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的尼康双修笔记---180-600就位,55倍手持单筒达成 [主题管理员:realdrb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51788 回帖:65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关于手机摄影对相机的冲击问题,个人认为本身是出门拍摄需求在降低,大家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非要拍下来的东西变少了
这时候不要说相机不拿,连手机都懒得举。
说明你没有需要拍的内容了,仅此而已
否则以大部分手机镜头光学分辨率仅相当于1080P的素质,出12MP以上照片,再AI也不能无中生有
如果你在相机的照片上用过AI后处理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以后就是镜头素质说话了,AI可以弥补传感器的不足,但镜头没辙。
出去玩,尤其是熟悉的地方,去的越多越懒得拍,不奇怪的,值得拍的东西本来就少。


技术层面上,手机实际卡在镜头素质上已经超过5年了,看看人家是怎么宣传手机镜头的:6P摄像头,7P摄像头
P是什么意思?塑料!
几个树脂片的模组,而且连台湾产的模组都已经被认为是高端模组的行业,请问有没有底线可言
不要拍照的时候非德产头日产头不用,碰到手机上这种环境就标准大幅拉低,1mp素质镜头方100mp传感器上也无所谓。
手机上并不是台产就是高端,而是成本受限,日产,带光学玻璃的摄像头根本用不起。

为什么手机出片数码感会重到吐?关键问题就是镜头分辨率远不及传感器,全部都是数码涂抹。
这一点我在用Z6的时候感触还是比较深的,Z6属于数码涂抹成性的机身,稍不留神就抹得你没法看,所以不开JPG,专注RAW,并不是RAW没有涂抹,而是相对可控。
在用24-200的时候,有些时候能找到24mm端光学分辨率不足,被涂抹弥补的痕迹,数码味就这么出来了。
我不喜欢双标,2014年我就说手机手持长曝光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并且自己已经在使用,自己的大灯泡就是接了高通关于手机摄影的约稿换来的,到后来我发现手机厂商玩来玩去全都是这一技术,没有丝毫改进,转而重新进相机,正好赶上相机拍摄体验的大爆发,倒也是不错的经历。

图:北红尾鸲的星星眼,D850 AI降噪,AI这东西,真正发挥威力,得靠PC+相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好久没拍红耳鹎了,去灌木丛翻翻找到一只,距离极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冬天了,熟悉了人类的麻雀非常容易接近,一只只都很肥的
所以,连24-200都可以给麻雀数个毛。
200拍东西本来就近嘛,数毛第一要诀就是近,所以没问题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动物园摄影,猫科动物的玻璃应对策略在以前我一般会想到大光圈镜头
所以很想入一只105 1.4或者135 2.0
不过24-200似乎不怎么怕这种烦人的玻璃,直接隔着拍问题不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一般来说变焦镜头的两端使用频度是最高的,可能跟使用习惯改变有关,我的24-200很少用50mm以内,然而买这只的本来目的是补24-80。过去作为24-120用户的时候,两端比例极高,即使24-120这支镜头过了70mm素质就顶不住了。
所以,24-200的50mm以上素质确实可以接受,长焦方面可以排Z口第三(第一是720S配增距镜,第二为DX的50-250)。 本帖最后由 realdrbt 于 2020-12-5 22:5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贴一下我对那篇在尼康生日那天发出来的文章的看法
尼康: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台。《东京经济》和Digicame-Info的报道尼康目前处境艰难,根本原因是之前接连出现的决策失误。比如1寸底无反、运动相机KeyMission和gg的DL系列,也包括因为担心影响单反业务拖到2019年才上马的Z系等等。而雪上加霜的是除影像业务之外的医疗器械业务和精密器械业务也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根据财报和已公布的裁员方案,尼康正深陷困境。


这种文章就是标准的甩锅
反正烂了,都是决策的错,我们映像派都是好样的,精机派的上层把我们带歪了。
事情真的是文章中说的这样么?
映像派是怎么做Nikon1的你们心里就没点逼数?
到死都限定转接只能用中心对焦点是什么逻辑?
转接环价格比机身还贵,机身操控逻辑比玩具卡片机还弱智,要不是先发镜头做的实在有趣真懒得用。
后续镜头呢?18.5 1.8卖得比50 1.8G还贵,6-13卖出了比EOS-M 1122高很多的价格,32 1.2不去白菜掉怎么对得起观众 。
还好那只微距没发出来。
这分明是执行不力。
1寸要真的没用,黑卡是怎么回事?
市场是有的,你出工不出力做还赖上层了?

