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重大发现,用阿卡云台的盆友进来看看是否有同样问题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5283 回帖:12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31.527
主题: 160
帖子: 35531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众测俱乐部标识
最后总结一下我在本主题的发言(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不想再发言了)
1、阿卡规格的快装板夹座,一条边是固定的,另外一条边是活动的,而活动的那条边,是有一个很小的上下活动的空间的。如果使用的是非阿卡原厂快装板,燕尾的角度和高度可能跟阿卡有细微差别),这就可能造成最后夹持快装板的时候,活动的那条边被挤压抬起或者倾斜,可能出现快装板左右高低不一致的情况。
2、把三脚架调平、把云台调平,然后上面相机就能平了?这只是理想状态,但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很多制造误差、公差的叠加,相机和镜头的制造和组装也不一定就是绝对水平的状态,甚至相机内的电子水平仪都有很多不准的情况出现。
3、理论上的水平,并不等于可视的水平。追求理论上的水平,基本上是吃力不讨好,个人以为,追求最终构图的可视的水平就可以了,不要自找麻烦。
4、瑞士顶级品牌也好、英国进口的水平仪也好,都无法避免上述三种情况。三脚架云台行业,这么多品牌,谁敢说自己可以做到绝对水平的,可以站出来接受消费者的膜拜。
本帖最后由 色而不淫 于 2021-7-10 09:3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40X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379
主题: 13
帖子: 5321
注册: 2003年8月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21-7-10 09:31
最后总结一下我在本主题的发言(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不想再发言了)
1、阿卡规格的快装板夹座,一条边是固定的,另外一条边是活动的,而活动的那条边,是有一个很小的上下活动的空间的。如果使用的是非阿卡原厂快装板,燕尾的角度和高度可能跟阿卡有细微差别),这就可能造成最后夹持快装板的时候,活动的那条边被挤压抬起或者倾斜,可能出现快装板左右高低不一致的情况。
2、把三脚架调平、把云台调平,然后上面相机就能平了?这只是理想状态,但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很多制造误差、公差的叠加,相机和镜头的制造和组装也不一定就是绝对水平的状态,甚至相机内的电子水平仪都有很多不准的情况出现。
3、理论上的水平,并不等于可视的水平。追求理论上的水平,基本上是吃力不讨好,个人以为,追求最终构图的可视的水平就可以了,不要自找麻烦。
4、瑞士顶级品牌也好、英国进口的水平仪也好,都无法避免上述三种情况。三脚架云台行业,这么多品牌,谁敢说自己可以做到绝对水平的,可以站出来接受消费者的膜拜。
...

XT15配的快装板有兼容问题,在有些夹座上夹不紧,出门在外出现这种问题太TM尴尬了。38mm宽燕尾隼,大概要2mm高的垂直台面才能确保兼容所有的夹座,如果只留不到1mm,那么宽度务必要做到39mm才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31.527
主题: 160
帖子: 35531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众测俱乐部标识
40X 发表于 2021-7-11 23:20
XT15配的快装板有兼容问题,在有些夹座上夹不紧,出门在外出现这种问题太TM尴尬了。38mm宽燕尾隼,大概要2mm高的垂直台面才能确保兼容所有的夹座,如果只留不到1mm,那么宽度务必要做到39mm才行。


