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测光曝光时的技巧并讨论胶片与数码的宽容度 [主题管理员:一江月]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0903 回帖:38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不管什么胶片,过曝5档对细节和颗粒的损失都是
巨大的,这个我在大学二年级时做了一年的实验。尤其是颗粒度,过曝5档的结果就四个字:“灭顶之灾”。
------------------------------------------------------
hass兄:非常感谢你的参与。
Tri-X有9档的宽容度大家都同意的吧,你能不能说说怎么就灭顶之灾了?假如我们对天空的白云点测光得到的读数为f16,1/t秒,我们按f2.8,1/t秒曝光就灭顶之灾了?

另外:胶片宽容度-景物的曝光范围=曝光宽容度(北京电影学院教材:《摄影曝光》屠明非 著)
这公式我不知道应怎么用,是否可以详细说说,谢谢。

[一言 编辑于 2005-09-20 11:0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53
注册: 2005年8月
中灰镜老师好!仍旧对您的612,58mm,135mm发烧,有图的时候放一放毒,我相信这才是终级毒品。干什么都够了,林哈夫又能小小的移点轴,让人放心用一辈子。我就是要那两只定焦啊!

HASS哥哥你大我几岁,能不能没事就过来多讲几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165
主题: 13
帖子: 6604
注册: 2004年12月
哥几个都到了,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4.38
主题: 46
帖子: 6062
注册: 2003年12月
hass,
条理清楚,论述严谨,特别是第3、5项.


[2005-09-20 08:41 补充如下]

一言兄不要有意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562
主题: 9
帖子: 2152
注册: 2001年1月
一言兄的文章看了,有几个地方值得商量。

“1.宽容度在摄影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宽容度不是在事后评价片子用的,而是在事前作为决定曝光的
决策依据,明白还是不明白这一点,是一个人明白不明白宽容度的分水岭。”

——对,这个说法我同意。

“2.宽容度就是宽容度,没有“曝光宽容度””

——“曝光宽容度”是有的,屠明非教授给出的公式说得很明白,只是一言兄不知道它的实际运用意义。在后文
中,一言兄提到:“…… b.场景反差小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时候比较从容,曝光即使有点偏差也没关系。”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言兄不知道曝光宽容度在实践中的作用。曝光宽容度的意义在于:当场景反差小于所用
胶片的宽容度时,负片曝光即使有点偏差也没关系,但反转片关系就大了,在那几个有限的曝光组合中你选哪个,
直接影响到画面的“调子”。举例说,当1/30,1/60,1/125都在宽容度以内时,1/30拍出来就是“晨雾”,
1/125拍出来就是“瘴气”。

十多年前,正是屠明非教授教授给我上的曝光课,我还差点考了她的研,现在看到公式,屠教授的音容仿佛就在
眼前:-)

“3.什么是宽容度。
先看一个实际的情况:我们用某个品牌的黑白胶卷来拍一个模特的面部特写,我们用测光表测得脸部还原为
18%灰的曝光参数是1/125s,f5.6,我们保持f5.6不变,分别用1/8000,1/4000,1/2000,1/1000,1/500,
1/250,1/125,1/60,1/30,1/15,1/8,1/4,1/2,1,2秒来拍摄,我们会得到从全黑到全白的一系列照片。
有人认为,从黑暗中刚刚有一点影到全白前影子还没完全消失这一段就是某个胶卷的宽容度,实际上这个
认识是错的。毫无疑问,当我们用1/125s去曝光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一张完美的脸部照片,在1/125的邻近
点如何呢?所谓的邻近是两个方向上,即过曝一点或欠曝一点,还完美吗?比如用1/60秒,还完美吗?还完美,
那再过一档,1/30秒,还没损失细节吗?那就再过一档,直道找出开始丢失细节的那个点,在另一个欠曝方向
上我们也可以找到这样一个点,宽容度指的就是这样两个点之间所包含的范围,在本例中,假设这段范围是从
1/500到1/4秒,我们数一下,一共7档,我们称这个胶卷的宽容度为7档。
用术语来表示,就是下面贴子的曲线图,叫H-D特性曲线,上述的那一段,就是曲线的直线部分在横轴上的投影。
有记录信息但也有缺失的对应的部分分别是曲线的非线性部分,叫趾部和肩部,再强调一遍,这两部分不属于
宽容度部分。”

