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主题管理员:情枭的黎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8466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3.891
主题: 5
帖子: 334
注册: 2008年2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30 21:53
太好了,这正是我缺拍的关键角度,陕博还有不少件我漏拍的好东东,如有请给予补充!

如五祀卫鼎,皇后玉玺,鎏金竹节熏香炉,舞马衔杯纹银壶,镶金兽首玛瑙杯,鹦鹉纹提梁银罐,黑釉油滴碗......

黎明兄大度,斗胆跟几张,破机技穷,难入法眼,希望不会扰乱兄台的图序。
镶金兽首玛瑙杯。 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国禁止出境的文物。陕博镇馆之宝之一。
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玛瑙制作,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
从轮廓上看,这种弧形的酒杯形似兽角,故也有称角杯的。这种形制,起源于西方,希腊人称之为“来通”(rhyton),后来才传播到亚洲。因此有的学者推测此杯是从中亚或西亚进献来的礼品。但深入研究者坚信,此杯出自唐人之手,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autumn30 发表于 2012-8-30 21:34
跟一张鸳鸯莲瓣纹金碗,碗壁的花纹精美无比。


太好了,这正是我缺拍的关键角度,陕博还有不少件我漏拍的好东东,如有请给予补充!

如五祀卫鼎,皇后玉玺,鎏金竹节熏香炉,舞马衔杯纹银壶,镶金兽首玛瑙杯,鹦鹉纹提梁银罐,黑釉油滴碗......

441
斗彩饕餮纹鼎

1973年出土于绥德县马如龙夫妇合葬墓,高12.8厘米,口径15.8×12.8厘米

ZT
  万历时期景德镇窑器。鼎腹内壁釉色白,略呈淡青色,釉光莹润细腻。口呈长方形,平沿方唇,两侧口沿上各竖一耳,下有四圆柱形足。鼎腹四角及每面正中均有扉棱一道,扉棱两侧绘有饕餮纹。腹部则为横印的兽纹及由青花、黄、绿、红、紫等色彩绘的饕餮纹,足上绘彩色环纹,腹底部有方形青花万历款。
 “斗彩”是指将釉下青花纹饰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制瓷装饰工艺。一般制法是先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施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青花线内填充一种到多种不等色彩,入炉经过二次烘烧形成釉上釉下彩绘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这件器物制作规整,造型优美,色调对比鲜明,显得凝重华丽,是明代景德镇窑少见的珍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891
主题: 5
帖子: 334
注册: 2008年2月
再跟几张,黎明兄莫怪!
虎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一小孔,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891
主题: 5
帖子: 334
注册: 2008年2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30 13:47
欢迎多多赐片,何家村特展拍了吗?还有我漏拍的吕后玉玺、杜虎符等等?