兼容性问题,可以说快装板做得不对,也可以说板夹座做得不对。

如果是多三脚架、多云台的用户,我个人建议还是给相机配上专用板。像XT-15配的那种简易的快装板,显然不适合重度用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
主题: 8
帖子: 786
注册: 2019年11月
40X 发表于 2021-7-11 23:20
XT15配的快装板有兼容问题,在有些夹座上夹不紧,出门在外出现这种问题太TM尴尬了。38mm宽燕尾隼,大概要2mm高的垂直台面才能确保兼容所有的夹座,如果只留不到1mm,那么宽度务必要做到39mm才行。
摄影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还有38mm快装板的兼容问题,也是个奇葩,细节决定成败,可见一斑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
主题: 8
帖子: 786
注册: 2019年11月
40X 发表于 2021-7-11 23:20
XT15配的快装板有兼容问题,在有些夹座上夹不紧,出门在外出现这种问题太TM尴尬了。38mm宽燕尾隼,大概要2mm高的垂直台面才能确保兼容所有的夹座,如果只留不到1mm,那么宽度务必要做到39mm才行。
摄影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还有38mm快装板的兼容问题,也是个奇葩,细节决定成败,可见一斑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
主题: 8
帖子: 786
注册: 2019年11月
还是自己整一个好,日本的二手弧度台丝般顺滑,淘了一个同品牌旋转台,除了重量外其他都很满意,当然这个不适合打鸟,我也不打鸟,只拍大画幅胶片,够用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
主题: 8
帖子: 786
注册: 2019年11月
还是自己整一个好,日本的二手弧度台丝般顺滑,淘了一个同品牌旋转台,除了重量外其他都很满意,当然这个不适合打鸟,我也不打鸟,只拍大画幅胶片,够用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096
主题: 24
帖子: 501
注册: 2003年5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摄影类云台你想达到非常高精度的水平度,是不可能的。这种夹持机构,看图中间隙部分,有间隙就有受力后的偏转,这类运用也不允许你做到非常小的间隙。还有受力变形等诸多因数都不可能让摄影器材类达到极高的精度要求。
还有各类水平泡呀什么的,统统就是一个装饰性效果,就算你用高精密的水品泡,你基座的加工、装配的检测也都达不到量具要求。不过对于摄影来说哪里需要那么高的要求嘛?

另外关于齿轮云台中涡轮与蜗杆的间隙问题,单蜗杆与涡轮没法做到0间隙,但是可以做到很小的间隙,即人基本无法感知,但可以通过打表来测量。要做到这样的标准,一个是材料本身要选对,还有就是单独每副蜗轮蜗杆要进行手工研磨,同时还要从设计上提供间隙调整功能。因为随着使用,蜗轮蜗杆会有磨损,磨损后自然间隙会加大,这个时候通过调整安装距又可以减小间隙到无法感知的状态,直到蜗轮蜗杆彻底磨坏更换。
当然也有双蜗杆结构来进行消隙的设计,那样可以做到0间隙,不过显然不适合摄影器材上了。 本帖最后由 FireHell 于 2021-8-24 00:3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34
主题: 6
帖子: 1421
注册: 2016年3月
想整个齿轮云台玩。一搜就看到这个帖子。算了,还是玩球台吧!反正都是看着玻璃屏调,免得花钱糟心。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31.527
主题: 160
帖子: 35531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众测俱乐部标识
FireHell 发表于 2021-8-24 00:30

摄影类云台你想达到非常高精度的水平度,是不可能的。这种夹持机构,看图中间隙部分,有间隙就有受力后的偏转,这类运用也不允许你做到非常小的间隙。还有受力变形等诸多因数都不可能让摄影器材类达到极高的精度要求。
还有各类水平泡呀什么的,统统就是一个装饰性效果,就算你用高精密的水品泡,你基座的加工、装配的检测也都达不到量具要求。不过对于摄影来说哪里需要那么高的要求嘛?

另外关于齿轮云台中涡轮与蜗杆的间隙问题,单蜗杆与涡轮没法做到0间隙,但是可以做到很小的间隙,即人基本无法感知,但可以通过打表来测量。要做到这样的标准,一个是材料本身要选对,还有就是单独每副蜗轮蜗杆要进行手工研磨,同时还要从设计上提供间隙调整功能。因为随着使用,蜗轮蜗杆会有磨损,磨损后自然间隙会加大,这个时候通过调整安装距又可以减小间隙到无法感知的状态,直到蜗轮蜗杆彻底磨坏更换。
当然也有双蜗杆结构来进行消隙的设计,那样可以做到0间隙,不过显然不适合摄影器材上了。 ...


就算你把云台做到了足够精确,而上面的相机镜头远远达不到同样的精度(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大画幅技术相机),那么,一切都是白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54
主题: 0
帖子: 21
注册: 2015年12月
拍个照,又不是用来搞科研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重大发现,用阿卡云台的盆友进来看看是否有同样问题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