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displaycal软件的使用细节求教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4538 回帖:12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6 18:31

有人愿意缴智商税,没人拦得住。但是,即使是宣传,读懂意思还是有必要的。把“艺卓”的话解释一下:

软件校准通过校色仪测量显示器端口RGB与屏幕XYZ颜色的关系,将结果创建为ICC配置文件,通过调整计算机的输出的RGB来调整显示器上的XYZ颜色。几乎所有的显示器都可以采用这种校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色彩要求比较高的工作不太实用。因为软件校准需要用显示器按键对亮度、对比度、RGB色温做手动调整,而且显卡设置不同、DisplayCal软件参数设置不同,校准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ICC配置文件保存在电脑中,不会保存在显示器上,换了电脑,显示器要重新校色。

此外,软件校准有丢失色阶的风险。比如一台显示器的R、G、B皆为 255,色温设置为6500K。如果将它的色温降低到5000K,那么G和B也会降低,最终色阶会少于原来的255。(所以,软件校色不应该使用Vcgt调整色温,而是应该用显示器上的R、G、B按键调整色温,白点也应该使用“已测量”,这样就不会用Vcgt调整色温,就不会损失色阶)。类似的,当(用Vcgt)调整伽玛和亮度时,灰度降低,获得的图像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色彩偏差和跳跃的色带。(所以,亮度也要用显示器上的按键调整,不要用Vcgt调整,而Gamma,最好用矩阵的“色 ...

是的,我想我理解了。在我的认知中,3DLUT是多多少少一定会产生色阶的,不管软件还是硬件校色。白点gamma亮度应在显示器上调整,在displaycal里选择已测量也很好理解,都是避免出现额外的色阶。
不过软件校色和硬件校色最终能达到的精度应该不会有什么区别。比如某台电视,发烧友校色后能达到平均0.2的色差,完全符合监视器的标准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19 07:04
对于一般的有亮度调节、有对比度调节、有RGB色温调节的液晶显示器,DisplayCal校准时应该怎么设置呢?

我建议分两步操作,一是用交互的方式把亮度、对比度、RGB色温把显示器的亮度、色温调整到合适的数值;二是把“白点”、“白电平”修改成已测量,正式校准制作显示器icc文件。

具体来说,首先选勾“交互式显示调整”。把DisplayCal的“校准”设置成D65白点,色度坐标(0.3127、0.3290),或者色温(6500K)。白电平(白点亮度)设置成合适的数值,比如80、100、120等等。点击“校准与配置文件”开始以交互方式调整显示器。


调整时,对比度最好使用显示器的出厂缺省值,如果亮度减到很小屏幕还是太亮,可以适当降低对比度,最好别加大对比度,道理在35#楼说过了,不重复。RGB色温的调整要非常耐心,如果调不到合适的数值,可以稍微降低一点对比度。


请记住,亮度、对比度、RGB色温调好后,就不要再动,直到下次重做显示器校准。一旦你动了,当前的显示器校准就作废了。因为亮度、对比度、RGB色温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显示器的icc,每一个显示器的icc,都是针对特定的亮度、对比度、RGB色温数值的。

公版的显示器icc是不管亮度、对比度、RGB色温 ...

谢谢老师。不过说到测量白点这个问题,大家好像都没有提到一个最明显影响校色精度的问题,就是设备。如果没有高分辨率光谱仪和色彩分析仪,就算所有步骤都做到最科学,最后结果应该也没法很标准吧?更不要说不同不同背光造成的同色异谱失败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19 14:03
奇怪!公版的显示器icc与Adobe有什么关系?

你似乎不知道什么是“公版的显示器icc”,这也难怪,你从来不做色彩管理!

公版显示器icc应该是厂家针对某一型号显示器给的一个通用icc,但是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显示器,一个icc肯定无法完全准确描述一整个批次显示器的,这个理解应该没错吧。所以假设不存在设备误差(不过很多时候厂商使用的设备要比民用的玩具精度高得多比如柯美CS2000,CA410),也不考虑同色异谱失败的情况下,自己制作的色彩配置文件是更适合自己手上这台显示器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1 04:37
显示器校准后的效果怎么样,可以用DisplayCal的“验证”功能来检查色差的大小。

先来看一个例子,我的朋友借我的“彩猴子”(ColorMunki)校准显示器,他听网上的大咖说,要把对比度调到最大(100%),可是他的液晶显示器当对比度调到最大的时候,色温飙到10000K以上,当他用RGB色温调整强行把色温降到6500K,屏幕上出现了严重的偏色,黑白照片变成了有乱七八糟颜色的照片,Windows的桌面、窗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古怪偏色。

他指望用校色仪校色后能改变这些偏色,耐心等了2个小时后,校色完毕,加载icc,屏幕的偏色丝毫未变。更可疑的是,他用DisplayCal的“验证”功能,验证结果非常理想,最大色差也不超过2.0,他直接晕倒了。我猜这种问题可能很多人都碰到过。

重要的话要反复说,显示器的icc,只有支持色彩管理的APP才会使用,才能利用icc正常显示颜色!我朋友遇到的这种情况,不管windows桌面、窗口的颜色偏得有多古怪,用photoshop查看一张照片,窗口内的图片颜色是完全正常的,一点也不偏色。因为windows桌面、窗口不支持色彩管理,不会使用显示器的icc,自然还是原来的偏色,而photoshop支持色彩管理,会按照显示器icc修改送到显示器的RGB,显示的颜色就很正常。

只有Vcgt对Ga ...

我明白了。VCGT是用来修正灰阶的,也就是1DLUT。当设备的RGB平衡(仅考虑x,y坐标,不考虑Y亮度)出现问题了才需要用VCGT矫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
主题: 47
帖子: 7151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1:54
我的感受是还是硬件校色简单,可以直接用标准的icc文件,也可以完全不用icc文件。软件色彩管理更多还是打印需要?


