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主题管理员:情枭的黎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7397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5
“召”青铜卣

西周   盛酒器
高9.5厘米,口径9.6厘米,足径9.7厘米

ZT
     器为直筒形,平底,口缘下附半环耳。器通体饰龙纹、云雷纹。器内壁铸铭文7行44字,记述周王将毕地“方五十里”赏赐作器者召。
铭文通篇用字竖有行,横无列,参差错落;笔画波磔分明,反映了用笔过程中明显的提、按意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下面这件青铜器,被列为国博最重要的十大青铜器之一:

134
匽侯盂

西周  盛食器
1955年辽宁喀左出土
高24.3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3.3厘米,

ZT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件极为珍贵的青铜器珍品,它就是西周时期的匽侯盂。匽侯盂,盂口内壁刻有“匽侯做饙(fēn)盂”5字铭文。这件稀世国宝,曾险些被村民当废铜烂铁融掉……
   1955年5月12日,时属热河省凌源县的海岛营子村(今属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山嘴子镇)村民唐永兴、张怀仁等人正在村子附近的小转山子坡地辛勤耕作,突然,农具在地里发出了金属的撞击声,他们扒开土仔细查看,竟然发现了一件锈迹斑斑的铜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又在四周仔细挖掘,竟然一下子挖出了16件铜器。村民们以为这些青铜器就是一般的废铜,就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合同,准备将其熔炼。就在这时,唐永兴发现某些铜器上有字,于是就带着其中的一件器盖,咨询当地学校校长、※※老师。经过与※※书籍比对,他们认出:这是3000多年前周代的青铜器。老师们立即动员唐永兴废除与合作社的合同,这才在熔炉边上抢救下了这批周代铜器,而其中最珍贵的便是目前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匽侯盂。
  盂是古代的盛食器,青铜盂主要见于商至春秋时期。匽侯盂侈口、深腹、平底、圈足,圈足下缘有宽边切地,两附耳上部有横梁与器身相连。盂体纹饰精美,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布满夔风纹,鸟头像龙首而凤冠逶迤下垂。凤鸟从古至今都寓意吉祥,传说周人开始兴旺的时候有凤鸟呈祥,因而在西周早中期的青铜器中常常可见各种凤鸟的纹饰,匽侯盂所施的夔风纹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华丽的长冠凤纹。匽侯盂器形庄重,纹饰精美,显示了器主身份和地位的尊贵。
  盂口内壁刻有5字铭文:“匽侯做饙盂。”从铭文可以得知,第一,此盂是用来盛饭的,饙的本意为蒸熟的饭,在此泛指饭食;第二,作器者为“匽侯”。匽侯是何许人也?当时,“匽”与“燕”通用,因此“匽侯”即为“燕侯”。燕是西周初年分封给西周名臣召公的一个诸侯国,自召公受封于北燕至公元前222年秦灭燕止,历时八百余年,延传四十二王,※※极为悠久。根据考古发现,北京房山县琉璃河有燕国古城址和古墓葬,还出土许多有“匽侯”铭文的青铜器,推测西周时期燕国的政治中心极有可能就在北京一带,而匽侯为当时燕国国君的统称。从器形和铭文综合考虑,匽侯盂为西周初年成王时期铸造,同时代的燕国青铜器铭文中常出现“匽侯旨”字样,据专家考证“匽侯旨”为召公长子,因此推定匽侯盂也可能为召公长子“匽侯旨”所制。这件匽侯盂在辽宁出土,说明西周初年辽宁一带是在燕国的封地之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白鸟自由飞 发表于 2012-10-26 22:32
真是好帖!关注楼主这个主题很久了。不知楼主是否同意我采用您的部分照片制作ppt用于高中课堂教学?


没有问题,我的图片都不设水印,您尽可引用,能为普及※※教育作一点滴贡献,我非常高兴。

133
青铜卣

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ZT
      卣(读作“有”)是中国先秦时期酒器。口椭圆形,足为圈形,有盖和提梁,腹深,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圆筒形等。     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 (juchang音巨唱)一卣”的话,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作 鸱鸮(chi xiao 音吃消,猫头鹰一类的鸟)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一般说,商代多椭圆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圆形的卣。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变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鸟兽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统称为鸟兽形卣。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0-27 10:0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11
主题: 37
帖子: 955
注册: 2007年2月
真是好帖!关注楼主这个主题很久了。不知楼主是否同意我采用您的部分照片制作ppt用于高中课堂教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2
“康侯”青铜斧

西周  周成王时期  传河南浚县辛村卫侯墓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1
“康侯”青铜爵

西周 周成王时期  传河南浚县辛村卫侯墓出土

ZT
   康侯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姬封,也称“康叔封”。周初分封诸侯,姬封被封为康侯,其领地在原商王畿所在的地方,建立国名 “卫”的诸侯国,康侯是卫国始封之君。河南省浚县发现过西周时期的卫国墓地,出土过一批有“康侯”和“卫”铭文的青铜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30
“晋侯僰马”青铜壶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92墓出土