——这段论述极其混乱和含糊。宽容度的正确概念我理解是:既定胶片在默认冲洗条件下对被摄景物亮度
范围的记录能力。

这里关键词有四个:既定胶片;默认曝光冲洗条件;被摄景物亮度范围;记录能力。容我一一解释。

既定胶片:黑白胶片主要由两种感光原料混合构成,一为氯化银,二为溴化银。氯化银的特性:反差大,宽容度小,
感光度低,颗粒细。溴化银正相反,反差小,宽容度大,感光度高,颗粒粗。低感光度的胶片,氯化银含量多,
高感光度的胶片,溴化银的含量多。两种感光原料一旦按比例混合完毕,就成为“既定胶片”,它既具有天生的
特性,又具有与后期曝光冲洗条件结合而产生的“可调整空间”。为什么T-MAX100宽容度只有7档,而Tri-X有9档?
因为二者感光乳剂中氯化银和溴化银的比例不同。

默认冲洗条件:宽容度的概念永远是与冲洗条件结合起来谈的,脱离了特定的冲洗条件,宽容度只是
一个不确定的值。在这个反应中,参与的不仅有宽容度,还有反差,感光度,颗粒度等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某种
胶片的宽容度,反差颗粒度等值,都是以一个假设的默认冲洗条件下成立的,包括厂家给出的感光度。
冲洗条件一旦变化,这些值,比如感光度,反差,宽容度,颗粒,都跟着相应地改变。举例:T-MAX100。人人都
知道这胶片的感光度是100,宽容度是7档,但那是指在磕打D-76标准冲洗条件下。抛开D-76换用其他显影,我可以
轻松地把T-MAX100的宽容度变成9档。当然针对一款胶片来说,这个调整范围是有限的,但这有限的调整范围其实就
是黑白摄影好玩的地方。

被摄景物亮度范围: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景物或场景亮度范围大大超出胶片的记录能力,使得照片对景物的记录实际
上成了一个“压缩”的性质。所以在结合起宽容度这个概念我们谈到曝光时,所指的景物亮度范围一词,实际上
不管最亮部还是最暗部,指的都是“有效亮部”,和“有效暗部”。景物的亮部范围是指这两者之间的级数。

记录能力:前面说了,通过后期的处理配合,这个能力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整的。但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一定要明白
这些因素都是互动的,调整了宽容度,其他的各项指标都跟着变化。那么有什么规律可循么?有的。前面说了,我
可以轻松地把T-MAX100的宽容度变成9档,但是我损失了感光度。规律A:既定胶片,你调大了宽容度,就损失了
感光度。也就是说:我只能按照低于100度的感光度来曝光。(具体是多少需要做感光实验,胡说不得)。把T-MAX100
的宽容度变成9档,反差怎样了呢?规律B:既定胶片,你调大了宽容度,就降低了反差。也就是平均斜率变小了,
也就是嘎玛值变小了,都说的一个概念。那么颗粒呢?规律C:既定胶片,你调大了宽容度,颗粒度就变小。

4.宽容度的非对称性。
从上例可以看到,宽容度不是平分的,即该胶片允许欠曝2档,允许过曝5档,和起来一共7档,了解这点是
非常重要的,对于几乎所有的黑白片和彩色负片,都拥有相同的特性,即它们允许过曝的能力,都大于允许欠曝
的能力。反转片正相反。
所以:
黑白和彩负:宁过勿欠。
反转片:宁欠勿过。

