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的尼康双修笔记---180-600就位,55倍手持单筒达成 [主题管理员:realdrb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51800 回帖:65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屋脊官方给出了新访谈,标题讲的是24-200、14-24S和50 1.2S,但重点显然是在24-200上,50 1.2S甚至连设计师都没来
https://info.xitek.com/attitudes/202009/21-349675.html#artPos

Z 14-24mm f/2.8 S的开发slogan是“改变游戏规则”,F卡口AF-S 14-24mm f/2.8G前组镜片凸出、镜头笨重,这次Z 14-24mm f/2.8 S除了要在画质压倒性取得优势(包括对竞品),还做到世界上长度最短重量最轻的广角大三元(仅650g),镜头分辨率、点图像还原(彗差)表现超越尼康以往产品和竞品。在安装滤镜上,这款配备两种遮光罩,其中一种遮光罩可以安装旋入式滤镜(112mm),此外,该镜头同时还支持后置滤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用大直径双面非球面镜片,减少前部外凸,单就该设计减轻约200g。


改变游戏规则,才是破格产品
这点毫无疑问

Z 50mm f/1.2 S是Z卡口首款f/1.2大光圈定焦,拥有中心到边缘高分辨率,该镜头焦平面逐渐平滑虚化,虚化圆形光斑几乎无彩边。利用三片非球面镜片实现出色的点图像还原(彗差)。该镜头还是首款搭载步进马达f/1.2镜头,实现安静、平滑自动对焦,有利于视频拍摄,针对呼吸效应尼康也做了有效抑制。通过多重对角系统(两个对焦镜组)实现快速高精度的浅景深对焦,其对焦速度不逊于1.8系列。此外,纳米晶体涂层和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的应用,可有效减少重影和眩光。

自行品味里面的话,不多讲

  在介绍Z 24-200mm f/4-6.3 VR开发背景时,尼康方面谈到以往高倍率变焦镜头给人印象是又大又重画质一般,此次开发重点在变小变轻、提升成像性能。最终在对比中Z 24-200mm f/4-6.3 VR达成了最轻便且最出色的画质。在开发之初尼康有24-200/3.5-6.3、24-240/4-6.3、24-240/3.5-6.3以及24-200/4-6.3四种方案,这当中最终确定的24-200/4-6.3是最为轻便的一款。

这一段展现出了尼康在Z上为用户诟病的一面,完全不顾用户的感受,强行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塞给用户,再看下面这段:

Q:24-200的光圈小于24-120和其他品牌镜头的光圈。在昏暗的环境中,需要凭借相机的高感光度性能。您对此有何看法?
A:数码单反镜头尼康也已经推出了DX70-300F4.5-6.3等,我们认为在实际使用中没有什么问题。

Q:为什么24-200镜头没有配备VR减震和AF / MF切换开关?
A:对于非S-型镜头,我们优先考虑提供价格更实惠的镜头。因此省去了这些开关(在相机上切换)。
<尼克尔 Z 24-200mm f/4-6.3 VR>机械设计担当:堺 崇弘(光学本部/第二开发部/第一设计课)
<尼克尔 Z 24-200mm f/4-6.3 VR>光学设计担当:三輪 哲史(光学本部/第三设计部/第一光学课)
<尼克尔 Z 14-24mm f/2.8 S>光学设计担当:山口 悟史(光学本部/第三设计部/第二光学课)
<尼克尔 Z 14-24mm f/2.8 S>机械设计担当:今榮 一郎(光学本部/第二开发部/第一设计课)

我可是等着50 1.2S出来打脸的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lenstip昨晚放了2470 2.8S的测试,不出所料的Z口变焦强势
畸变、暗角这两个倒是没的跑,毕竟专利上那个数字很吓人

Pros:
solid and sealed barrel,
excellent image quality in the frame centre,
good image quality on the edge of the APS-C/DX sensor,
sensible image quality on the edge of full frame,
moderate longitudinal chromatic aberration,
good correction of lateral chromatic aberration,
slight vignetting on the APS-C/DX sensor,
sensible coma correction,
lack of problems with astigmatism,
nice blurry areas for a zoom lens,
good performance against bright light,
silent and accurate autofocus.
Cons:
high vignetting level on full frame and across the whole range of focal lengths to boot,
some problems with spherical aberra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focal lengths range,
distortion could have been lower.