ZT
    共有两件,形制、纹饰、铭文均相同,另外一件收藏于山西博物院。1994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通高43.5厘米、口径16厘米,长颈微微内敛,颈两侧有一对虎首形耳,圆垂腹,平底高圈足,圈状捉手。晋侯僰马壶盖顶捉手内铸有铭文3行12字:“晋侯僰马乍宝尊壶其永宝用”,这个“晋侯僰马”应该是晋国的一位君主,但是根据《史记》的记载晋国并没有一位侯名“僰马”,而晋侯墓地严重被盗,没有出土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墓主人就成了一个疑问。根据现有的研究,僰马应该是晋厉侯福。壶出于其夫人墓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9
“宜侯夨(ze)”青铜簋  

周康王时期 1954年江苏镇江大港烟炖山出土 盛食器
高:15.7厘米   口径:22.5厘米   足径:17.9厘米   

ZT
    方折沿,浅腹,有四兽首耳,高圈足,圈足上有四条短扉棱。腹外壁饰漩涡纹,间以顾首夔龙纹,圈足上也饰夔龙纹。簋内有铭文126字,可以辨认的有118字。铭文记载了宜侯夨受封的情况,宜侯为感谢王的恩惠做了此宝器。其铭文是中国记载周初封建诸侯史迹的惟一※※文献,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
1954年6月,《宜侯夨簋》岀土于江苏省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1984年,《宜侯夨簋轶事》一文的作者张敏访问了该器的发现者,丹徒县绍隆寺的福贵※※※。据福贵回忆,54年他还俗在家(後来政策改变,又再次岀家),在村长聂长保家打工,在一块坡地上翻土时,掘岀了一批青铜器。他的发现引发村民的围观,纷纷议论是否是金器。聂长保的儿子为了检验质地,随便检岀了一件,一锄头打得粉碎,他打碎的恰恰就是这批青铜器中唯一有铭的《宜侯夨簋》。
修复
    现存的《宜侯夨簋》是用碎片缀合的,接缝处的铭文难于辨认,更严重的是碎片没有全部回收,丢失了不少铭文。这是对《宜侯夨簋》的第一次伤害。下聂村发现古物的消息上报後,上级来人进一步发掘清理,後来以江苏省文管会的名义写成简报《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岀土的古代青铜器》,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5期上。简报说,在烟墩山麓共发掘了三座古墓,得大型青铜器十二件,包括五座青铜鼎和《宜侯夨簋》,另得数目不等的小铜器、瓷器和石器。张敏猜测,简报所谓的三墓实际上是一墓,一墓五鼎,墓主的身份当是诸侯,可能就是宜侯。如此猜测属实,则《宜侯夨簋》就不是从外地流入的。但这是30年後的分析,若无过硬证据,不可能改变简报上共发掘了三座古墓的原始记录。清理烟墩山古墓时的缺失,对《宜侯夨簋》造成了第二次伤害。在修复《宜侯夨簋》时,工作人员在簋腹的四个耳形装饰物下各挂上一个铜珥。展岀期间,某专家指岀耳下不该有珥,才又把四个铜珥摘去。这四个铜珥是那里来的?在缀合簋体的有铭部分时,是否也拼入了无关的碎片?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非专业修复对《宜侯夨簋》造成了第三次伤害。

延伸阅读:
国宝宜侯夨簋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0-26 20:3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8
“妇好”青铜鸮尊(局部特写)

ZT
      就妇好鸮尊的造型、纹饰而言,它是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予观者以扶摇直上八万里的艺术感染力,无愧于战神之美誉。   单就妇好鸮尊而言,它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而就妇好墓出土的青铜礼器、武器群而言,它们是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的物质载体,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的物质证明。   妇好墓出土器物整理基本完毕后,首先请郭沫若先生欣赏的一件器物,就是妇好鸮尊。郭沫若先生见到妇好鸮尊后,非常兴奋。他审视良久,在场的同志拍下了他细心观察妇好鸮尊的※※瞬间。郭沫若先生认为,甲骨文中的“鴞”字,像“鹰瞵鴞视”之形。据此,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商族族源神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实际上就是商人祖先神的化身——鸱?神;而甲骨文中发现的“商”字,即为鸱?锐目之造型——此正所谓“鸱目虎吻”、“鸱视狼顾”也。这不但道出了鸱?与商的不解之缘,也解释了妇好墓为什么会随葬?尊礼器。如今,猫头鹰虽然被视为不祥的恶鸟,但鸱尾、鸱吻还活在中国古典建筑的屋脊的两端,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构件与装饰器物。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0-26 19:4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7
“妇好”青铜鸮尊

ZT
     “妇好”鸮尊:揭开中国※※上第一位女军事家的面纱(下)