——宽容度根本不存在对称性。在景物亮度范围与胶片的记录能力一致时,过曝和欠曝对细节的损失与危害是一样
大的,过曝损失亮部,欠曝损失暗部。

5.常见胶片的宽容度

……

a.黑白负片:大多数的黑白片有7档宽容度,Kodak的Tri-X有9档(有人说8档),但允许欠曝都是2档,过曝5档
(Tri-X有7档),这也是Tri-X成为记者最喜欢用的胶片的真正原因。
b.彩色负片:通常认为有4-5档,允许欠曝1档,过曝3-4档。
c.反转片:保险一些认为有2.5档。允许欠曝1.5档,过曝1档。
d.说明:这些数据是试验性的,不是理论性的,换句话说,是很多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不是用公式算出来,
所以不要问有什么道理,记住就行了。另外可能有极个别的型号与上述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如果我们要大批量
的使用同一种类型的从前没用过的胶卷前,最好还是亲自拍几卷做个测试。
这也解释了一些资深摄影人士为什么喜欢用某个品牌的某个型号,长期不换,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色彩颗粒这些
起作用,到后来肯定是对其曝光特性太熟悉了的缘故。

——我认为这段话是我最忍受不了的,因为它有很大的误导作用。不管什么胶片,过曝5档对细节和颗粒的损失都是
巨大的,这个我在大学二年级时做了一年的实验。尤其是颗粒度,过曝5档的结果就四个字:“灭顶之灾”。

还有一个我没看懂:“c.反转片:保险一些认为有2.5档。允许欠曝1.5档,过曝1档。”——这个2.5档到底是指
反转片的宽容度,还是指它的曝光宽容度?不管指什么,我认为都是错的。一般情况下,反转片的宽容度都大于
2.5档,而它的曝光宽容度都小于2.5档。还有,彩色负片的宽容度只有4~5档?我用过一款是这样的,磕打爱克塔
25,感光度只有25度,现在已经停产了。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彩色负片宽容度都大大高过4~5档,不信打赌:-)
(当然前提是C-41标准冲)

6.宽容度在曝光控制上的应用
前面说了那么多,现在总算进入正题了。
在曝光上我们无非面对3种情况:
a.场景反差大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时候总要有牺牲,亮部、暗部不可能都要。
b.场景反差小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时候比较从容,曝光即使有点偏差也没关系。
c.场景反差等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个就比较考人了,因为理论上我们可以把亮部和暗部都纳入进来,假如我们
认为暗部比较重要,于是不做调整的直接按暗部曝光,我们就浪费了属于这个胶片特性的宽容度的一部分,导致
高光细节的丢失,反过来会导致暗部细节的丢失。
实际上自如的掌握较比精确的曝光技术不算太难,我们先用一两句话把简单的东西跳过去,那就是3D测光和※※重点
测光,例如Nikon F6、D2H、D70等都具有3D测光(及其它测光),F3以及Leica M6、MP等都具有※※重点测光,
有DX说最没谱的就是机内测光,其实这样说有点不公平,现代的机内测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准的,特别是在新闻、
体育等需要抓拍的情况下,往往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在少数情况下需要对机内测光进行+-补偿,补偿的原则是
“白加黑减”,比如拍大面积的雪地,就要加,就是说要+补偿,注意,如果用入射式的测光表,拍大面积黑、
白背景的补偿的原则是“白减黑加”,这些都是一般的常识,就不细说了。
我们重点要讨论的是,我们在使用像Mamiya RB67、ALPA 等不具有AE功能的中画幅机器的测光和曝光,当然大画幅
就更没有AE,不必说我们手里要有一支带点测功能的测光表,据说必须是1度的。
我们来讨论宽容度对曝光的指导作用,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在每一个具体的曝光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胶片的宽容度,
使得底片记录的信息达到最大化。
小光比场景的拍摄不是本贴要讨论的重点,在这个情况下一支入射式测光表或灰板测光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曝光,
还有室内的多灯测光也不在讨论范围内,我们主要讨论场景反差十分接近胶片宽容度情况下的曝光。
先来看看决定曝光组合的过程:当我们透过取景器来观察一个场景并打算把它拍下来,我们这时很清楚我们相机里
装的什么胶卷,假设是个黑白卷,按照5所说,我们知道它有大约7档的宽容度,表示为(-2,+5),这时我们用点
测表分别测量构图中最亮的部分和最暗的部分,看看相差多少档光圈,如果小于等于7档,我们就可以轻易的获得一
张完美的曝光,使得在整张照片中,最亮的部分(例如白云)和最暗的部分(比如树、草的阴影)都有丰富的细节。