DL本来就是跟索尼的交换,为了生存什么时候成了决策错误,转型DL和放弃DL都是正确选择,不然哪来的D850,哪来的Z6 Z7

要我看,尼康现在映像派换血也没啥错,让年轻人赌一把吧,输了也就输了,Z口不也做了那么多镜头出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他山之石
  
  在问到R5/R6的销售情况时,石井先生先是表示了歉意,因为无法透露具体的数字,然后接着说:“两款新品的销售情况超出我们的意料,销售非常好!”

  对于佳能公司来说,EOS R5/R6是在EOS 5D/6D系列的基础上销售的,所以R5/R6肯定会有一定的销量。但佳能担心两款产品如果卖得太好,会影响单反的销量。不过结果大出佳能的意料,在单反的销量没有下降的前提下,R5/R6的销量居然达到了单反销量的一倍以上。

  双十一过后,从经销商那边得到的消息更是令佳能没有想到,R5/R6已经卖断货,就连5D/6D系列也都卖断了货。看来佳能的“双十一”取得了成功,而且是大成功。因为,在维持原价的基础上,销售依然猛增,这完全超出了我对“双十一”的认识。

  石井先生告诉我们,今年“双十一”期间,佳能的销售额较去年上升了130%左右。

在提及单反和微单的后续发展这个老问题时,石井先生告诉了我们一个数据:在中国市场上,单反销售占比35%,微单销售占比65%。这个数字与佳能在全世界的销售相比是有差异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以及欧洲等地,微单的销售量占比都已在80%以上。但尽管如此,佳能依旧认为单反有单反的优势,微单有微单的好处。所以佳能依旧坚持要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而且如果只说全画幅相机的话,石井先生认为其销量占比是50%对50%。因为就现状来看,R5/R6销售情况虽然略高于5D/6D系列,但是5D/6D系列目前也是脱销状态,所以这不是最终结果。


说明佳能目前的销量仍然是以EOS-M为主的,廉价依然是销量保证,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佳能已经出现了R5+R6 压倒 5D + 6D的状态,前提是R在功能和性能上双杀了D,尼康这边并没有,D依旧可以凭借相对更高的工作能耗暴力解决掉Z。
这不是尼康第一次在转换方面比不过佳能
D头转G头的时候,伴随着售价全面提升和增重,G头要花更长时间赢得口碑,到了Z口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尼康的策划水平负分。
尼康对50 1.8G、35 1.8DX和 18.5 1.8三只标头远超出竞品和50 1.8D的定价注定了走势,这三只我都买过,都是可以牺牲点利润把转换做好的利器,就这么放弃了。
所以,接下来的非Sline,尼康再不在定价上有点战略动作,恐怕不用等第三代机身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对于近期尼康困境的文章,我们的老朋友Thom Hogan更了一篇,直接机翻吧
如果你在互联网上读过我的摄影业务文章,时间长的话--那可能是长达25年了--你就会知道,我一直在和相机厂商讨论的一件事就是产品线管理,以及它的重要性。在今天我的另一篇文章中,我写到尼康有这样一个问题:只有中间。但现在开始发现,尼康还有一个转型失误。

首先,为什么产品线管理如此重要?嗯,这本质上是你做什么生意的定义。零散的产品并不能显示出你对业务和客户的关键性理解。当你通过散点开发的时候,你本质上只是一个赌徒,把赌注押在来、场,以及一堆软号和硬路组合上。有些东西会有回报。

当你掌握了产品线管理,你就拥有了一个有针对性的企业,了解客户和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客户因此而保持忠诚,不断购买。

