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镜头里的中国 [主题管理员:IWILLKILLU]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37034 回帖:123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14
注册: 2005年10月
教堂里面的窗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世界照相机发展年表
(截至2000年6月)

  
[十一世纪] ※※※暗箱
  
[十六世纪末] 波达暗箱
  
[十七世纪末] 绘画用暗箱
  
[十八世纪30年代] 佩兹法尔镜箱座机

1807 ○沃拉斯顿绘画暗箱“显画器”问世。

1826 ○法国光学机械商舍瓦利耶制造出世界第一架“照相机”,供尼埃普斯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幅照片《窗外景色》。

1839 ○法国吉鲁制作的“达盖尔式照相机”问世。机身是两个套在一起可前后抽动的木质方盒,镜头则是1829年谢瓦利埃磨制的“沃拉斯顿”消色差透镜,焦距是375mm,光圈为f/14,快门是置于镜头前一圆形铜片。
○塞基埃设计成功“蛇腹式照相机”。
○12月,一种8×12cm的袖珍型“达盖尔照相机”问世。

1840 ○匈牙利数学家匹兹沃尔首次用数学方法进行镜头设计,设计成功世界上第一个f /6.3人像镜头。
○美国人沃尔科特制造出不用镜头,用一面凹镜面的“镜式摄影机”。
○法国谢瓦利埃制造出世界最早的木质折叠型照相机。拍摄165×216mm的画面。
○佩茨法尔用自己设计的双合透镜消色差镜头制造出世界首台单轨式皮腔照相机。

1841 ○圆锥体金属暗箱式佛克特连德照相机上市。
○奥地利数学家培兹瓦尔设计出f/3.7肖像镜头(其通光量比达盖尔所用的镜头高出16倍)和与之匹配可拍圆形照片的照相机。

1844 ○马顿斯发明能拍摄150°弧度的“全景照相机”。

1850 ○斯帕林格设计制造供旅行拍摄用的“软片式照相机”面世。

1851 ○(一说1849年)布鲁斯特发明单镜头立体照相机。

1852 ○法国推出双镜头木质推拉抽屉式座机,画面为120×240mm,立体摄影开创性相机。

1853 ○丹塞和柯涅特的双镜头立体照相机问世。

1854 ○迪斯特里设计成功四个镜头,一底可拍8幅照片的“名片式照相机”。
○5月,美利休和斯宾塞成功制造出一种适用胶卷的照相机。

1856 ○英人斯卡夫发明“※※照片照相机”;1858年拍摄出“枪口型照片。”

1857 ○伍德瓦德的“太阳照相机”问世。

1858 ○汤姆逊巨型照相机问世。

1859 ○T•摩里斯制造出19世纪最小体积(3.81×3.81×5.08cm),画面仅4.8386cm2的“袖珍照相机”。

1860 ○博尔奇的“机械式照相机”面世。
○英国基布尔制造出镜头由罗斯特制1800mm焦距,325mm口径,能拍摄900×1100 mm玻璃湿版的照相机,为当时之最。

1861 ○伊格伦发明了可变光圈的焦平面快门。
○沙顿取得“反射式照相机”专利。

1866 ○英国达尔迈耶和德国施泰因海尔同时独立研制出对称型快速消畸变 (齐明)镜头。

1880 ○R与J•贝克推出画面为80×100 mm世界最早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882 ○美柯达公司生产世界第一台彩色园盘胶片照相机。

1883 ○英国原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

1884 ○西德“米诺斯”公司研制略大于拇指16×26×65mm的体积,重量只有36克超小型照相机—“阿梅尔M型”。
○马雷设计制造出专拍动体的“摄影枪”。
○麦布里奇成功制作出十二镜头照相机。
○鲍荷镜头快门照相机问世。

1885 ○德国耶那公司的阿贝和肖特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使照相机镜头的设计和制造迅速发展,产生了正光照相镜头。

1886 ○英国J•兰卡斯特/桑公司推出使用4.5mm平板感光材料的兰卡斯特型相机。
○美国R•斯特恩推出供偷拍用的斯特恩盘式照相机。

1888 ○伊斯曼公司推出‘柯达一型照相机’。它的光圈为f/9,速度为1/25″,固定焦距,2.5米以外都能结象清晰;箱内可装6米长(可拍100幅底片)的‘美国胶卷’。
○麦凯伦制造出世界首台反光镜自动弹起的单反照相机。
○奥地利维也纳的X•弗成格制造出24个镜头的“邮票照相机”(问世时间有说为1890年)。

1889 ○美国柯达公司推出第一代可携带式照相机。
○法国孔蒂摄影公司推出“球面(亦译作“光球”)摄影12型”照相机。
○法国杜布罗公司生产的摄影运动型相机上市。
〇法国肯斯坦公司生产出使用90×120mm平板感光材料的“面颊式” 折叠皮腔照相机

1890 ○德国蔡斯公司的鲁道夫和阿贝研制出消象散镜头(亦有作1889年)。
○美国伊斯曼公司柯达相机面市。
○供偷拍用的领带型照相机在法国面市。
○法国让特公司推出“旅行家”木制折叠座机。

1891 ○英国双镜头反光镜问世。
○罗斯商会出品“德瓦第德”照相机。

1892 ○美国艾夫斯发明分色负片照相机和分色正片观察器,首次拍摄和观看了全色影象。

1893 ○英国人泰勒研制出三片分离透镜组成的消象散柯克镜头。

1896 ○德国蔡斯公司鲁道夫设计出双高斯对称型物镜。

1897 ○美国柯达牛眼Ⅱ型相机上市。

1898 ○W•沃森制造出性能较完善的“坎比尔博尔顿”牌单反照相机。

1899 ○法国奥伦和莱索尔共同制作成功用作拍摄加色法彩色照片,牌子为“麦朗”的相机。

1900 ○德国大型座机问世。
○法国奥古斯特和吕米埃研制出能拍摄360°照片的全景照相机。
○美国柯达公司推出第一架布郎尼照相机。
○照相机史上最大的“猛玛”巨型照相机在美国芝加哥问世,拍摄的唯一一张照片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当年“世界第一大奖”。
○一直沿用至今的光圈级数,如f/22,f/16……被国际镜头制造商在巴黎决定为镜头光圈的统一级数。
○美国伊斯曼公司Cartridge柯达相机上市。
○意大利生产出米勒新快照型相机。
〇英国纽曼卡蒂亚公司推出一款使用90×120MM平板感光材料,机身折叠后可装入皮套中的“纳蒂亚” 牌照相机。

1901 ○伊斯曼柯达公司成立。

1902 ○德国蔡斯公司的“天塞”f/4.5摄影镜头问世。

1903 ○法国D•马丁型可折叠袋装相机问世。

1905 ○布特勒彩色片照相机问世。
○美国伊斯曼可达生产折叠便携式相机上市,使用116型胶卷。

1907 ○美国干版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

1908 ○皮革复面木质侧向装片的“公牛眼”照相机面世。

1909 ○英国木制反光型相机面市。
○美国伊斯曼公司推出柯达N•3折叠袖珍小仙童相机。
○德国生产Pocket Tenax便携式相机。

1910 ○法国PHYSIONOTRACE型偷拍用(机身似望远镜,45mm60mm)相机问世。

1912 ○德国德克尔研制出具有快、慢两种速度的“康普尔”中心快门。
○柯达口袋型照相机面世。

1913 ○法国于勒查理公司生产世界首台使用带齿孔的35mm胶卷的Homeos型立体照相机。

1914 ○柯达可书写型相机上市。
○法国生产出摄影、显影同在机内完成的“FASA”牌全金属机身相机。
○美国生产世界上首架使用24mm36mm规格的胶卷相机——辛普莱克斯照相机。
○德国雷比罗斯推出35 mm胶卷拍摄24 mm50张照片的“小胶版”照相机。

1916 ○世界上第一台带有测距器的照相机在伊斯曼柯达公司问世。

1917 ○伊斯曼柯达公司开发出供航拍的照相机。

1921 ○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出第一批放大机。
○法国“摄影箱(PHOTOTANK)”35mm照相机面世。

1922 ○f /2-1.8小机身ER-ma-nox相机上市,为世界上第一部袖珍快照照相机。

1924 ○德国莱茨公司推出35mm 莱卡A型照相机,首次使用带齿孔的35毫米电影胶片。片幅规格为24×36mm,后即成为20世纪标准通用规格。(有材料作1914年为O•巴纳克研制)。
○德国伊尔尼曼公司的“伊尔曼诺克斯”照相机面世。
○儿内曼—韦克公司生产出小型相机“儿诺斯”。
○德国德勒斯登耶尔内曼推出“伊尔马洛克斯”型相机。

1925 ○德国莱茨公司推出徕卡A型35mm照相机。
○苏联推出建国后第一架自己生产的照相机—FOTO-GOZ型折叠式35mm照相机,它由新建的国家照相机厂制造的。
○德国沃克公司的Ermanox6.5×9型照相机上市。
○镜头口径为f/1.8的小型照相机“儿玛诺斯”上市。

1926 ○莱茨公司推出35mm专用放映机。
○德国伊卡G公司的折叠式185型皮腔式相机上市。同时又推出折叠式266型相机。

1927 ○蔡司推出一款外形酷似单筒望远镜的爱戈侦察用照相机。

1928 ○世界上第一台使用双镜头反光120照相机是德国“萝莱”,由“弗兰克和海德克”公司推出。
○美国韦士顿光电测光表设计成功。

1929 ○德国罗莱公司的使用胶卷的罗莱弗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其设计原理一直沿用至今。
○奥兹特迈尔在德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摄影用铝箔闪光泡。

1930 ○沃尔科德反光照相机于3月间推出,是世界上第一种取得美国专利的照相机,底片为50mm2。
○苏联生产出名为“第一号摄影通讯员”照相机。
○柯达推出女性专用的“伊阿华彩虹2型”折叠照相机。
○德国莱茨公司生产莱卡1型照相机。

1931 ○德国蔡斯公司铝合金压铸工艺制造的康太克斯照相机问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艾加顿设计出闪光灯的刍型——频闪放电管。
○德国伊阿格公司推出第一台“EXAKTA - A型”单反照相机。

1932 ○德国库瑞列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
○美国韦斯顿电器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光电测光表。
※※钱景华设计的“环象照相机”问世。
○柯达“雷克玛尔133型”折叠式小型照相机面世。
○德国蔡斯伊康公司推出世界首架装有连动测距器,可更换镜头的小型相机“孔塔斯”。
〇德国奔茨公司生产使用127型胶卷拍摄8张40×65MM照片的PRIMARETTE型照相机。
〇德国海德克公司的“禄莱运动” 型双镜头120反光照相机问世,它是首台手柄卷片的照相机。

1933 ○徕卡3型照相机问世。
〇德国卡迈罗韦克公司推出拍摄规格为40×65 MM“艾柯塔” 牌照相机。

1934 ○德国爱克赛太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
○苏联135照相机“费特”上市。
○荷兰菲利普公司生产出金属细丝闪光泡。
○德国蔡司伊康公司推出世界著名的发条(折合式)照相机“IKONTA SUPERC”120照相机。
○艺术面板盒式“SIX—20少年棕仙”问世(有材料作1938 年面世)。
○德国威尔塔公司设计制造的可开合的双反照相机泼菲克塔面市。
○德国欧托•伯宁公司生产出“Robot”型相机,用齿孔胶卷可拍24×24 mm画幅照片24张。
○日本第一代高级布帘快门35照相机“KWANON”为佳能公司前身“精机光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

1935 ○德国蔡斯公司带测光表的35mm中心快门单镜头反光潘太克斯Ⅲ型照相机问世。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佳能”35mm焦点平面快门照相机。
○第一代板片式135镜头反光照相机爱克山泰问世。

1936 ○德国伊阿格公司推出闪光与快门同步,卷片和上弦以板手取代旋钮的135型“EXAKTA-B”单反照相机。
○柯达A•G公司的雷金特型折叠式相机上市。

1937 ○德国意赫格公司的尼希特兰 、赫费希特和格劳舒博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基内爱克赛太照相机,成为后来流行的35mm单反照相机的先驱。也有材料说是埃萨塔、罗莱和莱卡。
○日本推出集平视、俯视取景于一体的米苏派双取景器照相机。
○德国蔡斯•伊康公司推出Contax1型相机。

