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胶片还剩下什么 转中国摄影胶片数码对比文章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7673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323
主题: 2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5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11:49发表

你这个真不算大,135都能扫得比这个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triplex 在2010-07-15 11:51发表

你这个真不算大,135都能扫得比这个大。


您讲的不错,我自己扫135也要到4000以上的边长,120的就别提了,这里是256上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数码的不就想要光滑一点吗?256K里也办得到

FX 易迈康随便扫个20兆的直接缩小就行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323
主题: 2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5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11:54发表

您讲的不错,我自己扫135也要到4000以上的边长,120的就别提了,这里是256上图

135上4000的边长拿去印照片还差不多,在LCD上看缺陷很明显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triplex 在2010-07-15 12:00发表

135上4000的边长拿去印照片还差不多,在LCD上看缺陷很明显了。


我的数码单反大图一样的难看之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323
主题: 2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5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12:03发表

我的数码单反大图一样的难看之极

好的数码单反长边也不止四千了,都接近六千了。
我扫的135底片在电脑上一般以2700x1800观看,和X3效果差不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所以,结论是————

如果要显示器上看,我整个好一点的扫描仪,胶片可以随便看

如果一定要在显示器上比光滑,我弄个简陋的ROLLEI双反,随便怎么光滑都可以

如果要比照片,呵呵,我自己的135数码对135胶片,数码死翘翘,不管你选择什么出片方式,只要到了12寸,数码难看无比,脆薄不堪,整个画面没有任何立体感,不管用什么红圈头。

所以,这个楼的题目应该这样问:

数码除了即拍既得之外,还剩下什么?
数码忽悠忽悠初哥还是可以滴,例如像LeicaM8之类的东西,老扇子们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物尽其用,胶片本身没有问题,数码技术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影响质量最根本的改变,只是带来了影像获取速度的改变,带来了看片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影像传递方式的改变,是个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却培养出无数的数码白痴,基本连个曝光补偿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人可多了去了。没有拍过几天照片,刚拿了个数码机子按了几张就跑到无忌上来狂踩胶片的也多了去了。

用什么都可以,等M9价格下来点,我也打算进一台,不指望它怎么好,只指望它方便,我觉得这应该是个正确的数码态度,单从影像上来讲,我的第一台EOS50加个适马狗头在我初哥阶段里拍的照片一样的温润。

所以玩数码不应该是以踩胶片为基础的,90%以上的数码初哥来踩胶片都是自取其辱,还有10%通常没有智商,有较长的胶片经历的扇子在使用数码时也不会随便踩胶片,因为他们知道那东西是怎么回事,胶片如果不够好,它早就被那些职业人踩死了,怎么会轮得到你们来踩,反而,我目前还认为,胶片对于培养一个想好好拍照片的人来说,绝对是胜过数码N倍的培养方式!

[huangyi 编辑于 2010-07-15 12:4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323
主题: 2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5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12:37发表
所以,结论是————

如果要显示器上看,我整个好一点的扫描仪,胶片可以随便看

如果一定要在显示器上比光滑,我弄个简陋的ROLLEI双反,随便怎么光滑都可以

如果要比照片,呵呵,我自己的135数码对135胶片,数码死翘翘,不管你选择什么出片方式,只要到了12寸,数码难看无比,脆薄不堪,整个画面没有任何立体感, ......

印12寸都不行,肯定是你没弄好,我拿DP-1拍的照片,和135底片同样放大到12寸,感觉差不多,如果是拍风景,DP-1还要显得更细腻一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triplex 在2010-07-15 12:41发表

印12寸都不行,肯定是你没弄好,我拿DP-1拍的照片,和135底片同样放大到12寸,感觉差不多,如果是拍风景,DP-1还要显得更细腻一点。


你和我看片子的方式不一样,我看片子,细腻不是重点,质感、立体感、色彩、黑白片的过度是重点,因此,我的数码片子只看不印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646
主题: 35
帖子: 16378
注册: 2005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9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12:43发表

......细腻不是重点,质感、立体感、色彩、黑白片的过度是重点......


[xfgymb 编辑于 2010-07-15 12:4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6.188
主题: 54
帖子: 5140
注册: 2007年11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12:37发表
所以,结论是————

如果要显示器上看,我整个好一点的扫描仪,胶片可以随便看

如果一定要在显示器上比光滑,我弄个简陋的ROLLEI双反,随便怎么光滑都可以

如果要比照片,呵呵,我自己的135数码对135胶片,数码死翘翘,不管你选择什么出片方式,只要到了12寸,数码难看无比,脆薄不堪,整个画面没有任何立体感, ......