上一张杜虎符。
杜虎符(秦)铜质,虎形。古代所说的“兵符”便是此物。它险些被当作废铜烂铁卖掉---70年代初期,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戴应新先生接待了一位名叫杨东峰的少年.这个少年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一个拳头大小.动物形状的东西,颜色黑乎乎的,上面隐约有些字迹。他告诉戴先生这是从地里挖出来的,想知道这个东西的来历。
杨东峰说自己是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人。两年前的一天,他在村西田野里平整土地的时候,无意中用铁锨挖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金属疙瘩。当他把外面的泥土弄掉之后,露出了一件动物形状的铜质器物,有头有尾有腿,样子像猫又像虎。于是杨东峰就把它放在衣服口袋里带回了家,想拿去当废铜卖(呵呵,真的好险哦)。但废品收购站的人说这东西太轻,值不了几个钱。杨东峰只好把它拿回家,随手扔在自家院中的窗台上。这个不起眼的小铜块成了家里他姐姐孩子们的玩具。上面的泥土渐渐的弄干净后,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老虎的形象,昂首摆尾,栩栩如生。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这瓣“铜老虎”整天被孩子们拿来做游戏。磨得久了,“铜老虎”青黑色的身体上渐渐晃出了金黄色的文字。可是文字的样子像鸟爪一样,非常奇特,谁也看不懂。正是这些神秘的文字引起了杨东峰的强烈好奇心。他隐约地感觉到,这只小小的“铜老虎”就不定是一件大有来头的东西,所以他这才来到了碑林博物馆,想找专家问个明白。(这几个小孩多幸福啊,国宝被他们玩来玩去,而我这一辈子,恐怕都没有机会亲手触摸它一下)
戴应新看了看这只“铜老虎”,又听完杨东峰的讲述后,心里直感后怕,幸亏收废铜烂铁的人不要,否则……
结合出土地点和“铜老虎”身上的铭文,戴先生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枚虎符属于战国时代,是秦国的秦惠君授予杜县将领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是一件非常有文物价值的稀世珍宝。杨东峰因献宝有功,获得了一张陕西省博物馆发给的表扬信,得到了7元人民币的奖励金。
虎符,也称兵符,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也是调遣军队所使用的凭证。虎符一般是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上面刻有说明文字,作为调兵遣将的兵符。虎符一般是由左右两半组成,一般右半存于朝庭,左半边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虎符素来都是专符专用,一个地方有一个专门的虎符,不能混用,也不能一符多用,这样就能够充分保证君主对于地方军队的控制权。要调动军队时,君主将右边交给使者,使者拿右半边虎符与带兵将帅手中的左半边扣合,左右配合完整就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才有权调动军队。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青铜制成。从汉开始至隋朝之前,则为铜质,骑于中缝,只有合符后,才可通读。后来,兵符的形状有所变化,不再是老虎形状,改为了麒麟的形状,唐代则改用鱼符或兔符,后又变为龟符。后世符的慢慢淡化,最后烟消云散成为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东西。 本帖最后由 autumn30 于 2012-8-30 22:1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autumn30 发表于 2012-8-30 21:23
黎明兄周游广阔,令人佩服,小弟个中同好,对兄台甚为敬仰!
此图似乎为“冥车父壶”,与梁其壶同为西周晚期盛酒器,两壶最大的分别在于壶口的冠纹。
冥车父壶为开口无盖,梁其壶口沿有镂空环带装饰,盖钮为一圆雕卧牛。
不知然否,得罪。附小弟拍的梁其壶一张。


非常感谢autumn30老兄给予热情指点并修正我的谬误!
我会在原帖子里补充更正
也欢迎多多补充更多精彩图片和说明,谢谢!

梁其壶    冥车父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891
主题: 5
帖子: 334
注册: 2008年2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28 14:56
401

ZT
       银器皿壁面捶揲出凸凹起伏的多瓣装饰,最早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后来的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制作继承了这一风格。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捶揲技术非常成熟的粟特银器中,就大量使用凸鼓的多瓣纹作为装饰。初期是瓣数较多水滴形的分瓣,后来又演变出桃形的分瓣。唐代,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大量工艺精良的西方金银器的传入,尤其是许多粟特金银工匠进入内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金银加工工艺的发展。中国金银器皿上也接受了这种凸凹多瓣的作风。但是这种接受不是被动的、全盘的,而是在吸收过程中加入了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些元素,如改变了西方银器中过于夸张的造型,使之线条尽量柔和流畅,在装饰上也采取了西方银器很少见到的外表通体装饰的手法,使之更具有中国本土的特点。这两件金碗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和华丽的纹饰,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当然,其对西方金银器造型的借鉴和改造也体现了唐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唐人的创新精神。
     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窖藏发掘之后,两瓮文物被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今西安碑林)室内进行清理登记。由于※※等种种原因,这个轰动世界的发现自1970年现世之后,绝大部分一直都秘不示人,除了少有的三四件文物外 ...


跟一张鸳鸯莲瓣纹金碗,碗壁的花纹精美无比。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891
主题: 5
帖子: 334
注册: 2008年2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7-28 17:02
欢迎光临!

48
梁其壶,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年


黎明兄周游广阔,令人佩服,小弟个中同好,对兄台甚为敬仰!
此图似乎为“冥车父壶”,与梁其壶同为西周晚期盛酒器,两壶最大的分别在于壶口的冠纹。
冥车父壶为开口无盖,梁其壶口沿有镂空环带装饰,盖钮为一圆雕卧牛。
不知然否,得罪。附小弟拍的梁其壶一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大树迎风 发表于 2012-8-30 20:40
这壶漂亮!


