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Sony FE 镜头列表 - 最大光圈锐度画质分级 - 22/06版 [主题管理员:东成西就]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50201 回帖:63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5.071
主题: 11
帖子: 848
注册: 2002年5月
小纱 发表于 2020-2-12 00:29
建议楼主把top之类主观一行拿掉,很容易让人误解,比如把720G归为top,720gm倒是excellent了??虽然我这两个头全开实测720G完全不是GM的对手,我尊重楼主的评价方式,不过720这类小光圈打大光圈的明显不合理,你的标题应该改为《Sony FE 口的镜头全开锐度分级》而不是现在这个标题


完全同意兄弟的意见,表头的TOP确实容易误导(可惜又不能编辑了)
只有同等光圈和焦段的镜头,才能做绝对比较。

720GM 720g 各自全开光圈下的※※锐度(10mm内)实际差不多
70端,720g 可以达到86,超过720GM的81
200端,720g 也可以达到82左右(计入了像疵的惩罚),720GM可以达到89(反胜)

如果对比全像场的加权而不是10mm,720GM的曲线较平而且分离很小,结果应该会更好,预见720g还会出现边缘劣化,

怎样对有多段MTF的变焦镜头做评级确实有一点主观的成分(或许把70端和200端再分开单独评会好一些)
720GM可以提到138M档的(我做评级时太过参考70段的结果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023
主题: 54
帖子: 943
注册: 2015年9月
基于官方公布的 MTF 来“评级”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把所有厂家的 MTF 图做一个汇总(并坐标对齐)来得直观,这样方便大家对比。说老实话,这样的“评级”没有任何信息量,这里大部分人都会读 MTF 吧,何必去参考LZ的主观排序呢。

sonyalpha.blog 的表格虽然不严谨,但每一个镜头都是人家上架子实拍出来的,还有那么一点参考价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222
主题: 24
帖子: 4572
注册: 2018年5月
这张表已经沦为笑话,鉴定完毕。😇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2)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75
主题: 33
帖子: 795
注册: 2019年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140GM比720GM还好?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071
主题: 11
帖子: 848
注册: 2002年5月
caiqun2006 发表于 2020-2-11 23:46
很多镜头排序不能苟同。


没关系,这些镜头都是独立基于MTF评级的,最后再汇总。
汇总后的结果,第一时间让我也感到很反直觉,反认知,但现在慢慢能够理解了。

兄弟觉得意外的排序,我可以慢慢贴MTF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188
主题: 16
帖子: 1620
注册: 2010年3月
很多镜头排序不能苟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071
主题: 11
帖子: 848
注册: 2002年5月
本帖是第一版 “也说当下 Sony FE 口的镜头的画质分级” 的更新

没耐心看说明的兄弟,可以跳过去直接看主贴最后的结论图2,或不同焦段的锐度推荐

老帖的结论有很多错漏,陈述上也留有太多疑问,感谢大家的反馈和指出。
老帖已经不能再编辑,请大家不用再看,也不用再回。

一、本帖的目的

    提供FE口的镜头列表
    基于官方MTF,从最大光圈下全幅底的分辨率出发,对镜头最大光圈的设计锐度做相应分级
    为购买FE镜头前的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普及有关镜头画质的知识,抛砖引玉
    事实说话,尽量不去“黑”或“粉”某个特定品牌或某个镜头

二、衡量镜头的指标(基础观点)

    有关画质的指标
   - 锐度(相邻细节明暗的对比度,即明度的对比度,越高越晰越好)
   - 光通(光线通过镜头的损失,明度衰减,越低越均匀越好)
   - 色散(相邻不同颜色的分离度,色度对比度的反向指标,越低越纯越好)
   - 色偏(各个波段颜色的透过损失,色度偏移,越低越均匀越好)
   - 变形(镜头成像对比原景的几何变形,越低越好)
   - 特效(柔光,星芒,按用途不同而定)
   - 像瑕(洋葱圈,眩光,口径蚀,可能轻微影响成像效果,实际尚可以接受)
   - 像疵(焦外二线,旋焦等,容易破坏整体成像的效果,应尽量避免)

