱草料的?

关于需要多少像素才能喂饱镜头?我这里给出了一个实验。

像素密度增加何时是终点?计算机模拟给出终极答案


镜头没有老版主你说的那么厉害,实际上我的个人经验,最理想的条件能做到50线对的都很不容易了,画幅越大分辨率越低,光圈开的越大分辨率越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行不行都拍 发表于 2019-1-22 16:37
这个ID很熟啊,是哪个版的名人吧。
嗯,前后过去消遣过两次,分别都在 1~2 个星期左右,应该给不下 30 位脆弱人士留下了终生难以愈合的永久性心理创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23
主题: 3
帖子: 2446
注册: 2017年9月
九里桥 发表于 2019-1-22 16:50
嗯,前后过去消遣过两次,分别都在 1~2 个星期左右,应该给不下 30 位脆弱人士留下了终生难以愈合的永久性心理创伤。


不是身残志坚那位呀,我可能记错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行不行都拍 发表于 2019-1-22 16:58
不是身残志坚那位呀,我可能记错了。
肯定不是,但是不是你记错了我不知道,因为那里关于我的谣-言、神-话都很多,各种马甲、飞檐走壁、神出鬼没,或者时不时犯点超低级错误供人自我安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yjmr_fbi 发表于 2019-1-22 15:43
这样讨论估计不会有结果,因为对关键的论点(喂饱)大家理解可能不同,所以首要问题是统一“喂饱”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是:如果一支镜头喂饱了CMOS(也就是相机的分辨率),那么即使这支镜头做的更锐利(或者姑且说解析力更高吧,锐利和解析力还是有所差别的),那么拍摄出来的图片不会更锐利(或者姑且说解析力不会更高)。
如果把“不会更锐利”改成“不会明显锐利”,那么因为每个人对”明显“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就没法统一了。

如此,镜头喂饱机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理论上,不论镜头做的多么锐利,都不足以喂饱CMOS。反之,不论机身像素做的多么高,也都不能喂饱镜头,那么是一支不怎么锐利的镜头。

假定场景为纯黑中有一个小面积的亮点,亮暗交界处没有过渡。假定镜头锐度无限高。
这个小亮点不总是成像在某一个CMOS感光元件上,它可能成像在4个感光元件上。如此所成的像可能是4个亮度低一些的暗点(比如25%),而不是期望的一个亮点。如果50%缩图,就会获得一个暗点(注意不是一个亮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无限度的提升CMOS的像素点,让场景中的这个亮点,成像在CMOS上获得一片多个亮点,和周围一圈亮度差一些的暗点(因为感光元件部分面积受到光照,部分面积没有获得光照 ...


这个前边讨论有说法了,像素的空间排布密度至少是镜头呈现出来的线条的4倍以上才能较好还原。 如果非常接近,那就是摩尔纹或者一片混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18
主题: 9
帖子: 498
注册: 2018年6月
iZaZaD 发表于 2019-1-22 17:21
这个前边讨论有说法了,像素的空间排布密度至少是镜头呈现出来的线条的4倍以上才能较好还原。 如果非常接近,那就是摩尔纹或者一片混沌。

这就是我说的首要问题要弄清楚”喂饱“是什么。
”较好还原“和”喂饱“之间是有差距的。4倍可以较好还原,那么8倍会不会更好?如果还能够更好,那么是不是意味着4倍不能喂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156.598
主题: 146
帖子: 46982
注册: 2000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pipedream 发表于 2019-1-22 16:49
镜头没有老版主你说的那么厉害,实际上我的个人经验,最理想的条件能做到50线对的都很不容易了,画幅越大分辨率越低,光圈开的越大分辨率越低。
一般镜头最佳分辨率大约在F5.6~f8左右。比这光圈大或小,分辨率都会下降。根据理论计算,F22光圈时理论分辨率是65.8线对,这么小的光圈,镜头的像差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大部分镜头实际上比较接近这个分辨率。而在镜头的最佳光圈上,也就是F5.6~f8左右,要比这个数值高得多,最起码不会低于这个数值!