      “妇好”鸮尊是谁所拥有的呢?既然酒尊内壁上刻有“妇好”二字,必然与妇好有关。据记载,妇好是殷商武丁王之妻,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女将军,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关于妇好的很多事迹。其实“妇好”并非是这位女将军的名字,甲骨文与金文中记载,王与臣的妻子都可以称之为“妇某”,“好”字才是她的名字,不过,据研究也许“好”字是她所属部族的姓氏名称。无论如何,这名字都暗示了这位女子的美好。
  在商朝晚期,武丁王曾一度扭转衰落的国运,使商朝达到鼎盛时期,而他的妻子妇好可以说功不可没。妇好是武丁王时期的女将军,她带领商兵东征西讨,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据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疆发动战争,派去的将领一直不能解决问题,妇好※※出战,要求率兵前往讨伐,武丁王犹豫不决,一番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妇好大胜回朝。此后,武丁王让她担任统帅,并屡次立下战功。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中,妇好带领1万多人征讨西北内蒙古、河套一带的敌军,不但大获全胜,而且使敌军俯首称臣,这一场战争解决了困扰商朝多年的西北边境骚乱,可见妇好的英勇神武和军事才能,不愧为女军事家的称号。
  妇好还经常与武丁王共同作战,是武丁王的左膀右臂,赢得了武丁王对她的信任与疼爱,武丁王给她很多奖赏。妇好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同时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和占卜之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祖、祭神和占卜等活动。妇好在战场、宗庙、商朝的疆土上都留下了辉煌的印迹。武丁王对她十分宠爱,经常向鬼神祈求她健康。妇好死后,武丁王将其墓建立在自己处理政事的宫殿旁边,以便自己随时都能守护着她。当然,武丁王还为他的王后举行了最高规格的墓藏,活人殉葬,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等伴随着妇好长眠于地下,而这个精致的“妇好”鸮尊就是其中之一。
    
  “妇好”鸮尊被考古专家称为宝藏中的宝藏,那么妇好墓众多出土的青铜器中,为什么“妇好”鸮尊会脱颖而出呢?第一,它不但做工精美,猫头鹰在商朝是战神的象征,更能代表这位女将军的身份,同时“妇好”鸮尊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验证了商朝时期人们对猫头鹰的信仰,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由于猫头鹰形貌丑陋,声音难听,自周朝起,猫头鹰就不再是人们所崇尚的辟邪物,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中国古人视为不祥之鸟,在各种花鸟动物为题材的中国传统国画中,几乎看不见猫头鹰的踪影。文学作品中,一般将猫头鹰视为不祥、邪恶的象征。不过上溯到周朝之前,猫头鹰却是殷商人的重要图腾,在中国上古时期,将鸟类、兽类作为一个部族的图腾,对其顶礼膜拜是一种普遍现象。相传,商朝人先祖契的母亲简狄是黄帝曾孙帝喾的次妃,简狄多年不孕,有一年,她去温泉沐浴,见到一只玄鸟产下一颗五彩斑斓的卵,简狄看到十分喜欢,就将其吞下,后来就产下了契,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是从中可见玄鸟在商朝人心中的地位,殷商时期人们一直视玄鸟为祖先。
  商朝人对猫头鹰曾有过狂热的崇拜。猫头鹰昼伏夜出的天性、击而必中的本领,被视为战争之神,是帝王乃至将军们的爱物。妇好的一生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将具有战神象征的鸮尊与其陪葬,显示了妇好地位的显赫。作为一位能征善战、为商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妇好无疑具备拥有鸮尊的资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6
“妇好”青铜鸮尊

ZT
       妇好墓是人类文明的宝藏。  
    妇好墓出土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铜器468件,总重量约1625公斤;玉器755件,有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等;骨器564件;陶器11件;石器63件;宝石制品47件;象牙制品3件;蚌器15件。此外,还有红螺2件、※※※绶贝1件及6820个来自南海的货贝。  
   在如此琳琅满目的宝藏中,妇好鸮尊“脱颖而出”——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认为,妇好鸮尊是宝藏中的宝藏!   妇好鸮尊为什么会享有如此高贵的地位?   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先将妇好鸮尊“拆解”为: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揭开中国※※上第一位女军事家的面纱(上)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猫头鹰形状的“妇好”鸮尊,其精美的造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不少人在欣赏它时,都忍不住感叹古人精湛的手工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妇好”鸮尊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属于商代晚期青铜器。“妇好”鸮尊本是一对儿,另一只由河南博物院保存,这座几千年前的青铜器做工精致,具有极高的※※文化意义,它不但是最早发现的鸟形酒尊,也见证了一位古代奇女子的丰功伟绩。
  