你说得非常对,硬件校色简单,而且可以把显示器端口校准到标准的sRGB,这样可以不做色彩管理。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2:03
是的,我想我理解了。在我的认知中,3DLUT是多多少少一定会产生色阶的,不管软件还是硬件校色。白点gamma亮度应在显示器上调整,在displaycal里选择已测量也很好理解,都是避免出现额外的色阶。
不过软件校色和硬件校色最终能达到的精度应该不会有什么区别。比如某台电视,发烧友校色后能达到平均0.2的色差,完全符合监视器的标准了。


白点、色温可以用显示器按键调整,显示器没法改变Gamma。

理论上,硬件校色、软件校色的色准应该一样,但是实际上可能不一样,比如软件校准的3DLUT比矩阵精度更高,但是硬件校色的3DLUT可能是从矩阵计算出来的,这样就会降低精度。依据是硬件校色的软件可能限制了色块数量,色块数量不足,3DLUT的精度不够,所以硬件3DLUT是用矩阵推算出来的,而不是用真正实测的色块计算出来的。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2:22
谢谢老师。不过说到测量白点这个问题,大家好像都没有提到一个最明显影响校色精度的问题,就是设备。如果没有高分辨率光谱仪和色彩分析仪,就算所有步骤都做到最科学,最后结果应该也没法很标准吧?更不要说不同不同背光造成的同色异谱失败问题。。


我觉得随便找个校色仪,精度都足够了。真正限制精度的是8bit的RGB,显示缓冲区的8bit位宽,限制了颜色精度,所以没有必要使用更高精度的校色仪。

我用的校色仪是Xrite的ColorMunki Photo,用DisplayCal的“验证”能清楚区分出8bit的RGB精度的限制,与理论计算的数值对比,误差远小于8bit的RGB精度的限制。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2:41
公版显示器icc应该是厂家针对某一型号显示器给的一个通用icc,但是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显示器,一个icc肯定无法完全准确描述一整个批次显示器的,这个理解应该没错吧。所以假设不存在设备误差(不过很多时候厂商使用的设备要比民用的玩具精度高得多比如柯美CS2000,CA410),也不考虑同色异谱失败的情况下,自己制作的色彩配置文件是更适合自己手上这台显示器的。


你说得很对,工厂没法对每台显示器校色,也没法提供各种亮度下的icc。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2:48
我明白了。VCGT是用来修正灰阶的,也就是1DLUT。当设备的RGB平衡(仅考虑x,y坐标,不考虑Y亮度)出现问题了才需要用VCGT矫正。


完全正确!Vcgt只是用来改善不做色彩管理时的灰阶和色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
主题: 47
帖子: 7151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玩照相机的朋友都知道,专业照相机,可能更结实、更可靠,故障率更低,电池续航时间更长,功能更丰富,而不一定是像素高、画质更好。显示器也是一样的道理,专业显示器,可能好在屏幕亮度均匀,色温漂移小,可靠性高。可能还包括显示器内部S曲线、Gamma曲线补偿得好,液晶偏转的开度精确(所谓6bit面板、8bit面板),液晶面板饱和度高(所谓色域大),等等。

从理论上说,硬件校色并不是专业显示器的特点,只是因为专业显示器的上述优点,用户不好理解,很难有直观认识,而校色的效果立竿见影,厂商就把校色做到专业显示器内部,把硬件校色与专业显示器绑定,提高专业显示器的身份,这只是一种营销策略而已。硬件校色再配上一个管理软件,还能再卖一笔钱出来。

宣传的时间久了,一些一知半解的大咖、大师、砖家就相信了,以为专业显示器就是硬件校色,纷纷帮着厂商宣传。所以现在有些显示器,就把硬件校色做在普通显示器内,卖出一个专业显示器的价格,或者,即使不卖高价,也能换个销量。

我用的VX2780-4K-HD-5显示器被某些人说成游戏屏,我选它的原因是找到了一个校色后的icc,对这个icc分析后,我觉得能满足我的需要。

这个显示器的缺点是屏幕亮度均匀性不好,存在色温漂移(需要经常校准),S曲线补偿不好(可以通过校准弥补)。还有,发热比较明显,用了3个月就出现两个坏点,我以前用过的廉价显示器都从未出现过,好在4K分辨率下坏点感觉不明显,现在用了快两年也没有再增加。优点是D65色温下,DisplayCal校色后的确能达到99.9%的Adobe RGB平面色域,并且,用各种彩条、黑白条验证,没有可见的色带和色阶问题,这正是我需要的。

用DisplayCal自检验证,328个色块的大型验证测试图表,显示Adobe RGB照片时的ΔE00最大0.76,平均0.16;显示sRGB照片时最大0.82,平均0.15。实测ΔE00,Adobe RGB颜色最大是1.75,平均0.38;sRGB颜色最大是1.60,平均0.38。

好坏总是相对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2006年,我买的第一个数码照相机是Canon的5D,当时就是想摸摸数码的天花板,摸过之后之后经常使用的是Olympus的4/3照相机,因为4/3已经能满足我的需求了,好在轻便。以前上班的时候用过很多很贵的显示器,现在自己有校色仪,也知道校色的作用,所以硬件校色显示器不适合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81
主题: 44
帖子: 3250
注册: 2013年1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6 18:23
那就没必要跟你费吐沫了!


民科你不是要教教本砖家嘛,怎么教不动啦。
虽然你的理工素养使得你可能这辈子都不懂 RAW没有颜色,本砖家可是苦口婆心的和你讲原理呢

再说,民科自己基础不牢,真的自己打脸的笑话越来越多,上班摸鱼慢慢来看你笑话。也给大家科普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2-1-27 09:5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55
主题: 16
帖子: 4549
注册: 2011年8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2:48
我明白了。VCGT是用来修正灰阶的,也就是1DLUT。当设备的RGB平衡(仅考虑x,y坐标,不考虑Y亮度)出现问题了才需要用VCGT矫正。


怎么可能不考虑亮度呢?

关键是显示器不管是DDC还是手动调节灰平衡,只能针对中灰调整,而所有的液晶面板(所有的)都不可能在原生在全部明度范围保持特定灰平衡,因此如果没有硬件校准(可编程LUT)的话,没有VCGT是不可能修正全部的灰阶平衡的,拉个黑到白的渐变就能看到什么叫五彩斑斓的灰。这个特性是可以对摄影后期产生很大影响的。

对于高端显示器,在特定预设模式下已经通过工厂仪器进行了全明度范围的灰平衡校准,比如Rec.709这种严格模式还会锁定面板亮度,虽然白点不一定有标记的那么准。这是可以开箱即用的最重要基础,而不是什么完全符合sRGB色域范围,因为仍可以通过厂家对某型号特性化后的icc通过操作系统和APP的色彩管理来保证色域映射准确,而无需用户配置量具就可以直接使用。

对于电视机,普遍具备可编程LUT,但用户界面与显示器完全不同,电视机可以在本机直接手动调整多段明度下的灰平衡(通常标记为手动Gamma调整,而不是色温调整),高端电视机更可以通过IP连接软件进行更精细的控制。因为电视机通常在输入端没有条件使用VCGT,这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功能。相反,由于显示器可以轻易使用VCGT,因此可编程LUT直到目前并非主流配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81
主题: 44
帖子: 3250
注册: 2013年1月
我来说一下所谓“公版icc”的问题,也就是Adobe自带的那些色彩icc,大家怎么理解。毕竟这些东西非常“数学”。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1:54
我的感受是还是硬件校色简单,可以直接用标准的icc文件,也可以完全不用icc文件。软件色彩管理更多还是打印需要?


