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题针孔成像 [主题管理员:ideaarchitec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2209 回帖:142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47
注册: 2009年2月
第四页,共四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47
注册: 2009年2月
第三页,共四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47
注册: 2009年2月
第二页,共四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47
注册: 2009年2月
第一页,共4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补充一点,这里的长焦是常规摄影意义上的适度的长焦,而类似天文望远镜那样的长焦,可能设计起来更复杂更难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ideaarchitect 发表

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把尼康的nx降低到ps的raw的水平了!!!
我本人不用ps raw做后期的最大的原因就是ps raw不能做色彩模式的修正。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0-24 19:07]


这个也补充一下:
就non-picture control调整选项,尤其是色彩模式的控制调整选项在CMOS系统上消失的现象看来,许多人感觉CCD成像色彩效果要比CMOS更让人舒服也许不是没有根据的凭空感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但是考虑另外一个因素,广角往往表现复杂的大场面,细节复杂混乱,所以在某些方面对广角的要求又可以不是很高——当然,如果用广角拍摄具体的主体,例如花卉、人像的话,我觉得比较难达到运用长焦拍摄(当然这时候是在不同的对焦距离上,因而主体光线的入射角也不一样)类似主体的常规画质(至于艺术画质就暂且不论了呵呵,有时候把皮肤拍得像锦缎一样闪闪发光,是会被艺术家们认为是杰作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沙砾 发表
LZ的大作是一篇好看,又耐看的文章。

请教:

"假设对焦距离不变,特别地,对于长焦,[k]大于1,对于广角[k]<1。显然长焦端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面积,将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而广角端则将随焦距的降低而增加。所以,相比于标准对焦距离而言,如果对焦距离相同,并且系统的总像素数保持不变,长焦端的被摄 ......

感谢沙砾兄的点阅,我这里的这个表述,的确有些艰涩,不够周到晓畅(原因是内容太多,写的太急),这里我再展开几点,供沙砾兄参考。

1、这里的表述,和一般的表述不同,这里的分辨率分析的对象,乃是对被摄内容(包括被摄主体)而言,也就是对这张图中左边“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而言的。而对于一张照片的画面尺寸本身,也就是画面右边那个镜头的成像圆而言,如果长焦镜头或广角镜头参与成像的总分辨率相当,那么两个镜头成像圆的上的总分辨率也相当,也就是说,就成像圆而言,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而对于广角的取景圆,由于取景范围更大,相比于长焦的取景圆,如果系统的总物理分辨率相等的话,那么长焦单位取景面积上分到的总分辨率就会比广角单位取景圆面积上分到的总分辨率多,所以如果用长焦和广角,在同样的对焦距离上,拍摄一个主体,例如人像的话,要使该人像在广角镜头下分配到和长焦镜头下相当的总成像分辨率的话,则对于广角镜头的总分辨率要求更高。所以总分辨率的提高,不仅对长焦有利,而且对广角也是有利的。
3、我这里的这种说法,目的是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也就是说,对于单反摄影系统而言,随着焦距的不断增长,取景圆面积不断缩小,所以对被摄主体(取景圆变小则被摄主体占画面的面积就越来越多)就会被表现得更细腻(此外,例如还有入射光线和画面更垂直等因素),而且镜头对更小的总取景圆面积形成总分辨率,所以长焦有利于被摄主体成像,就被摄主体而言,长焦的表现更有优势,在这个意义上,如果画幅减小,标准焦距减小,则这个过程开始的焦距就越早,假设最长的长焦是一定的话,例如无穷远,或者600mm,那么小画幅系统在这个意义上是赚了一点点长焦成像段(相对于标准焦距而言)。这么说好像还是有点晦涩,再举个例子,比如DX画幅和FX画幅,DX标准焦距是35mm,FX标准焦距是50mm,对于DX画幅而言,从35mm开始,系统的取景圆面积就随着焦距的增加而不断变小(对焦距离不变),而对于FX画幅,则这个过程要到50mm才开始,而不同画幅的标准距离上的取景圆面积都是一样的,这个一定要记住,否则按照我的观点,就无所谓小画幅赚长焦了,例如DX35mm的取景圆面积和FX50mm处的取景圆面积相同,这个也就是说,如果DX系统和FX系统拥有相同的总分辨率的话,就取景圆(被摄对象)而言,DX系统在35mm上就达到了FX系统在50mm才能达到的总分辨率,所以如果两者的最长允许焦距是无穷大或者一定的话,那么DX系统就这种总分辨率而言,则多赚了35-50这段长焦焦段。而对于单反系统而言,长焦焦段由于种种原因,是更方便系统设计和更有利于成像的。

现在具体到您的推测:在成像芯片的分辨率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广角镜头的镜头的总像素数要求比长焦要求低。进一步推论应该买分辨率高的长焦,广角镜头也就没有必要要求太高了?