这是镜头的分辨率,底片上的分辨率要受到镜头分辨率和胶片分辨率的共同限制!不是说镜头分辨率是多少、底片上就可以拍到多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858
主题: 298
帖子: 11467
注册: 2001年4月
老顽童 发表于 2019-1-22 17:44
一般镜头最佳分辨率大约在F5.6~f8左右。比这光圈大或小,分辨率都会下降。根据理论计算,F22光圈时理论分辨率是65.8线对,这么小的光圈,镜头的像差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大部分镜头实际上比较接近这个分辨率。而在镜头的最佳光圈上,也就是F5.6~f8左右,要比这个数值高得多,最起码不会低于这个数值!

这是镜头的分辨率,底片上的分辨率要受到镜头分辨率和胶片分辨率的共同限制!不是说镜头分辨率是多少、底片上就可以拍到多少。


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实际上的镜片加工水平,镀膜水平导致的杂散光,光轴对不正,偏离理论会很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156.598
主题: 146
帖子: 46982
注册: 2000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pipedream 发表于 2019-1-22 16:49
镜头没有老版主你说的那么厉害,实际上我的个人经验,最理想的条件能做到50线对的都很不容易了,画幅越大分辨率越低,光圈开的越大分辨率越低。
我不知道你是怎样测量镜头分辨率的,拍照片肯定不行,那样测量出来的,是拍摄的底片的分辨率。淘宝上有一种附件,叫做“摄望宝”,把它接在摄影镜头上,镜头就变成一个望远镜了。用这个望远镜来看,基本上就是镜头的分辨率。如果是手动镜头,你可以看各档光圈分辨率的差异。要想知道最佳分辨率,需要把镜头设置到F5.6或者F8,观看分辨率板,记下能分辨出的线条来。再根据镜头焦距和物距,计算出镜头的分辨率。

我过去很喜欢玩这个。一般镜头基本都在150线对以上,好镜头轻易可上2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yjmr_fbi 发表于 2019-1-22 17:33
这就是我说的首要问题要弄清楚”喂饱“是什么。
”较好还原“和”喂饱“之间是有差距的。4倍可以较好还原,那么8倍会不会更好?如果还能够更好,那么是不是意味着4倍不能喂饱?
没必要。用不了几年,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在 FX 格式的传感器上可以轻易实践这个问题,到时候哪个更好,厂家自然会给出自己的看法,消费者也会通过自己的腰包给厂家的判断“打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156.598
主题: 146
帖子: 46982
注册: 2000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pipedream 发表于 2019-1-22 18:03
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实际上的镜片加工水平,镀膜水平导致的杂散光,光轴对不正,偏离理论会很远
无论镜头做的多差,最佳分辨率不会低于较差的分辨率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858
主题: 298
帖子: 11467
注册: 2001年4月
老顽童 发表于 2019-1-22 18:05
我不知道你是怎样测量镜头分辨率的,拍照片肯定不行,那样测量出来的,是拍摄的底片的分辨率。淘宝上有一种附件,叫做“摄望宝”,把它接在摄影镜头上,镜头就变成一个望远镜了。用这个望远镜来看,基本上就是镜头的分辨率。如果是手动镜头,你可以看各档光圈分辨率的差异。要想知道最佳分辨率,需要把镜头设置到F5.6或者F8,观看分辨率板,记下能分辨出的线条来。再根据镜头焦距和物距,计算出镜头的分辨率。

我过去很喜欢玩这个。一般镜头基本都在150线对以上,好镜头轻易可上200!


这倒是没想过,会不会你看到的最佳分辨率是像场正中的呢?

还有,现在的135镜头接135相机,改成用120大像场的镜头转接到135的相机上,如果有没有镜头分辨率下降的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858
主题: 298
帖子: 11467
注册: 2001年4月
老顽童 发表于 2019-1-22 18:07
无论镜头做的多差,最佳分辨率不会低于较差的分辨率吧?


您说的对,我应该自己做个福柯刀刃测分辨率!

其实我们做过福柯刀刃,不过我做的是我自己设备的聚焦线宽度的测量,我用的焦距400毫米的单柱透镜,测出来是20微米的的宽度。一个单球面的柱透镜就能聚焦出20微米的宽度,50线对也不是啥难以达到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镜头喂不喂的饱高像素机身是什么原因?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