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题针孔成像 [主题管理员:ideaarchitec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2062 回帖:142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783
主题: 64
帖子: 10735
注册: 2003年10月
留个记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28-70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2-12 08:5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如火如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笑看凄凉 在2009-12-03 09:20发表
膜拜ING ̄ ̄ ̄ ̄ ̄

感谢点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865
主题: 1
帖子: 527
注册: 2006年2月
膜拜ING ̄ ̄ ̄ ̄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50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国庆节在新城隍庙(上海的新城隍庙其实另有所指,这里还是豫园。当地人习惯称豫园为老城隍庙,其实老城隍庙已经消失了,现在的豫园,已经完全不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应该更不是当年黄金荣在这里摆摊的样子了,新天新地新气象,所以我自作主张,更其名为:新城隍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50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植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人像镜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桥上的行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ideaarchitect 在2009-11-19 19:26发表

透视关系与对焦距离相关,透视感不仅和对焦距离相关,而且于画幅相关。

关于这个再说明确一点:
1、同一画面中各元素的透视关系与对焦距离相关,和拍摄时所用的标定焦距无关。
2、画面的透视感(请参考photozone关于透视压缩的描述,我这里的透视感就是在对photozone关于透视压缩的定性说明进行数理论证)由于和被摄主体和画面的相对比例保持不变相关,因此和视角以及形成这种视角的对焦的标定焦距以及因此变化了的对焦距离相关。
这里区分了透视感和透视,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形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1-19 19:5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lightyan 在2009-11-19 18:32发表
1.单反系统绝对不是针孔成像模型的应用,透镜模型更适用。
否则,哪里来对焦,焦距这写概念?
2.透视变化只与像距有关,和镜头焦距无关。

感谢参与。
关于1,请参考我历次关于针孔模型以及所谓单反系统在何种意义上遵循针孔模型的说明,以及关于镜头的标定焦距的说明。我有我的话语系统,这套话语系统是自洽的,和我争议字面上的概念(例如反复纠缠物距和对焦距离之间的字面区别,你用物距就一定能推导出我这套系统和所有推展了?),是无法否定我这套话语系统的系统原创性和首创性的,。这个无疑是要请有类似思路的朋友想清楚——这里的原创和首创是系统性的!难道我用对焦距离这个摄影相关的概念而不用物距这个概念就说明我不了解你那套“工程光学”的概念因此不能正确推导出这些结论?在这方面挑战是要有准备的,如果想不准备就挑战(我欢迎挑战),那么请先看清楚Selah兄贴出来的那些东西的问题在哪里再说
还有,请搜索一下主贴,看看我的主贴里有没有提到“薄透镜”。你们不仔细看我的主贴就发言,我很伤心
关于2,我这里反复说了,透视关系与对焦距离相关,透视感不仅和对焦距离相关,而且于画幅相关。至于如何理解透视感,请参考photozone关于透视压缩的说明。——我的这个说明已经反复多少遍了,怎么?这个很难理解吗?有什么问题吗?还要来这里重复?这点我很不理解。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1-19 19:3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912
主题: 4
帖子: 53
注册: 2006年10月
1.单反系统绝对不是针孔成像模型的应用,透镜模型更适用。
否则,哪里来对焦,焦距这写概念?
2.透视变化只与像距有关,和镜头焦距无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50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同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XGP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一道相当金贵同时也的确别有风味的冷盘,双腊拼盘,似乎是所我吃过的最对我胃口的拼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XGP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一家相当不错的饭店,伶达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这个是D100 CCD。
我们注意到尼康似乎从来没有针对CCD的成像数据取消过picture control(就目前为止的采样范围而言),这个是意味着CCD的NEF数据可以同时有意义地支持picture control操控和non-picture control操控,而在除D2x等机器上以外,在新的CMOS机型上进行non-picture control操控已经毫无意义,强大的picture control已经完全可以取代non-picture control呢;还是意味着只有CCD的数据能支持有意义的non-picture control调整(尤其是色彩模式调整),而在CMOS的机型上进行这类调整已经没有多少价值。
或者,这意味着老的CCD记录的数据不支持picture control调整选项,所以还要适当保存non-picture control功能?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0-27 16:4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这个是D1x,CCD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也许这是一种可能:当尼康引入CMOS之时,就在non-picture control和picture control两个系统之间开始犹豫,或者有难言之隐。这个可能的消除需要找到CCD系统没有non-picture control的证据才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non-picture control和CMOS的不相关性看来不成立,因为D2x的nef文件有non-picture control选项。
看上去更像是世代更替。不过D2Xmode1,2,3的picture control选项还是让人感觉到picture control的出现和CMOS对CCD的替代可能有关。