首先,为了简化讨论,这个要求补充前提,要假设系统的成像芯片的总分辨能力永远大于或者小于镜头的总分辨能力。永远小于的情形不必讨论了,因为系统的成像分辨率主要受制于系统芯片的总分辨率,这里讨论成像芯片的总分辨能力永远大于镜头的总分辨能力的情形。

这个按照我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如果成像芯片的分辨率密度一定,那就意味着画幅越大,总分辨率越大,而画幅一旦增大,则系统的广角端(按照我这里定义的广角端)就更多(例如DX到35mm广角端就结束了,而FX要到50mm才结束),所以对镜头和系统而言,广角镜头的设计要求更高,不仅是分辨率越高越好,而且还要考虑光线入射角导致的种种问题。所以,无论广角镜头还是长焦镜头,分辨能力总是越高越好,就广角镜头而言,对分辨率可能要求更高,这样才有利于被摄主体的细节的记录和表现(在芯片分辨能力永远大于的情形),但是,正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对广角镜头的要求更高,乃至广角镜头很难设计和制造出理想的效果,因为广角要针对更大的取景面积形成总分辨率,所以要购买到比较理想的广角不仅比较难(对于数码时代尤其如此),而且一定也比较贵,所以在这个意义下,才建议在单反系统上购买相对容易达到较好的画面画质表现的,设计相对容易一些的,效果更好的长焦镜头(但是长焦镜头也是不能完全达到广角镜头的应用效果的),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是制造出或者买到一枚好的或者完美的广角镜头将更难更贵。而DX画幅长焦从35mm就开始了,而FX画幅却从50mm才开始,所以大概尼康反复称小画幅系统有利于画质,并用画质来标榜其DX旗舰系统D300(s),在我看来,其实也不无道理。

此外光线入射角在广角和长焦间的区别对画质的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个因素对广角也显然不利。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0-25 09:4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051
主题: 88
帖子: 772
注册: 2001年4月
LZ的大作是一篇好看,又耐看的文章。

请教:

"假设对焦距离不变,特别地,对于长焦,[k]大于1,对于广角[k]<1。显然长焦端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面积,将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而广角端则将随焦距的降低而增加。所以,相比于标准对焦距离而言,如果对焦距离相同,并且系统的总像素数保持不变,长焦端的被摄对象取景圆中单位面积将比标准焦距时分到更多的像素数,而广角端将分到更少的像素数,在这个意义上长焦有利于取景圆分辨率画质,但是取景范围降低了,而广角不利于取景圆分辨率画质,可是取景范围提高了。"

是否可以推论:在成像芯片的分辨率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广角镜头的镜头的总像素数要求比长焦要求低。进一步推论应该买分辨率高的长焦,广角镜头也就没有必要要求太高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ideaarchitect 发表
补充,色彩模式是和色域相关的概念,在概念上并不等同于色彩空间。
所以把色彩模式调整项去掉,用色度等进行模拟,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把尼康的nx降低到ps的raw的水平了!!!
我本人不用ps raw做后期的最大的原因就是ps raw不能做色彩模式的修正。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0-24 19:0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补充,色彩模式是和色域相关的概念,在概念上并不等同于色彩空间。
所以把色彩模式调整项去掉,用色度等进行模拟,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注意,尼康这里只是说色度设计和色彩模式设置的不同,没有说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即没有进行比较。
还有,这份文件似乎奇怪地没有提到D60是不是支持图像控制,而D60恰恰是所谓的图像控制发布以后出来的最新的CCD机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尼康关于picture control的文献中关于两者的区别有下列说法:

http://imaging_nikon_com/products/imaging/lineup/picturecontrol/catalog/PicCon.pdf
第23页,图表:“不支持图像控制的相机模拟图像控制效果设置指南”下之第二条注释:

The Hue of Picture Controls is designed differently from any color mode or image optimization setting of cameras
that do not support Picture Controls. Because of this, completely the same Hue and image creation cannot be
realized, even if Picture Controls are set and well balanced. The settings of the chart show examples of the
possibly closet result achievable within the limitations.