1938 ○日本理光公司生产出自己第一个品牌“奥林匹克”照相机。

1939 ○美国艾加顿发明了柯达电子快速闪光灯,其它各种闪光灯从此淡出。
○法国马丁发明照相机自动光圈。

1940 ○伊斯曼柯达公司的柯达35型相机上市。
○仿莱卡机型的“理光1型(Ricohlmod.1)”照相机问世。

1941 ○柯达公司推出世界首架镀膜镜头照相机——埃克塔照相机。
○法国贝吉斯公司的拍摄规格为90×120 mm的“绿波”型照相机面世。

1943 ○沃尔科特发明放大翻拍机。可将达盖尔摄影法拍的小照片翻拍成不同规格的放大照片。

1946 ○苏联GOMZ厂成功制造出首型6×6cm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伏特兰(Voigtlahder)照相机。1949年改名”鲁比特尔”(Lubitel)。

1947 ○美国的兰德博士发明了黑白即显(一步成象)摄影法,世界上第一架波拉即显照相机问世。
○西德康太克斯五梭镜取景照相机问世。

1948 ○瑞典生产出哈苏1600F型照相机。
○波拉公司推出改良后的“波拉95型”一次成像照相机。
○瑞典哈苏公司推出“哈苏1500F型”(有材料作1600F 型照相机)。
○日本美能达推出f /2.8镜头,铰链机背和热靴闪光同步装置等功能的135照相机。
○宝丽来公司生产出宝丽来95型相机,机内装有胶片、显影剂与相纸,实现了机内冲洗的自动化,为该类相机第一部,可视为“一步成象”之祖。
○法国L莫里斯公司生产出特尔卡Ⅲ豪华型相同。

1949 ○蔡斯伊康公司推出屋脊棱镜取景器“康泰克斯S型”单反照相机。
○苏联KMZ厂在1934年生产的FED相机的基础上,推出其改进型“FED-ZORKi(卓尔基)”照相机。

1950 ○东德蔡斯公司发明屋脊型五棱镜取景器并用于康太克斯S型35mm单反相机上,一举解决了棘手的光路转换问题,使单反相机由俯视取景变为平视取景。
○西德道普勒立体照相机问世。
○德国伏龙达公司推出维梯萨L型照相机。
○法国设计成功摄影用的远摄镜头。
○理光弗莱克斯反光式照相机上市。

1952 ○理光微型镀金相机“ColdenRicohl 6”相机问世。

1953 ○英人格尔谢利发表了利用极小的负片保存信息的构想。

1954 ○西德莱茨公司的莱卡M3型照相机问世。该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快门速度控制机构与独立式曝光表联动的35mm照相机。
○日本旭光公司研制出瞬时复位反光镜机构,解决了单反相机的一大缺陷——遮光问题,最早组装在Asahiflex反光Ⅱ型照相机上市。日本照相机工业由此开始摆脱仿制德国相机的局面,走上了具有自己独创风格的发展道路。
○瑞典哈苏1000F单反照相机上市。为首台可更换镜头和片盒的机种。不久,镜间快门的500C型相机问世。
○德国生产出微距镜头。

1955 ○西德威德鲁摇头照相机问世。
○柯达推出“凯克特拉”照相机。
○中国北京大莱精制厂成功仿制徕卡2型照相机,定名“大莱135照相机”上市,成为新中国第一台135照相机(也有资料说该型机生产于1956年)。
○法国推出拍摄16mm胶片拍摄18张10×10 mm黑色电木制作的“Stylophot”“笔型照相机”。

1956 ○西德阿克发公司,试制成功机械式全自动照相机,阿克发电测光(EE)照相机问世。
○西德罗莱带测光表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
○中国自制的第一架照相机——“七一”牌120折迭式照相机在天津照相机厂问世。
○中国制造的“红梅”牌照相机上市。

1957 ○苏仿制哈苏1000F的“Saliut(萨柳特)”6型照相机。
○尼康公司推出首架钛金属帘幕快门,电池启动式马达,速度高达每秒可拍3张底片的SP型照相机。
○中国北京大莱精制厂又推出新中国第一台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大莱120照相机”。有资料说该型机生产于1956年。后更名为“长虹照相机”,并分I、II两种型号。

1958 ○蔡司推出康太力克斯135单反照相机。
○澳大利亚推出设计独特的双反微型照相机—高兹微型可得3型照相机。
○中国上海轻工业局生产出“上海58-I”双反120照相机。
○法国罗伊公司推出Savoyflex Ⅲ Automatique型相机。

1959 ○西德阿克发奥普蒂玛照相机实现了程序控制自动曝光。
○美国F•拜克推出第一个135相机36-82mm变焦头(有材料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照相机用的变焦镜头是奥地利沃特伦德公司)。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该公司第一款35mm单镜反光照相机—“Canon Flex型”照相机。
○日本美能达公司研制出美能达SR——1型照相机,首次使用了“自动跳跃的光圈”。
○日本光学公司推出尼康F型照相机,凭借其先进的性能开始了一场用“尼康的F型”代替“莱卡M型”的演变。日本由此建立起在照相机世界的霸主地位。
○中国“珠江60—1型”120折叠照相机面市。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推出“上海582—II”135照相机。同时该厂又生产出“上海201”普及型折叠式照相机。
○中国推出天津照相机厂的“晨光”,南京照相机厂(当时称南京电影机械厂)的“紫金山”,吉林长春光学研究所的“天池”等三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其中“天池”只生10台,用以纪念建国10周年,而“紫金山” 一共生产了1000台。

1960 ○日本旭光学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通过镜头内测光的TTL测光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潘太克斯SP Otmatic型照相机。
○日本小西六公司研制成功第一架金属幕帘(纵走式钢片)快门照相机——柯尼卡F,快门速度首次达到1/2000秒。
○苏联卫星立体照相机问世。
○蔡司公司装有“牛眼”的康太力时照相机面世。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推出“202”普及型照相机;西安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出“华山”普及型135照相机。

1961 ○瑞典康柯弗公司推出重5盎司的“泰西娜”35mm双镜 头反光照相机。
○中国西北光学仪器厂推出120普及型“长乐”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中国“珠江60—2型”照相机面世。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的“上海——IV”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上市。
○德国蔡斯•伊康推出镜头可以互换,幕帘快门,装有蜂窝状光电光装置的新型Contax 1型单反照相机。

1962 ○美能达装有程序自动曝光系统的美能达Hi—matic型照相机上市,后用于苏联“友谊7号”太空船上的拍摄。

1963 ○美国波拉公司正式生产即显彩色胶片,并在即显照相机上第一次装上了电子快门。
○柯达生产出画幅为26×26mm的126照相机。
○美国柯达公司使用126胶卷的因斯特马蒂克照相机问世。
○美国宝丽来公司制造出世界首台电子快门照相机。
○日本托普推出首台通过镜头内测光的35mm的单反照相机—“RE Super”照相机。
○日本佳能自动调焦AF样机问世。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推出“上海203”折叠式照相机,后更名“海鸥203”照相机。
※※“珠江60—3型”照相机面世。

1964 ○日本柯派尔和精工舍都研制成功电子快门。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开始生产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海7型“照相机。此外,还推出“上海202”、“上海58—III”、“上海201”等相机。又上海厂的“海鸥203”更名为“海鸥—4”。
○中国“珠江60—4型”照相机面世。
○中国北京照相机厂的“北京”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上市。
○理光推出“自动射手”照相机。

1965 ○莱茨公司首次生产单镜头反光小型照相机——莱卡弗莱克斯。
○柯达公司的“英斯坦斯蒂克”照相机上市。
○中国上海“海鸥205”照相机上市。
○世界首架分区测光的“美能达SR—T101”135单反照相机面世。
○中国天津照相机厂的“东方”135旁轴照相机面市。

1966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上海7型”照相机改标为“DF”照相机面市(有材料称该机型面市时间为1965年)

1967 ○平均测光与点测模式可互换的“玛米亚EKOR1000DTL” 问世。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上市“海鸥4A”和“海鸥4B”两种照相机。

1968 ○西德蔡斯公司推出康太克斯SE照相机,首次使用了电子幕帘式快门。
○中国北京照相机厂推出“北京SZ—1”照相机。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推出“海鸥501”120普及型照相机和“海鸥4C”两种照相机。
○中国四川军工“峨眉”双镜头反光照相机面市。
○日本小西六写真株式会社推出世界首台通过镜头测光的自动曝光单反相机“柯尼卡T型”该类相机从此跨入电子自动化时代。

1969 ○美国首次登月拍照,并将一架特制500EL型哈色勃莱特照相机留在月球上。
○日本雅西卡推出首部“光圈优先”型135照相机。
○中国北京照相机厂的“北京SZ-1”更名为“长城SZ-1”上市(有资料说是在1970年上市)。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推出“东风”120单反照相机。并制造出271台“红旗20”135照相机以纪念建国20周年(有资料说是在1970年上市),此外又向市场推出“DF-1型”照相机。

1970 ○西德照相机行业开始广泛使用塑料材料,由此开始了照相机塑料化热潮。
○中国江西光学仪器厂将“上海205”改版为“海鸥205”上市。至1983年更名“凤凰”,形成系列。
○中国广州照相机厂仿制禄来福来克斯双镜头照相机的“珠江—7型”照相机面世,为※※该类相机之极品。

1971 ○日本旭光学公司的世界上第一架光圈优先、TTL测光、自动曝光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潘太克斯ES型问世。
○尼康F2型照相机上市。
○日本佳能公司超薄型钛金属帘幕快门第一代专业35mm单反照相机上市。

1972 ○美国柯达公司的柯达110袖珍照相机问世,同时生产的110胶卷投放市场,推动了110摄影的发展。
○美国波拉公司推出长期保密的拳头产品—波拉SX—70彩色即显照相机,该机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快门。
○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13×17mm的110普及型照相机。
○中国“孔雀”DF1、“珠江”S—201型照相机问世。
○中国北京照相机厂试制成功“长城35”照相机。

1974 ○日本美能达11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
○中国西湖PT-1小型全金属平视取景的135照相机问世,它重530克。

1975 ○日本佳能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内装微型电脑的高度电子化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佳能AE-1型,该机是世界 上第一架实现闪光摄影的全自动照相机。
○日本小西六公司推出内藏闪光灯平视取景照相机——柯尼卡C35EF。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推出自动动态测光和闪光联动的奥林巴斯OM——2型照相机。

1976 ○日本佳能公司研制出第一架带电子微处理器(CPU)的“时间先决、光圈自动”的佳能AE——1P型照相机。该机是首次靠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器生产而不是用人工生产的照相机,同时创造了单反相机销量的世界记录。
○日本美能达公司的世界第一架使用110胶卷的小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
○日本潘太克斯公司推出首架ME Super照相机,其快门纽以上调、下调键代之。
○中国长春第二光学仪器厂推出“梅花牌”平视取景135 照相机。

1977 ○日本小西六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自动调焦(AF)照相机——柯尼卡C35AF,成为照相机调焦自动化的里程碑。
○日本美能达公司将时间自控和光圈自控结合于一体,首创出具有二种自动曝光方式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美能达XD7。
○中国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SZ—2”照相机上市。

1978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架集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等模式于一体的,有六种曝光模式的自动化程度最高的135单镜反光照相机—“A-1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日本美能达公司内藏电子闪光灯并有日期摄入机构的平视取景照相机——美能达HI—MATIC SD型问世。
○美国波拉公司超声波自动测距调焦即显照相机问世。
※※西湖YC-1一步成像双镜头反光照相机面世,重达8公斤。

1979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曝光、卷片、倒片和闪光全部自动化的佳能AF35M型自动调焦照相机,该机是世界上第一架采用红外线主动式自动调焦方式的平视取景照相机。
○日本小西六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在不改变小型轻量机身的前题下,内装自动卷片器、自动曝光、全电子控制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柯尼卡FS—1。
○中国江西光学仪器厂生产出“JG301”单反照相机纪念建国30周年。
○中国海鸥照相机厂推出“海鸥4A—107”金机纪念收藏版照相机。

1980 ○日本富士公司研制出装有四位微机处理系统的富士卡AX—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标志着照相机现自动化和操作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开始。
○日本光学公司推出尼康F3型照相机,首次将液晶显示元件用在取景器的资料显示上。
○西德莱茨公司的莱卡R4照相机问世,该机将多项先进技术集于一身,再次显示了莱卡的雄厚实力。
○北京照相机厂推出“长城120DF1”照相机。
○具有“放大倍率锁定”功能的首型照相机“奥林巴斯AZ -300”面世(有材料认为韩国的701型袖珍变焦照相机为首型机)。
○中国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120DF—1”上市。
○日本小西六公司推出自动装片的“柯尼卡FS—1”型相机,135相机从此实现了自动化。
○理光推出获欧洲声象协会奖的理光XR—10 AE 135(即CR—10)单反照相机上市。