——这段我不评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就是适合自己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144
主题: 14
帖子: 2011
注册: 2004年9月
一说暴光,高手都来了.
高手为什么高,因为会暴光.
摄影就是光圈快门的配合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很不简单.
哈苏机器上仅有这两个玩意,暴光组合就是两个环,把环转明白了就是大师,弄不明白就找个借口卖掉:操作不方便.
我的哈苏虽然没有卖,可是从来都是要找借口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773
主题: 135
帖子: 10074
注册: 2003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本人对数码曝光的总结,摘自拙文: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279442

(三)、准确曝光

    除了白平衡的设定外,拍摄过程和传统摄影区别最大的应该就是数码摄影的曝光了。对于光线强弱比不大的场景,机器的平均测光完全可以胜任。但对于光线强弱比较大的场景,曝光是真正的挑战。
    
    前提,掌握曝光,需要首先查看相机说明书,了解有关曝光的设置和操作,更要熟练掌握曝光补偿的操作。我们不需要练就一眼就能看出曝光组合的本领,因为相机的自动测光功能都已经相当不错。

(1) 使用RAW拍摄

    RAW文件为数码相机提供了出色的宽容度。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大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范围,但其优势往往也未被数码用户所认识。数码摄影最终要获得细节丰富的照片,使用RAW格式是不可避免的。

    使用RAW拍摄,应遵循向右曝光的原则。将机器的图片回放调整为带有直方图的模式,并打开高光溢出警告。每次拍摄后,立刻查看图像的直方图,如果图像显示高光警告,则删除照片重新拍摄,最终让直方图中曲线尽量靠右排列同时不出现高光警告。这样拍摄的图片包含了最大亮度范围的有效信息,同时具有最少的噪点。
    回放的图像也许过亮或者部分区域过暗,无需担心,后期将RAW文件的曝光适当降低就可以还原出丰富的层次和细节。
    
    使用具有点测或※※区域测光的相机,可试用以下方法:

对画面中的希望保留细节的高光部分测光,锁定曝光,然后向右偏移一档半或者两档进行拍摄。
此方法拍摄,高光溢出的可能较小,从而减少了查看直方图后删除过曝图像再拍摄的几率。这是本人总结的实施向右曝光原则的捷径。

    R用RAW拍摄时,DSLR宽容度完全可以达到正负4级左右,根据这个特点,判断光比情况,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偏移曝光。比如,在光比只有4级的情况下,可以向右偏移四档光圈,而六级光比下,可以安全偏移两档。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用该方法拍摄,使用ISO 800或者更高的感光度,也可以拍出噪音相当低的图片。

    任何原则都有打破的时候。如果想拍摄的重要区域主要集中在稍暗区域,为求得最好的曝光效果和最低噪音,应该选择对拍摄主体的测光和曝光,高光和暗部该牺牲的就牺牲。

    

(2) 使用JPEG拍摄时

    不能使用向右曝光的原则,需要更为精确的测光和曝光。使用JPEG时,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只有5到7级之间。应对画面中稍稍偏亮的阴影区域测光后曝光。许多人采用的“宁欠勿过”的原则也可以参考。使用JPEG拍摄,用包围曝光拍摄是个好习惯。

    使用没有点测功能的相机,必须对图片中不同亮度的拍摄面积的大小非常敏感。机器的自动测光不能全面评估画面的曝光量,需要摄影者根据高光和暗部的面积,适度进行曝光补偿。补偿量的大小与光比、面积大小都直接相关,需要靠经验来调整。好在数码可以及时查看曝光情况,有利于积累经验。

    大量的JPEG拍摄过去让我迷惑--刻苦的练习,详细的记录和比对,依然很难精确地掌握曝光,总感觉它象橡皮绳一样令人琢磨不定。在不断地研究中,忽然悟出:数码用JPEG拍摄是不可能获得准确曝光的。数码不同于胶片,出JPEG时,其内置的软硬件总是根据画面的数据进行运算和调整。调整的规律我们不知道就永远无法预知结果。数码摄影是将前后期整合在一个完整体系中的摄影方法,不用RAW拍摄,数码的特点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我建议任何光线复杂的环境下应使用RAW进行拍摄。