呵呵,YY的不错,新手或许看了你这篇东西就真信了

字是码了不少,但从你的片子里,我左看右看真的是看不出

胶片比数码画质好在哪里。。。。。

[821023kyo 编辑于 2010-07-15 12:5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323
主题: 2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5月
原文由 xfgymb 在2010-07-15 12:47发表

我说的包括色彩和过度。
至于“立体感”,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据观察好像就是小景深+暗角,很可惜DP-1没这类东西,很多新的镜头暗角也不明显,难怪有人说老镜头有“立体感”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6.188
主题: 54
帖子: 5140
注册: 2007年11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12:43发表

你和我看片子的方式不一样,我看片子,细腻不是重点,质感、立体感、色彩、黑白片的过度是重点,因此,我的数码片子只看不印的


数码塑料片的质感,立体感,色彩,过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821023kyo 在2010-07-15 12:48发表

呵呵,YY的不错,新手或许看了你这篇东西就真信了

字是码了不少,但从你的片子里,我左看右看真的是看不出

胶片比数码画质好在哪里。。。。。

[821023kyo 编辑于 2010-07-15 12:51]


别敏感,情绪是了解事实最大的敌人
既然我码了这些字,你要发表结论的话至少也先认真看看这些字再说话。
我有提到过胶片比数码的画质好吗?
我YY什么?从数码到胶片,从135到120,从135单反到120单反到双反到旁轴我都有,我还需要YY什么?如果我还有YY的东西的话,唯一我还YY的东西就是个林好夫特艺3000了

同样的,我一样看不出你的数码片子到底比胶片强在哪里!
不仅是M8,M9一样强不到那里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6.188
主题: 54
帖子: 5140
注册: 2007年11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13:01发表

同样的,我一样看不出你的数码片子到底比胶片强在哪里!
不仅是M8,M9一样强不到那里去


看到你这句话,我感到很欣慰

真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821023kyo 在2010-07-15 13:01发表

数码塑料片的质感,立体感,色彩,过渡


最后陪你玩两张,干正事去了
summicron50 -0.5ev 直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summicron50 f2 扫描直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41
主题: 7
帖子: 2169
注册: 2009年11月
放个局部上来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77
主题: 5
帖子: 5276
注册: 2006年4月
胶片机、底扫、胶片都用了好东西,用这个对付这个数码相机,欺负数码了。
不过这个爱普生的数码相机拍的726、727帖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只是你PK错了对象。其它的因为信息不详就不说了。

如果看不明白就从高光和暗部颜色渐变的层次细腻程度、焦点到焦外过渡产生的空间感、画面中不规则颗粒产生的质感来好好琢磨一下吧。

两种感光材料的材质不同,特性不同,成像风格肯定会差很多。
电子元件通过后期人为的介入在不断的模仿化学变化的风格特点。
但模仿终究是模仿,不可能一样。

赝品可以很值钱,但赝品永远代替不了真品。
所以说,奉劝数码制造者别在模仿胶片上下功夫了,有那闲工夫在自己的感光元件上多动动脑筋吧。X3这种进步最好多有几次。

[幕墙 编辑于 2010-07-15 19:1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scly 在2010-07-15 14:02发表
放个局部上来吧


第741楼的照片,VED用3000dpi扫描直出,得到文件大小为4469*2959,然后直接缩到变长800上图
然后从扫出的原图中扣除焦点部分,100%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606
主题: 60
帖子: 5374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scly 在2010-07-15 14:02发表
放个局部上来吧


第748楼,数据与前一张一样,得到的图片为4469*2959,直出后缩到800上图
然后抠出焦点部分,100%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323
主题: 2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5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21:17发表

第741楼的照片,VED用3000dpi扫描直出,得到文件大小为4469*2959,然后直接缩到变长800上图

然后从扫出的原图中扣除焦点部分,100%看

这个分辨率下看有点软了,缩到2700x1800比较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38
主题: 6
帖子: 305
注册: 2007年10月
上数码的这两位赶紧歇了吧,我瞧着都较着丢人了,这种水准的片子也敢放胶片坛里来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71
主题: 5
帖子: 519
注册: 2010年2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2010-07-15 12:37发表
所以,结论是————

如果要显示器上看,我整个好一点的扫描仪,胶片可以随便看

如果一定要在显示器上比光滑,我弄个简陋的ROLLEI双反,随便怎么光滑都可以

如果要比照片,呵呵,我自己的135数码对135胶片,数码死翘翘,不管你选择什么出片方式,只要到了12寸,数码难看无比,脆薄不堪,整个画面没有任何立体感,不管用什么红圈头。