D2X CMOS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0-27 16:1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Nikkor AF-S 14-24mm f/2.8G ED (FX) – 测评报告
作者:Markus Stamm
http://www_photozone_de/nikon_ff/447-nikkor_afs_1424_28_ff

绪论

此镜在尼康发布FX系列相机的时候发布,一发布,此镜就赢得了很高的赞誉,被广泛认为是超广角镜头的标兵,其卓越的分辨率甚至击败了在这个焦段上的定焦镜头。
我们一开始在DX画幅相机上测试了这枚镜头,结果是镜头锐利得几乎让人屏住了呼吸,所以我们看看在FX上这枚镜头表现如何。

这枚镜头首先是针对专业市场的,因此制作质量非常高。外镜筒是金属合金的材质,封装了防尘防湿机制。宽阔的涂有橡胶的对焦环操控非常轻巧,而变焦环则稍微多些阻尼——这个是沉重的镜头变焦组件所导致的副作用。就重量而言——大约重达一公斤,这是一枚最重的超广角变焦镜头。

此镜的光学设计和老的AF14/28有些相关性。注意:此镜有一个巨大的前端组件,差不多像一只电灯泡,明显凸出。所以没有设计滤镜螺线,所以不像适马12-24那样可以安装滤镜。就这一点而言,是相当令人担心的——既然镜头凸起的前端组件非常容易发生擦擦碰碰的状况。

此镜的物理长度保持不变,但是内部镜筒会根据不同的焦距发生少许移动(见下图)。由于是内部对焦设计,所以内镜筒在对焦的时候不会移动或者转动,而前端组件也不会旋转。

此镜G类型镜头,所以没有光圈环。而AF-S自动对焦过程又快又轻。

变形

超广角镜头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桶形变形,而此镜也不例外。在14mm处,有4%左右的桶形变形,而到了18mm的时候桶形变形仍然相当可观,达1.6%,不过到了24mm,则可以认为此镜是没有变形的(0.25%的变形量就视场而言基本上是看不出来的)。特别是在广角端,变形量相当大,不过所幸这种变形相当整齐一致,不难在后期处理中运用软件予以修正(当然会损失一定的分辨率和视场内容)

暗角

既然是一枚超广角的快镜头,自然会有一些暗角。光圈大开,暗角的量非常明显,尤其在广角端,更是如此。缩小光圈有助于显著减少暗角,但是还是会有半档光圈曝光量的暗角留在那里。这情形在某些极端的场景中可以被肉眼看见,不过,对于大多数的被摄主体而言,可能并不是视场相关的(译者按:意思大概就是被摄的主体内容未必是覆盖整个成像视场的,不过译者认为这个情况对于广角摄影经常是不对的,广角摄影其实经常是追求全视场的视觉效果的——不过暗角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在后期处理中予以调整的,只要暗角部分内容不出现严重曝光不足导致细节损失的情形)。

MTF(分辨率)