图像控制的色度的设计是和相机的任何色彩模式和色彩优化的设置不同的。因此,即使图像控制设置得很好很均衡,无法模拟完全一致的色度,所以也无法完全模仿出一模一样的效果,表中所示只是说明一种最接近的效果。
译者按,这个似乎反过来也成立,例如通过色度等的变化无法完全模拟色彩模型变化的效果

第八条:

8. The chart above does not include Color Space setting. Color Space can be set up from Color Space in the
Shooting Menu.
•The Color Space for the D1 is NTSC . The setting shown above is applied to images converted to sRGB or AdobeRGB Color Space.
•If you have programmed a workflow in Mode II = AdobeRGB Color Space, set Color Space to AdobeRGB.
上述图表不涉及色彩空间的设置,色彩空间可以在拍摄菜单的色彩中设置。
——D1的色彩空间是NTSC。上表设置乃是指将色彩空间转换成sRGB或者AdobeRGB之后的结果。
——如果你已经编制了一套色彩模式II(Adobe Color Space)的工作流,则将色彩空间设为AdobeRGB。

所以,non-picture control消失后,纯粹的色彩模型的调整、变换,就NX调整机身数据而言,似乎不再存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当然,另外还有可能,那就是non-picture control作为一种过时技术被尼康放弃。但是这一调整功能和ccd成像芯片的强烈相关性(几乎100%)和对CMOS成像芯片的强烈不相关性(几乎0%)表明事情也许并不如此简单。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0-24 18:1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D5000,cmos,2009年4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D70,ccd,2004年1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D300,CMOS,2007年8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D200,ccd,2005年11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D700,cmos,2008年7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D60,CCD,2008年1月,发布在D3和D300之后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0-24 17:5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d3x, cmos, 2008年12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D3,CMOS,2007年8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最近在和网友讨论过程中,无意中发现尼康系列之DSLR,其成像芯片不同,而生成之NEF文件之相机设置(Camera Settings)段落之选项亦出现不同。基本上,成像芯片为CCD者,所生成之NEF文件之相机设置段落之picture control部分下拉列表中除了有picture control调整项目以外,还有non-picture control项目可供调整,而成像芯片为CMOS者,则只有picture control调整项目。考虑到NEF这部分数据属于尼康独有的相机设置数据,这个现象令人诧异——这是否意味着对于CMOS成像参数的操控能力要比对CCD成像参数的操控能力更弱呢?

以下调研分别调研了D80,D200,D70,D3,D300,D3X,D60,D5000,调查不完全,如果有朋友发现有例外,欢迎指正推翻本贴对这种新发现的归纳。屏幕截图如下:

(相机发布※※数据引自http://www_kenrockwell_com/nikon/)
先来

D80

成像芯片是ccd,发布日期:2006年8月左右
[ideaarchitect 编辑于 2009-10-24 17:4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其实从photozone的镜头测评中,除了了解镜头的情形外,也能学到不少关于摄影原理的东西

现在photozone逐渐开始使用d3x对尼科尔镜头重新进行测评了。

Nikkor AF-S 24-70mm f/2.8G ED (FX) – 测评
镜头测评 - Nikon / Nikkor (全135画幅)  
作者:马尔库斯•斯塔姆
编译

http://www_photozone_de/nikon_ff/456-nikkor_afs_2470_28_ff

导言
当尼康以顶级机型D3进入全135画幅市场时,他们也同时发布或者升级了一系列新的专业镜头,以匹配新的相机和传感器尺寸。其中之一便是这枚镜头,一枚标准变焦快镜头,这种镜头传统上是摄影记者和其他专业摄影师的挂机头。