其实测评网站总评的时候很给面子了:silent and accurate autofocus.

实际测试时候的描述:
The autofocus of the Nikkor Z 24-70 mm f/2.8 S joined with the Nikon Z7 camera is practically noiseless. You don't even hear a delicate whirr of moving elements. The speed, though, is decent and decent only –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distance range and confirming the focus takes about 0.5-0.6 of a second. From a top-of-the-range journalistic lens I would expect something like 02.-0.4 of a second so I think there's a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is category.

跟使用是对得上号的,AF速度感觉不到快,比适马那支慢,但是比自家F4要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由于入58 1.4的时候出掉了24-120,现在手里的标变只有内牛
接Z6上随便用,有防抖的内牛谁不喜欢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拍了两张叶子带个花吧,研究了下自己这台机器屏幕的问题,原来是亮度给拉爆了,赶紧调到0,正常了

顺便说说Z6S和Z7S吧,先看下面这个东西:
In Q1 2021 Sony will launch a new top of the line camera with the following specifications:

Bigger and truly pro body
9.44M dots EVF
Newly developed sensor
8K video recording with no overheating
Dual card slots
New menu systems from A7S3
IBIS with Steady shot active mode
Everything about this camera is new
Price 5.999$.
Sony a7 IV will be launch sometime in 2021 (probably Q3) with the following specifications:

Slight bigger and more comfortable body than A7III
3.68M dot EVF
1.44M dot LCD
Newly developed 30 MP sensor
4K 60p with no overheating
Dual SD and CFexpress Type A card slots
New menu system from A7S3
5-axis in-body stabilization with Steady shot active mode
Price 2.499$
Prototypes for both cameras are already out in the wild .

看样子隔壁涨价是稳了,以后价格趋势还是走高的,之前我讲过的,珍惜现在的价格吧

为什么先贴索尼的呢,索尼的乳摸跟尼康是可以遥相呼应的
反正,看到dual expeed6的乳摸最好绕着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昨天带的是Z6 + S5PRO双机,Z6负责视频及弱光,最后S5PRO坚持到猫科动物后不得不交出840。对焦,连Z6都不如,这点不用怀疑,不过,强烈反光下的对焦,双方半斤八两,S5PRO很难对上的时候Z6甚至可能更差
上一个吸猫视频,Z6 + 840 + 独脚架拍摄,薮猫这边甚至遇到了自己视频的读者,因为B站上最早传这批薮猫视频的就是本人
图片为S5PRO拍摄,赌薮猫不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69700540?t=2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继续S5PRO扫荷,都是昨天聊天时候拍着玩的,遇到的老先生买了第二支840了,原来那支情况比我严重不少,防抖出现了跳三下的状况,这镜头错过了尼康三个重要技术升级比较悲催:萤石、新防抖(顺便支持实用得多的Sports模式)和电磁光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有时候CCD的特殊效果是可以在常见场景中轻松体现的
聊天时候乱按的荷叶,注意那片水,内反射非常好,我现在手里 其他机身都尝试过这样的题材,有点难
当然,忽略这张图的高光溢出,我聊天中乱拍的
S5PRO + 80-40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感觉选择了非常不适合用这机器的时机在拍照,天气好再看看
真的和现在的机器没法比速度,得有耐心,对焦还算过得去,58 1.4也能用就是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再接上内牛来一发
习惯了这个时代机身的人被强制用现在认为比较低的感光度好不习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S5PRO的CF卡修复完毕,6500快门的机器啊新的不可思议,毕竟不是二手收的
接上58 1.4赶紧来一发,直出
用惯后面的机身以后再耍S5PRO真不习惯,屏幕严重不适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佳能相比尼康有个天然的优势是他们真用得起研磨非球面,这点不服不行
比如11-24的巨大ASPH前组,直径(按照专利计算)达到88mm,弯曲还那么厉害,丧心病狂,人玩得起研磨,不服不行。
尼康目前大直径有一定差距,我印象中过去最大是2470E VR的 74mm,这次的14-24S达到了75mm并且还是双面,比较厉害
尼康在14-24G的时候宣传过这是自家当时直径最大的模压ASPH,可惜直径不到60mm
前组那个不是ASPH,达到了83mm,球面没人家非球面直径大
即使是尼康Z的标杆58 0.95,前组那片研磨非球面直径66mm级别
佳能85 1.2L,第二片研磨非球面,直径超过64mm