此壶乃陕博收藏的十八件一级甲等(国宝级)文物之一。

440
褐釉三鱼纹贯耳壶,元(1271-1368年)

高22.8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9.6厘米

ZT
      贯耳 ,陶瓷术语,瓷瓶耳的式样之一,器耳呈贯通的管状,竖向粘附于瓶的直颈两侧。多见于宋代官窑、龙泉窑、哥窑制品上。明、清景德镇瓷器上亦很流行。
  这件元代褐釉三鱼纹贯耳壶即仿自古代青铜投壶造型,直口阔腹,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相对应,可以穿系绳带。此瓶釉色厚润,端庄典雅,是元代瓷器中的珍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116
主题: 34
帖子: 15440
注册: 2006年1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29 12:38
谢高原兄支持!

415
除了壶嘴之外,两侧完全对称。


这壶漂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39
白地黑彩玉壶春瓶,元(1271-1368年)

ZT
      元代磁州窑瓷器的胎子厚重,略显粗糙,多灰黄色,施白色化妆土、釉子白中闪灰黄,有的欠精细光润,黑彩多闪黄褐色。装饰以素白瓷、白釉黑花为主。宋代出现的在黑彩上划纹饰的装饰方法,元代也有,一般用于在鱼、龙身上划鳞片或在雁、凤身上划羽毛。也有黑釉铁锈花、白釉黑花瓷上又罩低温孔雀蓝釉的,后者由于温度较低,釉子极易肃秒。白釉绘黑花瓷器纹饰常见的有龙凤、云雁、鱼藻、卷云、花卉、婴戏、人物故事、花鸟、诗句等等。元磁州窑瓷器的器型较大,多碗、盘、罐、瓶、枕、盆、扁壶、玉壶春瓶、高足碗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38
青釉刻花玉壶春瓶,元(1271-1368年),凤翔县出土

ZT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主要品种。元代继续烧造,但胎、釉、造型、装饰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坚致,细密,胎体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无纹的以外,也有用刻、划、印、堆塑、点彩、镂雕等方法装饰的。常见刻蚜纹饰有云龙、卷枝、卷草、牡丹、莲瓣等;或在盘和碗内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于器盖或器身的装饰,元代青白瓷器型较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体形通常厚重饱满,瓶、罐等器下腹和胫清瘦,盘、碗体大而圈足小,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30 19:59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37
彩绘陶俑 元

ZT
       元代的服装制度与辽金相似。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元代平民百姓多用巾裹头,无一定格式。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30 19:0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36
跪姿陶俑  元

ZT
      元代陶俑出土很少。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纸冥器已经非常流行,逐步取代了陶俑;另一方面也因为蒙古人流行薄葬深埋,人死了,挖一个很深的坑,把遗体放进去,填平地面,不建封土。过个一年半载,地上便杂草丛生,与周围无异了。即便是死者的家人,也不知道墓在何处。别说墓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随葬品,就算有,盗墓者要打它们的主意,也是不那么容易的。
  近几年先后看过不少元代陶俑,有博物馆的,也有私人藏家手里的。越来越觉得元代陶俑不像专家们说的那么简单,其中有很多精品是令人震撼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元代陶俑是中国陶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元代陶俑多为黑陶,陶质坚硬细腻,其中的打磨黑陶俑,黑中透亮,有如金石,为历代所不及。其次,元代陶俑大多不施彩绘,完全靠雕塑语言表现人物,五官精雕细刻,服饰刀法粗犷,可谓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其艺术水平亦不逊于汉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35
陶武士俑 元

ZT
      元代武士服装:元代铠甲有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铁罗圈甲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网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另外还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种本民族的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还有一种辫线袄与质孙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这种服装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军队的将校和宫廷的侍卫、武士都可穿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34
陶车马 元

ZT
      ※※上的蒙古人是在马上论英雄的民族,就像蒙古古代谚语中所说“蒙古人拥有马,有了马就会得天下”。蒙古人一但失去马,就会失去精神的动力;没有了马,就不会产生优美动听的蒙古民歌,他们的脸上就不会再有灿烂的笑容。马象征的是无拘无束,真正的自由,像草原上悠扬的蒙古长调,无限伸展,辽阔无比,它会穿透你的灵魂。蒙古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在马背上是用歌声延续着她古老的文明。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33