    衡量镜头的其他指标
   - 几何尺寸(大小与便携)
   - 重量
   - 一手价格
   - 二手保值率
   - 光路设计
   - 是否自带光学稳定(不稳定补偿)
   - 用材(低色散,非球面,高折射,萤石等)
   - 镜片制造质量(光学镀膜,镜片抛光,防污镀膜)
   - 镜身制造质量(镜身无反光,卡口坚固精准)
   - 装配质量(光路准直,镜片到位,无松旷,密封,无尘)
   - 对焦方式(手工对焦还是自动对焦,是否支持分区对焦限位,手动对焦行程)
   - 对焦速度(对焦驱动方式,对焦电机数量)
   - 最近对焦距离(对焦范围)
   - 变焦方式(手工变焦还是电动变焦,变焦范围)
   - 成像放大倍数
   - 耐用度(是否经得起一定的冲撞,挂在裤袋上晃悠那种,橡胶环是否会老化)
   - 防水防尘(是否有环境密封,变焦时是否会吸尘)
   - 滤镜支持(前置,中置,后置)
   - 人体工学(变焦和对焦的操作是否便利)
   - 镜头维护(是否支持后期换口,是否支持对焦基准的标定)
   - 电子协议(MF镜头是否支持电子信息反馈机身)
   - 电子功能(是否支持自定义按键)
   - 可扩展性(是否支持增倍镜,脚架环)

    本帖只评比能够从MTF中读出的以下内容:
   - 直接评比锐度(MTF高低)
   - 间接评比一部分像疵(能够表现为径向与切向MTF分离的)
    信息有限,所有其他的因素实在不能兼顾,因此都不在本帖考虑范围内

三、评定的方法:

    这是一个评定,而不是评测。并没有基于任何样片,也不参考现有的任何结论。
    为避免争议,只收纳有官方公布MTF的FE口镜头,不收纳E口残幅,也不收纳其他参考。

    评定的对象是什么?
    - 基于官方公布的最大光圈下的MTF (我倾向使用能反映实际观感的衍射MTF,但很多厂商公布的都是几何/计算MTF,这部分待修正)
    - 按距离成像中心半径10mm处的30LP/mm水平评定
    - 如果官方只公布了20LP/mm和40LP/mm的曲线,则取两线均值
    - 如果切向MTF和径向MTF分离,按两线均值偏下1/3处评估(惩罚像疵)
    - 没有官方MTF的镜头无法收纳(福伦达的很多老镜都是此例,欢迎有信息的网友帮我补充)

    评定的标准是什么?
    - 以4300万像素底为中心(像素边长4.5um,大致相当A7r2/A7r3水平)为※※起点
    - 分别向上拓展三级(7千万,1亿3千万,2亿4千万级)
    - 70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3.5um,大致略高于A7r4,或相当A7r3的摇摇乐,或2400万的6x00残幅)
    - 1亿38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2.5um)
    - 2亿4000万像素(大致相当A7r4的16倍摇摇乐)
    - 分别向下拓展三级(2千9百万,2千万,1千5百万)
    - 29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5.5um,大致相当A7, A9水平)
    - 20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6.5um,大致相当隔壁EOS 6D)
    - 15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7.5um,大致相当A7s)
    - 2亿4千万级:30LP/mm @ 10mm >= 89
    - 1亿3千万级:30LP/mm @ 10mm = 81 - 88
    - 7千万级:30LP/mm @ 10mm = 76 - 81
    - 4千3百万级:30LP/mm @ 10mm = 69 - 76
    - 2千9百万级:30LP/mm @ 10mm = 63 - 69
    - 2千万级:30LP/mm @ 10mm = 57 - 63
    - 落在分级边缘时,参考10mm外的趋势。如滑降的则就低,如平缓维持的就高
    以MTF50为镜头喂饱机身为标准,结合像素尺寸,大致会得到上面的值

    简单地比方,什么叫喂饱?
    - 如果镜头不变,把机身分辨率换高一级,同等条件下能够显著看出画质提升的。
      说明镜头足够喂饱原机身(镜头分辨率超出机身分辨率)。
    - 同理:如果把机身分辨率换低一级,同等条件下看不出画质降低的,说明镜头喂不饱原机身(镜头分辨率不足机身分辨率)

    为什么这样比,是不是可以那样比呢?
    - 10mm 是成像中心位置,大约占据画面36%的面积,可以覆盖大多数的摄影主体
    - 大部分镜头在10mm或12mm外的MTF就开始掉落
    - 30LP/mm 比更低的线对,能更好地体现现代镜头的分辨率
    - 不是每个镜头都有厂商公布的 40LP/mm的MTF
    - 即便大家变更评定标准的取值,也不太会造成颠覆评级的结果。