1981 ○西德罗莱公司可调换底片匣莱弗莱克斯SL2000F照相机问世。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架装备了大孔径镜头(40mm,f /1.9mm)佳能35ML型全自动平视取景照相机。同时上市的还有佳能公司的“佳能AE-1 program型”和“佳能New F-1型”和“佳能型”三款照相机。
○日本美能达公司研制出电脑程序式高级单反相机—美能达x—700。
○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不用感光胶片的磁盘照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照相机是模拟信号放大及纪录方式,为非银盐摄影开辟了一条新路,为现今数码照相机的鼻祖(问世时间有作1982年)。
○日本潘太克斯推出世界上首款商品化附有电子检测焦点装置的135单反照相机——“ME?F型”照相机。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DF-1型”改进型“DF-2”照相机上市。
○理光XR—S太阳能电池与机内电池并用的光圈优先AE 135单反相机上市。

1982 ○美国柯达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彩色圆盘胶片照相机。○美国柯达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彩色圆盘胶片照相机。
○日本美能达X-700型高速程序自动曝光模式TTL程序闪光自动曝光模式的照相机上市。
○日本光学公司推出尼康FM2照相机,采用柯派尔钛膜高速快门和1/200秒闪光同步。
○日本“富士”公司生产出能说话的“F—55”即显照相机。
○中国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120DF—2“上市。
○中国上海照相机厂的“DF-3型”样机问世,该机型只试制出3台。至90年代初,该系列中带有TTL测光系统的照相机改称为“ETM”型照相机面世。

1983 ○日本光学公司研制世界上第一架自动多格多模式开放测光的尼康FA型135单反相机。
○日本美能达公司的世界第一架用日语或英语电子声讲话的美能达AF—SV全自动照相机问世。另,佳能T系列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首款相机T50型上市。
○佳能公司推出全数字静像照相机的样机。
○中国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推出JG—303m凤凰单反照相机。
○理光推出首架具有“双优先”与手动曝光模式的理光XR—20SP 135MF单反相机。

1984 ○日本佳能公司的佳能T70照相机问世,首次使用高速程序与景深程序,将传统的标准程序扩展为广角 —— 标准 —— 长焦程序,并自动卷片与倒片。与其同时上市的还有著名高速卷片专业35mm单反照相机--佳能New F-1High Speed motor Drive Camera型照相机。
○日本小西六公司的世界第一架使用DX编码胶片的柯尼卡TC—X型照相机问世(上市时间有作1985年)。
○日本研制出F/3.5的维维塔1200mm远摄镜头。
○日本柯派尔公司在创办35年之际推出了高速陶瓷快门,这种电控光学快门属未来技术,不仅实现高速,而且可能实现全电子化。
○西德“米诺斯”公司研制略大于拇指(16×26×65毫米)的体积、重量只有36克超小型照相机—“阿梅尔M型”照相机。
○中国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120DF—3”上市。
○理光推出自己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模式曝光功能的XR—P 135MF单反照相机。

1985 ○日本美能达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架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美能达7000,该机被誉为八十年代最杰出的高技术照相机,从此单反照相机开始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日本美能达公司推出双焦距镜头35mm“Auto Facus TELE型”照相机。
○佳能T80型照相机问市,它具有自动对焦功能。
○上海照相机厂和黄岩潮济摄影器材厂联合生产出春雷 CHL3彩色景像合成照相机,该机无编号,毛坯铭牌,仅12台面市。
○中国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120DF—4”上市。

1986 ○日本佳能T90照相机和佳能AS-6型照相机问世。后者为可在水深10米处拍摄的防水袖珍照相机。
○日本光学公司的尼康F501照相机问世。   
 ○日本旭光学公司推出世界第一架全自动变焦距小型照相机——潘太克斯ZOOM70,被誉为全世界小型相机中最优秀的机种,成为小型相机的发展方向。
○日本佳能、尼卡、美能达、柯尼卡推出电子磁盘照相机。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出世界首款能与焦平面快门同步闪光装置的F280型特配电子闪光的35mm照相机。    
○上海“海鸥”206是海鸥照相机厂该年的产品。    
○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内置马达及移轴功能的6mm8mm片幅单反120照相机富士GX680上市。  
○具有“自动变焦构图”功能的首架照相机“企诺500I (HANDY ZOOM5001)”上市。

1987 ○日本佳能推出首款镜头一体化的自动对焦并具景深优先自动曝光模式的EOS650照相机,和设置了自动包围曝光模式和多次曝光功能的EOS620型照相机问世。
○日本京磁公司的具有曝光囊括功能的康太克斯167MT照相机问世。
○日本柯派尔公司研制出用于自动卷片单反照相机的1/8000秒的CHSEM超高速快门。
○日本推出世界第一个“富士”一次性照相机(又称自拍胶卷)。
○日本潘太克斯公司推出新一代自动对焦35mm单反“SFX型”照相机,并首创内置闪光照明。
○日本生产第一台能对移动物体,进行自己聚焦的全自动单反照相机“米诺塔7000i”。
○苏联贝洛莱厂推出“艾利康(Elikon)”照相机,它是该国首种自动调焦相机。
○理光首架具有内置卷片马达和红外线光学计数非齿轮输牌系统的“XR—X”135单反相机面世。

1988 ○日本佳能公司的景深先决、六区域综合测光的佳能 EOS750和EOS580照相机问世。    
○日本京瓷公司的莎姆莱中级照相机获当年日本照相机最高奖。打破传统既成概念,选用具有时代感的流行模式主体和高倍变焦镜头,中级相机亦获巨大成功。
○尼康F4上市。它是首部专业级AF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000秒快门,1/250秒闪光同步,自动对焦和众多型号的匹配镜头(上市时间一说为1986年)。    
○日本美能达公司推出1985年上市的“MAXXUM700”型的改进型“DYNAX7000I”型照相机,自动对焦区域扩大12倍,并设置了“摄影技艺专家化”模式。   
○富士和东芝共同推出“富士DS--IP”数码照相机(有材料说世界首台数码照相机是于1991年由柯达公司试制成功,并获数码影像大奖。又,另有1994年第一台商用数码照相机DC40型正式面市之说)。
○苏联开发出广为人知的FED立体照相机。
○理光推出新概念理光MLRAL相机。

1989 ○上海海鸥照相机生产“海鸥”207照相机。    
○全天候与水下摄影专用的柯达“司特列奇35即显照相机”上市。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EOS630、EOS-1、EOSRT三种型号照相机。    
○佳能推出首架具有焦点预测的自动对焦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佳能EOS600/EOS630型”照相机。    
○佳能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款固定半透明反光镜的自动对焦35mm单镜反光“佳能EOS RT型”照相机。   
○佳能公司于年初推出Q —— PIC磁盘电子静态照相机,以其优良品质荣获88 ——89年度欧洲科技创新大奖。

1990 ○具有“放大倍率锁定”和“自动变焦构图”双功能的轻便式照相机“VEG—A140S”问世。    
○美能达推出具有焦点予测功能的RIVA ZOOM105I照相机。    
○苏制泽尼特122型相机上市,为最高现代苏制相机。    
○佳能EOS10型照相机问世,它具有条形码扫描输入拍摄程序功能,8区评估测光和全新malti-BASIS检测自动对焦系统等
○佳能第一款业余用自动对焦35mm单反“EOS700型”照相机上市。

1991 ○日本潘太克期公司的Z-1型照相机上市。    
○美能达DYNAX7xi型照相机面世,该机具有多导向预测焦点自动对焦功能。    
○佳能的高性能自动对焦35mm单反“EOS100型”照相机上市。    
○佳能推出了点式自动对焦,能逆光自动补偿曝光变焦镜头式袖珍照相机——佳能“Prima200m76型”照相机。
○理光MLRAL ZOOM?3新概念相机上市。

1992 ○世界首架水下摄影用的单反相机“尼康诺斯RS型”照相机上市。    
○尼康F90型35照相机面世,首次采用“3D”测光技术。    
○佳能EOS5型照相机问世。    
○美能达推出DYNAX9xi型照相机,快门速度高达1/12000秒。    
○佳能“EOS 5型”照相机上市。它是世界首架眼控自动对焦35mm单反相机。    
○佳能推出人工智能对焦161段高精度自动对焦的135袖珍相机。

1993 ○日本潘太克斯推出采用SAFOX IIAF系统和高速马达卷片器及“摄影技艺个性化模式”的Z-IP型专业照相机。 
○日本尼康ZOOM70VR型照相机上市,它是世界上具备减少振动影响成象清晰度的38~105mm变焦镜头的35照相机。
○中国凤凰光学有限公司的“凤凰DC838”135单反照相机上市。    
○尼康F90X高级业余用单反相机上市。    
○佳能EOS-IN型第二代自动对焦专业135相机上市。    
○中国凤凰光学有限公司的“凤凰DC818”135单反照相机上市。    
○佳能生产出首架28mm广角镜头的35mm“佳能Prima Super 28V型” 照相机。    
○理光超薄型袖珍相机R1型上市。

1995 ○世界上首型固定反光镜的自动对焦专业35相机—EOS-IN RS型问市。
○佳能推出首型以太阳能电池为电源的35袖珍照相机——“小霹雳”SE型照相机。  
○佳能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固定反光镜的自动对焦专业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佳能EOS-INRS型照相机。
○佳能第二代眼控自动对焦35mm单镜头反光“EOS 50 E/EOS 50型”照相机问世。  
○佳能Prima SOL型照相机问世。它是世界上首架全部采用太阳能电池工作的35mm自动袖珍照相机。   
○佳能第一代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EOS DCS1/EOS.DCS 3型”照相机问世。

1996 ○尼康F5单反照相机面市。   
○佳能EOS – IN型第二代自动对焦专业135照相机上市。  
○柯达、尼康、佳能、富士、美能达推出 APS小型照相机 。
○日本潘太克斯公司生产的首型远焦距为160mm的4.2倍超级变焦35照相机——ESPIOI60型上市。
○理光推出获97—98年度“TLPA”大奖的理光GR—1亮相。

1997 ○富士公司首先推出120自动调焦照相机。    
○潘太克斯公司推出首型6×4.5cm自动对焦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潘太克斯645N型照相机。    
○在数码照相机领域轻便型已达百万像素的有柯达DC210、富士DS-300等数种问世。    
○中国凤凰光学有限公司的“凤凰DC828”和“DC858”两款式135单反照相机上市。同时推出“凤凰HP”普及系列照相机。又为纪念香港回归,该公司特推出“极品金装纪念照相机(又称金凤凰205照相机)”。该机正面两旁印国旗和区旗,机背镶有纯银中国版图,机顶铭刻“1999.7.1回归纪念日”字样,镜头上刻有“香港回归纪念”标识。 
○继1996年 IXY型、IXY20型、IXY10型之后,双推出IXY310型照相机。它是一种非球面镜片,自动对焦系统,具有210段精细对焦的单焦距镜头的APS袖珍照相机。

1998 ○富士胶片公司推出首部百万级(150万像素)最轻小型普及型FINEPIX700数码照相机。   
○康太克斯ARIA单反相机上市。是该系列20世纪关门之作。  
○尼康F60型照相机上世。  
○日本旭光学公司推出世界第一个AF120单反相机。  
○日本潘太克斯变焦范围为48~200mm,变焦倍率为4.2倍袖珍照相机——ESPIO200型上市。 
○日本尼康公司智能化的LOCK—ONTM自动对焦F100型照相机面世。
○佳能EOS3首创4.5点眼控对焦系统照相机,和世界首架 装有LCD监视器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EOSD2000。
○中国第一架数码照相机由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推向市场——“海鸥”DC—33数码相机,其性能为640×480最高像数,24位彩色。 
○海鸥照相机厂推出“海鸥”4A—107、105型照相机。 
○具有150万以上像素的轻便数码照相机柯达DC260、美能达Dimage EX、富士MX-700、MX-500上市。  
○中国凤凰光学有限公司又推出135单反系列中的“DC500”、“DC700”和“DC900”三款。并为日本市场特制造出“安原一式”135单反照相机。
○佳能推出世界首台高速眼控45点区域自动对焦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佳能EOS-3型”照相机。    
○理光GR10上市。

