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洛阳博物馆】 [主题管理员:晓锋]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5171 回帖:106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掐丝珐琅双凤牡丹纹镜【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乾隆朝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清供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红漆描金凤穿牡丹纹盘【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在漆地上描金的装饰技法在当时清宫的漆器及小件家具上应用广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描金彩漆凤凰牡丹图瓶【清中期,故宫藏品】
器之上兼用描金与描彩的做法。即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种色漆画出花纹,再以金描出花纹的筋脉及轮廓,使花纹光彩夺目。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掐丝珐琅夔凤牡丹纹凤耳八棱瓶【清代,公元1644-1911年。故宫藏品】
掐丝珐琅器俗称“景泰蓝”,其制作工艺以金属做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焊着于成形的金属胎表面形成花纹,然后填施各色珐琅料,再经焙烧、镀金及磨光等工序,成品厚重华美,珐琅五彩斑斓,与通体繁密的金线和金饰交相辉映,呈现出富贵豪华之气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青花凤穿牡丹纹凤尾尊【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故宫藏品】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清代康熙朝,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斗彩龙凤穿牡丹纹梅瓶【清嘉庆,公元1795-1820年。故宫藏品】
嘉庆早期官窑器虽少。卻较为精致,大器也很规整,与乾隆器相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釉里红双凤穿牡丹纹象耳衔环瓶【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本器颈部饰对称象耳衔环,寓“太平有象”之意。通体釉里红装饰,绘釉里红双凤穿牡丹图,枝叶繁茂的牡丹丛中,一对凤凰正翩翩起舞,造型华贵,姿态优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剔红凤穿牡丹纹盒【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此品髹漆厚重,造型雍容,刀法快利,锋棱显露,堪为乾隆时期皇室御用雕漆之精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素三彩山石牡丹图云龙纹盘【清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故宫藏品】
康熙素三彩比明代有了新的发展,并达到了※※最高水平。在器物数量上超过以往任何一代,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样及色彩的变化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青花双凤穿牡丹纹罐【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故宫藏品】
清代嘉道时期的青花瓷品种数量并不少。尽管制作水平上无法与康、雍、乾三朝青花相比,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画珐琅绶带鸟玉兰牡丹纹瓶【清中期,故宫藏品】
通体以红色珐琅为地,用红、绿、蓝、粉、黄、白等色彩绘太湖石、牡丹、玉兰、绶带鸟纹。画面用晕染技法,描绘浓淡有致,画风写实。红色珐琅地将画面烘托出浓厚热烈的色彩效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画珐琅开光花鸟图螭耳瓶【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画珐琅,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画珐琅。画珐琅的衍生品种有: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玻璃胎画珐琅等。另外画珐琅的制作工艺也称为画珐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玻璃胎画珐琅锦鸡牡丹图鼻烟壶【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玻璃胎画珐琅工艺是清宫造办处研制成功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新型工艺品种,始自康熙朝,盛于乾隆朝。尽管它艺术性很高,深受帝王的喜爱,但由于制作难度大,因此数量稀少,尤其是流传于世的则更少,可谓凤毛麟角,稀世之珍。该鼻烟壶做工考究,精美异常,为同类作品中的代表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黑漆嵌螺钿折枝牡丹纹盘【明代,公元1368-1644年。故宫藏品】
明代此种黑漆嵌螺钿家具使用较广,椅凳、桌案、箱柜无不具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百宝嵌四季花卉纹海棠式笔筒【清代,公元1644-1911年。故宫藏品】