  水里捞出来的国宝
  
  “妇好”鸮尊所在的妇好墓是当年考古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考察时的一次意外发现,而“妇好”鸮尊竟然是考古专家从水里捞出来的。据说当时挖掘妇好墓的时候,出现地下水,墓在水下,挖掘很困难,考古队调来水泵抽水,可是,水越抽越多。为了保护国宝的安全,考古专家郑振香带领队员们开始下手从水里捞宝藏。一件件器物出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有两件器物轮廓好像是站立的动物,这更引起了专家们的好奇。由于是从水里捞出,器物沾满了泥水,一开始辨不出它们究竟是什么,随着清洗,这两件器物逐渐露出了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原来是一个类似猫头鹰形状的青铜器,专家们断定它是一个商代的酒尊。之后,在研究器物时发现口下内壁上刻有“妇好”字形的铭文,于是便正式把它们命名为“妇好”鸮尊。在古代猫头鹰又称为“鸮”。不过这两只“猫头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造型,头部都缺了半个脑袋,考古学家以为,也许这个酒尊就应该是敞着口的,这样可倒入液体。但不久,在考古专家合对青铜器残件时,又发现了两个近似半圆形的器物,它们样式、大小相似,却难以断定这两件东西是用在何处。这时,一位老工人说:“这两个半圆形的东西,该不会是‘猫头鹰’头上的盖子吧?”考古专家觉得这个解释颇有道理,于是取出两件酒尊加以考证。当这两个半圆形的器物放到酒尊顶部时,正好与酒尊相吻合,一个完整猫头鹰形状的“妇好”鸮尊呈现在人们面前,它独特的造型让在场的专家们兴奋不已。  
  “妇好”鸮尊呈站立姿态,头部高昂,两眼怒睁,方形的喙部上方有开口,头上立着两只钩形的冠,头部后侧有一个半圆形盖子,盖上前后矗立着小型尖喙鸮鸟和龙形卷尾兽,“猫头鹰”的双足与尾巴以三足鼎立的姿态,稳稳站于地面,两侧的翅膀紧贴身体,似乎做着展翅飞翔前的准备,酒尊的背后设有龙形把手,以便把持。再仔细观察它的纹饰,表现猫头鹰特征的刻纹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刻纹,主次分明,有着明显的层次变化,雕刻精细,具有商代青铜器的大气肃穆和独特的神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5
“妇好”青铜鸮尊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45.9厘米、口长径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2厘米、重16.7千克

ZT
      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   鸮尊一九七六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期,整体作站立鸮形,双足与尾构成了3个支撑点,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造型雄奇,花纹绚丽,是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外形从整体上看,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此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身口内壁铸铭文“妇好”。整器为一站立鸮形,器盖置于鸮首后部,鸮昂首,歧冠高耸,“臣”字状目,小耳,钩喙,胸略凸前,双翅并拢,两爪粗壮,四趾抓地,宽尾下垂。器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器盖饰饕餮纹,前端有一立鸟,尖喙,歧冠,鸟后饰一龙,拱身卷尾。冠面外侧饰羽翎纹,冠面内侧、颈部两侧饰夔龙纹。喙与前胸各饰一蝉纹。两翼前端各盘曲一条长蛇,身饰菱形纹。尾部饰有一鸮,圆眼,尖喙,双足内屈,两翼平展,作飞翔状。
  “妇好”应是商王武丁之妻。据殷墟甲骨文记载,妇好是一位能干、有魄力的女子。生前,她曾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祭祀,还带兵征伐过羌、土方等国家,颇具传奇色彩。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3
嵌绿松石青铜戈

ZT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2
"后母辛”青铜觥(局部特写)

ZT
      觥(音同“工”)是中国流行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酒器。  
      觥的器身呈椭圆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带盖,呈有角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形状。有的觥全身为动物形状,盖为兽头、背,器身为兽腹,足为兽腿。觥的装饰纹类似于牺尊、鸟兽形卣。和兽形尊不同的是,觥盖为兽头连接兽背的形状,流部为兽颈,用于倒酒。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1
“后母辛”青铜觥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36厘米、长46.5厘米、宽12.5厘米、重8.5千克

ZT
            铜觥最早见于商代,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形制可以分为四足兽形觥、圈足觥、方觥等。
            此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身内底中部与器盖内均铸铭文“后母辛”,“后母辛”是妇好的庙号。整器为扁长体,前窄后宽,为一站立状四足兽。首似马,上有一对卷角,“臣”字状目,前两足为兽类奇蹄,长于后足,后两足状如鸟爪,有四趾,尾部作兽首鋬。器纹饰精美,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器盖饰一龙,身尾较长。前胸两侧与腹前端两侧各饰一夔龙,夔首向下,身尾上竖。前足外侧饰夔龙纹,腹后端饰有并拢的双翅与下垂的短尾,后足饰羽翎纹,两者应为一整体,以示禽属。此器造型奇特,寓意神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20
铜盂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食或盛水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43.9厘米、口径54.5厘米、重32.9千克

ZT
            盂一般作圆形,侈口深腹,有兽首耳或附耳。铜盂最早见于商代晚期。商和西周初大多为中型,西周中晚期多为大型,春秋时已极少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9
铜爵

商后期 公元前14-前11世纪  温酒或饮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37.3厘米、重4.4千克

ZT
      此铜爵为宽长流,尖尾,伞形顶立柱,深腹卵形底,兽首鋬,※※形锥尖足,如此厚重并且制作精美的大型铜爵是极为少见的。爵的※※非常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陶爵,河南省偃师县的二里头又出土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夏代铜爵。到了商代,人们则开始大量铸造铜爵。仅在妇好墓中就共出土铜爵40件,有平底爵,也有卵形底爵。每一件铜爵的器身上都铸有铭文,分别为“妇”、“妇好”、“司□母”、“亚其”、“束泉”、“□□ ” 等。大量铜爵的出土,可见商代饮酒之风的盛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8
铜瓿