1999 ○以本年度美国《大众科学》12月号上刊登的《1999年一百项最佳产品》一文所列照相机为编入标准: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第二代“小精灵”(ELPH-2)照相机。它属APS系统。体积为8.636cm×5.588cm,厚度不足2.54cm,重量仅6盎司,2倍的变焦镜头,是当前世界上最小的变焦照相机。
○日本美能达公司推出一种金属色泽光滑的椭圆形机壳折叠“Vectis 2000”照相机。它大小是10.16cm×5.08cm×2.54cm,重约5 盎司,装有2倍变焦光学镜头。
○日本尼康生产出一种单反式数学专业照相机——D1型照 相机。它具有尼康F5和F100众多优点,如三维矩阵测距功能及80多种F系列相机镜头与附件的兼容,其分辨率为2.74 兆像素,能快速启动,系统引导时间不足1秒,可作每秒4.5张的快速拍摄。
○奥林巴斯公司推出的C-2500L单反式数码照相机,机内装有2.5 兆像素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能以1712×1368像素的分辨拍摄。并带有Compact Flash内存与Smartmedia存储卡联用插槽,装有三倍光学变焦镜头,弱光自动聚焦系统,全距离单反式调节装置。
○富士公司推出一种小体积直立式MX-1700数码变焦照相。它装有最小的全玻璃非球面镜头,1.5兆像素的传感器,2英对彩色液晶显示屏和8MB的Smart Media 存储卡。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首型最小最轻的APS潜水照相机和装有“Personal”模式的佳能Autoboy120型照相机。
○200万以上像素的轻便型照相机,纷纷面世,其中佼佼者有佳能PowerShots10;柯达DC280和DC290;富士MX-2700、MX-2900ZOOM;尼康Coolpix700、800和950;奥林巴斯C-21、2000ZOOM、2020ZOOM、2500L;理光RDC-5000;索尼CYBER-SHOT DSC-F55E、DSC-F505;曼普生PHOTOPC800、850和柯尼卡QM200等。
○骑士(Horseman)SW612Pro上市。    
○富士胶片公司推出首部200万级(230万像素)FINEPIX2700 普及小型数码照相机和MX—1700Z数码照相机。
○尼康F100型单反照相机上市。
○中国海鸥“DF—5000”和“DF—400N”型照相机问世。
○中国凤凰光学有限公司,为纪念澳门回归,特推出99珍藏品DC1999纪念照相机。同时,将“安原一式”改版为“凤凰JG50”135单反照相机为纪念型照相机,机顶上特标有“中※※※※※建国50周年纪念”字样。限量生产500台。此外其“凤凰”单反系列中的“DC701”、“DC505”“DC1000”和“828N”及“838N”等型号照相机上市。

2000 ○日本三洋公司于年初推出Sanyo Vpc-sx500数码照相机,小巧的银色金属机身,分辨率为122100DPI 自动对焦, 焦距是7mm。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325万像素,采用CMOS影象传感器的可换镜头式单反数码照相机EOS D30。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世界首架采用低廉的CD-R光碟记录 图像的数码照相机——MVC1000型。
○日本理光推出世界首架采用21mm超广角镜头的袖珍照相机——GR21型。
○尼康公司于年初推出采用新型Multi-CAM900 AF模块的5区自动对焦系统的新款F80(N80)单反照相机。
○300万像数的数码照相片Powershot S20首部照相机正式展出。是一种CCD普及性数码照相机,它装有一块334万像素的CCD,最高解像力可达2.048×1.536。
○佳能推出当今世界最快速度连拍照相机—EOS-1V。它单次自动对焦每秒拍10幅,人工智能伺服每秒为9幅。
○尼康推出COOLPIX950千禧年数码套机。
○瑞典哈苏公司推出“哈苏503CW”和“203FE”两款千禧年纪念版照相机。
○佳能公司推出专业EOS—1(V)照相机。
○奥林巴斯IZOOM2000APS系统照相机上市。
○佳能公司推出成300万级首部数码照相机“POWERSHOT S20数码照相机”。
○徕卡高级轻便C1型135相机上市。
○弱光数码照相机“柯达DCS620X”问世。
○康太克斯N1自动对焦单反照相机上市。它设有5点对角线排列的宽区自动对焦系统,焦点微调ABC和LCD外接取景器三项世界首创的装置。
○获2000—2001年度TIPA大奖的照相机是:(1)最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佳能EOS—IV;(2)最佳便携式照相机—康太克斯TVS3型;(3)最佳APS照相机—美能达VECTIS2000;(4)最佳数字便携式照相机—尼康COOLPIX990;(5)TIPA世纪大奖—徕卡135系统照相机;(6)最佳数字专业照相机—尼康D1。
○三星电子开发出多功能手机—照相机。它能拍摄350000 像素照片20张,用省电模式可拍26张。
○尼康CoolpiX800型数码照相机上市,该种照相机有3兆像素,自动调试,能自如地拍摄难度大的落日,焰火等场景为业余型中佼佼者,年终获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2000年最佳产品”荣誉。
○是年面市的奥林巴斯CamediaE-10数码相机,其4兆像素传感器可产生分辨率高达2240×1680像素的大幅图像,可储存32兆字节的存储卡,因此获美国《大众科学》所评的本年度百项新产品荣誉。
○佳能公司的Powershot S100 Digital ELPH数码照相机问世,它以小体积,有2兆像素图像传感器,彩色液晶显示屏,8兆储存卡和2倍光学变焦头等优良品质,获本年度美国《大众科学》评出的百项新产品荣誉。
○奥林巴斯C—211变焦数码相机问世,这种相机性能优良,既能预览相片和收发电子邮件,又能以15秒钟用一次成像胶卷印制出相片,因而被美国《大众科学》评为2000年百项新产品。
○佳能推出“Prima Super 28N型、115N型、135N型”(该种相机远摄焦距达135mm)和能在水下摄影用的APS袖珍相机——“佳能IXYD5型”照相机。

[IWILLKILLU 编辑于 2006-08-14 12:5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14
注册: 2005年10月
再看里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14
注册: 2005年10月
花 again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14
注册: 2005年10月
教堂外面的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在新西兰拍外景需要加偏振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14
注册: 2005年10月
教堂外面的植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14
注册: 2005年10月
教堂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14
注册: 2005年10月
教堂的一角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14
注册: 2005年10月
ST Peter Church 外的窗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摄影在今天已经十分普及与平常,特别是在数码相机出现后,人们要得到一张精美的图片立等可待;要记录生活的瞬间,也不必手忙脚乱。我们享受到了摄影所带来的便利,却很少知道摄影本身的故事,也很少去思索摄影与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摄影的产生过程并不是像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重大的技术发明那样清晰明了,而是包裹在重重迷雾之中。最初,人们都把摄影解释为大自然自身的显现,而非人为创造的发明。尼埃普瑟这位摄影界鼻祖也将自己的成果定义为“光作用下的自然的再现”。他们的发明也不被看作是教育的结果,而是灵感的激励。

  摄影起源复杂的背景预示了它多舛的命运。它一诞生就引起了人们的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在19世纪中叶达到了高峰。摄影被视为工业化时代的收获、牺牲品以及矛盾的有力象征。一方面,摄影似乎体现了新的※※原则——让更多的东西展现给更多的人看,并威胁要将精英知识体制解体;另一方面,摄影又保留了工业化之前的魔幻观念和浪漫的直觉概念,摄影是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体,又是一个文化衰退的证据。英国评论家罗斯金认为照片是机器的产物,与文化是相冲突的。一旦人们觉得“机械能代替技能,照片能代替图片,铸铁替代雕塑”,那么传统艺术就会受到威胁,而人类道德也会随之衰退。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相信,摄影是将大众文化的艺术降低为自然主义表现的主要支持力量,“像其他所有的纯物质发展过程一样,它使法国艺术天才人物出现极大的匮乏。”小说家福楼拜也认为,摄影是伪装的绘画,是工业化极大地发展了的丑陋的东西。

  在争论中成长的摄影有其难以摆脱的焦虑,而缓解这种焦虑的一条途径就是高雅艺术摄影。高雅艺术摄影是一种合成艺术品,它将戏剧、版画、绘画与摄影混合起来。奥斯卡·雷兰德的《人生的两条道路》(1857)就是19世纪最引人注目的高雅艺术照片,它以戏剧性的场景传达了关于人生的说教。

  摄影获得自由还是在19世纪下半叶,作者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审视摄影,描绘出摄影与社会之间的消长关系。在这一时期,摄影对于艺术的作用就像印刷术对于文学的作用一样。摄影使高雅艺术普及,在教育和提高大众艺术品位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欧洲,收藏珍宝的古老自私的贵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可以在自己家里温馨的炉火旁边欣赏到这些稀世珍宝的图片;欣赏艺术不必接受任何教育,就像热恋之前不必接受教育一样。这一时期,摄影扫除了笼罩自身多年的阴霾,迎来了万里晴空,迎来了赞赏与欢呼,人们认为摄影将“启发大众,提高他们的修养,使他们更加出色”。

  获得自由之后所带来的自信与安详在彼得·亨利·爱默生的摄影作品和摄影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爱默生不再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他认为,艺术终将找到科学基础,而且能够理性地进行探讨,而只有科学才是建立现代摄影派系的基础。他也不再把大众化与个人性对立起来,他认为:一方面,人们可以充分※※地创作;另一方面,艺术要具有特殊的敏感性。

  如果说爱默生的主导理念是用科学指导人类生活的话,那么斯蒂格里茨的主要追求目标就是随心所欲地听从于自己的体验,并把主观性和相机的作用结合起来。对于他来说,科学是艺术的助手,而不是艺术惟一的开拓者。斯蒂格里茨与爱默生已经不再属于同一个时代了,斯蒂格里茨结合了其所处时代的现代主义价值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42.917
主题: 54
帖子: 50788
注册: 2005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D-LUX2
★ D-Lux 7
原文由 IWILLKILLU 发表
支持蛮猴将纪实片进行到底!
纪实不敢当,记录而已.
《夫妻档》
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
帖子: 633
注册: 2005年8月
这样的课坚决不上,实在是受不了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第二章 攝影器材的發明

第一節 感光材料的發明
 
公元1725年德國,紐倫堡阿道夫大學的醫學教授,亨利其舒爾茲(Heinrich Schulze 1687-1744)發現;裝有硝酸銀溶液,曝光幾分鐘會變黑,沒曝光仍能是原來的淺白色。他發現,不是由於熱和空氣,而是因光的作用。經實驗,混合物中含銀越多,曝光變黑速度就越快。他在1927年發表了「硝酸銀與白堊之混合物對光的作用」之論文。堊,白色而可以用來作塗飾的土。文中述說:將硝酸銀與白堊之混合物,加水作成白色泥狀物,放入玻璃夾版,外放以黑色且有剪成的圖案、文字的紙,經露曝受光後,則玻璃版會現出圖案、文字來。如此廣為科學界重視,也是最早提出對攝影有用的光化學之第一人。德國人讚譽他是現代,攝影取像片的始祖。
  
公元1737年法國海勒特(M Hellot)發明了鋼筆寫字紙,浸在硝酸銀溶液後,竟然沒有了字跡。再經過曝光日晒後,卻又能現黑字。此為科學家開始研發,攝影中顯影劑的濫觴。
  
公元1802年英國湯姆斯─維吉伍德(Thomas Wedgwood),進一步將影像投影在硝酸銀紙上,作影像存有,可長期保持。他最大貢獻是完成了與現在照相機一樣的最原始照像機,當時所謂『晦影照像機』。這照像機是一個匣盒狀,針孔是裝有透鏡,相對的內部有可以感光的硝酸銀紙。這可以感光的硝酸銀紙,是他以白紙浸濕在硝酸銀溶液中,再於黑暗處所涼乾它。此紙若在日光下露曝,只要二、三分鐘就變為黑色。若以間接光,通過進入,他作出的像機內,得感光須數小時之久,才會變黑顯影像。但在紅光下便不感光變黑。
  
不久他的學生亨弗利戴維爵士(Sir Hunmphrey Davy),以氯化銀取代硝酸銀來定影處理,竟而成功了人類史上第一張較能存久的相片。
  
湯姆思維吉伍德和亨弗利戴維被英國皇家科學院譽為「暗箱」與感光材料結合的先驅者。
  
公元1800年英國科學家威廉赫謝爾(Willian Herschel)發現紅外光線。它在我們可見光區(光的七種顏色;紅、橙、黃、綠、藍、靛藍、紫),紅端的部分。我們肉眼看不到它的光,但是會感覺到它給我們的溫熱,此光會影響攝影的影像、感光底片、彩色相片等色澤。
  
公元1801年科學家理特恩(J W Ritten)發現紫外線。它在我們可見光區(光的七種顏色)的紫端部分。此光人眼也見不到,但它照射到某些表面時,可使之發螢光,有種醒目亮麗的感覺。它和紅外光線一樣,會影響攝影技術上效用,尤其在照明上,會產生特殊效果,以及激發螢光材料的色彩等。
  