顺便给些其他数字,只统计前组为ASPH的镜头,号称要发的佳能14-21 F1.4,前组直径超过90mm,算是目前最大,弯曲程度也远没有11-24夸张
同一专利中的12-20 F2.0,前组直径超过92mm
适马拍星神器14 1.8,前组83mm,相比之下大灯泡前组直径一样但不是ASPH,说适马所谓黑科技其实是建立在光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肩膀上毫不为过。
适马的无反 1424,直径75mm跟1424S差不多,但明显弯曲,已经不是一个层面的设计
尼康无反利器14-30,直径60mm,F4比F2.8还是逊色很多
佳能15-35 IS F2.8L的前组直径甚至不到60mm,这头算是非常激进了,前组比同期未投产的自家RF1635 F2.8 IS还要细
尼康之前被吹过的18mm f1.8,直径54mm
尼康老镜皇2470G,前组也是ASPH,直径68mm,这个记录直到2470E发布才被打破

索尼 12-24GM,号称前组是索尼生产过的最大直径XA,一个数据是镜身直径达到了97.6mm,看样子这货的前组直径也有80~84mm级别

这么多信息要说明什么
无非就是ASPH上面尼康仍然是保守的,甚至高折射球面镜片贴个树脂就上了,在14-24S专利里都提到了树脂非球面也可以
可以看到同等级尺寸非球面的情况下,确实是尼康做得更好,只不过对手可以做得更大 本帖最后由 realdrbt 于 2020-9-19 13:0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不要老被RF口的各种卫星专利吓到,这边贴个Z口卫星专利,也是超变焦
F1.2的变焦镜头
发明人就是58 0.95那位坪野谷
https://worldwide_espacenet_com/patent/search/family/071840972/publication/WO2020157801A1?q=pn%3DWO2020157801A1
看到图中的 35-50 F1.2是不是觉得也是超规格呢?镜头长度不过是200mm嘛,三片非球面其中中间那片是双面,也就12个空气面,比50 1.2S的状况好多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案例2是 50-70 F 1.2,没见到 ED,镜头长度 195

两个案例统一的广角端放飞自我的畸变,近摄比较糟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才是58 0.95的衍生品嘛不信找58 0.95的结构看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大光圈的魅力是难以阻挡的,图为单次成像,公交车里拍摄的,器材当然是58 1.4G,有后期AI降噪,不知道50 1.2S拍这个能有什么效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把50 1.2S和14-24S研究了一番
今天的结论:
14-24S因为能看到专利了,大致讲一下,对焦没有使用多重对焦,连对焦镜组都跟大灯泡一致
专利里面尼康有在第三片用SuperED的想法,最终没有实施
专利提到这只镜头的广角端畸变控制在5%,远好于14-30和24-70 2.8S,与大灯泡一致,但由于Z头普遍自动校正,所以可以期待下实际效果。
我开了新帖说尼康Z用户可以扬眉吐气了
因为650g这个重量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我相信,以尼康Z这两年的表现,猜750g都是很红的数字了。
无论是01还是DPR,对650g均表示不可思议,也就是被电到了
这算是2020年难得的惊喜吧。