(3) 留意色彩的不同亮度特征

这对RAW拍摄和JPEG拍摄都适用。每种颜色都有其亮度区间,同样亮度的不同颜色,转化为灰度表示后,其灰度值是不同的。因此,多种颜色混合在一张特定亮度范围的图片中时,如果一种颜色的表达从最低到最高都显示了,部分其它颜色的亮度范围将被处理掉,可能被抛弃,也可能是被映射和压缩。在PS上很容易注意到,亮度越大,最先变成白色的是黄色,而调暗时,最先变成黑色的是蓝色。我们只能尽量准确地将我们感兴趣的颜色的亮度范围拍摄下来,因此,必须对画面中的色彩多加留意。红色容易溢出,黄色容易过曝,而青色的湖水容总是容易变成一片灰白。这些都是彩色摄影常见的困惑,不仅仅发生在数码摄影之中。当画面出现某种大面积的颜色时,要进行一定的曝光补偿。我链接一张曝光调整的参考图: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用于研究和学习,相信NOrmen Keron不会责怪我。他的精彩文章,可以参看这里:
http://www_normankoren_com/zonesystem.html
     这张表格对于微距摄影的意义就更为明显。我总是记不住,所以缩小打印了一张,放到自己的驾照里,随身携带。

(4)数码曝光不可马虎

   首先,数码机器的曝光特性是将“看到”的光线亮度用一段直线函数来记录,超出直线两端的光线将被“砍掉”。如果欠曝或者过曝,即使Camera_raw中存在正负四档的调整空间也无济于事,因为你的相机根本就没有关于过亮或过暗的数据的任何记录!

   此外,错误曝光的图片,即使通过后期能够调整,但是画面质量将大打折扣。如下图是从1DS2的RAW转换过来的,由于欠曝,后期增加了+0.75曝光:
即使将图片缩至如此小,此图的左上角的噪音也很明显,而原图大小时,
可以清楚地看到白云和蓝天相接的地方,图像呈离散颗粒状(类似胶片扫片后的那种颗粒)。虽然后期调整可以从某种程度减轻或消除噪音影响,但同时也将带来诸如锐度下降等其它负作用。

    因此,严重过曝和欠曝将导致数码照片细节丢失,而偏差较小的曝光也可能导致糟糕的画质。 因此,数码摄影的曝光尽管有不同于胶片摄影的特点和方法,但精确曝光仍然是必须的,它依然是摄影人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绿影室兄:欢迎大驾莅临指导。
的确,实践最重要,概念不重要,概念是人定的,主要是为了交流上的方便,一说到什么什么,大家都知道在说啥,省的每次都解释。
此外,不同的曝光对应不同的结果我也同意,但宽容度的概念与这个并不矛盾。我觉得宽容度强调的是信息的纪录,即在基本不丢失局部细节的前提下的纪录,在“宽容”的范围内增加或减少曝光量,除造成影调上的变化,所纪录的信息是一样的。
宽容度是胶片固有的特性,不同品牌都不同,对于没有机会通过长期的大量的拍摄实践掌握某个胶片的特点的人来说,使用前人现成的经验无疑是条捷径,这种经验是通过宽容度的具体数字来表达的,我们要做的是:当使用胶片的宽容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反差时,通过仔细的决定曝光组合把当前胶片记录暗部和亮部影像细节的能力完全的发挥出来(除非基于特殊的艺术表现倾向而做其它的选择),这就是宽容度的意义。
请兄斧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4
帖子: 777
注册: 2005年2月
学习、关注,哪位DX来谈谈“胶片与数码之间的性能差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1.354
主题: 26
帖子: 1364
注册: 2003年1月
宽容度不是在事后评价片子用的,而是在事前作为决定曝光的决策依据,明白还是不明白这一点,是一个人明白不明白宽容度的分水岭。好好好。一直是这样认为但是没找到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9.256
主题: 39
帖子: 6264
注册: 2003年10月
彩色那东西我不敢说,黑白还是有点心得的。“宽容度”这点可圈可点。我认为所谓的宽容度根本就不存在。影像在胶片上所记录下来的结果根据曝光与冲洗的还原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可能出现不同曝光值而相同影像的结果。
另外很多人对传统厚乳剂胶片有一个误解认为它们影调更“宽”。那是错误的!如果真是那样,有谁还用TMax.?