公元1812年英國科學家烏拉斯頓(Wollaston W Hyde 1766-1828);利用多片凹凸透鏡,製出有史來,最好的攝影鏡頭。開始奠下,研發未來有更好、更精準,攝影鏡頭的基礎。
  
公元1819年赫謝爾(John Herschel 1729-1871)發明了攝影的定影法。他發現硫代硫酸鈉、俗稱大蘇打,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銀固定下來。從而可以長時間保存影像。其定影方法,一直被人們延續使用到20世紀80年代。可見他的發明,影響有那麼大,且如此久遠。

第二章 攝影器材的發明

第二節 達蓋爾發明銀版攝影
 
「達蓋爾照相術」在達蓋爾發表會場上,有位奧國教授愛丁斯豪森,立即發現達蓋爾所用鏡頭大約僅f/17的亮度,所聚集光線不足夠。散會後,即告知友人奧地利學者,維也納大學數學教授佩茲法爾博士(Petzval 1807–1891)。經佩氏以數理精算設計,加上製造鏡頭商福克特連德(Voigtlander 1812–1878)合作,整年後,於公元1840年製造出更好鏡頭(佩茲法爾鏡頭)的攝影機。鏡頭聚光約為f/3.6是達氏鏡頭的16倍聚光亮度,更甚是曝光時間也縮短到1/4分鐘之內。因佩氏計算設計出,有名的相對孔徑為1: 3.6的佩茲法爾鏡頭,使銀版攝影技術,從適合拍人像也因有廣角效果,又適合拍攝風景與建築物,而為科學方法的鏡頭設計,開了先例。此後約長達有六十年之久,佩茲法爾鏡頭成為攝影家們必有的鏡頭。故佩茲法爾亦被攝影界,譽為新攝影術創始者。因製造鏡頭商福克特連德,在德國設廠製造,並研發出的攝影鏡頭,品質良好,備受世人樂予使用,兼而建立起德國在照相器材工業上的名譽。

公元1841年6月10日,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塔爾博特(Fox Talbot 1800–1877)在學會,發表了「塔波紙照相術」。翌年,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獎章。方法是,塗以適當硝酸銀液的紙,浸泡碘化鉀液中,讓紙上生錪化銀。以此感度低,置久不易生變的銀板,再用硝酸銀、醋酸等,浸之於暗處令乾。此紙感光甚強,即可放置相機中曝光照像。拍照後用酸液顯影,用溴化鉀液定影,則完成世界上第一張紙質的「負片」。此負片,卻可再印洗出多張紙像片。後經改進,此法,更大受人們喜愛。

塔爾博特是英國化學、數學、物理、考古學家,尤其是攝影先知者。以發明「塔波紙照相術」而著名。如果此法早公諸於世,他就取代達蓋爾成為「攝影之父」。因他在公元1839年1月25日,就向皇家科學會,介紹了他的拍攝「負片」,再洗印出「正片」的攝影照相術。也是現代拍攝出負片,再洗印出正像片,「攝影照相之程序」的由來。

其實,他在公元1835年,就已著手研究,發表有關紙負片攝影理論。接著,他以系列式畫冊,出版「自然界素描」。此書,是歷史上,第一套本,用照片做插畫的書籍。公元1851年,他又發明了一種,拍攝快速照片的方法。塔爾博特被公稱是「攝影照相程序」的發明家。

公元1842年,有位匈牙利籍攝影師,在愛爾蘭都柏林設立一所「銀版法人像學校」。不過,乃以公元1847年,美國著名攝影家梅約爾,在英國倫敦開辦一所「美利堅銀版法攝影學校」最為顯著,名聲通曉全歐洲。

公元1842年5月5日到8日,德國漢堡發生四天大火。當時,兩位著名的攝影家,比歐烏(Biow 1810–1850)及史特茲納(Stelzner1805–1894)就拍攝其慘不忍睹的災難記錄照片,成為世界最早的記錄事件照片。

公元1850年,美國紐約發行一本,世界上第一本攝影雜誌。同年,美國參與在英國倫敦舉行世界攝影比賽展覽裡,榮獲首獎,因而開啟了,美國攝影家從此有領導世界攝影走向的實力。

「達蓋爾銀版照相法」的優點,鮮明清楚,但一次只能照一張像。「塔波紙照相術」雖可得多張,但紙底片有紙的纖維影響,所得像卻不明細。

所以,在公元1847年10月,法國陸軍官尼普斯的堂兄弟維克托(Niepce de St Victor)與於巴黎大學,發表了使用玻璃板上的蛋青加一些感光材料,製成感光板,放入相機中照像,再用塔爾博特所用的液劑來現影而製成負片。其在風景、建築物、以及繪畫複製上好使用。尤其透明度,更適合幻燈片及以立體攝影機用,促進公元1849年,美國人萳珍海(Langenheim 1807–1874)發明了幻燈片機,公元1850年,法人費瑞(Ferrier 1811–1889)發明了立體攝影機。

攝影歷史大進展,是在公元1851年3月,因英雕刻家阿查(Scott Archer 1818–1857)在Chemist雜誌上,發表了「火棉膠攝影法」。結果,很快速就取代,早先的舊攝影法。其方法,是將含有碘化鉀的火棉膠,勻潑全玻璃片面上,浸於硝酸銀液。趁濕片感光特強時曝光拍攝之,再即以沒食子酸顯影,繼用次亞硫酸定影。

「火棉膠攝影法」雖比達蓋爾銀版照相法、「塔波紙照相法」複雜,尚且,製造過程須現場連續進行,可是其感光極強,曝光已可大幅度縮短至2、3秒。由於阿氏大公無私沒申請專利,允准世人採用,又是所有攝影方法中最快速。故因,此法所費經濟,照片顯明細緻,底片又可複製許多正相片,所以,全世界人樂於使用此法了,長達40年不衰。可見,其發明影響了攝影界,既深廣且久遠。不幸39歲,公元1857年5月卻英年早逝,舉世感慟。身後貧困,英國※※因其發明,不取專利,嘉惠全世界,造福攝影界,貢獻人類甚鉅,特贈款厚葬,且給年金資助其家人,聊表敬意。

「火棉膠攝影法」的發明對照相是一大進步。可是,得在攝影現場製造感光板,趁濕時進行曝光顯影,如此,尤其是外拍時,更要將一大堆用品及工具,藥劑,儀器,加上用水,遠原本就須笨重碩大的照相機及腳架,又得有暗房用的大帳蓬等,真要以車輛運載不可。因此,當時要攝影真不簡單,每教人要自己背負重擔,用手堆車,或雇用運伕,有錢者僱馬車,讓人攝影辛苦不說,尚費且繁,深感攝影不易不便。故有人急思改進。以使濕板弄乾後仍能照相。

第一位,是法國,柯羅玎(M.Gaudin)公元1853年,研究出柯羅酊乾板未遂。幾經多人研發,到公元1856年9月,諾雷斯(Hill Norris) 以柯羅酊乾板獲得英國專利,其方法是,感光後濕板以白明膠等包妥乾燥之,即可久存。如此攝影者不必自製感光板,可由製造廠商提供,諾氏亦成為世界上「照片乾板」設廠製造供市第一者。

話說,公元1850年起風行了立體攝影有杜保斯克(Duboscq 1817–1886)推銷可拍攝有立體感覺的攝影機,此機用單一鏡頭左右拍攝兩次。候1853年英人丹賽(Dancer 1812–18875)製出雙鏡頭立體攝影機可以一次攝完而且相機攝影快可攝活動幾景物不到幾年就流行世界各國。

公元1850年起,英國著名攝影家羅賓遜(H . P Robinson 1830–1901)就領導了英國攝影界長達30多年。他的作品,畫面和諧,具備氣氛,結構巧思,人物神態特為真摯自然。其鉅著「攝影畫寓的效果」及「攝影構圖法」暢銷各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攝影藝術名著。羅賓遜說:「攝影者一定要有豐富的情感,敏銳的觀察,藝術的修養,才能夠成為優秀的攝影藝術家」。以此深刻影響著未來攝影人們甚巨。

公元1859年英國摩里斯(Morris)製造了有史來的最小的攝影機。只有1.5x1.5x2吋大,可放置口袋中但僅拍人像。

公元1861年,英國麥斯威爾(Maxwell 1831–1879)提出物理學上色覺理論。他將蘇格蘭鮮明顏色布料以不同色的濾鏡,拍攝三張火棉膠感光照片,使用三架投影機,所得影像有彩色。此後引發世界攝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開始。麥氏是繼牛頓之後舉世著名的科學家。

公元1869年,法國科學家迪克奧隆是有史來第一人提出製作彩色照片者。他發表「製作色彩照片的解決方法」,他依畫家將紅黃藍三種基本顏料按不同比例作調和,就可以有許多不同的顏色之理論來製作彩色照片。後因技術上不濟,而難以推行,不過已是創造彩色攝影的第一人了。

公元1871年,英國醫生馬杜庫斯(R.L Maddox 1816–1902)在9月8日不列顛雜誌上,發表可用「白明膠(動物膠)的溴化銀乾板」代替火棉膠的理論。再經1874年,肯耐特(Kennett)及1878年,貝耐特(Bennett)改良,將曝光縮短至百分之一秒,且可作長時間的保存,同時,可以在工廠大量製造生產。從此攝影者不必,煩自製作底片,也就開始了,近代攝影器材走進工業的歷史。更因感光度材料發現照相機必須裝上好的快門,如此,又啟發人們對更新進,優資快門的發明。

公元1874年初,英國已有幾家製造公司,生產這乾底片。因大受攝影者歡迎,接著其他各國聞訊風行設廠生產,幾經改良,就是現今的底片。
  
第二章 攝影器材的發明

第四節 彩色攝影的演進(一)

自公元1839年,達蓋爾銀版攝影發明起,人們就喜歡在黑白照片上做賦彩著色的工作。照片上原有清楚的人像,施予顏色,不就更具姿色傳神?所以僅能有黑、灰、白的深淺顯示影像,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心意,能夠「彩色攝影」的盼望與企圖,殷切地、驅使著攝影器材的發明者,專家們要鍥而不捨的去研究。
 
您我目視眼前,各景物有其不同的形狀,也顯具五顏六色。為何有其顏色?為何,可以看得到它有「顏色」?
 
上古時代,公元前1800年,西亞地區巴比倫人,文獻中就有記載說:每一個東西都有不同的顏色。而其附帶的顏色不同,如同每個物體,有其大小、輕重、軟硬、形狀等各式各樣的「性質」。
 
公元前350年,人類歷史上,首位「科學大師」亞里斯多德,將希臘已有的「色彩」說: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到東西的「色彩」,那是因為,每個物體都會施放出,各各不同的「微粒」,而這各各不同的「微粒」進入人的眼睛,恰巧人的眼睛就能將其「微粒」接受,甚至於,人的眼睛具有識別各各粒子所產生「色感」反應,所以,人們舉目可視各各物體所呈現的色彩。
 
亞里斯多德體認各物顏色,詳細加予研究,追敘繼註,希臘前人言論為:「色彩」是存在於各物與人眼之間的東西,是一種人們眼睛見不到的透明的「微粒」,但是卻可以讓人感覺得到它的顏色來。可是,各物有顏色,必需要有「光」的「照」射它,它才會施放「色彩」微粒出來。無光,就無色。漆黑一片,「色彩」就呈現不出來。
 
色彩的研究,在公元1116年,北宋藥學家寇宗奭發現,日光經過稜形的石英晶體,所折射散發出,會有各種色光。這就是現今攝影學理上所謂的「色散現象」。
 
公元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光的折射,會有光的色散現象,他敘述色彩之特性。他說:所有色彩全都融合,存在「光」中。光源有很多,如日光,它就有,同「虹」的所有各種顏色。他認定,任何物體的顏色,都不是自己產生的,而是由「光」的照射,再反射出來的,各各不同顏色光彩。他用三稜鏡將日光折射,分解出紅、橙、黃、綠、藍、靛藍、紫七色的「光譜」。
 
公元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斯 楊格(Thomas Young 1777–1829)發表他的「色彩」研究說:人們的眼睛可以有紅光、綠光、紫光三種視覺神經的「色感」感覺。進一步,更宣稱自然界皆因有紅、綠、紫此三種基本的色彩的「混合」,才能讓我們感覺到許許多多,所有的不同顏色。
 
公元1860年,英國麥斯威爾(Maxwell 1831–1879)研究彩色底片,率先採用三原色之紅,綠,藍分別攝影,再重疊放影之方式,成現彩色影像。這是色彩加色法(Additive Process),此法引發現今彩色電視機(Color Television)能顯示出彩色的原理。從此,引發世界攝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開始。也就是人們所稱謂「彩色攝影時代」的崛起。
 
