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洛阳博物馆】 [主题管理员:晓锋]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5169 回帖:106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陶多子槅【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涧西区河阳家园西晋墓出土】
“多子槅”是中国古代一种盛食器,特点是内部被分隔成若干小格,可放多种食品。西晋以降,多子槅的造型固定下来,以长方形为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三轮铜鸠车【西晋,公元265-317年】
三轮,车身为一昂首挺胸长尾鸠鸟,胸前有一牵行环鼻。腹中横穿铁棍为轴。轴头两端各有宽车辋车轮一只,身尾连接处下方有一不分辋 辐圆轮。这就是一件西晋时的儿童玩具。在西晋时期,“鸠车”类儿童玩具流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青釉羽翅纹瓷虎子【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市瀍河区机瓦厂西晋墓出土】
虎子出现于东汉,是三国、两晋时期主要器型之一,均为青釉,嘴大开口,背有提梁,下有四足,在造型上追求与虎形神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鎏金铜兽【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涧河东岸西晋墓出土】
鎏(liú)金,特点是鎏金层极薄,与原胎器物贴合紧密,看不出刻意装饰,尤其是通体鎏金工艺处理的器物几乎与金器一模一样,在装饰上能兼顾美观和有效减少成本。早在战国时期,鎏金工艺已经发展成熟,后来历代均使用鎏金技术增强器物美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青瓷双系罐【汉魏时期,公元25-534年。】
东汉时期,浙江以上虞曹娥江流域的早期越窑为代表,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西晋时期是青瓷的大发展阶段,它迅速取代了其他质地的产品,成为日常生活的普遍用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石座铜灯【西晋,公元265-317年。洛阳新安出土】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灯烛在作为照明用具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祭祀和喜庆等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品。
这一时期的灯具在材质上的最大变化是,青铜灯具走向末端,陶瓷灯具尤其是瓷灯已成为灯具中的主体,汉代始见的石灯,随着石雕工艺的发展,也开始流行。由于材质改变,这一时期灯具在造型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盏座分离,盏中无烛扦已成为灯具最基本的形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兽面纹瓦当【北魏,公元493-534年。洛阳阊阖门遗址出土】
北魏洛阳阊阖门遗址的兽面纹瓦当,瓦当面主体纹饰为兽首图案,两眼突出,胡髭倒竖,面目狰狞;外饰乳钉纹、弦纹各一圈,边轮宽平,是汉魏故城遗址出土瓦当中颇具特色的一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模制兽面砖饰【北魏,公元493-534年。汉魏洛阳内城出土】
对洛阳而言,北魏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磨光面筒瓦及瓦钉【北魏,公元493-534年。汉魏洛阳内城出土】
筒瓦是用于大型庙宇、宫殿的窄瓦片,制作时为筒装,成坯为半,经烧制成瓦,一般以粘土为材料。瓦钉是一种用于固定简瓦的瓦作构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青瓷莲瓣纹碗【北魏,公元493-534年。】
器型浑厚,大方端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仪仗陶俑群【北魏,公元493-534年。洛阳老城盘龙冢村出土】
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了大规模的民族汉化政策,鲜卑族从姓氏、服饰、语言等各个方面向汉族演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仪仗陶俑群【北魏,公元493-534年。洛阳老城盘龙冢村出土】
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了大规模的民族汉化政策,鲜卑族从姓氏、服饰、语言等各个方面向汉族演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持杖男陶俑【北魏,公元493-534年。偃师寨后北魏墓出土】
北魏陶俑作品从拙质古朴走向精致俊雅。从出土的北魏陶俑来看,已从西晋及北朝早期的呆滞古拙,转向生动自然;从仅具轮廓,转向注意细部刻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持杖男陶俑【北魏,公元493-534年。偃师寨后北魏墓出土】
从出土的北魏陶俑,人物的面相刻画来看,代之两晋的面相宽方、呆滞古拙而起的,是北魏的小颐秀颈、眉目开朗,体态修长的“秀骨清相”式。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崇尚一种宁静和含蓄的理想境界,形象写实,比例匀称自然,有清秀端丽之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陶女俑【北魏,公元493-534年。洛阳市佳隆冶金公司北魏墓出土】