    这样评定是否还有可能出现失真?答曰:有,按影响高低排列
    - MTF测量时,是否打开机身的变形修正(得问厂家,我只能假定没有打开)
    - MTF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测量的(最佳焦距,无穷远,最近距离表现不同)
    - 采用何种方式测量长焦 MTF?(结果偏好的几何光学MTF,还是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衍射光学MTF?)
    - 各家厂商对MTF的测量方式(量仪本身分辨率)不同,包括数据解读(读数)标准差异
    - 对MTF的取样方式不同(设计MTF?取样品MTF?平均MTF?不清楚)
    - 老镜采用的MTF量仪落后于新镜,可能存在MTF低估(前提是老镜MTF接近老量仪的高位)
    - MTF作弊?(上面这么多因素不利用,非要低级作弊,实在太逊了)

    2022-03-29 补充各厂商对 MTF 的测量方式,几何MTF(理想计算MTF),衍射MTF(考虑衍射效应的计算MTF),实测MTF:
    - Canon(官方说明不是实测MTF,隐含说明为衍射 MTF)
    - Cosina/Voigtlander (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Leica(实测 MTF)
    - Nikon(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但说明 MTF 的横轴经过畸变矫正)
    - OM (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Panasonic(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但说明 MTF 的横轴经过畸变矫正)
    - Samyang (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Sigma(同时给出了几何MTF和衍射MTF,本表中采用衍射MTF的值)
    - Sony(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Tamron(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Zeiss(实测 MTF)

    这个评比和DXOMark的锐度评分有什么区别呢?
    - DXOMark的锐度评分是对全幅各个位置的加权评分(我的表只评了10mm处点)
    - DXOMark的锐度评分是对实际镜头取样的测量(我的表基于官方MTF)
    - DXOMark的锐度评分不太能看出实际意义(我的表大致能告知机身应该配多好的镜头)

    这个评比方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提意见),但评比的过程基本是公平的。大家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
    虽然我不是某粉或某黑,但这张表依然可能粉碎大家心目中的神头形象,也可能帮大家发掘出被低估的新锐。

四、怎样理解这份评比的结果

    表格只评比了镜头的锐度和部分像疵,完全没有考虑画质的其他因素,也没有考虑画质外的一切因素。
    大家应该同时通过其他评测和样张了解镜头在其他画质指标的表现(第二节),和其他非画质指标的表现,综合评价后再决定。

    分级高(锐度高)的镜头,通常具备一个好镜头的潜质。如果它没有其他的问题,基本可以放心买入了。
    分级高(锐度高)但其他的评测反映色散严重的,那么它应该在你的心目中被附加扣分
    分级高(锐度高)但光圈小的镜头。表示后期通过收小光圈提升锐度的空间很小。
    分级低(锐度低)的镜头,多数是一个狗头。如果它的MTF确实很差,那也没什么可纠结的。
    30年前的顶级CPU拿到今天,比狗还不如呢。也不能一概而论:?    
    分级低(锐度低),色散很低,做工好且轻便,那么它应该在你的心目中得到加分
    分级低(锐度低),但光圈很大的镜头。收小光圈后,很可能达到惊人的画质提升。

    
请大家注意:

表1对镜头选型没有直接帮助,不能直接指导选型
表1并没有考虑光圈和焦段对画质带来的影响,长焦和小光圈的镜头容易得到好的评级。
只在同等光圈和焦段下(排除特别的设计意图),表1才可以给出相对的优劣
表2在表1的基础上,(生硬地)做了考虑光圈和质量的修正,相对更贴近实际可快速参考的水平

    表2的修正规则:
    - 所有镜头都不能保证制造质量完美无暇,因此全部镜头都先降两级。
    - 对于大光圈(1.8或以上)的镜头,适当加两级(因为收细光圈可以换来锐度提升)
    - 对于大光圈(2.8或以上)的镜头,适当加一级(因为收细光圈可以换来锐度提升)
    - 对于加增距镜的,TC14减2级,TC20减4*级
    - 对于有其他已知画质问题的,请再自行加减分
    - 对于已爆出严重质量问题的镜头,请另行考虑
    