公元1869年,法國科學家迪克奧隆(Ducos Hauron)是有史以來第一人提出,依畫家將紅、黃、藍三種基本顏料,按不同比例作調和,而製作出彩色照片者。其作品雖不盡人意,但是彩色攝影照相已有了突破。
 
公元1873年底,德國柏林工科大學教授佛克爾(H.W.Vogel 1834–1898)將火棉膠感光版,浸在苯銨液後,就能感受綠色光,試驗一發表,鼓動了科學家們,尋找其他色彩的感光增添劑。攝影軟片,最早僅能感應藍色光,再改善可感應紫色光,公元1874年,已可感應黃色光,到公元1881年,更進步可以感應到紅色光。底片到此,已可以對紅、橙、黃、綠、藍、紫等色光有了「色感」,不過,照片的繽紛明麗程度,需要加予改善。
 
公元1888年,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美國愛迪生(Edison Thomas Alva 1847–1931)製造有史來第一部電影攝影機器(Kinetograph)。長達50呎的軟片上,連續已拍攝有600幅畫面影像,放影在一大箱內,有一個看孔,供一人可以看到約一分鐘的景物,也就是在中國稱之謂「看西洋片」。
 
公元1889年,愛迪生與伊斯曼合作,建立今後的電影及照相機,膠片的格式與邊絞孔距。這是製造攝影器材全世界「標準化」的開端,其意義重大。
 
公元1894年2月,愛迪生首建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拍攝廠棚,拍攝第一部影片運囚車(Black Maria),接著「看西洋片」風靡於世。
 
公元1891年,法國物理學家李普斯(Lippmann Gabriel 1845–1921)公布不用染料,新穎的彩色攝影方法。他是巴黎大學著名教授,因首位以科學方法製作出「彩色攝影感光版」,在公元1908年榮獲諾貝爾獎。他利用科技在一張全色感光乳劑上,加層反光汞,使光影通過感光乳劑,再反映回來與射入光影「干涉」成潛影,其潛影會接受,各色彩有不同影像,觀看時很明顯,鮮豔真實。可是,因李普斯方法製出的彩色底片過程很複雜,不能重複印製,又需很長時間的曝光,所以不能夠普及。但是他應用科學於攝影上的開發,居功甚鉅,諾貝爾獎頒授,實至名歸。
 
公元1904年,法國魯米埃兄弟(Lumiere August and Louis 1862.1864–1954.1948)發明出真正彩色底片,這是公認「彩色攝影」革命性的大事。魯米埃兄弟,是世界上從未見到,製造攝影器材的偉大發明家。兄弟倆未到二十歲,就創辦一家製造攝影器材工廠,在公元1894年,已年產銷了近二百萬張底片。
 
公元1895年,2月28日,魯氏兄弟發明了,比同時在美國,愛迪生已發明的,更進步的電影攝影機及放影機,其在攝影,沖印,放影上皆大為新進。因為,他將影像放映在一大白布幕上,可供很多人一齊觀賞。也就是該日被定為「世界電影日」的由來。第二年,在巴黎市放影讓人觀賞,影片名:魯米埃工廠的大門。這是被當時全世界認定的有史以來第一部「電影」。繼續又推出近五十部,攝影法國人民,日常生活的記錄電影。就此,電影在世上興盛風光開來,到今盛況不減,電影變成人們生活的一部份,人人休閒活動少不了攝影留念與觀看電影。
 
公元1913年,意大利片「火山」,首次在影片上讓人們見到「藍色」天際中,維蘇威火山爆發出「洋紅」色火燄。公元1928年,開始有聲電影出現。公元1935年,才開始有彩色電影供市。「電影」與「攝影」,本是同根生,其實就是「世界攝影歷史」發展上重大的,另類發展領域。令誰也沒辦法去否認。
 
魯米埃兄弟,發明出真正彩色玻璃底片,是在感光版上塗上紅綠紫澱粉極細微粒子,附上全彩色(紅、綠、藍)乳劑薄層,發生彩色濾光作用,顯影後為負片,再曝光沖出相片。此底片製造過程也需一兩日,但是,可以工廠來大量生產,成為彩色攝影真正的邁開大步,彩色攝影也就流行開來。

第二章 攝影器材的發明

第五節 彩色攝影的演進(二)
 
公元1860年,英國麥斯威爾採用三原色之紅,綠,藍分別攝影,再重疊放影的色彩加色法。就有人連想,從三原色中去除一種色光,而另兩種色光可合為他種色彩,此法為減色法(Subtracting Process)的基本理論。
 
這時期,研究者已知將光譜的所有色光,混合就可以組成白色光。簡單地說,將等量的三原色光的組成便是白色光。而白色光明亮度最高者為白色,次之者為灰色,最沒亮無光者就是黑色。若紅光與綠光並摻會成黃光,紅光與藍光並摻會成洋紅光,藍光與綠光並摻會成青藍光。如此,又加上等份不同的光,摻雜混合,就可成三原色加上橘紅、橙、黃、黃綠、藍紫、紫等等各色光的出現。
 
相對的,可用青藍、洋紅、黃色的濾鏡重合即將所有的光都減去而為黑色。青藍與洋紅的濾鏡疊合,白色光經過會減成為藍色。洋紅與黃的濾鏡疊合白色光經過會減成為紅色。黃與青藍疊合減成為青色,如此許多顏色皆可減色而成。其成就了彩色照相的成色之基本原理。
 
公元1919年,美籍,立陶宛人柯杜斯基(Godowsky L J 1870–1939)和美國曼納斯(Mannes D 1899–1964)兩位都是音樂家又很喜愛攝影,竟以從事音樂來賺錢作攝影研究資本,兩人研製出加色法彩色膠片,因品質不理想,改為多層次減色法成功。
 
據柯達公司文獻記載,柯、曼兩人從小便在紐約讀書,公元1916年,他們觀賞片名為「海軍」彩色短片後,激發起改進彩色攝影的興趣。
 
當時彩色軟片雖然市面有出售,不過攝影者要在鏡頭前裝置不同顏色的濾光鏡,沖洗時須複雜不同的曝光。假使放送電影,投影鏡頭前更須裝上有色的濾光鏡,才能顯現顏色。但其彩色效果皆不自然、令人遺憾的具有不真實感。
 
德國研究者已在乳劑分層上發現,可使用不同對紅、綠、藍感光的藥膜膠卷,效果已略有改善,仍不盡理想,沒法普及。
 
柯、曼在公元1930年,受禮聘在柯達公司研究室工作。經過三年不懈怠,他們領導柯達研究部門機師、專家、化學家、成功地研發出新穎的兩色沖晒程序感光軟片。
 
感光片分兩層藥膜,第一層對紅橙色感光,另一層可感印青藍色的影像,再經較以前不複雜的沖晒過程,加上染色顯劑即可沖印出有顏色的照片。精益求精,他們繼續研發,進一步將感光片製成五層藥劑膜,三層感光紅、綠、藍色的影像,另二層為穩色濾光劑膜。也就是他們在公元1935年4月15日研究成功了「柯達彩色膠卷」。可以沖洗出類似現今的彩色相片,這正是攝影進入彩色時代的階段,更是攝影歷史上的大事。
 
當時,柯達軟片以自然顏色,有真實感著名於世,不論印刷、醫療、商業和人們攝影都大受歡迎。拍攝好的軟片起先是須寄回羅徹斯特的柯達公司總部沖印。
 
同年,德國愛克發( Agfa )公司,研究成功三補色之顯色快速程序法,彩色攝影沖印彩色照片一次即可完成,就此,攝影者更方便就可自行沖洗彩色相片。
 
彩色攝影從此一躍沖天,發展速度驚人,就在公元1985年攝影界統計全年世界上人們就共拍攝有四百億張彩色照片之鉅量。與其同時,世上各膠片製造公司也有研發,但以柯達彩色底片及沖洗相片方式較普及於世。
 
舉世各攝影器材製造公司為因應市場上需要,皆在價格與品質作了最大努力。彩色已有了基礎後,接著,就要照片上有更清晰細緻的品質,也就是說顯微顆粒要更細小。美國柯達公司就將原先傳統的鹵化銀粒子,由原來的圓球狀,利用科技改為ㄒ型扁平晶體。
 
致後,日本富士(Fuji)、柯尼卡(Konica)的底片率先研用更細微,更均勻的晶體(Core–Shell)。晶體內為碘化銀,外包溴化銀,即可產生觸媒作用,使得顆粒更小,有著前所未有的精緻細膩的效果。日本攝影器材的用心經營、開發、匠心獨運,以致有現今的攝影器材名聲卓越,傳統相機、數位相機、軟片暢銷全世界,也就可見端倪。
 
攝影底片及沖洗出的相片,再經科學方法加予改進其感光微粒、清晰色質外,美國柯達公司在公元1987年Super SR–V系底片應市,已使軟片和相片呈現更清楚的層次,顯像的穩定,細緻的精美,鮮艷的自然。
 
科技時代的來臨,「快速沖洗」自動化機器出現,使得沖片在半小時完成,正片也可在一小時內交付。
 
當今的彩色攝影,從攝影照相機裝彩色底片,經拍攝者選景物拍照,隨後送快速沖洗店,沖印出照片,雖然上午送件,也得下午才能取得照片。故有人想到,若能一攝影就即刻得到照片的想法,也就是即時顯影的膠片。
 
公元1947年,美國拍立得公司(Polaroid Corporation)推出一架名拍立得蘭德照相機(Polaroid Land)為能夠拍攝後,在一分鐘內馬上出現一張不用送去沖洗的相片。
 
拍立得公司是美國製造銷售相機、膠卷、偏振濾光鏡和攝影器材大公司。開始產銷拍攝立體電影、光學器材,繼而製成拍立得照相機。公元1963年研製成功即拍成相片的彩色膠卷相機。公元1977年進一步研製成功即拍可得的電影片。該公司是舉世著名的科研、產銷、業餘、專業、工業用的攝影器材大廠。
 
拍立得公司創立人,蘭德(Land Edwin Herbert 1907 – 1991 )是美國發明家、物理學家,其先進的成像攝影方法,被世人認為攝影歷史上的※※※。他就讀美國哈佛大學時,就對偏振光感到興趣。公元1926年,年僅19歲的他,就發明極光晶片,可在太陽眼鏡、攝影鏡片、車輛頭燈和擋風玻璃以消除光的干擾反射作用之強光。
 
公元1937年,他創立拍立得公司,從事製造太陽鏡片、透鏡、光學設備上。公元1941年,他根據偏振光原理,發明了現已有的立體攝影法。時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應用此原理,發明夜間使用的紅外線濾鏡,測距儀、大炮瞄準器。
 
拍立得蘭德照相機能在拍攝後一分鐘,馬上出現不用送去沖洗相片的捷便方法,迅速就在商業、軍事、醫療、科學上被廣泛應用。
 
蘭德此人對光和色彩的研究是人類史上有著特殊偉大貢獻,經他長期研究實驗,建立了新進的色彩理論。他認為以前的色彩理論有偏誤,他說:我們感覺到的顏色,並不是我們僅僅感覺到只有映入眼睛裡的紅、綠、藍單純的基本顏色而已。應有許許多多的各顏色,也可以被我們的眼睛感色神經感覺得到。
 
現今事實證明,科學家已可證明確實就共有四百多種顏色的存在,而我們都可感見得到它。他雖然沒從哈佛大學畢業,但他的傲人的研究發明,得到160多項專利,且榮獲十多所大學的名譽博士。

就是他,创建了柯达公司,把照相这个贵族玩艺变成了平民消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公元350年,亚里士多德在其所著《Problemata》一文中首次提到针孔镜箱的原理。

     公元1100年,阿尔哈森曾就针孔镜箱的应用和反射定律的原理作了论述。

     公元1250年,多米尼卡修道士马格诺曾指出银盐变黑的现象。

     1704年 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的现象

     1725年 舒尔茨发现银盐具有感光性能。

     1757年 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贝卡利亚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年 涅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0年 赫舍尔发现红外光谱。

     1801年 里特尔发现紫外辐射。

     1809年 哥德在其所著《wahlverwandschaften》一书中,对外孔镜箱作了很高的评价。

     1811年 古尔多阿首先从海生植物的灰烬中提取到碘。

     1814年 佛朗霍法由于发现光谱中的谱线,为近代的精密光学奠定了基础。

     1816年 N·涅普斯用自己定名为“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后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817年 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824年 N·涅普斯在该年9月16日拍出了第一张成功的照片。

     1826年 N·涅普斯拍出了目前仍保存良好的最早的照片。

     1829年 N·涅普斯和达盖尔合作进行共同的研究。

     1835年 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版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