所以,这个楼的题目应该这样问:

数码除了即拍既得之外,还剩下什么?
数码忽悠忽悠初哥还是可以滴,例如像LeicaM8之类的东西,老扇子们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物尽其用,胶片本身没有问题,数码技术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影响质量最根本的改变,只是带来了影像获取速度的改变,带来了看片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影像传递方式的改变,是个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却培养出无数的数码白痴,基本连个曝光补偿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人可多了去了。没有拍过几天照片,刚拿了个数码机子按了几张就跑到无忌上来狂踩胶片的也多了去了。

用什么都可以,等M9价格下来点,我也打算进一台,不指望它怎么好,只指望它方便,我觉得这应该是个正确的数码态度,单从影像上来讲,我的第一台EOS50加个适马狗头在我初哥阶段里拍的照片一样的温润。

所以玩数码不应该是以踩胶片为基础的,90%以上的数码初哥来踩胶片都是自取其辱,还有10%通常没有智商,有较长的胶片经历的扇子在使用数码时也不会随便踩胶片,因为他们知道那东西是怎么回事,胶片如果不够好,它早就被那些职业人踩死了,怎么会轮得到你们来踩,反而,我目前还认为,胶片对于培养一个想好好拍照片的人来说,绝对是胜过数码N倍的培养方式!


对于没有玩过顶级胶片系统的数码初哥,这些话等于废话,这些人无法理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176
主题: 5
帖子: 1394
注册: 2009年9月
此贴有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323
主题: 2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5月
原文由 wwffyy1119 在2010-07-15 22:46发表
上数码的这两位赶紧歇了吧,我瞧着都较着丢人了,这种水准的片子也敢放胶片坛里来呀?

我就知道正片负冲了以后很多人就不认得塑料味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944
主题: 82
帖子: 937
注册: 2003年3月
胶片赶紧灭亡吧!药水怪污染环境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284
主题: 27
帖子: 1896
注册: 2005年2月
rvp 50, 3514asph大约f4,手持
1:1 截图(正※※部分),2800DPI
[CD95 编辑于 2010-07-16 08:2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84
主题: 2
帖子: 71
注册: 2009年3月
数码是电脑自动化的产物.感光图像是电子元件的特性.在技术上是不及胶片化学反应的一样的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数码的效果就是清晰.但;立体三维空间感差.没有胶片化学反应的好..数码在商业摄影和广告摄影.新闻摄影..抓拍是强项...胶片就要比数码在操作上要求更高.在艺术创作上还是胶片比数码的表现力强.
玩摄影看你如何玩各有特色和风格....胶片走专业化...走高端市场.
数码走平民化市场.走低端...但数码的的价位不是一两天就能降下来.
是稳里有降...市场的抄作需求...按里电脑产品的普及.价位的不断的降
数码也会走到平民百姓的市场.就要等时间了.
但胶片还是在大广告公司还是纯艺术创作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数码要到胶片的的效果时代还不知道要哪年哪月.
还是各为所好够用就好
数码和胶片没有什么可争论的
各个的表现力...风格不同罢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119
主题: 32
帖子: 2830
注册: 2009年8月
原文由 triplex 在2010-07-15 12:52发表

我说的包括色彩和过度。
至于“立体感”,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据观察好像就是小景深+暗角,很可惜DP-1没这类东西,很多新的镜头暗角也不明显,难怪有人说老镜头有“立体感”呢。

远中近景的树边界清晰度应该不是一致的,这一点作到了就会有立体感的,胶片作得不够但数码表现更不佳
这个图上的树前后的边界清晰度一致从美术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正常的看法是中景重点刻画,近景与远景不必过分强调的一笔带过,西画看起来才有立体感基本上是这个画法

从图上片色彩很像佳能的数码机的杰作,前后景的树都用一个公式算下来,近大远小能看出来,但色彩的算法远中近都一样,明明是远距离都一样的锐度色彩算法让远景全跳到前面来了根本没有主次关系,是不是早期有人说数码机远的拍不清楚现在就重点强调远景的清晰度,结果是远的和中近景一样清楚,主次关系全都没了,本来数码照片的层次感就谈不大上,仅存的一点立体感更损失殆尽,这个算法属矫枉过正

用中国画的工笔山水画与本片来比,它完败,因为中国工笔山水画不是整幅画都用焦墨勾边,有浓有淡才会出现远近虚实的感觉,这就是中国画的"立体感",数码机靠公式算基本作不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讨论】胶片还剩下什么 转中国摄影胶片数码对比文章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