[绿影室 编辑于 2005-09-19 14:0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026
主题: 37
帖子: 1838
注册: 2003年1月
负片放大还要考虑像纸的宽容度,
反转出片还要考虑扫描仪的动态范围,
有些在底片上很清晰的细节,印出的片子上却啥也没有,好头疼哦……

[yunyunyu 编辑于 2005-09-19 13:5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165
主题: 13
帖子: 6604
注册: 2004年12月
两只定焦兄好!中秋好!大人好!小孩好!全家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53
注册: 2005年8月
一言兄,好文,学习。

另外:不能同意反转只有2.5挡宽容度,另外亮部加1也很有疑问。比如拍雪的时候,亮部加1.5有时还不够。

负片只有3-4挡,失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多谢。
祝大家中秋快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5.188
主题: 94
帖子: 3159
注册: 2002年11月
一言兄把该说的都说了。
我记得粉丝在哪儿也说过,点测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测光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3
主题: 0
帖子: 34
注册: 2004年6月
好文章收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7.012
主题: 9
帖子: 1099
注册: 2003年5月
偶这回还是坐前排记笔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9.742
主题: 21
帖子: 2995
注册: 2003年6月
一言兄好文章

已收藏学习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4.38
主题: 46
帖子: 6062
注册: 2003年12月
偶听课,不说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165
主题: 13
帖子: 6604
注册: 2004年12月
一言兄好文!赞!!
调焦,光圈,快门是相机的三大件,越看似容易的东西其实越有学问,摄影是门科学。许多人爱黑白胜过反转,原因就是后者人参与的少,其实彩色片配和扫描仪,变数也很大。曝光是门学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07
帖子: 11554
注册: 2003年11月
为了抛砖引玉,先就宽容度和大光比情况下的曝光胡乱说几句:

1.宽容度在摄影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遗憾的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这一点从很多人的谈论中就可以知道。我们想一想,宽容度这个概念很早以前就被提出来是为了什么?肯定不是为了好玩儿,而是为了指导摄影、指导曝光控制。宽容度不是在事后评价片子用的,而是在事前作为决定曝光的决策依据,明白还是不明白这一点,是一个人明白不明白宽容度的分水岭。具体来说,宽容度属于未曝光的底片,不属于相片,无论是印出来的相片还是显示器上的相片,除了在以固定级差连续拍摄足够多的有对比参照的情况以外,凡是指着某一张相片说宽容度的,都是没明白的。

2.宽容度就是宽容度,没有“曝光宽容度”
尽管,有些书上提到了曝光宽容度,还给出了公式:
胶片宽容度-景物的曝光范围=曝光宽容度(北京电影学院教材:《摄影曝光》屠明非 著)
但这公式对决定具体一个场面的曝光有什么指导意义吗?没有。
“在实际运用中,胶片的宽容度大小往往指胶片对曝光的伸缩性的大小。”(《高品质黑白摄影》邵大浪 著)这里的“伸缩性”是个很有想象力的用词,既然是“伸”和“缩”,显然是带有方向性的,后面会进一步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提到在印刷等后期,曝光宽容度概念还有一些影响,但显然不在本贴讨论范围之内。