商  盛酒器
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通高34.2厘米,口径21.8厘米

ZT     
    青铜铸成,敛口窄沿,带盖,短颈,圆肩,鼓腹下内收,※※底,有高直圈足。口沿下饰夔龙纹,腹部饰饕餮纹三组,饕餮两侧各有一侧夔龙,圈足饰夔龙纹三组,内底有铭文“妇好”二字。
  瓿(BU 去声bù ),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0-25 21:2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7
铜方斝

商 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或温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废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67厘米,足高25厘米,重18.45千克

ZT
     斝是古代盛酒、温酒之器,在某些特定的礼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斝在盛酒之后,香气四溢,能够激起豪饮之兴。妇好墓同出3件大方斝,形制、花纹基本相同,底里中部均有“妇好”2字铭文。商代早期斝口外侈,颈和腹多为分段式,两柱较短小,平底,锥足中空外撇。商代后期则双柱明显加高,还流行腹部不分档和突底,三足也有所提高,除锥足外还有“丁”字形足。商周之际多为兽蹄足,西周以后渐渐消失。
    该斝口部为长方形,上有对称的方塔形立柱,足呈四棱锥尖外撇,一侧有鋬。颈部和腹部分别饰夔纹和兽面纹。据分析,方形之斝为高级贵族专用,一般贵族只能使用圆形之斝。该斝铸造精美,形体高大,更非王室专用莫属。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6
“妇好”青铜偶方彝(局部特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5
青铜盉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延伸阅读:
青铜盉的式样与特点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0-25 16:1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4
“妇好”青铜偶方彝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60厘米、口长88.2厘米、口宽17.5厘米、重71千克

ZT
       彝为盛酒器,流行于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形制通常为纵短横长,有屋顶形盖,方腹或曲壁鼓腹,腹下为圈足。该方彝器型特异,形似两件方彝的联体,故名。口、腹、足、盖截面皆呈长方形,方唇,折肩,鼓腹,腹壁近直,腹两侧有对称的附耳。平底,长方形高圈足微外张,圈足四面中间各有一缺口。器体四面中部、四隅和圈足的相应部位均有突起的扉棱,长边两侧各有七个方形槽和七个尖形槽。口下两面正中各有一个突起的牺首,牺首两侧饰小鸟纹。两长边腹中部各饰一个大兽面纹,以扉棱为鼻,圆眼突出,小耳弯角,阔口。口两侧饰龙、鸟各一,两端又分饰头向上的卷尾夔纹。短边两面附耳上各铸一浮雕象头,象头两侧各有一鸱鸮纹。象头之下饰一大兽面纹。
       盖似四阿式屋顶,两端有对称的柱钮。盖面中脊、四隅和四面中部均有突起的扉棱。长边各有七个方形盖和七个尖形盖,与器身槽口相合,盖下短边两端各有一条长条形子口可与器口相合。盖面长边中部各有一突起的鸱鸮面纹,鸮面两侧各饰一站立的钩喙卷尾鸟纹。短边两面各饰两条倒置的夔纹。柱钮饰三角纹和人字形纹。圈足两长边的中部饰相背的两条蟠虺纹,长边及短边两端均饰兽面纹,以扉棱为鼻,T形角,“臣”字形目,阔口,卷尾。底内中部有铭文“妇好”两字,为器主名。
       这件大型商代容酒器,是殷墟青铜礼器中的精品之作,庄严典重,盖合之后,上部近似一座殿堂的屋顶,排列规整的7个方槽,宛如屋椽,应是模仿当时的大型宫殿建筑。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是一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军事家。据甲骨文材料记载,妇好曾经频繁地参与祭祀,主持王室的盛大祭祀典礼;多次率领军队出征,最多的达到一万三千人,浩浩荡荡地开向边缰,征伐与商王朝作对的土方、羌人、巴方等方国,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被誉为商代第一女将。1976年发掘的殷墟妇好墓,是目前所见第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墓内有殉人16具,殉狗6只,随葬器物1928件。妇好墓宛如一座地下宝藏,向世人展现了殷商时期的王家气派。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殷墟在青铜冶铸方面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3
青铜镜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照面用具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直径11.8厘米、边厚0.2厘米

ZT
      镜身较薄,正面微凸,背面正中有一桥形钮,以钮为中心饰凸弦纹六周,弦纹之间填以密排的竖直短线。此镜形制、装饰风格与齐家文化青铜镜应存在传承关系。
      目前,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共发现5面商代青铜镜,其中1面于1934年在侯家庄西北岗编号为HPKM1005墓葬中出土,其余2面叶脉纹镜与2面多周凸弦纹镜,发现于妇好墓,分为大、中、小三型,已经具备后世青铜镜的主要特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2
青铜尊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1
“妇好”青铜三联甗