十多年来,尼康逐渐赢得了出产品质出类拔萃的镜头的声望,此镜再次说明了这点。此镜有厚重的金属镜身和操控轻巧的操纵环,说明这是一枚真正专业级的变焦镜头。从下面的产品图上你可以看到,当向广角端变焦时,镜头(内镜筒)明显突出,而向长焦端(70mm)变焦时,也稍微有一点点突出。镜头的最短物理长度在变焦到50mm时出现。这个看上去有点怪,但是尼康(或者佳能)的标准变焦快镜头一般都是这样。配套的花瓣形的镜头套可以装在外镜筒上,因此对于镜头的所有焦段都可以提供近乎完美的保护。在装上镜头罩的时候,镜头连带镜头罩的物理长度将保持不变。
  
由于是内对焦IF(内部对焦)设计,所以前端组件不会旋转,因此可以随意使用偏振镜(除非你装上镜头罩)。像所有的现代尼科尔镜头一样,此镜装有超声波自动对焦马达,自动对焦控制非常迅速也几乎悄无声息。

变形
在24mm端,此镜有明显的桶形变形,差不多达3%,这个变形逐渐变迁,到了40mm端,变成了枕形,大约有1%,这个对某些摄影主题而言会成为问题,而在70mm端枕形变形下降到0.5%,这时候对于大多数的摄影情形而言,就可以认为是没有变形的。特别,在短焦部分,此镜有相当程度的变形,不过好在这类规则的变形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后期处理软件予以纠正(当然代价是损失一定的分辨率和视场(译者按,这里的视场,应该是指有效成像内容,意思也就是当你纠正原片的变形后,原本长方形的四个边因为这种调整就不再是直线了,可是如果最后你仍然要获得一张长方型的照片,所以必须对成像信息进行裁切,使其变成长方形的画面,这时候会有一些成像信息被放弃,而此时整个画面的总像素数也因为这些成像内容的被放弃而减少,所以此时(总)分辨率也出现了损失)

暗角
对于一枚快速变焦镜而言,在FX画幅相机上出现暗角是难免的。当光圈大开,暗角非常明显(可以参考测评第三页的样片)。调低光圈有助于显著降低暗角。从f/5.6开始,暗角在某些极端的场景下仍然可能很明显,不过所幸大多数的拍摄主体可能是和视场不相关的。

MTF(分辨率)
此镜在D3X上有非常高的分辨率。
在所有的焦段,中心画面的分辨率在光圈大开的时候就已经是优了,并一直维持这种高水平直到在f/11的时候出现衍射效应。
在24和40mm处,当光圈大开,在边缘和极角端,分辨率却属于中等偏下。当把光圈缩小到f/4时,边缘的分辨率值就达到了良的水平,而极角处要到光圈缩小到f/5.6的时候才达到这个水平。不过在70mm端,不管测试所设光圈如何,极角的分辨率却都要比边缘高。
对于标准变焦镜,这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特点。
当我们在我们的DX测试相机上测试此镜时,我们在24mm发现相当严重的场弯曲。而在D3x上测试的时候,我们发现像场不是单调地弯曲,而是在DX画幅尺度的边缘处出现了一种凹陷,而再往边缘走,象场却又反折了回来。

色差
至少在广角段,色差(在对比度剧烈变迁处的染色阴影)是这枚镜头的一个弱点。在24mm的时候,如果光圈大开,色差已经很高了,达1.85个像素,但是在40mm情形更糟,峰值达2.41个像素,而在所有的被测光圈,色差值一直不低于两个像素。
不过好消息是70mm处,色差不再是问题。此外,机身软件很容易就修正色差。

散景
此镜并非人像摄影的最佳利器,但是,既然这是一枚全能镜头和一枚最快的FX画幅变焦镜头,它也可以拍出很好的人像。因此,焦外质量对于一些用户而言就显得很重要。既然70mm是此镜最可能用来拍摄人像的焦段,那么我们就在这个焦段进行散景测试。在光圈大开的时候,在高光处可以看到明显的轮廓线,但是当光圈稍微缩小,则散景就变得非常圆润和奶油,这个对于一枚有非球面组件的变焦镜而言,尤其不易。
由于有九片圆形的光圈刀片,背景的高光在整个光圈序列中都能保持圆形。