3.什么是宽容度。
先看一个实际的情况:我们用某个品牌的黑白胶卷来拍一个模特的面部特写,我们用测光表测得脸部还原为18%灰的曝光参数是1/125s,f5.6,我们保持f5.6不变,分别用1/8000,1/4000,1/2000,1/1000,1/500,1/250,1/125,1/60,1/30,1/15,1/8,1/4,1/2,1,2秒来拍摄,我们会得到从全黑到全白的一系列照片。
有人认为,从黑暗中刚刚有一点影到全白前影子还没完全消失这一段就是某个胶卷的宽容度,实际上这个认识是错的。毫无疑问,当我们用1/125s去曝光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一张完美的脸部照片,在1/125的邻近点如何呢?所谓的邻近是两个方向上,即过曝一点或欠曝一点,还完美吗?比如用1/60秒,还完美吗?还完美,那再过一档,1/30秒,还没损失细节吗?那就再过一档,直道找出开始丢失细节的那个点,在另一个欠曝方向上我们也可以找到这样一个点,宽容度指的就是这样两个点之间所包含的范围,在本例中,假设这段范围是从1/500到1/4秒,我们数一下,一共7档,我们称这个胶卷的宽容度为7档。
用术语来表示,就是下面贴子的曲线图,叫H-D特性曲线,上述的那一段,就是曲线的直线部分在横轴上的投影。有记录信息但也有缺失的对应的部分分别是曲线的非线性部分,叫趾部和肩部,再强调一遍,这两部分不属于宽容度部分。

4.宽容度的非对称性。
从上例可以看到,宽容度不是平分的,即该胶片允许欠曝2档,允许过曝5档,和起来一共7档,了解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几乎所有的黑白片和彩色负片,都拥有相同的特性,即它们允许过曝的能力,都大于允许欠曝的能力。反转片正相反。
所以:
黑白和彩负:宁过勿欠。
反转片:宁欠勿过。
5.常见胶片的宽容度
了解并记住常用胶片的宽容度远比记住Mr.Ansel Adams的区域曝光法(Zone Exposure)里那些个灰阶所对应的各类物质容易,容易到你几乎不用特意去记。
这些就是以下3项了:
a.黑白负片:大多数的黑白片有7档宽容度,Kodak的Tri-X有9档(有人说8档),但允许欠曝都是2档,过曝5档(Tri-X有7档),这也是Tri-X成为记者最喜欢用的胶片的真正原因。
b.彩色负片:通常认为有4-5档,允许欠曝1档,过曝3-4档。
c.反转片:保险一些认为有2.5档。允许欠曝1.5档,过曝1档。
d.说明:这些数据是试验性的,不是理论性的,换句话说,是很多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不是用公式算出来,所以不要问有什么道理,记住就行了。另外可能有极个别的型号与上述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如果我们要大批量的使用同一种类型的从前没用过的胶卷前,最好还是亲自拍几卷做个测试。
这也解释了一些资深摄影人士为什么喜欢用某个品牌的某个型号,长期不换,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色彩颗粒这些起作用,到后来肯定是对其曝光特性太熟悉了的缘故。

