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洛阳博物馆】 [主题管理员:晓锋]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5164 回帖:106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宴饮图【东汉,公元25年-220年。壁画。洛阳市东北郊朱村出土】
夫妇两人端坐床上,头戴黑冠,男着褐色长袍,女着红色长袍。床前放置一茶几,茶几※※饰黑色方块图案,上面放着12只黑色小碗,几前是三足筩形尊,这是一种盛酒器。这对夫妇当年可能十分恩爱,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状态和音容笑貌描绘在壁画上,是寄希望于来生重温旧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鎏金铜龙首柄【东汉,公元25年-220年。偃师寇店乡出土】
鎏金铜器虽然起源于战国时代,不过大规模流行起来,已经是西汉汉武帝时代了。从战国到西汉初年,战乱不断,烽烟四起,直到汉武帝时代,国富民强,鎏金技艺才迎来大发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错金铜洗【东汉,公元25年-220年。偃师李家村出土】
金银错工艺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铜洗是汉代盥洗用的青铜器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伏人玉环【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涧西158厂汉墓出土】
该器物由白鸡骨玉雕琢而成。外侧有四人伏抱其上。伏人脑后饰垂发髻,巨目大鼻,脊背高拱,四肢抱环,双腿呈鱼尾形。
这件伏人玉环所用鸡骨白石虽然纹理粗糙,材质不佳。但是雕琢手法和工艺造型却十分独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透雕龙凤纹玉佩饰【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机瓦厂汉墓出土】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是由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玉握猪【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机瓦厂汉墓出土】
汉代玉猪是玉握的一种,所谓玉握就是放在死者手中的葬玉,祈求在死后一样可以拥有财富,子子孙孙绵延不绝之意。
玉猪陪葬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衰落于魏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龙首白玉勺【东汉,公元25年-220年。】
龙首玉勺,东汉。青白玉质。柄把斜伸微曲,柄端巧用玉色点黑饰作龙头,别具匠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双龙玉剑首【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吉利炼油厂汉墓出土】
雕琢精细,线条流畅,刻画逼真,是玉剑饰中难得的精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出行图壁画【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东汉墓出土】
这幅壁画人物、马匹栩栩如生。整幅壁画是一幅彩绘车骑出行图,在出行队伍中,有手持旌旄的步卒,有揽缰驱车的御者,有正襟危坐的主人,浩浩荡荡,表现了墓主人出行的威赫场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釉陶熏炉【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王城公园东汉墓出土】
釉陶炉通体施釉呈酱黄色,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一浮雕虎形座,上层为镂空浮雕执钺力士、豪猪、凤、虎、蛇的山峦形炉盖,炉盖顶端为两只相互叠压、厮咬的老虎,形象生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绿釉攒尖顶陶仓【东汉,公元25年-220年。】
此陶仓为随葬冥器,常与灶、井、炉等配套使用。通体施绿釉。顶部呈伞状,均匀分布放射状凸线纹,其间用波线示意出叠压的瓦纹。圆桶身,饰三组凸弦纹。器下承以三熊形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赭黄釉陶博山盖圆奁【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奁是※※古代较为常见的一种专门放置女性梳妆用品的器具。奁最早出现于西周,经历代发展,奁的款式变得多种多样,做工精美,用料考究。古代的陶奁多呈圆筒形,直壁,并带有博山式盖子,一般器腹较深,底有三足,旁有兽衔耳环,盛行于秦汉。不仅可以用来盛放梳妆用具,还可兼作贮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黄釉熊足陶樽【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市金谷园出土】
圆桶形器身,直壁,平底,下承以熊形三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绿釉提篮【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出土】
绿釉陶器,是从夏商周至汉代由陶器过渡到原始青瓷器阶段的产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绿釉井栏【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出土】
东汉绿釉井栏是一种随葬陶器,井栏即水井凸出地表的部分。它的外表是一层凝重的绿釉,造型朴实,器形规整。
东汉陪葬品中除少量石器、金属制品、木制漆器外,还有大量陶制品。这些陶制品中有很多生活场景微缩模型,如楼阁、仓房、灶台、井、厕所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绿釉陶磨【东汉,公元25年-220年。洛阳新安煤矿汉墓出土】
