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测光曝光时的技巧并讨论胶片与数码的宽容度 [主题管理员:一江月]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0918 回帖:38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078
主题: 7
帖子: 276
注册: 2004年12月
与beegeess 有些同感,像我辈未经系统学习,来网上东学一些,西学一点,再加上无忌网各种言论掺杂,真假难辩,说真的,看了这么多关于曝光的贴子,也还是似懂非懂,想想还得靠自己摸索。显而易见,一些理论水平高的朋友说的太理论,而且我感觉也没说透,也不完全肯定就是正确,假若就是一个标准答案,明摆哪,哪来的这么多争论?或者就是每个人都没把区域曝光、白加黑减以及反转片的宽容度真正融会贯通地弄明白。据我所找关于曝光的贴子就有:
1、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200594(John Shaw的自然摄影指南--第一章:曝光)
2、http://www_69222_com/shownews.asp?id=14(拍摄反转片时怎样曝光 作者:林诒洪)
3、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及本贴
最基本的的几个问题:
1、宽容度。这个概念和指标没弄懂,会误导很多人。恰恰没人能肯定地提供常用的几个反转片比如E100VS、PVP100F、RDP3等的宽容度究竟是多少?从网上搜索的有4EV,6EV、8EV之说,也有不认同这些说法,甚至更小。每个反转片宽容度的中,亮部与暗部是怎么分配的?如若E100VS是4EV,那是曝光时+2(-2)对半分掌握,还是+1.5(-2.5)或是其他分配?
2、光比计算。测最亮最暗点看光比有多大,这话很多人讲过,但没讲透,是测完按为还原相应颜色进行白加黑减补尝后进行对比,还是直接按测光表18%灰为基层直接对比?我理解应是直接对比,若亮暗在5EV以内,假设在一般反转片宽容度内,即将曝光值设在中间灰参数,亮部按+2曝光会记录细节,暗部按-3也能记录细节。
3、实际应用。以白纸、黑布、绿叶在同一画面为例,首先先测白纸若是F8,1/60参数,测黑布为F8,1/2,绿叶为F8,1/15。判断光比:最亮最暗相差5EV,此时根据光比决定用高宽容度低反差的PDP3还是用其他的反转片,再决定采用的曝光参数,根据区域曝光理论,将绿叶与中灰同看待,置于5区(基准区,定点),将白纸置于7区,黑布置于2区,这样都能保持一定的纹理,这时可融会运用“白加黑减法”,为还原白纸白色决定加2档曝光(与7区一致)即用F8,1/15,绿叶还是用F8,1/15,为还原黑布的黑色,减3档曝光(与2区一致),刚好也是F8,1/15,假若这样的组合刚好能实现白的够白,暗的够暗,又同时能记录细节,就是最好的曝光组成,若测得白纸参数过一档为F8,1/125,或黑布欠一档为F8,1秒,那应判断为场景光比已超过反转片宽容度,要么用渐变灰,要么调整一个合适的参数,略牺牲亮部或暗部,要么就不要拍。

不知上述理解是否正确,哆嗦了点,但还是希望能得到验证,最近也一直为曝光理论与实践搞得头大,一看到一个场景,就相着怎么测光,想象使用何种参数,照顾到各个细节没有,搞得累。hass兄讲的用胶片眼睛看风景,尽量在光比小的时候先拍,这个我也深有感触,反转片曝光准才能发挥其片质优势,要是一直在其宽容度边缘打转,谁都怕。要是在此找不到准确无误的答案,还是靠自己,定下一两种反转片,自己好好实践,总结适合自己的土办法,曝光问题就此打住,不再深陷。