此镜在DX系统上测出来的分辨率数字非常出色,而在D3x上此镜也仍然保持着这个良好的状态。
在所有的焦段上,从光圈大开开始,此镜的中心分辨率都是出色的,并且一直保持着这种高水平直到在f/11的时候出现衍射效应为止。就像我们在D200上看到的那样,在14mm端,此镜的分辨率可能已经超过了D3x传感器的分辨能力(这个实际上不奇怪,既然两台相机的分辨率密度相当)。

从14到18mm,边缘和极角的分辨率达到了良减,在14mm几乎就要达到优的程度。到了24mm,这时候边缘和极角的分辨率有点下降,但是一旦把光圈缩小到f/5.6或者f/8,就立刻恢复到良的水平。

总之,这方面的性能相当出色。

色差(CA)
色差(对比度剧烈变迁处的染色阴影),在这个焦段序列中,在所测光圈上,大约都在从1到1.3的范围。既然测试用机分辨率极高,则这种色差在大幅大印(或者极度裁剪)的时候才会被肉眼看出来,而就一般的打印尺寸而言,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的被摄主体而言,可以被认为是和视场无关的,此外,色差也非常容易被软件或者相机本身所纠正。

耀斑

此镜的巨大的前端组件看上去好像可以把周围所有的阳光都聚集起来一样,结果,此镜就非常容易出现耀斑。

下列样片虽然摄自D200,但是这方面在D3x上应该并无不同。你也可以在下一页上看到耀斑(以人像模式拍摄的风光,含有大面积的天空背景的那一张——这张是D3x拍的)
下面前两幅图片是缩样,而第三幅是切片。

显然,第一幅有点与众不同,它是对着直射阳光拍摄的。此时,镜头的大部分产生了耀斑,面对这种摄影环境,其实尼科尔也无法幸免。第二幅有些类似,虽然这时候我并没有故意设法使耀斑产生。你可以看见在右下部分的耀斑环。第三幅更难看——此时画面范围之内并没有光源,可是仍然有耀斑。大家知道此镜有非常凸出的前端组件,它会从周边吸纳杂光,以致产生这种相当明显的彩虹效应。

作为一枚超广角镜头,在运用掌控上还有一个极大的挑战,那就是你自己的影子。超广角镜头极大的视场也很容易被摄影者的影子所遮档到。这个当然是任何超广角镜头都有的问题,而最佳解决之道是不要站在和阳光成小角度的地方拍照(即不要让阳光照着你的后背)。而这正是你可能又要碰到耀斑的原因(译者按,意思大概就是强烈的阳光受到背部的阻挡,发生衍射,导致在相机附近产生不规则杂光被镜头巨大的前端组件所收纳)。

判语
此镜是一枚优秀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就分辨率而言,它已经超越了这个焦段上的定焦镜头,而且这也是一枚快镜头,可以用于弱光环境(或者用于景深隔离)。此镜的制作质量足够牢靠,可以适应忙得不可开交的专业摄影师频繁使用(不过由于部件众多,这个也是一枚最重的超广角镜头,就这点而言,是额外增加的负担之一)。不过,这并不是一枚完美无缺的镜头。只要有光,只要有阴影,你用这枚镜头拍照就很容易产生耀斑。尤其当光圈大开的时候,
这镜头也有一些暗角,但是这方面和这枚镜头的竞争者相比,并不落后,而且容易运用软件予以纠正。在广角端变形很高,但是非常规则,易于用软件纠正。
还有些人对这枚镜头不能安装偏正镜或者滤镜,还是不能释然。
不过总体而言,这仍然是一枚杰出的镜头,这枚镜头所有的那些问题,可能当前大多数吸引人的超广角变焦镜都有。

光学品质★★★★☆
机械品质★★★★☆
性价比★★★★☆
高度推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Selah 发表

你也读懂我的帖子。你要不想读,我就简单给你讲讲:
你的数理推导的出发点就不对。你选择的镜头是一个小孔成像的镜头,实际上应该选择理想光学系统。所以你的一切推导有局限性,只有在镜头对无穷远成像时候才成立。
因为你的推导的错误,所以结论不一定正确。我在最后给你了我认为正确的结论。至少我找到了你的错误,所 ......