陶马 元

ZT
       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塑、数之不尽。蒙古人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节日,如:赛马节、马驹节、马奶节、神马节等。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养着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马温都根查干和两匹成吉思汗的白骏马,每年阴历3月21日,国内外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到成陵祭祀神马。这个仪式在忽必烈时便以法律的形式定下来,一直传承到现在。为了这匹神马,二十年前,成吉思汗的守陵人达尔扈特人找遍了鄂尔多斯全盟七旗,在盛产名马的乌审旗,看到一匹一身雪白,四蹄纯黑,眼睛又黑又亮的儿马。儿马看到来访的达尔扈特人,又刨前蹄又嘶鸣。达尔扈特人上前拜见马的主人,问询马的情况。主人说,这匹马是阴历3月21日出生,马诞生时门前的湖面上升起一道彩虹。达尔扈特人听后立即上前参拜神马,认定这就是苦苦寻觅的“温都根查干”了。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30 16:19 补充

彩绘陶鞍马
  
1984年出土于西安市红庙坡,通高26厘米、长36厘米,长鬃分披于左右两侧,马尾下垂,下部挽结,踏于长方形踏板上。由于元朝为游牧民族所建立,此时马鞍已经相当完善,髻头、胸带、革酋带、鞍、摊俱全,后鞍桥下部两侧各有三个套环,其中两个套环穿有带子与精带相连,并挽有花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32
陶骑马俑  元

ZT
      内蒙古草原辽阔,牧草丰茂,很适宜养马。马好运动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边食边排便,一天多数时间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季天热蚊虫多,马在白天躲蚊虫、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间吃草抓膘。蒙古人常说:“马不食夜草不肥”。马爱清洁,喜欢饮用河里流动的水。有经验的牧马人常将马赶到河边,以方便其洗浴、饮水。草原上有“旱羊、水马、风骆驼”之说。马食用大量的草,需用水助消化。马在夏季爱奔跑活动,出汗多,如不勤为马饮水,马就不爱食草。牧马人知道:“宁少喂一把草,不可缺一口水”。马有“义畜”的美誉。马与其它牲畜不同,儿马不与自己的直系亲缘交配。待自己的“儿女”长大成熟,儿马会将它们逐出自己的马群。一个儿马拥有30至50匹骒马,骒马群的秩序、安全,都由儿马来管理,如有其它儿马敢冒大不违,侵入自己的骒马群,它就会扬鬃奋蹄教训它一顿。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主人如果受伤、醉酒,只要把他放在马背上,它就会十分温顺地驮着主人将他送回家;在赛场上,它会按照主人的意愿拼死向终点奔跑,为了主人的荣誉,它会拼尽最后气力,宁愿倒地绝命也不会半途放弃比赛。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以头为尊贵,蒙古人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不准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抓膘期不准骑马狂奔让马出汗。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骑乘的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与马亲近、增强感情的途径。牧马人说,“为马刮一刮,刨一刨,胜似喂精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昊镜天涯 发表于 2012-8-30 12:47
刚刚带着孩子游完陕博,正在懊悔有些没有看仔细(里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跟着导游匆匆而过,回到家后正在整理照片时,看到此贴,实在是太高兴了,正好让我们再细细的回味一下看过的、没看过的和没仔细看的,在这里谢谢楼主的精心拍摄和注解,可以让我们更加近距离的观看和学习了,严重支持,谢谢!上张片子顶贴。


欢迎多多赐片,何家村特展拍了吗?还有我漏拍的吕后玉玺、杜虎符等等?

431
彩绘陶鞍马 元(左)  陶骆驼 (右)

ZT
       蒙古人马上得天下,素有马背民族之称。蒙古人与马相伴一生,无论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将马群放归大自然,自由自在的觅食、繁殖。蒙古马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它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度的严寒。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既没英国纯种马的高贵气质,又无俄罗斯卡巴金马修长骏美的身条。然而,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

       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科尔沁马、三河马属于高头大马,有洋马的血统,高大骏美,四肢修长,暴发力强,速度快,在国内外赛马会上风头露尽,常夺头筹。乌审马短小精干,清秀机敏,很有灵气,戈壁沙地行走如飞,因此这种马很受西部荒漠草原牧民的喜爱。成吉思汗陵内那匹“温都根查干”白神马就是乌审马。乌珠穆沁马是较典型的蒙古马,强壮抗病耐劳,善于长途奔跑,适宜作战行军,在古代战争中屡建功勋。据说,世界著名的唐昭陵六骏中就有一匹乌珠穆沁马。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022
主题: 0
帖子: 1773
注册: 2006年6月
刚刚带着孩子游完陕博,正在懊悔有些没有看仔细(里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跟着导游匆匆而过,回到家后正在整理照片时,看到此贴,实在是太高兴了,正好让我们再细细的回味一下看过的、没看过的和没仔细看的,在这里谢谢楼主的精心拍摄和注解,可以让我们更加近距离的观看和学习了,严重支持,谢谢!上张片子顶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高原鼠兔 发表于 2012-8-30 11:06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真是广博和深远呀!