索尼是第一个把事情做对的公司:所有消费类(APS-C)、专业消费/专业(全画幅)和专业摄像机都用一个卡口。为什么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同一个卡口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专业摄影师现在看不到任何一个不包括静态和视频要求的投标请求,我们希望使用最好的装备来完成工作,而且我们不想购买重叠的装备。混搭系统曾经是我们可以同时拍摄静态和视频的唯一方式。这样做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试图将静态输出与视频输出相匹配(颜色、对比度等)。然而今天,如果你使用的是索尼的装备,你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因为一机多用的产品线管理决策让我们不需要做太多的镜头和配件重复,并让我们可以轻松地将静态照片的外观与视频进行匹配。同样,理解和服务好客户,就能让客户忠诚。

佳能现在已经表态,他们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最近C70的介绍告诉我们,未来的佳能Cinema相机将全部加入RF卡口,APS-C RF相机和镜头的传闻也不断传出。佳能很有可能在下一套完整的产品发布周期内全部采用RF。

最新的传闻是,松下已经 "选好了一条道",这条道就是专业视频方面的L卡口,静止方面则是类似S5的全画幅L卡口机身。

这将是三家实力雄厚的静态和视频制作商都在做同一件事,并且在镜头卡口上标准化,让他们的顶级客户更容易接受。正是消费者和发烧友们所期待的客户的建议。

那么尼康的错误是什么?毕竟,看起来Z卡口是他们APS-C(DX)和全画幅(FX)的未来。很简单。尼康从未将他们的产品线扩展到视频领域。如果专业人员真的会影响市场上其他人的选择,那么佳能、松下和索尼很快就会有一个尼康无法比拟的故事。危险的是,这将使尼康沦为 "只做静态照片 "的小众产品,本质上相当于独木难支。有被迫的收缩(市场老龄化、智能手机的侵蚀和普及),也有非被迫的收缩(自伤)。没有视频线是尼康的非被迫收缩。(另一种看法是对潜在增长的非强制限制)。

这并不是说,比如Z6就不是一款明星级的视频相机。它是的,但它的外形尺寸不适合做很多工作,而且尼康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兴趣来制作视频专用镜头。此外,每次尼康向前迈出一步--首先是D90的单反视频,后来是Z6/Atomos组合的全画幅原始视频--其他竞争者几乎立即超越了尼康,因为尼康并没有优先考虑保持他们可能设法抓住的任何视频领先优势。

尼康的问题在于他们 "迷上了体积"。体量,绝对注定是一场争夺战。Coolpix就是一个例子。甚至尼康1号也是一个例子,尽管它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按照尼康希望的方式进行。KeyMission从尼康宣布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明显的失误,因为它的目的不是建立在他们已经拥有的坚实的专业消费者/专业基础上,而是在纯粹的数量上的又一次挥舞。"嘿,如果GoPro是短时间内增长最快的相机公司,也许我们应该这样做,对吧伙计们?"

尼康应该做的是利用其在好莱坞(镜头)的良好声誉,向高端专业视频领域拓展。诚然,那不是(现在也不是)一个高容量的市场,但这是一个会为优秀的装备支付高价的市场,尼康影像似乎一直忘记了这是他们长期成功的核心。

遗憾的是,我不认为尼康会意识到他们的错误,更不用说修正它了。我想他们可以和一个孤儿专业视频制造商合作,比如JVC,但如果不收购,除了为他们的Z镜头提供另一个出口外,不会给尼康带来太多好处(而且他们还得生产一些视频镜头)。

尼康有一天会成为(几个)哈佛商学院的案例研究。这里的风险--也是会引发这些案例研究之一的风险--是尼康将不只是一次,不只是两次,而是三次,都是因为糟糕的产品线管理决策而失去市场份额给竞争对手。产品线管理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在尼康都是系统性的。


关于红字部分,我提过很多次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24-200充话费送的24端,光圈缩两档拍摄吧,24端的变焦厂商是弃疗的,DX~边缘色散可见,不算可怕就是了
相比24-120 F4还是要好的。