我不认为你的推导方法是符合科学准则的——不管你的结论是怎样。你的推导有什么问题,略微经过科学规范训练的人都一目了然,所以我就偷偷懒,不再详细罗嗦了,因为大家读读你的这些文字,就知道你是错误的了。

在这里先举个例子,告诉你你对这件事情的错误理解:

你说:“你选择的镜头是一个小孔成像的镜头”,这个是对我的意思的歪曲。

我已经反复强调过,单反摄影系统在光学方面,是遵循我这里定义的针孔成像模型的,这意味着,任何常规的单反摄影系统镜头,其常规成像规律在一定的方面,都符合这个针孔成像模型,即主贴中指出的“镜头的标定焦距”、“对焦距离”、“被摄对象取景圆直径”、“成像芯片幅面尺寸”这四个参数见的比例关系。在这里,针孔成像模型只在这个意义上对单反摄影系统发生影响,因此忽略了镜头的其他设计细节。镜头设计只在这方面模拟针孔成像模型。这里不存在什么“选择的镜头是一个小孔成像的镜头”,只有一个针孔成像模型,明白了吗?我不相信任何认真读我的帖子以及后面一些帖子中的补充说明的人,即使他没有完全读懂我的帖子,会在这一点上理解不了。

在你的这些东西里,类似的歪曲性的理解(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当然应该是无意的),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在这些歪曲性的误导上的展开之毫无意义了。

所以,你的这篇费心费力的东西错误太多太明显,明显得按照我的看法,其本身就变成了对你自己的驳斥,所以我就不好意思,偷偷懒了。这并不是在轻视你,这是建议你对你的论证再斟酌一下,减少对主贴的一系列概念的歪曲性理解和误导,使之有有效争议的价值。

无论如何,要感谢你的参与。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0-25 22:0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47
注册: 2009年2月
原文由 ideaarchitect 发表

呵呵,我比较懒,你这样贴上来,我连拷贝粘帖都没有办法。

我就不发言了,读懂我的帖子的,自然会判定你的这套东西是对还是错。



你真的很辛苦,一定也已经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了,不容易,谢谢你的参与。

你也读懂我的帖子。你要不想读,我就简单给你讲讲:
你的数理推导的出发点就不对。你选择的镜头是一个小孔成像的镜头,实际上应该选择理想光学系统。所以你的一切推导有局限性,只有在镜头对无穷远成像时候才成立。
因为你的推导的错误,所以结论不一定正确。我在最后给你了我认为正确的结论。至少我找到了你的错误,所以我的结论起码也有些说服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Selah 发表
第一页,共4页


呵呵,我比较懒,你这样贴上来,我连拷贝粘帖都没有办法。

我就不发言了,读懂我的帖子的,自然会判定你的这套东西是对还是错。



你真的很辛苦,一定也已经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了,不容易,谢谢你的参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沙砾 发表
谢谢LZ费心分析。但我的意思是当成像芯片的分辨率一定的时候,广角镜头即便提高了分辨率,但是成像芯片的像素却不能达到高清晰分辨的能力(相对于长焦来说)。除非大范围的提高成像芯片的像素密度,才能改善广角状态的实际成像清晰度。

你的这个意思是对的。如果芯片的总分辨能力小于镜头的总分辨能力,再提高镜头的总分辨能力对最后的成像效果意义不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051
主题: 88
帖子: 772
注册: 2001年4月
谢谢LZ费心分析。但我的意思是当成像芯片的分辨率一定的时候,广角镜头即便提高了分辨率,但是成像芯片的像素却不能达到高清晰分辨的能力(相对于长焦来说)。除非大范围的提高成像芯片的像素密度,才能改善广角状态的实际成像清晰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题针孔成像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