首先:楼住上面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对的(原理另论)。“色彩管理”其实是为了最终输出的,打印输出是固定的。不同人的眼睛看的是同一个纸制品,而电子屏幕千人千面,怎么统一呢?我们用公版icc来统一。

其实这个所谓“公版”是民科自己的俗称。实际就是用IT技术承载的标准色彩空间的数学描述。大家约定,色彩在这个体系内展现。除了ProPhoto RGB,无论是 AdobeRGB、sRGB、Display P3,这都是可见的色彩空间。只要显示器厂商花功夫,花成本,做到和标准色彩空间一样或者差别很小,那么你直接用标准icc就可以了。对个人影像来说,看用途。

用途1,展示图像:这个我不解释了,大家理解;
用途2,用来处理RAW图像。这个比较重要,因为 RAW没有颜色,所以摄影师用来处理RAW的显示器其实是用来确定摄影师颜色的。与几个可视标准色彩空间(AdobeRGB、sRGB、Display P3)越接近越好,这就是所谓“专业显示器”。(注意一下:专业显示器不是说一定带硬件3Dlut,而是与可视色彩空间标准非常接近。这个“色准”不仅仅是大家知道的色域,而且包括色阶)。专业显示器,为了证明这点,一般都会携带校色报告。以证明自己的显示器和色彩空间标准非常接近。具体,可以参考我的贴: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925283-1-1.html,最底下的链接。

这就是Adobe/苹果等各路工程师的工作成果,是让摄影师简单的。比如您提到的摄影师买了带3D lut的硬件校色,却没用过硬件校色,这非常典型,我写过一个“暴敛天物的范例”。其实对摄影师这样的群体,带硬件3Dlut的显示器是因为他们提供“真正的色彩空间切换”,这不存在色阶损失,虽然用户自己不定制自己的3Dlut,但也可以使用内置硬件3Dlut,同时获得解决民科说的“色准与色阶是一对矛盾”
而下面这段,则有些原理的错误。虽然这个表述不影响实操,但会影响以后的色彩设置。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2:41
公版显示器icc应该是厂家针对某一型号显示器给的一个通用icc,但是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显示器,一个icc肯定无法完全准确描述一整个批次显示器的,这个理解应该没错吧。所以假设不存在设备误差(不过很多时候厂商使用的设备要比民用的玩具精度高得多比如柯美CS2000,CA410),也不考虑同色异谱失败的情况下,自己制作的色彩配置文件是更适合自己手上这台显示器的。


所谓“自己制作的色彩配置”这个表述就非常不严谨,这就是楼主你的第六问,没有VCGT的校色实际应用场合时什么,就是这个。

摄友有一种认识,就是时间久了,显示器有所谓老化,白点飘逸,需要一个月校色一次之类的。其实最好的方法觉得肉眼可见不行的话,应该换一台了,哈!而不是校色。不过呢,有的朋友一定要校色,那么怎么办呢?我把“自己制作的色彩配置”分为以下几种场合:
1.用户自己有带硬件3D lut显示器的,且白点飘逸可在原始色域内范围内的。那么用户自己以及制作一个自己版本的 sRGB校色模式,按照上例来说,时间久了。工厂初始的sRGB模式已经不是sRGB,不能用公版sRGB.icc了。那么我有硬件3Dlut,自己做一个“校准1”校准到sRGB的配置,显示器加载这个3Dlut到“校准1”,那么我以后“校准1"就是更准的sRGB。每次我切换“校准1”后,可以直接使用公版sRGB.icc。

2.用户没有硬件3D lut,比如民科的游戏屏。如果我用了VCGT丢失色阶,但我又严格需要色准。怎么办,那么可以制作没有VCGT的icc。此时处理RAW,可以用这个ICC来确认颜色。因为PS在转换色域的时候,把源色域(用户工作空间)用校色的icc能更精准的转换到您指定的目标色域(一般是某个可视标准色彩空间)。

3.用户没有3D lut,比如民科的游戏屏,但强行加载VCGT。很多校色泥潭就是这类。这不当面真不知道用户干了什么,也就不展开了。我这里痛斥校色,指的就是这种场合。靠民科科普,只能越科普越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81
主题: 44
帖子: 3250
注册: 2013年1月
显然,民科曲解艺卓的话当然是错的。下面红色X的就是错的,而且一错再错,注意看民科的发帖时间,哈!

我总结一下下面的红色字体。民科想强调的,是所谓“硬件校色”只在特定情况才优于所谓“软件校色”,大部分情况下是一样的。而砖家认为,除了成本和操作门槛,在任何色彩显示特性上,“硬件校色”全方位无死角的优于所谓“软件校色”。如果连这个都否认,那真的是民科了。

我只要据一个专业的应用范例,就能戳破红色的所谓“特定情况”,看这个影像专业出版印刷的色彩管理例子(链接:),也是在楼主另外一贴砖家我的回复。一看便知。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6 18:31
有人愿意缴智商税,没人拦得住。但是,即使是宣传,读懂意思还是有必要的。把“艺卓”的话解释一下:
.........
显然X硬件校色显示器,只有在显示器、照片都是sRGB,或者都是Adobe RGB时,才能避免出现跳跃的色阶X。如果显示器是sRGB,照片是Adobe RGB,或者显示器是Adobe RGB,照片是sRGB,一样会出现跳跃的色阶,与软件校色完全一样。
.......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2 05:31
硬件校色显示器与普通显示器的软件校色究竟有什么区别?
......
对于硬件校色来说,分两种情况,一、硬件校色显示器的RGB端口与要显示的照片都是sRGB(或者都是Adobe RGB),此时,可以不需要色彩管理的RGB转换,把RGB直接送到显示缓冲区。二、如果硬件校色显示器的RGB端口与要显示的照片的icc不同,比如显示器是sRGB,而照片是Adobe RGB,此时需要把Adobe RGB转换成sRGB送到显示缓冲区,X这与软件校色完全一样,没有区别。
所以,硬件校色显示器的优越性只可能出现在第一种情况下X
,比如,照片是sRGB,显示器也是sRGB
。这种情况下,硬件校色不需要转换RGB,软件校色仍然需要按照显示器icc转换RGB。
.......
X请注意,这种硬件校色显示器色阶响应的优越性,只发生在sRGB显示器显示sRGB照片,或者Adobe RGB显示器显示Adobe RGB照片的情况下,一旦想用硬件校色的sRGB显示器显示Adobe RGB照片,或者硬件校色的Adobe RGB显示器显示sRGB照片,这样的色阶响应优势就不存在了X。因为还是需要APP把Adobe RGB转换成sRGB,或者把sRGB转换成Adobe RGB,限制RGB为8bit,送到显示缓冲区,与软件校色完全一样。硬件校色只是把sRGB(或者Adobe RGB)转换到显示器原始、固有的色彩空间,而不是sRGB与Adobe RGB的色彩空间之间的转换。

