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湿扫法(Wet Mounting),一种提高平板扫描仪出片锐度的方法 [主题管理员:hyyd87]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6734 回帖:35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3.518
主题: 19
帖子: 1539
注册: 2008年5月
不知道4990能否直接在玻璃上扫?V500不行,估计也不行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89
主题: 6
帖子: 605
注册: 2007年7月
为了胶片,咱们真是付出很多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zhenfanren 在2011-01-28 10:57发表
海对面的谈论中晶i900和f1的比较多。相比来说去掉玻璃板的是否更好一些?

原文由 毛哥 在2011-01-28 21:05发表
我的也是GT-X900,弄块玻璃?不用,壓兩下就黏死在玻璃上!非得要牙籤才挑的起來

原文由 毛哥 在2011-01-28 08:23发表
v750鏡頭如果能灌油的化,也許可以惡搞一下!

原文由 猴子 在2011-01-28 14:58发表
这湿扫描的办法是弄块玻璃直接压底片上的?别的不说,起码底片平整度非常好。但一般扫描仪好像都是固定焦距的吧,能聚焦吗?我用的是GT-X900。

原文由 买女孩的火柴 在2011-01-28 11:06发表
把湿扫的工具什么压片玻璃板拍下来看看,到底还需要什么附件呢

原文由 papapapa 在2011-01-29 09:15发表
直接用玻璃压容易在没有药膜的一面出现牛顿环。

原文由 papapapa 在2011-01-29 09:40发表
查到饱和食盐水的折射率是1.5-1.6,与玻璃的很接近,有没有人愿意试一下啊?

原文由 papapapa 在2011-01-29 09:11发表
看来湿扫大法是正法耶!

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 另外很多疑问其实翻之前的讨论都有解答,也可能是首贴还不够详细,过几天我拍几张湿扫的图片简单的说明下,这里先回答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问题:

1.目前最新湿扫法已经不需要玻璃或塑料板去压底片了,请参考首贴;
2.对焦问题是基于V700双镜头系统,放在玻璃板上的话机器会自动选择4000dpi那只扫描,它的焦点准准在扫描仪的玻璃板上;
3.湿扫是没有牛顿环的,不管压不压玻璃/塑料,灰尘的话在装片时注意的话也不会是问题;
4.水扫我试过,出片发黄,底片反面还被泡涨了,我用的是一般纯净水,饱和食盐水还没试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107
主题: 12
帖子: 1790
注册: 2004年4月
查到饱和食盐水的折射率是1.5-1.6,与玻璃的很接近,有没有人愿意试一下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107
主题: 12
帖子: 1790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猴子 在2011-01-28 14:58发表
这湿扫描的办法是弄块玻璃直接压底片上的?别的不说,起码底片平整度非常好。但一般扫描仪好像都是固定焦距的吧,能聚焦吗?我用的是GT-X900。


直接用玻璃压容易在没有药膜的一面出现牛顿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107
主题: 12
帖子: 1790
注册: 2004年4月
看来湿扫大法是正法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6
主题: 1
帖子: 1067
注册: 2006年10月
原文由 猴子 在2011-01-28 14:58发表
这湿扫描的办法是弄块玻璃直接压底片上的?别的不说,起码底片平整度非常好。但一般扫描仪好像都是固定焦距的吧,能聚焦吗?我用的是GT-X900。

我的也是GT-X900,弄块玻璃?不用,壓兩下就黏死在玻璃上!非得要牙籤才挑的起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645
主题: 19
帖子: 1925
注册: 2002年6月
这湿扫描的办法是弄块玻璃直接压底片上的?别的不说,起码底片平整度非常好。但一般扫描仪好像都是固定焦距的吧,能聚焦吗?我用的是GT-X9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222
主题: 40
帖子: 700
注册: 2010年6月
把湿扫的工具什么压片玻璃板拍下来看看,到底还需要什么附件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211
主题: 0
帖子: 201
注册: 2008年10月
海对面的谈论中晶i900和f1的比较多。相比来说去掉玻璃板的是否更好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6
主题: 1
帖子: 1067
注册: 2006年10月
原文由 hyyd87 在2011-01-27 22:26发表

恩,原来是这样,了解了,多谢毛哥的比较!