[简单拍摄 编辑于 2006-09-02 17:0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333
主题: 6
帖子: 131
注册: 2005年10月
我一直在拍黑白片、在学习区域曝光时一直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而以自己的习惯我一般是用入射测光表先在被摄物体暗测得一个数据然后再在亮部测得一个数据、二者如相差四级之内即按暗部曝先按正常显影丶如超出四级如超出一级即按暗部曝光在显影减时20%、如超出二级即按暗部曝光在显影减时30%。不知这种办法是否妥当?请教各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8
主题: 7
帖子: 276
注册: 2004年12月
"色意兄:从我个人拍风光的经验来看,这种时候拍摄,时机已经晚了。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光线变化万千,
尤其是早晚日出日落,光强与光比的变化是以几乎5秒钟一个单位变化的,这种变化,小机器能捕捉到,大
机器拍摄,有时候连测光都要简洁快速,否则的话,侧一堆点下来再稍微算算,光比早跑了。这个时候
只能凭经验,才能捉到那个点。

在对最佳点的判断中,经验少的朋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而不是胶片。我一直
坚持一个观点,在技术层面上讲,摄影师和爱好者的区别就在于:摄影师用胶片看,爱好者用眼睛看。在
老兄说的场景中,胶片看到的,是云海与山体光比太大,两边不可兼顾,但此时我们用眼睛看时,在云海
与山体中都能看到细节。

当然,我们经过训练,已经知道在拍摄之前测定反差,但这还不是真正的“用胶片看”。这顶多是用肉眼
观察,然后用胶片思维来检验。这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功夫,是用胶片的“眼睛”来观察。没有这个修炼,
很多好的真正的瞬间,都在我们架好机器忍受寒风在苦苦等待的时候从我们的肉眼下溜走了。

我有一个朋友擅拍风光。他使用大画幅反转,日出日落几乎一张搞定,顶多碰上太较劲的,再追一张拿下。
他的快门声音总和别人不合群,几乎总比别人早15分钟。日出了,别人拍得欢天喜地时,他在静静地真正地
用眼睛欣赏美景。他知道,在人眼看上去不怎么样的时候,光线变化很微妙,任何奇迹都在这种时候产生;
重要的是这个时候,胶片“能看到这一切”。而当太阳跃出,云海翻涌时,光比太大,技术已经无力了。

当然还有运气。风光一半靠运气。有时候云海的形状颜色厚度,也能化不可能为可能,但这绝对是运气。我
个人有一个方法供老兄参考:眯起眼睛看光比,相对准确一些。随着你眯起眼睛,原本能看到的一些暗部
细节都消失在黑暗中。相信我,这个时候你用表来测,这些部分一定在胶片宽容度之外"

hass兄的这段论述太好了,拍了这么久才渐有此感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BX50 发表
太客气了,我看了不少老兄的毒帖,学到很多东西.按理我该谢你才对.
另外.我觉得如果拍风光和室外建筑,基本不用考虑暴光补偿.


BX50兄,过奖,以后还需多向您讨教,向这里的各位DX多学习。这里的都是高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47
主题: 4
帖子: 8942
注册: 2003年1月
太客气了,我看了不少老兄的毒帖,学到很多东西.按理我该谢你才对.
另外.我觉得如果拍风光和室外建筑,基本不用考虑暴光补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BX50兄,非常感谢,原来有这表,我收藏了。以后实拍时参照这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47
主题: 4
帖子: 8942
注册: 2003年1月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谢谢一言兄回复。
是这样的,长皮腔会导致不能按测光表数据暴光,长皮腔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失光,但没有什么教程说这种补偿如何计算。我觉得除了标头及广角,其余大幅长焦都会有这问题。我上600MM在4X5和810上,拍了几次都不理想。
还有,不同设计的长焦其皮腔长短不一,480的塞马镜头比600的TELE需要的皮腔更长,计算补偿时 ......

试着回答,供参考.一般大幅相机拍摄时皮腔的长度未超过镜头焦距时不需要暴光补偿,当皮腔长度超过镜头焦距时(比如微距摄影)需根据皮腔长度超过镜头焦距的多少适当补偿,
通常是皮腔长度比镜头焦距长一倍,暴光增加2EV,找到一张表转发给你.虽然这张表上没包括600mm镜头,你看看可以大概有个数.