6.宽容度在曝光控制上的应用
前面说了那么多,现在总算进入正题了。
在曝光上我们无非面对3种情况:
a.场景反差大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时候总要有牺牲,亮部、暗部不可能都要。
b.场景反差小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时候比较从容,曝光即使有点偏差也没关系。
c.场景反差等于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这个就比较考人了,因为理论上我们可以把亮部和暗部都纳入进来,假如我们认为暗部比较重要,于是不做调整的直接按暗部曝光,我们就浪费了属于这个胶片特性的宽容度的一部分,导致高光细节的丢失,反过来会导致暗部细节的丢失。
实际上自如的掌握较比精确的曝光技术不算太难,我们先用一两句话把简单的东西跳过去,那就是3D测光和※※重点测光,例如Nikon F6、D2H、D70等都具有3D测光(及其它测光),F3以及Leica M6、MP等都具有※※重点测光,有DX说最没谱的就是机内测光,其实这样说有点不公平,现代的机内测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准的,特别是在新闻、体育等需要抓拍的情况下,往往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在少数情况下需要对机内测光进行+-补偿,补偿的原则是“白加黑减”,比如拍大面积的雪地,就要加,就是说要+补偿,注意,如果用入射式的测光表,拍大面积黑、白背景的补偿的原则是“白减黑加”,这些都是一般的常识,就不细说了。
我们重点要讨论的是,我们在使用像Mamiya RB67、ALPA 等不具有AE功能的中画幅机器的测光和曝光,当然大画幅就更没有AE,不必说我们手里要有一支带点测功能的测光表,据说必须是1度的。
我们来讨论宽容度对曝光的指导作用,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在每一个具体的曝光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胶片的宽容度,使得底片记录的信息达到最大化。
小光比场景的拍摄不是本贴要讨论的重点,在这个情况下一支入射式测光表或灰板测光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曝光,还有室内的多灯测光也不在讨论范围内,我们主要讨论场景反差十分接近胶片宽容度情况下的曝光。
先来看看决定曝光组合的过程:当我们透过取景器来观察一个场景并打算把它拍下来,我们这时很清楚我们相机里装的什么胶卷,假设是个黑白卷,按照5所说,我们知道它有大约7档的宽容度,表示为(-2,+5),这时我们用点测表分别测量构图中最亮的部分和最暗的部分,看看相差多少档光圈,如果小于等于7档,我们就可以轻易的获得一张完美的曝光,使得在整张照片中,最亮的部分(例如白云)和最暗的部分(比如树、草的阴影)都有丰富的细节。
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T-MAX100,约7档的宽容度。
我当时用点测测了云的最亮处和土地以及树影的最暗处,发现范围有7.5档,云很亮,属于高光比(高反差)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稍微有点取舍了,我要表现什么呢?我希望土地要有全部的细节,云也要有大部分的细节,树影可以黑一点,于是我对面前的土地点测光,注意,要用到宽容度了,按照土地的点测值(假设是1/125s,f11,没做记录,记不住了,方法完全相同)减2档曝光,即按照1/125s,f22进行实际拍摄,这就是宽容度的用法,减两档,不会丢任何细节,再看云的部分,以1/125s,f11为起点的7档包括:
1/125s,f11-----------------0(土地测光值)
1/125s,f16-----------------1
1/125s,f22------------------2(实拍)
1/125s,f32-----------------3
1/250s,f32----------------4
1/500s,f32---------------5
1/1000s,f32-------------6
1/2000s,f32--------------7(云最亮处同比测光值)
对于云的1/2000s,f32的实测,到1/125s,f22的实拍,刚好相当于过了5档,根据宽容度,云也没损失什么细节。只是树影的最黑处黑了一点,但对整体没有任何影响。
这就是宽容度在指导曝光上的应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直接对土地曝光而不是减2档,势必造成云过曝7档,云的细节要丢失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只用了7档宽容度中的5档,有2档被浪费了。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还是黑白):我们拍逆光(背景带云的天空)的人像,要对人脸进行闪光(或反光板)补光,如果直接按人脸曝光,天空就可能过了,在明白宽容度的使用后,当整个反差在宽容度范围或相等时,尝试按人脸减2档的方法,可能比闪光灯更来的自然。
使用彩色负片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其宽容度小一些,为什么说早晚是拍片的黄金时段?因为此时的反差小。拍反转片就更讲究曝光的控制了,因为其宽容度更小。
使用点测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判断整体的反差,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才能决定取舍。非常重要的一点必须记住:
黑白和彩色负片的测光基准点以暗部为主,即在上面的例子中是土地减2,而不是云加5。
反转片的测光基准以亮部为准,即亮部加1档,而不是暗部减1.5档。

总而言之,曝光是技术,也是艺术,只有不拘泥于技术,进入自由的王国,才是摄影真正的目的和乐趣。
大中坛高手如云,在下献丑,请列位DX斧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53
注册: 2005年8月
个人的感觉,反转片(RVP100F,EB3)正常曝光,正两挡以上的地方,负两挡以上的地方不能有细节。所以共4级光圈。

感觉同一场景,D70的片子,宽容度差不多。

宽容度是摄影当中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一直希望黑白和数码能带来惊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462
主题: 23
帖子: 2469
注册: 2004年12月
一般玩黑白的DX都会在实践中运用 亚当斯 的区域曝光法,从想象开始,测光,曝光,冲片或冲卷,印晒到装裱,前期的准备后期的精细制作,请DX们有好的经验和办法多多赐教.在玩彩色负片,反转片时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寻?也请DX们赐教.因见近来数码渐渐普及,想了解胶片与数码之间的性能差异.
    欢迎无忌DX们赐教,欢迎讨论,欢迎争论,欢迎上图,谢谢
相关标签: 反转片 负片 宽容度 胶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测光曝光时的技巧并讨论胶片与数码的宽容度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