今天午休时和同事讨论了湿扫的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大家一致认为,最好的方向就是平扫厂家把镜头设计成油镜类型,镜头浸入和玻璃折射率相仿的矿物油,然后用相同类型的油湿扫,因为自己所处的行业,大家还谈到了半导体行业微影部分在进入次世代纳米后的最新微影技术---浸入式微影,他的 ......

v750鏡頭如果能灌油的化,也許可以惡搞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毛哥 在2011-01-27 21:44发表
H牌949掃是朋友三年前幫我掃的,應該是有銳利過
一般人看到這圖會覺得,鏡頭的表現很乾澀
而濕掃的那張很油
其實原圖是宣紙,本來就是乾澀

关于毛哥提到的油润与干涩的问题,俺方才google了一下,发现著名风光网站luminous-landscape_com上有篇关于滚筒电分的文章似乎能解释这个现象:

http://www_luminous-landscape_com/reviews/scanners/drum_scans.shtml

摘录:
Wet Mounting:
湿扫:
One thing I have learned the hard way is that wet mounting is mandatory for the best scan.  All film have small scratches and dust that appear exaggerated when scanning for big enlargement factors. Most scanner makers advise that anything in excess of 2x or 3x enlargement factor be wet mounted Vs. dry mounted.  In addition to Newton Rings the detail of the scan is much more obvious under a wet mount.  
有一件事情是在我艰苦学习过程中所了解到的:若要最佳扫描效果,湿扫是必须的。所有的底片都有微刮痕和灰尘,当放大时会很夸张。绝大多数扫描议制造商认为放大2~3倍以上时湿扫是值得推荐的(?原文有点歧义)。另外湿扫时候牛顿环很明显(???说反了吧???)
A wet mount consist of placing a mounting fluid between the film and the drum (which is shaped like a cylinder made out of a highly translucent plastic-like material), and between the film and a piece of clear acetate that is placed over the film. The wet fluid forms a wet-seal between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 of the film. Just looking at this wet-seal over a light box, one can clearly see the improved clarity of the film Vs. looking at film on a light-box without a wet mount. In addition to removing scratches and dust, wet mounts also blend film grain to make it unnoticeable.
湿扫的时候在滚筒和底片间以及底片和覆盖底片的醋酸纤维素薄膜间会有湿扫液(滚筒象是由透明塑料制成的圆柱),湿扫液将底片正反面密封起来。如果你在灯箱上看这个密封的底片,你会发现底片清晰度比直接放在灯箱上要好很多。另外为了除去刮痕和灰尘,湿扫也会使胶片的颗粒不那么明显。
This can happen even if film is not enlarged a great deal.  Even film like Provia F (the least grainy of film of all) can show grain even in small enlargements. This occurs as a result of overexposures and certain colors that cause the film to display grain under lower than expected magnifications. If you want to see a final wet mount scan Vs. a dry mount scan of the same image, then look here. The differences are quite noticeable.
Most drum scanners in the past used a oil based mounting fluid.  Fortunately I learned of a non-oil based product made by Kami which is alcohol-like in consistency.  It is very easy to work with Vs. oil-based mounting fluid.  This wa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ime savings for both mounting and clean up.  
这个(颗粒不明显)甚至在底片放的不是很大的时候都能看见。就算是RDPIII(最细的卷)在放的不是很大的时候你都能看见颗粒(干扫),这种现象发生在高光过曝区以及能导致颗粒出现的那些颜色区,甚至在低于我们期望的放大倍数下。如果你想看看湿扫干扫的结果,看这里(作者给出的连接失效了,很遗憾),差距很明显。绝大多数的厂家过去都使用油基湿扫液,不过幸运的是我知道Kami出了一种醇基的产品,和油基的比,他更耗用,在湿扫和清理的时候,他能大幅度节省时间(又是Kami?继续残念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毛哥 在2011-01-27 22:04发表
因為為了跟h牌銳化做比較,所以我也做了些許銳化,以濕掃最佳的銳化為前題,乾溼兩者做同等級的銳化,乾掃的原先的銳度差很多,所以跟溼掃做同樣銳化等級後,就是燥點表現
也許您會覺得銳化後比較不客觀,但通常出圖時,很少人原圖不做銳化就出圖的!

恩,原来是这样,了解了,多谢毛哥的比较!