     1839年 N·涅普斯和达盖尔的发明,由阿拉哥公开发表。

     1839年 泰尔鲍脱受约翰·赫舍尔的启发,利用盖留萨克和威尔泽于1819年所发现的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来固定照片上的影像。

     1839年 在德国哈雷出版了第一本论述摄影的著作,作者是内托,书名为《制作达盖尔法照片的详细指导》。

     1839年 贝克雷尔以19岁的年龄发现光电效应,为以后设计光电测光表奠定了基础。

     1840年 珀兹伐博士通过计算设计成著名的相对孔径为1:3.6的珀兹伐镜头,从而为科学方法的镜头设计开创了先例。

     1847年 阿贝·涅普斯利用玻璃感光版代替泰尔鲍脱所用的感光纸,为整个近代的负片-正片摄影法奠定了基础。

     1851年 阿契在其发表的论文中, 对珂罗酊摄影法(火棉胶摄影法)作了详尽的叙述。

     1854年 讨论干式珂罗酊摄影法的不同论文相继发表。

     1860年 威依教授首先将水银孤光灯作为人工照明应用于摄影。

     1861年 利泽冈提出了镁光在摄影中的利用可能性。

     1868年 迪柯·德·霍龙的三色彩色摄影原理取得了胜利。

     1871年 马杜克斯博士公布其发明的溴化银明胶干版摄影法。

     1873年 福格尔发现光学增感原理。

     1880年 阿布尼首先将对苯二酚(几奴尼)应用于摄影冲洗。

     1884年 耶拿的斯高脱·琴公司第一次熔炼了新型的光学玻璃。

     1887年 米特首先将镁粉闪光应用于摄影工作。

     1887年 哥德温牧师取得制造赛璐珞片基胶片的专利。

     1889年 欧洲最早的胶卷由佛兰契博士用柯达第1号照相机摄制成功。

     1889年 鲁道夫博士设计成第一只可供实用的正光镜头,并由卡尔·蔡司厂用“普罗泰”的牌名进行生产。

     1890年 安德烈森博士发现对氨基苯酚可作为显影剂使用,并于1891年取得专利。这种显影剂以“罗迪纳”的商名而著称于世,国营沃尔芬胶片制造厂至今仍以ORWO-R09号显影剂名称供应市场。

     1902年 鲁道夫博士设计的蔡司天塞镜头首次在市场上出现。

     1904年 鲁米埃兄弟两人发明利用彩色色网硬片的彩色摄影法。

     1912年 费舍尔博士在“制作彩色摄影图片的方法”上,取得第253335号德国车家专利,从而为近代的彩色摄影奠定了基础。

     1913年 巴纳克设计成第一架应用打孔电影胶片摄影的照相机--最早的徕卡。这种可作为楷模的照相机,自1925年起出现于市场。

     1920年 克拉麦博士发现了减感剂。

     1920年 哈脱菲尔特制作成最早的剪辑照片,这是利用艺术手段为工人阶级利益服务的第一批剪辑照片。

     1929年 奥斯特迈尔发明无烟闪光泡。

     1929年 Francke和Heidecke公司出品的首批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禄来福来)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年摄影界的轰动大事。

     1932年 美国威士顿公司的第一只光电测光表设计成功。

     1935年 耶拿卡尔·蔡司厂着手进行一项减少反射光以提高镜头有效通光量的研究(也即蔡司加膜镜头的研究)。

     1935年 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根据曼内斯和高杜斯基发明的原理而制造成功。

     1836年 维尔曼和施奈德两位博士根据费舍尔专利的原理,在沃尔芬胶片厂制成阿克发彩色胶片。

     1936年 科斯洛夫斯基博士发现,摄影感光乳剂中含有适量的金盐,能显著提高乳剂的感光速度而不致使其颗粒度扩大,从而为近代高感光度材料的制造创造了条件。

     1937年 世界上第一架单镜头小型反光照相机--德累斯顿伊哈厅照相机制造厂所出品的“小型爱克赛泰”问世。

     1939年 第一部根据阿克发彩色原理负片正片法拍摄的艺术电影片摄制成功。

     1956年 沃尔芬胶片厂首先制成了感光速度最快的胶片,其感光速度较当时众所周知的特快片高出一倍以上。

     1960年 德累斯顿国营照相机与电影器材制造厂,制成德意志※※※※※的第一架全自动照相机--“普莱克蒂”。

     1963年 美国波拉-兰特公司发表波拉彩色摄影法,它是根据一步摄影法原理研究成功的第一种彩色摄影法。

     1976年 美国柯达公司向公众宣布新型的柯达一步法胶片和照相机研制成功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哎,无法上图了,没有粮票,弹尽粮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牛佛禹王宫.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住在牛佛禹王宫里的大爷,号称年轻时曾经“西至兰州、东至山海关”跑遍过中国。

《牛佛.禹王宫的大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进到牛佛禹王宫里时,一家人正在高兴地吃午饭,我觉得打搅他们吃饭很过意不去,但他们表示对我很欢迎。

《牛佛.禹王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牛佛禹王宫现在已经是牛佛镇粮油制品厂,只剩下一段有飞檐的风火墙还在诉说着它的※※

《牛佛.禹王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牛佛.给小孩修趾甲的母亲》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上层反动分子于1959年3月19日夜间指令叛乱武装向驻※※的人民※※※和地方机关、单位发动大规模进攻约6小时后,※※※在遭到猛烈枪炮射击、一再广播 喊话警告仍然无效的忍无可忍情况下,被迫于3月20日上午10时开始反击。当时, 驻※※※※※,除机关人员外,能够投入机动作战的兵力仅千余人,而※※的叛乱武装共约7000人,又有外国势力援助。但是,具有丰富作战经验、英勇善战的※※※指战员,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以两天多的连续战斗,就一举歼灭□集※※的叛乱武装5360多人。 许多藏胞群众和※※※※※※站在一起,坚决反对叛乱。“卫教军”包围泽当74天中,※※人士噶穹次仁顿珠一家四口人一直同山南分工委机关干部和※※※官兵生活、战斗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他在颇章的庄园房舍被卫教军烧毁,他刚从※※民族学院毕业回来的儿子诺布在同“卫教军”战斗中牺牲,但他仍坚持争到平叛大军来到泽当。波密的叛乱武装1600余人准备进攻扎木县委时,驻守扎木的※※※和地方干部、职工不满60人。许木宗头人江村、寺庙代表扎西群培、活佛绕赛、民间艺人旺姆等一批※※人士,搬进县委大院,同※※※和地方干部职工一道,参加保卫扎木的战斗。叛乱武装进攻扎木前,群众纷纷报信,白玛扎西等更深入叛乱分子巢穴侦察情况后向县委报告。叛乱武装以迫击炮轰县委,头人江村的家人举枪击毙了叛乱武装的炮手。在10天的战斗中,军民并肩击退了 叛乱武装的叁次进攻,直到※※※援兵到达。事实表明叛乱武装是一群外强中干、无法同※※※有效作战的乌合之众。※※战役歼灭叛乱武装5360余人中,俘虏 和招降占绝大多数,在解决大昭寺、布达拉宫等处的军事行动中,均经战场喊话招降了大批叛乱武装。

   1959年3月10日,※※发生全局性叛乱后,工委、军区各单位组织力量,动员在本单位工作、学习的藏族上层人士、干部、工人及其家属迁入机关暂住。仅自治区筹委会机关和军区机关驻地,就掩护了包括帕巴拉格列朗杰、朗顿贡噶旺秋、雪康土登※※、江金索朗杰布等着名人士在内的六、七百名藏族各阶层人士和他们的家属。上述※※藏胞,同军队、地方人员一道保卫机关,有的参加抬土运石筑工事,有的帮助观察情况,有的投入有线广播,用藏语宣传,揭露叛乱分子的阴谋。3月20日战斗打响后,雪康土登※※等人还随同※※一道向叛乱武装实施火线 喊话,敦促他们停止抵抗,对瓦解叛乱武装起了积极作用。※※藏胞把※※※的胜利看成是自已的胜利。一些看着※※※战士英勇攻占赤江宅楼的市民伸出大姆 指说:“※※※好样的”!战役结束,炮火声一停下来,许多市民就焚香顶礼,纷纷上街向※※※战士献哈达,送交叛乱分子遗弃的武器,协助※※※肃清残敌 当看到那些被打死的康巴叛乱分子尸体上还戴着抢来的一串串金银和宝石戒指,腰里塞满抢来的藏钞和银元时,市民都对之边骂边吐唾沫。长期遭受反动分子压制打击的※※人士欣喜若狂,他们纷纷互道“吉祥如意”!在阿沛家中的擦第、玛朗巴等※※人士,围坐在一起,纵情谈笑,举杯相祝。叛乱武装曾想杀掉但被接来军区机关居住的※※人士孜仲玉噶,当即兴高采烈地说:“这一下好了!黑白可以分清了!”

  3月28日,※※※总理发布国务院命令,责成※※军区彻底平息叛乱;解散西 藏地方※※,由※※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职权。

  继※※战役之后,人民※※※于4月发起山南战役,7月2举行纳木湖战役,8 月至9月举行麦地卡战役;还从4月至8月于昌都东北及昌都以南的盐井地区分别组 织了进剿作战,8月至11月于昌都东南地区组织了进剿作战。1959年4月,※※※ 发起山南战役。曾经饱偿“卫教军”蹂躏之苦的山南人民,极其热烈地欢迎前来平叛的※※。许多群众提着酥油茶壶到指战员面前说:“※※※辛苦了,喝杯酥 油茶吧!”一些藏胞自动抱来马草喂※※的马说:让马吃咆,好去追叛乱分子!有自动赶着□牛、骡马来为平叛※※驮运粮食、物资。 ※※战役后,在祖国内地学习的※※公学、团校藏族学员普遍主动要求返藏参加平叛改革。※※工委决定这两个学校的叁千多名学员提前毕业返藏。这一批绝大部分出身于农牧民家庭的青年,是平叛改革中的一支朝气蓬勃的本民族新生力量。其中500名青年,组织上满足了他们的参军要求,直接投入平叛的军事行动。他们作战勇敢,工作积极,许多人都立功受奖,经过平叛和边防斗争锻炼考验,后来成长为※※※的优秀干部。如某团1连的赤来,在一次战斗中,单枪匹马对据守山洞的39名叛乱武装激战一小时,负伤5处,仍然坚持战斗,最后在其他4名战士赶来协助下,将39名敌人全部歼灭,战后荣立叁等功。又如某团9连的副排长诺布 顿珠,在行军作战中一贯吃大苦耐大劳,多背粮食弹药,还帮助别的战士背被包;在1960年3月唐古拉山以北的战斗中,他生擒了叛首副司令,战后荣立二等功; 后来任排长、副连长、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等职务。亚东籍的玛次仁,在平叛中一贯作战勇敢,1960年牺牲在波密地区的一次战斗中。

  1960年,人民※※※又对集中盘踞在恩达、丁青、嘉黎、扎木之间地区的叛乱武装,盘踞在青藏公路温泉站至那曲一线以东、巴青以北之唐古拉南北地区的 叛乱武装,盘踞在申扎、萨噶、定日之间地区的叛乱武装,盘踞在马泉河以南、中(国)尼(泊尔)国界以北、里孜以西、公珠湖以东地区的叛乱武装,盘踞于 芒康叁岩地区的叛乱武装,先后发起了进剿作战。到年底,基本上平息了全区的大股武装叛乱活动。进剿申扎、萨噶一带叛乱武装,经军事打击歼灭501人,(其中击毙仅53人,击伤320人)而经政治争取招降887人。1960年2月※※※发起进 剿恩达、丁青、嘉黎、扎木之间地区的叛乱武装战役前,藏胞罗松主动向丁青县委※※要求进入叛乱武装区内了解情况获准。3月,进剿开始后,罗松返回报告了 一个重要情况:一股千余人的叛乱武装埋伏在沙丁附近,准备伏击※※※的进剿※※。县委※※立即带着他去※※。这一情报,使正准备途经沙丁赶赴边坝的※※改变决定,先出其不意地包围了沙丁,全歼了这股叛乱武装一千多人(包括1名经美国训练的空投特务)。如果没有罗松的出色工作,※※※就会遭受损失。在平叛中,许多地方的藏胞群众自发组成各种自卫武装,站岗放哨,监督不法分子,护秋护场护畜,为※※剌探情况,充当响导,积极协同※※※搜山,捉拿流窜隐藏的叛乱分子。如林芝县东久村的群众自卫武装,在两个月中,搜查并活捉了叛乱分子13名,配合※※※围歼叛乱分子140多名;农奴拉巴单人带了一条狗跟踪追赶敌人,在雪山上潜伏一天半,将3名叛乱分子活捉。1959年10月,察隅自卫队配合※※在罗马村围歼叛乱武装24名。1960年3月,该自卫队又将从芒康、左贡一带窜至察隅县古拉区抢劫的叛乱武装20多人歼灭,夺回被抢劫的马、牛、羊700余头(只)。该队中最积极勇敢的队员昂旺赤村,曾经智擒叛乱分子8名、劝降6名。一次,他被叛乱武装抓住后,机智逃脱,随即向※※※报告,并主动带路,一举歼灭叛乱分子43名。1961年1月24日,平叛※※8名干部战士与江达县群众自卫队员15人联合作战,击毙重要叛首四朗巴登以下4名,俘4名,缴枪5支。山南加查县邦达乡女乡长兼群众武装负责人次仁琼宗,带领群众同叛乱分子坚决斗争。1961年4月2日,她被两名叛乱分子拦在路上,逼她投降;她痛斥叛乱分子,与之搏 斗,被敌人连砍9刀,壮烈牺牲。当地藏胞为了永久纪念她,将她的塑像和事迹至 今陈列在当地革命烈士陵园里。