所以,硬件校色显示器最适合不会做色彩管理、喜欢sRGB一统江湖的情况.....


这里最后结论,就当民科的笑话,大家新年一乐吧

红字字体我都标注出来了,这些民科论调,除了证明民科自己就是民科,都是无需反驳的谬误而已。现在都2022年了,带硬件3Dlut的都大幅降价了,连楼主都买一台二手玩玩了。民科的红色论调,就不要去反驳楼主的实际选择了。楼主要比民科才是真发烧友。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2-1-27 13: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2-1-27 12:07
我来说一下所谓“公版icc”的问题,也就是Adobe自带的那些色彩icc,大家怎么理解。毕竟这些东西非常“数学”。

首先:楼住上面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对的(原理另论)。“色彩管理”其实是为了最终输出的,打印输出是固定的。不同人的眼睛看的是同一个纸制品,而电子屏幕千人千面,怎么统一呢?我们用公版icc来统一。

其实这个所谓“公版”是民科自己的俗称。实际就是用IT技术承载的标准色彩空间的数学描述。大家约定,色彩在这个体系内展现。除了ProPhoto RGB,无论是 AdobeRGB、sRGB、Display P3,这都是可见的色彩空间。只要显示器厂商花功夫,花成本,做到和标准色彩空间一样或者差别很小,那么你直接用标准icc就可以了。对个人影像来说,看用途。

用途1,展示图像:这个我不解释了,大家理解;
用途2,用来处理RAW图像。这个比较重要,因为 RAW没有颜色,所以摄影师用来处理RAW的显示器其实是用来确定摄影师颜色的。与几个可视标准色彩空间(AdobeRGB、sRGB、Display P3)越接近越好,这就是所谓“专业显示器”。(注意一下:专业显示器不是说一定带硬件3Dlut,而是与可视色彩空间标准非常接近。这个“色准”不仅仅是大家知道的色域,而且包括色阶)。专业显示器,为了证明这点, ...

哈哈对强迫症来说,可以换一台,或者返厂校准,不过成本过于高了。对于液晶来说,半年就会发生色温偏移,可以很轻易被仪器捕捉到,oled更加明显。人的肉眼对白平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没有参考的情况下肉眼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您下面提到的1和2都是很科学的校准方法吧,1也是我现在一直在用的,既然信任厂家的色彩科学就没理由不用是吧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dual 发表于 2022-1-27 10:52
怎么可能不考虑亮度呢?

关键是显示器不管是DDC还是手动调节灰平衡,只能针对中灰调整,而所有的液晶面板(所有的)都不可能在原生在全部明度范围保持特定灰平衡,因此如果没有硬件校准(可编程LUT)的话,没有VCGT是不可能修正全部的灰阶平衡的,拉个黑到白的渐变就能看到什么叫五彩斑斓的灰。这个特性是可以对摄影后期产生很大影响的。

对于高端显示器,在特定预设模式下已经通过工厂仪器进行了全明度范围的灰平衡校准,比如Rec.709这种严格模式还会锁定面板亮度,虽然白点不一定有标记的那么准。这是可以开箱即用的最重要基础,而不是什么完全符合sRGB色域范围,因为仍可以通过厂家对某型号特性化后的icc通过操作系统和APP的色彩管理来保证色域映射准确,而无需用户配置量具就可以直接使用。

对于电视机,普遍具备可编程LUT,但用户界面与显示器完全不同,电视机可以在本机直接手动调整多段明度下的灰平衡(通常标记为手动Gamma调整,而不是色温调整),高端电视机更可以通过IP连接软件进行更精细的控制。因为电视机通常在输入端没有条件使用VCGT,这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功能。相反,由于显示器可以轻易使用VCGT,因此可编程LUT直到目前并非主流配置。 ...

可是RGB Balance本来就可以描述不包含亮度的情况吧。比如一台显示器rgb平衡是三色贴一起成为一条直线,但是加入了亮度因素(目标伽马),这条线可能就变得弯弯曲曲了,校色软件可能只能给出一个平均伽马,比如2.25什么的。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去使用VCGT?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81
主题: 44
帖子: 3250
注册: 2013年1月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2:03
是的,我想我理解了。在我的认知中,3DLUT是多多少少一定会产生色阶的,不管软件还是硬件校色。白点gamma亮度应在显示器上调整,在displaycal里选择已测量也很好理解,都是避免出现额外的色阶。
不过软件校色和硬件校色最终能达到的精度应该不会有什么区别。比如某台电视,发烧友校色后能达到平均0.2的色差,完全符合监视器的标准了。


在事实面前(特别是我找到了Displaycal作者的回信),民科承认了一个事实,“显示器校准(软件校色),色准与色阶是一对矛盾”。而硬件校色(显示器内置3D lut)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代价是昂贵和复杂。

其实你要搞清楚“色阶”是什么定义,这个东西和“lut”、Gamma一样泛化了。色阶有几种解释:
1.肉眼来说,有蔚蓝天空的条带化,这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
2.学术来说,色阶本意是连续无限的模拟量,数字采样后有限化。这个大家也能理解。
3.对我们操作色彩空间转换的人来说,色阶是精度的实际损失。我们有的时候,也会用曝光宽容度、Gamma等类似的不精确表达来表述“损失精度”的意思。

所以,您提到的“3DLUT是多多少少一定会产生色阶的,不管软件还是硬件校色”,其实设计两个模糊混淆的概念:色阶 和 3Dlut。我们只有清晰定义的条件下才能继续讨论。我先说结论,这个实操感强。