50 1.2S是全新的光学设计,尼康称之为 对称设计,光圈两边的凸透镜是对称 分布的,首尾都是凹透镜,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幅降低畸变,所以尼康这次给出了两个畸变控制得很好的镜头。
其他方面提到了多重对焦系统立功了,F1.2下也可以精细控制,你们不要担心对焦,顺便近摄很不错,畸变也很小,总之是个新标准的标头。嗯,我的 58 1.4G可以留着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realdrbt 发表于 2020-7-24 20:53
更新版的路线图,今天的版本,如果算上已经宣布的1424和不该跳票的50 1.2S,今年发布的Z口镜头足足8只,为什么仍然有少的感觉呢?焦段重复过多,突出产品过少,尤其是长焦缺失让整个产品线非常不平衡,正如我说的“现在Z口24打头的变焦头足足4只,还有一只24105S待发,然而这是一个连1.4/1.2都没有,最远到200的镜头群”。
除了一机一镜、一机二镜之类的玩票玩法,对新人来说这一套系统相当不划算,最好的仍然是前五只镜头,这也是我对Z口镜头评价的转变,因为早期眼前一亮后,后期的镜头就失去了吸引力,Sline无非就是轴向色差修正不错,畸变暗角靠内置profile的玩意,镜头仍然是定位决定素质,不存在任何越级状况,一旦 失去这个期待,除非有爆炸级产品登场不然即使老用户也会失去耐心。
所以今年决定不进Z头,拿下了58 1.4,50 1.2S管你发不发不等了,50、无NOCT两条就足够定性了,这头无非就是个怕了索尼哥50 1.4这样子的玩意。长度150,口径82,比Lumix S Pro 50mm F1.4 的130 77mm还要大一圈,后者955g。
至于1424,时代变了,12-24GM刚发,1424S只剩一个遮光罩卡口让人联想的份了。

明年的镜头,24-105S,长度是125~130,比隔壁24-105L长了20左右,除非近摄有突破或者成像优异否则又是个尴尬的 ...

引一段我7月份讲的话
50 1.2S看设计和样张,确实没有超出我讲的范围
14-24完全超出预期,属于打破“除非有爆炸级产品登场不然即使老用户也会失去耐心”局面的产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另一只镜头是万众瞩目的50 1.2S,毕竟是尼康自家第一支全幅自动对焦镜头
所以上来就是150mm的长度,对,就是隔壁RF720那个长度,重量也是接近的
从结构上看,前组跟58 0.95并不同,是凹的,倒是有otus 55 1.4的感觉,在自家的话跟50 1.8S更接近
仔细看了DPR上传的样张,人像的戴首饰的那张,初步评价是15组17片注定是一个为消除像差而生的设计
其余的,我还是留着58 1.4吧,想一想,为什么58 0.95能同样用17片的前提下,只有10组,隔壁RF50L只有9组

好事是,50 1.2S价格也低于预期,一扫Sline定焦一律价格比同档次F头高很多的格局,我不管这玩意实际如何,这一改变值得肯定。
本帖最后由 realdrbt 于 2020-9-16 19:2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今天还是很高兴的,14-24S一点都不怂,650g啊,Z卡口的威力就是在这里体现的,14-30只是试水,1424才是真神,在最近几年老做别人的背景帝的不爽下,今天尼康宣传1424s几乎每一段都拿出大灯泡吊打一番这算是长出一口气?
至于遮光罩内带112mm滤镜的设计值得叫好,后滤镜解决ND问题,前滤镜解决CPL问题的同时,遮光罩功能保留,这是相比方片的优势,不要忘记了,灯泡头(这头还是有点灯泡的),除了直射镀膜外,遮光罩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仍然抱有这货能上100mm方片的期望,期待测试吧。
1424G看样子用不了多久了,没上1430盼来了让人满意的1424,值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77
主题: 4
帖子: 3202
注册: 2018年10月
realdrbt 发表于 2020-9-16 00:30
写一个Z6的直出思路吧,我个人觉得Z6在EXPEED6系统中引入的新锐化方式对直出影响其实比降噪还大,对色彩影响比涂抹更严重。
测试方法:上架,拍摄奈良饭店的肥皂盒,Z6直出,机内快速裁剪方式出图,不做任何修正
器材:Z6 最新固件、索尼120G XQD,50 1.8S裸镜,神牛AD200PRO J灯,小参方面关闭高ISO降噪(实际固定了ISO100无所谓),关闭ADL,JPG设置为FINE(精细,不打星的那个),ADOBE RGB,用SRGB显示器的用户警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1:出厂的SD(标准)模式,个人觉得色彩不正,反差高,有点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2:改版标准模式,把锐化(第一行)减到最低,色彩感觉鲜活了,锐度明显下降倒也是可以接收,毕竟图片可以认定为10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3:改版NL模式(自然),降低了锐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4:改版FL模式(平面),降低了锐化,我拍视频用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5:VI(鲜艳)模式

暂时的结论,SD不是不能用,要小心锐化,图1和图2的对比个人认为是完全不同级别机身镜头出品了,最接近实际颜色的就是去掉了锐化的标准模式,明明能做得很正,不知道尼康怎么想的,默认出图那么脏,至于NL和FL,观感上倒是不如改版SD了

测试仓促,白 ...