可惜现在中国主要受外国的影响了。

430
青釉狮座灯盏     金

铜川市耀州区出土

       宋耀州窑青釉狮子托灯盏,高12cm,口径10.6cm。盏作浅碟式,折沿、浅腹,底接短柱形莲梗,刻重叠式仰莲、荷叶,下承空心狮子托。狮子挺胸仰首,小耳、圆眼、张口、露齿、卷毛,胸系一圆钤,壮臀、身披鞍、扁尾上卷、肌腱显露、强劲有力,四足挺立于长方形座上。通体遍施青釉,釉色凝厚温润而泛黄,仅方形座底部露胎。该器狮子造型威武雄壮,为宋代耀州窑的珍品。
  耀州窑创始于唐,盛行于北宋末年,明嘉靖年间停烧。窑址以在今陕西铜川市黄堡镇为代表。耀州窑属青瓷系,产品以民用为主,但也有少量供宫廷使用。
      东汉时期青瓷灯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之前的青铜灯具。到了六朝时期,灯盏的造型已经基本定型为油盏、托柱、承盘三个部分。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灯盏,出现了将托柱做成熊的造形,并在承盘下安三个兽形或者是蹄形足。南朝的灯盏大多无足,而托柱变得很高。进入经济高度发达的唐代,灯盏作为实用兼装饰物而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唐代常见的造型为碗碟状,内壁有一圆环。宋代由于陶瓷业的发达,各个窑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灯盏继续着盛世的辉煌。而明代灯盏的式样变化很多,有一种灯盏上部似一把带盖小壶,下为盆式托座,灯芯从壶嘴插入壶中,造型新颖别致。   所用灯盏有瓷制,也有面制,其形多样。一般呈碗形,直径有二市寸大小,高一市寸,中间空处有一圆柱形置灯芯处。自家所制的“面灯盏”,用豆面、玉米面或白面蒸成,俗称“灯馍”。使用时,将油盛于其凹窝中,内置灯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381
主题: 7
帖子: 5060
注册: 2010年4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8-30 10:16
428
相扑陶俑浮雕砖  金(1115-1234)

        渭南市出土 怒目圆睁,体态生动。相扑: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活动,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现为流行于日本的一种摔跤运动。
       中国和日本两国在※※上都有相扑。从一些出土文物看,中国秦汉时期的角抵形象同日本现在流行的相扑很相似。现代,相扑一直被认为是日本的武技,其实,※※古代有类似于相扑的“角抵”。早在西汉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游戏: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这种既是竞技又是表演的活动,被称为“角抵”,又名“蚩尤戏。   司马迁在《史记·黄帝本记》中曾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头,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将“角抵”与黄帝战蚩尤的传说联系起来,这就足够说明它的漫长※※。   到宋代,“角抵”一词才专指摔跤一类活动。宋代《东京梦华录》及《梦粱录》载:宋代宫廷御用之相扑手,乃御前卫队左右军士,名为“内等子”。市井职业相扑手,则皆有名号。胜者受赏物品有:旗帐、银杯、彩缎、锦袄、官会(钞票)、马匹等;“须择诸道州郡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亦有以相扑设擂,如《水浒传》中所描写者。故※※职业相扑,要早于日本( ...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真是广博和深远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29
青白玉釉方鼎 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28
相扑陶俑浮雕砖  金(1115-1234)