结论1:今天的显示器,肉眼你很难看出所谓的“色阶”,(第一种定义)。具体原理您参考我19楼的解释,有三张测试图的那个回帖。这也是民科说的,其实今天不太需要VCGT了。早期的苹果显示器,用软件校色来修正原生的液晶显示曲线。这里面很拗口,你自己体会这个话的意思。这话这么讲:【早期的苹果显示器,用软件校色修正原生液晶的Gamma色阶①,使得色彩显示更平滑②。虽然损失色阶③,但更显示精准了】。如果你能理解里面的①②③,那么你就能理解我前面提到的几个定义了。

结论2:硬件3Dlut ,能让你你看不出肉眼色阶。如果你能看到,那么要么你校色错误了,计算了错误的3Dlut数据,要么显示器坏了。大部分是第一种。

结论3:由结论1、结论2,你可以推导出。
软件校色,不可避免会损失色阶
而硬件校色,其实就是用来消除上述相同“定义的色阶损失”的,哈!也就是绿色字体的色阶定义是相同的。这就是硬件3Dlut的价值。

实际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软件校色没啥,苹果最早用,也一直在用;但硬件校色一定是比软件校色好的。
但对于影像,我的个人意见是,没必要用硬件校色,推荐专业级显示器。因为很多专业级显示器,尽管没有硬件3Dlut,但出厂就很好的平衡了所谓“色准和色阶”,也就是说专业显示器,出厂非常贴近公版icc的定义。

用户要小心操作任何“校色”(不管是软件校色还是硬件校色,后者更需要专业知识),一定要严格吃透定义,不要盲目操作。所谓6个月校色一次,那是用数据读取,人眼其实是分辨不出来的,尤其是个人影像行业。对于一些非常专业的领域,六个月校色一次和人眼无关,是行业规范,不得不如此。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2-1-27 13:5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
主题: 47
帖子: 7151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只要是玩照片,色彩管理就是绕不开的一道坎,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迟早会遇到色彩管理的问题!

为什么?

这要从看图软件说起。图片中存储的都是RGB数据,不支持色彩管理的看图软件(比如Windows的“画图”),从图片中读取RGB后,不做任何改动直接送到显示器。完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比如photoshop),读取RGB后,会按照图片内嵌的icc,把RGB转换成XYZ,再根据显示器icc,把XYZ转换成另一个RGB送到显示器,用这样的RGB转换保证图片的XYZ颜色与屏幕的XYZ颜色一样。还有一种支持一半色彩管理的APP,读取RGB后,按照图片内嵌的icc,把RGB转换成XYZ,但是不使用显示器icc,而是按照sRGB的icc,把XYZ转换成另一个RGB送到显示器。

如果不知道你使用的APP是按照哪种方式工作的,显示颜色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显示器是sRGB的,如果照片也是sRGB的,不管哪种APP,都能正确显示颜色。但是,如果照片是Adobe RGB的,完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和半支持色彩管理的APP都能正确显示颜色,不支持色彩管理的APP显示的颜色晦暗。

比如,显示器是Adobe RGB的,如果照片是Adobe RGB,不支持色彩管理的APP显示颜色正常;完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要看系统是否加载了显示器icc,加载了就能正确显示颜色,不加载就会出现错误的颜色(错误情况要看windows的缺省设置和APP是否读取windows的缺省设置);而半支持色彩管理的APP,因为不使用显示器icc,不管系统加载、不加载显示器icc,都会显示过度艳丽的颜色。如果照片是sRGB,完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要看系统是否加载了显示器icc,加载了就能正确显示颜色,不加载就会出现错误的颜色。不支持色彩管理的APP和半支持色彩管理的APP都会把显示器当成sRGB对待,显示过度艳丽的颜色。

看看,麻烦吧,能把人绕晕吧!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 stevenkoh同学极力推荐的sRGB一统江湖,不做色彩管理的办法。但是,使用这种方式时,千万千万别碰Adobe RGB,也别碰Display P3,见到Adobe RGB、Display P3的设备绕着走,见到Adobe RGB、Display P3的照片赶紧扔掉,不然就会出洋相,让人笑话。比如@ stevenkoh同学,他想用Display P3的显示器显示一张Display P3的照片,他原本想不做色彩管理下应该没有问题,结果他使用了一款支持色彩管理的W7的照片查看器,结果就……艳丽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1735&page=12&ordertype=1#pid85060490

另一种就是色彩管理的办法,非常简单的两条,一是正确做显示器校准和icc加载;二是只使用完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这样不管照片是什么icc,显示器的色域怎样,都能正确显示颜色。

显示器校准可以使用DisplayCal,校准结束后会自动加载icc。完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浏览器有Firefox、Chrome、微软的IE、Edge、360、小蜜蜂。看图APP有Adobe的photoshop、Lightroom、FastStone Image View、ACDSee Pro、W7的照片查看器,等等。

使用色彩管理比不做色彩管理更容易!

但是,使用色彩管理必然会出现色准与色阶的矛盾,软件校色如此,硬件校色也是如此!如果不做色彩管理,图片的RGB直接送到显示器,RGB不会有任何色阶损失,但是当图片的icc与显示器icc不一致时,必然出现颜色偏差。而使用色彩管理时,会对RGB做转换,这个转换必然导致RGB色阶的损失。硬件校色也是如此,在图片的icc与显示器icc不一致时,RGB也是要转换的,也会损失色阶。这是色彩管理RGB转换造成的,只有不做RGB转换才能避免损失色阶,也就是硬件校色显示器的icc与图片的icc一致的情况下才能避免,比如硬件校色显示器校准到sRGB,照片也是sRGB。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色彩管理造成的色阶损失,对RGB来说是必然的,但是人眼观察到的颜色,不是RGB,而是XYZ,只要XYZ的色差足够小,人眼分辨不出来,即使RGB有断裂的色阶,人眼也看不出来,这是问题的关键。只要校色时适当控制XYZ的色差,完全可以让软件校色不出现人眼能察觉到的色阶跳跃和色带。