今天测了下24-200的呼吸效应和齐焦,结论倾向于之前的说法,这支镜头50以下是送的
50以上,呼吸效应抑制做得很不错,而且基本齐焦,但50以下这两方面并不像吹的那样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774
主题: 4
帖子: 1200
注册: 2007年9月
realdrbt 发表于 2020-11-20 22:29
理性消费很好啊,Z6 II的4K60P甚至Z7II的4K60P都没落地,你都看不到效果就买,跟摸奖一样,万一跟Z5的4K那样是纯粹解决有无问题不就坑了?
干脆等到尼康固件发出来,大家都测过OK了,这时候价格也正常了,再买,有什么问题

心里长草的滋味不好过啊 没忍住还是给抱了回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新的Roadmap,重量级的出来大半了,如果没有天灾,应该能比较平稳的落地了,毕竟640和428的专利已经发出来了
全部都是跟120-300类似的技术路线,FL+SR
长度方面延续了Z口镜头一贯的比F口更长的传统,根据专利数据,640S的长度恐怕要达到45cm,比640E要长
本路线图有个显著的 特点是大致按照身高排序了,最短的Sline果然就是前四支镜头,跟我一直讲的那样,尼康后续的很多镜头光长度和价格就把用户吓跑了。
好在非Sline长度尚可,28和40都低于50mm,50微也是个比较扁的镜头,不出意外这支镜头没有VR,靠IBIS硬扛;DX的18-140长度低于24 1.8S(96.5mm),也就是比单反上那支要小,所以还得看非Sline,狗头不狗也是尼康的本色。
200-600的尺寸跟索尼那支非常接近,恐怕光圈也会是5.6-6.3,搞不好是同一个供应商,要有心理准备,尼康给ARNEO就是胜利。
Sline方面,24-105S的长度大致是118mm,口镜估计还是77mm,光圈2.8-4的可能仍然不高,个人认为尼康会砍掉VR,从腾龙无反镜头的表现看,砍掉VR后的获益是惊人的。
105微从适马那边的情况看,F2.8跑不掉了,希望色散方面有惊喜吧,F口那支这方面比较惨。
新的85Sline明显是F1.2镜头,造型倒是跟隔壁85 1.2差不多,滤镜会只有82mm么?值得期待
技术上很可能也要用到SR,这支镜头的设计跟50 1.2S应该有较大差异,毕竟那支头妄图设计一只结构上对称的标头。
100-400S常规大小,相信也是常规光圈,对标140GM吧,希望这次上增距镜有比较好的表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bossd300 发表于 2020-11-19 21:21
看了这个帖子准备入手Z6II都犹豫了

理性消费很好啊,Z6 II的4K60P甚至Z7II的4K60P都没落地,你都看不到效果就买,跟摸奖一样,万一跟Z5的4K那样是纯粹解决有无问题不就坑了?
干脆等到尼康固件发出来,大家都测过OK了,这时候价格也正常了,再买,有什么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尼康去年引入的新镀膜ARNEO,尼康中国的 尼克尔镜头术语中还没有收入,在首次引入2470 2.8S的时候有了详细的描述:
对直射光线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通过与纳米结晶涂层结合使用,有效减少入射光导致的鬼影和眩光。凭借尼康薄膜制造技术,使密度高且厚度均匀的高品质涂层达到无限接近于设计值的反射率,在所有的可见光范围内实现稳定的低反射率。

强调了直射光线下表现很好,以及所有可见光范围内都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对比下常见的SIC:
尼康多重镜头综合镀膜能在广泛的波长内实现其高透射度。对于拥有大量镜片的变焦镜头而言,该涂层系统也能有效降低经常在逆光环境下出现的鬼影和眩光,帮助摄影师实现具有丰富色调过渡和高对比度的影像。其良好的色彩平衡和还原能力有助于提升在红外线摄影等特殊用途的光学性能。数码相机的由内部反射造成的鬼影和眩光也能有效降低。

细节中有魔鬼,广泛的波长内和所有可见光范围内差异是不小的。

再来N镀膜(纳米结晶镀膜)
尼克尔的纳米结晶涂层起初来自于尼康在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这是一种防反射涂层,采用了折射率较低的涂层,主要特点在于其精细纳米*结晶颗粒。这些结晶颗粒会有效防止镜头中所有光谱可见光波(380nm至780nm)的反射,其工作方式超越了传统防反射涂层。纳米结晶涂层有效缓解了由红光造成的鬼影。此外,它还有效降低了由斜射入镜头的光线造成的鬼影和眩光。其结果就是:清晰的影像。