[BX50 编辑于 2006-08-28 20:1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6.229
主题: 14
帖子: 4169
注册: 2002年12月
这个帖子就是一本黑白摄影的教科书,收藏了,慢慢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一言兄谦逊,果然是“一言九鼎”,敬佩!学习您的精神和技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唛兄:这个我就不懂了。估计要HASS兄来解答,他熟悉大画幅和皮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谢谢一言兄回复。
是这样的,长皮腔会导致不能按测光表数据暴光,长皮腔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失光,但没有什么教程说这种补偿如何计算。我觉得除了标头及广角,其余大幅长焦都会有这问题。我上600MM在4X5和810上,拍了几次都不理想。
还有,不同设计的长焦其皮腔长短不一,480的塞马镜头比600的TELE需要的皮腔更长,计算补偿时不知是否是按皮腔延长的长度来计算还是按镜头焦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好贴。
一言兄的211举例生动直观,好!学习,改日按此法实践一下。
另外想请教一言兄一个和测光有关的问题,就是在使用大画幅长焦时,要补一两档,但我不知道多长的焦距补多少,比如以4X5为例,300MM要补多少,600MM要补多少,这有没有固定的算法,还是靠经验?谢谢。

唛兄:大画幅的长焦要补偿的问题我不清楚。
我估计兄的问题是曝光互易律失效补偿,因大画幅经常用到小光圈,曝光时间多长于1秒,导致互易律失效,一般来说快门速度低于1/1000s或高于1/2s就会有互易律失效出现,对于大画幅只有高于1/2s的情况发生,解决的办法是增加曝光量以及减少显影时间。准确的补偿量要根据胶片具体型号向厂家查询。
----------------------------

普通的经验数据仅供参考:
1秒 +1级  减10%显影时间
10秒+2级  减20%显影时间
100秒+3级 减30%显影时间
(以上数据摘自《高品质黑白摄影》邵大浪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好贴。
一言兄的211举例生动直观,好!学习,改日按此法实践一下。
另外想请教一言兄一个和测光有关的问题,就是在使用大画幅长焦时,要补一两档,但我不知道多长的焦距补多少,比如以4X5为例,300MM要补多少,600MM要补多少,这有没有固定的算法,还是靠经验?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4
帖子: 294
注册: 2004年6月
这个贴字翻出来好,又温习一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曝光控制好的黑白,具有丰富的影调。APO-Helvetar 48/5.6拍摄,6X9,乐凯专业100黑白,这是一个局部,没有锐化,存储质量仅为41%,42%已经大于200k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乡间浪人 发表
十区还有细节,那亚当斯的理论放在现在学习时要进行调整了。好久没拍黑白了,哪天也试试-2,+5

亚当斯的理论不用调整,你看那100%局部,也有全白的地方,而直方图显示,高光有极轻微的溢出,这是因为:点测是1度的,我测的那个点,接近最亮但还不是最亮的(但肉眼已经分辨不出来)。
另外,你前面提到过底片冲洗时的反差控制,这个手段并不能改变胶片的宽容度,宽容度是物理特性,做出来就定了,改变不了。所以所谓按暗部曝光、按亮部显影等方法只是反差控制的一种技巧,并且它只能用于可独立冲洗的页片,不适合整卷的胶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大形无相 发表

这个例子举得好!

多谢大形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BX50 发表
加2级是7区,可要是加5级不就是到10区了吗?