所以,把“白点”、“白电平”、“色调曲线”都设置成“已测量”,3DLUT加“平滑”都是依据的这个道理。

硬件校色也要面对色准、色阶这样的矛盾,处理不好也会出现色阶跳跃和色带,而且,硬件校色为了简单,还没有DisplayCal那么多参数可以调整,所以硬件校色牺牲色准换取色阶,所以,硬件校色在色准上是比不过软件校色的。不相信的可以找个校色仪用DisplayCal在硬件校色显示器上跑一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81
主题: 44
帖子: 3250
注册: 2013年1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6 18:31
..................
至于色彩偏差的色带,并不是Vcgt特有的缺陷,没有Vcgt,其他Gamma校准曲线、矩阵、3DLUT的数据处理不好,都会产生中性色的偏色色带,软件、硬件校色都可能会存在,软件可以靠DisplayCal控制参数,牺牲一点点色准来取得平衡,而硬件校色,强迫使用强“平滑”,牺牲更大的色准来避免出现色带,所以硬件校色的色准普遍较差


红色字体?自己开心就好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81
主题: 44
帖子: 3250
注册: 2013年1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7 09:06
好坏总是相对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2006年,我买的第一个数码照相机是Canon的5D,当时就是想摸摸数码的天花板,摸过之后之后经常使用的是Olympus的4/3照相机,因为4/3已经能满足我的需求了,好在轻便。以前上班的时候用过很多很贵的显示器,现在自己有校色仪,也知道校色的作用,所以硬件校色显示器不适合我


既然前面犯了糊涂,有“硬件校色的色准普遍较差”,自然不适合你喽?看民科自述以前用上班用过公家很贵的显示器,估计都不是他说的“硬件校色显示器”,公家买的东西,公家的钱,只能呵呵呵了。

硬件校色需要更多的色彩管理知识,的确不适合民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02
主题: 0
帖子: 390
注册: 2019年9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7 14:34
只要是玩照片,色彩管理就是绕不开的一道坎,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迟早会遇到色彩管理的问题!

为什么?

这要从看图软件说起。图片中存储的都是RGB数据,不支持色彩管理的看图软件(比如Windows的“画图”),从图片中读取RGB后,不做任何改动直接送到显示器。完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比如photoshop),读取RGB后,会按照图片内嵌的icc,把RGB转换成XYZ,再根据显示器icc,把XYZ转换成另一个RGB送到显示器,用这样的RGB转换保证图片的XYZ颜色与屏幕的XYZ颜色一样。还有一种支持一半色彩管理的APP,读取RGB后,按照图片内嵌的icc,把RGB转换成XYZ,但是不使用显示器icc,而是按照sRGB的icc,把XYZ转换成另一个RGB送到显示器。

如果不知道你使用的APP是按照哪种方式工作的,显示颜色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显示器是sRGB的,如果照片也是sRGB的,不管哪种APP,都能正确显示颜色。但是,如果照片是Adobe RGB的,完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和半支持色彩管理的APP都能正确显示颜色,不支持色彩管理的APP显示的颜色晦暗。

比如,显示器是Adobe RGB的,如果照片是Adobe RGB,不支持色彩管理的APP显示颜色正常;完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要看系统是否加载了显示器icc,加载了就能正确显示颜色,不加载就 ...


没错,我用底片扫描仪扫描黑白底片,默认导出TIFF文件,色彩空间是灰度。所以用Windows看图sRGB色彩空间打开是暗沉高对比度的,用Photoshop打开就会翻译为显示器的sRGB空间给我预览,对比度恢复正常。另存为sRGB色彩空间的jpg照片,就统一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
主题: 47
帖子: 7151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7 13:43
可是RGB Balance本来就可以描述不包含亮度的情况吧。比如一台显示器rgb平衡是三色贴一起成为一条直线,但是加入了亮度因素(目标伽马),这条线可能就变得弯弯曲曲了,校色软件可能只能给出一个平均伽马,比如2.25什么的。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去使用VCGT?


我在前面提到过,Gamma原本是为了适应CRT的特点而设置的,现在的液晶不是CRT的Gamma特征曲线,而是一条S曲线,所以液晶显示器内部都会有抵消Gamma作用的曲线和补偿S的曲线,这是两个3×1DLUT,当然,也可以把它们合并成一个3×1DLUT。

一般来说,显示器出厂的时候,这些曲线是能够保证良好的灰平衡的。但是,这些曲线只是对出厂时的某个固定色温、固定对比度、固定亮度做出的合适补偿,一旦改变了色温、对比度、亮度,灰平衡就失衡了,就可能会出现色带。

当你重新设定色温、对比度、亮度,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色带,就需要用Vcgt校准,如果没有色带、或者色带轻微,就禁用Vcgt。

当然,如果你不在乎windows桌面、窗口(不支持色彩管理)出现的灰平衡失调和色带,也可以禁用Vcgt,凡是支持色彩管理的APP都能通过显示器icc矫正灰平衡,消除色带。

还有,Vcgt容易造成色阶损失,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Vcgt矫正程度不是很大,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色阶影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
主题: 47
帖子: 7151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7 13:31
哈哈对强迫症来说,可以换一台,或者返厂校准,不过成本过于高了。对于液晶来说,半年就会发生色温偏移,可以很轻易被仪器捕捉到,oled更加明显。人的肉眼对白平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没有参考的情况下肉眼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您下面提到的1和2都是很科学的校准方法吧,1也是我现在一直在用的,既然信任厂家的色彩科学就没理由不用是吧哈哈


1、我提到的公版icc,是指显示器厂商提供的用于某款显示器的通用icc。

2、你把显示器硬件校准到了sRGB,也就是显示器RGB端口是sRGB标准的,那么想要看Adobe RGB的照片怎么办呢?是不是要把Adobe RGB的RGB转换成sRGB的RGB送到显示器端口?谁来做这个转换?不做行不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81
主题: 44
帖子: 3250
注册: 2013年1月
楼主还是好好参考这篇回复。虽然我和@dual 有很多观点不一致的地方,但至少人家两点:
1.没有故意引导混淆的胡说,有基本的辩论操守;
2.是论坛很早就指出 VCGT问题的人,也就是把vcgt混入icc,是一个非常混淆的事情。

但问题是,这个本来是苹果暗戳戳自己的事情,是校色仪和第三方校色软件发现,你能摸得,为何我不能摸?于是纷纷引入这个功能。这和icc原本的设计目的是有悖的,但苹果自己带头违反了。

下面的回复,关键还是你前面一个提问中对显示器“原生色域”的理解。带硬件3Dlut 的原生色域和普通显示器不一样。

dual 发表于 2022-1-27 10:52
怎么可能不考虑亮度呢?