注意,所有可见光谱,所以ARNEO理解为N镀膜的直射版是可以的,比如出现在画面中的光源,A镀膜作用可能就更明显些,相信尼康以后长焦会大量搭载ARNEO镀膜,超广角收益也会很大,之前直射膜欠奉比较悲催,14-30S和20S没ARNEO只能抱歉了。
索尼今年也拿出了直射膜,所以12-24 2.8也吹起了吃光,现在C/N/S已经完成了斜射和直射镀膜,实际也已经拉开了跟副厂的差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774
主题: 4
帖子: 1200
注册: 2007年9月
看了这个帖子准备入手Z6II都犹豫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本机位属于开窗拍摄,对机身镜头有一定要求,无军舰顶的EOS-M3可以拍,但画质跟Z6+24-200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能赶上后者的三成都很难,体现在镜头素质和机身涂抹上,外加屏幕的代差。
Z6是能伸出去拍摄的极限,这类大场景,容易暴露24-200的色彩比较淡的缺点,只是这货的中间焦段素质确实过硬你才会注意到色彩上的欠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24-200长焦端远摄,地铁两站路的距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今天测了一遍爬楼的城市视角,远距离表现超出预期
大致上,这头可以标称为F6.3恒定光圈,广角端还是老老实实缩点光圈用吧,暗角也是惊人的,但是比EOS-M的头要轻很多。
焦段上分析,更精确的描述是买50-200送24-50,跟传统的大变焦有较大差异,不太适合跟2470、2450之类的相比。
色彩上,淡,习惯了现在手上的镜头就感觉这支头色彩偏淡,如果碰上细节不足,就会有涂抹感,总之,不给Sline是有足够理由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典型到此一游图
动物园测试完毕,等我上楼拍城市远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14-24S的100mm滤镜架子已经卖了一段时间了,等待测评,这是14-24S最大的变化,比平口滤镜更有杀伤力,100mm滤镜可用意味着这东西跟各路1635 2.8除了长焦端没有实质使用差异了,出掉1424G后换S妥妥的。

现在最大的障碍是我用超广角的频度在大幅下降,中长焦的比例比几年前有了大幅度的上升,所以等14打头吧,不赶这一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55256185?t=45
最近录了一段24-200拍摄的游玩视频,表现的是呼吸效应抑制和对焦声
长焦端这支镜头呼吸效应控制得非常好,瓶颈目前在Z6的迷焦,尼康对焦无法让人信服,就出在迷焦概率上
大致,AF-P/STM会安全很多,AF-S惨透了。
对焦声,很意外,我视频输出的时候降低了音量,但仍然听到了对焦声,这一点并非个案,外网用户,著名的Thom Hogan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尼康对于对焦安静的描述并不靠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最近一直在玩24-200,不是白嫖的,自己买的。
一直很关注这个镜头,差不多可以入手了,作为第二个Z口原生镜头,目的:视频和日常
毕竟24-120出掉后,自己从24-50,58-80就是真空,无论主战广角,还是58扫街,或者长焦为主,有这么个轻量级大狗变做备用也没什么问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首先是和Sline对比,闪光灯下差距比较明显,Sline标志性的银环,以及镜筒上的字的刻印方式都是不同的,Sline
镜头,50 1.8S的字样,是刻上去的,24-200则是印的。
镜筒的最后一段的质感差异最大,50 1.8S是金属的感觉,24-200则是塑料。
对焦环50 1.8S是塑料的,有足够的阻尼,24-200的对焦环很松,作为功能环也不太合适的样子,变焦环是橡胶的。
24-200金属屁股,安装在机身上挺稳当,全部焦段的重心都靠后,所以长时间拍摄不累。
泰国产,编号19XXX,所以可以认为目前的发货量已经超过2万。