今天午休时和同事讨论了湿扫的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大家一致认为,最好的方向就是平扫厂家把镜头设计成油镜类型,镜头浸入和玻璃折射率相仿的矿物油,然后用相同类型的油湿扫,因为自己所处的行业,大家还谈到了半导体行业微影部分在进入次世代纳米后的最新微影技术---浸入式微影,他的原理和湿扫完全类似,在晶圆微影的时候,镜头和晶圆间填充满液体,放个链接,其实有点跑题了呵呵:
http://ssttpro_acesuppliers_com/semiconductor/Magazine_Details_Index_Id_93.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6
主题: 1
帖子: 1067
注册: 2006年10月
原文由 hyyd87 在2011-01-27 21:51发表
从毛哥的比较中看出,哈苏(易麦康)毕竟是媲美滚筒电分级别的,连底片的颗粒都扫出来了,v700的干扫感觉噪点比湿扫的多?这个不解。。。

因為為了跟h牌銳化做比較,所以我也做了些許銳化,以濕掃最佳的銳化為前題,乾溼兩者做同等級的銳化,乾掃的原先的銳度差很多,所以跟溼掃做同樣銳化等級後,就是燥點表現
也許您會覺得銳化後比較不客觀,但通常出圖時,很少人原圖不做銳化就出圖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从毛哥的比较中看出,哈苏(易麦康)毕竟是媲美滚筒电分级别的,连底片的颗粒都扫出来了,v700的干扫感觉噪点比湿扫的多?这个不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6
主题: 1
帖子: 1067
注册: 2006年10月
H牌949掃是朋友三年前幫我掃的,應該是有銳利過
一般人看到這圖會覺得,鏡頭的表現很乾澀
而濕掃的那張很油
其實原圖是宣紙,本來就是乾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6
主题: 1
帖子: 1067
注册: 2006年10月
epson gt-x700 上匣乾掃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6
主题: 1
帖子: 1067
注册: 2006年10月
epson gt-x700掃(3200dpi)溼掃瞄

[毛哥 编辑于 2011-01-27 21:2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6
主题: 1
帖子: 1067
注册: 2006年10月
epson gt-x700掃(3200dpi)濕掃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6
主题: 1
帖子: 1067
注册: 2006年10月
H牌949掃(120底,最高相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继续验证雇农法的优越性,选了张细节多的底片:
左雇右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668
主题: 1
帖子: 869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hyyd87 在2011-01-26 23:13发表
经过几天的对于湿扫原理的思考, 今天我试验了一种新的更加简化经济的湿扫法,结果发现出片锐度进一步增加!姑且把这种新方法命名为绝对雇农配置湿扫法(雇农比佃农还要穷):
配置:
1。强生婴儿油(替代昂贵的Kami)
2。玻璃清洁水(替代一系列3M的贵玩意)
3。牙签(扫描完方便把胶片从玻璃版上拿下)
4。杂牌眼镜布若干(当然要干净的)
5。面巾纸(这个还是别贪便宜买靠谱的吧,掉渣的话就太不给力了啊)
对了,比佃农级别配置少了塑料板,装片时间也减少1/3~1/2,效率大幅提高。

绝对雇农配置湿扫过程:
1。用面巾纸和glass cleaner彻底清洁V700(举例)的玻璃扫描面板;
2。将婴儿油倒在干净的眼镜布上,仔细均匀地涂抹在压平的胶片的正面(与佃农级不同,只有正面而已);
3。将适量(宁多不少)婴儿油倒在V700的玻璃板上(心疼的就免拉,干扫吧),用牙签分散均匀(注意千万别弄出气泡);
4。将上好油的胶片正面(感光面)一边朝下,慢慢地从一头放到另外一头(象中学显微镜盖玻片往载玻片上放一样,为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5。用干净的眼镜布或面巾纸小心地挤出底片下的气泡(这步最关键);
6。用吸油纸或面巾纸沿底片边缘小心吸出多余的油(这步是雇农湿扫的精华所在!)
7。比起佃农湿扫,雇农湿扫没有第七步,呵呵。
8。确认没有任何气泡;
9。关闭ICE和其他任何除尘手段(这步也很重要,湿扫环境是不会有灰的,开除尘会降低锐度),
10。扫描。


收藏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yejun 在2011-01-27 07:36发表
扫完以后是不是底片也完了?

不会的,之前的讨论里有提到这个问题,而且去做电分也是要涂油的,成分与我用的相仿。

PS:白天敲中文真不容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毛哥 在2011-01-27 07:33发表
雇佃差這麼大!
給您這麼一搞,哈牌的X5沒得賣了!哈哈
我有幾張請朋友用X5掃的,今天有空來玩玩!