关键是显示器不管是DDC还是手动调节灰平衡,只能针对中灰调整,而所有的液晶面板(所有的)都不可能在原生在全部明度范围保持特定灰平衡,因此如果没有硬件校准(可编程LUT)的话,没有VCGT是不可能修正全部的灰阶平衡的,拉个黑到白的渐变就能看到什么叫五彩斑斓的灰。这个特性是可以对摄影后期产生很大影响的。

对于高端显示器,在特定预设模式下已经通过工厂仪器进行了全明度范围的灰平衡校准,比如Rec.709这种严格模式还会锁定面板亮度,虽然白点不一定有标记的那么准。这是可以开箱即用的最重要基础,而不是什么完全符合sRGB色域范围,因为仍可以通过厂家对某型号特性化后的icc通过操作系统和APP的色彩管理来保证色域映射准确,而无需用户配置量具就可以直接使用。

对于电视机,普遍具备可编程LUT,但用户界面与显示器完全不同,电视机可以在本机直接手动调整多段明度下的灰平衡(通常标记为手动Gamma调整,而不是色温调整),高端电视机更可以通过IP连接软件进行更精细的控制。因为电视机通常在输入端没有条件使用VCGT,这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功能。相反,由于显示器可以轻易使用VCGT,因此可编程LUT直到目前并非主流配置。 ...


对原生色域的理解,才决定对 3Dlut的理解。才能理解displaycal校色中的 3Dlut 理解。否则面对下面民科的胡话,解释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不过楼主可以记住结论:软件校色是不可能用到3DLUT的,软件校色用的是 3x1Dlut(vcgt),色阶是数学上必然有损失的(肉眼能看得出看不出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理解了这个数学概念,又有强迫症,那么入手带有3Dlut的硬件校色显示器是必需的。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9-27 05:44
又出糗了,真砖家也!

3DLUT不是硬件校色的专利,软件校色一样可以用3DLUT


否则,你要听民科故意混淆的红色胡话,那么购买硬件3Dlut显示器就是一件没啥意义的事情。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2-1-27 16:1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7 15:27
1、我提到的公版icc,是指显示器厂商提供的用于某款显示器的通用icc。

2、你把显示器硬件校准到了sRGB,也就是显示器RGB端口是sRGB标准的,那么想要看Adobe RGB的照片怎么办呢?是不是要把Adobe RGB的RGB转换成sRGB的RGB送到显示器端口?谁来做这个转换?不做行不行?

艺卓的办法是增加一个argb的模式,硬件和系统配置文件同时切。当然系统配置文件是和硬件匹配的特性化文件 本帖最后由 life_is_good 于 2022-1-27 17:1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2-1-27 15:58
楼主还是好好参考这篇回复。虽然我和@dual 有很多观点不一致的地方,但至少人家两点:
1.没有故意引导混淆的胡说,有基本的辩论操守;
2.是论坛很早就指出 VCGT问题的人,也就是把vcgt混入icc,是一个非常混淆的事情。

但问题是,这个本来是苹果暗戳戳自己的事情,是校色仪和第三方校色软件发现,你能摸得,为何我不能摸?于是纷纷引入这个功能。这和icc原本的设计目的是有悖的,但苹果自己带头违反了。

下面的回复,关键还是你前面一个提问中对显示器“原生色域”的理解。带硬件3Dlut 的原生色域和普通显示器不一样。

对原生色域的理解,才决定对 3Dlut的理解。才能理解displaycal校色中的 3Dlut 理解。否则面对下面民科的胡话,解释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不过楼主可以记住结论:软件校色是不可能用到3DLUT的,软件校色用的是 3x1Dlut(vcgt),色阶是数学上必然有损失的(肉眼能看得出看不出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理解了这个数学概念,又有强迫症,那么入手带有3Dlut的硬件校色显示器是必需的。

否则,你要听民科故意混淆的红色胡话,那么购买硬件3Dlut显示器就是一件没啥意义的事情。 ...

谢谢。其实我的疑问是假设一个显示器RGB Balance without luminance是完美的一条直线,RGB balance是一条s型的曲线,要在色彩管理的软件中正常显示,是不是可以禁用VCGT。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81
主题: 44
帖子: 3250
注册: 2013年1月
我来解释一下所谓的“亮度”、Gamma、灰阶这类意思。色彩管理上很多名词是混乱的,有细微的差别。这主要是定义理解的问题,很牵扯篇幅。但如果这个定义不精确,民科随口一说,真的很难解释。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6 22:48
我明白了。VCGT是用来修正灰阶的,也就是1DLUT。当设备的RGB平衡(仅考虑x,y坐标,不考虑Y亮度)出现问题了才需要用VCGT矫正。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7 13:43
可是RGB Balance本来就可以描述不包含亮度的情况吧。比如一台显示器rgb平衡是三色贴一起成为一条直线,但是加入了亮度因素(目标伽马),这条线可能就变得弯弯曲曲了,校色软件可能只能给出一个平均伽马,比如2.25什么的。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去使用VCGT?


从这两段来看,楼主你对这个定义理解是不太精准的,普通用户都这样,普通用户的问题不是“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些混淆的定义,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当面纠正解释,统一定义。所以很多时候无法解释,任由民科混淆。

我说一下理解。色域是不存在“仅考虑x,y坐标,不考虑Y亮度”。记住色域实际是一个三维化的东西,无论你的色彩模式是 RGB、YUV、或者LAB这种基于亮度、色度、饱和度,这都是三维化的。从数学和IT角度,我们操作的都是三维化的色域转换。有同学问了,那么CMYK是四维还是三维,我告诉大家答案,其实是三维的。CMYK其实是CMY,RGB其实是RGBW,其实RGB/CMY都是同一种色彩模式。你真的撸代码就能实际理解“色域是三维化”了,因为里面线性代数用数学原理决定了这个特性。

由于三维无法实际展示,展示不方便,于是我们用二维马蹄图来表示色域(但实际色域是三维化的)。这不是说我们脱离亮度可以表示颜色,是姑且为止。所以,@dual 才说“怎么可能不考虑亮度呢?”,您再看看19楼的贴,三个图。
给你一道数学题,为什么是45度,而不是垂直的直线呢?看看研究生民科能否回答。这就是亮度的奥秘。我提示一下,左上角,是0,0,右下角是255,255。横坐标是每个RGB分量的递增值,纵坐标是什么?大家用颜色拾取器去看一下就知道了。为什么左45度要RGB同样的值?这就是“亮度”。