谢谢,您提供的每一项拍摄经验,都将在熟悉功能的基础上继续测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写一个Z6的直出思路吧,我个人觉得Z6在EXPEED6系统中引入的新锐化方式对直出影响其实比降噪还大,对色彩影响比涂抹更严重。
测试方法:上架,拍摄奈良饭店的肥皂盒,Z6直出,机内快速裁剪方式出图,不做任何修正
器材:Z6 最新固件、索尼120G XQD,50 1.8S裸镜,神牛AD200PRO J灯,小参方面关闭高ISO降噪(实际固定了ISO100无所谓),关闭ADL,JPG设置为FINE(精细,不打星的那个),ADOBE RGB,用SRGB显示器的用户警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1:出厂的SD(标准)模式,个人觉得色彩不正,反差高,有点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2:改版标准模式,把锐化(第一行)减到最低,色彩感觉鲜活了,锐度明显下降倒也是可以接收,毕竟图片可以认定为10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3:改版NL模式(自然),降低了锐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4:改版FL模式(平面),降低了锐化,我拍视频用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图5:VI(鲜艳)模式

暂时的结论,SD不是不能用,要小心锐化,图1和图2的对比个人认为是完全不同级别机身镜头出品了,最接近实际颜色的就是去掉了锐化的标准模式,明明能做得很正,不知道尼康怎么想的,默认出图那么脏,至于NL和FL,观感上倒是不如改版SD了

测试仓促,白平衡可能会有影响,反正器材都是现成的,随时可以再做,顺便我的色卡也要拿出来

本帖最后由 realdrbt 于 2020-9-16 00:4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今天索尼发全幅最小变焦头,顺便讲下索尼的小卡口优势吧,卡口这东西,是系统工程,做小做大都是有取舍的

发个我过去讲过的关于卡口大小的论述,当时关于EOSM的存废问题我在微博上有自己的评价

卡口外径大小,决定了入门相机的高度,怕了索尼哥的机身要做得更小,就是GF3这个造型,EOS-M卡口外径是58mm(47mm是内径),如果放弃EOS-M全线倒向RF,那么内径就有54的卡口的机身会有多高呢?我想Z50已经给出了答案,Z50高昂的军舰顶多少要拜大卡口所赐,即便机身高度低于卡口外径,拿掉了IBIS,Z50依旧付出了450g重量的巨大代价,对,Z50机身重量接近全幅的大卡口机身RP。
那么RF卡口镜头EOS-M能否利用呢?官方做转接环也许可以,如果EOS-M能苟,大致就会搞转接环出来吧。
大卡口有潜力,小卡口做残幅小机自然得天独厚,EOS-M的存废是很现实的,疫情也许加快了这一步伐。


落实到今天索尼的28-60和原先最小的尼康24-50的对比就很有意思了
这里先回避焦段上24-50明显占优的部分,谈大小:
28-60的尺寸为67mm*45mm,24-50的尺寸为73.5mm*51mm
长焦端光圈更小的24-50反而更粗,这是大卡口的悲伤,24-50贴着Z卡口的外径做,实际已经到了极限,索尼这边比卡口外径更大,反而小于24-50,卡口在做小的层面上,优势是存在的。
光学设计上,索尼7组8片,3ASPH;尼康10组11片,2ED + 3ASPH,这也是尼康偏大的一个原因,低色散这玩意用多了的代价就是镜头小不了,能做到24-50这大小倒是尼康的本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难得发手机图,拍摄地点工位,开窗拍摄
器材Galaxy S10的超广角,正好撞上黑云压了半天,未被覆盖区域有个很不错的弧度
手机直接拍摄+snapeed出图,比较随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77
主题: 4
帖子: 3202
注册: 2018年10月
realdrbt 发表于 2020-9-14 21:35
对焦区域选择,wide-S应该就是窄区域,多拍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办法,但是Z系目前的系统,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
尼康Z目前的自动区域对焦,个人觉得升级3.0固件以前是不靠谱+难用,升级3.0固件以后也是操作过于繁琐