        渭南市出土 怒目圆睁,体态生动。相扑: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活动,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现为流行于日本的一种摔跤运动。
       中国和日本两国在※※上都有相扑。从一些出土文物看,中国秦汉时期的角抵形象同日本现在流行的相扑很相似。现代,相扑一直被认为是日本的武技,其实,※※古代有类似于相扑的“角抵”。早在西汉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游戏: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这种既是竞技又是表演的活动,被称为“角抵”,又名“蚩尤戏。   司马迁在《史记·黄帝本记》中曾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头,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将“角抵”与黄帝战蚩尤的传说联系起来,这就足够说明它的漫长※※。   到宋代,“角抵”一词才专指摔跤一类活动。宋代《东京梦华录》及《梦粱录》载:宋代宫廷御用之相扑手,乃御前卫队左右军士,名为“内等子”。市井职业相扑手,则皆有名号。胜者受赏物品有:旗帐、银杯、彩缎、锦袄、官会(钞票)、马匹等;“须择诸道州郡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亦有以相扑设擂,如《水浒传》中所描写者。故※※职业相扑,要早于日本(十六世纪日本出现职业相扑)。北宋还有“小儿相扑、乔相扑、女子厮扑”。在靖康之变时,怕善于相扑的“小关索”李宝闹事,将他和其它十六人急扑入狱,后枭首示众。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临安有著名的女相扑手,《梦粱录》记载了她们的名字: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相扑始于日本之说,并不正确。因为角力、相扑之类,欧亚许多民族都有,例如蒙古、伊朗、土耳其等,只是规矩有所差异而已。

延伸阅读
相扑俑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8-30 16:20 补充
陶相扑人物砖

1986年出土于渭南市,为左右两块,一块高29厘米,宽12.5厘米,一块高31厘米,宽14.2厘米。

ZT

       浮雕砖上的两位力士形象,都赤裸着上身,双拳紧握,怒目圆睁、双唇紧闭,鼻翼似在煽动,好像正等待投入一场角逐。这两件金代相扑俑浮雕砖,反映了※※古代相扑的真实形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27
白釉黑花卧美人枕 金(局部特写)

ZT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很著名的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提到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枕在宋瓷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以有限的画面记录了宋人的生活,体现了宋人身心放松、与世无争的心态。

延伸阅读
瓷枕概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继续潜伏 发表于 2012-8-29 23:04
好帖!喜欢文物的路过。支持老兄!


欢迎光临!

426
白釉黑花卧美人枕

1983年出土于陕西黄陵县。长46厘米,高20厘米,宽12厘米

ZT
       枕头的形状是一位侧卧的女子,女子头扎两个小辫,面部丰满,细眉如月,微微含笑。只见她左手被枕在头下,双腿弯曲,显得悠然自在。她上身穿窄袖褐黄衫,上绘桃花枝叶,黑色的领边绘珍珠纹饰,下着白色窄裤。枕头的下底有墨书“大定十六年五月”七个字,推断是金代物品。此枕胎制坚硬细腻,造型装饰自然清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盛行于宋元。古人认为使用这种瓷枕对身体很有好处,有“名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功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95
主题: 7
帖子: 511
注册: 2009年3月
好帖!喜欢文物的路过。支持老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25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24
汉白玉佛像 宋(头部特写)

佛像神态安详平静,线条流畅,玲珑可赏.

宋代罗汉图像的世俗化倾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23
汉白玉佛像 宋

ZT
        汉白玉是一种晶莹洁白的大理石,色白纯洁,内含闪光晶体,给人一尘不染和庄严肃穆的美感。汉白玉的产量占整个大理石产量的30%左右,多作为雕塑人像、佛像、动植物等。
     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到了宋代已经走向了衰落阶段。宋代的佛教造像受当时理学的影响,宣传佛家的禅观思想,同时也宣扬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使造像成为儒佛糅合的产物。
    在造像技法上,匠师们能够运用最熟练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凸凹转折的衣纹,圆润细致,流畅逼真。在艺术造型上,佛像基本上承袭了唐末造像的风格,造像容貌丰满,衣饰飘带流畅自然,姿容凝重秀美,体态丰腴,比例匀称。但宋代的造像也有其发展的地方,就是造像减低了宗教的气氛,更善于表达亲切的人性审美雅趣。雕塑工匠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把宗教中的神,完全变成了现实生活中活脱脱的人,把神进行了世俗化。因此,宋代铜佛最具艺术性、最富现实生活趣味。
    宋代的佛像具体特征如下:
    1、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但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
    2、身材匀称,服饰的衣褶流畅,凹凸有致。
    3、罗汉造像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人物形体刻画完美。
    4、姿态随意活泼,富有个性,具时代风格。

延伸阅读:
对宋代佛教雕塑现象的评价研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422
石雕罗汉-披风罗汉 宋

ZT
      披风罗汉微微侧身,注视着前方。工匠们用简单的线条将四尊罗汉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罗汉都高鼻深目,应是工匠们效仿印度人所雕刻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