你说的所谓“当设备的RGB平衡(仅考虑x,y坐标,不考虑Y亮度)出现问题了才需要用VCGT矫正”,其实这应该是您指的是RGB最大值,也就是等于255的时候,RGB最大值的XY坐标,此时的亮度就是最大,而不是“不考虑Y亮度“。否则,你说的RGB平衡从何谈起?你看那条45度线,是非常模糊的。不用颜色拾取器,看颜色读数,一般肉眼看不出来。

至于像“可是RGB Balance本来就可以描述不包含亮度的情况吧”这类话,如果你我当面我肯定要问你你到底什么意思,几个问题对质下来,你就明白了。很多就是一层纸,不当面真的说不清。色彩管理记住这点,不当面肯定的意义不大,因为双方的意思可能不是同一个意思,只有你解决了实际疑问才是有意义的。不用 VCGT,你说软件校色的意义在哪里?否则,你买3Dlut的硬件校色意义在哪里?您觉得民科在79贴回答的你的第六问“什么时候不用vcgt用vcgt,什么时候不用vcgt”,这个回答解释了您的疑问吗?

这就是实际意义。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2-1-27 17:3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
主题: 47
帖子: 7151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7 16:44
艺卓的办法是增加一个argb的模式,硬件和系统配置文件同时切。当然系统配置文件是和硬件匹配的特性化文件


对啊,比如现在切到sRGB模式了,要显示Adobe RGB照片怎么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7 17:51
对啊,比如现在切到sRGB模式了,要显示Adobe RGB照片怎么办?

切一下,用艺卓的CN软件切😂目前我是这么做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2-1-27 17:26
我来解释一下所谓的“亮度”、Gamma、灰阶这类意思。色彩管理上很多名词是混乱的,有细微的差别。这主要是定义理解的问题,很牵扯篇幅。但如果这个定义不精确,民科随口一说,真的很难解释。

从这两段来看,楼主你对这个定义理解是不太精准的,普通用户都这样,普通用户的问题不是“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些混淆的定义,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当面纠正解释,统一定义。所以很多时候无法解释,任由民科混淆。

我说一下理解。色域是不存在“仅考虑x,y坐标,不考虑Y亮度”。记住色域实际是一个三维化的东西,无论你的色彩模式是 RGB、YUV、或者LAB这种基于亮度、色度、饱和度,这都是三维化的。从数学和IT角度,我们操作的都是三维化的色域转换。有同学问了,那么CMYK是四维还是三维,我告诉大家答案,其实是三维的。CMYK其实是CMY,RGB其实是RGBW,其实RGB/CMY都是同一种色彩模式。你真的撸代码就能实际理解“色域是三维化”了,因为里面线性代数用数学原理决定了这个特性。

由于三维无法实际展示,展示不方便,于是我们用二维马蹄图来表示色域(但实际色域是三维化的)。这不是说我们脱离亮度可以表示颜色,是姑且为止。所以,@dual 才说“怎么可能 ...

我的假设是这样一个显示器。先不考虑三刺激色的坐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2-1-27 17:26
我来解释一下所谓的“亮度”、Gamma、灰阶这类意思。色彩管理上很多名词是混乱的,有细微的差别。这主要是定义理解的问题,很牵扯篇幅。但如果这个定义不精确,民科随口一说,真的很难解释。

从这两段来看,楼主你对这个定义理解是不太精准的,普通用户都这样,普通用户的问题不是“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些混淆的定义,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当面纠正解释,统一定义。所以很多时候无法解释,任由民科混淆。

我说一下理解。色域是不存在“仅考虑x,y坐标,不考虑Y亮度”。记住色域实际是一个三维化的东西,无论你的色彩模式是 RGB、YUV、或者LAB这种基于亮度、色度、饱和度,这都是三维化的。从数学和IT角度,我们操作的都是三维化的色域转换。有同学问了,那么CMYK是四维还是三维,我告诉大家答案,其实是三维的。CMYK其实是CMY,RGB其实是RGBW,其实RGB/CMY都是同一种色彩模式。你真的撸代码就能实际理解“色域是三维化”了,因为里面线性代数用数学原理决定了这个特性。

由于三维无法实际展示,展示不方便,于是我们用二维马蹄图来表示色域(但实际色域是三维化的)。这不是说我们脱离亮度可以表示颜色,是姑且为止。所以,@dual 才说“怎么可能 ...

图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
主题: 47
帖子: 7151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7 17:56
切一下,用艺卓的CN软件切😂目前我是这么做的😂


对吧,要手动切换一下,前提是知道照片是sRGB还是Adobe RGB的,我在43楼已经说过这个问题了。

如果照片的icc既不是sRGB,也不是Adobe RGB,那怎么办呢?还是要靠支持色彩管理的软件做RGB转换,也就是软件校色的色彩管理,对吧?!

为了避免色阶跳跃和色带的干扰,搞得那么麻烦,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还不如下点功夫,用DisplayCal做软件校色,把屏幕校准好,避免出现色阶跳跃和色带的干扰来得更方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
主题: 47
帖子: 7151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life_is_good 发表于 2022-1-27 16:51
谢谢。其实我的疑问是假设一个显示器RGB Balance without luminance是完美的一条直线,RGB balance是一条s型的曲线,要在色彩管理的软件中正常显示,是不是可以禁用VCGT。


首先,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禁用Vcgt,因为icc里面有多条曲线都有矫正灰平衡、Gamma的作用。只不过Vcgt可以矫正windows的桌面、窗口的灰平衡和Gamma,而icc只有使用支持色彩管理的APP时才起作用。

对液晶显示器来说,不同亮度下灰平衡差异明显,不同亮度下的Gamma值也不同,这就决定了Gamma校准必须使用R、G、B三条曲线同时矫正灰平衡和Gamma。

如果不同亮度下灰平衡都很好,那么R、G、B就可以使用一条相同的曲线校准Gamma。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6
主题: 2
帖子: 64
注册: 2021年7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2-1-27 18:46
对吧,要手动切换一下,前提是知道照片是sRGB还是Adobe RGB的,我在43楼已经说过这个问题了。

如果照片的icc既不是sRGB,也不是Adobe RGB,那怎么办呢?还是要靠支持色彩管理的软件做RGB转换,也就是软件校色的色彩管理,对吧?!

为了避免色阶跳跃和色带的干扰,搞得那么麻烦,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还不如下点功夫,用DisplayCal做软件校色,把屏幕校准好,避免出现色阶跳跃和色带的干扰来得更方便。

嗯嗯,您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但是很需要经验和知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displaycal软件的使用细节求教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