散景镶边/轴向色差(即平行于镜头光轴的方向,也就是在透视上垂直于像场的色差)
轴向色差在相对快的玻璃镜头上是一个公共问题。如你在下图的光晕部分看到的,其中出现了不同的颜色——焦前是品红色(红加蓝)焦后是绿色。而真正的“apo(消色差)”镜头是不应该显示轴向色差的,但是很少见在100mm以下有这类镜头。和边际色差(译者按:即上文所谓的“在对比度剧烈变迁处的染色阴影”)不同,轴向色差不易通过后期处理予以纠正。
在70mm端(即此镜进行人像摄影时的常用焦段),光圈大开的时候,此镜轴向色差的程度还算节制,而到了f/4的时候,轴向色差已经明显减少,而到了f/5.6以后,则轴向色差已经和视场无关了。

评语
此镜是一枚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准变焦镜,可以拍出非常锐利和非常有对比度的画面(译者按:个人感受,老镜皇28-70锐度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在一定的光环境下常常丢失对比度)。由于有大光圈,所以可以应用于弱光摄影,或者通过景深控制将被摄主体和背景作分离,同时背景还能拥有在这个焦段的变焦镜上通常很难做到的流畅的散景。这枚镜头牢靠的制作质量符合你对一枚专业镜头的期待,而其超声马达驱动之自动对焦也轻悄迅捷。
然而此镜也不是没有缺点。当光圈大开之时,变形很高,不过这种变形比较整齐,因此可以用软件纠正。(边际)色差也很高,但是像变形一样,也容易用软件纠正(实际上当你用jpeg格式直接出片时,大多数的尼康DSLR现在帮你消色差了)。而当你拍摄平面对象和空间广延的时候,像场边缘的波浪形起伏也成问题,而这个对于这样一枚不便宜的镜头而言,是不应该的。
总之,总体上看,此镜确立了当前F卡口FX画幅标准变焦镜的标杆(译者按,也就是三好学生,学习榜样——虽然是有缺点的三好学生)

光学品质:★★★☆
机械品质:★★★★★
性价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编外 发表
技术贴要支持!
现在的人缺的就是这个。

能得到专业的编外大师的支持,非常高兴,深感荣幸,感谢编外大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1.052
主题: 13
帖子: 7377
注册: 2006年9月
技术贴要支持!
现在的人缺的就是这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siliconworm 发表

顶楼主!好思路!

感谢点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2.58
主题: 824
帖子: 20142
注册: 2008年5月
内容贡献勋章 月赛优胜标识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9
GFX 100
Canon EOS-1D X Mark III
原文由 ideaarchitect 发表
原创作品,热情推出

单反摄影系统的数学和物理

写在前面

通过数理推导,纠正了以前许多想当然的错误,例如“DX画幅裁切所形成的透视感和FX画幅上1.5倍焦距时所形成的透视感不同”一类的严重的错误观念:画幅裁切在以下情形的确不会改变透视感,使用DX画幅系统,在相同的对焦距离上,对相同对焦点,拍一张照片,和FX使用1.5倍焦距,在相同的对焦点合对焦距离上拍的拥有一样取景范围的照片,互相比较,如果FX和DX的总分辨数一样(例如都是10mp),那么,两张照片的取景范围,透视感,分辨率画质将是完全一样的,推而广之,不同的幅面的系统,如果拥有的总有效像素数相同,不管是否使用相应幅面的全幅镜头还是更大幅面的全幅镜头拍照,对一定的对焦距离,只要相应的对焦焦距和该幅面的标准焦距的比值一样,则拍出的照片在取景范围、透视感已经分辨率画质上将完全相同!

感触很深,可以说,数理分析是检验许多念头是真相还是幻觉的唯一工具。

本文将以逻辑上可靠的数理推演为主要论证手段,主要得出或回答了下列结论或问题

只有DX画幅(小画幅)和FX画幅(大画幅)的区别,没有画幅裁切的问题(除了对镜头的总分辨能力的利用程度以外)!!!

为什么在某种程度上D3的取景圆分辨率画质甚至差于D80;在绝对焦距上,D80取景圆分辨率画质要比D3好一倍,和1Ds Mark III相当。在等视角折算后的焦距上,D80和D3的分辨率画质相当,但是比1Ds Mark III差一倍(高ISO的影响除外);

提出了衡量被摄主体分辨率画质的更直观的标准: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分辨率画质

焦距越长,就越可能获得更好的画质;

幅面大小和是不是赚到了长焦或者广角的关系:D80和D3比(总像素数相当),在35mm-50mm,大赚了能优化取景圆分辨率画质的长焦焦段范围(获得的取景圆画质优于其标准焦距处的画质),而和1DS MarkIII比(总像素数不同),也还是赚了一点点(只赚了画质更优的焦端范围,没有赚到取景圆分辨率画质,实际上是没怎么赚到);