当前拍摄以游玩为主,一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使用的焦段始终在50mm以上,于是这只镜头就成了50-200,24mm不太好用的地方是,最近对焦距离50cm有点远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路边拍猫,稍微拍出了点猫瞳的特点,比较意外,狗头不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24mm下随便拍的,习惯广角近摄的时候,24-200的对焦距离就把我劝退了,猫眼没有合焦,这一点不得不说腾龙那支做得更合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黄昏的大鸟追踪,手感上好于80-400,个人认为跟Z系对焦系统设计有关,电磁光圈和新版VR加上AF-P马达都是必要条件,840一个都不具备,所以24-200反而咬住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截击天上的鸳鸯成功,200mm听个响而已,只说明能做到

以上,只能称之为娱乐,这镜头打鸟基本没指望就是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动物园里拍个呆鸟就算是娱乐
这支镜头的优点是轻,缺点也是轻,防抖的时候1/6s能做到但成功率在6成左右,1/13s比较稳,这一点不如720S和840G,广角端0.4s能做到,但大部分时候1/4s都 未必可靠就是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拍个小品,得心应手,这支镜头中远距离的表现不像狗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远处的狮子,动物园是80-400的世界,200端强打勉强凑合,眼控就别想了,Z6眼控几乎仅限猫狗,大猫也不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右下角的木星和伽利略卫星拍摄,1/6s终于成功(前三次全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拍个产品还算过得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关于Z头外观的问题,要改善也不是什么难处,尼康Z铁杆用户 赤山シュウ 晒了自己的Z口镜头,大部分对焦环给上了胶皮,立马顺眼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这周尼康的几只炮的专利都给翻出来了,包括120-300和未来Z口的428、640
Z口的428/640的设计也是类似佳能三代的造型,第二组大大靠后
不同的是,尼康的前组仍然配置了萤石,佳能则全部放到了第二组
尼康这次的设计,最后一片是折射率1.9的镜片,倒数第四片是HRI
总长度比自家F口的萤石炮要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好久没带Z6去拍鸟,毕竟Z6的AFC对环形超声波马达是个摧残,进入3.0固件后,拍鸟没有提升,甚至在本来靠谱的方式上还变得更加犹豫,反正我等200-600
这张是变焦还没到位就按下的快门,变到位后首先迷焦一下然后鸟飞了,接着就成了当日唯一一张鸲姬鹟照片,后来有换D850再来拍过,更暗的环境下也能长焦端打下,所以再等等吧,也许哪天又把鸟眼对焦搞出来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有点功夫看咨询了,首先是打脸数据,BCN关于日本市场无反全幅的出货比例,索尼已经跌到43.9%的时候,佳能升到了34.7%,尼康是多少呢?13.1%,这证明Z5这一步很有必要,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要知道,两个月前这个数字还是个位数,更早的时候甚至被适马FP这破机器压过。
注意,松下在S5发布后大有起色,证明此次各家发布的机身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取得了效果。

然后是50 1.2S的一个日本的宣传,被人拍到了开发者的话,开发者是尼康著名设计师原田壮基,这是好事,Z口镜头大部分由新一代设计师主导代价太大了,关键镜头需要大佬镇场,原田参与了58 0.95的开发,但宣传上一直没这么描述,50 1.2S属于有点强迫症的设计,尽量对称的设计获得极小的畸变是这支镜头的看头,顺便对焦也值得一看,仅此而已吧,技术上关注。

DC.watch下半部分的Z5访谈看了一下,讲到如何让Z5的模式 拨盘用塑料制作贴上金属皮做出比Z6的全金属更好的感觉,尼康的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了嘛,顺便Z5的背板确认是塑料的,所以,Z5这玩意,最后就是D610的地位。

最近镜头满血复活,气温低了蝙蝠开始大白天的到处飞,截击拍摄成功了几张,还不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realdrbt 发表于 2020-7-21 21:24
国内价格公布,9K8,即使8折也要8000级别,高了,但成本确实也下不去,因为真的就缩了传感器
所以Z6停产升级的可能是不小的。
明确的消息是24-50拆机价格估计在1500~2000之间,傻了才买行
另外24-200即使拆机可能也要5500这个级别,要不要等呢?