妇女劳动。北魏陶俑是这一※※阶段艺术的代表,显示了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大汇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陶思维俑【北魏,公元493-534年。洛阳老城盘龙冢村出土】
从出土的北魏陶俑来看,已从西晋及北朝早期的呆滞古拙,转向生动自然;从仅具轮廓,转向注意细部刻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女陶俑【北魏,公元493-534年。偃师寨后北魏墓出土】
北魏陶俑,从人物的面相刻画来看,代之两晋的面相宽方、呆滞古拙而起的,是北魏的小颐秀颈、眉目开朗,体态修长的“秀骨清相”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女陶俑【北魏,公元493-534年。偃师寨后北魏墓出土】
北魏陶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崇尚一种宁静和含蓄的理想境界,形象写实,比例匀称自然,有清秀端丽之感。对人物服饰、面部民族特征的刻画更为注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男陶俑【北魏,公元493-534年。偃师前杜楼村北魏墓出土】
北魏陶俑,为追求修长典雅的风姿,不惜改变原来的人体比例,把身躯拉长,形成了清俊,颀长、面带微笑,衣纹呈垂直状,“曹衣出水”般的线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泥塑梳髻头像【北魏,公元493-534年。偃师龙虎滩村永宁寺塔基出土】
永宁寺现仅存遗址, 位千洛阳市东郊汉魏故城内, 遗址中心为木塔的基址。塔基发现的这些小型泥塑头像—般长7厘米, 以细泥手工捏制, 颈部可以插入身躯体内, 主要有菩萨、比丘以及供养人中的文吏、武将、男仆、女侍等。永宁寺塔基出土的泥塑头像造型精致, 人物表情刻画细腕, 比同时期的石窟造像更为精美和生动, 是※※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泥塑不蓄发头像【北魏,公元493-534年。偃师龙虎滩村永宁寺塔基出土】
永宁寺塔基发现的这些小型泥塑头像,菩萨头像耳垂厚大,头戴冠饰, 面带微笑, 给人以慈祥话静之感。比丘头像面部圆胖, 细长眼, 嘴角微翘, 显得安详俊秀。女吏头戴笼冠, 顶束发髻, 面容清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泥塑像残手【北魏,公元493-534年。偃师龙虎滩村永宁寺塔基出土】
永宁寺是专供北魏皇帝和太后礼佛的场所,是当时洛阳城规模最为宏大的官办寺院。永宁寺塔彩绘泥塑造像是北魏佛教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这些造像塑工精湛,制作考究,精美秀雅,神态安详,堪称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永熙三年(536年)二月,此塔毁于大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狮形白石镇【北魏,公元493-534年。】
镇,古代利用金属、玉石的重压来定位。压住绢帛、使之定位的金属或玉石小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陶狗【北魏,公元493-534年。洛阳纱厂北魏墓出土】
这只狗趴在地上,专心啃食骨头,整体塑形生动,比例匀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玉辟邪【北魏,公元493-534年。】
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可祛凶除恶,佑护亡灵羽化升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彩绘镇墓兽【北魏,公元493-534年。洛阳孟津出土】
镇墓兽大多面目狰狞、怪诞,然而这件北魏时期的镇墓兽看起来有点可爱。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便开始进行改革,与汉文化融合发展。镇墓兽的广泛使用表明鲜卑人继承了汉族的葬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青釉镇墓兽【北魏,公元493-534年。】
镇墓兽,是人们创造出来保护死者坟墓及亡灵的神兽,担负着辟邪驱魔,保护墓室不受侵扰的职责。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莲花纹方砖【唐代,公元618-907年。】
外形为方形,砖面※※浮雕莲花,砖的四角雕饰云气纹,内圆饰一周乳钉纹。方砖为唐代洛阳城宫城建筑材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青瓷弦纹钵【隋代,公元581年—618年。】
隋朝在陶瓷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青瓷的生产出现了南北合融为一体的崭新局面,既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烧瓷技术与青瓷的造型,又有所提高并创造出许多新的器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893
主题: 84
帖子: 23151
注册: 2006年10月
青釉男俑【隋代,公元581年—618年。】
从制作方法看,隋俑基本上以模制法制成,除彩绘外,还有许多彩釉装饰,如酱黄釉、青釉、白釉,每件陶俑所施釉色多为单色,其面貌与前代相比大为改观。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洛阳博物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