百宝嵌工艺始于明晚期,清代宫廷器具中多有百宝嵌者,以屏风、宝座等器具多见,其以玉、玛瑙、珍珠、松石、珊瑚等宝石镶嵌,富丽堂皇,极具装饰性。佳者构图有绘画意趣,高贵而雅致,如此笔筒即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画珐琅开光莲花牡丹图水丞【清雍正,公元1723年-1735年。故宫藏品】
正背两面各饰盛开的红色牡丹花,画工极其精细,融绘画艺术与珐琅工艺为一体,代表了雍正画珐琅工艺的水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粉彩蝴蝶牡丹图直口瓶【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此瓶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绘画精细入微,图案逼真,是一件颇能代表乾隆粉彩瓷器烧造水平的佳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金地粉彩开光莲花牡丹图瓶【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这时粉彩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大器型。这些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志制品中的杰出代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斗彩四季花卉图灯笼瓶【清雍正,公元1722年—1735年。故宫藏品】
雍正斗彩,在距今近三百年的今天看来,造型规整、线条优美、釉色匀净、色彩灿烂,在陶瓷史上有若较高的地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掐丝珐琅玉兰海棠牡丹图甁【清晚期,故宫藏品】
嘉庆、同治、光绪朝的官造掐丝珐琅数量减少,做工较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粉彩锦鸡玉兰牡丹纹盘【清雍正,公元1722年—1735年。故宫藏品】
此盘的装饰风格接近清康熙时期的粉彩瓷器。在装饰上运用雉鸡、牡丹、洞石等,寓意“吉祥富贵”和“长寿富贵”,这种借物寓意的装饰手法在清代瓷器上很流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青花锦鸡牡丹图凤尾尊【清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故宫藏品】
尊敞口外撇,长颈,丰肩,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通体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尊上下两层均有雉鸡、牡丹、山石组成的画面。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一般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粉彩开光玉兰牡丹图扁瓶【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乾隆一朝堪称中国瓷器※※之巅峰时代,其品类之繁复,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御窑厂集良工巧匠之能事,依遵乾隆皇帝之广博爱好,仿古采今,精心研烧,多有创新,遂致所出之御瓷器型奇巧,花饰佚丽,雍容华贵,独步古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富贵长春图》【明代,沈奎,故宫藏品】
在没有照相技术的古代,人们用'写生','写真'的绘画方式,以精湛的技艺,留下万物生命的瞬间,使之成为了珍贵的※※资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黄色缎绣兰堂富贵图轴【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6年。故宫藏品】
故宫博物院的织绣藏品绝大多数为清代皇宫用品。这些织绣品几乎都产自江南的江宁(今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处官营织造局(统称江南三织造)。江南三织造规模庞大,资力雄厚,分工细致,管理严格,工艺精湛,代表了清代丝织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大红色缎绣牡丹寿字轴【清光绪,公元1875年-1908年。故宫藏品】
构图生动写实,绣工精细,层次分明,“水路”清晰,为清代晚期具有代表性的刺绣作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瓶花牡丹图》【清代,公元1644-1911年。佚名,故宫藏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牡丹双绶图轴【清代,公元1644-1911年。余省,故宫藏品】
余省绘制的《牡丹双绶图》轴,刻画了苍松、太湖石、牡丹、绶带鸟、吐绶鸡、水仙、菊花等物象,巧妙地通过它们的谐音或寓意,表达「富贵长寿」、「富贵吉祥」的愿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黄色缎绣牡丹蝴蝶纹夹氅衣【清光绪,公元1875年-1908年。故宫藏品】
到晚清期,慈禧太后尤其喜欢氅衣这种穿着舒适宜人、外观华美端庄的服饰,因此追求氅衣的装饰的华美,做工的精细几乎成了后宫的一种风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洋红色缎打籽绣牡丹蝴蝶纹夹氅衣【清道光,公元1821年——1850年。故宫藏品】
氅衣是后妃常年日常穿着的主要服饰之一,但氅衣的款式是两侧自腋下镶饰如意云头处开裾,直至下幅,穿着时虽大气、飘逸,但行走时易露出腿部,有失端庄仪表。因此,氅衣是不能贴身单独穿用的,必须穿在衬衣、便袍的外面,才显出皇家服饰的雍容端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洛阳博物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