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蒸食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68厘米、长103.7厘米、宽27厘米,甑高26.2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15厘米、重138.2千克

ZT
       全器由长方形器身和三件甑组成。器身有底和六条方足,上有三个高出的喇叭状圈口,口周饰三角纹和勾连雷纹。案面绕圈口有三条盘龙纹,四角饰牛头纹,四壁上饰夔纹和圆涡纹,下饰三角纹。三个圈口内置三件大甑,甑敞口收腹,底微内凹,有扇面孔三个,口下饰两组大饕餮纹,每组均由对称的夔龙组成,甑内壁和两耳际外壁均有铭文“妇好”两字。因长方形器身和三件甑的花纹风格一致,甑底和器身圈口大小相当,此器应是一套。且其腹足有烟炱痕,当为实用之器。此器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是前所未见的商代大型炊具,迄今国内仅发现这一件,故而更是弥足珍贵的青铜之宝,被列为国宝级的文物。
甗本身便是由甑、鬲组成的复合炊具,但由若干个甗联为一体,会组成一件什么样的炊具呢?妇好墓出土的这件三联甗就是目前所见到的惟一的这种复合炊具。它是将三个甗的鬲合为一起铸成一个长方形中空的案,案下有六条实足,案面上保留着三个鬲的口,甑则仍然是三个个体,分别套接于三个鬲口内,从而形成一鬲加三甑的格局。使用时,鬲腔内的热蒸汽分别进入三个甑内,三个甑中可分别放置不同的食品,既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食物的品类和总量。在鬲中放水,鬲下点火,这样的甗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为后代一灶数眼炊具的制造打下了基础。如今家家户户使用的燃气灶也只有两个火眼儿,相比之下,商代工匠的构想真够得上科学和实用的标准了。
三联甗卓尔不凡的构思与造型固然令人称奇,其外表丰富而和谐的装饰也足以让人留连驻足。三个甑的双耳上部均做成圆雕的兽头,与环形的下体相连,恰似一双奋力向上攀登的猛兽;甑外壁口沿下各铸出一周两组的夔龙,每组两只聚首相对,双眼圆睁形似"目"字,弓身翘尾,跃跃欲动;方案形鬲的顶面上铸有三条缠身龙纹,四角则以牛头为饰,案四周侧面分别是在一周垂三角纹上部铸出十二条动态极强、面目狰狞的夔龙,其间以大圆涡纹相隔。这几组纹饰各成单元又互为照应,充分反映商代中期青铜铸造技术和装饰艺术所达到的境界。在中间鬲口的内壁、甑的内壁及两耳下的外壁,都有“妇好”二字铭文,说明了这件重量级炊具的归属。在墓中出土的四百六十件铜器中,带有“妇好”、“好”字铭文的达一百零九件,这些铜器种类齐全,两两成对或数件成套,可能是妇好这位贵妇生前宴飨或祭祀时使用的。
妇好墓三联甗体积巨大,气魄恢宏,是前所未见的殷商巨型青铜器,迄今为止,将三个甗联合在一起的青铜巨器,仅存一件,为稀世珍品,不可多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10
国博夏商周部分在最显著的展室位置,陈列了大量商代妇好墓出土的文物,其中的各类青铜器造型和工艺令人惊叹,堪称国之瑰宝。
画面中间的就是妇好墓出土的一件国宝级青铜重器:三联甗。

ZT
         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之名见于武丁时期甲骨文,生前曾主持祭祀,从事征战,地位显赫。妇好墓属殷墟早期,与武丁时代相合。墓主妇好当为武丁配偶。其重要性在于该墓保存得好,年代与墓主身份清楚,是商王朝晚期的一座王后墓。上个世纪30年代在侯家庄一带的王陵区内发掘的大墓均遭古今盗掘,因此对商代王室墓的全貌知之甚少。妇好墓的发掘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墓内所出的铜礼群和武器,以及大量玉石器等,大体上反映了武丁前后商王朝礼器群的类别和组合,是研究商代礼制的重要资料。大型青铜礼器、武器和大量的玉器、象牙器也显示了商王朝的兴旺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商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从玉器可以看出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新石器时代某些文化的先进因素,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猪龙”,良渚文化的琮、璧等,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丰富了商文化的内涵,为祖国的文化增添了光彩。妇好墓的各种文化遗物,以及贝类、海螺等,尚有待于我们从多方面、多视角进行研究。  
    妇好墓发掘成功的原因离不开考古专家郑振香的坚定信念与不畏劳苦的坚毅品格。由于妇好墓保护隐蔽,很难发掘,在工作进程一半时,看到毫无结果,许多专家都以断下定论,说这是只是普通的地,上面的夯土也仅是残留建筑物的痕迹。只有郑振香坚信这夯土下一定有名堂,她积极投入其中,并且号召所有的同事,工作人员一起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妇好墓再现于世……