是的,是到了10区。
区域曝光法从0到10分了11个区(也有分10个区的),意思都是从黑到白的灰阶变化,相邻区刚好差一级。胶片的宽容度体现在它的特性曲线上,曲线分趾部和肩部,夹在中间的是直线段,这个直线段在横轴上的投影叫宽容度,宽容度“包含”在11个区之中,如按7级宽容度算可能对应的区是从2区到9区,那么0区、1区和10区对应的就是曲线的趾部和肩部,非线性、有缺失的部分,这就是区域曝光法和胶片宽容度的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2.517
主题: 78
帖子: 4681
注册: 2001年8月
打字错误,应该是+5等于十区,老想着亚当斯的-2为三区,+2为7区,属反映细节的最大限度。
如一言兄下图例所示,在显影没作调整的话,是确是十区还有细节,那-2,+5是对的,对于初学者,这区间非常有意义,也是需DX指点的地方。
十区还有细节,那亚当斯的理论放在现在学习时要进行调整了。好久没拍黑白了,哪天也试试-2,+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9.864
主题: 17
帖子: 4981
注册: 2005年2月
原文由 一言 发表
这是我拍的,所以我知道现场的样子,这是A=B的情形。
这是FUJI ACROS 100黑白片,拍摄时间约下午2:00,拍摄意图是再现白云的影调,同时要求前景保持全部细节。
当时用点测光对云的最亮处测光,如图示的点。读数为f11,1/2000s,ISO100。所用FUJI ACROS 100的宽容度按-2,+5共7级来考虑,即把读数增加5级曝光,最白的云仍 ......


这个例子举得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47
主题: 4
帖子: 8942
注册: 2003年1月
加2级是7区,可要是加5级不就是到10区了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这是我拍的,所以我知道现场的样子,这是A=B的情形。
这是FUJI ACROS 100黑白片,拍摄时间约下午2:00,拍摄意图是再现白云的影调,同时要求前景保持全部细节。
当时用点测光对云的最亮处测光,如图示的点。读数为f11,1/2000s,ISO100。所用FUJI ACROS 100的宽容度按-2,+5共7级来考虑,即把读数增加5级曝光,最白的云仍旧有细节,保持f11不变,快门1/1000s、1/500s、1/250s、1/125s到1/60s,加5档,即按照f11,1/60s来拍摄。按照经验,当时的光线对于近景(垃圾桶)来说,应当是f11,1/30s,我按1/60s曝光,减了1级,完全在-2的宽容度允许范围内,(严格说近景也要测一下验证的,但我图快就省略了)。
在拍摄时我并没有想着区域曝光法,但实际上是把云的最亮处放到了10区,从100%局部看,还是有细节的,这就是我的要求:在保持细节的前提下,让这个局部的云尽量的白。这就是在了解宽容度的基础上的具体运用,如果按1/30s曝光,那这个局部的云就死白了,如果按1/125s曝光那这个局部的云就是某种“灰”而不够白。
简单说,这片子是按亮部加5档曝的光,但思考的过程就是上述了,尽管在拍摄前,这个思考连10秒都用不了,但思考和不思考是绝然不同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中灰镜 发表
一言兄,有事找您请给我电话。

嘿嘿,我打了电话你转到秘书台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165
主题: 13
帖子: 6604
注册: 2004年12月
一言兄,有事找您请给我电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乡间浪人 发表
1.但加2级,那可是十区了,还有细节吗?大伙不理解的就是这点。

2.其实你看到一个场景,也就是想象到结果才决定如何拍。在用反转片不考虑后期处理的前提下。从一张照片上应该可以判断片子关键的测光点,在那,并在这测光点上测出的数据判断将这点放在几区,即增减几个点,这样的图例应该有学习的意义。

1.加2级是7区,怎么会是10区呢?
2.我们可以轻易的把白天拍成傍晚,如果我们对着被拍成傍晚的片子,我们怎么知道它原来是白天还是本来就是傍晚?
还有,把某点至于几区是因摄影师的需要不同而不同的,孤立的谈某张片子应当怎样设定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如何把A拍成B”的发问才有意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2.517
主题: 78
帖子: 4681
注册: 2001年8月
1、以7档宽容度(-2,+5)的黑白片并点测光表为例,其读数是将测光点至于5区,如果我们要将该点减少2级的曝光即至于3区,
-------------------------------------------------------------
减2级为3区,亚当斯的理论中有,可以理解,但加2级,那可是十区了,还有细节吗?大伙不理解的就是这点。