先回应一下自己在Z5发布时候说的话
Z6会很快停产,回收库存大部分是跟Z6II通用的,变相涨价。
Z5 8000仍然是个高位,这机器7000能维持多久呢?
至于24-200,目前价格已经下探到5750级别,我对继续下跌很有信心。

这次发布的二代,应该是战略上定义的二代,按照过去的思路,只能给个S,NR这边拿到消息的反应是S说明了一切
这次的意义是命名规则的改变,尼康终于不坚持己见,灰溜溜的随大流了,镜头规格上也能看出这一趋势,之前特立独行的24-120、80-400在Z口都已经回归主流焦段配置。
二代的发布让一代用户心情复杂,因为纯拍摄而言,二代提升比S都不如,但细节上,确实补掉了年轻设计师为主引发的惨案:无竖拍手柄设计(全生命周期未见国产手柄可见Z系销量之差),终于引入WIDE-L下的眼控,双卡槽、翻转屏幕的时候不会被EVF干扰(原先简直脑残的bug)。

要命的问题仍然无解:机械快门机震、H连拍仍然5.5fps级别,手柄保持原来的状态意味着继续500g万岁,而且带黑屏,无H.265,无HELF。。。

顺便,续航上这次玩了个猫腻,CIPA数据为省电模式下的数据,所以火力全开算上电池增大的话,确实耗电这次比上代更大了。
所以,二代并不意味着进步,相反,由于对手持续大幅度补强,Z系竞争力实际仍然没有扭转倒退的趋势,这就是一代用户的焦虑,万一玩不下去了怎么办的警报没有解除。

未来展望,路线图中有了高阶85,不出意外85 1.2没的跑,健身也是大概率的,400定和600定预示着Z9的到来,时间节点是2022,世界杯年,届时EXPEED6进入更新周期(一般是4年,上一代是2018年发布),EXPEED7的风险会远高于前代,原因1:要求陡增,得换架构,换工艺甚至换封装,尼康要做的事太多,原因2:流片成本激增对本已财政吃紧的尼康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一旦出现反复决策层能给予多大支持是个未知数,越来越不赚钱的领域是否值得继续投入。
关于Z9,大致会跟EOS R1前后脚,后者已经基本锁定全域快门,Z9的选择可能也是类似,只有全域电子快门可以打败A9和单反,仅此而已,2022,大致就是关于尼康影像部门走向的大年。
关于发展脉络,大致尼康在抄袭索尼,你没看错,索尼抄尼康的菜单,尼康抄索尼的路线图,只不过尼康这种 无脑抄人家蓝海阶段路线图的行为实在愚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当前Sline定焦中唯一的人像镜头85 1.8S专利公开,为尼康与柯美合作完成,尼康惯例,20、24、28、85焦段上两家经常合作出品,24 1.8S也是合作的产物,在单反上85 1.4G、28 1.4E、24 1.8G、20 1.8G也是这样来的。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从无限端到近端的焦点。
第2个镜头组Gr2移动到图像侧,第3个镜头组Gr3移动到物体侧。
运动: 因此,第二透镜组Gr2和第三透镜组Gr3的焦点移动方向是
相反,如果缩小第二透镜组Gr2和第三透镜组Gr3之间的距离,则f
镜头组Gr2和Gr3的球面像差和像面曲率等各种像差的变化。
可以使其与组Gr3有利地相互抵消。 因此,当关注
可以更有效地纠正畸变,进一步提高最近POS2的图像质量。


这就是85 1.8S中的多重对焦系统的应用
目前这么设计对焦的确实不少,适马135 1.8ART,光圈两端两个大组推进,松下25 1.4,跟85 1.8S一样都是光圈两端的两组单镜片向光圈方向靠拢。

在四个实例中,第一个实例用到了一片双面非球面镜,位于光圈后侧,第二个实例用到了SuperED(第二片),按照尼康一贯的标法可以写成2ED 1 SuperED,第三实例更接近实际产品
实际焦段为83mm、光圈F1.85