妇好墓的发现与发掘

发现墓葬
  妇好墓位于当时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西北地,这里原是一片高出周围农田的岗地,1975年冬,掀起“农业学大寨”平整工地的浪潮,这片岗地成为被平整的目标。要保护这片遗址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由于过去没有在这一带作过发掘工作,对遗址内涵知之甚少,当时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共同商量,决定对重要遗址进行钻探。小屯遗址的钻探工作由笔者负责,岗地上的棉杆尚未拔掉,只能在边缘钻探。11月20日开始,经钻探得知耕土层下即出现殷文化层,而且靠东部东西长约70米的夯土比较厚,向西较薄,岗地南边是取土形成的断崖,断崖南面是空地。我考虑如果将南边的断崖清理出来,所观察到的现象更为可靠。于是11月23日开始清理断崖的工作,陈志达也参加了清理工作,清理了三天,铲刮出长约140米的断面。东边显露出密集的,向西地势较低,但仍有夯土。夯土房基的发现,为保护这片遗址提供了重要依据。经与村里的负责干部联系,请他们看过现场后,都表示同意保护,并说,今后也不在这里取土。保护遗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并决定第二年进行发掘。
  经办理申报,批复手续后,于1976年春季开展了对小屯村西北地的发掘。重点是发掘建筑基址,参加工作的人员有郑振香、陈志达,南京大学※※系张之恒教授也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发掘。为弄清房基下边夯土的范围和性质发掘了1号房基,清除房基土之后,下面出现的是一长方形坑,内填夯土,其南边被取土挖掉,但经钻探得知向下仍有夯土,找到其南边缘,整体呈长方形,很像一座墓,但钻探时一杆探不到底,于是系绳下探,由于夯土硬且干,探铲带不上土,探到5米多仍未到底,有人说,小屯墓坑少,尽是“死夯土”(指房基土),影响民工的情绪。于是采取先将局部向下挖,距地表深3米时停下来。我与有经验的技工商量,我们还得钻探,一杆探不到底可以加接杆,用螺丝柠紧,如果超过6米深就接近地下水了,夯土成湿泥也不好探,需加柠杆(拧杆是横插在接杆顶端的),有位老工人说,用拧杆要两人推动。我说,这好办,星期日停工,留下参加钻探的人员大干一天,目的是探到底,弄个水落石出,即是不是墓也放心了,在场的人表示赞同。  
   5月16日是星期日,天气晴朗,我对大家说,咱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探到底,多打几个孔,只要探到底无论出现什么现象,都算完成了任务,工人们干劲很大,开始在边缘探,几个孔在不同深度都碰到似石头的硬东西,打不下去。最后决心在中心部位钻孔,我想如果是墓葬应该有现象。有位年轻人说,这可是关键的一铲,使得在场的人情绪有些紧张。从距地表3米至6米深进度比较快。从水井得知此处水位是6.5米。故向下夯土变成泥,探铲探上的泥,上提时往往滑下去,这时加用拧杆用转动的力量向下钻孔,一铲铲下探,速度很慢,每铲上来都仔细看土质有无变化,工人们都很辛苦,从6米探到深7米用了半个多小时,正在推动拧杆下探时,突然探杆下陷了约70厘米,把杆下探的工人何保国紧握探杆,使尽全身的力气向下坠,探杆又下沉约50厘米,出现硬底。这时在场的人谁也没有出声,小心翼翼地慢慢向上拔铲,探铲提上来了,满铲都是鲜红的漆皮,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墓葬,眼光敏锐的何振荣师傅发现铲内有件东西,他一把抓过来跑到水渠边上洗净,原来是一件玉坠,一座墓葬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发掘过程
  自5月17日开始集中力量发掘此墓葬,基口长5.6米、宽4米、深约8米。当时对面积仅有20多平方米的一座竖穴墓,并未抱过高的希望,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挖掘墓的填土中就不断出现遗物。遗物是分层埋入的,可分为6层,最先发现的是1件残陶爵,距地表深约3米,在墓穴东北部出现了一件大理岩的石臼,出土时底朝上,翻过来一看,臼孔内满染朱砂,色泽鲜艳。这件臼的发现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其后相继出土数层文化遗物。各层所出遗物不一一细说。仅将出土遗物最多的一层简述如下,此层距墓口深5.6米,在墓室中部有叠压在一起的3件象牙杯和大量骨笄,大概原是放在木匣中的。在其南面布满不同质料的随葬品,有石豆、成对的石鸟,精美的骨刻刀和一面铜镜,另有散放的骨笄多件。取出上层遗物之后,露出压在下面的遗物,有两面铜镜,一件大石蝉,另有小石壶、石垒、石罐等供玩赏的“弄器”还有玉管,玛瑙珠等。出土时色泽鲜艳。清理完第6层已接近水面,但仍不断发现遗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刻有“司辛”二字的石牛、靠墓壁发现殉人骨架和狗骨架。由于不断有新的发现,工地气氛十分活跃,尤其是小青年问这问那,有的问会不会出个“虎头彝”(指觥)。老师傅说,说不定会出个虎头彝让你们开开眼,旁边的人笑起来。清理完这层遗物已临近水面,不再向下挖,水面以上的发掘告一段落。   
       6月4-5日进行水下发掘的准备工作,原定6日开始发掘,但供电局未送电、工人们很心急,有位老师傅建议,用辘轳绞水可以下挖,对下边的情况多了解一些,已安排好下水的工人很赞成。于是商定只挖北端和墓室中间一小部分,向下挖了不久,中部出了两件玉簋和1件石人。北边大型铜器逐渐显露,最先露出水面的是大方鼎。鼎耳出来了,长方形口也很明显,围观的人喊,“铜炉”!大甗也露出水面。大型铜器的出现令人惊喜,但考虑到安全,停止下挖,并找供电局联系,要求解决供电问题,以便抽水,供电局同志看了现场,答应第二天全天供电。   