2、面对一个场景,不同的曝光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如果一定要对着照片谈测光,那最起码也要2张,一张是现场A,一张是结果B,我们可以问:我们应当怎样才能把A拍成B?如果仅仅有B,那我们怎样讨论呢?
--------------------------------------------------------
其实你看到一个场景,也就是想象到结果才决定如何拍。在用反转片不考虑后期处理的前提下。从一张照片上应该可以判断片子关键的测光点,在那,并在这测光点上测出的数据判断将这点放在几区,即增减几个点,这样的图例应该有学习的意义。

[2006-08-27 17:44 补充如下]

不好意思,打错了,是+5的话,就是十区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248
主题: 7
帖子: 3515
注册: 2004年9月
原文由 中灰镜 发表
又给倒腾出来了。
哈哈,看来还是有很多人关注这些

测光是为了用光,用光是创作.

如果有一个标准就不是艺术了.

数码相机是计算机,数码照片即使不做"后期"调整,在拍摄过程中已经经过"数码计算机"计算过了,如果非要和胶片做个比较的话,真好比"关公战秦琼".怎么有些人总是想把数码和胶片比较呢?误区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四、还有不懂的,是关于宽容度的
1、反转、负片、黑白胶片的宽容度到底是多少,是4、5、7档?还是其它;
2、在以18%测得的中灰。它的宽容度是一言兄的黑白暗部为-2,亮部+5,还是HASS
兄的-3,+4。
我想知道这两个问题并得到中幅英雄兄的图例指点对我等曝光门外汉更实用。请DX指点

这里有个简单拍摄兄关于图例和测光曝光邀请指点的贴子,这里的DX能否就图例加以指点?
-----------------------------------------------

对照片谈测光是不科学的,因为我们看到照片的内容,可能和当时的现场有很大区别,已经是摄影师经过艺术加工的了。
测光的操作其实并不复杂,但要彻底的说明要考虑很多因素,很容易漏掉什么,讲测光的书也有很多,但说明白的很少。
就黑白来说,精确的曝光控制无疑是区域曝光法,所谓的精确控制是指摄影师表现意图的精确控制,因此它是主观的。胶片的宽容度是客观的,对于某个型号的胶片,不考虑不同生产批次的差异,其特性曲线是固定的,就是说其宽容度是个不变的物理量。了解不同胶片的宽容度并根据此实施区域曝光法控制,是曝光环节上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离开胶片的特性谈曝光控制是不科学的。以7档宽容度(-2,+5)的黑白片并点测光表为例,其读数是将测光点至于5区,如果我们要将该点减少2级的曝光即至于3区,我们必须知道这是该点不丢失细节的极限,换句话说,如果将该点至于2区,则我们必须明白,该点的某些细节丢失了,而不是浑然不觉的就那么做了。
面对一个场景,不同的曝光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如果一定要对着照片谈测光,那最起码也要2张,一张是现场A,一张是结果B,我们可以问:我们应当怎样才能把A拍成B?如果仅仅有B,那我们怎样讨论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165
主题: 13
帖子: 6604
注册: 2004年12月
又给倒腾出来了。结合数码扫描再议议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2.517
主题: 78
帖子: 4681
注册: 2001年8月
看完高手过招,头都看晕了。
不过HASS兄的大量和热心是没说的,对实际的拍摄也更有指导。
想想,一言兄的话没错,但易引起误解。
只是曾经看过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易接受相近的论点,也乱说几点,作些纸上谈兵。有说错请纠正。

一、一言兄的
-----------------------------------------
a.场景反差大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时候总要有牺牲,亮部、暗部不可能都要。
b.场景反差小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时候比较从容,曝光即使有点偏差也没关系。
c.场景反差等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个就比较考人了,因为理论上我们可以把亮部和暗部都纳入进来,假如我们认为暗部比较重要,于是不做调整的直接按暗部曝光,我们就浪费了属于这个胶片特性的宽容度的一部分,导致高光细节的丢失,反过来会导致暗部细节的丢失。
----------------------------------------------------
这段话其实是既是根据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来的,又没执行到位。

b.场景反差小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时候比较从容,曝光即使有点偏差也没关系。
c.场景反差等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个就比较考人了,因为理论上我们可以把亮部和暗部都纳入进来,假如我们认为暗部比较重要,于是不做调整的直接按暗部曝光,我们就浪费了属于这个胶片特性的宽容度的一部分,导致高光细节的丢失,反过来会导致暗部细节的丢失。