小画幅的确赚到了长焦(即标准焦距越小,长焦范围越大,在对焦距离和总像素数不变的情形下,以标准焦距为基准,产生更高分辨率的焦段范围扩大了。例如,对于FX画幅是50mm到无限大,而对于DX画幅则将是35mm到无限大);

为什么通常对单反系统而言,设计广角镜头比设计长焦镜头有难度;

为什么就取景圆分辨率画质而言,1Ds Mark III是狗头的终结者,而相对而言,D3是狗头的大救星;

为什么对于35mm全画幅系统,总像素数达到36MP-45MP基本可以了;

为什么DX相机和DX镜头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看成是DX幅面的全画幅系统;为什么其实在针孔模拟下不应该存在什么子画幅系统的概念。

画面透视特点和焦距关系的近似数理机理;同幅面画面的透视特点只和焦距、标准焦距、对焦距离相关;

对于一定的对焦距离,任何幅面系统,如果对焦焦距和其相应的标准焦距的比值相等,则在这两个不同幅面和相应不同焦距上所成的画像拥有相同的透视感,还有相同的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面积(即有相同的取景范围),如果总像素数也相同,还能拥有同样的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分辨率画质。也就是说,就这三点而言,DX系统上,无论使用FX镜头还是DX镜头,在某焦距上,针对一定对焦距离和对焦点上的成像效果都和FX镜头在FX上该焦距的1.5倍处成像效果相同。就这三点而言,50mm焦距的镜头(无论DX镜头还是FX镜头)在DX系统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就等于75mm的镜头在FX上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就是人像焦段的“焦段”或者“视角”效果;

标准焦距虽然数理意义重大,但是,是不是这个焦距成像最好最逼真却未必,因为该焦距单位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面积的分辨率和长焦比并非最佳;

验证全画幅(例如FX)和子画幅(例如DX)相同成像范围(等视角变换后)的照片的透视感是否一致的实验方法。

不同的对焦距离,对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分辨率画质有影响。对焦距离越大,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分辨率画质就越差。

标准焦距非常特殊,标准焦距的分辨率画质只和对焦距离以及系统的总像素数有关系,和系统的幅面尺寸没有关系!所有系统在大于其标准焦距的长焦端成像时都将获得更好的取景圆分辨率画质,当然在广角端将获得相对较差的取景圆分辨率画质。

更大画幅的全幅有意义吗,什么样的更大画幅的全幅才有意义?

D3由于像素密度太低,基本上没有利用到全画幅系统能够利用更多的镜头的总分辨能力的优点!



★★★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都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产物的一部分或者同样的东西,即某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任何物品。★★★

★★★亚当·斯密《国富论》★★★

这个就是我从小学就听说过名字但是基本上很长时间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和干了什么的亚当·斯密关于伟大的比较优势的论述。

注意,斯密的意思是把全部精力都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不是把全部精力都用于“使自己的地位比邻人处于优势”。后者不仅无法使社群在总体上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且是没有公平自由的强买强卖和投机倒把,是压制和剽窃,是流氓习惯和强盗逻辑。

只有“有道德”的公平和自由的交易(交流)才会使社群总体获利。

所以斯密赶紧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这个最近大家都知道了。可是英国人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悟透这个道理了,并因此领衔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伟大的“有道德”的比较优势开创了一个伟大的贸易的时代,我认为这对人类的文明影响深远,甚至比牛顿定律和爱因斯坦定理的影响还要重要。而且,在现代社会,是不是能够有器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公平自由的交易”,几乎成了文明和野蛮的分界线。

从这个论述中,我发现,各展所长进行公平自由的分工交流,将会使交易的双方都获利。我本人相信,对于经济贸易如此,而对于知识和技能应该也是如此。所以为了有利于进步,我想利用一下我自以为是的长处,希望能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单反发烧友们提供一些可能会有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概念系统整理