  1961年,人民※※※进一步对分散在昌都东南地区和林芝、※※、那曲接合部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残余叛乱武装展开搜剿、侦捕。一些前两年漏歼的叛乱首领、小股武装陆续就歼、投诚。平叛中,全区残余叛乱武装的许多重要首领,都纷纷投诚或投降,包括2月昌都地区叛首八角喇嘛投诚,3月申扎叛首保保阿工投诚,6月芒康叛首甲措本投诚,7月迫降边坝叛首阿旺洛桑等。其中争取保保阿工,先后派出26人次前往宣传、劝说,终于争取其投诚来归。曾经与※※※、人民※※有良好的合作共事关系。如曾任※※驻京办事处处长的然巴朗杰旺秋、曾任亚东下司马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赤门索南班觉等人,只是在叛乱武装命令其断绝与人民※※的来往,强逼其签字参叛,否则格杀勿论,才被迫参叛的。参叛后,他们并无多少具体活动,也不受叛乱武装的信任。对他们,在处理上就与顽固的叛首不同。如※※战役俘获然巴朗杰旺秋后,仅拘押两周,一经问清情况即予释放;对战后逃往国外的赤门索南班觉,立即通过家人捎信,争取他很快投诚回归,与家人团聚。几年后,即再安排然巴、赤门参加工作。对于参叛后虽有具体活动,但被俘后认罪态度好、确有悔改表现者,亦均从轻判处,一般只监禁数年即予释放。如1964年释放土登旦达、卡那喀巧德钦等人;1965年释放拉鲁、松多等人。后来,也都给他们安排了工作。

  至1962年3月,※※的平叛全部结束。总计叁年平叛中,经过政治争取投诚来归者,占被解决的叛乱武装人数的42.8%;特别是1961年,占到70%以上。全区叁年先后近9万卷入过叛乱行列的人员中,人民※※作为叛乱分子对待的叛首、骨 干、坚决分子,只有2.3万人,人口只占全※※2%强。人民※※※认真执行军事 打击政治争取和发动群众叁结合的平叛方针,使得叛乱武装的绝大部分为被俘、投降和投诚者。而被击伤者是少数,被击毙者更少。 ...华岳论坛 - 叁年平叛中,随军支前民工达1.5万余人次,计43.9万余工日;民畜10.4万余头(匹)次,计286.6万余工日。麦地卡战役,带领10多名民工、赶着100多□牛支援※※的藏族基层干部多吉阿爸,在雪地里走了一天,晚上又自动将所有磨破了的麻袋、面粉袋一针一针地缝好,和其他民工一起把罐头箱、油桶等不怕受潮的东西放在底下,把大米、面粉袋等放在上面,盖上雨布,压上石头,才去支帐蓬做饭吃。多吉阿爸先后支前十次,送粮几十万斤,参加战斗十余次,被叛乱分子的枪弹打伤过手臂,但每次都出色完成支前任务。边坝地区平叛,跟随某团行动的民工队中,有150多人次因为牲口累垮而背着粮弹赶路。在向后方运送※※※伤病员、烈士遗体时,民工们轻抬轻放,给伤病员端饭送水,有的民工先向烈士遗体献饭,然后自已才吃。在一次激烈战斗中,民工齐米加布冒着敌人炮火,把负伤的※※※副连长背到隐蔽地点,又上山帮助战士修工事,鼓励战士们狠狠打敌人;战斗结束后,齐米加布把自已的全部随身所带物品扔掉,将※※※伤员的东西全部背上返回。 叁年平叛中,人民※※※官兵也牺牲1551人、负伤1987人。他们是为了巩固祖国统一、保卫边疆安宁、支持※※百万农奴翻身的崇高事业而牺牲、负伤的。西※※民至今仍然纪念他们。

   下图中右边的穿蓝色衬衣的大叔叫张基华,家住牛佛镇群利村3组,张大叔曾参加过1959年的※※平叛战斗,时任机枪手副班长,曾在战斗中被爆炸散开的单片击伤头面部。张大叔和旁边那位穿白衬衣的大叔带我参观了牛佛禹王宫。

《牛佛.张大叔》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支持蛮猴将纪实片进行到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42.917
主题: 54
帖子: 50788
注册: 2005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D-LUX2
★ D-Lux 7
原文由 IWILLKILLU 发表
若干天没来上图,打开帖子,看到的依然是蛮猴,很感动。

《为了生活,辛苦一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牛佛.老大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牛佛.小裁缝》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呵呵,轰炸机终于有正事可以做了,好好挣钱准备上数码单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42
注册: 2006年7月
最近潭里象没什么大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42
注册: 2006年7月
大家好!因工作太忙5天伴恶心又来与大家见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2.95
主题: 27
帖子: 7212
注册: 2005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7100
《高沟镇志》载:楚汉相争时刘邦兵败于高沟一带,曾到高沟酒坊沾酒压惊,并留下了“佳酿兮解忧,壮志兮填胸”的古风,立朝后,又派人取酒高沟宴请文武,并列之为贡品,于是高沟酒驰名中原。可见在汉初,高沟就已有了上规模的酿酒业。
  
东汉末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所饮的酒叫“青梅”。典籍记载“天泉糟坊,汉制青梅酒”。由此,我们可以说曹操与刘备当时喝的酒就是高沟酒。据高沟镇志记载,天泉糟坊老板汪德把他酯制的青梅酒运至江西出售,倍受达官贵人青睐。景德镇一瓷窑老板购数坛装进精美瓷器,献于曹操,曹操得酒后,倍加赞赏,因此瓷器老板财运亨通。瓷窑老板为了感谢汪德,特制一对大花瓶赠送于他。其中一只在“※※”中被当作“四旧”而毁,另一只至今仍保存在汪德的后人家中。

  
到了明代,随着商业的长足发展,曾有七省商人云集高沟建立会馆,其中多与酒业经营有关。当时高沟镇有酿酒糟坊数十家,芳香浓郁的高沟酒沿淮河源源流向南京、扬州、开封、杭州、九江等地。长春糟坊写于嘉庆年间的“近销淮北行千里,远及湖广畅九江”的对联,反映了高沟酒兴旺发达、名噪一时的产销盛况。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但何时掌握酿酒技术一度是个谜。科学家最新考古发现,中国人早在9000年前就开始饮用发酵饮料,而这种发酵饮料很可能就是白酒。在此之前,啤酒和白酒被认为发源于古老的中东,新的发现撼动了旧有结论———中国人或许在更早以前便掌握了酿酒技术。这项研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的麦戈文领导,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在中国,相传酒的起源甚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远古人在劳动中发现了发酵的果类和谷物带有一种酒味的浆液,取而饮之,其味甘美。从此,我们的祖先们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了果类和谷物的“发酵”、“糖化”的原理,进而创造了酿酒技术。但是,在相当长的※※进程中,科学证据并不足以说明,酒的故乡在中国,直到最近一个跨国研究小组的发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亨利·卢斯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资助下,麦戈文研究小组最近在中国河南省一个新石器早期的村庄嘉湖(音译)搜集到16件陶器,同时还发现了包括一支古笛在内的乐器。研究表明,这些陶器的※※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7000年,也就是距今9000年前。

  科学家对陶器里面的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残留物的化学成分与现代稻米、米酒、葡萄酒、葡萄丹宁酸,以及草药残留物的化学成分相同。另外,还包含山楂果的化学成分。

  “对这些数据最直接的解释是,嘉湖陶器中含有以稻米、蜂蜜和水果为原料调和加工而成的饮料。”麦戈文研究小组向外界解释说。

  另外,研究小组还公布了他们对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密封铜器中具有3000年※※的液体的分析结果。他们认为,这些容器可能盛过草药和花的米酒和稷酒。麦戈文在费城接受当地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这与上海西南部地区今天制造的米酒相似。我从来没有品尝过古代米酒,也只是闻过,但这确实能让你想起这些具有植物芳香气味的绍兴米酒。”

  考古学家们至此找到了中国最早的酿酒证据。帕特里克·麦戈文说:“发酵饮料在世界各国的宗教、社会关系、医学和文化等方面居于中心地位。”他表示,这些饮料“在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人类农业、园艺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强化做出重要贡献”。

  1990年,一个研究小组在伊朗西部扎格罗斯山勾丁帖琵的一个房屋中发现了当时世界已知最早的白酒的化学证据,这种白酒的※※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500年。两年后,还是在勾丁帖琵那间房屋,研究小组在另一个容器中,发现了一种残留物,经过化学成分测定,被认为是※※上最早的大麦酒。而麦戈文当时就是那个研究小组的成员。1994年,研究人员对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队在伊朗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挖掘出的两个罐子内的白酒进行了化学检测,发现白酒的※※可追溯至大约公元前5400年。

  丹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莎拉·米勒格·纳尔逊说,虽然此前没有人在中国发现这种发酵饮料的早期证据,“但这也符合逻辑”。纳尔逊教授没有参加麦戈文研究小组的此次考古研究。她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发现了早期制酒的方法。”尽管麦戈文研究小组最新发现的陶器里可能含有葡萄酒,但纳尔逊教授认为,米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只是米酒里面可能加入了葡萄或山楂。

  波士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朱莉·汉森说,麦戈文研究小组的报告“对来自中国的发酵饮料是个令人激动的消息。这是我所知道的科学家从该地区获得的首批证据。我认为人们可能将采摘的水果放进容器中储存,有可能是他们故意让水果发酵,也可能是偶尔为之,结果制成了这种饮料”。

  在人类发展史上,在世界许多地方,人们都掌握了酿造技术,也就是用含有糖分的粮食和水果制作发酵饮料。可是,直到今天,科学家也没有搞清楚,酿造技术为什么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这显然不是技术交流的结果,因为在那个时代,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很少或根本互不来往。

  科学家知道的是,酿制可以帮助保存并提高粮食与果类的营养价值,由于酒类饮料特有的芳香、营养,并能让人产生一种奇特的感觉,所以它逐渐在人类※※进程和技术发展上扮演起重要角色,促进了农业和粮食处理技术的发展。几乎在各个社会里,在生、死、胜利、收获等各个重大的人生事件中,都能找到酒的影子。拥有财富的统治者和上层社会更是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不仅饮酒,有些酒还成为他们的专用品。

  中国酿酒、饮酒的※※悠久,从考古发掘看,大约在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早期,已开始用谷物酿酒。到商周,酿酒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国家已有专门职掌酒业的官员酒正、酒人、郁人、浆水等。后人从商周古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贮酒器、盛酒器、取酒器和饮酒器等。汉代已出现了多种制酒用的酒曲,仅扬雄《方言》一书中就记载了地方名曲八种。西晋制出了可以治病的药酒。这些酒都非烈性酒,有用谷物酿制成的米酒,有用果物制作的果酒。烈性白酒从考古发掘看,大概出现在宋金时代,酒精含量一般在40度以上,南方制作的多在40—60度之间,北方制作的多在50—60度之间,个别高达67度。

  酿酒※※长,酒的种类多,要问中国※※上共有多少种酒,恐怕谁也说不清。有人统计,历代诗歌、小说、县志、传奇、传记、正史等文献里提到过的酒的名字就有三百余种,其中多数今天只知其名,用什么酿制已不得而知,少数酒的制作方法流传至今。在近代,白酒的产量逐年上升,成为全国第一大酒,黄酒位居第二。

《牛佛.小酒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我镜头里的中国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