谢谢提醒,“造反”3年十几万快门的拍摄,应该很快就会找到感觉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08
主题: 9
帖子: 934
注册: 2012年6月
realdrbt 发表于 2020-9-14 23:00
你可以尝试下在自定义设置菜单中,把a1的AFC优先选择改为对焦,描述为:仅当照相机清晰对焦时才可拍摄照片,日常的话其实蛮有用的,尤其是碰上那些AF速度不太行的镜头
这问题S35必然有,S35 AF速度真不行

、谢谢大佬,试试再来回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中XGP的毒 发表于 2020-9-14 22:31
厉害,能看出彩噪
ISO是6400,刚从室内出来还没调。对焦在小朋友的眼睛上,2470/4对焦有些慢,我 拍了几千张,一直有对焦不实的感觉,换过S35,也有点

你可以尝试下在自定义设置菜单中,把a1的AFC优先选择改为对焦,描述为:仅当照相机清晰对焦时才可拍摄照片,日常的话其实蛮有用的,尤其是碰上那些AF速度不太行的镜头
这问题S35必然有,S35 AF速度真不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08
主题: 9
帖子: 934
注册: 2012年6月
realdrbt 发表于 2020-9-14 00:19
平面模式无锐化,反差很低,但分辨率这时候是可以的,LR里的方法反而是去朦胧和清晰度稍微加一些效果更好
发一张flat模式接近100%输出的 2470 F4照片,我只用Z7配这头拍过,Z6倒真没试过。
你那张图我没看到参数,不过从彩噪上分析,这图的AF位置可能未必如意,而且感光度不低,这对清晰度打击很大

厉害,能看出彩噪
ISO是6400,刚从室内出来还没调。对焦在小朋友的眼睛上,2470/4对焦有些慢,我 拍了几千张,一直有对焦不实的感觉,换过S35,也有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T258长城孤影 发表于 2020-9-14 21:17
您太专业了,这是WIDE-S什么,我是搞不清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拍,直至拍出感觉。

对焦区域选择,wide-S应该就是窄区域,多拍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办法,但是Z系目前的系统,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
尼康Z目前的自动区域对焦,个人觉得升级3.0固件以前是不靠谱+难用,升级3.0固件以后也是操作过于繁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79
主题: 6
帖子: 2787
注册: 2008年5月
DerekS大D 发表于 2020-9-14 13:52
用了8年Nikon了,已经对厂商之间斗啊,产品之间打啊,丧失了兴趣。
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瞎拍图一乐玩家而言,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几乎所有可换镜头系统,都够用。
现在F口的二手头又便宜,卖掉器材是不可能卖的,留着抚摸也不错。
我现在对待器材的原则就是够用就好,家庭搞个5-8寸没问题就行了。
与其追求顶尖器材,不如剩下钱来多拍,无论是出去旅游,还是拍家人。

最讨厌那些精神股东和键盘侠,南拳北腿东征西战。

相机就是一个工具而已,也不知道那些精神股东和键盘侠是哪里来的优越感,买个相机仿佛买了个“爹”一样的。

精神股东的大头,是只买几个副厂镜头就以为是大投入了的人,每次叫灭门都是他们叫最响
还有机身玩家,镜头没几个的,基本狗头,每家机身都有玩,都不知道在玩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77
主题: 4
帖子: 3202
注册: 2018年10月
realdrbt 发表于 2020-9-14 21:12
Z6在街头,最可靠的作战方法是AF-C,WIDE-S,操作感觉类似单反上的组对焦

您太专业了,这是WIDE-S什么,我是搞不清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拍,直至拍出感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我的尼康双修笔记---180-600就位,55倍手持单筒达成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