引言、为什么要进行概念系统整理

以个人进入单反世界的感受而言,发现在单反领域的用户社群中,包括本人,对单反系统的概念体系的各个概念缺乏正交、明晰和有效的掌握,因此也缺乏合理的对概念间的关系的组织,整个理念体系和相应的机理叙述没有建立在一个比较一致的逻辑系统的基础上。因此,在理解单反的各种特点,分析单反的性能的时候,出现许多混乱和困惑,经常是南辕北辙,分析来分析去陷入概念混乱、重叠、交错的死胡同,变成一团乱麻,缺乏对于概念的稳定的共识和对概念边界的明晰认识,因此我在说明问题之前,为了叙述的方便,需要对概念进行一些整理,努力在有一定程度一致的逻辑基础上重建相关的概念体系,以方便思考、分析和说明单反系统的特点、性能和机理。

第一节、单反摄影系统成像模型:针孔成像模型

为了分析方便,我利用针孔成像模型描述分析单反系统的某些适合通过针孔成像模型分析的光学特质。我据此引入某些概念。

先请看模型示意图:

图零、针孔模型及将要被用到的主要分析元素的概念

从图中可见,存在下列概念:

1、被摄对象合焦平面的取景圆

当镜头对拍摄对象对焦时,在被摄对象的合焦平面上,能被镜头所采集的合焦信号所在的那块圆形面积,被称为被摄对象合焦平面的取景圆。如果是较大画幅镜头用于小画幅系统上,则取裁切后部分。

2、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的重要性

我知道,由于混淆效应的作用,镜头的最佳分辨率应该对位于拍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范围内的合焦对象才能达到。所以对于画质分析,这个面积是重要的。

3、最佳分辨率取景范围

即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的面积所覆盖的范围。既然在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处合焦,显然,在这里成像将使混淆圆直径最小化,相对于其它取景平面的被摄对象,这个平面上的被摄对象会有最好的分辨效果。

4、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分辨率画质

在这里我换一个视角来理解分辨率画质。通常在单反用户群中,往往通过[总像素数]/[成像圆面积]或者[总像素数]/[图像传感器面积]来描述分辨率画质,但是这在某些方面是不利于说明问题的。因为取景范围会不同,导致有时候用10个像素来解析一片叶子,有时候以10个像素来解析两片叶子,不利于直观地,容易理解地反映焦距和对焦距离的变化对被摄主体(注意,不是全部取景范围)分辨率画质的影响,所以我引入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分辨率画质的概念来描述系统对被摄场景的分辨能力,以表明系统的总像素数到底被用在多大的“取景面积”上,从而更直观地反映焦距和对焦距离对被摄主体分辨率画质的影响。其比较指标是[系统的总有效像素数]/[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面积]。

5、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的直径

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的面积的主要指标就是它的直径。我称之为“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取景圆直径”。

6、对焦距离

被摄对象合焦平面和针孔位置间的距离。按照薄透镜模拟,分别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对焦距离,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数学和物理特性:1、超对焦距离;2、常规对焦距离,我平时所说的对焦距离主要是指这个;3、宏像对焦距离(即微距)。出于个人兴趣和便利,在本文中,本人主要讨论常规对焦距离。除非特别指出,一般对焦距离一词所指的即是常规对焦距离。

7、镜头的标定焦距

对于全画幅镜头不管运用于何种画幅的系统,镜头的标定焦距即镜头的有效焦距(有效焦距概念来自薄透镜模拟),无论FX画幅和DX画幅,都是如此。

8、镜头的成像圆和镜头的成像圆直径尺寸

即镜头投射于成像平面上光信息的面积,一般是一个圆形平面,其中与画质相关的主要是后节点焦距焦平面合焦的部分的信息。注意,该成像圆的直径尺寸是否明显大于图像芯片的对角线尺寸和是否需要画幅裁切有关,即和是否浪费了镜头的总像素数有关,和系统在光学上是否属于全画幅系统还是非全画幅系统无关(在这里不考虑成像圆面积比成像芯片明显小的情形)。和一般对全画幅系统以及子画幅系统这种术语所指的意义不同,在这里,我认为凡是镜头成像圆尺寸大于或者等于图像芯片成像的对角线尺寸的,都属于全画幅系统,只不过画幅尺寸有所不同,有的是较大画幅的全画幅系统,有的是较小画幅的全画幅系统,所以,FX和DX都是全画幅系统,就全画幅系统而言,除了当FX镜头用在DX画幅上时浪费了镜头的取景能力和总分辨能力意外,两种幅面系统的针孔成像规律没有任何区别。请参考图零。