      7日早上先抽去坑内积水,9点以后气温上升,工人分组轮流下水操作。先从椁室中部向下发掘,很快进入棺室,棺内布满玉器,开始取出1件向上传递1件,玉戈、玉人等不断送上来,但墓内遗物太多,传递太慢,于是将玉器放入水桶内,残铜器装入筐内,送上地面,一筐筐铜器取上来之后,用平车送到工作站,桶内的玉器由两人抬回去,陈志达与工作站的人员将玉器1件件用纸包好,放入纸盒内。工地上墓坑上下的人员都在紧张操作。大约午后1点多种,棺内的玉器,以及椁内的小型铜器已基本取出。恰在这时出水量少了。于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清理墓室周围陈放的大型铜器,大型铜器不能装筐,只能用绳索捆紧,再由强壮的工人顺着坑壁慢慢拉上来,由我记录下器物的出土位置排列顺序。参加发掘的人处于紧张的劳动中,围观的人熙熙攘攘,其中也有懂得古物的,每取上一件,就有人喊,又是一件,三联甗架被拖上来了,有人说,六条腿,这是啥?旁边的人说,没见过。偶方彝的器体取上来了,有个孩子喊,长方的像猪槽。负责安全的人在极力维护秩序,要大家不要挤,以后让大家看,但围观的人兴趣不减,议论纷纷。下午3点多,遗物取净了,最后将被朱砂和漆皮染红的水抽去,露出腰坑和生土底。在水下操作的人非常自豪,有的说,这个墓挖得干净利落,侯德隆师傅说,亮底了,放心吧,不会丢下东西。
  发掘结束了,戴忠贤、屈如忠二人将发掘过程中未喝完的酒拿出来说,大家喝酒吧。工人们边喝边议论,有的说,出了这么多小人,好几个虎头彝,真想不到。也有的说,从来没见过这么个坑。不久我们就在安阳工作站办了小型展览,各村的群众和安阳市的有关单位看了展览后表示满意,也为他们的家乡自豪。 
     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1928件,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青铜器共468件,以礼器和武器为主,礼器类别较全,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成对或成组,妇好铭文的鸮尊、盉、小方鼎各一对,成组的如圆鼎12件,每组6件,铜斗8件,每组4件。司母辛铭文的有大方鼎、四足觥各一对。其他铭文的,有成对的方壶、方尊、圆斝等,且多配有10觚、10爵。有铭文的铜礼器190件,其中铸“妇好”铭文的共109件,占有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如鸮尊、圈足觥造型美观,花纹繁缛。三联甗、偶方彝,可说是首次问世。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0-25 11:3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ZT
第二组 青铜铸造
  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合金技术普及,出现采用多块复合范浇铸的青铜礼器群,工艺复杂。商代的青铜铸造业内部分工明确,生产规模扩大,能熟练地制作器范,并用一次浇铸的浑铸法与先铸器体或附件然后接铸两者的分铸法,铸造出品类多样、造型复杂、纹饰精美的器物,在器型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西周早期的青铜制品,整体面貌较多承袭商代遗风。西周中期之后,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的方法,并在铸器时使用焊接技术,器类、器型、纹饰发生明显变化,出现许多新的式样

109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

青铜觚、青铜斝 、青铜尊、青铜鬲、青铜鬲
商前期(约公元前16世纪-14世纪)1953年-1955年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

ZT
      白家庄遗址位于郑州市商城外之东北,距商城东北角约100米。1954年和1955年在这里进行遗址和墓葬的田野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因在遗址的中层,发现有属于商文化二里岗上层较晚阶段的遗存,遗物自具特色,故被命名为郑州商文化白家庄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08
陶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107
王令众人协田刻辞牛骨  

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传河南安阳出土
  长14.8厘米,宽12.5厘米

ZT
     这块卜骨上面有刻文:“(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此卜骨刻文大意是商王命令众人进行协田活动,并卜问是否丰收。“协田”是春播前的翻耕土地。在19世纪末一位中国古文字专家设法释读刻在“卜骨”上的文字之前,中国※※的起源一直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之中。卜骨本来是动物的骨头,约公元前1500年时就被占卜者用来预测未来。   商王朝对中国的统治大概始于公元前1500年,卜骨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商朝生活的重要资料。从写在卜骨上的文字,我们知道了是商朝人发明了中国文字最早的书写形式。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0-25 08:5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