   上面的长段的文字读起来像是废话
   为了避免后期一一作答,还是一起说出来为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2024-05-05 更:增加 Sony 16-25/2.8 G,25-50/2.8 G,Sigma 15/1.4 Art Fisheye,50/1.2 Art,500/5.6 Sport   
   2023-12-02 更:增加 Sony 16-35 F2.8 GM2,300 F2.8 GM,Sigma 70-200 F2.8 Sports,Tamron 70-180 F2.8 G2,17-50 F4 C
   2023-08-27 更:增加 Sony 50/1.4 GM, 70-200 F4 Macro G II, Sigma 14/1.4 DN Art, 17/4 DN C, 50/2 DN C, Samyang 35-150 F2-2.8, Viltrox 16/1.8
   2023-02-11 更:增加 Sony 20-70/4 G, Tamron 20-40/2.8 Di III, 50-400/4.5-6.3 Di III, Sigma 50/1.4 DN ART, 60-600/4.5-6.3 DN Sports
   2022-08-09 更:增加 Samyang 85/1.4 AF II,Sigma 20/1.4 DN ART,24/1.4 DN ART
   2022-06-02 更:增加 Sony 24-70/2.8 GM II, Sigma 16-28/2.8 Cont., 老蛙 90/2.8 Macro 2x, 85/5.6 Macro 2x, 永诺 50/1.8S
   2022-03-29 更:增加 Samyang 135/1.8 AF,35/1.4 AF II,Sigma 20/2 DN Cont., Sony 16-35 F4 PZ
   2021-11-11 更:增加 Samyang 24-70 F2.8 AF, 50 F1.4 II, Sony 70-200/2.8 GM II, 补齐70-200+TC14/TC20的组合
   2021-10-04 更:增加 Samyang 24/1.8 AF, Sigma 24/2 DN Cont, 90/2.8 DN Cont., Tamron 28-75/2.8 G2 Di III, 35-150/2-2.8 Di III
   2021-08-07 更:增加 Sigma 150-600 F5-6.3 DG DN OS Sports, Sigma 35 F1.4 DG DN ART
   2021-04-24 更:增加 Sony 14/1.8 GM,Sony 24/2.8G, 40/2.5G, 50/2.5G,Tamron 150-500 Di III VC RXD
   2021-03-17 更:增加 Sony 50/1.2 GM,唯卓仕 24/1.8,福伦达35/2 APO,适马28-70 DG DN
                              修正了表二中600GM的位置(与400GM一致),所有TC20再调低一档
   2021-01-15 更:增加 Sony 35/1.4 GM
   2020-12-04 更:增加 Sigma 24 F3.5 DG DN Cont., 35 F2 DG DN Cont, 65 F2 DG DN Contemporary
   2020-11-26 更:增加 Tamron 70-300 F4.5-F6.3, 唯卓仕 MF 20/1.8,AF/MF 85/1.8
   2020-10-02 更:增加 Sigma 105 2.8 DN Macro
   2020-09-22 更:纠正对 Samyang 35 F1.8, 45 F1.8, 75 F1.8 的低估
   2020-09-17 更:增加 Samyang 35 F1.8, Sony 28-60 F4-5.6
   2020-08-23 更:增加 Sigma 85 F1.4 DN
   2020-07-09 更:增加 Sony 12-24 F2.8 GM
   2020-06-29 更:增加 Tamron 28-200 F2.8-5.6 和 Sigma 100-400 F5-6.3 DN
   2020-05-27 更:增加Samyang 75 F1.8 和 Tamron 70-180 F2.8
   2020-04-05 更:互换Voigtlander 65 和 110 位置(纠误),将Sony Zeiss 35 2.8 ZA 再降一档(根据LensRental测量统计)
   2020-02-29 更:增加Sony 20 F1.8 G,Voigtlander 65 F2,110 F2.5 两枚 APO
                              增加图2,考虑实际制造质量(统一降2档)和收光圈潜力后,尽量接近镜头可达的最好锐度
   2020-02-13 更:将变焦的广角段和长焦段分别分级,更正因为眼花看错线引起的误判
   2020-02-15 更:补充落在分级边界的分级原则,重评了 50ZA

14-18  超广       见473楼
20-28  标广       见474楼
35       小广       见477楼
45-60  标头      见480楼
65-70  标长      见481楼
80-90 人像小长焦   见482楼
95-110 微距小长焦 见483楼
135 空切           见484楼
微距                 见497楼
广变                 见489楼
标变                 见500楼
长变                 见492楼
望远                 见501楼
半手动镜头       见502楼
东成西就 编辑于 2024-05-05 23:38
相关标签: Sigma Sony Tamron Samyang
(8)
(1)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Sony FE 镜头列表 - 最大光圈锐度画质分级 - 22/06版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