9、成像芯片的幅面尺寸

即单反系统成像芯片的对角线长度尺寸。该尺寸是单反摄影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光学指标,当该尺寸和镜头的成像圆直径尺寸基本相当或者小于时,就称该单反系统为全画幅单反系统。

10、镜头的总像素数

为了简便说明问题,我一律将使用像素数来表述分辨率指标。所谓镜头的总像素数,就是将镜头的线对数换算成像素密度指标后,得出的镜头有效成像面积上所能拥有的有效像素的总数。

11、图像传感器的总像素数

图像传感器上所有的能形成有效分辨能力的像素的总数。

12、全画幅单反系统的总像素数

该总像素数等于相应的镜头和图像传感器协作解像所能形成的分辨能力,以总像素数描述。

第二节、当前子画幅单反系统概念的虚无性:通常的子画幅单反系统其实在针孔模拟的光学规律上也是全画幅系统

因为各种原因,机身画幅的对角线尺度明显小于所用镜头成像圆直径的系统,只能利用成像圆信息的一部分进行成像的单反系统通常被国内外单反用户社区称为子画幅单反系统(sub frame)。例如使用传统FX镜头时的尼康DX画幅系统。但是这种习惯是造成对许多单反成像规律的错误理解和混淆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没有必要引入子画幅单反系统,因为子画幅单反系统可以被看成是浪费了一定的镜头取景范围和镜头总像素数的,更小画幅的全画幅单反系统。所以下面的许多分析对于全画幅单反系统和子画幅单反系统都一样。DX画幅和FX画幅间1.5倍的视角折算因子不是由FX镜头用在DX画幅上造成的,对DX镜头也需要有这个折算因子。这是由更小的DX画幅本身的标准焦距(35mm)是FX系统的标准焦距(50mm)的1/1.5造成的,和画幅裁切无关,和画幅变小有关。

如果说有特别的子画幅系统,那也许是镜头成像圆明显小于成像芯片的系统。在这里我不考虑这种几乎不可能进入消费市场的系统。

第三节、全画幅单反系统、标准焦距、标准镜头、长焦、广角

1、全画幅单反系统

任何机身图像芯片成像对角线尺寸小于相应镜头的成像圆直径的系统。是否是全画幅系统和成像芯片的尺寸无关。35mm可以是形成全画幅系统,55mm也可以形成全画幅系统,全画幅系统的概念不限制幅面尺寸,任何镜头成像圆直径大于等于其成像画幅对角线尺寸的单反系统都可以被称为全画幅单反摄影系统。特别地,成像芯片画幅约等于50mm左右的单反系统被称为35mm全画幅单反成像系统,中画幅以哈苏为例,成像芯片的成像圆尺度大约在55+mm左右,则被称为中画幅全幅单反成像系统。但是10mm幅面的图像传感器,只要相应的镜头的成像圆直径能大于等于该幅面的对角线尺寸,也可以被称为10mm的全画幅单反系统。

使用DX镜头的DX机身,也构成全画幅单反系统。而按照我的看法,使用了FX镜头的DX机身,也可以被看成是浪费了镜头总分辨能力的全画幅单反系统。所以就我在这里讨论的光学规律而言,全是全画幅单反系统,区别不过是画幅的大小而已。

2、镜头成像圆直径和机身图像芯片成像对角线尺寸相当的全画幅单反系统

指镜头设计和机身设计配合良好的,机身画幅能最大利用镜头成像圆面积的单反摄影系统,由相应的全画幅镜头系列和全画幅机身组成。例如使用FX镜头的FX机身和使用DX镜头的DX机身。

3、镜头成像圆直径大于机身图像芯片成像对角线尺寸相当的全画幅单反系统

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造成的一些系统。其部分镜头的成像圆直径显著大于机身图像传感器幅面,因而浪费了镜头的总像素数的那些系统。例如安装了FX镜头的DX系统。

......


顶楼主!好思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航海者 发表
数学是摄影的理论基础,物理是摄影的实际应用。

感谢点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728
主题: 16
帖子: 6917
注册: 2007年4月
原文由 kemmi 发表

那是应该成像好!
题外话:重量也巨吓人。

呵呵,问好k斑竹,显然我是背不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题针孔成像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