绿釉陶,作为东汉发明创烧的新品种,它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下启唐宋三彩器瑰丽多姿、变幻莫测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群芳谱中独树一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猪圈【曹魏,公元220-265年。洛阳市涧西区矿山厂曹魏墓出土】
陶猪圈是汉代随葬品的一种标志性文物,陶猪圈是家庭饲养的象征,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礼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狗【曹魏,公元220-265年。洛阳市涧西区矿山厂曹魏墓出土】
曹魏时期墓葬的随葬品中有很多陶狗,以守护墓主人的地下宅院,表现出墓主人和狗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件灰陶狗四肢挺立,长尾上翘,身体微微前倾,双耳警觉高竖,嘴微张似在吠叫,形象生动传神。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牛车【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外国语学校晋墓出土】
东汉末期至魏晋,中原一带长期处于兵火战乱,致使马匹锐减。到了东汉末期,连汉献帝也落到了以牛车代步的地步。因此可以说,马匹锐减,是牛车盛行的主要原因。由于马匹锐减,也使得一部分世家大族,以改乘牛车为荣。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马【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西晋墓出土】
西晋时期,都城洛阳一带的墓葬中恢复了陶俑随葬之风,并以出行的牛车与鞍马为俑群核心,只是陶马的制工与两汉相比粗劣得多,造型更无两汉陶马的神骏英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马【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春都路西晋墓出土】
与陶牛车一样,陶马俑也属于“明器”,也就是陪葬品。明器就像实物模型,记录保存下事物的外观形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兽【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西晋墓出土】
此兽较难以何兽言状。卷小尾上翘,四肢健壮(呈虎爪),体态壮实、富有力度、虎虎生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彩绘狮形帐座【西晋,公元265-317年。】
器物狮形昂首挺胸,四足着地,威武雄状。狮形面部及尾部模印加刻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束髻陶俑【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轴承厂西晋墓出土】
古代男女都是先用发带把头发固定住,盘成男女不同式样的发髻,女的回发型比较多,男子只有一种,类似秦俑的发型,然后插进发簪。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盔甲武士俑【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拖拉机厂西晋墓出土】
通过这种披甲的武士俑形象,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西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情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束髻陶俑【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轴承厂西晋墓出土】
西晋俑以陶质为主,洛阳地区的西晋墓中出土的陶俑,有着甲胄的武士俑、牛状镇墓兽、男女婢仆俑及牛车和鞍马模型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武士俑【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西晋墓出土】
西晋王朝定都洛阳后,长期处于动荡离乱,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厚葬之风受到严禁,因而墓中的随葬品表现出薄俭的现象,陶俑的制作进入了一个低谷时代。洛阳发掘的200多座西晋墓葬中,出土的陶俑数量少,造型呆板,艺术水平不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武士俑【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涧西区河阳家园西晋墓出土】
西晋墓葬中,出土的陶俑数量少,造型呆板,艺术水平不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楼【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涧西区河阳家园西晋墓出土】
陶楼明器的出现和使用推动着一个地区在丧葬习俗的不断演变,并且在政权交替的影响下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晋墓所出红皮鸡蛋壳【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涧西区河阳家园西晋墓出土】
文物工作人员在对3座西晋时期(距今约1700年)的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时,除了发现一些精美的随葬器物外,还意外发现了14个保存基本完好的红色鸡蛋壳。 这些鸡蛋壳分散于墓底,鸡蛋壳外边涂有红色颜料,遗憾的发现这些蛋壳时,其内部已全部是泥土。
文物工作人员发现,椭圆形的蛋壳顶部和底部有直径约0.2厘米至0.5厘米的小孔。为何要随葬红鸡蛋,鸡蛋两端为何开孔?这些都尚待研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洛阳博物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