镜头的畸变非常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本帖最后由 realdrbt 于 2020-10-22 20:2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最近研究灯没工夫看,上马云这边瞅了眼,24-200拆机5750了,不错  双十一到5500我收一只
无图可上找点存货吧,杯子
最近拍珠宝多一些,顺便测试了手中的镜头,58 1.4G和50 1.8S最直观的差距是,后者容易把玉石拍成玻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讲两个 成天被想个peach的键摄挂嘴上的东西的现实问题

一个是内录log
首先要明确,8bit内录log都是耍流氓,记住这个概念就可以了
log起步就得是10bit
那么,尼康为什么没有内录10bit log呢?
其实这玩意本来就不普及
log和log是不同的,硬要混为一谈的出门左转买索尼,最近正在吵A7S3的真log和过去产品的假log的大幅差异

R5为什么要内录log,甚至内录RAW,这是真没办法,外录你能买得起的,最高4K60P,你让佳能怎么办?
如果不内置RAW和10bit log,让佳能的8K和4K120的卖点反而少了?
反正DIGIC X吞吐可怕,CFE性能优异,内录又何妨。

尼康EXPEED6的特性,没有公开过,但是大致可以猜到一些:峰值吞吐不会超过300MB,视频最高支持4K30P,不支持内录LOG,10-bit N-log over HDMI本身就是EXPEED6相比上一代的改进,上一代只能8bit。

所以,Z6II和Z7II或升级EXPEED7或加LSI,否则内录log基本欠奉。

第二个是对焦的奇怪理解,眼控并不是无反的绝活,更不是对焦的全部
无反对焦的根本是采样性能和算力,当前Z6 Z7中,Z6的读取速度勉强合格,但瓶颈明显在EXPEED6上
算力有指数上升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参考R5和D6就知道了
D6实际对焦粒度远小于标称的对焦点大小,否则自动区域无法实现比Z7的微点更小的穿透力
眼控的实质,是算力的不足,识别能力只能到特征异常明显的眼了,而不是眼控的独特
所以高性能对焦方面,眼控只是一个子集,根本问题还是低功耗下的算力(单反上,功耗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
DIGIC X应该是相机处理器中第一个用倒装封装的,相信接下来这么干的厂商会越来越多,否则就等着被淘汰。

本帖最后由 realdrbt 于 2020-10-14 00:0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nokishita终于放图了
Z6 II跟Z6的外观区别,就是槽
所以,最重要的手感进化已经落空了
继续是拿不动镜头的小机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自己的镜头群规划简单的描述下
明年的计划里,有尼康Z 200-600+2X的选项
因为手头上的840一到夏天就没法用了,VR和AF严重打架,温度下来就好
200-600不仅可以让夏天有长焦可用,需要超长焦打呆鸟的时候显然是个好选择
250E固然是单反时代的良心,但TC20 III不是
三支小镜头里,28、40、50微,关注的是28,毕竟是最小的Z口镜头
那么,很多人说好的24-200要不要买?不急,至少等24-105公开
就先这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某站认真测试了24-50两周多,给出了详细结论,原文是日文,这里给机翻
优点:

结构紧凑,重量轻,标准变焦,24mm起,可伸缩的设计。
全尺寸标准变焦的低价
后球由安装面固定(提高气密性)。
变焦操作时,镜头长度无明显变化
安静、舒适的自动对焦和可忽略的呼吸效应。
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具有非常好的中心和边缘分辨率。

在广角到标准范围内有非常好的四角分辨率(缩小后在40-50mm处也有很好的分辨率)。
可忽略的轴向色差
倍率色差校正良好。
非常流畅的背景模糊。
对于这个级别来说,合理的畸变校正是很好的。
优秀的彗差校正
良好的抗逆光性

缺点:
2.08倍光学变焦和极窄的变焦范围。
暗光圈为4.0-6.3。
塑料屁股
简易滴水防护
镜头罩单独出售
没有AF/MF开关。
不适合拍特写。
用于特写拍摄的对焦移动
前景的虚化有点乱
背景的虚化有点乱
暗角在广角下尤为明显。
星芒在你缩光圈后不会变得更清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动物肖像---狞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我的尼康双修笔记---180-600就位,55倍手持单筒达成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