毛哥言重了,哈苏毕竟是仿滚筒电分的,硬件指标和平扫不是一个level, 不过还是想看看结果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05
主题: 35
帖子: 3462
注册: 2003年7月
扫完以后是不是底片也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6
主题: 1
帖子: 1067
注册: 2006年10月
原文由 hyyd87 在2011-01-26 23:13发表
经过几天的对于湿扫原理的思考, 今天我试验了一种新的更加简化经济的湿扫法,结果发现出片锐度进一步增加!姑且把这种新方法命名为绝对雇农配置湿扫法(雇农比佃农还要穷):
配置:
1。强生婴儿油(替代昂贵的Kami)
2。玻璃清洁水(替代一系列3M的贵玩意)
3。牙签(扫描完方便把胶片从玻璃版上拿下)
4。杂牌眼 ......

雇佃差這麼大!
給您這麼一搞,哈牌的X5沒得賣了!哈哈
我有幾張請朋友用X5掃的,今天有空來玩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为何雇农湿扫能进一步提高锐度,甚至解像力? 这里继续借用wiki上的那副原理图:
当我们直接扫描的时候,镜头--玻璃--空气--底片,中间的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差很多,于是就是上图中右半部分的情况;而用湿扫的时候,空气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油,它的折射率与玻璃接近(相对于空气),于是光线的折射少了,分辨率(锐度)也提高了,就是上图中的左半部分。而雇农湿扫法:1.减少了底片上的塑料(玻璃)压板使光源无遮拦无折射穿过底片到达镜头;2.吸走了大量的油,就是图中黄色的那层,使底片和扫描仪玻璃板更加紧密靠在一起,进一步减少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3.底片和扫描仪玻璃板紧密接触后,原本底片和玻璃板两个反射面几乎合二为一,减少光线损耗
以上原理分析参考wiki百科,并感谢小臭虫,SGY,看板兄弟的大力支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经过几天的对于湿扫原理的思考, 今天我试验了一种新的更加简化经济的湿扫法,结果发现出片锐度进一步增加!姑且把这种新方法命名为绝对雇农配置湿扫法(雇农比佃农还要穷):
配置:
1。强生婴儿油(替代昂贵的Kami)
2。玻璃清洁水(替代一系列3M的贵玩意)
3。牙签(扫描完方便把胶片从玻璃版上拿下)
4。杂牌眼镜布若干(当然要干净的)
5。面巾纸(这个还是别贪便宜买靠谱的吧,掉渣的话就太不给力了啊)
对了,比佃农级别配置少了塑料板,装片时间也减少1/3~1/2,效率大幅提高。

绝对雇农配置湿扫过程:
1。用面巾纸和glass cleaner彻底清洁V700(举例)的玻璃扫描面板;
2。将婴儿油倒在干净的眼镜布上,仔细均匀地涂抹在压平的胶片的正面(与佃农级不同,只有正面而已)
3。将适量(宁多不少)婴儿油倒在V700的玻璃板上(心疼的就免拉,干扫吧),用牙签分散均匀(注意千万别弄出气泡);
4。将上好油的胶片正面(感光面)一边朝下,慢慢地从一头放到另外一头(象中学显微镜盖玻片往载玻片上放一样,为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5。用干净的眼镜布或面巾纸小心地挤出底片下的气泡(这步最关键);
6。用吸油纸或面巾纸沿底片边缘小心吸出多余的油(这步是雇农湿扫的精华所在!)
7。比起佃农湿扫,雇农湿扫没有第七步,呵呵。
8。确认没有任何气泡;
9。关闭ICE和其他任何除尘手段(这步也很重要,湿扫环境是不会有灰的,开除尘会降低锐度),
10。扫描。

效果对比图,左雇农右佃农,看看桌面木板的纹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312
主题: 10
帖子: 1116
注册: 2010年2月
多谢提醒。
也没什么家务事儿啊!
晚上仔细研究一下,看看都需要什么物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33
主题: 14
帖子: 4985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smalldarkroom 在2011-01-25 22:27发表
效果很明显!! 不知道这种方法可以用到v500上吗?

V500好像不是双镜头系统? 这样的话直接在玻璃板上湿扫就不行了, 只有去BS/SC网站上订购专门的湿扫套件,不过价格不菲,赶上平扫的价格了,不推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湿扫法(Wet Mounting),一种提高平板扫描仪出片锐度的方法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