这两点是指要利用胶片的宽容度将场景的反差都收进来,反映在底片上,在后期就可从容从事,通过后期放大或电脑处理得到正确的片子或想要的效果。从胶片的性质来说,黑白有7级宽容度,更易于实现这种想法。

a.场景反差大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时候总要有牺牲,亮部、暗部不可能都要。

这里又是没把亚当斯的后期调整理解到位,按亚当斯的做法,在外部景物反差大于胶片宽容度时,可通过曝光显影的组合达到以有限的胶片宽容度收纳更多的外部反差。即在书上提到的在一定程度的加曝光减显影,或使用软反差显影液达到目的。

二、HASS兄的,实际HASS兄的发言已限制于一言兄的范围,即不考虑后期因素(实际一言兄的拍摄已考虑最终后期处理),所以只考虑在反转片这种拍摄者难以左右后期处理的胶片(直接以幻灯观片),所以提出最佳曝光值,无论外部反差是否比胶片宽容度大或小,只提出你想反映片子调子,在整个片子上反映你最想反映的东西,无论高调或低调。否则就出现--------“举例说,当1/30,1/60,1/125都在宽容度以内时,1/30拍出来就是“晨雾”,1/125拍出来就是“瘴气””

我觉得HASS兄更应该以图片为例来指点我等门外者。以图片指点曝光和测光要求,以哪个点为测光点,并如何调整曝光达到你想要的最终效果并反映在反转片上。

三、这里我更喜欢中幅英雄兄的
-----------------------------------------------
还是看图说话吧

下面这张图,是个典型的日落场景。扫描的不是很好,和电分不能比,只是用来说明这个概念而已。RVP所拍.

这时,如果既要有前景细节,也要有天空细节,那么就要使反差控制在5挡以内。 否则,或者损失天空的细节(过曝),或者损失前景暗部,两者不能兼得。 现场实际测光的结果,光比差距是很大的,超过7挡以上。

1。这里所说的胶片的曝光宽容度,指的是胶片的物理特性,只能记录这么宽的光比范围。 简单说就是这样。别的还有什么含义呢? 那我就不知道了。

2。这时,要解决这个光比问题,就要上手段了,也就是灰渐。实际使用的是3挡灰渐。 顺便说一句:这种场景下,其实不用测光比较,也知道肯定是3挡灰渐。虽然这是很个人的事情,但实际上也是多数人不约而同的方法。中灰兄的前脚后脚理论,在这里最适用。

3。实际的测光,是测前景的石头。但如果把这个测量结果直接用于曝光,前景就太亮了,就不能真实反映傍晚的实际光线情况。所以要减掉差不多2/3 - 1/2挡。测光的依据是前景而不能是天空,原因在于前景是一定要曝光精确的,而天空稍有偏差问题并不大, 这也适用于绝大多数场景的拍摄。

个人觉得这种事情要实际去拍,才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熟练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了下意识的做法。

至于exposure latitude,指的就是胶片的曝光宽容度,好像应该没有别的意思吧。google一下,就都出来了,看看是不是还有别的含义。 我这是野路子,可能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说法,只是个人的实际操作方法。
----------------------------------------------------------------------------

四、还有不懂的,是关于宽容度的
1、反转、负片、黑白胶片的宽容度到底是多少,是4、5、7档?还是其它;
2、在以18%测得的中灰。它的宽容度是一言兄的黑白暗部为-2,亮部+5,还是HASS
兄的-3,+4。
我想知道这两个问题并得到中幅英雄兄的图例指点对我等曝光门外汉更实用。请DX指点

这里有个简单拍摄兄关于图例和测光曝光邀请指点的贴子,这里的DX能否就图例加以指点?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8643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测光曝光时的技巧并讨论胶片与数码的宽容度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